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古代笑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5:17:13
铃声有异

有个老僧,每次在佛堂上长时间念经,即气短口干,需饮些热酒后才能支撑。但如每次从堂中去房中温酒费时太久.恐人说话,就于堂前悬一铜铃,私下同弟子讲定暗语,每敲“荡荡朗朗铛铛”时让弟子温酒待老僧。弟于遵命,每闻铃声,即温酒。
数日之后,弟子为戏剧之声所迷,忘了铃声温酒,老僧责怪弟子说:“你今日在当什么心,铃声也不听?”弟子怕怪罪,就推说:“今日铃声与往日的不一样。”老僧问:“铃声有何区别?”答:“今日铃声,只是冷冷清清,只因有别,所以不温酒。”老僧会意,笑而不再问。

逗口吃者

有个叫崔思海的人口吃,表弟杜延业一次对他说:“我可以叫你学鸡鸣,只要我问你什么,你就得答什么。”
旁人说:“崔思海如果不肯学鸡鸣呢?”
杜延业说,“能!”他抓一把稻谷问崔思海说:“这是什么?”
崔思海口吃着说:“谷谷”。
杜延业说: “ ‘国国’,不是鸡鸣么?”旁人大笑。


女婿妙答

有个山东人娶了蒲州的女人做妻子。蒲州地方,患甲状腺症的人很多,岳母的颈项也肿得很粗。婚后数月,女家疑心女婿是呆子,岳父要试一试,就办了酒席并请亲戚聚会。
岳父问女婿道:“你在山东读书,懂得道理,可知道鹤为什么会鸣的?”
女婿答:“这是天生的。”
“你可知道松柏叶子为什么到了冬天也是青的?…“这也是天生的。”
“你可知道路边的树为什么有节瘤吗?”“这也是天生的。”
岳父生气地说:“你完全不懂,亏你还是读书人!告诉你吧,鹤所以会鸣、是因为它颈项长;松柏叶子所以到冬天也是青的,是因为它心中强:路边的树所以有节瘤,是因为给车子轧伤的,哪里是什么天生的!”
女婿却问岳父道:“蛤螟会叫,难道是因为它颈项长吗?竹叶到冬天也是青的,难道是因为心中强吗?岳母颈项这么大,难道是给车子轧伤的吗?”
岳父又羞又傀,无话可说。

王绚幼时

晋时,王或之子王绚,6岁那年,外祖父何尚之教他《论语》,读到“郁郁乎文哉”时,何尚之戏说道:“此可改为‘耶耶乎文哉’。”(吴蜀地方叫父为爷,耶与爷谐音)。
王绚拱手答道:“父亲之名,哪得游戏?难道可把‘划上之风必偃’,读作 ‘草翁之风必舅’(‘翁’即外祖父尚之,舅即尚之儿何偃)吗?”

讥刘道真

晋时,刘道真在河岸给别人的船只拉纤,有个老妇在船上摇橹.刘道真嘲此老妇说:“女子何不织布纺纱?却来傍河操橹!”老妇答:“男儿何不跨马挥鞭?却立河边背纤!
又一次,刘道真跟人一起在草舍中吃饭,见一青衣妇人从门前背着两个小儿走过,即笑着讥道:“青羊引双羔。”妇人反讥道:“两猪共一槽。”道真无语相对。


钝槌利锥

晋时,祖士言常与钟雅嘲嘻。一天,钟雅道:“我汝颖之士利如锥,卿燕代之士印如槌。”
祖士言说:“用我的钝槌,打你的利锥。”
钟说:“这是神锥,不能打到。”
祖说:“既有神锥,也有神槌。”
钟雅无语可再辩。

头顶瓮子

梁朝时,有一家人,全家都痴。父亲叫儿子到集市上买只帽子,他说:“我听说帽子是装头的,你去为我买帽子,必须容得下我的头。”儿子到了集市上,卖帽的把一种黑色的粗绸制的帽子给他看。因那帽子折叠着未打开,他认为装不下头,就没买下。走遍所有铺子,足足花了一天时间也没买到。最后,来到买瓦器的店铺,看见大口的瓮子(盛水、物的瓦哭)把它倒过来,可以扣住头。他想:这才是帽子,就买了一口瓮
子回家。父亲将它扣在头上,一直遮没到颈部,眼睛再也看不到四周的东西了。每戴着它走路时,觉得它磨得鼻子疼痛,还觉得很气闷,但他认为帽子只应该这样,所以常常忍着痛戴着它,后来一直到鼻上生疮,颈脖子上长出老茧,也不肯脱下。只是每次戴上它,常常只能坐着而不敢行走了。

