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吞下靖国神社这块“毒馒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2:03:42
日本著名政治评论家本泽二郎把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比做一块“毒馒头”。中国不应该轻易地把这块“毒馒头”吞下去
<P>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记者张悦亭报道 早些时候就有人提出质疑: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浪潮当中,中日两国本应该共同努力建设“东亚共同体”,为什么中国总是揪住“靖国神社”问题不放?这是否拘泥于陈旧的思维方式而采取的行动,缺乏战略眼光,没有“大国度量和风范”?等等。</P>
<P>    “靖国神社”问题成为APEC会议上胡锦涛与小泉纯一郎会晤时的核心内容之一,于是,关于“靖国神社”的讨论再度成为中日间的焦点话题。</P>
靖国神社性质至今未变 </P>
<P>    靖国神社原名“东京招魂社”,始建于1869年,最初祭祀的是死于当年“戊辰之役”(榎本武扬发动的反对维新的战争)的将士。后来,政府就把它作为专门“祭祀”在历次对外侵略战争中死亡官兵的场所。</P>
<P>    1959年,乙级和丙级战犯被作为“祭神”送进靖国神社,因罪大恶极而被亚、欧、美洲国家的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的战犯(1068名)作为“昭和殉难者”也在其中。把7名被处以极刑的甲级战犯和7名在被关押期间死亡的甲级战犯作为“祭神”送进靖国神社是1966年初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直到第二年4月由媒体报道出去,才为日本国民知晓。</P>
<P>    这里要强调的是,在靖国神社中作为“祭神”祭祀的,一直,而且全部是所谓的“为国捐躯者”,“殉国的英灵”,而不是死于战火的平民,尤其是把各级战犯作为“祭神”,就更清楚地表明了它的性质:今天的靖国神社不仅是宣扬军国主义精神的设施,而且还是日本政府否定侵略历史的明证。 </P>
“正式参拜”的要害是赞美侵略战争
<P>    自2001年以来,小泉首相的四次参拜在方式和日期上确实是一变再变,有异于“正式参拜”,但是,其意图并没有因此而发生任何变化:打破禁区,强迫中国、韩国等遭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亚洲国家和人民“理解”和接受“正式参拜”这一事实。</P>
<P>    如果像小泉首相所说,参拜靖国神社是为了对那些“不甘心情愿丧生”的战殁者“祈祷冥福”,表示“敬意和感谢”的话,那么,8月15日在东京武道馆举行全国性、大规模的“全国战殁者追悼大会”也就足够了。(这一活动始于1952年,每年一度,有天皇、皇后、众参两院议长及议员、内阁全体成员、全国各都、道、府、县政府的代表及战殁者遗族等共五六千人参加。)</P>
<P>    日本首相参拜靖国如果首相等内阁成员正式参拜靖国神社成为现实,成为制度,那就意味着日本政府彻底为战犯翻案,全盘肯定对外侵略战争。神社不是孤立的事件,它代表着一股强大的美化战争、肯定侵略的右倾民族主义思潮。 </P>
吞下“毒馒头”后果严重
<P>    中国吞下靖国神社这块“毒馒头”意味着小泉及其代表的右倾民族主义势力在对华关系上获得决定性的胜利,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对日外交的绝大失败。</P>
<P>    最直接的后果是,在小泉首相“私人参拜”被中国等亚洲国家和人民“理解”之后,接着而来的就是8月15日的“正式参拜”。而且,在排除了外部压力后,日本的右倾民族主义势力会得寸进尺,战前的“皇国史观”将重新在政治和思想领域占据统治地位,肯定和美化侵略战争历史的行为将变得更加肆无忌惮,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强。</P>
<P>    其次,中国方面过去在历史认识问题对日本提出严正批评的行动和意义将化为乌有,而且还将丧失今后就日本的侵华史表示异议和批评的理由。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中日两国之间的历史问题,实际上是后患无穷。</P>
<P>    第三,这将被视为对日屈辱外交,在中国国内产生巨大的副作用,不仅对日厌恶情绪会进一步增加,而且有转化为对内不满的危险,并可能随时借机发泄出来。</P>
<P>    第四,这将是对日本国内已经受到极大削弱的和平反战力量的沉重打击,使他们陷于更加孤立无援和困难的境地。</P>
<P>    最后,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亚太地区,中国的形象将受到巨大创伤。</P>
<P>    实际上,即使中国吞下靖国神社这块“毒馒头”,也无助于从根本上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因为日本方面并不把它看作是中国从珍惜中日友好关系大局出发而做出友善之举,而认为这是它应该得到的,并且觉得它来得太迟了。而且,如果这次日本如愿以偿,那么,它在内心深处将会更加轻视中国,从而进一步强化对华姿态,在两国交往中抬高要价。 </P>
