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麓纳英灵(二)——青山代有忠魂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6:42:20
公葬革命烈士,毛泽东曾称之为“惊天动地可记的一桩事”,并指出:“这次毕竟将陈、姚葬好,官府也忍气吞声莫可谁何,湖南的士气在这个时候几如中狂发癫,激昂到了极点。”
湖南的救国自强,一开始就伴随着血气激扬的革命举动,当地豪杰主张“雄踞一省,各省纷起”。谭嗣同、梁启超开办的强学会、时务学堂、武备学堂大振声势,革命党引导的哥老会、洪江会、洪福会、武教师会一类会党纷起,后成立学生会、救国会、共进会、华兴会、同盟分会等革命组织,成为最早有规模反清的省份,遭受朝廷的杀伐也重过任何一省。从1901至1911年,湖南发动大小起义和革命暴动上百起,十年间清廷撤换8任巡抚,对革命进行血腥镇压,无数志士人头落地,血震朝野。
    随着革命风涛的起伏,湖南志士流血牺牲和公葬义举出现了三次高潮。辛亥之前,湖南旗帜鲜明地灭满兴汉,起义和暴动频发,大力躬行武力反清的革命主张。
    1900年唐才常组建自立军,发动的汉口起义,应算湖南人最早领导的有影响的晚清起义了,后被张之洞打败,唐才常不愿逃命,与20多名志士被捕,当夜在武昌就义;
    1902年邵阳团总贺金声发动起义,邵阳、衡阳、湘乡、等地哥老会数万人投入,处死了为非作歹的教民、传教士和相互勾结的地主豪绅,焚烧了教堂。湖南巡抚俞廉三派兵弹压,以议事为名诱捕贺金声,剿灭起义军。贺金声留诗:“效忠勤不得,树义旗不得,辜负平生志,何须再留报国身?”遂在湘乡就义;
    1903年长沙志士沈荩,孤身潜入皇宫刺杀慈禧太后,被同党出卖入狱。沈荩早年怀揣为六君子报仇之恨入京,在宫中探获俄国入侵东北与清廷签订的密约,交给报刊加以披露,引起全国震怒。朝廷严密追缉,被捕后官府不顾慈禧寿辰之忌,用竹杖暴打4个小时,见未断气,方用绳索勒死;
    1904年华兴会领导长沙起义,欲在慈禧70寿辰炸掉湖南抚台督署,事败后多人被捕杀;
    1905年长沙起义领导人之一的马福益在江西萍乡被捕,被“以刀洞穿肩骨,系之以链”,押往长沙斩首,血滴一路,惊愤两省;
    1906年湖南同盟会员领导萍浏醴起义,三万队伍,战死一万,又清乡三月,斩首无数。起义组织人刘道一、蔡绍南、魏宗铨等被残忍杀害,会党头目萧桂生数次被烙铁烫烧,夹板拷打,以致骨肉分开;
    1908年湘桂边境暴发会党起义,失败后起义首领杨元德、龙里卿等相继被杀;
    1910年湖南遭受严重洪害,饿殍遍野,巡抚岑春煊竟私自出口粮食,激起民众到官府控诉,多人被开枪打死,数万民众义愤填膺,趁势抢夺米仓,焚烧了抚署衙门和几十处外国教堂、银行等实业机构,局面失控,岑春煊被清廷革职,后调遣鄂军强力镇住抢米风潮;
    1911年6月,曾因制作炸药失去一只眼睛的湖南志士杨毓麟,忧愤革命进程缓慢,为唤醒革命同志,愤然在大西洋投海自尽……
    残酷的杀伐和刑戮,没有吓到民众,反而激发更多人的觉醒和愤慨,全省各界万众同志,收回烈士尸骨,公葬岳麓,以让后人敬怀缅望,循其血痕,革命到底。官府禁令公葬,捣毁不少烈士坟墓,后来不敢立碑,只埋个土堆。礼葬激励着革命,本身也成为一种革命方式。长沙的浏阳门外,革命分子经常被斩首示众,民众冒着危险,自发前去收尸或夜里抢首,不少人又被城头清军射杀,不怕死者前仆后继,千方百计把尸首搬回。其中不乏父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老师送学生的义举,每次丧葬的背后,都有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辛亥武昌起义,湖南随后响应和支援,为巩固起义成果,彻底推翻清廷,大批志士壮烈牺牲。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枪响后,湖南于10月22日清晨发动起义响应。革命党人焦达峰、陈作新,发动部分新军和两万会党,迅速攻下抚署,巡抚余诚格仓惶出逃。革命军成立了湖南军政府,焦、陈分别任正副都督,应武昌援请,28日起派出部队援鄂。31日,立宪派官僚谭延闿趁机发动兵变,设伏杀死焦、陈等人,自为都督,不同政见的起义队伍被剿杀打散,杨任、余昭常等烈士惨遭剖心,被用以祭奠兵变死者。①湖南率先响应武昌起义,壮大了声势,激励更多省份纷纷起义。焦、陈功不可没,湖南各界召开隆重的追悼大会,赞之:“三湘二杰,十日千秋”,被公葬到了岳麓山,1912年孙中山授予焦达峰“大将军”称号。