痴人卖羊

梁朝时有个书生,性痴呆,不识羊。
一次,有人送他一只公羊,他用绳子系好羊颈,牵到市场去卖。别人开价都很低,卖了多时也未成交。市场上的人知他痴呆,就用一只猕猴来偷偷换取了羊。
书生见了猕猴,还只当是羊,怪猕猴一下子改变了面目,角也没有了。又看看猕猴手脚不停地动,就怪市场上人扭去了羊角,但猕猴头上又没有伤痕,就不好再去怪人。
于是牵着猕猴回家,咏顺口溜说:“我有一奇兽,能肥也能瘦。先是羊腥昧。现在散臭味,数回牵入市,三朝卖不掉。头上失双角,面孔变得橘皮皱。”

年老少卿

后魏时孙绍做太府少卿。一次,高帝见到后就问孙绍说:“您的年纪怎么这么老啊?”
孙绍答说:“为臣虽已年老,但我的卿职前保留着少字,怎么能算老呢?”
高帝听后就把孙绍提迁为正卿。

解斋典琴

北齐尚书王元景,某日晨起,忽然想一改平日食用素食习惯,对仆人典琴唤道:“解斋。”
典琴说:“公又未曾作斋戒,为何说解斋?”
王元景轻轻一笑,说:“我未斋戒,就不能说解斋;那么你每天叫典琴,又何处有琴可典呢?”

徐王互嘲

北齐徐之才被授封西阳王,尚书王元景戏说之才道;“人名之才,有何义理?依我所解,当是乏才。”之才也不示弱,随声反讥说:“王之为字,加言为枉,近犬使狂,加颈足就成马,施角尾而成羊。”元景无言以对。

出颈无明

徐之才常与卢元明互嘲取乐。一次,徐之才宴客,卢元明也在座。徐即嘲元明道:“去头则是兀明,出颈则是无明,减半则是无日,变声则是无盲。”元明笑而无以对答。

煎饼之谜

南北朝时,一天北齐皇帝高祖对几个大臣说:“我出个谜语你们猜猜吧:“卒律葛答!”只有石动甬猜出来:“煎饼。”原来“卒律葛答”是当时北方少数民族突厥语,译成汉语是“前火食并。”“前火”和“食并”正好组成“煎饼”二字。高祖又让大臣们也出个谜。大伙还没制作出来,石动甬却说:“卒律葛答!”高祖没猜出来,问他是什么?石动甬说:“是煎饼。”高祖说:“这是我刚才出过的谜,你怎么又重复出呢?”石动甬谈谐地说:“我是趁你的煎饼锅还热,就跟着再做了一个。 高
祖大笑

胜他一倍

北齐高祖常读《文选》,称赞郭璞的《游仙诗》写得好。石动甬说:“这诗有什么好?若令小臣作,定胜他一倍。”高祖即令他作诗。动甬说:“郭璞《游仙诗》云:‘青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小臣作云:‘青溪二千仞,中有二道士。’岂不胜他一倍?”

高祖大笑。

佛是日儿

北齐高祖曾在八日斋戒祀日讲说,石动甬正好也参加斋戒,当时还有德望很高的僧人在高座上论经讲道,众人提出许多问题都不能难佐高僧。轮到石动甬相问,说:“今是何日?”
僧答说:“是佛生日。”
动甬滑稽地解释:“那么日是佛儿?”
高僧面露不悦之色,说:“今日佛生。”
动甬又装作正经样说:“噢,佛是日儿!”众都大笑起来。铃声有异

有个老僧,每次在佛堂上长时间念经,即气短口干,需饮些热酒后才能支撑。但如每次从堂中去房中温酒费时太久.恐人说话,就于堂前悬一铜铃,私下同弟子讲定暗语,每敲“荡荡朗朗铛铛”时让弟子温酒待老僧。弟于遵命,每闻铃声,即温酒。
数日之后,弟子为戏剧之声所迷,忘了铃声温酒,老僧责怪弟子说:“你今日在当什么心,铃声也不听?”弟子怕怪罪,就推说:“今日铃声与往日的不一样。”老僧问:“铃声有何区别?”答:“今日铃声,只是冷冷清清,只因有别,所以不温酒。”老僧会意,笑而不再问。

