手榴弹击败坦克:苏军兵败阿富汗查普查勒山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7:31:30
http://news.sohu.com/2003/11/18/31/news215713192.shtml

□颜平 刘成素

  一支游击队凭着少量的步枪和手榴弹能把装备有300多辆坦克和装甲车的机械化部队击溃。在现代战争中,这种战例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可是,在苏军入侵阿富汗的战争中,装备简陋的阿富汗游击队就在查普查勒山口把这变成了现实。

  苏军入侵阿富汗后被阿游击队的各种破袭活动搞得昼夜不宁,狼狈不堪,因此准备对其进行一次彻底的清剿。1980年5月12日10时,苏军装备有300多辆坦克和装甲车的第1156机械化步兵团从萨曼甘向达拉苏夫进发,企图消灭这里的阿游击队。阿游击队得到情报后,认为苏军要去达拉苏夫山区,必定要经过狭窄的查普查勒山口。这个山口地势险峻,谷深坡陡,公路两边陡峭的石壁耸入云端,素有“一线天”之称,是一个打伏击战的好地方。于是阿游击队决定在查普查勒山口狠狠伏击苏军坦克团。

  由于山高坡陡,苏军的坦克、装甲车从萨曼甘出发后,只能排着纵队,沿一条路向达拉苏夫山区进发。14时30分,苏军坦克、装甲车进入查普查勒山口。阿游击队马上点燃炸药。顷刻间山崩地裂,大量的巨石滚入狭谷,犹如日坠天倾,当即就有40辆苏军坦克和装甲车被巨石压成一堆堆“铁饼”。接着,埋伏在山顶的阿游击队用步枪、手榴弹、土制炸药包等武器狠打苏军。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苏军有上百辆坦克、装甲车被毁,伤亡500多人。为避免全军覆没,15时3 0分,苏军指挥官下令撤退。剩余的坦克、装甲车载着残兵败将夺路而逃。由于苏军队形较长,不便于组织指挥,加上败退时慌不择路,阿游击队在追击中又击毙几十人,并生擒40多名苏军士兵。至此,查普查勒山口之战以苏军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当时,苏军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装甲车辆等现代化装备,士兵训练有素;而阿富汗游击队只有少量步枪和手榴弹等轻武器,士兵也多未受过正规训练。双方优劣对比非常悬殊,可苏军最后却惨遭失败,个中教训值得后人回味。

  一是过分依赖坦克优势,没有因地用兵。苏军动用300余辆坦克、装甲车进入层峦叠嶂、沟壑纵横的达拉苏夫山区作战,看起来威风凛凛、杀气腾腾,但一进入四面绝壁的深山,坦克就如同“老牛掉进枯井里,有劲使不出”,相反,其目标大、易受攻击的弱点却暴露无遗。因此,苏军战败并非其坦克性能不好,关键在于没有因地用兵,而是舍长就短、削足适履,以致被动挨打,自陷绝境。“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现代战争中,高技术武器与普通武器的优劣是相对而言的。高技术武器虽然性能优良,但同时要受武器自身系统的复杂性和作战环境条件的制约。指挥员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作战中的作用,尽可能地扬其长、避其短。

  二是恃强冒进,没有作好反伏击准备。查普查勒山口地势险峻,道路两边均是陡峭的石壁,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明白这里是打伏击战的好地形。按照反伏击作战原则,苏军在通过查普查勒山口时,应首先派兵控制山口两侧的制高点,至少应出动直升机对可能有伏兵的两侧制高点进行细致侦察后方可通过。但是,苏军急于围剿达拉苏夫地区的阿游击队,一味贪求行军速度,在无任何反伏击措施的情况下,大摇大摆地以一字队形通过查普查勒山口,结果“出师未捷身先死” 。作战原则是作战行动的指南。它产生于对作战规律的科学认识及对作战实践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是作战人员必须遵守的战场法则。在现代战争中,尽管作战节奏加快、战场情况瞬息万变,但作战行动仍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正如若米尼所言:“兵法原则尽管根据不同的情况,有时需要加以修改,但是一般说来,在混乱和动荡的战争中,却可以当作是一个指南针,指导军队的统帅去完成困难而复杂的任务。”可以说,依据作战原则打仗是打胜仗的重要前提。当然,作战原则也应与时俱进,应根据战场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有时甚至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反常用兵,而不应墨守成规、思想僵化。

http://news.sohu.com/2003/11/18/31/news215713192.shtml

□颜平 刘成素

  一支游击队凭着少量的步枪和手榴弹能把装备有300多辆坦克和装甲车的机械化部队击溃。在现代战争中,这种战例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可是,在苏军入侵阿富汗的战争中,装备简陋的阿富汗游击队就在查普查勒山口把这变成了现实。

  苏军入侵阿富汗后被阿游击队的各种破袭活动搞得昼夜不宁,狼狈不堪,因此准备对其进行一次彻底的清剿。1980年5月12日10时,苏军装备有300多辆坦克和装甲车的第1156机械化步兵团从萨曼甘向达拉苏夫进发,企图消灭这里的阿游击队。阿游击队得到情报后,认为苏军要去达拉苏夫山区,必定要经过狭窄的查普查勒山口。这个山口地势险峻,谷深坡陡,公路两边陡峭的石壁耸入云端,素有“一线天”之称,是一个打伏击战的好地方。于是阿游击队决定在查普查勒山口狠狠伏击苏军坦克团。

