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科技强军而领跑——记海军工程大学教授、中国工程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06:09:44
他,为科技强军而领跑——记海军工程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伟明
2010年10月09日   来源: 新华网



马伟明


    新华网武汉10月9日电题:他,为科技强军而领跑——记海军工程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伟明

陈万军、曹金平

海军工程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伟明领衔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原始创新研究,承担国家和国防重大装备重点课题40多项,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40多项,20多项关键技术成果居世界先进水平;所有创新成果全部应用到我国自行研制的作战舰艇。马伟明先后获国家“十大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国家发明创业特等奖”及“当代发明家”等荣誉称号,他领衔的科研团队获“国家创新研究先进群体”。2002年7月,中央军委为马伟明记一等功。

“科技强军,不能总是跟在别人后边追赶,必须站在领跑行列”

上世纪末,我国研制新一代常规潜艇,需要装配高效能的十二相整流发电机。当时,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还处于空白状态,只能从国外进口。马伟明率领科研团队历经13年攻关,突破8项关键技术,研制成功国产十二相整流发电机,填补国家空白,装备多艘潜艇,这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我国从国外引进的十二相整流发电机,一直存在“振荡现象”,影响潜艇安全。然而,这是一个困惑电机界近20年的世界级难题,就连原创的某国公司也未能查明其机理和找到解决的办法。马伟明经过上千次试验、数万组参数分析计算,在世界上率先建立了发现“振荡现象”的“判据公式”,在这个基础上,历经1800多个日日夜夜的拼搏攻关,成功解决了“振荡难题”。当这一成果通过国家专利局公布于世后,某国公司总裁请求马伟明帮助他们解决“振荡”后遗症,并通过官方渠道正式提出购买马伟明的发明专利。不仅如此,这家公司还破天荒地将对外严密封锁的电机设计图纸交给马伟明,请求帮助审查。

马伟明承担的科研课题,一半是国家处于空白的尖端课题,一半是有关科研单位不愿承担的“风险课题”。不少人劝他多干一些不怎么辛苦、出成果快、风险小的课题。马伟明却说:“经得起名利诱惑和风险考验,是起码的科研境界。”

进入新世纪,我国研制新一代潜艇时,面临难以逾越的一大难题,就是要研制出大容量高速发电机,而当时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搞出来。马伟明主动请缨,率团队历经7年攻关,跨越7大风险,在世界上率先研制出了大功率高速电机,既降低了舰船发电系统的体积重量,又减小了震动噪声,大大地提升了潜艇的隐蔽性。

在另一型潜艇的研制中,马伟明花了近12年时间,研制出可同时发交流电和直流电的“交直流双绕组发电机”,这一国际首创成果,使我国新型潜艇运行安全得到了可靠保证。

“科技强军,不能总是跟在别人后边追赶,必须站在领跑行列。”马伟明的目光始终紧盯高科技前沿。

舰船综合电力系统是舰船由机械推进向电力推进转变的一次技术革命,是发展“智能舰”的基础条件,是实现舰艇隐身、降低油耗、动力设备模块化和新概念武器上舰的重要手段。

为填补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的空白,从2000年开始,马伟明组织科研团队,联合国内10多家科研院所和军工企业,展开一系列课题攻关。经过10年的不懈奋斗,在发电模块、推进模块、全系统集成模块等6大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完成了大功率推进电机、大功率变频推进系统的设计与试制,突破了制约综合电力系统装舰的“瓶颈”技术,使我国全电化舰船关键技术向前跨越了20年。

某型舰船特种电力技术,目前只有个别发达国家掌握。马伟明率课题组集智攻关,提出了具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设计方案。然而,没有人相信他们能搞出来,原因是我国在这方面技术积累不够。对此,马伟明横下一条心:“哪怕少活十年,也要攻下特种电力技术难关!”

经过5年的不懈冲刺,马伟明带领项目组完成了样机研制和试验的全过程,43项关键技术全部被攻克,申报国防专利32项。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7位院士在对这一重大成果评审时激动不已,认为这项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其意义不亚于“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0-10/09/c_12642226.htm他,为科技强军而领跑——记海军工程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伟明
2010年10月09日   来源: 新华网


马伟明


    新华网武汉10月9日电题:他,为科技强军而领跑——记海军工程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伟明

陈万军、曹金平

海军工程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伟明领衔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原始创新研究,承担国家和国防重大装备重点课题40多项,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40多项,20多项关键技术成果居世界先进水平;所有创新成果全部应用到我国自行研制的作战舰艇。马伟明先后获国家“十大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国家发明创业特等奖”及“当代发明家”等荣誉称号,他领衔的科研团队获“国家创新研究先进群体”。2002年7月,中央军委为马伟明记一等功。

“科技强军,不能总是跟在别人后边追赶,必须站在领跑行列”

上世纪末,我国研制新一代常规潜艇,需要装配高效能的十二相整流发电机。当时,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还处于空白状态,只能从国外进口。马伟明率领科研团队历经13年攻关,突破8项关键技术,研制成功国产十二相整流发电机,填补国家空白,装备多艘潜艇,这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我国从国外引进的十二相整流发电机,一直存在“振荡现象”,影响潜艇安全。然而,这是一个困惑电机界近20年的世界级难题,就连原创的某国公司也未能查明其机理和找到解决的办法。马伟明经过上千次试验、数万组参数分析计算,在世界上率先建立了发现“振荡现象”的“判据公式”,在这个基础上,历经1800多个日日夜夜的拼搏攻关,成功解决了“振荡难题”。当这一成果通过国家专利局公布于世后,某国公司总裁请求马伟明帮助他们解决“振荡”后遗症,并通过官方渠道正式提出购买马伟明的发明专利。不仅如此,这家公司还破天荒地将对外严密封锁的电机设计图纸交给马伟明,请求帮助审查。

