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我能成为中等收入者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1:38:05
我能成为中等收入者吗?
2011年12月29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民图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

  中等收入者是社会稳定的中坚,是扩大消费的主体。然而,过重负担之下,国内越来越多的中等收入者非但没有成为“中坚层”,反而成为“夹心层”。同时,低收入群体也在为难以跨入中等收入者行列而焦虑。建设“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社会”,任重道远。

  年末,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普通居民,请他们就此话题吐露心声,畅谈期待。

  ——编 者

  北京市外企白领王媛

  生活压力大,成了“伪中产”

  本报记者 欧阳洁

  王媛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是人们眼中标准的“白领”。她月薪上万,每天衣着光鲜地出入高档写字楼,生活体面、滋润。年初,她“升级”做了妈妈,不仅生活忙乱起来,更要好好考虑家庭整体规划,除了为父母养老,还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从幼儿园开始就得给孩子找好学校,费用不菲。如果再上辅导班,开销就更大了。”王媛算了算,学龄前就得预备10来万元。王媛是独生子女,父母养老自然要靠她。王媛的爱人来自农村,是家中唯一的儿子,以后也要承担两位老人的养老。

  花销这么多,收入够用吗?王媛说,工资是她的主要收入来源,每扣完各种保险、所得税后,拿到手里的有9300元左右。好在今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了,她每个月少交了500元左右的个人税。

  “收入看起来不低,但工资涨速跟不上物价的涨速,而且我们公司工作压力挺大的。每年经过严格的考核评比,只有评级靠前,工资涨幅才能超过10%。”王媛说,今年生完孩子后,有好几个月没工作,收入也少了不少。她觉得自己成了“伪中产”。

  说到股票、基金等财产性收入,王媛只能苦笑。2007年,A股达到有史以来最高点时,王媛随大流进入资本市场,买股票、买基金。然而,随着A股持续下跌,现在她都没心情去看股票账户了。

  “最近打开账户一看,投进的10来万元钱,现在缩水了一半不止。基金除了一只还稍微稳定点外,其他的大约已经亏了20%。”王媛说,“本来还打算给儿子投资点教育基金,现在看来都不太合适。希望以后股市能正常、健康发展,让我们也能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

  哈尔滨药企销售员许亮

  岗位在低端,难有高工资

  本报记者 袁 泉

  “如果安心干下去,日子也过得去,但年轻人总不想就这么认了。”许亮今年28岁,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为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实现职场跨越,三年时间他换了三份工作。

  2008年,许亮从哈尔滨本地一所知名大学的食品工程专业毕业,进入一家食品企业做质量管理工作。“每天化验油脂、酸度、过氧化值,准时上班,准时下班,日子平平淡淡,待遇也平平淡淡的。”

  虽说专业对口,许亮仍然觉得每天和瓶瓶罐罐打交道,不是他理想中的职业。一年后,他离开了哈尔滨,跳槽到大庆市的一家乳品企业,从事终端控制系统操作。

  “收入略有增加,但每天在生产车间里的工作就是排料、调配,晃来晃去还是老样子,人也学不到新知识,感觉毕业之后没有什么成长。”许亮说,企业对低端生产线的员工几乎没有什么培训,最大的培训项目就是企业ISO认证时进行的岗位培训,“即便拿到企业内部资格认证,如果跳槽,也是根本不顶用。”

  “咱干的工作就是最基础的,每个月的工资也不高,就是2000元左右。离家又远,将来生活上还要面对很多实际的问题,还不如回到哈尔滨,至少家里可以照顾我的生活,压力也会小一点。”许亮说。

  今年初,许亮舍弃了那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到哈尔滨一家生物制药企业搞销售。“现在的收入差不多每月有3000元,工作虽说辛苦些,每天要跑药店,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但比起以前单调的生活,感觉充实很多,至少每天都能有成长,有积累。”