逗口吃者

有个叫崔思海的人口吃,表弟杜延业一次对他说:“我可以叫你学鸡鸣,只要我问你什么,你就得答什么。”
旁人说:“崔思海如果不肯学鸡鸣呢?”
杜延业说,“能!”他抓一把稻谷问崔思海说:“这是什么?”
崔思海口吃着说:“谷谷”。
杜延业说: “ ‘国国’,不是鸡鸣么?”旁人大笑。


女婿妙答

有个山东人娶了蒲州的女人做妻子。蒲州地方,患甲状腺症的人很多,岳母的颈项也肿得很粗。婚后数月,女家疑心女婿是呆子,岳父要试一试,就办了酒席并请亲戚聚会。
岳父问女婿道:“你在山东读书,懂得道理,可知道鹤为什么会鸣的?”
女婿答:“这是天生的。”
“你可知道松柏叶子为什么到了冬天也是青的?…“这也是天生的。”
“你可知道路边的树为什么有节瘤吗?”“这也是天生的。”
岳父生气地说:“你完全不懂,亏你还是读书人!告诉你吧,鹤所以会鸣、是因为它颈项长;松柏叶子所以到冬天也是青的,是因为它心中强:路边的树所以有节瘤,是因为给车子轧伤的,哪里是什么天生的!”
女婿却问岳父道:“蛤螟会叫,难道是因为它颈项长吗?竹叶到冬天也是青的,难道是因为心中强吗?岳母颈项这么大,难道是给车子轧伤的吗?”
岳父又羞又傀,无话可说。

王绚幼时

晋时,王或之子王绚,6岁那年,外祖父何尚之教他《论语》,读到“郁郁乎文哉”时,何尚之戏说道:“此可改为‘耶耶乎文哉’。”(吴蜀地方叫父为爷,耶与爷谐音)。
王绚拱手答道:“父亲之名,哪得游戏?难道可把‘划上之风必偃’,读作 ‘草翁之风必舅’(‘翁’即外祖父尚之,舅即尚之儿何偃)吗?”

讥刘道真

晋时,刘道真在河岸给别人的船只拉纤,有个老妇在船上摇橹.刘道真嘲此老妇说:“女子何不织布纺纱?却来傍河操橹!”老妇答:“男儿何不跨马挥鞭?却立河边背纤!
又一次,刘道真跟人一起在草舍中吃饭,见一青衣妇人从门前背着两个小儿走过,即笑着讥道:“青羊引双羔。”妇人反讥道:“两猪共一槽。”道真无语相对。


钝槌利锥

晋时,祖士言常与钟雅嘲嘻。一天,钟雅道:“我汝颖之士利如锥,卿燕代之士印如槌。”
祖士言说:“用我的钝槌,打你的利锥。”
钟说:“这是神锥,不能打到。”
祖说:“既有神锥,也有神槌。”
钟雅无语可再辩。

头顶瓮子

梁朝时,有一家人,全家都痴。父亲叫儿子到集市上买只帽子,他说:“我听说帽子是装头的,你去为我买帽子,必须容得下我的头。”儿子到了集市上,卖帽的把一种黑色的粗绸制的帽子给他看。因那帽子折叠着未打开,他认为装不下头,就没买下。走遍所有铺子,足足花了一天时间也没买到。最后,来到买瓦器的店铺,看见大口的瓮子(盛水、物的瓦哭)把它倒过来,可以扣住头。他想:这才是帽子,就买了一口瓮
子回家。父亲将它扣在头上,一直遮没到颈部,眼睛再也看不到四周的东西了。每戴着它走路时,觉得它磨得鼻子疼痛,还觉得很气闷,但他认为帽子只应该这样,所以常常忍着痛戴着它,后来一直到鼻上生疮,颈脖子上长出老茧,也不肯脱下。只是每次戴上它,常常只能坐着而不敢行走了。

痴人卖羊

梁朝时有个书生,性痴呆,不识羊。
一次,有人送他一只公羊,他用绳子系好羊颈,牵到市场去卖。别人开价都很低,卖了多时也未成交。市场上的人知他痴呆,就用一只猕猴来偷偷换取了羊。
书生见了猕猴,还只当是羊,怪猕猴一下子改变了面目,角也没有了。又看看猕猴手脚不停地动,就怪市场上人扭去了羊角,但猕猴头上又没有伤痕,就不好再去怪人。
于是牵着猕猴回家,咏顺口溜说:“我有一奇兽,能肥也能瘦。先是羊腥昧。现在散臭味,数回牵入市,三朝卖不掉。头上失双角,面孔变得橘皮皱。”

年老少卿

后魏时孙绍做太府少卿。一次,高帝见到后就问孙绍说:“您的年纪怎么这么老啊?”
孙绍答说:“为臣虽已年老,但我的卿职前保留着少字,怎么能算老呢?”
高帝听后就把孙绍提迁为正卿。

解斋典琴

北齐尚书王元景,某日晨起,忽然想一改平日食用素食习惯,对仆人典琴唤道:“解斋。”
典琴说:“公又未曾作斋戒,为何说解斋?”
王元景轻轻一笑,说:“我未斋戒,就不能说解斋;那么你每天叫典琴,又何处有琴可典呢?”