死结能否打开
<P>    为适应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形势,中国方面需要用新的思维方式——不是去年引起争议的“对日关系新思维”——取代过去那种认为要友好就不能发生矛盾,有矛盾就无法合作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日本政府并不觉得现在的中日关系有多么坏,反而认为是正常状态。既然如此,中国就应该向日本学习,不必把目前这种“政冷经热”的状况视为异常,以致把小泉首相参靖国神社这个问题看成发展中日关系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认为只要容忍了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举动,中日关系就会顺利发展,是一厢情愿、不切合实际的想法。应该以既有友好、合作,又有竞争、摩擦的心态来处理中日关系,而且还要有矛盾和摩擦越来越大的思想准备。</P>
<P>    中国还可以和日本一样,采取“政经分离”的政策。中日贸易正是在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期间获得大发展的事实就是再好不过的证明。日本经济界并没有因为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而停止对华投资和商品进出口,中国方面也不必因为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而减少对日进出口和引进技术和设备。</P>日本著名政治评论家本泽二郎把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比做一块“毒馒头”。中国不应该轻易地把这块“毒馒头”吞下去
<P>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记者张悦亭报道 早些时候就有人提出质疑: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浪潮当中,中日两国本应该共同努力建设“东亚共同体”,为什么中国总是揪住“靖国神社”问题不放?这是否拘泥于陈旧的思维方式而采取的行动,缺乏战略眼光,没有“大国度量和风范”?等等。</P>
<P>    “靖国神社”问题成为APEC会议上胡锦涛与小泉纯一郎会晤时的核心内容之一,于是,关于“靖国神社”的讨论再度成为中日间的焦点话题。</P>
靖国神社性质至今未变 </P>
<P>    靖国神社原名“东京招魂社”,始建于1869年,最初祭祀的是死于当年“戊辰之役”(榎本武扬发动的反对维新的战争)的将士。后来,政府就把它作为专门“祭祀”在历次对外侵略战争中死亡官兵的场所。</P>
<P>    1959年,乙级和丙级战犯被作为“祭神”送进靖国神社,因罪大恶极而被亚、欧、美洲国家的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的战犯(1068名)作为“昭和殉难者”也在其中。把7名被处以极刑的甲级战犯和7名在被关押期间死亡的甲级战犯作为“祭神”送进靖国神社是1966年初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直到第二年4月由媒体报道出去,才为日本国民知晓。</P>
<P>    这里要强调的是,在靖国神社中作为“祭神”祭祀的,一直,而且全部是所谓的“为国捐躯者”,“殉国的英灵”,而不是死于战火的平民,尤其是把各级战犯作为“祭神”,就更清楚地表明了它的性质:今天的靖国神社不仅是宣扬军国主义精神的设施,而且还是日本政府否定侵略历史的明证。 </P>
“正式参拜”的要害是赞美侵略战争
<P>    自2001年以来,小泉首相的四次参拜在方式和日期上确实是一变再变,有异于“正式参拜”,但是,其意图并没有因此而发生任何变化:打破禁区,强迫中国、韩国等遭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亚洲国家和人民“理解”和接受“正式参拜”这一事实。</P>
<P>    如果像小泉首相所说,参拜靖国神社是为了对那些“不甘心情愿丧生”的战殁者“祈祷冥福”,表示“敬意和感谢”的话,那么,8月15日在东京武道馆举行全国性、大规模的“全国战殁者追悼大会”也就足够了。(这一活动始于1952年,每年一度,有天皇、皇后、众参两院议长及议员、内阁全体成员、全国各都、道、府、县政府的代表及战殁者遗族等共五六千人参加。)</P>
<P>    日本首相参拜靖国如果首相等内阁成员正式参拜靖国神社成为现实,成为制度,那就意味着日本政府彻底为战犯翻案,全盘肯定对外侵略战争。神社不是孤立的事件,它代表着一股强大的美化战争、肯定侵略的右倾民族主义思潮。 </P>
吞下“毒馒头”后果严重
<P>    中国吞下靖国神社这块“毒馒头”意味着小泉及其代表的右倾民族主义势力在对华关系上获得决定性的胜利,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对日外交的绝大失败。</P>
<P>    最直接的后果是,在小泉首相“私人参拜”被中国等亚洲国家和人民“理解”之后,接着而来的就是8月15日的“正式参拜”。而且,在排除了外部压力后,日本的右倾民族主义势力会得寸进尺,战前的“皇国史观”将重新在政治和思想领域占据统治地位,肯定和美化侵略战争历史的行为将变得更加肆无忌惮,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强。</P>
