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仿生”扑翼无人机研制实现零突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7:46:09
我国“仿生”扑翼无人机研制实现零突破

在2011年北京无人机飞行器大赛上,西北工业大学学生王进手托一只乳白色的“信鸽”,队友在一旁按下遥控器。这只“信鸽”挥动翅膀飞向高空,盘旋几圈后,平稳落在主席台前

中央军委委员、空军司令员许其亮拿起这只“信鸽”爱不释手。最终,这只“信鸽”——一项凝聚着12项专利、从西北工业大学创新实验基地“飞出”的大学生科技作品荣获本次大赛创意组一等奖

到我们这一届,无人机项目已整整研究了10年。”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飞行器设计系研究生王进告诉记者,在西工大这所以航空、航天、航海为特色的“三航”院校,大学生创新实验基地就是“信鸽”无人机从孵化到长出羽毛、飞向高空的“暖巢”

3年前,在大学生创新基地举办的“与长江学者面对面”主题活动上,王进从基地辅导老师宋笔锋那里了解到:随着国家航空产业的发展,无人机研发已渐渐成为一种趋势。

这位航空学院院长的话,让当时还是本科生的王进至今记忆犹新,“虽然你们还是学生,但视野要放得更开阔,看得更远”。

扑翼无人机是在无人机的基础上,利用仿生学原理,让无人机挥动着翅膀“飞”起来。对国内大学生来说,这一领域的研制还是“零”。

从创意理念到设计、试验,再到最后成型,扑翼无人机的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辛,而这每一步,又都与创新实验基地的支持密不可分。


“早从1998年起,学校就开始规划面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平台。”西工大教务处副处长李辉说,截至今天,已建成的“航空科技”、“数学建模”等创新实践基地达19个,面积5000多平方米,可容纳近3000名学生同时开展实践。

这些基地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异想天开”的计划在这里得到鼓励

在这里,学生可以自己规划课题,也可以选择由基地教师命题,开展课题研究,获得经费资助。学校提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合作组建团队,“这样可以发挥各自优势,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在创新实践基地,王进的团队不但解决了实验所需的硬件难题,还申请到20万元的经费。最重要的是,这里还有包括院士、长江学者、学科带头人等在内的200多名高水平教师,“手把手”地进行实验指导。

看到他们对无人机如此着迷,宋笔锋还将这个团队纳入自己的课题组。在实验最艰辛的日子里,指导老师陪着团队成员吃住在基地,不分昼夜。最终,这架由大学生自主研发的扑翼无人机,在经过无数次改进后成功飞上了天空。

在西工大的创新基地,记者看到这样一组数据:近几年,该校本科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得的国际一、二等奖共有81项,全国一、二等奖则有两百多项

“这19个基地,都是由教务处和学院一起建设、共同管理的。”西工大副校长郑永安告诉记者,每年年初,教务处都要与各个基地制定出各自的计划任务和经费预算,年底验收,综合考评,奖优罚劣。

从创新实践基地延伸,目前的西工大已形成浓厚的创新培养氛围

“要建起新的创新机制,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宋笔锋表示,平常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注意给学生留下空白,让他们利用知识储备和联想能力,去探究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在西工大,很多前沿的知识和科研新成果,都会很快转化为教学内容。校内的主干课程教材,每隔3~5年就会修改1次,不同版本均达到5种以上,内容更新都超过60%。

学校举办的实验技能、科技制作、电子设计制作、数学建模等竞赛不计其数。近5年来,每年有1万多名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

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不仅催生了优异的竞赛成绩,更培养了一批创新人才。如今,该校已获准立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40项,校内学生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千篇,申请各类专利、著作权200余项。(张龙本报记者孙海华)

在首届“中航工业杯-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上,空军司令员许其亮上将视察信鸽系统。

信鸽参加创意组比赛。

信鸽系统获得优秀创意奖。

在首届“中航工业杯-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上,空军司令许其亮上将视察西工大的灵龙飞行器。