徐王互嘲

北齐徐之才被授封西阳王,尚书王元景戏说之才道;“人名之才,有何义理?依我所解,当是乏才。”之才也不示弱,随声反讥说:“王之为字,加言为枉,近犬使狂,加颈足就成马,施角尾而成羊。”元景无言以对。

出颈无明

徐之才常与卢元明互嘲取乐。一次,徐之才宴客,卢元明也在座。徐即嘲元明道:“去头则是兀明,出颈则是无明,减半则是无日,变声则是无盲。”元明笑而无以对答。

煎饼之谜

南北朝时,一天北齐皇帝高祖对几个大臣说:“我出个谜语你们猜猜吧:“卒律葛答!”只有石动甬猜出来:“煎饼。”原来“卒律葛答”是当时北方少数民族突厥语,译成汉语是“前火食并。”“前火”和“食并”正好组成“煎饼”二字。高祖又让大臣们也出个谜。大伙还没制作出来,石动甬却说:“卒律葛答!”高祖没猜出来,问他是什么?石动甬说:“是煎饼。”高祖说:“这是我刚才出过的谜,你怎么又重复出呢?”石动甬谈谐地说:“我是趁你的煎饼锅还热,就跟着再做了一个。 高
祖大笑

胜他一倍

北齐高祖常读《文选》,称赞郭璞的《游仙诗》写得好。石动甬说:“这诗有什么好?若令小臣作,定胜他一倍。”高祖即令他作诗。动甬说:“郭璞《游仙诗》云:‘青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小臣作云:‘青溪二千仞,中有二道士。’岂不胜他一倍?”

高祖大笑。

佛是日儿

北齐高祖曾在八日斋戒祀日讲说,石动甬正好也参加斋戒,当时还有德望很高的僧人在高座上论经讲道,众人提出许多问题都不能难佐高僧。轮到石动甬相问,说:“今是何日?”
僧答说:“是佛生日。”
动甬滑稽地解释:“那么日是佛儿?”
高僧面露不悦之色,说:“今日佛生。”
动甬又装作正经样说:“噢,佛是日儿!”众都大笑起来。
世尊骑牛

石动甬对法师说:“佛常骑什么东西?”
法师回答说:“有时坐千叶莲花,有时乘六牙白象。”
石动甬说:“原来法师一点不读经书,连佛所乘何物都不知。”
法师问:“施主您读经书,知道佛骑什么?”
石动甬说:“佛骑牛。”
法师问:“怎么知道佛骑牛呀?”
动甬说:“经书上说:‘世尊(旧时对佛的敬称)甚奇(与“骑”谐音)特(古时解释“牛”义)’,难道不是佛骑牛吗?”旁人大笑。

言之有据

北齐时,有个博士在国学中讲课,当他讲到:“孔子弟子达者有72人。”
石动甬问道:“达者有72人,几人已着冠(成年)?几人未着冠?”
博士说:“经传无文。”
石动甬说:“先生难道不知道孔子弟子着冠30人,未着冠的有42人吗?”
博士问:“根据什么而知?”
动甭说:“《论语》上说: ‘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不是72人?”博士无以应对。

天姓什么

石动甬问博士:“先生,天姓什么?”
博士说:“天姓高。”
动甬说:“天子姓高,天就姓高。这是学蜀国臣子泰宓的方法,没有新义。经书上著有天姓,先生可引用经文,不用假托蜀臣回答之法。”
博士说:“不知道在哪本经书上写有天姓啊?”
动甬说:“先生读书太少了,《孝经》也像没有看过一样。天本姓也。
先生难道没有见《孝经》里写道:‘父子之道,天性也。’这难道不是天姓吗?”

