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海水电站建设致长江保护区遭切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7:24:29
http://news.qq.com/a/20120314/000498.htm


小南海水电站建设致长江保护区遭切割

  2012年03月14日09:09南方新闻网杨晓红 管萌我要评论(3) 字号:T|T [导读]数月前,国务院同意调整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这意味着我国最长河流型自然保护区再遭切割,也意味着小南海水电站项目跳过最后一个门槛,数十种珍惜鱼类或面临覆盆之灾。



小南海水电站(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小南海水电站建设的忧虑,再一次出现在今年三月的全国两会建言之中。
  数月之前,2011年底,国办函(2011)156号文明确,国务院同意调整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这意味着我国唯一一个最长河流型自然保护区再遭切割,也意味着重庆小南海水电站项目跳过最后一个门槛。而为免保护区残存的数十种珍稀鱼类面临覆盆之灾,国内环保组织已持续呼吁了4年多。
  当珍稀鱼类生存的最后家园,与一个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冉冉升起的经济明星城市狭路相逢,将是一场怎样的摩擦与较量?投资200多亿的小南海水电站,会否成为压垮长江生态的最后一根稻草?
  惊蛰已过,春分将临。在江水深处蛰伏了一冬的胭脂鱼,开始向着上层温暖的江水努力溯游。与它同行的,还有岩原鲤、长薄鳅等同样喜欢激流的鱼类。
  每年三月中下旬,白鲟、达氏鲟、胭脂鱼、圆口铜鱼、岩原鲤、长鳍吻鮈、长薄鳅等30多种长江珍稀特有鱼类,先后挤挤攘攘溯江而上,直到找到各自适宜的产卵场。这场江水中鱼类的盛大舞会,每年将一直持续到五六月份。
  “今年春天,看来它们是可以安然度过了”,自然之友工作人员张伯驹说出这句话时,根本无法松开他一直紧皱的双眉。他不知道,在与一座极可能导致这些长江珍稀鱼类灭亡的大型水电站抗争四年之后,下一个春天,胭脂鱼及它的同伴们是否还能重新踏上这样一条欢乐洄游之路。

  环评公示疑问
  今年2月下旬,一直关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命运的张伯驹,无意上网看到了一条让他大为震惊的政府环评公告———《重庆长江小南海水电站“三通一平”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信息公告》。
  这是一则由中国三峡集团公司和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共同发布的环评公众参与信息公告。
  该公告披露:小南海水电站位于长江宜宾至重庆河段重庆境内,是《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推荐梯级开发方案的重要枢纽,是三峡水利枢纽的上游衔接梯级。坝址位于珞璜镇下游约1公里处、上距江津几江城区约38.5公里,坝址控制流域面积70.5平方公里。而为水电站配套的前期“三通一平”工程,则包括重庆市跳磴大渡段综合整治应急工程、罐子溪渣场排水及防护工程、以及直接在大中坝岛上建的防渗工程。
  “小南海项目可能真要动了”,这则公告让张伯驹警觉起来。他的预感很快得到了证实。在2月28日重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上,一则有关渝泸高速公路建设的工作报道中,明确写有:加快推进迎宾长江大桥、几江大桥……(建设),确保S106(106省道)珞璜至巴南段小南海水利工程还建项目上半年建成通车。
  按照建设工程相关审批程序,小南海水电站“三通一平”环评公示在完成两轮公示后,只要得到重庆市环保局批准即可施工。“可这样的做法,是不是在公然拆分大型水电工程项目,借此避开环保部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法》(下文简称《环评法》)了呢?”北京一环保人士称,大型水电工程的“三通一平”,包括了开挖导流洞、修建围堰等辅助性工程,“就差浇筑大坝和合龙截流了”。而拆分成诸多工程小项目后,环评审批权就可以直落到地方,从而间接架空了上级《环评法》的审批监管。
  据了解,重庆小南海水电站拆分“三通一平”环评公示的做法,背后所依据的,则是2005年前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出的一则通知———《关于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该通知规定:考虑到水电工程位置偏远,“三通一平”等工程施工前期准备时间长、任务重,为缩短工期、尽早发挥效益,在工程环评报告批准之前,可先编制“三通一平”环评报告,经当地环境部门批准后,开展“三通一平”等工程前期施工。
  “但这个《通知》是在上位法《环评法》出台之后出来的一个部委规定,明显违背《环评法》,一旦投资巨大的水电站工程前期施工开始后,动辄投资上亿,就很难再停下来,项目投资方也往往会借‘三通一平’工程‘绑架’环保部门和投资主管部门,以倒逼的方式建设上游龙头电站”,张伯驹、马军等国内知名环保人士担心小南海水电站的操作方法,在国内大型工程建设上起到不良示范作用。
  在小南海水电站“三通一平”环评公示上,明确标明公示时间是2月23日至3月3日。但3月2日,远在北京的自然之友已经拿到了该项目的一本《环评报告(简本)》。
  “按环评法规定,第一轮公示结束后,相关科研单位必须吸纳收集群众环保建议,然后再编制环评简本,可第一轮公示还没结束就已经出来了环评简本,只能说明负责环评单位仅仅只想走过场,或公开违反了《环评法》规定”,为尽可能延迟小南海水电站工程上马,今年3月,自然之友将《停建小南海水电站、保护长江上游珍稀鱼类》的两则提案,委托一名全国政协委员正式向两会提交。

