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陷“斯塔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6:22:41
一个东德线人的告密生涯
  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窃听风暴》揭示了前东德时期,甜蜜爱情背后,一半对另一半的监视和背叛。电影在德国引发了一场意想不到的持续不断的争议——谁做过这样的线人?如何对待过去的线人?他们当年的选择是出于生存的无奈,还是昧着良心的为虎作伥?
   身陷“斯塔西”
  前东德的全称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由于与“腐朽没落的资本主义国家”西德仅一墙之隔,真正是地处冷战的最前沿。在当时和现在,前东德国家安全部都以其缩写“STASI”(斯塔西)而声名远扬。随时可能遭“和平演变”的恐惧,使得柏林墙竖起的28年间,平均每天就有8人以“危害国家安全”的罪名被逮捕,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1800万中的600万)被监控,线民人数接近全国人口十分之一。
   1990年两德统一,“斯塔西”的档案陆续解密,对研究人员和媒体开放,也对全体公民开放。据说,这些监控资料一本本铺开,足达1000公里长。申请阅读解密资料的手续简单,年满18岁的公民持个人身份证即可查阅自己、近亲(包括已去世者)的档案。阅读风暴由此掀开。这也使得《窃听风暴》这样的电影,得以问世。
  人们在浩瀚的资料里愕然发现自己的很多同事、朋友都是“斯塔西”的告密者,甚至夫妻双方发现彼此都向秘密警察出卖着对方,失望之余,双双自杀。整个社会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道德打击。
  德国花样滑冰明星施托伊尔(Ingo Steuer)就是这其中的一员。
   施托伊尔1966年11月1日生于卡尔·马克思城(该城已恢复原名Chemnitz,开姆尼兹),父亲是冰球运动员,母亲是田径运动员,他的身体里有充足的运动基因。在哥哥影响下,幼年的施托伊尔幻想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但他表现出来的超人的弹跳和旋转能力很快就被人发现,东德体育官员把他送进了国家办的卡城的滑冰训练基地——那年他刚5岁。
  施托伊尔是个听话的、怀着雄心壮志的好孩子。11岁时,“斯塔西”已发现了他的特点,开始暗中观察他的行为。15岁时,他被选入国家队——史无先例。尽管如此,他却闷闷不乐:他本是想成为单人滑运动员的,没想到被指定从事双人滑,还得受另一个人的牵制。但他知道,党是不允许搞个人英雄主义的,接受党的安排,并且热情地接受,才是惟一正确的人生选择。
  三年之后的1984年,实践证明了他的忍耐、他的被动选择是明智的。这一年,他获得了世界青年花样滑冰锦标赛的双人滑冠军。他刚满18岁——冠军头衔成为他最美好的成年礼物。这一年,不仅是他职业生涯的转折点,也是他政治生活中的转折点——这一年,正好是电影《窃听风暴》故事开始的年代,这一年,恰好与奥威尔的著名小说的标题——《一九八四》契合。巧合还是天意?
   按照现存“斯塔西”档案记载,这一年的12月10日,星期一,一位中尉军官找到他,问:“你愿意加入到国家安全部的行列吗?”按照施托伊尔后来的回忆,是好几个安全部的官员来到他家——当然他们算好了,施托伊尔的父母都不在家,先是夸奖他,这让施托伊尔受宠若惊,因为他的童年很是郁闷,在学校里几乎是个边缘人。在他成人之际,党竟然派人上门拜访,施托伊尔很是兴奋,觉得有了组织归属感。几乎没怎么犹豫,施托伊尔就同意了。到了1985年的1月25日,他给国家安全部寄去了他的决心书:“在对敌斗争中,我将随时利用一切手段完成重要的工作。”
  从此,他有了一个化名“托斯顿”(Torsten)——这是安全部的规矩,进去的所有线人都有化名。现存的档案显示,施托伊尔一共上交了84份小报告,得到了4400元东德马克的报酬。
   从巅峰滑落
   两德统一后,施托伊尔没有向任何人透露他的这段线人生涯,即使是在赴联邦国防军服役之际,面对部队官员和履历表格中是否参加过“斯塔西”的问题,他一概回答——“Nein”(没有)。在新德国里,他的运动生涯逐渐达到巅峰:1995年,欧洲冠军;1997年,世界冠军、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冠军;1998年,他在经历了一次膝盖手术和一次车祸之后,依然获得了长野冬奥会的第三名。他是万众瞩目的冰上王子,后来声名显赫的教练员。
  然而,2006年都灵冬奥会前夕,德国国家奥林匹克委员会宣布,鉴于施托伊尔在东德安全部的线人生涯,取消他的国家队教练资格,不得随队前往都灵。施托伊尔的线人生活曝光了。
  他告到了柏林州法院。法院宣布国家奥委会的决定无效,理由是:“国家奥委会的决定缺乏法律依据。”宣布裁决的法官同时强调:“这事已经过去好多年了,一切都已成为历史。”
  在法律面前,施托伊尔取得了胜利;但在社会舆论面前,他仍然面临着质疑和指责。有人说他三个月就得到4400马克的报酬,是线人中不多见的几个挣大钱的人物之一。挣大钱的线人,怎么可能不贡献有价值的小报告呢?