<P>    其次,中国方面过去在历史认识问题对日本提出严正批评的行动和意义将化为乌有,而且还将丧失今后就日本的侵华史表示异议和批评的理由。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中日两国之间的历史问题,实际上是后患无穷。</P>
<P>    第三,这将被视为对日屈辱外交,在中国国内产生巨大的副作用,不仅对日厌恶情绪会进一步增加,而且有转化为对内不满的危险,并可能随时借机发泄出来。</P>
<P>    第四,这将是对日本国内已经受到极大削弱的和平反战力量的沉重打击,使他们陷于更加孤立无援和困难的境地。</P>
<P>    最后,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亚太地区,中国的形象将受到巨大创伤。</P>
<P>    实际上,即使中国吞下靖国神社这块“毒馒头”,也无助于从根本上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因为日本方面并不把它看作是中国从珍惜中日友好关系大局出发而做出友善之举,而认为这是它应该得到的,并且觉得它来得太迟了。而且,如果这次日本如愿以偿,那么,它在内心深处将会更加轻视中国,从而进一步强化对华姿态,在两国交往中抬高要价。 </P>
死结能否打开
<P>    为适应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形势,中国方面需要用新的思维方式——不是去年引起争议的“对日关系新思维”——取代过去那种认为要友好就不能发生矛盾,有矛盾就无法合作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日本政府并不觉得现在的中日关系有多么坏,反而认为是正常状态。既然如此,中国就应该向日本学习,不必把目前这种“政冷经热”的状况视为异常,以致把小泉首相参靖国神社这个问题看成发展中日关系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认为只要容忍了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举动,中日关系就会顺利发展,是一厢情愿、不切合实际的想法。应该以既有友好、合作,又有竞争、摩擦的心态来处理中日关系,而且还要有矛盾和摩擦越来越大的思想准备。</P>
<P>    中国还可以和日本一样,采取“政经分离”的政策。中日贸易正是在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期间获得大发展的事实就是再好不过的证明。日本经济界并没有因为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而停止对华投资和商品进出口,中国方面也不必因为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而减少对日进出口和引进技术和设备。</P>
<P>“永不再战”需要理由</P><P>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刚刚在智利闭幕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晤给了小泉一个发言的机会,他告诉世界:“日本将永不再战。”小泉的谦恭又一次让人们感到了政治的轻率和政客的善变。</P><P>    这个表态在媒体并没有引起强烈的反映,因为“永不再战”早已经是日本宪法的基本内容。然而谁都不会忘记,就在2004年初,正是小泉所领导的自民党向国会提交议案要求修改日本和平宪法,准备将世界上惟一将“永不再战”写进条文的宪法变成历史,2004年元旦,也是小泉本人不顾亚洲各国的反对,再次参拜靖国神社。半年之内,几度变化,孰是孰非,恐怕小泉自己心里最清楚。</P><P>    小泉轻言“永不再战”,让世界感到,对于日本来说,“再战”与“不再战”都是一念之间的事情。其实,“永不再战”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它是用历史上曾经牺牲的生命和理性的灵魂搭就的。战争死难者越多,仇恨就越多,“永不再战”就越发艰难,也越发渴望。“永不再战”,需要一个国家永远延续和平的政治哲学,放弃无限度扩充自身利益的观念,放弃将国家基本暴力机器投入自卫以外的其他任何政治活动的企图。除此以外,更重要的是,日本还需要放弃历史上关于战胜的记忆和企图。</P><P>    从历史上看,两个国家之间真正缔结“永不再战”的盟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两国之间需要存在广泛的信任基础;其次,国家间不存在核心利益或者意识形态的尖锐冲突;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一个国家不因为自身利益和政策调整而改变对世界的基本认知。中日之间并没有核心利益的根本冲突,能否真正做到“永不再战”,取决于双方公众的信任,更取决于日本。日本能否“永不再战”的症结在于,靖国神社因为承载和延续了日本对外战争中所有丑恶图谋,能否从日本领导人的文化记忆和政治梦想中剥离出来。</P><P>    不知道小泉在靖国神社里跪倒时,那些在日本文化中脱离了生死善恶的大神能够给他什么样的启示,但是作为一个国家元首,在执行一国宪法赋予的神圣使命时,不但要保证执行基本国策这些高度技术化的政治准则,还要保证言行一致这种作为人最起码的道德。不仅要永不再战,而且还要永不再口是心非,这可能才是整个亚洲对于日本的一线期望。因为,整个世界都需要一个铸剑为犁的理由,这种理由来自历史,十分沉重,小泉未必扛得动。</P>