在首届“中航工业杯-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上,西工大的风火轮。

2009年10月1日,西北工业大学无人机所自主研制的三种型号、10架无人机代表我军无人机装备首次参加了60周年国庆阅兵。

中国首架仿生学共轴无人机沈阳成功试飞。



中国海军首次运用无人机进行战场远程通信支援。



中国海军首次运用无人机进行战场远程通信支援。



沈阳军区侦察部队展开小型无人机战术运用训练。图为该部侦察参谋陈保权在组织指导无人机战术运用训练。



解放军新型先进侦察无人机在试验场试飞成功。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1_12/08/11188976_1.shtml我国“仿生”扑翼无人机研制实现零突破

在2011年北京无人机飞行器大赛上,西北工业大学学生王进手托一只乳白色的“信鸽”,队友在一旁按下遥控器。这只“信鸽”挥动翅膀飞向高空,盘旋几圈后,平稳落在主席台前

中央军委委员、空军司令员许其亮拿起这只“信鸽”爱不释手。最终,这只“信鸽”——一项凝聚着12项专利、从西北工业大学创新实验基地“飞出”的大学生科技作品荣获本次大赛创意组一等奖

到我们这一届,无人机项目已整整研究了10年。”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飞行器设计系研究生王进告诉记者,在西工大这所以航空、航天、航海为特色的“三航”院校,大学生创新实验基地就是“信鸽”无人机从孵化到长出羽毛、飞向高空的“暖巢”

3年前,在大学生创新基地举办的“与长江学者面对面”主题活动上,王进从基地辅导老师宋笔锋那里了解到:随着国家航空产业的发展,无人机研发已渐渐成为一种趋势。

这位航空学院院长的话,让当时还是本科生的王进至今记忆犹新,“虽然你们还是学生,但视野要放得更开阔,看得更远”。

扑翼无人机是在无人机的基础上,利用仿生学原理,让无人机挥动着翅膀“飞”起来。对国内大学生来说,这一领域的研制还是“零”。

从创意理念到设计、试验,再到最后成型,扑翼无人机的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辛,而这每一步,又都与创新实验基地的支持密不可分。


“早从1998年起,学校就开始规划面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平台。”西工大教务处副处长李辉说,截至今天,已建成的“航空科技”、“数学建模”等创新实践基地达19个,面积5000多平方米,可容纳近3000名学生同时开展实践。

这些基地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异想天开”的计划在这里得到鼓励

在这里,学生可以自己规划课题,也可以选择由基地教师命题,开展课题研究,获得经费资助。学校提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合作组建团队,“这样可以发挥各自优势,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在创新实践基地,王进的团队不但解决了实验所需的硬件难题,还申请到20万元的经费。最重要的是,这里还有包括院士、长江学者、学科带头人等在内的200多名高水平教师,“手把手”地进行实验指导。

看到他们对无人机如此着迷,宋笔锋还将这个团队纳入自己的课题组。在实验最艰辛的日子里,指导老师陪着团队成员吃住在基地,不分昼夜。最终,这架由大学生自主研发的扑翼无人机,在经过无数次改进后成功飞上了天空。

在西工大的创新基地,记者看到这样一组数据:近几年,该校本科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得的国际一、二等奖共有81项,全国一、二等奖则有两百多项

“这19个基地,都是由教务处和学院一起建设、共同管理的。”西工大副校长郑永安告诉记者,每年年初,教务处都要与各个基地制定出各自的计划任务和经费预算,年底验收,综合考评,奖优罚劣。

从创新实践基地延伸,目前的西工大已形成浓厚的创新培养氛围

“要建起新的创新机制,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宋笔锋表示,平常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注意给学生留下空白,让他们利用知识储备和联想能力,去探究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在西工大,很多前沿的知识和科研新成果,都会很快转化为教学内容。校内的主干课程教材,每隔3~5年就会修改1次,不同版本均达到5种以上,内容更新都超过60%。

