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真面目:金融霸权的维护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10:56
世界银行真面目:金融霸权的维护者?


来源:新浪读书 |作者: | 上传时间:2012-02-29

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并与美联储一起跟华盛顿达成共识,这些政策包括放松银行管制和实行市场自由化、私有化,以及缩小政府规模,强调GDP增长。然而,重视GDP增长是否有助于整个经济、社会、政治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否有助于真正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却遭到了政策制定者的严重忽视。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躲在幕后的掠夺者疯狂地向中国叫嚣要重视GDP增长率,从而使中国加快了沦为世界工厂的步伐。已有分析表明,由于经济强国只考虑自身利益,因此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政策反而会增加贫困人口,损害环境,影响公共卫生及文化多元化的发展。

现任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曾经是高盛集团的常务董事,在2007年5月,他得到小布什的提名,后来经过世界银行董事会的批准,于同年7月正式走马上任,成为第十一任世界银行行长。

人们或许要问,世界银行代表着184个国家,为什么行长要由美国总统提名(在名义上这一提名须经其他成员国同意),而且必须由美国人担任?高调提倡民主的美国,在这时却牢牢地掌握着决定权,无论如何不肯松手。为什么?因为世界银行是由少数几个经济强国掌控并管辖的,是美国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工具。保障经济强国的经济利益才是世界银行的首要任务。这一点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暴露无遗。

美国总统约翰逊于1968年任命麦克纳马拉担任世界银行行长。麦克纳马拉担任世界银行行长之前的履历为:哈佛商学院的MBA、助教,福特公司总裁及第八任美国国防部长,职业生涯很辉煌。我们在这里要说的不是麦克纳马拉作为国防部长如何化解了古巴的导弹危机,如何指挥了越南战争……我们着重要说的,是麦克纳马拉作为福特公司总裁和世界银行行长的表现,这将帮助世人认清世界银行的真面目。

麦克纳马拉进入福特公司时的情形,可以用临危受命来形容。当时福特公司濒临破产,而麦克纳马拉从规划部的经理做起,后来兼管财务分析,他运用从哈佛商学院学来的削减成本和控制成本的技巧,首先针对福特行政管理混乱的局面进行改革,并注重新车型的研究与开发,使福特摆脱了在二战结束后濒临崩溃的厄运。可是很奇怪的是,自麦克纳马拉在1968年当上世界银行行长后,他一改世界银行扶持贫困国家的政策,将贷款的用途转向上大项目:建造学校和医院,外加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因为只有让贫穷国家上了大项目,西方国家才有利可图。

为此,麦克纳马拉建立了新的系统,专门收集关于潜在的借款国家的信息和资料,以便让世界银行加快贷款申批的速度。为了筹集增加贷款额所需要的资金,麦克纳马拉命令财务总管尤金?罗特伯格到西方世界(此前世界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以外的国家,去寻求新的资金来源。罗特伯格便利用全球债券市场大幅上扬来为世界银行获取新的资金。随着扶贫贷款工程的迅速崛起,第三世界国家的债务疯狂增长,它们可说是越扶越贫。庞大的债务使这些国家被卡住了脖子,动弹不得。更可怕的是从1976年到1980年,第三世界国家债务的年均增长率为20%,这些穷国只能像奴隶一样,听任富裕国家摆布。

世界银行由少数经济强国进行内部治理、缺乏透明度的管理方式,引起贫穷国家的强烈不满。这一世界金融体系既不公平,也不民主。既然它不公平、不民主,那它是否可以重新建立呢?答案很简单,不能!因为美国不同意。美国有权说“不”——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在当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发展而来,成员国投票的学问很大。世界各国将根据其在世界银行中所占的股份得到相应的加权票,美国自己就拥有16%的投票权。在遇到重大事项的表决时,美国的优势地位相当明显。

那么中国是否可以与其他国家联手,把投票权加在一起,以便超过美国16%的投票权,从而掌握主动?还是不行!世界银行的宪章里有一条规定:但凡遇到重大的事项,比如修订章程,其必须以85%以上的票数获得通过。哪怕全世界其他所有国家通通联合起来也没有用,美国仅凭一票便能否决其他国家的建议。这就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者说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行的奥妙所在。贫穷国家只有被任意宰割的份儿!