   施托伊尔拒绝这样的指责,在接受德国发行量最大的《图片报》的采访中,他发泄了自己的委屈和愤怒:“我怎么被当作一个重大刑事犯、杀人犯对待了呢?”他自我辩解道:“第一,那时的我还是个18岁的孩子,对将来一无所知:第二,如果拒绝和安全部合作,我就不可能再从事体育运动——它是我的生命,我将不会再有什么前途;第三,我做线人,从来没有给任何一个人造成严重后果,我没有告发过任何人,只是应付差事而已。”针对别人说他拿了四千多马克报酬,他发誓,他没有用小报告换取过一分钱。
   任务是监视
  人们不愿因此放过施托伊尔。2007年3月19日《南德意志报》的一篇文章指出,就在施托伊尔被吸收为线人的1984年,“斯塔西”在他所在的社区欲发展1995个线人,结果,其中的175人拒绝加入。文章质问施托伊尔,说所有的人都是出于无奈才加入线人队伍,是不是对这些说“不”的人的侮辱? 其实,安全部的官员看中施托伊尔,是为了让他监视花样滑冰的巨星、中国人非常熟悉的卡塔琳娜·维特(Katarina Witt)。由于她过于星光熠熠,西德曾以优裕的物质条件相利诱。东德政府为防止她叛逃,决定在她身边安插一个线人,监视她的一举一动。
  《图片报》在采访了施托伊尔之后,也对卡塔琳娜进行了访谈。她告诉记者,她早在15年前已经阅读了“斯塔西”搜集整理的她的档案,那时她就知道施托伊尔是许许多多监视她的线人之一。但她强调,这事已经了结。现在她希望的,是这些档案永远躺在档案馆里,蒙尘发霉,不再被人提起。
  记者有些惊讶:“难道你不恨施托伊尔?”卡塔琳娜的回答是:“如果他泄露了某人的逃亡计划,如果他把欲逃亡的10个人送进了监狱,那我会恨他。据我所知,施托伊尔没有干过这种事。”她还透露了施托伊尔小报告的一个段落:“我们开车去格腊(Gera)的马戏团,卡塔琳娜开着拉达车,以每小时110公里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撒野。我们必须停下来,因为我们颠得要吐了,我请求她,别再像小孩子一样胡闹了。”
   卡塔琳娜甚至为施托伊尔解释:“当时他很年轻,也很幼稚。在前东德,我们每个人就像生活在一个钟型玻璃盖的奶酪盒子里。这一切都成了过去,那就让过去的事情保持原来的样子吧!”