  回顾三年来的职场生活,各种劳动保障无法衔接让许亮很头疼。“换一次单位就要重新办一次,很麻烦。要是各种保障都很健全,就算辞职单干,心里也有底。”

  人往高处走,低端的产业里只有低端岗位和低工资。现在,许亮最大的希望就是多积累一些经验,将来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早点进入“中产”行列。

  海口市按摩店老板刘荣光

  收入不稳定,攒钱不容易

  本报记者 马跃峰

  冬日的海口市琼苑路,微风吹拂、绿叶婆娑。街边一个小胡同口,摆着一柱白色灯箱,上面写着:针灸、梅花针、三棱针、拔罐、刮痧。推开房门,老板刘荣光正在给客人按摩。

  “按摩一次多少钱?”记者问。

  “35元。”

  “一天有几位客人?”

  “不确定。最多一天来了11位。”刘荣光说着话,手并不停,拍拍打打,非常卖力。

  1997年,刘荣光来到琼苑路,租了一个80平方米门面房,雇用七八个按摩工。当时,每个月能挣上万元。后来,因房屋拆迁,他只好再找新地方。几经换房,生意变得越来越清淡。

  “做个体生意不容易,客人少的时候就只能在屋子里干等。平均算下来,一个月能赚7000多元吧。”刘荣光说,生意很不稳定,这也让他不敢多聘用帮手,到现在还只是一个人做。

  “按理说挣得不少了,可仍觉得手头紧。”刘荣光算了一笔账,每月房租900元、水电费350元,按摩床一次性投入5000多元,一套理疗仪就得1万多元。此外,还要购买水盆、毛巾、床单、按摩精油等各种物品,都得花钱。

  生活上的支出也不少。刘荣光说,自己每月饭费800元,还要给父母养老金1000元,老婆孩子的租房费每月1000元、生活费每月1000元,这么一算下来,每月剩余寥寥无几。现在父母年事已高,万一有个大病小灾,找钱治疗都头疼。

  说到买房子,刘荣光直摇头:“按现在的房价,买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大概需要八九十万元,根本买不起。”刘荣光说,都说宏观调控政策正发挥作用,不少地方的房价下降了,但什么时候能让我们这种收入的人买得起房?

  刘荣光说,海口市鼓励外来务工人员参加社会保险,但很多人对此还有顾虑。如果工作流动性比较大,收入又不稳定,这样漂来漂去,哪有希望成为“中等收入者”?

  莱芜市民营企业文员赵雯

  有了公平竞争,才能向上流动

  本报记者 崔 鹏

  “现在生活还算平稳,就是工资太少。”谈起自己的近况,在山东省莱芜市一家民营企业做文员的赵雯说,每月能拿1000多元,这已经是她大学毕业后换的第三份工作了。

  5年前,赵雯刚考上山东青岛市一所大学,这在她们那个小村庄也算一件大事,邻居、亲戚纷纷夸她有出息。赵雯对未来也充满憧憬和向往,期待学有所成后找到一份好工作,好好报答父母。

  大学四年很快过去了,找工作却并不容易。赵雯尝试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山东省公务员考试,未能通过;参加省城一家报社招聘,未能通过;之后,她进入当地一家私营企业,但干了不长时间,赵雯觉得工资太低、没有发展前途,辞职了。半年多的时间里,她换了好几家企业。

  读书,还能出人头地吗?

  赵雯经常思考这个问题。找工作不顺利,或许是自己能力不行,或许还有其他原因。她的一位大学同学毕业后进入当地一家事业单位工作,连笔试都没参加,简单搞了个面试就过关了。为什么这么轻松?“听说是家里有关系,早就做工作了。”赵雯说,这样的事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现在大学生要找一个好工作,自然需要多努力,但努力是否就一定有用?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恢复高考后,一大批寒门子弟曾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让许多家长抱着一个信念: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读书。然而,近年来这种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决定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往往不是成绩、能力,而是家庭背景、社会关系。这加剧了社会底层人群向上流动的难度。

