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威尔辞职与中美关系-->清风自在转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7:21:21
<P>  11月13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接受全国广播公司(NBC)专访时表示,目前中美关系“处于30多年来的最好时期”。仅仅过了两天,鲍威尔就向外界宣布了辞职决定。如何看待鲍威尔临卸任前关于中美关系的评价?两国关系的现状到底如何?鲍威尔离任对中美关系有何影响?这都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P>如何理解“最佳时期”
<P>  首先,不能低估此说蕴含的“鲍威尔因素”。众所周知,鲍威尔是布什政府中鸽派的代表人物。他对中美关系的看法,较之美国政府的总体认识要积极得多。而美国政治文化的特点在于,外交官发表一些带有个人印记的讲话或观点,只要不与政府的基调相冲突,是不会受到批评或指责的。这与美国社会崇尚个性自由的文化氛围有关,也与中国政府要求外交口径的高度统一性,强调“外交无小事”的政治文化有一定的差异。
<P>  因此,对鲍威尔关于中美关系的言论,要充分考虑其个性化因素,看到其与政府主流认识存在着的差异。事实上,鲍威尔的此次离去,也正是这种差异导致的结果。
<P>  二是应看到鲍威尔此语的策略性成分。毫无疑问,即便是在即将离任之际,作为国务卿的鲍威尔也会尽力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因为这符合美国自己的利益。但要做到这一点,却是要付出努力的。而这种努力的具体体现,就是在双方有争议的问题上,做出一定的妥协与让步。
<P>  对美国来说,如果能在没有付出的情况下,仅仅通过务虚的方式,引导两国关系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无疑是一种比较成功的外交策略。鲍威尔“30多年最佳期”之说,显然有利于营造和谐友好的气氛,从而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最终服务于美国利益。
<P>  三是鲍威尔的表态也包含着对自己四年来外交工作的肯定。众所周知,鲍威尔在鹰派占主导地位的布什政府内,受到排挤。今年10月鲍威尔的东亚之行,被公认为是告别之旅。在宣布辞职的前夕,他将中美关系定位于“30多年的最好时期”,也是对自己过去四年来工作成绩的肯定。
<P>中美关系喜中有忧
<P>  应当说,当前中美关系的总体局面是不错的。美国大选之后,也出现了一些积极势头,包括:大选后第三天中美两国元首就实现了通话;双方已经着手建立外长专线;美方在台湾问题上也有进步的迹象。这些可能也是鲍威尔“最佳时期论”的重要依据。但也应清醒地看到,评价大国间的关系,不能基于一时一事,而应从战略的高度看待。
<P>  从表面上看,两国关系近来呈现出比较积极的势头,但如果从战略高度来看,仍然暗藏着令人担忧的玄机。这是因为,尽管两国在具体领域诸如经贸、反恐以及防核扩散等方面有共同的利益,但在战略层面上却存在着基本冲突。
<P>  一方面,中国的崛起势不可当,另一方面,美国担心中国会挑战其霸权地位,因而竭力实施阻遏战略。尤其是台湾问题上,美国利用台湾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昭然若揭。
<P>  2001年3月,布什总统公然提出要“用一切手段保卫台湾”。从法律上说,《与台湾关系法》在效力上高于两国政府间的三个联合公报,二者之间存在着严重冲突,是中美之间的隐患。在缺少战略支撑的情况下,不管表象上多么热闹,其实都蕴含有虚幻的一面。
<P>鲍威尔离任意味几何
<P>  毋庸讳言,鲍威尔的离任会对中美关系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他的中美关系“30多年最佳期”之说,也将随着他的离去,影响趋于消失。另外,随鲍威尔一起离任的,还有其得力助手、副国务卿阿米蒂奇,以及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凯利,他们都是鲍威尔温和路线的坚定支持者。这些温和派官员的集体离去,意味着美国外交政策将进一步右倾化、强硬化。
<P>  就在鲍威尔宣布辞职的当天,《华盛顿邮报》发表了《外交政策走向强硬路线》的评论,认为鲍威尔等鸽派人物的离去,标志着美国外交政策将进一步向右转。
<P>  不过,总体而言,不管布什班子怎么换血,未来四年美国对华政策都不会有战略性转变。这是由国际政治以及两国关系的大格局决定的。毕竟,两国间的战略利益也还有共同的一面,这是合作的基础。因此,只要中国搞好自己的事情,在重大外交问题上敢于坚持原则,那无论谁主管对华事务,都不敢走得太远。作为美国政府的官员,不管表面上看是亲华还是疏华,温和还是强硬,鸽派还是鹰派,在最大程度地实现美国利益上,都是一致的,区别只在于实现方式的不同而已。