    武昌起义的消息三天后传到长沙,省府群情激奋。18岁的毛泽东此时正在长沙游学,毅然报名参军要求援鄂,却未被录取;他目睹了湖南起义后焦、陈二位首领陈尸街头的过程,决心继承他们未竟的事业,投入湖南革命军,后因协议停战,无所事事,当了半年士兵,他又弃军转学。
    岳麓山公园管理处后面,有一座辛亥援鄂汉阳阵亡将士公墓,建于1912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湖北军政府向湘求援,从10月28日起,分四批共八千多人奔赴武汉前线,成为唯一一支成建制的援战军队;另还有一支由龚春台领导的湖南会党队伍悄然参战,龚曾是萍浏醴起义的主要领导人。辛亥时,黄兴任抗清总指挥,顶着秋雨饥寒,殊死抵挡清军一个多月。此前各省发动的起义,都在短期内被镇压下去,不能引发连锁起义;武昌保卫战抗敌持久,让各省看到希望并为发动起义赢得了时间,成为引发全国各地辛亥起义的关键;清廷回天无术,袁世凯只得协议停战,接受推翻帝制的主张。援鄂战斗中,以协统刘玉堂为首的一千多名湘军将士壮烈牺牲,还不包括湖北新军中牺牲的湘籍官兵,大部分烈士后来归葬岳麓山。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成立,为抚恤烈士,传承英风,大批英勇就义的先烈被迁回公葬到岳麓山。


◎辛亥援鄂、民五护国阵亡将士公墓
    在1911年辛亥革命与1915年(民国五年)护国运动中,湖南均派兵援鄂参加反清、讨袁战争,湖南人以天下为己任之精神由此可窥一斑。1916年下半年,烈士遗骸运回长沙,公葬于岳麓山。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醴陵爆破专家杨卓霖,早年参加清军,打过八国联军、杀过日本骑兵斥候,刺杀两江总督周馥未遂,后入同盟会,专门研制炸弹,在联系扬州会党准备发动起义时被捕,押赴南京就义,1912年迁葬岳麓山;
   湘潭人刘道一,1906年发动萍浏醴起义失败被捕,斩首于浏阳城外,年仅22岁,其未婚妻曹庄时在周南女校读书,闻此噩耗,不胜悲恸,即在宿舍自缢。他是同盟会牺牲的第一个烈士,孙中山赋诗哀悼:“半壁东西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其夫妻遗骨与禹之谟同年迁葬岳麓山;
◎刘道一、曹庄之墓
    这是一对夫妻的合葬之墓。
    刘道一(1884-1906),祖籍湖南衡山,生于湘潭。青年时代,追随其兄刘揆一从事革命活动。1904年,加入华兴会,联络会党准备起义,事败后流亡日本。次年,参加同盟会。1906年秋,刘道一参与领导的萍浏醴起义提前爆发,正在长沙运动新军的他在由衡阳返回长沙途中被捕。同年12月31日,他被清政府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年仅22岁。他是留日学生中因反清革命被杀害的第一人,也是同盟会会员中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第一个烈士。黄兴在东京得知刘道一牺牲后,与刘揆一相抱痛哭。孙中山闻讯,满含悲愤,作诗哀挽:“半壁东西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刘道一的父亲刘方峣因悲愤过度而仆地中风,一个月后也病逝。刘道一的夫人曹庄当时正在长沙周氏家塾读书,闻信自杀,未成,2年后仍自缢殉节。