但是哪里有剥削,哪里就有反抗!为了抵制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霸道的做法,南美洲的7个国家成立了南方银行(Bank of the South),目的只有一个——最大限度地削弱美国在那一地区的影响力。

认清了世界银行的本质,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高盛的常务董事做了世界银行行长(这两个机构的共同目的是掠夺他国财富,控制世界经济)。佐利克可谓久经沙场,在出任世界银行行长之前曾担任过多个政府要职,包括美国贸易代表(负责为美国总统制定贸易政策,代表美国政府进行双边或多边的贸易谈判)、美国副国务卿(负责外交事务),是个非常活跃的人物。佐利克在2009年6月举行的北美经济论坛上,被记者追问中国是否打算减少购买美国国债。佐利克一听就立刻警告说:“中国采取的任何单方面的突然行动,都可能导致脆弱的全球金融体系进一步恶化。”(他蛮横的态度无异于强盗,或者说他所代表的金融霸权就是强盗。)

佐利克还怕自己讲得不够明白,接着补充道:“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想中国今后可能会朝外汇储备多样化方向发展,但我们必须指出中国对维持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直非常敏感,因此它不能那样做(即不购买美国债券)。除非你不买入美元,如果你买入美元,你就必定持有美元证券。所以这体现出一种真正的共生的关系……在这种环境下,如果有人推行保护主义,不管其表现在哪方面,或者如果有人对金融市场产生疑问,那么这些因素都能使不稳定的局势变得更糟糕。

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佐利克极力捍卫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他对这一用心毫不掩饰。他的言下之意是:中国被绑架了,因此中国想买(美国的债券)也得买,不想买也得买,没有第二条路,中国必须借钱给美国;全球经济的恢复必须以牺牲中国的利益为代价(美元疲弱,人民币升值,中国的出口额便会下降,从而给美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中国手中的资产——美国债券会由于美元疲软而贬值)。

西方国家深知舆论的重要性,因此身为世界银行行长的佐利克根本无视他国的利益,他利用世界银行行长的身份在全球制造舆论,而他维护的只是美国的利益,更准确地说,是金融霸权的利益。





http://www.xj71.com/2012/0229/660580.shtml世界银行真面目:金融霸权的维护者?


来源:新浪读书 |作者: | 上传时间:2012-02-29

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并与美联储一起跟华盛顿达成共识,这些政策包括放松银行管制和实行市场自由化、私有化,以及缩小政府规模,强调GDP增长。然而,重视GDP增长是否有助于整个经济、社会、政治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否有助于真正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却遭到了政策制定者的严重忽视。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躲在幕后的掠夺者疯狂地向中国叫嚣要重视GDP增长率,从而使中国加快了沦为世界工厂的步伐。已有分析表明,由于经济强国只考虑自身利益,因此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政策反而会增加贫困人口,损害环境,影响公共卫生及文化多元化的发展。

现任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曾经是高盛集团的常务董事,在2007年5月,他得到小布什的提名,后来经过世界银行董事会的批准,于同年7月正式走马上任,成为第十一任世界银行行长。

人们或许要问,世界银行代表着184个国家,为什么行长要由美国总统提名(在名义上这一提名须经其他成员国同意),而且必须由美国人担任?高调提倡民主的美国,在这时却牢牢地掌握着决定权,无论如何不肯松手。为什么?因为世界银行是由少数几个经济强国掌控并管辖的,是美国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工具。保障经济强国的经济利益才是世界银行的首要任务。这一点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暴露无遗。

美国总统约翰逊于1968年任命麦克纳马拉担任世界银行行长。麦克纳马拉担任世界银行行长之前的履历为:哈佛商学院的MBA、助教,福特公司总裁及第八任美国国防部长,职业生涯很辉煌。我们在这里要说的不是麦克纳马拉作为国防部长如何化解了古巴的导弹危机,如何指挥了越南战争……我们着重要说的,是麦克纳马拉作为福特公司总裁和世界银行行长的表现,这将帮助世人认清世界银行的真面目。

麦克纳马拉进入福特公司时的情形,可以用临危受命来形容。当时福特公司濒临破产,而麦克纳马拉从规划部的经理做起,后来兼管财务分析,他运用从哈佛商学院学来的削减成本和控制成本的技巧,首先针对福特行政管理混乱的局面进行改革,并注重新车型的研究与开发,使福特摆脱了在二战结束后濒临崩溃的厄运。可是很奇怪的是,自麦克纳马拉在1968年当上世界银行行长后,他一改世界银行扶持贫困国家的政策,将贷款的用途转向上大项目:建造学校和医院,外加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因为只有让贫穷国家上了大项目,西方国家才有利可图。

