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揭牌暨奠基开工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6:07:05




2012年2月29日,中航商发全资子公司——上海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暨中航商发总装试车中心,以下简称“中航商发制造”)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产业园区揭牌成立并正式奠基开工,这是中航商发打造商用航空发动机全产业链的战略构想在上海落地的里程碑举措。
      上海市副市长艾宝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谭瑞松出席仪式并为中航商发制造揭牌。国家工信部,市经信委、市科委、闵行区、浦东新区、临港管委会等有关政府部门及上海交大、复旦、同济等知名高校的负责人出席仪式。

中航商发制造由中航商发出资设立,功能定位为承担商用航空动力装置及其相关产品的研制、生产、总装、试验、销售及服务。公司落户于中航商发临港基地,该基地规划建设科研试验区、装配试车区、维护大修区、对外合作区、综合办公区和动力配套区等六大功能分区,总投资约80亿元,建筑面积41万平米,占地约1200亩

                                                   系统筹划   立足产业   充实提升  
       中航商发是我国大飞机发动机项目总承制单位,也是国家发展民用航空发动机产业的主力军和龙头企业。成立三年以来,中航商发利用上海良好的产业环境,借助上海作为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区位优势,围绕“总部和四个中心——设计研发中心、总装试车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和修理大修中心”的建设发展思路,紧扣“技术发展、产品发展、产业发展”协调共进的总体目标,严密论证,精心部署,潜心耕耘,着力构建民用飞机发动机产业化和系列化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条件,逐步打造完整商用航空发动机设计、研制、生产和营销服务的全产业链体系。
      总装试车中心的规划筹建,是中航商发在充分论证民机研制生产流程的基础上,从提高大型客机发动机项目实施的效率出发,出于有效利用航空工业现有条件、优化配置国内外资源的考量,秉承研发、制造、客户服务设施等相对集中建设的原则作出的全盘之举,将助力中航商发构建“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哑铃型”商业模式,为锻造大客发动机核心技术实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施以条件和技术保障。   
      中航商发致力于建立以企业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共创共享的开放式的航空发动机技术创新体系。在公司内部,中航商发联合和吸收外部资源,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COR),重点开展商用航空发动机基础技术研究和前沿技术探索,支持设计体系平台建设以及关键技术的储备。除此之外,中航商发还在系统部署以总体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为核心的五大能力中心(COC)的建设,瞄准市场需求提出解决方案,完成产品设计及工程化。在公司外部,中航商发积极以项目牵引,推动资源整合,建设以某一部件或单元体的具体设计和制造为主的优异中心(COE),实现同类部件的设计、制造和服务一体化,促进产业化发展。
      此次成立的总装试车中心,是继2月8日揭牌成立的中国航空研究院上海分院之后,又一着力突破关键技术、形成商用航空发动机产业核心能力的重要阵地
      首先,总装试车中心的建设是中航商发充实和提升商用航空发动机民机总体集成与适航取证能力的必然需要。由于大型客机发动机采用主承制商和供应商的研制模式,中航商发在承担部分关键部件研制的同时,更担负着突破制约大型客机发动机发展的总体设计、系统集成、总装试车、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关键材料工艺等关键技术的攻关,并形成主导能力的使命。中航商发总装试车中心将充分遵循商用航空发动机工艺特点,建设具有高柔性、大规模和快反应的设备、厂房设施和工艺流程。同时,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是一个设计、制造、试验、修改、再制造、再试验,不断摸索和反复完善的迭代过程,对试车工艺和测试手段的先进性和可靠性提出了很高要求,中航商发总装试车中心将构建包括的零部件试验、部件匹配试验、整机地面试验及飞行试验在内的完备试验验证体系,有效弥补我国当前航空发动机试验技术水平、试验设备能力的不足的空白。
      其次,总装试车中心的建设是打破商用航空发动机技术垄断、形成自主核心能力的必要保证。随着我国大型客机和新支线飞机相继研制和生产,其配套发动机需求为国内民用航空发动机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发动机作为飞机的“心脏”,研制难度大、资金投入多、产业周期长、进入门槛高,是一个国家制造业实力的集中体现。总装试车中心通过对商用航空发动机核心技术的培育和突破,支撑中航商发积极发挥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提高我国大型飞机国产化程度,构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适应市场竞争需求的民机发动机产业。
      据悉,中航商发将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于2015年左右完成总装试车中心一期建设,2020年左右完成总装试车中心二期建设。逐步成型的临港基地将与闵行设计研发中心基地遥相呼应,在上海建成两大民用航空发动机核心集聚区,实现功能、项目和资源互补,合力培育中航商发“集成与取证、供应商管控、营销与客服、国际化运作管理、市场化整合资源”五大核心能力,构建具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适应市场竞争需求的商用航空发动机产业。将为锻造大客发动机核心技术实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做优、做强产业提供高效、科学和可持续性支撑。
                                                       科学布局   战略定位  双赢共融
      向来领风气之先、引创新之潮的上海,具备勇于承担国家重大任务、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决心和能力。作为上海市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载体和平台,临港产业区是上海未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点和增长极,依托上海市在产业配套建设、条件保障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资金支持等方面提供的优厚支持,势必不断取得新进展,创造新亮点。
      临港产业区被寄望成为提振上海发展信心的亮点,一直以来,上海市、区两级政府坚持发挥产业配套、制造资源聚集、国际合作便利、金融体系完善等综合优势,着力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在临港产业区的集聚,加快推进项目落地。
      此次大客发动机项目在临港安营扎寨,融贯契合了上海市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从研发能力上来说,位于制造业顶端的商用飞机发动机产业,其强大的带动作用必将促进基础领域研究,牵引一大批关键技术的突破,大幅度提升我国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从产业集群上来说,以临港基地建设为核心,同时拉动现代制造产业、制造服务业、物流贸易产业等产业的整体提升,促进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
      同时,总装试车中心的筹建,是在充分考虑相关产业规划和上海城市规划的实际情况,合理高效利用地方人才、交通、能源、社会服务等相关社会资源的基础上作出的共赢之举,亦将中航商发“为世界提供持久绿色动力”的集约理念贴切落实于上海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和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市在笃行“四个中心”的建设、“四个率先”的推进过程中,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成为发展视野中的重要考量,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布局的优化变得刻不容缓。中航商发在前期的策划论证中,就理性尊重了土地等自然资源有限的环境因素,严格确立了以工艺优化引领规划布局的总体思路,以及从制造环节降低成本以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经营战略,“集约高效、简约大气、追求卓越”成为临港基地建设的客观依据。
      因海而生的上海临港,交通便捷,配套完善,具有通江达海、内引外联的区位优势,对于致力于开放合作、整合资源、市场导向的中航商发而言,是开辟创新创业之路的有益土壤。可以预见,依托临港基地的区位优势,以及国家和上海市强有力的组织、资金和人才保障,大客发动机项目作为成长潜力巨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将成长为占领科技高地的技术创新引擎和后劲猛迅的新经济增长点,也将以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姿态融入国家和上海产业创新和变革的浪潮中,有所担当,有所作为。