   施托伊尔线人丑闻的讨论和争议还在继续,施托伊尔的生活也在继续。他依然做他的教练,而且依然是一位很受欢迎的明星教练,他现在的弟子Aljona Sawtschenko和Robin Szolkowy刚刚获得了2007年欧洲冠军,继续延续着施托伊尔当年的花样滑冰双人滑传奇。但他的麻烦肯定还没完结。
   德国的反思
  看看德国人是如何反思纳粹历史的吧。当日本人在21世纪还在否认慰安妇事实的时候,西德总理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在波兰下跪请求原谅了;即使是在反省了60多年以后,议会的政治家们、大学的教授们、媒体的从业者们,仍然没有停止反省的步伐。最近在首都柏林市中心建立的犹太大屠杀纪念馆、公法电视台推出的反省系列文献节目,更将反省的对象投射到了普通民众。德国的反省先是在法律的层面上进行,后来发展到道德层面;先是拷问当权者的责任,后来拷问每一个人的责任。后一层面的反省令人吃惊,它的深刻和震撼之处在于:在没有人来追究个人法律责任的情形下,个人如何追究自己的良心责任。
   施托伊尔线人丑闻的讨论和争议才刚刚开始。施托伊尔赢得了官司,但他并没有赢得舆论的支持和绝大部分民众的同情。他曾经撒过谎,他至今不反思,他的所谓青春无悔,只能招来公众的反感和厌恶。
  电影《窃听风暴》拍摄过程中有过一个小插曲,导演想借用一前东德的机关大楼、现在的监狱博物馆实地拍摄,却遭到馆长的拒绝,理由是馆长认为该电影剧本不符合历史事实:在整个东德安全部历史上,从来没出现过像电影中的魏斯乐那样良心发现的秘密警察。 一个东德线人的告密生涯
  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窃听风暴》揭示了前东德时期,甜蜜爱情背后,一半对另一半的监视和背叛。电影在德国引发了一场意想不到的持续不断的争议——谁做过这样的线人?如何对待过去的线人?他们当年的选择是出于生存的无奈,还是昧着良心的为虎作伥?
   身陷“斯塔西”
  前东德的全称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由于与“腐朽没落的资本主义国家”西德仅一墙之隔,真正是地处冷战的最前沿。在当时和现在,前东德国家安全部都以其缩写“STASI”(斯塔西)而声名远扬。随时可能遭“和平演变”的恐惧,使得柏林墙竖起的28年间,平均每天就有8人以“危害国家安全”的罪名被逮捕,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1800万中的600万)被监控,线民人数接近全国人口十分之一。
   1990年两德统一,“斯塔西”的档案陆续解密,对研究人员和媒体开放,也对全体公民开放。据说,这些监控资料一本本铺开,足达1000公里长。申请阅读解密资料的手续简单,年满18岁的公民持个人身份证即可查阅自己、近亲(包括已去世者)的档案。阅读风暴由此掀开。这也使得《窃听风暴》这样的电影,得以问世。
  人们在浩瀚的资料里愕然发现自己的很多同事、朋友都是“斯塔西”的告密者,甚至夫妻双方发现彼此都向秘密警察出卖着对方,失望之余,双双自杀。整个社会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道德打击。
  德国花样滑冰明星施托伊尔(Ingo Steuer)就是这其中的一员。
   施托伊尔1966年11月1日生于卡尔·马克思城(该城已恢复原名Chemnitz,开姆尼兹),父亲是冰球运动员,母亲是田径运动员,他的身体里有充足的运动基因。在哥哥影响下,幼年的施托伊尔幻想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但他表现出来的超人的弹跳和旋转能力很快就被人发现,东德体育官员把他送进了国家办的卡城的滑冰训练基地——那年他刚5岁。
  施托伊尔是个听话的、怀着雄心壮志的好孩子。11岁时,“斯塔西”已发现了他的特点,开始暗中观察他的行为。15岁时,他被选入国家队——史无先例。尽管如此,他却闷闷不乐:他本是想成为单人滑运动员的,没想到被指定从事双人滑,还得受另一个人的牵制。但他知道,党是不允许搞个人英雄主义的,接受党的安排,并且热情地接受,才是惟一正确的人生选择。
  三年之后的1984年,实践证明了他的忍耐、他的被动选择是明智的。这一年,他获得了世界青年花样滑冰锦标赛的双人滑冠军。他刚满18岁——冠军头衔成为他最美好的成年礼物。这一年,不仅是他职业生涯的转折点,也是他政治生活中的转折点——这一年,正好是电影《窃听风暴》故事开始的年代,这一年,恰好与奥威尔的著名小说的标题——《一九八四》契合。巧合还是天意?