  “以后,如果能有机会换个更好的工作,我还是想试试。”赵雯说,她不会怨天尤人,以后会更加积极提高自身能力。但她也希望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这样才更有可能通过个人努力改变命运,成为梦想里的中等收入者。

  (本组稿件部分被采访对象采用化名)


我能成为中等收入者吗?
2011年12月29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民图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

  中等收入者是社会稳定的中坚,是扩大消费的主体。然而,过重负担之下,国内越来越多的中等收入者非但没有成为“中坚层”,反而成为“夹心层”。同时,低收入群体也在为难以跨入中等收入者行列而焦虑。建设“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社会”,任重道远。

  年末,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普通居民,请他们就此话题吐露心声,畅谈期待。

  ——编 者

  北京市外企白领王媛

  生活压力大,成了“伪中产”

  本报记者 欧阳洁

  王媛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是人们眼中标准的“白领”。她月薪上万,每天衣着光鲜地出入高档写字楼,生活体面、滋润。年初,她“升级”做了妈妈,不仅生活忙乱起来,更要好好考虑家庭整体规划,除了为父母养老,还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从幼儿园开始就得给孩子找好学校,费用不菲。如果再上辅导班,开销就更大了。”王媛算了算,学龄前就得预备10来万元。王媛是独生子女,父母养老自然要靠她。王媛的爱人来自农村,是家中唯一的儿子,以后也要承担两位老人的养老。

  花销这么多,收入够用吗?王媛说,工资是她的主要收入来源,每扣完各种保险、所得税后,拿到手里的有9300元左右。好在今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了,她每个月少交了500元左右的个人税。

  “收入看起来不低,但工资涨速跟不上物价的涨速,而且我们公司工作压力挺大的。每年经过严格的考核评比,只有评级靠前,工资涨幅才能超过10%。”王媛说,今年生完孩子后,有好几个月没工作,收入也少了不少。她觉得自己成了“伪中产”。

  说到股票、基金等财产性收入,王媛只能苦笑。2007年,A股达到有史以来最高点时,王媛随大流进入资本市场,买股票、买基金。然而,随着A股持续下跌,现在她都没心情去看股票账户了。

  “最近打开账户一看,投进的10来万元钱,现在缩水了一半不止。基金除了一只还稍微稳定点外,其他的大约已经亏了20%。”王媛说,“本来还打算给儿子投资点教育基金,现在看来都不太合适。希望以后股市能正常、健康发展,让我们也能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

  哈尔滨药企销售员许亮

  岗位在低端,难有高工资

  本报记者 袁 泉

  “如果安心干下去,日子也过得去,但年轻人总不想就这么认了。”许亮今年28岁,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为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实现职场跨越,三年时间他换了三份工作。

  2008年,许亮从哈尔滨本地一所知名大学的食品工程专业毕业,进入一家食品企业做质量管理工作。“每天化验油脂、酸度、过氧化值,准时上班,准时下班,日子平平淡淡,待遇也平平淡淡的。”

  虽说专业对口,许亮仍然觉得每天和瓶瓶罐罐打交道,不是他理想中的职业。一年后,他离开了哈尔滨,跳槽到大庆市的一家乳品企业,从事终端控制系统操作。

  “收入略有增加,但每天在生产车间里的工作就是排料、调配,晃来晃去还是老样子,人也学不到新知识,感觉毕业之后没有什么成长。”许亮说,企业对低端生产线的员工几乎没有什么培训,最大的培训项目就是企业ISO认证时进行的岗位培训,“即便拿到企业内部资格认证,如果跳槽,也是根本不顶用。”

  “咱干的工作就是最基础的,每个月的工资也不高,就是2000元左右。离家又远,将来生活上还要面对很多实际的问题,还不如回到哈尔滨,至少家里可以照顾我的生活,压力也会小一点。”许亮说。