http://www.acae.com.cn/acaenewwe ... 7735734.asp?pid=997

6.jpg (91.41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3-9 15:04 上传



7.jpg (104.56 KB, 下载次数: 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3-9 15:04 上传



2012年2月29日,中航商发全资子公司——上海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暨中航商发总装试车中心,以下简称“中航商发制造”)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产业园区揭牌成立并正式奠基开工,这是中航商发打造商用航空发动机全产业链的战略构想在上海落地的里程碑举措。
      上海市副市长艾宝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谭瑞松出席仪式并为中航商发制造揭牌。国家工信部,市经信委、市科委、闵行区、浦东新区、临港管委会等有关政府部门及上海交大、复旦、同济等知名高校的负责人出席仪式。

中航商发制造由中航商发出资设立,功能定位为承担商用航空动力装置及其相关产品的研制、生产、总装、试验、销售及服务。公司落户于中航商发临港基地,该基地规划建设科研试验区、装配试车区、维护大修区、对外合作区、综合办公区和动力配套区等六大功能分区,总投资约80亿元,建筑面积41万平米,占地约1200亩

                                                   系统筹划   立足产业   充实提升  
       中航商发是我国大飞机发动机项目总承制单位,也是国家发展民用航空发动机产业的主力军和龙头企业。成立三年以来,中航商发利用上海良好的产业环境,借助上海作为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区位优势,围绕“总部和四个中心——设计研发中心、总装试车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和修理大修中心”的建设发展思路,紧扣“技术发展、产品发展、产业发展”协调共进的总体目标,严密论证,精心部署,潜心耕耘,着力构建民用飞机发动机产业化和系列化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条件,逐步打造完整商用航空发动机设计、研制、生产和营销服务的全产业链体系。
      总装试车中心的规划筹建,是中航商发在充分论证民机研制生产流程的基础上,从提高大型客机发动机项目实施的效率出发,出于有效利用航空工业现有条件、优化配置国内外资源的考量,秉承研发、制造、客户服务设施等相对集中建设的原则作出的全盘之举,将助力中航商发构建“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哑铃型”商业模式,为锻造大客发动机核心技术实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施以条件和技术保障。   
      中航商发致力于建立以企业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共创共享的开放式的航空发动机技术创新体系。在公司内部,中航商发联合和吸收外部资源,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COR),重点开展商用航空发动机基础技术研究和前沿技术探索,支持设计体系平台建设以及关键技术的储备。除此之外,中航商发还在系统部署以总体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为核心的五大能力中心(COC)的建设,瞄准市场需求提出解决方案,完成产品设计及工程化。在公司外部,中航商发积极以项目牵引,推动资源整合,建设以某一部件或单元体的具体设计和制造为主的优异中心(COE),实现同类部件的设计、制造和服务一体化,促进产业化发展。
      此次成立的总装试车中心,是继2月8日揭牌成立的中国航空研究院上海分院之后,又一着力突破关键技术、形成商用航空发动机产业核心能力的重要阵地
      首先,总装试车中心的建设是中航商发充实和提升商用航空发动机民机总体集成与适航取证能力的必然需要。由于大型客机发动机采用主承制商和供应商的研制模式,中航商发在承担部分关键部件研制的同时,更担负着突破制约大型客机发动机发展的总体设计、系统集成、总装试车、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关键材料工艺等关键技术的攻关,并形成主导能力的使命。中航商发总装试车中心将充分遵循商用航空发动机工艺特点,建设具有高柔性、大规模和快反应的设备、厂房设施和工艺流程。同时,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是一个设计、制造、试验、修改、再制造、再试验,不断摸索和反复完善的迭代过程,对试车工艺和测试手段的先进性和可靠性提出了很高要求,中航商发总装试车中心将构建包括的零部件试验、部件匹配试验、整机地面试验及飞行试验在内的完备试验验证体系,有效弥补我国当前航空发动机试验技术水平、试验设备能力的不足的空白。