    中华民国成立后,经孙中山批准,供祀刘道一于大汉忠烈祠。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追认刘道一为烈士,遗体自湘潭迁葬于长沙岳麓山青风峡。刘道一墓为其夫人曹庄与之合墓,占地面积约110平方米。墓呈半圆形,底径3米,高0.5米,茔地及坟堆皆以花岗石铺砌。墓后立碑三通,主碑刻谭延闿书“烈士刘道一曹庄墓”八字,高1.41米,宽0.52米;左右附碑刻刘道一胞兄揆一所撰碑记,高1.3米,宽0.45米。墓前有石凳、拜台、香炉、石方柱置于左右两侧,四周阴刻小楷,书刘道一生平事略。

    岳麓山半山亭上方是蒋翊武的墓,蒋翊武是湖南澧县人,1905年入同盟会,1911年组织发动武昌起义,被推为总指挥。袁世凯篡权后,他拒做高官,1913年出兵讨袁,10月在广西全州被捕,当月9日殉难于桂林,孙中山亲题“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就义处”,1913年迁葬岳麓山;
    谭馥,湘乡人,1906年参加萍浏醴起义失败,1907年响应钦廉防城起义事败,1908年发动广州起义再次事败,1909年被捕,遭刑讯100多次,骨断多处,坚不吐实,壮烈牺牲,葬于广州黄花岗,1912年迁葬岳麓山;
    葛谦墓今址不存,却有邹鲁撰写的《葛烈士谦纪念碑》文,记为圆形墓,位于岳麓山东麓。湘乡人葛谦,百折不挠,谋刺王之春事败,谋刺铁良未果,参加萍浏醴起义失败,1908年密谋发动广州起义事泄被捕,从容就义。接着,又有覃理鸣、林修梅、刘崐涛、彭遂良、彭昭墓、董健吾、余昭常、易本羲、黎萼等辛亥烈士被公葬到岳麓山。
桃源人宋教仁,1912年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法制院总裁,制约袁世凯,1913年3月,袁指使赵秉钧派人刺杀宋于上海,后葬于闸北,1914年建墓。湖南曾决议迁葬,但上海已辟地100余亩建成宋公园(现闸北公园),供人缅仰凭吊,就未迁回。

本文选自《休闲读品•天下》2011年第三辑之《大麓纳英灵--岳麓山诸葛豪杰之墓札记》
公葬革命烈士,毛泽东曾称之为“惊天动地可记的一桩事”,并指出:“这次毕竟将陈、姚葬好,官府也忍气吞声莫可谁何,湖南的士气在这个时候几如中狂发癫,激昂到了极点。”
湖南的救国自强,一开始就伴随着血气激扬的革命举动,当地豪杰主张“雄踞一省,各省纷起”。谭嗣同、梁启超开办的强学会、时务学堂、武备学堂大振声势,革命党引导的哥老会、洪江会、洪福会、武教师会一类会党纷起,后成立学生会、救国会、共进会、华兴会、同盟分会等革命组织,成为最早有规模反清的省份,遭受朝廷的杀伐也重过任何一省。从1901至1911年,湖南发动大小起义和革命暴动上百起,十年间清廷撤换8任巡抚,对革命进行血腥镇压,无数志士人头落地,血震朝野。
    随着革命风涛的起伏,湖南志士流血牺牲和公葬义举出现了三次高潮。辛亥之前,湖南旗帜鲜明地灭满兴汉,起义和暴动频发,大力躬行武力反清的革命主张。
    1900年唐才常组建自立军,发动的汉口起义,应算湖南人最早领导的有影响的晚清起义了,后被张之洞打败,唐才常不愿逃命,与20多名志士被捕,当夜在武昌就义;
    1902年邵阳团总贺金声发动起义,邵阳、衡阳、湘乡、等地哥老会数万人投入,处死了为非作歹的教民、传教士和相互勾结的地主豪绅,焚烧了教堂。湖南巡抚俞廉三派兵弹压,以议事为名诱捕贺金声,剿灭起义军。贺金声留诗:“效忠勤不得,树义旗不得,辜负平生志,何须再留报国身?”遂在湘乡就义;
    1903年长沙志士沈荩,孤身潜入皇宫刺杀慈禧太后,被同党出卖入狱。沈荩早年怀揣为六君子报仇之恨入京,在宫中探获俄国入侵东北与清廷签订的密约,交给报刊加以披露,引起全国震怒。朝廷严密追缉,被捕后官府不顾慈禧寿辰之忌,用竹杖暴打4个小时,见未断气,方用绳索勒死;
    1904年华兴会领导长沙起义,欲在慈禧70寿辰炸掉湖南抚台督署,事败后多人被捕杀;
    1905年长沙起义领导人之一的马福益在江西萍乡被捕,被“以刀洞穿肩骨,系之以链”,押往长沙斩首,血滴一路,惊愤两省;