  保护区缩水
  其实早在去年三月,全国政协委员张抗抗、袁熙坤等人已经在全国两会上发出了“慎建小南海水电站”的呼声(本报2011年3月23日曾作报道)。
  2010年11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会议通过了重庆市“关于调整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范围”的申请,这一评审结果受到了国内近10家环保组织的集体反对。因为这意味着这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次缩水,同时也为重庆小南海水电站项目“扫清了障碍”。
  2009年,国内环保界曾发生了两件大事。即是年6月,环保部严令叫停了金沙江上的两座大型水电站建设项目。
  当时材料披露,分别由华能和华电两大国有电力集团投资开发的龙开口水电站和鲁地拉水电站,在环评报告未经审批的情况下擅自开工,并于2009年初对金沙江进行截流造坝,最终导致“因对金沙江中游生态造成较大影响”而被停工重罚。
  可就在当年七月,重庆市发改委专门发文,为筹建长江干流上的小南海水电站排出了时间表:要求在2010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换届之前,力争将涉及到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调整报告,通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评审。这份文件中写有:“如果保护区重庆境内范围和功能调整报告能通过评审,就标志着扫除了小南海水电站审批核准的障碍”。
  正是从这一年起,国内环保组织开始注目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这一保护区。一熟悉该保护区历史的专家介绍,2000年4月,为缓解三峡工程和金沙江梯级水电开发对长江鱼类资源的影响,作为补救性措施,国务院批准成立了“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4月,为给长江上游的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让路,这一保护区被从上源掐断90多公里,调整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第一次调整后的保护区,涉及金沙江下游、长江上游干流(川江)、岷江下游、沱江下游、赤水河等水域。相关科研调查报告称,该保护区共分布有鱼类197种(亚种),其中重庆段共有166种,包括圆口铜鱼、长鳍吻鮈、岩原鲤、长薄鳅、红唇薄鳅等46种长江特有鱼类。这些珍稀特有鱼类中,大部分均适应激流生境。
  一份对长江上游鱼类产卵类型的研究表明,产漂流性卵类群和急流中产强粘性卵类群占到长江上游鱼类的67.54%.“如果在紧邻葛洲坝水电站之上再建小南海水电站的话,那么水电站将形成近百平方公里的水库静水区,将直接对该保护区绝大多数鱼类的生存带来毁灭性影响”,张伯驹称,正因为此,生物学家、中科院院士曹文宣曾公开表示:小南海江段是保护区内珍稀特有鱼类和三峡水库四大家鱼等经济类鱼类完成生活史所必须经过的生态通道,必须保持畅通无阻,不应当在这里修建任何水利工程。
  环保组织数年呼吁,最终未能阻止这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继“掐头”之后被“去尾”———2011年底,国办函(2011)156号文宣告,国务院正式批准下游重庆江段实验区22 .5公里江段被划出保护区,原保护区缓冲区内的75.28公里江段降为实验区。