  今年初,许亮舍弃了那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到哈尔滨一家生物制药企业搞销售。“现在的收入差不多每月有3000元,工作虽说辛苦些,每天要跑药店,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但比起以前单调的生活,感觉充实很多,至少每天都能有成长,有积累。”

  回顾三年来的职场生活,各种劳动保障无法衔接让许亮很头疼。“换一次单位就要重新办一次,很麻烦。要是各种保障都很健全,就算辞职单干,心里也有底。”

  人往高处走,低端的产业里只有低端岗位和低工资。现在,许亮最大的希望就是多积累一些经验,将来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早点进入“中产”行列。

  海口市按摩店老板刘荣光

  收入不稳定,攒钱不容易

  本报记者 马跃峰

  冬日的海口市琼苑路,微风吹拂、绿叶婆娑。街边一个小胡同口,摆着一柱白色灯箱,上面写着:针灸、梅花针、三棱针、拔罐、刮痧。推开房门,老板刘荣光正在给客人按摩。

  “按摩一次多少钱?”记者问。

  “35元。”

  “一天有几位客人?”

  “不确定。最多一天来了11位。”刘荣光说着话,手并不停,拍拍打打,非常卖力。

  1997年,刘荣光来到琼苑路,租了一个80平方米门面房,雇用七八个按摩工。当时,每个月能挣上万元。后来,因房屋拆迁,他只好再找新地方。几经换房,生意变得越来越清淡。

  “做个体生意不容易,客人少的时候就只能在屋子里干等。平均算下来,一个月能赚7000多元吧。”刘荣光说,生意很不稳定,这也让他不敢多聘用帮手,到现在还只是一个人做。

  “按理说挣得不少了,可仍觉得手头紧。”刘荣光算了一笔账,每月房租900元、水电费350元,按摩床一次性投入5000多元,一套理疗仪就得1万多元。此外,还要购买水盆、毛巾、床单、按摩精油等各种物品,都得花钱。

  生活上的支出也不少。刘荣光说,自己每月饭费800元,还要给父母养老金1000元,老婆孩子的租房费每月1000元、生活费每月1000元,这么一算下来,每月剩余寥寥无几。现在父母年事已高,万一有个大病小灾,找钱治疗都头疼。

  说到买房子,刘荣光直摇头:“按现在的房价,买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大概需要八九十万元,根本买不起。”刘荣光说,都说宏观调控政策正发挥作用,不少地方的房价下降了,但什么时候能让我们这种收入的人买得起房?

  刘荣光说,海口市鼓励外来务工人员参加社会保险,但很多人对此还有顾虑。如果工作流动性比较大,收入又不稳定,这样漂来漂去,哪有希望成为“中等收入者”?

  莱芜市民营企业文员赵雯

  有了公平竞争,才能向上流动

  本报记者 崔 鹏

  “现在生活还算平稳,就是工资太少。”谈起自己的近况,在山东省莱芜市一家民营企业做文员的赵雯说,每月能拿1000多元,这已经是她大学毕业后换的第三份工作了。

  5年前,赵雯刚考上山东青岛市一所大学,这在她们那个小村庄也算一件大事,邻居、亲戚纷纷夸她有出息。赵雯对未来也充满憧憬和向往,期待学有所成后找到一份好工作,好好报答父母。

  大学四年很快过去了,找工作却并不容易。赵雯尝试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山东省公务员考试,未能通过;参加省城一家报社招聘,未能通过;之后,她进入当地一家私营企业,但干了不长时间,赵雯觉得工资太低、没有发展前途,辞职了。半年多的时间里,她换了好几家企业。

  读书,还能出人头地吗?