    1906年湖南同盟会员领导萍浏醴起义,三万队伍,战死一万,又清乡三月,斩首无数。起义组织人刘道一、蔡绍南、魏宗铨等被残忍杀害,会党头目萧桂生数次被烙铁烫烧,夹板拷打,以致骨肉分开;
    1908年湘桂边境暴发会党起义,失败后起义首领杨元德、龙里卿等相继被杀;
    1910年湖南遭受严重洪害,饿殍遍野,巡抚岑春煊竟私自出口粮食,激起民众到官府控诉,多人被开枪打死,数万民众义愤填膺,趁势抢夺米仓,焚烧了抚署衙门和几十处外国教堂、银行等实业机构,局面失控,岑春煊被清廷革职,后调遣鄂军强力镇住抢米风潮;
    1911年6月,曾因制作炸药失去一只眼睛的湖南志士杨毓麟,忧愤革命进程缓慢,为唤醒革命同志,愤然在大西洋投海自尽……
    残酷的杀伐和刑戮,没有吓到民众,反而激发更多人的觉醒和愤慨,全省各界万众同志,收回烈士尸骨,公葬岳麓,以让后人敬怀缅望,循其血痕,革命到底。官府禁令公葬,捣毁不少烈士坟墓,后来不敢立碑,只埋个土堆。礼葬激励着革命,本身也成为一种革命方式。长沙的浏阳门外,革命分子经常被斩首示众,民众冒着危险,自发前去收尸或夜里抢首,不少人又被城头清军射杀,不怕死者前仆后继,千方百计把尸首搬回。其中不乏父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老师送学生的义举,每次丧葬的背后,都有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辛亥武昌起义,湖南随后响应和支援,为巩固起义成果,彻底推翻清廷,大批志士壮烈牺牲。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枪响后,湖南于10月22日清晨发动起义响应。革命党人焦达峰、陈作新,发动部分新军和两万会党,迅速攻下抚署,巡抚余诚格仓惶出逃。革命军成立了湖南军政府,焦、陈分别任正副都督,应武昌援请,28日起派出部队援鄂。31日,立宪派官僚谭延闿趁机发动兵变,设伏杀死焦、陈等人,自为都督,不同政见的起义队伍被剿杀打散,杨任、余昭常等烈士惨遭剖心,被用以祭奠兵变死者。①湖南率先响应武昌起义,壮大了声势,激励更多省份纷纷起义。焦、陈功不可没,湖南各界召开隆重的追悼大会,赞之:“三湘二杰,十日千秋”,被公葬到了岳麓山,1912年孙中山授予焦达峰“大将军”称号。
    武昌起义的消息三天后传到长沙,省府群情激奋。18岁的毛泽东此时正在长沙游学,毅然报名参军要求援鄂,却未被录取;他目睹了湖南起义后焦、陈二位首领陈尸街头的过程,决心继承他们未竟的事业,投入湖南革命军,后因协议停战,无所事事,当了半年士兵,他又弃军转学。
    岳麓山公园管理处后面,有一座辛亥援鄂汉阳阵亡将士公墓,建于1912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湖北军政府向湘求援,从10月28日起,分四批共八千多人奔赴武汉前线,成为唯一一支成建制的援战军队;另还有一支由龚春台领导的湖南会党队伍悄然参战,龚曾是萍浏醴起义的主要领导人。辛亥时,黄兴任抗清总指挥,顶着秋雨饥寒,殊死抵挡清军一个多月。此前各省发动的起义,都在短期内被镇压下去,不能引发连锁起义;武昌保卫战抗敌持久,让各省看到希望并为发动起义赢得了时间,成为引发全国各地辛亥起义的关键;清廷回天无术,袁世凯只得协议停战,接受推翻帝制的主张。援鄂战斗中,以协统刘玉堂为首的一千多名湘军将士壮烈牺牲,还不包括湖北新军中牺牲的湘籍官兵,大部分烈士后来归葬岳麓山。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成立,为抚恤烈士,传承英风,大批英勇就义的先烈被迁回公葬到岳麓山。


◎辛亥援鄂、民五护国阵亡将士公墓
    在1911年辛亥革命与1915年(民国五年)护国运动中,湖南均派兵援鄂参加反清、讨袁战争,湖南人以天下为己任之精神由此可窥一斑。1916年下半年,烈士遗骸运回长沙,公葬于岳麓山。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醴陵爆破专家杨卓霖,早年参加清军,打过八国联军、杀过日本骑兵斥候,刺杀两江总督周馥未遂,后入同盟会,专门研制炸弹,在联系扬州会党准备发动起义时被捕,押赴南京就义,1912年迁葬岳麓山;
