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万吨等静压技术:将设备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能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8:40:01
等静压技术是现代化工业领域的一门高新制造技术。利用等静压技术可以获得显微组织均匀、致密度近似100%的制品,是提高产品性能、减轻重量和延长寿命的一种重要工艺方法。等静压装备则是支撑这种工艺技术应用的必备技术平台。中航工业川西机器从上世纪80年代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冷等静压装备开始,就从未停止过等静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脚步。目前,川西机器成为我国最大的等静压装备科研生产基地,以及国际知名、亚洲最大的等静压装备研制生产企业。

等静压技术在现代工业高端产品制造和诸多行业高技术材料及新产品的研发、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是先进武器装备、新型材料研制与生产不可或缺的一种关键技术。

等静压装备工作原理是应用帕斯卡定理,在密闭的容器内,由液体或气体向制品的各个方向加压(或同时加温),使制品达到致密和各向同性的要求,实现致密固接、致密化处理、扩散连接和浸渍碳化,提高制品的密度、屈服强度和疲劳性能,消除铸件缺陷等。按照成型和固结的传压介质、压力和温度的不同,通常将等静压装备划分为冷等静压装备、热等静压装备和温等静压装备三种类型。等静压装备尤其是热等静压装备是集机、电、液、气、热于一体的高技术装备,目前,仅有少数发达国家具备研制和生产实用型等静压装备的能力。对等静压装备制造及等静压工艺技术应用的掌握和运用程度,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从相通处入手,开发等静压技术及装备

上世纪50年代初,美国为解决核燃料包套异种材料的连接问题,开始着手对等静压技术进行开发;60年

代等静压技术得以成功应用;70年代至今,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在军事工业和多种民用行业广泛应用等静压技术,并在高新技术材料和高端产品的研发、制备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并向纵深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初,中航工业川西机器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冷等静压装备。1981年,军品任务不饱满,工厂全力投入民品开发,发现国外生产的等静压机同他们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研制出的用于加工发动机火焰喷射筒盖的我国第一台1200吨橡皮囊压机有相通之处。

通过市场调研和对接用户需求,中航工业川西机器利用自身的军工技术优势和研制橡皮囊压机时积累的相关经验,相继攻克了预应力钢丝缠绕、高压液压控制和密封、高压阀件制造等技术难题,于1981年年底成功研发出了我国第一台6000吨冷等静压机。该装备的问世,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等静压装备及技术的垄断与封锁,获得了1983年国家优秀新产品奖和航空工业部重大科技成果奖,被当时的国家机械委列入替代进口目录。

随后10多年,中航工业川西机器积极开展等静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究。在冷等静压技术应用领域,工厂积极探索采用等静压设备加工特种耐火材料、石墨碳素、磁性材料、特种陶瓷电瓷、硬质合金、磨料磨具等,并对等静压技术加工高压食品和在生物制药领域采用高压提纯技术工艺进行了尝试和预研。

自上世纪80年代初,中航工业川西机器成功研发出轴向压力6000吨冷等静压机后,相继开发了轴向压力1000-50000吨不等的50余种规格600余台品质优良的设备,并销往国内25个省市自治区的工厂企业和科研院所,为多个行业用户的新产品研制生产及

产品升级换代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中航工业川西机器继研发出属亚洲第一的有效工作缸径2.15米、轴向压力5.4万吨的超大型冷等静压机后,现正在对轴向压力达11万吨的特大型压机进行研发,该设备研制成功后将成为世界上轴向压力最大的等静压机。

相比较于冷等静压技术,热等静压技术在消除铸件缺陷、粉末固结和粉末制品的完全致密化处理方面功效显著,经其处理的制品具有各向同性,组织致密均匀、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稳定、成品率高的独特优势。世界主要强国均在航空航天、核工业等重要军事工业领域不断扩大该技术和装备的应用范围。中航工业川西机器在开发冷等静压技术和装备的基础上,成功地摸索了使用热等静压技术连接(焊接)特种材料,进行表面强化处理,对重要的贵重合金材料制件进行修复,并开发出铸件致密化处理工艺技术和材料致密固结制备工艺技术;掌握了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热等静压设备制造的关键技术,成为国际上掌握此类重大技术装备设计、制造技术的少数厂家之一。

从满足客户需求做起,发展等静压装备制造产业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国防工业和民用工业对等静压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加,市场对等静压装备的需求开始由实验用中小型向工程化大型装备发展,冷等静压技术已步入大规模工程应用,热等静压技术也开始进入工程应用阶段。

历史的机遇,给了中航工业川西机器又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此时,西方发达国家也一改以往的限制和封锁策略,放下身段,主动降低价格与我国的等静压装备制造企业争夺国内等静压市场。