   按照现存“斯塔西”档案记载,这一年的12月10日,星期一,一位中尉军官找到他,问:“你愿意加入到国家安全部的行列吗?”按照施托伊尔后来的回忆,是好几个安全部的官员来到他家——当然他们算好了,施托伊尔的父母都不在家,先是夸奖他,这让施托伊尔受宠若惊,因为他的童年很是郁闷,在学校里几乎是个边缘人。在他成人之际,党竟然派人上门拜访,施托伊尔很是兴奋,觉得有了组织归属感。几乎没怎么犹豫,施托伊尔就同意了。到了1985年的1月25日,他给国家安全部寄去了他的决心书:“在对敌斗争中,我将随时利用一切手段完成重要的工作。”
  从此,他有了一个化名“托斯顿”(Torsten)——这是安全部的规矩,进去的所有线人都有化名。现存的档案显示,施托伊尔一共上交了84份小报告,得到了4400元东德马克的报酬。
   从巅峰滑落
   两德统一后,施托伊尔没有向任何人透露他的这段线人生涯,即使是在赴联邦国防军服役之际,面对部队官员和履历表格中是否参加过“斯塔西”的问题,他一概回答——“Nein”(没有)。在新德国里,他的运动生涯逐渐达到巅峰:1995年,欧洲冠军;1997年,世界冠军、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冠军;1998年,他在经历了一次膝盖手术和一次车祸之后,依然获得了长野冬奥会的第三名。他是万众瞩目的冰上王子,后来声名显赫的教练员。
  然而,2006年都灵冬奥会前夕,德国国家奥林匹克委员会宣布,鉴于施托伊尔在东德安全部的线人生涯,取消他的国家队教练资格,不得随队前往都灵。施托伊尔的线人生活曝光了。
  他告到了柏林州法院。法院宣布国家奥委会的决定无效,理由是:“国家奥委会的决定缺乏法律依据。”宣布裁决的法官同时强调:“这事已经过去好多年了,一切都已成为历史。”
  在法律面前,施托伊尔取得了胜利;但在社会舆论面前,他仍然面临着质疑和指责。有人说他三个月就得到4400马克的报酬,是线人中不多见的几个挣大钱的人物之一。挣大钱的线人,怎么可能不贡献有价值的小报告呢?
   施托伊尔拒绝这样的指责,在接受德国发行量最大的《图片报》的采访中,他发泄了自己的委屈和愤怒:“我怎么被当作一个重大刑事犯、杀人犯对待了呢?”他自我辩解道:“第一,那时的我还是个18岁的孩子,对将来一无所知:第二,如果拒绝和安全部合作,我就不可能再从事体育运动——它是我的生命,我将不会再有什么前途;第三,我做线人,从来没有给任何一个人造成严重后果,我没有告发过任何人,只是应付差事而已。”针对别人说他拿了四千多马克报酬,他发誓,他没有用小报告换取过一分钱。
   任务是监视
  人们不愿因此放过施托伊尔。2007年3月19日《南德意志报》的一篇文章指出,就在施托伊尔被吸收为线人的1984年,“斯塔西”在他所在的社区欲发展1995个线人,结果,其中的175人拒绝加入。文章质问施托伊尔,说所有的人都是出于无奈才加入线人队伍,是不是对这些说“不”的人的侮辱? 其实,安全部的官员看中施托伊尔,是为了让他监视花样滑冰的巨星、中国人非常熟悉的卡塔琳娜·维特(Katarina Witt)。由于她过于星光熠熠,西德曾以优裕的物质条件相利诱。东德政府为防止她叛逃,决定在她身边安插一个线人,监视她的一举一动。
  《图片报》在采访了施托伊尔之后,也对卡塔琳娜进行了访谈。她告诉记者,她早在15年前已经阅读了“斯塔西”搜集整理的她的档案,那时她就知道施托伊尔是许许多多监视她的线人之一。但她强调,这事已经了结。现在她希望的,是这些档案永远躺在档案馆里,蒙尘发霉,不再被人提起。
  记者有些惊讶:“难道你不恨施托伊尔?”卡塔琳娜的回答是:“如果他泄露了某人的逃亡计划,如果他把欲逃亡的10个人送进了监狱,那我会恨他。据我所知,施托伊尔没有干过这种事。”她还透露了施托伊尔小报告的一个段落:“我们开车去格腊(Gera)的马戏团,卡塔琳娜开着拉达车,以每小时110公里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撒野。我们必须停下来,因为我们颠得要吐了,我请求她,别再像小孩子一样胡闹了。”
   卡塔琳娜甚至为施托伊尔解释:“当时他很年轻,也很幼稚。在前东德,我们每个人就像生活在一个钟型玻璃盖的奶酪盒子里。这一切都成了过去,那就让过去的事情保持原来的样子吧!”