   湘潭人刘道一,1906年发动萍浏醴起义失败被捕,斩首于浏阳城外,年仅22岁,其未婚妻曹庄时在周南女校读书,闻此噩耗,不胜悲恸,即在宿舍自缢。他是同盟会牺牲的第一个烈士,孙中山赋诗哀悼:“半壁东西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其夫妻遗骨与禹之谟同年迁葬岳麓山;
◎刘道一、曹庄之墓
    这是一对夫妻的合葬之墓。
    刘道一(1884-1906),祖籍湖南衡山,生于湘潭。青年时代,追随其兄刘揆一从事革命活动。1904年,加入华兴会,联络会党准备起义,事败后流亡日本。次年,参加同盟会。1906年秋,刘道一参与领导的萍浏醴起义提前爆发,正在长沙运动新军的他在由衡阳返回长沙途中被捕。同年12月31日,他被清政府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年仅22岁。他是留日学生中因反清革命被杀害的第一人,也是同盟会会员中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第一个烈士。黄兴在东京得知刘道一牺牲后,与刘揆一相抱痛哭。孙中山闻讯,满含悲愤,作诗哀挽:“半壁东西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刘道一的父亲刘方峣因悲愤过度而仆地中风,一个月后也病逝。刘道一的夫人曹庄当时正在长沙周氏家塾读书,闻信自杀,未成,2年后仍自缢殉节。
    中华民国成立后,经孙中山批准,供祀刘道一于大汉忠烈祠。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追认刘道一为烈士,遗体自湘潭迁葬于长沙岳麓山青风峡。刘道一墓为其夫人曹庄与之合墓,占地面积约110平方米。墓呈半圆形,底径3米,高0.5米,茔地及坟堆皆以花岗石铺砌。墓后立碑三通,主碑刻谭延闿书“烈士刘道一曹庄墓”八字,高1.41米,宽0.52米;左右附碑刻刘道一胞兄揆一所撰碑记,高1.3米,宽0.45米。墓前有石凳、拜台、香炉、石方柱置于左右两侧,四周阴刻小楷,书刘道一生平事略。

    岳麓山半山亭上方是蒋翊武的墓,蒋翊武是湖南澧县人,1905年入同盟会,1911年组织发动武昌起义,被推为总指挥。袁世凯篡权后,他拒做高官,1913年出兵讨袁,10月在广西全州被捕,当月9日殉难于桂林,孙中山亲题“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就义处”,1913年迁葬岳麓山;
    谭馥,湘乡人,1906年参加萍浏醴起义失败,1907年响应钦廉防城起义事败,1908年发动广州起义再次事败,1909年被捕,遭刑讯100多次,骨断多处,坚不吐实,壮烈牺牲,葬于广州黄花岗,1912年迁葬岳麓山;
    葛谦墓今址不存,却有邹鲁撰写的《葛烈士谦纪念碑》文,记为圆形墓,位于岳麓山东麓。湘乡人葛谦,百折不挠,谋刺王之春事败,谋刺铁良未果,参加萍浏醴起义失败,1908年密谋发动广州起义事泄被捕,从容就义。接着,又有覃理鸣、林修梅、刘崐涛、彭遂良、彭昭墓、董健吾、余昭常、易本羲、黎萼等辛亥烈士被公葬到岳麓山。
桃源人宋教仁,1912年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法制院总裁,制约袁世凯,1913年3月,袁指使赵秉钧派人刺杀宋于上海,后葬于闸北,1914年建墓。湖南曾决议迁葬,但上海已辟地100余亩建成宋公园(现闸北公园),供人缅仰凭吊,就未迁回。

本文选自《休闲读品•天下》2011年第三辑之《大麓纳英灵--岳麓山诸葛豪杰之墓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