<P>  事实上,美方改善两国关系的动力来源于自己的利益需要。因此,要想调动其改善关系的积极性,只能通过利益杠杆。否则,不管愿望多么美好,都只能是一厢情愿。</P><P>  11月13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接受全国广播公司(NBC)专访时表示,目前中美关系“处于30多年来的最好时期”。仅仅过了两天,鲍威尔就向外界宣布了辞职决定。如何看待鲍威尔临卸任前关于中美关系的评价?两国关系的现状到底如何?鲍威尔离任对中美关系有何影响?这都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P>如何理解“最佳时期”
<P>  首先,不能低估此说蕴含的“鲍威尔因素”。众所周知,鲍威尔是布什政府中鸽派的代表人物。他对中美关系的看法,较之美国政府的总体认识要积极得多。而美国政治文化的特点在于,外交官发表一些带有个人印记的讲话或观点,只要不与政府的基调相冲突,是不会受到批评或指责的。这与美国社会崇尚个性自由的文化氛围有关,也与中国政府要求外交口径的高度统一性,强调“外交无小事”的政治文化有一定的差异。
<P>  因此,对鲍威尔关于中美关系的言论,要充分考虑其个性化因素,看到其与政府主流认识存在着的差异。事实上,鲍威尔的此次离去,也正是这种差异导致的结果。
<P>  二是应看到鲍威尔此语的策略性成分。毫无疑问,即便是在即将离任之际,作为国务卿的鲍威尔也会尽力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因为这符合美国自己的利益。但要做到这一点,却是要付出努力的。而这种努力的具体体现,就是在双方有争议的问题上,做出一定的妥协与让步。
<P>  对美国来说,如果能在没有付出的情况下,仅仅通过务虚的方式,引导两国关系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无疑是一种比较成功的外交策略。鲍威尔“30多年最佳期”之说,显然有利于营造和谐友好的气氛,从而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最终服务于美国利益。
<P>  三是鲍威尔的表态也包含着对自己四年来外交工作的肯定。众所周知,鲍威尔在鹰派占主导地位的布什政府内,受到排挤。今年10月鲍威尔的东亚之行,被公认为是告别之旅。在宣布辞职的前夕,他将中美关系定位于“30多年的最好时期”,也是对自己过去四年来工作成绩的肯定。
<P>中美关系喜中有忧
<P>  应当说,当前中美关系的总体局面是不错的。美国大选之后,也出现了一些积极势头,包括:大选后第三天中美两国元首就实现了通话;双方已经着手建立外长专线;美方在台湾问题上也有进步的迹象。这些可能也是鲍威尔“最佳时期论”的重要依据。但也应清醒地看到,评价大国间的关系,不能基于一时一事,而应从战略的高度看待。
<P>  从表面上看,两国关系近来呈现出比较积极的势头,但如果从战略高度来看,仍然暗藏着令人担忧的玄机。这是因为,尽管两国在具体领域诸如经贸、反恐以及防核扩散等方面有共同的利益,但在战略层面上却存在着基本冲突。
<P>  一方面,中国的崛起势不可当,另一方面,美国担心中国会挑战其霸权地位,因而竭力实施阻遏战略。尤其是台湾问题上,美国利用台湾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昭然若揭。
<P>  2001年3月,布什总统公然提出要“用一切手段保卫台湾”。从法律上说,《与台湾关系法》在效力上高于两国政府间的三个联合公报,二者之间存在着严重冲突,是中美之间的隐患。在缺少战略支撑的情况下,不管表象上多么热闹,其实都蕴含有虚幻的一面。
<P>鲍威尔离任意味几何
<P>  毋庸讳言,鲍威尔的离任会对中美关系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他的中美关系“30多年最佳期”之说,也将随着他的离去,影响趋于消失。另外,随鲍威尔一起离任的,还有其得力助手、副国务卿阿米蒂奇,以及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凯利,他们都是鲍威尔温和路线的坚定支持者。这些温和派官员的集体离去,意味着美国外交政策将进一步右倾化、强硬化。
<P>  就在鲍威尔宣布辞职的当天,《华盛顿邮报》发表了《外交政策走向强硬路线》的评论,认为鲍威尔等鸽派人物的离去,标志着美国外交政策将进一步向右转。
<P>  不过,总体而言,不管布什班子怎么换血,未来四年美国对华政策都不会有战略性转变。这是由国际政治以及两国关系的大格局决定的。毕竟,两国间的战略利益也还有共同的一面,这是合作的基础。因此,只要中国搞好自己的事情,在重大外交问题上敢于坚持原则,那无论谁主管对华事务,都不敢走得太远。作为美国政府的官员,不管表面上看是亲华还是疏华,温和还是强硬,鸽派还是鹰派,在最大程度地实现美国利益上,都是一致的,区别只在于实现方式的不同而已。
<P>  事实上,美方改善两国关系的动力来源于自己的利益需要。因此,要想调动其改善关系的积极性,只能通过利益杠杆。否则,不管愿望多么美好,都只能是一厢情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