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壮志献海防——追记海军工程大学张盖凡教授(马伟明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4:34:14




在海军举行的庆贺马伟明当选院士大会上,马伟明将学员代表献的鲜花,敬献给恩师张盖凡(左)。朱熙勇摄

  海军工程大学党委日前作出决定:向在工作岗位上殉职的76岁教授张盖凡学习。作为我国著名的电机专家、人民海军的首批教授之一,张盖凡悉心培养了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马伟明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同弟子们一道完成20余项国防重点科研课题,解决了两项困扰电机界的世界性难题,为海军武器装备形成战斗力做出了重大贡献,一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挑战世界难题独领风骚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采用一种具有低噪声、高效率等优点的新型动力系统。然而,这种同步发电机整流系统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振荡现象,却成了困扰世界电机界的一大难题。

  张盖凡教授决定从三相同步发电机入手,展开对这一高科技堡垒的攻关。把电机拆了装,装了拆,测量、记录、分析,这些工作单调又枯燥,张盖凡却乐在其中。

  一个数据,哪怕是在允许范围内的细微误差,他也不放过,为此有时要进行两三天反复的试验。张盖凡坚信,弄清每一个细微变化的蛛丝马迹,就一定能在纷繁复杂的实验现象中找到振荡的根源。

  1000多个日夜的攻关,几十万组数据、难以数计的示波器图形、实验记录和报告堆满了半间屋子,振荡现象的“狐狸尾巴”终于被张盖凡抓住了。

  那些天,张盖凡像着了魔一样,吃饭时在想,睡觉做梦也在想。凭着扎实的功底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他去繁就简、科学求证,终于成功地探明了三相同步发电机多机整流并联系统和单机整流带反电势负载系统运行稳定性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建立起理论解析模型,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三相同步发电机整流供电系统并联运行稳定性的判据公式。

  在张盖凡的指导下,他的弟子马伟明进一步得出了多相同步发电机整流供电系统固有低频功率振荡的判据,并成功研制出带整流负载的多相同步发电机稳定装置,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1997年,某西方大公司出口我国的电机,在验收中发生了振荡现象。谈判桌前,这家公司的代表不得不与我方签订协议,花费250万元人民币向我国购买发电机稳定装置专利技术的一次使用权。随后,该公司又将原来对我国严密封锁的十二相发电机整流并联系统的设计图纸寄来,请张盖凡、马伟明审查,并再三邀请他们前往公司总部进行技术指导。

  张盖凡和弟子们的科研领域没有停留在发电机稳定装置上,而是继续向着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十二相发电机推进,经过13年的不懈攻关,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主要技术性能优于西方发达国家同类产品的舰船新型供电系统,在1999年的深秋通过了国家级鉴定,并获得200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培育国防英才甘为人梯

  张盖凡认为,作为教授,第一职责就是发现人才,并努力培养出超过自己的优秀人才。

  马伟明是张盖凡最得意的弟子。在较短的时间里,马伟明便在舰船独立电力系统研究中取得丰硕成果,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就在马伟明干得红红火火的时候,张盖凡却积极推荐他到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马伟明北上求学时,张盖凡还亲自到机场为他送行。

  这次攻博,马伟明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一举获得了“优秀博士”、“优秀博士论文”和“课题工程实践奖”三项大奖。学成归来,马伟明决定走出恩师张盖凡从事了一辈子的电机研究,选择具有前瞻性而又具有挑战性的科技新高地――电磁兼容。张盖凡不仅没有为此感到不悦,而且经常主动就电磁兼容领域研究的思路和发展举措与马伟明进行讨论。

  在张盖凡教授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马伟明领衔的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研究所很快成立了。近年来,他们用自身积累的科研经费,投资建设起现代化实验室,在新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创建了多相发电机整流供电系统的基础理论体系,提出了3相/12相交直流电力集成发供电新原理,研制出国际上第一台能同时发出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双绕组发电机,获准立项建设我国第一个综合电力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马伟明本人当选为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

  在海军举行的马伟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庆贺大会上,马伟明接过学员献上的鲜花,转身敬献给张盖凡教授。向恩师深深鞠躬致谢,马伟明激动地说:“没有您的倾心培养,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功!”

献身国防建设鞠躬尽瘁

  张盖凡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先后下岗,长期待业,但他从未因家庭困难分心,也从未向组织提出要求,仍然全身心地投入国防科学研究工作之中。

  长期的超负荷运转,使张盖凡在挑战国防装备技术难题的同时,也在向自己的生命挑战。2000年,张盖凡患结肠癌做手术,人在医院,他的心却仍惦记着课题进展。张盖凡让研究生每天到病房向他汇报试验数据。他强忍着病痛,坚持在病床上进行数据分析和理论推导,指导科研工作。

  病情得到控制后,张盖凡又出现在实验室里。研究所的同志们考虑到他年已七旬,身体又不太好,形成决议,不让他承担具体的任务。可是张盖凡却主动找工作干了起来,而且一天也不肯闲着,连节假日也不休息。

  今年6月初,某国防重点预研项目中的电磁设计进入紧张的攻关阶段,张盖凡白天在办公室工作,晚上在家里还加班到子夜。6月7日是个星期六,张盖凡还是和往常一样一大早就赶到办公室和研究生王东、顾伟峰研究课题思路,然而随后突然发生的脑梗塞却使他从此永别了自己献身53载的科研事业。

  张盖凡教授倾注毕生智慧和心血铸就的累累硕果,已广泛装备应用于我军新型舰艇,发挥出巨大的军事和经济效益,累计为国家节省经费达数亿元。   

 