中航工业川西机器的设备不仅有性价比高、备件保障和售后服务好等诸多优势,更为可贵的是企业能针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富有针对性的开发设计,因而连续多次战胜国外强劲的竞争对手,赢得了多份大型等静压装备的合同订单。2004年至今已成功研制并交付用户工作缸径2米以上,轴向压力分别达5.45万吨、6.4万吨、9.1万吨、11万吨(目前世界等静压设备最大压力)的超大规格冷等静压装备数台,以及温度达1000℃以上的大型热等静压装备数台。

中航工业川西机器不仅具备了等静压装备及技术进一步研发的设计、工艺队伍和技术工人队伍,同时,借助集团公司和国家技改资金的大力支持,还建成了亚洲最大的等静压装备装配调试生产线,搭建起了超大规格等静压装备的研发制造平台。

中航工业川西机器进一步掌握了等静压设备制造在预应力控制、超高压密封、超高温控制、适应超高压、超高温材料组合等多个方面的核心技术;成功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液压、密封、气动元器件;获得了承受大载荷组合机架、下端盖升降机构、热等静压机底部加热引电与加热炉快速连接机构等十多项国家专利。中航工业川西机器名副其实地成为了我国最大的等静压装备科研生产基地,以及国际知名、亚洲最大的等静压装备研制生产企业。

近30年来,中航工业川西机器研制生产的各种型号等静压装备700余台套,除部分出口外,已分布在国内25个省、市、自治区的生产领域和科研院所,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工业、船舶、兵器和电力等科研生产重要领域。

2005年3月28日,以中航工业川西机器等静压装备为必备的技术支撑平台,中南大学黄伯云教授领衔研究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和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张立同领衔研究的“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双双摘取了连续空缺6年的“国家技术发明奖”。

国内外大量研究和应用实践表明,等静压技术在国防工业和民用工业的运用将会随着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得到更进一步的开发、拓展和延伸。

向应用专业化服务拓展,延伸等静压技术和装备全价值产业链

等静压工艺应用技术是一个新的工艺处理手段,国内等静压工艺加工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在《国防科技工业社会投资领域指导目录》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项目需要等静压工业支撑,等静压技术为相关产业创造数百亿元的价值提供了重要保障。一个由2~3台大、中型等静压设备支持的年产量3000吨的等静压石墨项目,年产值高达2.5亿元,毛利润超过1.5亿元。

在等静压设备需求方面,世界发达国家对大型热等静压装备尚有一定的需求,次发达国家的等静压装备市场正在形成,巨大的发展中国家市场空间更是无法想象,仅未来5~10年,我国就有数百台的需求。等静压技术及装备应用专业化服务在我国初具雏形,等静压下游产品在我国目前还处于低端、起步甚至空白状态,仅超高压食品市场每年就有上亿吨的潜在市场。

在等静压衍生产品上,发达国家已经在石油、化工、深海钻探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而我国基本依赖进口,市场空间很大。

中航工业川西机器正在积极构建四位一体的技术体系,通过双向拓展产业链、创新商业模式,努力实现“三商三中心”的目标,即世界最大的等静压设备制造商,亚洲最大的等静压应用技术服务商,世界最大的等静压装备技术研发中心,亚洲最大的等静压技术应用试验、加工中心,国家级超高温超高压计量传递、安全检定中心。企业预计2020年将达到15亿元的经济规模。

如果说当初开发等静压装备是为了生存,那么后来川西机器积极参加用户举办的大型等静压装备国际招标会,与国外等静压制造龙头企业同台竞争,以及在企业还不完全具备制造超大规格等静压装备能力的条件下,克服资金、设备、人才不足等种种困难,连续研制出超大规格冷、温、热等静压装备的勇气和行动,则不仅仅是为了企业的持续发展,更呈现出的是一种发展产业的姿态。现在,拓展应用专业化服务领域,中航工业川西机器进行的则是从技术研究开发,到设备制造,再到应用服务的全价值产业链发展的思考。

绝处逢生,这是很多人面对困境找到未来路径的一种欣喜,但这种逢生,一定是在你努力求索,不断尝试的情况下出现的。有压力才会有动力。中航工业川西机器开发等静压机装备一方面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国外对我进行技术封锁的结果,正是在这种压力下,中航工业川西机器破釜沉舟,深挖企业潜力,克服重重困难,填补国内空白。

现在,面对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前景,要在中航工业川西机器原有的基础上把技术转化成装备,转化成效益,培育市场,恐怕不是一家企业能办到的事情。“从技术研究开发、到设备制造、再到应用服务的全价值产业链发展”,这种上下联动的实施,需要有更强大的力量介入并支撑。记者焦静波 通讯员崔超
等静压技术是现代化工业领域的一门高新制造技术。利用等静压技术可以获得显微组织均匀、致密度近似100%的制品,是提高产品性能、减轻重量和延长寿命的一种重要工艺方法。等静压装备则是支撑这种工艺技术应用的必备技术平台。中航工业川西机器从上世纪80年代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冷等静压装备开始,就从未停止过等静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脚步。目前,川西机器成为我国最大的等静压装备科研生产基地,以及国际知名、亚洲最大的等静压装备研制生产企业。