<P>把甲级战犯弄出靖国神社?</P><P>“我们永不会再开战,我参拜靖国神社,祈求不会再有战争。”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谈后,表示满意目前的中日关系,并指出即使两国出现问题,亦会致力解决,强调个别问题不会影响中日整体关系。当被问及会否取消参拜靖国神社,小泉纯一郎只表示:“我永不会响应这问题。”</P>    胡锦涛主席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借智利APEC之机举行了时隔一年的首脑会谈,受到日本各界的普遍关注,从政府官员、政界要人到新闻媒体都很快做出了反应。日本在野党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导致中日关系恶化提出了批评,官房长官对此次会谈给予了充分肯定,而媒体则认为中日两国在靖国神社上的死结难以打开,双边关系彻底恢复尚需时日。</P>在野党批评小泉参拜 <P>    22日,日本民主党、共产党和社民党对小泉执意参拜靖国神社,导致本次APEC会议上的中日首脑会谈并未能就发展两国关系找到突破口提出了批评。民主党代表冈田克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两国关系陷入僵局,日本有很大的责任。如果首相果断做出不去参拜靖国神社的决定,事情就迎刃而解了。”日本共产党书记局长市田忠义指出:“小泉首相对以军国主义为精神支柱的靖国神社进行参拜必然会遭到亚洲各国人民的反对。” </P><P>    与此同时,细田博之官房长官就此次中日首脑会谈给予积极的肯定,“它将成为面向未来,发展双边关系,开诚布公地交换意见的一个契机,从这一点来说是极具意义的。”但关于小泉明年是否参拜靖国神社,细田只是表示:“目前尚不清楚,首相没有明确表态。” </P>将参拜当“政治信条”是不负责任 <P>    时事社认为:“此次中日首脑会谈中,在靖国神社问题上的严肃程度出乎意料。为改善包括恢复首脑互访在内的中日关系,首相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抉择。”《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认为:“在靖国神社问题上双方有很深的鸿沟,本次会谈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中日关系的发展,前景不得而知。”</P><P>    日本共同社11月23日发表文章,题为《核心评论:小泉“政治信条”无力解决靖国问题》。共同社指出,小泉一直以参拜靖国神社是“政治信条”为由,拒绝中方所有停止参拜的要求。如果因小泉个人的“信条”而对日本同各邻国间的外交关系产生恶劣影响的话,不得不说这才是本末倒置,而小泉作为政治家也可谓是不负责任。文章指出,出于对中国这一巨大市场的期待,日本经济界强烈希望两国关系早日得到改善。而从小泉来说,“政治信条”这一理由根本无法解决横亘在两国间的问题,作为领导人他应该作出努力,早日拿出一套对于改善日中关系行之有效的方略。 </P>“分开祭祀”是否妥协之道 <P>    另据日本共同社报道,中日首脑会晤后,日本国内有关“将甲级战犯同普通阵亡者分开祭祀”的呼声再次抬头。</P><P>    中国国内有日本问题专家主张,中日可以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寻求可能的妥协之道。有学者向《国际先驱导报》指出,解决方案之一,双方可以就日方把甲级战犯移出靖国神社、中方对其余战犯不加追究达成妥协。另一种解决方案是,日本首相采取“个人参拜”方式,即不使用“内阁总理大臣”的公职身份和不使用公费,中方对此不提出异议。</P><P>    但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社科院日本研究所金熙德向《国际先驱导报》指出,目前,在日本持这种主张的主要是公明党的一些人,他们绝对是极少数派。日本执政的自民党干事长代理安倍晋三多次叫嚷,“甲级战犯问题解决了,中国方面还会把乙级战犯等其他战犯的问题提出来,因此日本决不能在靖国神社问题上作出任何妥协”。这种声音乃是日本政界及社会的主流声音。</P><P>    金熙德强调,将甲级战犯撤出靖国神社,与参拜靖国神社还是两个层面的问题。甲级战犯是最大的问题,但不是唯一的问题。即使将甲级战犯撤出靖国神社,也仅仅是为两国首脑会晤消除一个重大障碍,可以暂时缓解中日间紧张气氛。但如果日本没有在历史问题上做出深刻反省,关于靖国神社的争论仍不会因此结束。</P>
<P>一连几则关于中日历史问题的报道和分析,看来值得欣慰的是汉奸派“对日新思维”已经绝迹。</P><P>我的观点还是历史问题只是打压日本的手段,不是让他们反省历史问题,而是利用历史问题让他们永远处于道德下风,背着这个包袱一直走下去,丢也不是,不丢也不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