  重庆理由
  2010年底,重庆市一政府官员曾与自然之友沟通,介绍小南海水电站建设的必要性。
  “大意是重庆缺电,以及重庆市这些年发展很快,保护区未端已经位于该市中心城区,比如保护区涉及到的永川、江津九龙坡、大渡口、巴南等地区已是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发展的核心地区,极大限制了城市发展”,环保人士回忆,该官员主要强调了2006年以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重庆被赋予的一系列经济高速发展的期待,尤其是2007年9月,国务院批准了《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该规划明确沿长江区域,是重庆经济发展的主要发展轴线,这与保护区功能区域在空间上重叠、功能上矛盾”。
  “根据国家主体生态功能区划,重庆划分为四大功能区,其中渝东南属喀斯特地貌山区,渝东北属秦巴山区,二者都是国家级重要生态功能区,三峡库区又是国家战略淡水资源库,是国家重要水源保护区,也是国家限制开发区,于是唯一剩下重庆主城和渝西属于平行岭谷地区,划为了国家重点开发区,也就是国家战略在重庆实施的主要区域”,相关专家称,这就是重庆“退无可退”、上马小南海水电站最硬的一张底牌。
  而与之相对,近20年为了满足水电开发的需要,长江珍稀特有鱼类同样“退无可退”:其栖息地先是被迫从葛洲坝退到三峡,再从三峡退到溪洛渡、向家坝,又再次退到小南海。目前保护区残留的近400公里江段,已成为长江上游数十种珍稀特有鱼类完成其生命历程的唯一生态通道。
  从2007年起,相关科研单位在保护区重庆段连续两年的实地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3-7月,小南海江段通过的长江鱼类卵苗量多达160亿尾;2008年3-7月则有140亿尾。而在此江面拦江竖起一座大坝水电站,最直接影响就是长江上游100亿尾珍稀特有鱼类鱼苗的消失。
  “很少见到这样一个项目,这样一个可以导致至少10多种物种迅速灭绝的项目,这不能不慎重”,国内不少生态学者对小南海项目表示担忧。
  近5年来,面对环保组织的呼声,重庆市先后组织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利部中科院水工程生态所等科研单位开展“长江小南海水电站建设项目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及其减免对策研究”、“小南海江段鱼类溯游能力测试试验”等系列专题研究。
  从2006年冬天起,重庆市及所辖江津、九龙坡、永川、大渡口区等,相继对长江江段进行多次增殖放流活动。据相关统计,近些年重庆市共组织了6次较大规模增殖放流,共放流了胭脂鱼、岩原鲤等长江珍稀特有鱼类及四大家鱼等重要经济鱼类490多万尾。
  “一些重要级别专家在反复参加研讨会后,对小南海项目的反对态度已悄悄有了变化。”一国内研究长江问题专家透露。