冰孔倒饭

随朝初年,有一同州人姚了麦饭到京城去卖。
走到渭水时,河床上结了厚冰,这人想吃点麦饭,但要用水调了才能吃。就到冰上凿了个孔,要想取水,再一想,还不如就在冰孔中和麦饭,于是把麦饭倒进冰孔中。麦饭浸水沉入河底,一担麦饭全部倒掉,也未见倒满,这人只知叹惜,不知是什么原因。
过了—会,水清了,水中映出这人的影子,他大叫道:“偷我麦饭的一定是这人,这贼还贪心不足,仰面上来偷看。”于是,向水中人影打去,水动之后人影不见,这人说:“贼子刚才还在这里,—会儿逃到哪里去了?”

徐陵妙答

陈国(为隋以前周代诸侯国)散骑常侍(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的官)徐陵出访隋国。
隋文帝正在洛阳,赶忙选派朝官中机敏善辩者去接待。当时初夏已热。徐陵是陈地来的南方使者,隋官中有—人以此戏说徐陵道:“今天天气真热哪,大概是徐常侍带来的吧?”
徐陵笑答:“太妙了,想不到我到洛阳,使你们懂得了寒暑。”从官无对。
徐陵这年已75岁,又一官问他:“徐常侍高龄多少?”想以此发挥作些文章。
徐巧妙答道:“小于如来5岁,大于孔子2年。”众人都笑,隋文帝为朝官中无人能对深感耻辱。

思道访陈

隋时,卢思道受命出访陈国,陈主得悉,恐国情外泄,即下令:“在卢思道所经之地,任何人不得跟他讲话。”
卢经过一寺庙,和尚招待他,但都不敢讲话,只嘱咐卢自己吃罢了。过了一会儿,和尚又端来蜜茶请饮,并介绍说这种放蜜的茶多吃,大脑会变聪明。卢思道故意尝了尝,笑着说:“法师久服蜜茶也未显效,怎么还用来劝他人服用呢?”和尚顿觉已违主令,又惭又惧。
卢到国者后,拿着隋主的信去见陈主,陈主就故意用《观音经》中的语句来捉弄他说:“是哪来的商人?还带着贵重的宝物。”
卢思道立即也用《观音经》中语应道:“突然间遇到恶风,故漂堕到了罗刹鬼(恶鬼名)国。”
陈主反被人讥笑,羞惭不已。

乌豆长尾

隋朝时有个愚人,用车装了乌豆到京城去卖。到水边上时,车翻,乌豆也翻到了水中,这人就回家喊人捞豆。离开后,水边上人就把乌豆全捞走了。等这人回来,河中只有许多蝌蚪在游动。他以为是乌豆,想到水中去捞,蝌蚪见人逃散而去。这人哀叹了好大一会,说:“乌豆呀!你不认我,见了我逃走,大概是一时长了尾巴,怕我不认识你吧!。”

只管剥皮

隋朝的张荣跟朋友在一起聚会,讲定各自嘲说。
有一人先嘲道:“嘲。 抽你皮作马鞭梢。”
张荣即续嘲:“嘲,剥你皮作被袋。”
旁人问张荣:“所嘲为何不同韵?”
张荣说:“只管剥皮多少,哪还管它同韵不同韵!”

嘲讽淡酒

随朝,有人入店饮酒。酒味很淡。那人嘲讽道:“酒,何处漫行来,腾腾失却酉。”
旁人问:“什么意思?”
他答道:“有水在。”

煮熟石榴

隋朝山东的郑元昌,是个有权有势的人,平索喜欢不懂装懂。一天,他参加宴会,高踞首席,宴席很丰盛,还有许多水果。他不识石榴,但又不肯放下架子问人,装出内行的样子,连皮啃,只觉得又酸又涩,就对主人说:“这个红漠馍馍,好像还未煮熟,你们得把它再煮一煮。”

以经制经

隋朝薛道衡出使南地。有个僧人十分善辩,薛道衡拜见,僧要他在佛堂外诵读经文,并向寺庙礼拜后方可进入佛堂。薛道衡尊重僧道,一—照办。
待他来到佛堂门边时,僧人大声引读《法华经》道:“鸠(恶鬼名)荼鬼,今在门外。”
道衡立即应声还对《法华经》之句道:“呲舍鬼,乃往其中。”
僧人被折服,对薛道衡再不敢恶语相待。

狗吠之声

侯自还未出名时,一次去调见新任县令。他对差役说:“我能叫县令学狗叫。”差役不信,与侯白打赌,谁输了请—桌酒席。
侯白见了县令说:“大老爷到之前,盗贼很多,请您命各家养狗,盗贼来,各家狗叫,就会吓跑他们。”
县令说:“这样。我家也需养只能叫的狗了?怎样才能得到它呢?”
侯白说: “我家新有一群狗,叫起来‘哟哟哟’的。”
县令说,“君全不知,好狗的叫声应当是‘号号号’的,叫起来‘哟哟哟’的全不是能叫的狗。”
侯白说:“好,一定给您找‘号号’叫的狗。”
侯白退出,掩口而笑的差役只得认输。

