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访中国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2:12:14
时间:2004年11月5日地点:武汉大学教学实验大楼向导:姜卫平博士
  
  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地理位置尤如其研究内容一样,很好定位:武汉大学(信息学部)校门口15层的教学实验大楼上,矗立着两个安装GPS卫星天线的白色观测墩,工程中心的研究发展部就在大楼的13、14层,既有放满了电脑的软件研究室,又有从事信号接收等电子设备的硬件研究室,大楼不远处还有国际GPS服务(IGS)卫星永久跟踪站。
  
  11月5日,记者来到这里,年轻的副教授姜卫平博士,带着记者在工程中心转了一圈,让记者树立起对“位置”和“定位”这两个概念的重要性的认识。
  
  “位置”这个概念很重要
  
  姜博士刚从冰岛北欧火山研究所做完博士后研究回国,他的研究方向之一是利用GPS研究地球动力学。他10多年来一直从事与GPS相关的学习与研究,也因此对“定位”研究特别有感情,“位置这个概念太重要了。它和速度、时间一样,是一切物质运动和信息最为重要的属性。有人说,GPS是20世纪最伟大的空间技术之一。只要你想到的与位置有关的任何领域,都和GPS相关,位置信息、时间信息都和GPS这个产业的技术相关。”
  
  GPS使用人造卫星网络讯号来判断与系统联系的电子标记的位置,它原本用在军事上以发送情报、武器精确制导和协调军队,现在被广泛地应用于地矿探测、大地测量等领域。
  
  姜博士介绍,在GPS许多可能的应用中,有四种类型是用得最多的:位置———它能回答旅行者“我在哪里”的问题;协调———它能够正确地安排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合适的地点;背景研究———用位置作为背景研究信息,为行动者指定希望移动的方向;图形———GPS接收器和发射器在不同环境中的排列,既能研究位置和运动的情况,又能实时利用已经识别的图形,以了解环境的变化。
  
  GPS监测九八特大洪水
  
  一进入研究中心的学术会议室,你就能看到门左边的墙上挂着一个放大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奖状———“国家高精度GPS网布测方案、施测技术和数据处理研究”。姜教授说,这项研究建立了我国高精度三维地心框架,改变了我国传统的定位测绘方法,推动了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
  
  “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是,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工程中心开发的隔河岩大坝外观形变GPS自动化监测系统,以其独立、精确、快速、全天候观测的优势,连续、实时提供大坝精确到亚毫米级的形变情况,为大坝在安全、可靠、超量拦洪蓄水的科学决策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避免了实施灾难性的荆江大堤分洪。”这也是GPS在大型建筑物和滑坡形变监测中的一个重大贡献。
  
  如果你现在去深圳,不怕人生地不熟,只要有一辆装备有GPS导航系统的汽车,你完全可以到达你想到达的任何地方。进一步还可以想象,如果你不会驾车,车也可以在系统的引导下,保证行驶在道路中间,误差不会超过几个分米,因为研究中心刚刚为深圳市研制完成了一套“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大地测量的动态定时定位,从技术上说,这比高精度静态定位的技术可前进了一大步!导航仅仅是它的一个用途,所有与位置信息有关的工作,如城市规划、交通、导航、气象预报或者建筑施工的打桩,都可以用这个系统来进行定位、观测。”
  
  姜博士提到,中心正在研制自主版权的卫星精密定位定轨软件,该软件相对于低轨卫星的定轨精度可达5-10厘米,这一精度已与世界上最优秀的同类软件的精度相当。
  
  信息采集一天也不能断
  
  在测绘学院的后院,有一片尚未开发的绿地。从教学实验楼上望出去,可看到绿阴内有一幢小楼,上面两个白色的半球体特别醒目,“那是什么地方,与GPS中心有什么关系吗?”为满足记者的好奇,姜博士将记者带到了“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国家基准站”。该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IGS永久跟踪站之一。
  
  小楼的二层,放置着两个白色玻璃钢球体罩着的卫星接收天线,底下有信号接收机、原子钟以及联网的电脑。每天早晨八点,也就是格林威治时间零点,都会有技术人员来到这里,打开电脑,将接收机内存下的前一天的GPS信息,用互联网发送给美国国家大地测量局,用微波形式发送给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和国家地震局。GPS信息与地理信息相结合,能够广泛地应用于测绘、军事、导航、交通、探矿、城市规划、石油勘探等领域,工作虽然简单,但一天也不能中断。时间:2004年11月5日地点:武汉大学教学实验大楼向导:姜卫平博士
  