  替代性方案?
  《重庆长江小南海水电站建设得不偿失》,一名香港籍全国政协委员今年提交的提案,指出小南海水电站建设“既不科学,又不经济”,不仅将阻断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迁徒繁衍的最后生态通道,而且也没有突出的经济效益。而且也没有所谓的重要战略能源意义,更没有突出的经济效益。
  一环保人士介绍,一家国际专业分析机构曾对中国三峡工程建设总公司发布的公开数据进行调查和分析,认为小南海水电站年设计平均发电量仅88.35亿度,仅是与其相邻金沙江下游四个梯级和三峡水电站年平均发电量的3%,但其单位千瓦的投资规模却是这几个相邻水电站的2-4倍。
  “既然投建得不偿失,那能否考虑第三种替代性方案,即通过重庆江段上下游已建或正在筹建的五个巨型水电站统筹协调,从而解决重庆缺电问题呢?”按张伯驹的测算,目前重庆上下游已建或正在建的三峡水电站、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等五座巨型梯级水电站,年均发电量将达到2714亿度,如果再加上金沙江中游已经规划的八级水电站、以及其他支流密集的大中小水电站,总发电量只会更大,“完全可以协调得过来”。
  针对环保组织的意见,小南海水电站的主建方同样提出了“补救性方案”:即仿建生态通道和增殖放流。这一方案中,最关键的一环在于仿建鱼类生态通道,即通常所说的“鱼道”。
  但“鱼道”方案依然受到了诸多长江生态专家的质疑。“修建鱼道代替不了栖息地保护,不是长江流域鱼类保护的有效手段”,原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局局长翁立达解释,长江流域的珍稀特有鱼类多数适应于激流环境,它们对大坝修建后形成水库的静水环境不适应,尤其是梯级水电开发后,激流环境丧失殆尽,是无法保护这些鱼类的。
  “而且鱼道的修建非常复杂,要根据不同鱼类的不同生态习性进行设计建造,即使修成,它也只能解决鱼类的上行,不能诱鱼下行,更不要说解决粘性鱼卵和漂浮性鱼卵的繁育问题了”,中科院水生所一专家解释,一些只适应激流生态的鱼卵繁育对条件要求苛刻,比如粘性卵,只能在河床礁石上经急流冲击而发育;一些漂流性鱼卵和初生仔鱼,则要漂流400-500公里才能生存游泳,“至今我国尚无成功修建鱼道的先例”。
  南都记者向重庆小南海水电站项目负责鱼道研究与设计的相关专家求证,该专家表示:有关鱼道的研究设计正在进行之中,但能不能研究成功、多长时间能研究成功,目前都是未知数,“国外虽然有修鱼道的成功经验,但能借鉴多少,不好说”。
  近一年内多次前往重庆小南海江段调查的北京大自然保护协会成员介绍,目前小南海水电站坝址所在的中坝岛,还是一片菜地,等待着工程上马的,除了与之相关的利益方,“毕竟共200-300个亿的投资”,还有等待拆迁补偿的居民。
  天气已一日暖过一日,急急溯行在江流之中的雌鱼越来越多。当江水水温达到13℃以上,在晴天的清晨或雷雨之夜,在一些水流湍急的砾石滩畔,这成群结队的珍稀鱼类们便相继进入了产卵期……
  “这本来就是一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事,但如果更多人了解了真实情况,相信(他们)会做出更理性的判断,便仍会有保住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最后家园的一线希望”,张伯驹也在准备行装,打算本月底再去重庆江段看一看。

南方都市报http://news.qq.com/a/20120314/000498.htm


小南海水电站建设致长江保护区遭切割

  2012年03月14日09:09南方新闻网杨晓红 管萌我要评论(3) 字号:T|T [导读]数月前,国务院同意调整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这意味着我国最长河流型自然保护区再遭切割,也意味着小南海水电站项目跳过最后一个门槛,数十种珍惜鱼类或面临覆盆之灾。



小南海水电站(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小南海水电站建设的忧虑,再一次出现在今年三月的全国两会建言之中。
  数月之前,2011年底,国办函(2011)156号文明确,国务院同意调整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这意味着我国唯一一个最长河流型自然保护区再遭切割,也意味着重庆小南海水电站项目跳过最后一个门槛。而为免保护区残存的数十种珍稀鱼类面临覆盆之灾,国内环保组织已持续呼吁了4年多。
  当珍稀鱼类生存的最后家园,与一个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冉冉升起的经济明星城市狭路相逢,将是一场怎样的摩擦与较量?投资200多亿的小南海水电站,会否成为压垮长江生态的最后一根稻草?
  惊蛰已过,春分将临。在江水深处蛰伏了一冬的胭脂鱼,开始向着上层温暖的江水努力溯游。与它同行的,还有岩原鲤、长薄鳅等同样喜欢激流的鱼类。
  每年三月中下旬,白鲟、达氏鲟、胭脂鱼、圆口铜鱼、岩原鲤、长鳍吻鮈、长薄鳅等30多种长江珍稀特有鱼类,先后挤挤攘攘溯江而上,直到找到各自适宜的产卵场。这场江水中鱼类的盛大舞会,每年将一直持续到五六月份。
  “今年春天,看来它们是可以安然度过了”,自然之友工作人员张伯驹说出这句话时,根本无法松开他一直紧皱的双眉。他不知道,在与一座极可能导致这些长江珍稀鱼类灭亡的大型水电站抗争四年之后,下一个春天,胭脂鱼及它的同伴们是否还能重新踏上这样一条欢乐洄游之路。