  由于山高坡陡,苏军的坦克、装甲车从萨曼甘出发后,只能排着纵队,沿一条路向达拉苏夫山区进发。14时30分,苏军坦克、装甲车进入查普查勒山口。阿游击队马上点燃炸药。顷刻间山崩地裂,大量的巨石滚入狭谷,犹如日坠天倾,当即就有40辆苏军坦克和装甲车被巨石压成一堆堆“铁饼”。接着,埋伏在山顶的阿游击队用步枪、手榴弹、土制炸药包等武器狠打苏军。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苏军有上百辆坦克、装甲车被毁,伤亡500多人。为避免全军覆没,15时3 0分,苏军指挥官下令撤退。剩余的坦克、装甲车载着残兵败将夺路而逃。由于苏军队形较长,不便于组织指挥,加上败退时慌不择路,阿游击队在追击中又击毙几十人,并生擒40多名苏军士兵。至此,查普查勒山口之战以苏军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当时,苏军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装甲车辆等现代化装备,士兵训练有素;而阿富汗游击队只有少量步枪和手榴弹等轻武器,士兵也多未受过正规训练。双方优劣对比非常悬殊,可苏军最后却惨遭失败,个中教训值得后人回味。

  一是过分依赖坦克优势,没有因地用兵。苏军动用300余辆坦克、装甲车进入层峦叠嶂、沟壑纵横的达拉苏夫山区作战,看起来威风凛凛、杀气腾腾,但一进入四面绝壁的深山,坦克就如同“老牛掉进枯井里,有劲使不出”,相反,其目标大、易受攻击的弱点却暴露无遗。因此,苏军战败并非其坦克性能不好,关键在于没有因地用兵,而是舍长就短、削足适履,以致被动挨打,自陷绝境。“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现代战争中,高技术武器与普通武器的优劣是相对而言的。高技术武器虽然性能优良,但同时要受武器自身系统的复杂性和作战环境条件的制约。指挥员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作战中的作用,尽可能地扬其长、避其短。

  二是恃强冒进,没有作好反伏击准备。查普查勒山口地势险峻,道路两边均是陡峭的石壁,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明白这里是打伏击战的好地形。按照反伏击作战原则,苏军在通过查普查勒山口时,应首先派兵控制山口两侧的制高点,至少应出动直升机对可能有伏兵的两侧制高点进行细致侦察后方可通过。但是,苏军急于围剿达拉苏夫地区的阿游击队,一味贪求行军速度,在无任何反伏击措施的情况下,大摇大摆地以一字队形通过查普查勒山口,结果“出师未捷身先死” 。作战原则是作战行动的指南。它产生于对作战规律的科学认识及对作战实践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是作战人员必须遵守的战场法则。在现代战争中,尽管作战节奏加快、战场情况瞬息万变,但作战行动仍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正如若米尼所言:“兵法原则尽管根据不同的情况,有时需要加以修改,但是一般说来,在混乱和动荡的战争中,却可以当作是一个指南针,指导军队的统帅去完成困难而复杂的任务。”可以说,依据作战原则打仗是打胜仗的重要前提。当然,作战原则也应与时俱进,应根据战场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有时甚至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反常用兵,而不应墨守成规、思想僵化。

苏军有机械化步兵团么……
sunbamboo124 发表于 2012-3-15 22:19
苏军有机械化步兵团么……

应该是摩步团吧。我们一般用这个名称。
这个当年在一本名为《败战启示录》的书中见过.
怀疑有水份,苏军的雌鹿呢?
百余辆坦克装甲车被击毁,损失500余人,这损失不太对啊?
苏军的后勤车队遭到攻击 我在当年的新闻联播里看到过!
哪有前段时间CD某位放出来的阿三手雷打败小巴坦克NB啊
苏联钢铁洪流很恐怖
苏联在阿富汗一共损失了333架米-24


苏联在阿富汗一共损失了333架米-24,这个损失够惨重了……

苏联在阿富汗一共损失了333架米-24,这个损失够惨重了……
所以当时最实用的武器是高炮卡车
    西方军界曾经预测苏军要想彻底消灭阿富汗游击队需要投入50万兵力,这是根据美军在越南战争中的经验得出的结论。虽然苏军高层中也不乏有决心一举荡平阿富汗抵抗力量的鹰派人物,但是苏军在侵阿战争期间平均保持10万左右的兵力,因为后勤保障能力始终是制约苏军投入更多兵力的“瓶颈”。七八十年代的苏军,一个参加作战行动的摩步师每天需要补给700~800吨的物资,一个战斗直升机团每天需要补给近400吨。而阿富汗是个内陆山国,全国4/5的面积是山地,即没有铁路,也没有海港。空运只能解决每天200~300吨的补给量,对10万之众的侵阿苏军无异杯水车薪。苏军绝大部分的后勤补给任物都依靠卡车运输。从苏阿边境到阿富汗腹地只有2~3条战略公路。例如,从捷尔梅兹出发的苏军补给车队要开400千米才能到达喀布尔,途中还必须经过许多险要得山地。一般来说,一辆满载的军用卡车开到80千米/小时是没问题的,但是编队行驶时速度能到50千米/小时就很不错了。一个大型的补给车队只能以20~25千米/小时左右的速度行军,车距50米左右。而且在阿富汗这样的高原地区,车辆通常只能装载平原地区1/2的物资。即使再没有民用车辆阻塞和游击队袭击的理想状态下,每天最大运输量只能达到3000吨,而实际上苏军补给每天能有1500吨就很不错了。这些物资只够苏军维持2~3个师规模的持续作战行动。


    对阿富汗游击队来说,这些满载弹药和燃料的卡车队是最好的打击目标。苏军除采取武装直升机、空

降突击部队和步兵战车掩护之外,还直接在ЗЦЛ-135卡车上安装了双联装23毫米ЗУ-23型高射炮。这是一种退役的老式武器,平时储备在仓库里,爆发大战时用来装备苏军后备军。此炮仰角大,对山地目标斜射时最大射程为2500米,正好可以用来压制高山上游击队的大口径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