等静压技术在现代工业高端产品制造和诸多行业高技术材料及新产品的研发、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是先进武器装备、新型材料研制与生产不可或缺的一种关键技术。

等静压装备工作原理是应用帕斯卡定理,在密闭的容器内,由液体或气体向制品的各个方向加压(或同时加温),使制品达到致密和各向同性的要求,实现致密固接、致密化处理、扩散连接和浸渍碳化,提高制品的密度、屈服强度和疲劳性能,消除铸件缺陷等。按照成型和固结的传压介质、压力和温度的不同,通常将等静压装备划分为冷等静压装备、热等静压装备和温等静压装备三种类型。等静压装备尤其是热等静压装备是集机、电、液、气、热于一体的高技术装备,目前,仅有少数发达国家具备研制和生产实用型等静压装备的能力。对等静压装备制造及等静压工艺技术应用的掌握和运用程度,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从相通处入手,开发等静压技术及装备

上世纪50年代初,美国为解决核燃料包套异种材料的连接问题,开始着手对等静压技术进行开发;60年

代等静压技术得以成功应用;70年代至今,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在军事工业和多种民用行业广泛应用等静压技术,并在高新技术材料和高端产品的研发、制备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并向纵深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初,中航工业川西机器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冷等静压装备。1981年,军品任务不饱满,工厂全力投入民品开发,发现国外生产的等静压机同他们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研制出的用于加工发动机火焰喷射筒盖的我国第一台1200吨橡皮囊压机有相通之处。

通过市场调研和对接用户需求,中航工业川西机器利用自身的军工技术优势和研制橡皮囊压机时积累的相关经验,相继攻克了预应力钢丝缠绕、高压液压控制和密封、高压阀件制造等技术难题,于1981年年底成功研发出了我国第一台6000吨冷等静压机。该装备的问世,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等静压装备及技术的垄断与封锁,获得了1983年国家优秀新产品奖和航空工业部重大科技成果奖,被当时的国家机械委列入替代进口目录。

随后10多年,中航工业川西机器积极开展等静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究。在冷等静压技术应用领域,工厂积极探索采用等静压设备加工特种耐火材料、石墨碳素、磁性材料、特种陶瓷电瓷、硬质合金、磨料磨具等,并对等静压技术加工高压食品和在生物制药领域采用高压提纯技术工艺进行了尝试和预研。

自上世纪80年代初,中航工业川西机器成功研发出轴向压力6000吨冷等静压机后,相继开发了轴向压力1000-50000吨不等的50余种规格600余台品质优良的设备,并销往国内25个省市自治区的工厂企业和科研院所,为多个行业用户的新产品研制生产及

产品升级换代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中航工业川西机器继研发出属亚洲第一的有效工作缸径2.15米、轴向压力5.4万吨的超大型冷等静压机后,现正在对轴向压力达11万吨的特大型压机进行研发,该设备研制成功后将成为世界上轴向压力最大的等静压机。

相比较于冷等静压技术,热等静压技术在消除铸件缺陷、粉末固结和粉末制品的完全致密化处理方面功效显著,经其处理的制品具有各向同性,组织致密均匀、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稳定、成品率高的独特优势。世界主要强国均在航空航天、核工业等重要军事工业领域不断扩大该技术和装备的应用范围。中航工业川西机器在开发冷等静压技术和装备的基础上,成功地摸索了使用热等静压技术连接(焊接)特种材料,进行表面强化处理,对重要的贵重合金材料制件进行修复,并开发出铸件致密化处理工艺技术和材料致密固结制备工艺技术;掌握了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热等静压设备制造的关键技术,成为国际上掌握此类重大技术装备设计、制造技术的少数厂家之一。

从满足客户需求做起,发展等静压装备制造产业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国防工业和民用工业对等静压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加,市场对等静压装备的需求开始由实验用中小型向工程化大型装备发展,冷等静压技术已步入大规模工程应用,热等静压技术也开始进入工程应用阶段。

历史的机遇,给了中航工业川西机器又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此时,西方发达国家也一改以往的限制和封锁策略,放下身段,主动降低价格与我国的等静压装备制造企业争夺国内等静压市场。

中航工业川西机器的设备不仅有性价比高、备件保障和售后服务好等诸多优势,更为可贵的是企业能针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富有针对性的开发设计,因而连续多次战胜国外强劲的竞争对手,赢得了多份大型等静压装备的合同订单。2004年至今已成功研制并交付用户工作缸径2米以上,轴向压力分别达5.45万吨、6.4万吨、9.1万吨、11万吨(目前世界等静压设备最大压力)的超大规格冷等静压装备数台,以及温度达1000℃以上的大型热等静压装备数台。