  环评公示疑问
  今年2月下旬,一直关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命运的张伯驹,无意上网看到了一条让他大为震惊的政府环评公告———《重庆长江小南海水电站“三通一平”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信息公告》。
  这是一则由中国三峡集团公司和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共同发布的环评公众参与信息公告。
  该公告披露:小南海水电站位于长江宜宾至重庆河段重庆境内,是《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推荐梯级开发方案的重要枢纽,是三峡水利枢纽的上游衔接梯级。坝址位于珞璜镇下游约1公里处、上距江津几江城区约38.5公里,坝址控制流域面积70.5平方公里。而为水电站配套的前期“三通一平”工程,则包括重庆市跳磴大渡段综合整治应急工程、罐子溪渣场排水及防护工程、以及直接在大中坝岛上建的防渗工程。
  “小南海项目可能真要动了”,这则公告让张伯驹警觉起来。他的预感很快得到了证实。在2月28日重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上,一则有关渝泸高速公路建设的工作报道中,明确写有:加快推进迎宾长江大桥、几江大桥……(建设),确保S106(106省道)珞璜至巴南段小南海水利工程还建项目上半年建成通车。
  按照建设工程相关审批程序,小南海水电站“三通一平”环评公示在完成两轮公示后,只要得到重庆市环保局批准即可施工。“可这样的做法,是不是在公然拆分大型水电工程项目,借此避开环保部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法》(下文简称《环评法》)了呢?”北京一环保人士称,大型水电工程的“三通一平”,包括了开挖导流洞、修建围堰等辅助性工程,“就差浇筑大坝和合龙截流了”。而拆分成诸多工程小项目后,环评审批权就可以直落到地方,从而间接架空了上级《环评法》的审批监管。
  据了解,重庆小南海水电站拆分“三通一平”环评公示的做法,背后所依据的,则是2005年前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出的一则通知———《关于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该通知规定:考虑到水电工程位置偏远,“三通一平”等工程施工前期准备时间长、任务重,为缩短工期、尽早发挥效益,在工程环评报告批准之前,可先编制“三通一平”环评报告,经当地环境部门批准后,开展“三通一平”等工程前期施工。
  “但这个《通知》是在上位法《环评法》出台之后出来的一个部委规定,明显违背《环评法》,一旦投资巨大的水电站工程前期施工开始后,动辄投资上亿,就很难再停下来,项目投资方也往往会借‘三通一平’工程‘绑架’环保部门和投资主管部门,以倒逼的方式建设上游龙头电站”,张伯驹、马军等国内知名环保人士担心小南海水电站的操作方法,在国内大型工程建设上起到不良示范作用。
  在小南海水电站“三通一平”环评公示上,明确标明公示时间是2月23日至3月3日。但3月2日,远在北京的自然之友已经拿到了该项目的一本《环评报告(简本)》。
  “按环评法规定,第一轮公示结束后,相关科研单位必须吸纳收集群众环保建议,然后再编制环评简本,可第一轮公示还没结束就已经出来了环评简本,只能说明负责环评单位仅仅只想走过场,或公开违反了《环评法》规定”,为尽可能延迟小南海水电站工程上马,今年3月,自然之友将《停建小南海水电站、保护长江上游珍稀鱼类》的两则提案,委托一名全国政协委员正式向两会提交。

