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向锦武的个人资料,懂行的来看看有没有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35:16


来源:http://www.hlhl.org.cn/news/findnews/showsub.asp?id=1063

向锦武,1964年4月出生于湖南平江。飞行器设计专家。1984年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系学士学位;1984年至1987年在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工作,任设计员;1990年获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力学系硕士学位;1993年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系博士学位;1993年至1995年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1995年始,先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无人机设计研究所工作。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无人机设计研究所所长兼总设计师、“航空科学与技术” 国家实验室(筹)首席科学家。同时兼任中国航空学会无人机及微型飞行器分会委员、中国宇航学会无人飞行器分会副理事长、国防科工委航空器总体和结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直升机旋翼动力学国防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无人机》编委会委员。
      向锦武教授一直从事飞行器设计研究与型号研制工作,已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向锦武教授于2000年获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入选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被授予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9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0年被授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其已取得的主要学术成就和贡献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主持研制了我国新一代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长航时无人侦察机系统

      针对大型长航时无人机高升阻比、长续航时间、高生存力和高可靠性要求的特点,他带领研究团队在同一个飞行器平台上成功地突破了长航时无人机气动/结构/隐身/控制一体化综合设计和高可靠性、多余度全自主飞行控制与管理设计的技术瓶颈,创新设计了低雷诺数高升阻比翼型、大展弦比、双操纵面、隐身气动布局,解决了大口径卫星天线装载、隐身要求对气动性能的不利影响,提出了采用以任务可靠度为目标的系统最少余度优化设计,解决了系统高可靠性设计难题,构建了低耗油飞行/螺旋桨高效推进综合控制策略,实现了高推进效率飞行;创立了侦察信息接收、处理与卫星中继和网络分发的技术体系结构,研制了国内第一个无人机大数据量、高目标识别率实时情报处理系统;创立了视距和超视距、地面主站和副站、机动和固定站相结合,频分和码分多址并用的远程无人机多链路测控与信息传输体系结构,实现了远程多机测控、高抗干扰、快速情报共享,填补了我国无人机卫星中继测控的空白;攻克了复合材料大型构件整体共固化残余变形处理、大型无人机全自主起飞/着陆和飞行控制等30多项技术关键和难题,创造了无人机连续长时间飞行的历史纪录;促进了飞行器设计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使我国无人机实现了由近中程、短航时向远程、长航时的跨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2009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他是第一完成人。

      二、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1.系统研究了飞行器气动弹性中的结构非线性因素,建立了具有广泛适用性的非线性模型,应用解析数值方法研究了结构非线性气动弹性颤振特性,并提出了提高非线性临界颤振速度的方法和途径;针对所建立的非线性模型,在系统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设计了反馈线性化自适应控制律、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律、状态依赖Riccati方程控制律等非线性颤振控制律;通过研究变参数Theodoesen非定常气动力作用下的立方非线性气动弹性系统的颤振特性,提出了一种由局部混沌到全局混沌的新的混沌发生路径。
      2.系统深入研究了大展弦比柔性飞机颤振分析与控制的动力学设计问题,建立了带有显著几何非线性特征的柔性机翼气动弹性分析模型和稳定性分析方法,揭示了复合材料剪裁产生的刚度耦合对机翼失速颤振特性的影响;研究了受侧向随动力作用的大展弦比柔性机翼的气动弹性稳定性。
      3.提出了一种基于敏感参数修正求解有限元逆特征值问题的新方法,发展了一种采用实Schur向量用于非经典阻尼结构的模态综合技术,以及同时考虑频率、振型节线位置要求的结构动力学设计方法;研究了利用本构关系进行阻尼特性修正的模型修正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结构阻尼、粘性阻尼、比例阻尼和非比例阻尼的动力学模型修正方法;考虑结构多种阻尼并存,采用模态加速和移频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态叠加的复振型导数计算的可变移频值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广义幂级数方法远离零点时精度迅速下降的难题。
      4.针对直升机旋翼桨叶非线性阻尼液压减摆器,提出了计算其等效线性阻尼的分析模型和计算方法。首次建立了具有变距/挥舞几何耦合的旋翼桨叶非线性摆振运动方程;针对桨叶自由振动、存在和不存在变距/挥舞几何耦合作用时的摆振运动的三种不同工作状态,利用瞬态响应的幅值衰减曲线,对减摆器等效线性阻尼进行了系统性研究。
      上述理论研究已在国内外有关期刊上发表论文120多篇,并在多个型号工程研制中得到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