马伟明承担的科研课题,一半是国家处于空白的尖端课题,一半是有关科研单位不愿承担的“风险课题”。不少人劝他多干一些不怎么辛苦、出成果快、风险小的课题。马伟明却说:“经得起名利诱惑和风险考验,是起码的科研境界。”

进入新世纪,我国研制新一代潜艇时,面临难以逾越的一大难题,就是要研制出大容量高速发电机,而当时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搞出来。马伟明主动请缨,率团队历经7年攻关,跨越7大风险,在世界上率先研制出了大功率高速电机,既降低了舰船发电系统的体积重量,又减小了震动噪声,大大地提升了潜艇的隐蔽性。

在另一型潜艇的研制中,马伟明花了近12年时间,研制出可同时发交流电和直流电的“交直流双绕组发电机”,这一国际首创成果,使我国新型潜艇运行安全得到了可靠保证。

“科技强军,不能总是跟在别人后边追赶,必须站在领跑行列。”马伟明的目光始终紧盯高科技前沿。

舰船综合电力系统是舰船由机械推进向电力推进转变的一次技术革命,是发展“智能舰”的基础条件,是实现舰艇隐身、降低油耗、动力设备模块化和新概念武器上舰的重要手段。

为填补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的空白,从2000年开始,马伟明组织科研团队,联合国内10多家科研院所和军工企业,展开一系列课题攻关。经过10年的不懈奋斗,在发电模块、推进模块、全系统集成模块等6大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完成了大功率推进电机、大功率变频推进系统的设计与试制,突破了制约综合电力系统装舰的“瓶颈”技术,使我国全电化舰船关键技术向前跨越了20年。

某型舰船特种电力技术,目前只有个别发达国家掌握。马伟明率课题组集智攻关,提出了具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设计方案。然而,没有人相信他们能搞出来,原因是我国在这方面技术积累不够。对此,马伟明横下一条心:“哪怕少活十年,也要攻下特种电力技术难关!”

经过5年的不懈冲刺,马伟明带领项目组完成了样机研制和试验的全过程,43项关键技术全部被攻克,申报国防专利32项。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7位院士在对这一重大成果评审时激动不已,认为这项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其意义不亚于“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0-10/09/c_12642226.htm
马伟明说:“在科研创新方面,个人的本事再大,顶多是个‘单打冠军’,而我们国家最急需的是‘团体冠军’。”

“如果我们不能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那国家还要我们这些院士有什么用?”马伟明说,“如果我现在不拼命,国家选我这个最年轻的院士又有什么意义?!”

这样子透支身体搞科研,可不好啊
是啊,这种天才型爷们一定要保护好身体才能多出成果。
牛人不能太累,要是三长两短,对不起自己,也是国家的损失
国宝,要重点保护。
这样会玩死自己的!!
好像我们一直认为能够凭借一个人摆脱现状
事实是我们需要很多领域的马伟明式人物


  1.76米的马伟明体重仅51.5公斤,10项生命健康指标中有7项不合格,有些指标只有正常值的一半。海军工程大学、海军机关每年都安排马伟明疗养,可他一次没去过,就是住院也是三天两头回去加班或出差,他长年累月都是边吃药边工作。
  2009年6月,马伟明腰肌损伤不能站立,连续4个晚上让人把他抬到试验现场,躺在椅子上指导课题组成员解决难题。
  “我不担心你在学术上超过我,只担心你的身体还能坚持多久?!”
  “如果我们不能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那国家还要我们这些院士有什么用?”马伟明说,“如果我现在不拼命,国家选我这个最年轻的院士又有什么意义?!”

——各方面的压力太大了,都是世界级的科研难题啊。马院士的身体是属于国家的,一定要劳逸结合,海军现代化的路还长着呢!我看有必要对马院士的健康实施强制干预了。

  1.76米的马伟明体重仅51.5公斤,10项生命健康指标中有7项不合格,有些指标只有正常值的一半。海军工程大学、海军机关每年都安排马伟明疗养,可他一次没去过,就是住院也是三天两头回去加班或出差,他长年累月都是边吃药边工作。
  2009年6月,马伟明腰肌损伤不能站立,连续4个晚上让人把他抬到试验现场,躺在椅子上指导课题组成员解决难题。
  “我不担心你在学术上超过我,只担心你的身体还能坚持多久?!”
  “如果我们不能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那国家还要我们这些院士有什么用?”马伟明说,“如果我现在不拼命,国家选我这个最年轻的院士又有什么意义?!”

——各方面的压力太大了,都是世界级的科研难题啊。马院士的身体是属于国家的,一定要劳逸结合,海军现代化的路还长着呢!我看有必要对马院士的健康实施强制干预了。
刚满50岁的院士,身体健康还可为国家效力几十年啊。
国家栋梁啊!!
为了培养出一流人才,马伟明不惜一切代价。他规定所里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既可以参加老师的课题,也可以自己提出课题,只要研究需要,要经费给经费,要设备买设备,要保障给保障。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赵治华被马伟明调来后,从事电磁兼容课题研究。然而,连续3年,赵治华没完成一个课题、出一个成果、发表一篇论文。“不要急于看成果,就看他努力了没有,探索了没有,发现了没有。”马伟明一直支持赵治华。第4年,赵治华发表了第一篇论文,立即在国际上引起轰动,现在他已是我军电磁兼容研究方向的专家。

马院士不仅是个好专家,还是好老师,好领导!请问有几个“老板”,院所领导做得到这样? {:hao:}
国家栋梁啊!!
好样的!重温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