为此,麦克纳马拉建立了新的系统,专门收集关于潜在的借款国家的信息和资料,以便让世界银行加快贷款申批的速度。为了筹集增加贷款额所需要的资金,麦克纳马拉命令财务总管尤金?罗特伯格到西方世界(此前世界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以外的国家,去寻求新的资金来源。罗特伯格便利用全球债券市场大幅上扬来为世界银行获取新的资金。随着扶贫贷款工程的迅速崛起,第三世界国家的债务疯狂增长,它们可说是越扶越贫。庞大的债务使这些国家被卡住了脖子,动弹不得。更可怕的是从1976年到1980年,第三世界国家债务的年均增长率为20%,这些穷国只能像奴隶一样,听任富裕国家摆布。

世界银行由少数经济强国进行内部治理、缺乏透明度的管理方式,引起贫穷国家的强烈不满。这一世界金融体系既不公平,也不民主。既然它不公平、不民主,那它是否可以重新建立呢?答案很简单,不能!因为美国不同意。美国有权说“不”——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在当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发展而来,成员国投票的学问很大。世界各国将根据其在世界银行中所占的股份得到相应的加权票,美国自己就拥有16%的投票权。在遇到重大事项的表决时,美国的优势地位相当明显。

那么中国是否可以与其他国家联手,把投票权加在一起,以便超过美国16%的投票权,从而掌握主动?还是不行!世界银行的宪章里有一条规定:但凡遇到重大的事项,比如修订章程,其必须以85%以上的票数获得通过。哪怕全世界其他所有国家通通联合起来也没有用,美国仅凭一票便能否决其他国家的建议。这就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者说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行的奥妙所在。贫穷国家只有被任意宰割的份儿!

但是哪里有剥削,哪里就有反抗!为了抵制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霸道的做法,南美洲的7个国家成立了南方银行(Bank of the South),目的只有一个——最大限度地削弱美国在那一地区的影响力。

认清了世界银行的本质,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高盛的常务董事做了世界银行行长(这两个机构的共同目的是掠夺他国财富,控制世界经济)。佐利克可谓久经沙场,在出任世界银行行长之前曾担任过多个政府要职,包括美国贸易代表(负责为美国总统制定贸易政策,代表美国政府进行双边或多边的贸易谈判)、美国副国务卿(负责外交事务),是个非常活跃的人物。佐利克在2009年6月举行的北美经济论坛上,被记者追问中国是否打算减少购买美国国债。佐利克一听就立刻警告说:“中国采取的任何单方面的突然行动,都可能导致脆弱的全球金融体系进一步恶化。”(他蛮横的态度无异于强盗,或者说他所代表的金融霸权就是强盗。)

佐利克还怕自己讲得不够明白,接着补充道:“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想中国今后可能会朝外汇储备多样化方向发展,但我们必须指出中国对维持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直非常敏感,因此它不能那样做(即不购买美国债券)。除非你不买入美元,如果你买入美元,你就必定持有美元证券。所以这体现出一种真正的共生的关系……在这种环境下,如果有人推行保护主义,不管其表现在哪方面,或者如果有人对金融市场产生疑问,那么这些因素都能使不稳定的局势变得更糟糕。

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佐利克极力捍卫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他对这一用心毫不掩饰。他的言下之意是:中国被绑架了,因此中国想买(美国的债券)也得买,不想买也得买,没有第二条路,中国必须借钱给美国;全球经济的恢复必须以牺牲中国的利益为代价(美元疲弱,人民币升值,中国的出口额便会下降,从而给美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中国手中的资产——美国债券会由于美元疲软而贬值)。

西方国家深知舆论的重要性,因此身为世界银行行长的佐利克根本无视他国的利益,他利用世界银行行长的身份在全球制造舆论,而他维护的只是美国的利益,更准确地说,是金融霸权的利益。





http://www.xj71.com/2012/0229/660580.shtml
前身是美国财政部,还用说?披个世界或是国际的马甲用来忽悠。
是啊 兔子才不会上当了。
世界银行不是什么金融霸权的维护者,而是美国金融霸权的核心支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