来源:http://www.hlhl.org.cn/news/findnews/showsub.asp?id=1063

向锦武,1964年4月出生于湖南平江。飞行器设计专家。1984年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系学士学位;1984年至1987年在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工作,任设计员;1990年获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力学系硕士学位;1993年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系博士学位;1993年至1995年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1995年始,先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无人机设计研究所工作。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无人机设计研究所所长兼总设计师、“航空科学与技术” 国家实验室(筹)首席科学家。同时兼任中国航空学会无人机及微型飞行器分会委员、中国宇航学会无人飞行器分会副理事长、国防科工委航空器总体和结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直升机旋翼动力学国防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无人机》编委会委员。
      向锦武教授一直从事飞行器设计研究与型号研制工作,已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向锦武教授于2000年获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入选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被授予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9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0年被授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其已取得的主要学术成就和贡献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主持研制了我国新一代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长航时无人侦察机系统

      针对大型长航时无人机高升阻比、长续航时间、高生存力和高可靠性要求的特点,他带领研究团队在同一个飞行器平台上成功地突破了长航时无人机气动/结构/隐身/控制一体化综合设计和高可靠性、多余度全自主飞行控制与管理设计的技术瓶颈,创新设计了低雷诺数高升阻比翼型、大展弦比、双操纵面、隐身气动布局,解决了大口径卫星天线装载、隐身要求对气动性能的不利影响,提出了采用以任务可靠度为目标的系统最少余度优化设计,解决了系统高可靠性设计难题,构建了低耗油飞行/螺旋桨高效推进综合控制策略,实现了高推进效率飞行;创立了侦察信息接收、处理与卫星中继和网络分发的技术体系结构,研制了国内第一个无人机大数据量、高目标识别率实时情报处理系统;创立了视距和超视距、地面主站和副站、机动和固定站相结合,频分和码分多址并用的远程无人机多链路测控与信息传输体系结构,实现了远程多机测控、高抗干扰、快速情报共享,填补了我国无人机卫星中继测控的空白;攻克了复合材料大型构件整体共固化残余变形处理、大型无人机全自主起飞/着陆和飞行控制等30多项技术关键和难题,创造了无人机连续长时间飞行的历史纪录;促进了飞行器设计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使我国无人机实现了由近中程、短航时向远程、长航时的跨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2009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他是第一完成人。