侯白出谜

有天,侯白和大家一起猜谜,约定谜底必须是大家知道的实物。
侯白出谜道:“有个东西,脊背和屋一般大,肚子和屋梁一般大,口和杯子一般大。”
大家猜不出,都说:“天下哪有口才杯子般大,而背却有屋子般大的东西?”
侯白指着屋梁道:“你们看,燕巢不正是背靠屋顶,肚贴屋梁,口如杯子那般大吗?”
又有一次,大家又在一起猜谜。这次规定不得出幽隐难识的谜,侯白又出了个谜语:“有个东西,大小像狗,而相貌却同牛一样。”有的猜是漳子,有的猜是鹿,侯白都说不对。最后大家让他公布谜底。
他说:“这是条牛犊子。”

问一知二
 

杨素是越地(今浙江一带)人,侯白是山东人。一次,扬素戏说侯白道:“山东人多仁义之士,借一而得两。”
侯白问:“您这话从哪说来?”
杨素说:“有人向山东人借弓,山东人却拿了刀给他,难道这不是借一而得两吗?”
侯白说:“这有什么希奇,越地人也不笨,问一就得知二。”
杨素不解,侯白又说:“有人问:‘近来雨多,渭水高涨不?’越人答道:‘灞水涨得厉害。’ 难道不是问一而知二吗?”
杨素自此开始佩服侯白的辩才。

侯白巧辩

侯白机灵敏捷,一次与杨素并马而行,路旁有棵槐树,憔悴欲死,杨素说:“侯老兄,你有办法使此树活吗?”侯白说:“取槐子悬树枝上即活。”扬素问:“为什么?”侯白答:“《论语》中说:‘子在,回(槐)何敢死。”’(“子”指孔子,“回”指弟子颜回。)

戏弄牛杨

一天,杨素与同僚牛弘退朝回来,侯白见了他俩,说:“日这夕矣!”
牛弘不懂此话意。杨素却听出来了,对侯白说:“你这人呀,什么时候也改不了老脾气!”
原来《诗经》中有这么两句诗:“日之夕矣,牛羊下来!”

腊月蛇咬

隋朝时有一人很聪明,就是口吃,杨素很喜欢跟他开玩笑。
某冬的一天,他戏弄这人说:“有个大坑深一文,方圆也一丈,把你放在里面,你有什么办法出来?”
这人问:“有梯吗!”
杨素说:“没梯,如果有梯就不用问了。”
白白白日,夜夜夜夜里?”
杨素说:“怎么要问白天夜里?只说你怎样出来。”
这人就说:“如果不是夜里,眼睛不瞎,怎么会走到大坑里?”
杨素大笑,接着又说:“假如突然命令你去做将军,有‘小城,守城兵士不足1000人,城中粮食也只够吃几天,而城外已被数万敌军包围,危急中派你到城中去,你会有什么好的计谋?”
这人问:“有有救兵吗?”
杨素说:“正因为没有救兵,所以才问你。”
这人默默想了好久,抬头对杨素说:“像您您所说,一定失败。”
扬素大笑,又说道:“如果现在家中有一人的脚被蛇咬了。怎样医治?”
这人立即答道:“取5月5日南墙下雪涂涂即即治。”
扬素说:“5月天什么地方还有雪啊?”
这人答道:“5月没雪,那么腊月天哪里会有蛇咬呢?”

县令缺齿

唐时,安陵人嘲嬉出名。凡任县令者,没有不被嘲弄的。有个县令新到安陵,只因口无一齿,怕被嘲弄,就训诫下官说:“我早就听说安陵人喜嘲弄,你等不得重复前例,若有发现,定当追究。”众官一口答应。第一次上堂判案,佐史立于县令身后,见县官挥笔疾书,说:“明府书处甚疾。”县令不知嘲弄,只以为称赞,心中很是快乐。
隔数月,一个与佐史有仇的人告诉县令:“佐史所讲的‘明府书处甚疾’是嘲弄您哪!”
县令不解地问:“有何凭据?”
这人说:“书处甚疾即‘奔墨’,‘奔墨’音变为“北门’,‘北门’即‘缺后’,‘缺后’音通‘口穴’也,这不是嘲弄您大人无齿吗?”
县令才恍然大悟,把佐史鞭打了一顿。

抽筋倒脚

唐时,甘洽与王仙客很要好,常常嬉笑取乐。
—日,甘洽说:“王,你本应是姓田;为你面不正,抽去你两边。”
王仙客笑应道:“甘, 你本应姓丹,为你头不曲,倒脚向上披!”