   施托伊尔线人丑闻的讨论和争议还在继续,施托伊尔的生活也在继续。他依然做他的教练,而且依然是一位很受欢迎的明星教练,他现在的弟子Aljona Sawtschenko和Robin Szolkowy刚刚获得了2007年欧洲冠军,继续延续着施托伊尔当年的花样滑冰双人滑传奇。但他的麻烦肯定还没完结。
   德国的反思
  看看德国人是如何反思纳粹历史的吧。当日本人在21世纪还在否认慰安妇事实的时候,西德总理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在波兰下跪请求原谅了;即使是在反省了60多年以后,议会的政治家们、大学的教授们、媒体的从业者们,仍然没有停止反省的步伐。最近在首都柏林市中心建立的犹太大屠杀纪念馆、公法电视台推出的反省系列文献节目,更将反省的对象投射到了普通民众。德国的反省先是在法律的层面上进行,后来发展到道德层面;先是拷问当权者的责任,后来拷问每一个人的责任。后一层面的反省令人吃惊,它的深刻和震撼之处在于:在没有人来追究个人法律责任的情形下,个人如何追究自己的良心责任。
   施托伊尔线人丑闻的讨论和争议才刚刚开始。施托伊尔赢得了官司,但他并没有赢得舆论的支持和绝大部分民众的同情。他曾经撒过谎,他至今不反思,他的所谓青春无悔,只能招来公众的反感和厌恶。
  电影《窃听风暴》拍摄过程中有过一个小插曲,导演想借用一前东德的机关大楼、现在的监狱博物馆实地拍摄,却遭到馆长的拒绝,理由是馆长认为该电影剧本不符合历史事实:在整个东德安全部历史上,从来没出现过像电影中的魏斯乐那样良心发现的秘密警察。
我觉得这类档案过早解密是不明智的做法
至少也要等到大部分当事人离世之后再来做
史塔西这个机构太可怕
给600万人建立过秘密档案
还有大批的线人 不可想象啊
所以,今天发表了五毛言论的人,以后民主了肯定被清算,打工找不到工作,做生意亏本,混街头被砍死,走街上被无牌大卡车撞死.

没有死的,被喷死.

要想不死,必须马上到XXXXXX集合,每人每天70美元区YX.生死自负.
r626 发表于 2011-12-18 12:43
所以,今天发表了五毛言论的人,以后民主了肯定被清算,打工找不到工作,做生意亏本,混街头被砍死,走街上被无牌 ...
每天70美元,一个月2100美元……你妈,CIA,我来了!!!
qweasd1234 发表于 2011-12-18 12:50
每天70美元,一个月2100美元……你妈,CIA,我来了!!!
一个工作日70,每周20个工作日,只有1400啊,
party34 发表于 2011-12-18 12:36
史塔西这个机构太可怕
给600万人建立过秘密档案
还有大批的线人 不可想象啊
不可想像到东德崩溃那天没一个斯塔西反抗一下:他们自己对制度的信心首先崩溃了
一个工作日70,每周20个工作日,只有1400啊,
一千四百刀也算高薪了,如果有提成就更不错了。。。
r626 发表于 2011-12-18 13:43
一个工作日70,每周20个工作日,只有1400啊,
我不需要休息,我可以加班加点......
qweasd1234 发表于 2011-12-18 12:50
每天70美元,一个月2100美元……你妈,CIA,我来了!!!
算俺一个
俺还可以写写文宣,战斗力绝对比那些只有5的渣渣们强
那么的人都忘了一句话“生死自负”

难道大家不可以怕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