在海军举行的庆贺马伟明当选院士大会上,马伟明将学员代表献的鲜花,敬献给恩师张盖凡(左)。朱熙勇摄

  海军工程大学党委日前作出决定:向在工作岗位上殉职的76岁教授张盖凡学习。作为我国著名的电机专家、人民海军的首批教授之一,张盖凡悉心培养了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马伟明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同弟子们一道完成20余项国防重点科研课题,解决了两项困扰电机界的世界性难题,为海军武器装备形成战斗力做出了重大贡献,一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挑战世界难题独领风骚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采用一种具有低噪声、高效率等优点的新型动力系统。然而,这种同步发电机整流系统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振荡现象,却成了困扰世界电机界的一大难题。

  张盖凡教授决定从三相同步发电机入手,展开对这一高科技堡垒的攻关。把电机拆了装,装了拆,测量、记录、分析,这些工作单调又枯燥,张盖凡却乐在其中。

  一个数据,哪怕是在允许范围内的细微误差,他也不放过,为此有时要进行两三天反复的试验。张盖凡坚信,弄清每一个细微变化的蛛丝马迹,就一定能在纷繁复杂的实验现象中找到振荡的根源。

  1000多个日夜的攻关,几十万组数据、难以数计的示波器图形、实验记录和报告堆满了半间屋子,振荡现象的“狐狸尾巴”终于被张盖凡抓住了。

  那些天,张盖凡像着了魔一样,吃饭时在想,睡觉做梦也在想。凭着扎实的功底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他去繁就简、科学求证,终于成功地探明了三相同步发电机多机整流并联系统和单机整流带反电势负载系统运行稳定性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建立起理论解析模型,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三相同步发电机整流供电系统并联运行稳定性的判据公式。

  在张盖凡的指导下,他的弟子马伟明进一步得出了多相同步发电机整流供电系统固有低频功率振荡的判据,并成功研制出带整流负载的多相同步发电机稳定装置,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1997年,某西方大公司出口我国的电机,在验收中发生了振荡现象。谈判桌前,这家公司的代表不得不与我方签订协议,花费250万元人民币向我国购买发电机稳定装置专利技术的一次使用权。随后,该公司又将原来对我国严密封锁的十二相发电机整流并联系统的设计图纸寄来,请张盖凡、马伟明审查,并再三邀请他们前往公司总部进行技术指导。

  张盖凡和弟子们的科研领域没有停留在发电机稳定装置上,而是继续向着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十二相发电机推进,经过13年的不懈攻关,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主要技术性能优于西方发达国家同类产品的舰船新型供电系统,在1999年的深秋通过了国家级鉴定,并获得200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培育国防英才甘为人梯

  张盖凡认为,作为教授,第一职责就是发现人才,并努力培养出超过自己的优秀人才。

  马伟明是张盖凡最得意的弟子。在较短的时间里,马伟明便在舰船独立电力系统研究中取得丰硕成果,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就在马伟明干得红红火火的时候,张盖凡却积极推荐他到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马伟明北上求学时,张盖凡还亲自到机场为他送行。

  这次攻博,马伟明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一举获得了“优秀博士”、“优秀博士论文”和“课题工程实践奖”三项大奖。学成归来,马伟明决定走出恩师张盖凡从事了一辈子的电机研究,选择具有前瞻性而又具有挑战性的科技新高地――电磁兼容。张盖凡不仅没有为此感到不悦,而且经常主动就电磁兼容领域研究的思路和发展举措与马伟明进行讨论。

  在张盖凡教授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马伟明领衔的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研究所很快成立了。近年来,他们用自身积累的科研经费,投资建设起现代化实验室,在新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创建了多相发电机整流供电系统的基础理论体系,提出了3相/12相交直流电力集成发供电新原理,研制出国际上第一台能同时发出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双绕组发电机,获准立项建设我国第一个综合电力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马伟明本人当选为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

  在海军举行的马伟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庆贺大会上,马伟明接过学员献上的鲜花,转身敬献给张盖凡教授。向恩师深深鞠躬致谢,马伟明激动地说:“没有您的倾心培养,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功!”

献身国防建设鞠躬尽瘁

  张盖凡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先后下岗,长期待业,但他从未因家庭困难分心,也从未向组织提出要求,仍然全身心地投入国防科学研究工作之中。

  长期的超负荷运转,使张盖凡在挑战国防装备技术难题的同时,也在向自己的生命挑战。2000年,张盖凡患结肠癌做手术,人在医院,他的心却仍惦记着课题进展。张盖凡让研究生每天到病房向他汇报试验数据。他强忍着病痛,坚持在病床上进行数据分析和理论推导,指导科研工作。

  病情得到控制后,张盖凡又出现在实验室里。研究所的同志们考虑到他年已七旬,身体又不太好,形成决议,不让他承担具体的任务。可是张盖凡却主动找工作干了起来,而且一天也不肯闲着,连节假日也不休息。

  今年6月初,某国防重点预研项目中的电磁设计进入紧张的攻关阶段,张盖凡白天在办公室工作,晚上在家里还加班到子夜。6月7日是个星期六,张盖凡还是和往常一样一大早就赶到办公室和研究生王东、顾伟峰研究课题思路,然而随后突然发生的脑梗塞却使他从此永别了自己献身53载的科研事业。

  张盖凡教授倾注毕生智慧和心血铸就的累累硕果,已广泛装备应用于我军新型舰艇,发挥出巨大的军事和经济效益,累计为国家节省经费达数亿元。   

 
这两天关于马伟明的文章在网上疯传,读了很多。但就是找不到可以确认此次马伟明和他的团队是因为研究电弹而获奖的证据,真是急死人啊~
献给伯乐大师!
向张老致敬!!!
值得尊敬的老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