反讥和尚

唐时,有个和尚叫法轨,长得丑陋短小。某日,在寺庙前宣讲僧经。
有个叫李荣的人,前去跟他辩说。
法轨和尚高坐于台上,见李荣不施礼就辩,诵诗说:“姓李应须李(礼),名荣又不荣。”
李荣应声反讥:“身材三尺半,头毛还未生。”

嘲弄弘绰

唐时,弘绰跟弟子边仁表论议。弘绰讲不过弟子,就高声大怒起来。
边仁表讥笑说:“先生议论即发怒,怎么能称弘?”
(“弘”这里有宏大之意。)弘绰说:“我既姓弘,万事都弘。”
边仁表说:“先生虽姓弘,肚量却不绰。”(“绰”宽裕,这里指大)座下大笑。
只问刀子

唐时,崔行功与敬播行路,敬播腰佩着棕榈木柄的刀子,走得较慢。
行功问:“这是什么木?”
播说:“棕榈木”
行功说:“我只问刀子,不是问谁佩的。”(嘲讥敬播像本头一样。)

橡斗刺猥

有只老虎,到野外觅食,见一只刺猬仰面躺在那里。以为是块肥肉,张嘴去叼,一下被刺猬卷住了鼻子,老虎受惊猛逃,跑得疲惫不堪,不觉昏昏睡去,刺猬这才放开它的鼻子走了。老虎一觉醒来,走到一株橡树下,看见一个橡斗(橡树结的果子,浑身硬刺),提防地测着身子说:“早上我已见过你的父亲,你还是走开吧!”

历数圣贤

殷安对薛黄门说:“自古圣贤,数不过5人。代羲攀天梯,定八封,第一个;神农种百谷,济万民,第二个;周公制礼乐,百代行,第三个;孔子出类拔萃,学问渊博,第四个。”他每说一个名字,屈一个手指。屈了4只手指后,停下半天才说:“从此以后,便没有能屈得手指的人了。”又过了好久,才说:“加上我,就是5个了。”他屈完了5个手指。

小僧吃饼

有个老和尚买了10个饼、一瓶蜂蜜,回来后一个人躲在屋里吃起来。吃饱后,把剩下的饼放在钵盂里,把蜜瓶藏在床底下,然后对徒弟说:“我有事出去,你把饼给看好‘床底下那瓶是剧毒药,只要沾上一点马上会死的。”小和尚待师博走后,把饼端过来,蜂蜜倒出点沾沾饼,美餐了一顿。晚上师傅回来见只剩下两只饼了,教训徒弟。徒弟说:“师傅走后,我闻着饼香,实在馋得忍不住了,就吃了几个,后来,怕师傅回来责怪,就把瓶里的毒药也喝了,心想死了算了,可不知怎么搞的,这毒药到现在还没有发作!”老和尚更火了,大骂道:“你这畜牲,把我的饼全吃光了,还说...”徒弟听了,伸手把余下的两个饼拿来也吃了,一边吃还一边说:“这两个都吃了,才算吃光哩!”
老和尚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猴子救月

有500只猕猴,在树林里走,来到了—棵树下。那儿有口井,井水里有个月亮的倒影。
领头的猕猴见了,就赶紧对同伴说:“月亮掉到井里去了,我们应当共同把它救出来。这样吧,我先抓住井上面那根树枝,然后,你们一个个抓住尾巴往下吊,这样就能捞起月亮。”
众猕猴的重量超过了树枝的承受力,只听“叭”一声,树枝断了,猕猴落井内挣扎不已,井中的月亮也“失踪”了。

何要反问

隋朝的何妥,8岁时到最高学府游玩。
官员顾良和他开玩笑说:“你姓何,到底是‘荷叶’的‘荷’呢,还是‘河水’的‘河’呢?”
何妥应声说:“先生姓顾,是‘眷顾’的‘顾’,还是‘新故’的‘故’?”