  赵雯经常思考这个问题。找工作不顺利,或许是自己能力不行,或许还有其他原因。她的一位大学同学毕业后进入当地一家事业单位工作,连笔试都没参加,简单搞了个面试就过关了。为什么这么轻松?“听说是家里有关系,早就做工作了。”赵雯说,这样的事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现在大学生要找一个好工作,自然需要多努力,但努力是否就一定有用?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恢复高考后,一大批寒门子弟曾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让许多家长抱着一个信念: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读书。然而,近年来这种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决定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往往不是成绩、能力,而是家庭背景、社会关系。这加剧了社会底层人群向上流动的难度。

  “以后,如果能有机会换个更好的工作,我还是想试试。”赵雯说,她不会怨天尤人,以后会更加积极提高自身能力。但她也希望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这样才更有可能通过个人努力改变命运,成为梦想里的中等收入者。

  (本组稿件部分被采访对象采用化名)


难道我就是中产?
这个社会正在畸形化   不乐观
当然能,明天我通知捅鸡菊划定中等收入标准:年入1000~1000k.
jiangshang 发表于 2011-12-29 21:40
当然能,明天我通知捅鸡菊划定中等收入标准:年入1000~1000k.
这样的话,马路边站着坐着躺着的乞讨业从业人员大多是中产阶级了。
这样的话,马路边站着坐着躺着的乞讨业从业人员大多是中产阶级了。
回上上的 我觉得 国家畸形 或是现代人思想畸形 都有可能 但是  这是谁造成的?
国家 肯定是国家 因为是国家给我们划分了新的 优劣人群
一方面看到有钱的贪腐人员落马
一方面看到的是 某孤寡老人救养惨障儿童
人民对zf的不信任 日益加重
就剩下 中产了 中产好啊 谁都不得罪 谁都想做
即没拖国家的后腿 也没丢国人的脸 谁都争做中产 避嫌 低调 姿态 都尽显光彩 我们究竟要做什么 为谁而做 首先取决于我们领多少工资 国家要扣我们多少税 我们领到的工资有多少是合法收入 国家征收了多少属于我们自己的血汗钱 你被中产了 tmd我说了大堆废话
拿到手里的有9300元左右

我只能说此人在装13.
哥俩好 发表于 2011-12-29 23:37
拿到手里的有9300元左右

我只能说此人在装13.
你没娃娃吧?有了你就知道了
游艇、飞机都买不起,还冒充中产
哥俩好 发表于 2011-12-29 23:37
拿到手里的有9300元左右

我只能说此人在装13.
在帝都真的是不够花
yuppppp 发表于 2011-12-29 22:07
这样的话,马路边站着坐着躺着的乞讨业从业人员大多是中产阶级了。
真别说,这个群体还真有不少“高收入”的呐
只有两个字:累!泪!
欧美的中产梦也正在破碎,未来还真不好说
阶级斗争不能忘啊。
关注下层是好事儿,不过找的这些对象是否过于下层了一点??开个汽水摊儿也想收入过万,现实么??
拖鞋哥 发表于 2011-12-29 22:51
回上上的 我觉得 国家畸形 或是现代人思想畸形 都有可能 但是  这是谁造成的?
国家 肯定是国家 因为是国 ...
反正啊,都不是自己造成的,那什么水啊,那都是天上来的呗……
hdnbow1 发表于 2011-12-30 14:50
关注下层是好事儿,不过找的这些对象是否过于下层了一点??开个汽水摊儿也想收入过万,现实么??
我觉得关键在于很多国未富民先娇的小白脸拿一万想过十万的生活
就说小孩吧,城市里月入上万的人多了去了,就这水平也想“赢在起跑线上”?
yuppppp 发表于 2011-12-29 22:07
这样的话,马路边站着坐着躺着的乞讨业从业人员大多是中产阶级了。
乞讨月收入1万到1万8
坐等有钱人出现
带通滤波器 发表于 2011-12-30 09:11
在帝都真的是不够花
呵呵,看你怎么花了,9300不够花的话,那那些每月只拿4---5000的那些人岂不是都得要饭了。
BigHawk 发表于 2011-12-30 08:58
你没娃娃吧?有了你就知道了
不好意思,我家娃都十岁了。
还中产呢,难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