学校举办的实验技能、科技制作、电子设计制作、数学建模等竞赛不计其数。近5年来,每年有1万多名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

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不仅催生了优异的竞赛成绩,更培养了一批创新人才。如今,该校已获准立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40项,校内学生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千篇,申请各类专利、著作权200余项。(张龙本报记者孙海华)

1.jpg (45.06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9 13:47 上传


在首届“中航工业杯-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上,空军司令员许其亮上将视察信鸽系统。

2.jpg (28.64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9 13:47 上传


信鸽参加创意组比赛。

3.jpg (55.22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9 13:47 上传


信鸽系统获得优秀创意奖。

4.jpg (39.92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9 13:47 上传


在首届“中航工业杯-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上,空军司令许其亮上将视察西工大的灵龙飞行器。

5.jpg (11.94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9 13:47 上传


在首届“中航工业杯-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上,西工大的风火轮。

6.jpg (48.61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9 13:47 上传


2009年10月1日,西北工业大学无人机所自主研制的三种型号、10架无人机代表我军无人机装备首次参加了60周年国庆阅兵。

7.jpg (71.48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9 13:47 上传


中国首架仿生学共轴无人机沈阳成功试飞。

8.jpg (38.51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9 13:48 上传



9.jpg (48.4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9 13:48 上传


中国海军首次运用无人机进行战场远程通信支援。

10.jpg (25.79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9 13:48 上传



11.jpg (22.89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9 13:48 上传


中国海军首次运用无人机进行战场远程通信支援。

12.jpg (49.45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9 13:48 上传



13.jpg (42.33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9 13:48 上传


沈阳军区侦察部队展开小型无人机战术运用训练。图为该部侦察参谋陈保权在组织指导无人机战术运用训练。

14.jpg (46.47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9 13:48 上传



15.jpg (67.4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9 13:48 上传


解放军新型先进侦察无人机在试验场试飞成功。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1_12/08/11188976_1.shtml
扑翼无人机是在无人机的基础上,利用仿生学原理,让无人机挥动着翅膀“飞”起来。对国内大学生来说,这一领域的研制还是“零”。

...真能吹
2003年第八届“挑战杯”的特等奖就这么被无视了
这小鸽子我儿时就耍过
lee_manson 发表于 2011-12-15 18:57
...真能吹
2003年第八届“挑战杯”的特等奖就这么被无视了
呵呵,不过记得那个是不能遥控的吧
不过能遥控的06还是07年人家就参加航模展了
第一个小时候玩过。
楼主标题党啊。
unnamed089 发表于 2011-12-15 19:03
呵呵,不过记得那个是不能遥控的吧
不过能遥控的06还是07年人家就参加航模展了
获奖作品名称是 微小型可控扑翼飞行器
当然这次西工大的也许性能更好,但我觉得这种宣传稿也要像他们在文中所写的那种良好的学术气氛一样,不要浮夸
lee_manson 发表于 2011-12-15 19:07
获奖作品名称是 微小型可控扑翼飞行器
当然这次西工大的也许性能更好,但我觉得这种宣传稿也要像他们在文 ...
详细的我倒不太清楚,不过我也是看这个标题进来的,明明记得人家那个才算是国内的突破嘛
unnamed089 发表于 2011-12-15 19:09
详细的我倒不太清楚,不过我也是看这个标题进来的,明明记得人家那个才算是国内的突破嘛
我也是记得以前就有的东西,怎么又说是“零突破”呢...
南航的胡玲新还有他的导师搞出来的才是国内第一个吧,我上学那会已经在学校到处飞了
小伙子不错,有前途!
fucheng401 发表于 2011-12-15 19:19
南航的胡玲新还有他的导师搞出来的才是国内第一个吧,我上学那会已经在学校到处飞了
实际上早就有了,电视上报道过,模仿老鹰,用于驱赶鸽子。
  这个玩意应该可以量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