      其次,总装试车中心的建设是打破商用航空发动机技术垄断、形成自主核心能力的必要保证。随着我国大型客机和新支线飞机相继研制和生产,其配套发动机需求为国内民用航空发动机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发动机作为飞机的“心脏”,研制难度大、资金投入多、产业周期长、进入门槛高,是一个国家制造业实力的集中体现。总装试车中心通过对商用航空发动机核心技术的培育和突破,支撑中航商发积极发挥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提高我国大型飞机国产化程度,构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适应市场竞争需求的民机发动机产业。
      据悉,中航商发将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于2015年左右完成总装试车中心一期建设,2020年左右完成总装试车中心二期建设。逐步成型的临港基地将与闵行设计研发中心基地遥相呼应,在上海建成两大民用航空发动机核心集聚区,实现功能、项目和资源互补,合力培育中航商发“集成与取证、供应商管控、营销与客服、国际化运作管理、市场化整合资源”五大核心能力,构建具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适应市场竞争需求的商用航空发动机产业。将为锻造大客发动机核心技术实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做优、做强产业提供高效、科学和可持续性支撑。
                                                       科学布局   战略定位  双赢共融
      向来领风气之先、引创新之潮的上海,具备勇于承担国家重大任务、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决心和能力。作为上海市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载体和平台,临港产业区是上海未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点和增长极,依托上海市在产业配套建设、条件保障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资金支持等方面提供的优厚支持,势必不断取得新进展,创造新亮点。
      临港产业区被寄望成为提振上海发展信心的亮点,一直以来,上海市、区两级政府坚持发挥产业配套、制造资源聚集、国际合作便利、金融体系完善等综合优势,着力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在临港产业区的集聚,加快推进项目落地。
      此次大客发动机项目在临港安营扎寨,融贯契合了上海市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从研发能力上来说,位于制造业顶端的商用飞机发动机产业,其强大的带动作用必将促进基础领域研究,牵引一大批关键技术的突破,大幅度提升我国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从产业集群上来说,以临港基地建设为核心,同时拉动现代制造产业、制造服务业、物流贸易产业等产业的整体提升,促进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
      同时,总装试车中心的筹建,是在充分考虑相关产业规划和上海城市规划的实际情况,合理高效利用地方人才、交通、能源、社会服务等相关社会资源的基础上作出的共赢之举,亦将中航商发“为世界提供持久绿色动力”的集约理念贴切落实于上海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和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市在笃行“四个中心”的建设、“四个率先”的推进过程中,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成为发展视野中的重要考量,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布局的优化变得刻不容缓。中航商发在前期的策划论证中,就理性尊重了土地等自然资源有限的环境因素,严格确立了以工艺优化引领规划布局的总体思路,以及从制造环节降低成本以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经营战略,“集约高效、简约大气、追求卓越”成为临港基地建设的客观依据。
      因海而生的上海临港,交通便捷,配套完善,具有通江达海、内引外联的区位优势,对于致力于开放合作、整合资源、市场导向的中航商发而言,是开辟创新创业之路的有益土壤。可以预见,依托临港基地的区位优势,以及国家和上海市强有力的组织、资金和人才保障,大客发动机项目作为成长潜力巨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将成长为占领科技高地的技术创新引擎和后劲猛迅的新经济增长点,也将以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姿态融入国家和上海产业创新和变革的浪潮中,有所担当,有所作为。

http://www.acae.com.cn/acaenewwe ... 7735734.asp?pid=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