  保护区缩水
  其实早在去年三月,全国政协委员张抗抗、袁熙坤等人已经在全国两会上发出了“慎建小南海水电站”的呼声(本报2011年3月23日曾作报道)。
  2010年11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会议通过了重庆市“关于调整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范围”的申请,这一评审结果受到了国内近10家环保组织的集体反对。因为这意味着这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次缩水,同时也为重庆小南海水电站项目“扫清了障碍”。
  2009年,国内环保界曾发生了两件大事。即是年6月,环保部严令叫停了金沙江上的两座大型水电站建设项目。
  当时材料披露,分别由华能和华电两大国有电力集团投资开发的龙开口水电站和鲁地拉水电站,在环评报告未经审批的情况下擅自开工,并于2009年初对金沙江进行截流造坝,最终导致“因对金沙江中游生态造成较大影响”而被停工重罚。
  可就在当年七月,重庆市发改委专门发文,为筹建长江干流上的小南海水电站排出了时间表:要求在2010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换届之前,力争将涉及到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调整报告,通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评审。这份文件中写有:“如果保护区重庆境内范围和功能调整报告能通过评审,就标志着扫除了小南海水电站审批核准的障碍”。
  正是从这一年起,国内环保组织开始注目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这一保护区。一熟悉该保护区历史的专家介绍,2000年4月,为缓解三峡工程和金沙江梯级水电开发对长江鱼类资源的影响,作为补救性措施,国务院批准成立了“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4月,为给长江上游的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让路,这一保护区被从上源掐断90多公里,调整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第一次调整后的保护区,涉及金沙江下游、长江上游干流(川江)、岷江下游、沱江下游、赤水河等水域。相关科研调查报告称,该保护区共分布有鱼类197种(亚种),其中重庆段共有166种,包括圆口铜鱼、长鳍吻鮈、岩原鲤、长薄鳅、红唇薄鳅等46种长江特有鱼类。这些珍稀特有鱼类中,大部分均适应激流生境。
  一份对长江上游鱼类产卵类型的研究表明,产漂流性卵类群和急流中产强粘性卵类群占到长江上游鱼类的67.54%.“如果在紧邻葛洲坝水电站之上再建小南海水电站的话,那么水电站将形成近百平方公里的水库静水区,将直接对该保护区绝大多数鱼类的生存带来毁灭性影响”,张伯驹称,正因为此,生物学家、中科院院士曹文宣曾公开表示:小南海江段是保护区内珍稀特有鱼类和三峡水库四大家鱼等经济类鱼类完成生活史所必须经过的生态通道,必须保持畅通无阻,不应当在这里修建任何水利工程。
  环保组织数年呼吁,最终未能阻止这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继“掐头”之后被“去尾”———2011年底,国办函(2011)156号文宣告,国务院正式批准下游重庆江段实验区22 .5公里江段被划出保护区,原保护区缓冲区内的75.28公里江段降为实验区。

  重庆理由
  2010年底,重庆市一政府官员曾与自然之友沟通,介绍小南海水电站建设的必要性。
  “大意是重庆缺电,以及重庆市这些年发展很快,保护区未端已经位于该市中心城区,比如保护区涉及到的永川、江津九龙坡、大渡口、巴南等地区已是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发展的核心地区,极大限制了城市发展”,环保人士回忆,该官员主要强调了2006年以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重庆被赋予的一系列经济高速发展的期待,尤其是2007年9月,国务院批准了《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该规划明确沿长江区域,是重庆经济发展的主要发展轴线,这与保护区功能区域在空间上重叠、功能上矛盾”。
  “根据国家主体生态功能区划,重庆划分为四大功能区,其中渝东南属喀斯特地貌山区,渝东北属秦巴山区,二者都是国家级重要生态功能区,三峡库区又是国家战略淡水资源库,是国家重要水源保护区,也是国家限制开发区,于是唯一剩下重庆主城和渝西属于平行岭谷地区,划为了国家重点开发区,也就是国家战略在重庆实施的主要区域”,相关专家称,这就是重庆“退无可退”、上马小南海水电站最硬的一张底牌。
  而与之相对,近20年为了满足水电开发的需要,长江珍稀特有鱼类同样“退无可退”:其栖息地先是被迫从葛洲坝退到三峡,再从三峡退到溪洛渡、向家坝,又再次退到小南海。目前保护区残留的近400公里江段,已成为长江上游数十种珍稀特有鱼类完成其生命历程的唯一生态通道。
  从2007年起,相关科研单位在保护区重庆段连续两年的实地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3-7月,小南海江段通过的长江鱼类卵苗量多达160亿尾;2008年3-7月则有140亿尾。而在此江面拦江竖起一座大坝水电站,最直接影响就是长江上游100亿尾珍稀特有鱼类鱼苗的消失。
  “很少见到这样一个项目,这样一个可以导致至少10多种物种迅速灭绝的项目,这不能不慎重”,国内不少生态学者对小南海项目表示担忧。
  近5年来,面对环保组织的呼声,重庆市先后组织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利部中科院水工程生态所等科研单位开展“长江小南海水电站建设项目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及其减免对策研究”、“小南海江段鱼类溯游能力测试试验”等系列专题研究。
  从2006年冬天起,重庆市及所辖江津、九龙坡、永川、大渡口区等,相继对长江江段进行多次增殖放流活动。据相关统计,近些年重庆市共组织了6次较大规模增殖放流,共放流了胭脂鱼、岩原鲤等长江珍稀特有鱼类及四大家鱼等重要经济鱼类490多万尾。
  “一些重要级别专家在反复参加研讨会后,对小南海项目的反对态度已悄悄有了变化。”一国内研究长江问题专家透露。