      二、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1.系统研究了飞行器气动弹性中的结构非线性因素,建立了具有广泛适用性的非线性模型,应用解析数值方法研究了结构非线性气动弹性颤振特性,并提出了提高非线性临界颤振速度的方法和途径;针对所建立的非线性模型,在系统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设计了反馈线性化自适应控制律、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律、状态依赖Riccati方程控制律等非线性颤振控制律;通过研究变参数Theodoesen非定常气动力作用下的立方非线性气动弹性系统的颤振特性,提出了一种由局部混沌到全局混沌的新的混沌发生路径。
      2.系统深入研究了大展弦比柔性飞机颤振分析与控制的动力学设计问题,建立了带有显著几何非线性特征的柔性机翼气动弹性分析模型和稳定性分析方法,揭示了复合材料剪裁产生的刚度耦合对机翼失速颤振特性的影响;研究了受侧向随动力作用的大展弦比柔性机翼的气动弹性稳定性。
      3.提出了一种基于敏感参数修正求解有限元逆特征值问题的新方法,发展了一种采用实Schur向量用于非经典阻尼结构的模态综合技术,以及同时考虑频率、振型节线位置要求的结构动力学设计方法;研究了利用本构关系进行阻尼特性修正的模型修正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结构阻尼、粘性阻尼、比例阻尼和非比例阻尼的动力学模型修正方法;考虑结构多种阻尼并存,采用模态加速和移频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态叠加的复振型导数计算的可变移频值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广义幂级数方法远离零点时精度迅速下降的难题。
      4.针对直升机旋翼桨叶非线性阻尼液压减摆器,提出了计算其等效线性阻尼的分析模型和计算方法。首次建立了具有变距/挥舞几何耦合的旋翼桨叶非线性摆振运动方程;针对桨叶自由振动、存在和不存在变距/挥舞几何耦合作用时的摆振运动的三种不同工作状态,利用瞬态响应的幅值衰减曲线,对减摆器等效线性阻尼进行了系统性研究。
      上述理论研究已在国内外有关期刊上发表论文120多篇,并在多个型号工程研制中得到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
我负责任的说这是一个人才
就是北航那个长鹰吧.
嗯,可以飞一年。楼下继续
怎么可能才飞一年?加一个0吧
长航时 全村鹰?
那个长鹰
料不止这些。。可惜不能说
参选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第一轮就下了。。。
Dream_Angel 发表于 2011-12-9 22:59
料不止这些。。可惜不能说
理论研究的料可以说说嘛,型号的就算了。
应该是BZK005总师
学校有很大一栋无人机所
在北京某机场部署的吧
水平姑且不作评论,但是那个"长鹰"外形完全是山寨人家"全球鹰"的,气动没有任何创新,还损害了中国工程人员的海外声誉。
向真人,鉴定完毕
Bearcat 发表于 2011-12-10 08:03
水平姑且不作评论,但是那个"长鹰"外形完全是山寨人家"全球鹰"的,气动没有任何创新,还损害了中国工程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原罪啊。。。。。。
asukasmallriver 发表于 2011-12-10 00:42
学校有很大一栋无人机所
三航空院校都有无人机所,北航的算是最差了的吧
anduril27 发表于 2011-12-10 10:04
三航空院校都有无人机所,北航的算是最差了的吧
光靠嘴,你又知道什么呀,参与了吗
钓鱼不能这么钓啊
我认为 学飞设的  挺难!

2008年珠海航展上亮相的长鹰无人机模型

anduril27 发表于 2011-12-10 10:48
北航的无人机所能拿出什么成果和西工大和南航的无人机所比?靠嘴?
别人的无人机好歹都装备部队多少款多 ...


北航无人机08年拿了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09年拿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南航有么?

北航的无人机曾经是最强的,WZ-5是中国无人机的一个里程碑,只不过后来80年代北航自废武功,解散了无人机所,才被西工大逐渐赶上并超越。90年代北航重新拾起无人机研究,完成了WZ-5改进型的研制,获得军方肯定。2000年左右,总装立项某先进无人机研制,由北航组织人员攻坚,耗时十年时间,突破了20余项关键技术,实现了中国无人机的从近程向中远程、战术向战略的跨越,这是又一个里程碑,为将来中国无人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平台。

现在的无人机,高校已然不行,早就被成飞、沈飞甩在后面。
anduril27 发表于 2011-12-10 10:48
北航的无人机所能拿出什么成果和西工大和南航的无人机所比?靠嘴?
别人的无人机好歹都装备部队多少款多 ...


北航无人机08年拿了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09年拿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南航有么?

北航的无人机曾经是最强的,WZ-5是中国无人机的一个里程碑,只不过后来80年代北航自废武功,解散了无人机所,才被西工大逐渐赶上并超越。90年代北航重新拾起无人机研究,完成了WZ-5改进型的研制,获得军方肯定。2000年左右,总装立项某先进无人机研制,由北航组织人员攻坚,耗时十年时间,突破了20余项关键技术,实现了中国无人机的从近程向中远程、战术向战略的跨越,这是又一个里程碑,为将来中国无人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平台。

现在的无人机,高校已然不行,早就被成飞、沈飞甩在后面。
说到无人机
我航大部分无人机项目都是不能公开的
一帮教授也只能在讲课的时候“无意中”提一下
此帖有口水及钓鱼倾向
锁了
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