中航工业川西机器不仅具备了等静压装备及技术进一步研发的设计、工艺队伍和技术工人队伍,同时,借助集团公司和国家技改资金的大力支持,还建成了亚洲最大的等静压装备装配调试生产线,搭建起了超大规格等静压装备的研发制造平台。

中航工业川西机器进一步掌握了等静压设备制造在预应力控制、超高压密封、超高温控制、适应超高压、超高温材料组合等多个方面的核心技术;成功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液压、密封、气动元器件;获得了承受大载荷组合机架、下端盖升降机构、热等静压机底部加热引电与加热炉快速连接机构等十多项国家专利。中航工业川西机器名副其实地成为了我国最大的等静压装备科研生产基地,以及国际知名、亚洲最大的等静压装备研制生产企业。

近30年来,中航工业川西机器研制生产的各种型号等静压装备700余台套,除部分出口外,已分布在国内25个省、市、自治区的生产领域和科研院所,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工业、船舶、兵器和电力等科研生产重要领域。

2005年3月28日,以中航工业川西机器等静压装备为必备的技术支撑平台,中南大学黄伯云教授领衔研究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和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张立同领衔研究的“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双双摘取了连续空缺6年的“国家技术发明奖”。

国内外大量研究和应用实践表明,等静压技术在国防工业和民用工业的运用将会随着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得到更进一步的开发、拓展和延伸。

向应用专业化服务拓展,延伸等静压技术和装备全价值产业链

等静压工艺应用技术是一个新的工艺处理手段,国内等静压工艺加工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在《国防科技工业社会投资领域指导目录》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项目需要等静压工业支撑,等静压技术为相关产业创造数百亿元的价值提供了重要保障。一个由2~3台大、中型等静压设备支持的年产量3000吨的等静压石墨项目,年产值高达2.5亿元,毛利润超过1.5亿元。

在等静压设备需求方面,世界发达国家对大型热等静压装备尚有一定的需求,次发达国家的等静压装备市场正在形成,巨大的发展中国家市场空间更是无法想象,仅未来5~10年,我国就有数百台的需求。等静压技术及装备应用专业化服务在我国初具雏形,等静压下游产品在我国目前还处于低端、起步甚至空白状态,仅超高压食品市场每年就有上亿吨的潜在市场。

在等静压衍生产品上,发达国家已经在石油、化工、深海钻探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而我国基本依赖进口,市场空间很大。

中航工业川西机器正在积极构建四位一体的技术体系,通过双向拓展产业链、创新商业模式,努力实现“三商三中心”的目标,即世界最大的等静压设备制造商,亚洲最大的等静压应用技术服务商,世界最大的等静压装备技术研发中心,亚洲最大的等静压技术应用试验、加工中心,国家级超高温超高压计量传递、安全检定中心。企业预计2020年将达到15亿元的经济规模。

如果说当初开发等静压装备是为了生存,那么后来川西机器积极参加用户举办的大型等静压装备国际招标会,与国外等静压制造龙头企业同台竞争,以及在企业还不完全具备制造超大规格等静压装备能力的条件下,克服资金、设备、人才不足等种种困难,连续研制出超大规格冷、温、热等静压装备的勇气和行动,则不仅仅是为了企业的持续发展,更呈现出的是一种发展产业的姿态。现在,拓展应用专业化服务领域,中航工业川西机器进行的则是从技术研究开发,到设备制造,再到应用服务的全价值产业链发展的思考。

绝处逢生,这是很多人面对困境找到未来路径的一种欣喜,但这种逢生,一定是在你努力求索,不断尝试的情况下出现的。有压力才会有动力。中航工业川西机器开发等静压机装备一方面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国外对我进行技术封锁的结果,正是在这种压力下,中航工业川西机器破釜沉舟,深挖企业潜力,克服重重困难,填补国内空白。

现在,面对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前景,要在中航工业川西机器原有的基础上把技术转化成装备,转化成效益,培育市场,恐怕不是一家企业能办到的事情。“从技术研究开发、到设备制造、再到应用服务的全价值产业链发展”,这种上下联动的实施,需要有更强大的力量介入并支撑。记者焦静波 通讯员崔超
又是一个地球第一?  干啥子用的。
这个要顶,材料行业等静压一直是瓶颈。
MD粉盘工艺就用这东东

等静压可以用于粉末冶金成型,食品常温灭菌等领域。
顶起来。 虽然不动。希望高人戒毒。
仅超高压食品市场每年就有上亿吨的潜在市场。

我国年产粮食才过亿吨不多点,这是个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