  替代性方案?
  《重庆长江小南海水电站建设得不偿失》,一名香港籍全国政协委员今年提交的提案,指出小南海水电站建设“既不科学,又不经济”,不仅将阻断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迁徒繁衍的最后生态通道,而且也没有突出的经济效益。而且也没有所谓的重要战略能源意义,更没有突出的经济效益。
  一环保人士介绍,一家国际专业分析机构曾对中国三峡工程建设总公司发布的公开数据进行调查和分析,认为小南海水电站年设计平均发电量仅88.35亿度,仅是与其相邻金沙江下游四个梯级和三峡水电站年平均发电量的3%,但其单位千瓦的投资规模却是这几个相邻水电站的2-4倍。
  “既然投建得不偿失,那能否考虑第三种替代性方案,即通过重庆江段上下游已建或正在筹建的五个巨型水电站统筹协调,从而解决重庆缺电问题呢?”按张伯驹的测算,目前重庆上下游已建或正在建的三峡水电站、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等五座巨型梯级水电站,年均发电量将达到2714亿度,如果再加上金沙江中游已经规划的八级水电站、以及其他支流密集的大中小水电站,总发电量只会更大,“完全可以协调得过来”。
  针对环保组织的意见,小南海水电站的主建方同样提出了“补救性方案”:即仿建生态通道和增殖放流。这一方案中,最关键的一环在于仿建鱼类生态通道,即通常所说的“鱼道”。
  但“鱼道”方案依然受到了诸多长江生态专家的质疑。“修建鱼道代替不了栖息地保护,不是长江流域鱼类保护的有效手段”,原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局局长翁立达解释,长江流域的珍稀特有鱼类多数适应于激流环境,它们对大坝修建后形成水库的静水环境不适应,尤其是梯级水电开发后,激流环境丧失殆尽,是无法保护这些鱼类的。
  “而且鱼道的修建非常复杂,要根据不同鱼类的不同生态习性进行设计建造,即使修成,它也只能解决鱼类的上行,不能诱鱼下行,更不要说解决粘性鱼卵和漂浮性鱼卵的繁育问题了”,中科院水生所一专家解释,一些只适应激流生态的鱼卵繁育对条件要求苛刻,比如粘性卵,只能在河床礁石上经急流冲击而发育;一些漂流性鱼卵和初生仔鱼,则要漂流400-500公里才能生存游泳,“至今我国尚无成功修建鱼道的先例”。
  南都记者向重庆小南海水电站项目负责鱼道研究与设计的相关专家求证,该专家表示:有关鱼道的研究设计正在进行之中,但能不能研究成功、多长时间能研究成功,目前都是未知数,“国外虽然有修鱼道的成功经验,但能借鉴多少,不好说”。
  近一年内多次前往重庆小南海江段调查的北京大自然保护协会成员介绍,目前小南海水电站坝址所在的中坝岛,还是一片菜地,等待着工程上马的,除了与之相关的利益方,“毕竟共200-300个亿的投资”,还有等待拆迁补偿的居民。
  天气已一日暖过一日,急急溯行在江流之中的雌鱼越来越多。当江水水温达到13℃以上,在晴天的清晨或雷雨之夜,在一些水流湍急的砾石滩畔,这成群结队的珍稀鱼类们便相继进入了产卵期……
  “这本来就是一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事,但如果更多人了解了真实情况,相信(他们)会做出更理性的判断,便仍会有保住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最后家园的一线希望”,张伯驹也在准备行装,打算本月底再去重庆江段看一看。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