君是真猴

何尚之同颜延之从小就很友好,两人都长得矮小。互相戏称对方是猴子一次,同去游览太子西池,颜延之询问行人:“我两人谁像猴子?”
行人指着何尚之说:“他很像。”延之听了十分高兴,但是行人又说:“他像猴子,君却是真猴子。”

眉寄不愚

南陈的虞寄从小聪明。一天,有人对他开玩笑说:“你既然姓虞,一定不聪明吧!”
虞寄说:“先生,您连‘虞’和‘愚’都分辨不清,怎能说您不愚呢?”

动甬剥衣

北齐高祖的姐夫尉景仗势欺人,贪污受贿,民愤极大,高祖派宫殿演员石动甬去讽劝他。
一天,石动甬见了尉景,二话没说就去剥尉景的衣服。尉景莫名其妙地问:“你干吗要剥我的衣服?”
石动甬答:“你能够剥百姓的,难道我就不能来剥你吗?”
高祖认为石动甬说得有理,就劝尉景说:“可不要再贪污了!”

煮肉粥吃

晋惠帝在华林园里,听到蛤蟆的叫声,就问身边的人说:“这叫喊的东西是官家的,还是百姓私人的呢?”
侍中贾胤回答说:“在官地上叫的就是官家的,在私地上叫的就是私人的。”
当时天下闹饥荒,老百姓饿死了许多,晋惠帝听说后说:“他们也大无知了,没有粮食,为什么就不能煮肉粥吃呢?”

官躲贼兵

唐时,有一年贼兵犯境,把定州城包围了。州官孙彦高,吓得魂不附体,急急关照手下封闭州衙,躲在家里,前后门都上了栓,遇有紧要公文,只从一个小窗口里递进递出,不几天,贼兵攻上城头,孙彦高闻报,慌忙钻进衣柜里,然后命令管家:“给我牢牢锁上柜门,贼兵若是打进来,你可千万要记住,说什么也别给他钥匙!”

从何开始

齐国有一人力谏齐景公,景公大怒,令把劝谏者支解,威慑说:“再有敢谏者,同样下场!”
大夫晏子上前,左手揪住劝谏者的头,右手拿着刀,仰着头问景公:“自古圣主明王众多,支解人是从他们中哪一位开始的。”
景公醒悟,遂释放谏者。叹道:“罪在寡人,不在谏者!”

妆半见帝

梁远帝一只眼瞎,宠爱徐姬。但徐姬特别讨厌,后发展到怨恨元帝的地步。每次梁元帝召她去,她总是只化妆半个面孔,意为元帝仅一只眼睛,看不到全部脸面,以此辱元帝。后为梁元帝察觉而斩杀。

郝隆晒书

农历六月初七天气炎热,骄阳似火。有个叫郝隆的人脱去衣服,露出肚子,仰睡在太阳光下。
人家问他:“你这是干什么?”
他说:“我在晒肚里的书。”

渐至佳境

“顾长康吃甘蔗,总是先吃甘蔗的上端,再慢慢地往下端吃,别人间他为什么这样吃,他说:“这就叫渐至佳境。”

邓艾曰吃

邓艾口吃,说自己的名时,总是艾艾个不停。
晋文王一次戏弄他说:“艾艾为几艾?”
邓艾巧妙地答说:“凤啊凤啊,原来还是一凤。”

老虎和鼠

陆长源因为从前对皇上有恩德,做了宣武军行司马,韩愈做宣武军行巡官,在同一府署共事,有人见了他俩年龄相差这么悬殊,就以言讥讽,陆长源听到后说:“老虎和老鼠,同为十二生肖之一,这又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劫墓之贼

廖凝览和裴说经过杜甫墓前,裴说感叹他说:“真想凿开那荒草掩盖的墓道,重教一代诗杰复生哪!”
廖凝览笑道:“裴说是个劫墓贼也。”

舞女高龄

郑参宴请赵神,派舞女助兴,舞女都已高龄,孙子见祖母还在忸怩作态,便笑言讥郑参道:“相公懂文又弄武,常喜好今兼好古,昔日曾闻阿武歌,今日亲见阿婆舞。”

一败再败

吴兴(郡名,今浙江吴兴、德清等地)有个叫沈昭客的性格狂放。某次,酒醉后遇琊(古县名)的王约,瞪大眼睛看着他,说:“你肥胖得像个痴汉。”
王约反斥:“你精瘦得像个狂者。”
沈昭客拍手大笑道:“瘦已胜肥,狂又胜痴,你是一败再败了。”

狂饮酒食

徐晦贪酒如命,沈傅师善饱食。某人兼而有之,集两家之长。说:“我有徐家肺,沈家脾,快活啊!”
<P>笑话和幽默有时候是不一样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