  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地理位置尤如其研究内容一样,很好定位:武汉大学(信息学部)校门口15层的教学实验大楼上,矗立着两个安装GPS卫星天线的白色观测墩,工程中心的研究发展部就在大楼的13、14层,既有放满了电脑的软件研究室,又有从事信号接收等电子设备的硬件研究室,大楼不远处还有国际GPS服务(IGS)卫星永久跟踪站。
  
  11月5日,记者来到这里,年轻的副教授姜卫平博士,带着记者在工程中心转了一圈,让记者树立起对“位置”和“定位”这两个概念的重要性的认识。
  
  “位置”这个概念很重要
  
  姜博士刚从冰岛北欧火山研究所做完博士后研究回国,他的研究方向之一是利用GPS研究地球动力学。他10多年来一直从事与GPS相关的学习与研究,也因此对“定位”研究特别有感情,“位置这个概念太重要了。它和速度、时间一样,是一切物质运动和信息最为重要的属性。有人说,GPS是20世纪最伟大的空间技术之一。只要你想到的与位置有关的任何领域,都和GPS相关,位置信息、时间信息都和GPS这个产业的技术相关。”
  
  GPS使用人造卫星网络讯号来判断与系统联系的电子标记的位置,它原本用在军事上以发送情报、武器精确制导和协调军队,现在被广泛地应用于地矿探测、大地测量等领域。
  
  姜博士介绍,在GPS许多可能的应用中,有四种类型是用得最多的:位置———它能回答旅行者“我在哪里”的问题;协调———它能够正确地安排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合适的地点;背景研究———用位置作为背景研究信息,为行动者指定希望移动的方向;图形———GPS接收器和发射器在不同环境中的排列,既能研究位置和运动的情况,又能实时利用已经识别的图形,以了解环境的变化。
  
  GPS监测九八特大洪水
  
  一进入研究中心的学术会议室,你就能看到门左边的墙上挂着一个放大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奖状———“国家高精度GPS网布测方案、施测技术和数据处理研究”。姜教授说,这项研究建立了我国高精度三维地心框架,改变了我国传统的定位测绘方法,推动了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
  
  “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是,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工程中心开发的隔河岩大坝外观形变GPS自动化监测系统,以其独立、精确、快速、全天候观测的优势,连续、实时提供大坝精确到亚毫米级的形变情况,为大坝在安全、可靠、超量拦洪蓄水的科学决策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避免了实施灾难性的荆江大堤分洪。”这也是GPS在大型建筑物和滑坡形变监测中的一个重大贡献。
  
  如果你现在去深圳,不怕人生地不熟,只要有一辆装备有GPS导航系统的汽车,你完全可以到达你想到达的任何地方。进一步还可以想象,如果你不会驾车,车也可以在系统的引导下,保证行驶在道路中间,误差不会超过几个分米,因为研究中心刚刚为深圳市研制完成了一套“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大地测量的动态定时定位,从技术上说,这比高精度静态定位的技术可前进了一大步!导航仅仅是它的一个用途,所有与位置信息有关的工作,如城市规划、交通、导航、气象预报或者建筑施工的打桩,都可以用这个系统来进行定位、观测。”
  
  姜博士提到,中心正在研制自主版权的卫星精密定位定轨软件,该软件相对于低轨卫星的定轨精度可达5-10厘米,这一精度已与世界上最优秀的同类软件的精度相当。
  
  信息采集一天也不能断
  
  在测绘学院的后院,有一片尚未开发的绿地。从教学实验楼上望出去,可看到绿阴内有一幢小楼,上面两个白色的半球体特别醒目,“那是什么地方,与GPS中心有什么关系吗?”为满足记者的好奇,姜博士将记者带到了“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国家基准站”。该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IGS永久跟踪站之一。
  
  小楼的二层,放置着两个白色玻璃钢球体罩着的卫星接收天线,底下有信号接收机、原子钟以及联网的电脑。每天早晨八点,也就是格林威治时间零点,都会有技术人员来到这里,打开电脑,将接收机内存下的前一天的GPS信息,用互联网发送给美国国家大地测量局,用微波形式发送给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和国家地震局。GPS信息与地理信息相结合,能够广泛地应用于测绘、军事、导航、交通、探矿、城市规划、石油勘探等领域,工作虽然简单,但一天也不能中断。
<P>别忘了一个重要人物--刘经南院士(现在是武大校长了)他也是卫星定位系统核心人物。</P><P>来我校做过一次演讲,有辛得见一次。其中也有提到中国的导弹精度问题。(他的意思大概是接近美国的精度)</P>
现在关键不是软件呀,是卫星,说到底还是靠美国的,什么时候用自己的星座达到如此性能就好了.
用GPS定位再精确又什么用,美国连欧盟都晃颠,更别说我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