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的上位之路(原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9:08:23
姜维的上位之路,首先是诸葛亮识才,主要是自己努力,然后靠后主提拔。

建兴六年,诸葛亮一出,时任中郎,参天水郡军事的姜维,稀里糊涂走投无路了,从记载看,“维等觉太守去,追迟,至城门,城门已闭,不纳。维等相率还冀,冀亦不入维”,姜维本来是没打算投降的。当时的姜维,是中郎将,郡守参军,可谓年轻有为,所谓天水末将的说法不成立。参照三国对投降将领的待遇,诸葛亮对他的提拔很正常,对比郭循的中郎将变左将军、黄权的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姜维的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主要负责丞相幕府的后勤工作,一般般,谈不上诸葛亮对他破格提拔。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去世之前,姜维先是成为虎步监,领中虎步兵5000人岁诸葛亮北伐,然后提升为中护军,掌管中军中下级军官的考核任用,也就是赵云干过的活。然后是中监军征西将军。六年间,除了诸葛亮称赞他“凉州上士”的话,对比其他蜀汉将领,姜维的晋升之路非常正常,不存在破格任用的问题,也没见诸葛亮跟姜维啥父子、师徒的记载,其他人传记里,也没有旁证。姜维参与了诸葛亮与李严的斗争,并站在诸葛亮一边,获得了诸葛亮以及后任蒋琬的充分信任。
建兴十三年,姜维随大军回到成都,任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进封平襄侯。此时职务由中监军下降到右监军,官衔由征西将军下降到辅汉将军,但是统诸军了,指挥的兵力上升,很奇怪。
延熙元年,姜维随大将军蒋琬去汉中,蒋琬进位大司马,姜维为司马,也就是大司马的军事助手。此后六年,姜维一直在陇西一带率领一支“偏军”进行袭扰作战,没有大的战绩。 在蒋琬的建议下,姜维迁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
延熙十年,蒋琬去世一年后,姜维迁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此时的姜维45岁,才算成为蜀汉重臣,此时,距离他投降蜀汉已经十八年,距离诸葛亮去世已经十二年。

从这些年姜维的历程看,他是受诸葛亮赏识,但是绝非有些人说的诸葛亮的传人,蒋琬很赏识他倒是真的。

但是费祎不喜欢他,不给他兵权。大将军卫将军,官衔相差一级,又是共录尚书事,姜维心怀不满是肯定的。延熙十六年,费祎刚刚被后主敕令开府治事,就遭到刺杀。刺客郭循,恰恰是姜维的俘虏。此郭循到底是不是原来的郭循都未可知。我个人以为,费祎的离奇遇刺,与姜维有没有关系,未可知。

费祎死后,姜维立即开始了他晚年的多次征伐。

从建兴六年姜维投降到延熙十九年姜维被任命为大将军,掌握兵权,整整27年过去了。说姜维是诸葛亮的啥啥啥,真没啥依据。倒是他自己一直努力工作加上可能的政治手段,才是他上位的真正原因。

另外,从后主的角度看,诸葛亮、蒋琬两大权臣一直是架空皇权的,蒋琬死后,后主才亲政。提拔任用一个既非益州人,又非荆州人的凉州降将,再加上姜维的确有能力,换了我,我也这么干。一个事实是,诸葛亮、蒋琬、费祎都开府了,姜维始终没有开府,也就是说,政权从姜维时代开始,才落到后主手里。姜维对后主,也是忠心不二的。

综上,姜维的上位之路,首先是诸葛亮识才,主要是自己努力,然后靠后主提拔,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姜维的上位之路,首先是诸葛亮识才,主要是自己努力,然后靠后主提拔。

建兴六年,诸葛亮一出,时任中郎,参天水郡军事的姜维,稀里糊涂走投无路了,从记载看,“维等觉太守去,追迟,至城门,城门已闭,不纳。维等相率还冀,冀亦不入维”,姜维本来是没打算投降的。当时的姜维,是中郎将,郡守参军,可谓年轻有为,所谓天水末将的说法不成立。参照三国对投降将领的待遇,诸葛亮对他的提拔很正常,对比郭循的中郎将变左将军、黄权的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姜维的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主要负责丞相幕府的后勤工作,一般般,谈不上诸葛亮对他破格提拔。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去世之前,姜维先是成为虎步监,领中虎步兵5000人岁诸葛亮北伐,然后提升为中护军,掌管中军中下级军官的考核任用,也就是赵云干过的活。然后是中监军征西将军。六年间,除了诸葛亮称赞他“凉州上士”的话,对比其他蜀汉将领,姜维的晋升之路非常正常,不存在破格任用的问题,也没见诸葛亮跟姜维啥父子、师徒的记载,其他人传记里,也没有旁证。姜维参与了诸葛亮与李严的斗争,并站在诸葛亮一边,获得了诸葛亮以及后任蒋琬的充分信任。
建兴十三年,姜维随大军回到成都,任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进封平襄侯。此时职务由中监军下降到右监军,官衔由征西将军下降到辅汉将军,但是统诸军了,指挥的兵力上升,很奇怪。
延熙元年,姜维随大将军蒋琬去汉中,蒋琬进位大司马,姜维为司马,也就是大司马的军事助手。此后六年,姜维一直在陇西一带率领一支“偏军”进行袭扰作战,没有大的战绩。 在蒋琬的建议下,姜维迁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
延熙十年,蒋琬去世一年后,姜维迁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此时的姜维45岁,才算成为蜀汉重臣,此时,距离他投降蜀汉已经十八年,距离诸葛亮去世已经十二年。

从这些年姜维的历程看,他是受诸葛亮赏识,但是绝非有些人说的诸葛亮的传人,蒋琬很赏识他倒是真的。

但是费祎不喜欢他,不给他兵权。大将军卫将军,官衔相差一级,又是共录尚书事,姜维心怀不满是肯定的。延熙十六年,费祎刚刚被后主敕令开府治事,就遭到刺杀。刺客郭循,恰恰是姜维的俘虏。此郭循到底是不是原来的郭循都未可知。我个人以为,费祎的离奇遇刺,与姜维有没有关系,未可知。

费祎死后,姜维立即开始了他晚年的多次征伐。

从建兴六年姜维投降到延熙十九年姜维被任命为大将军,掌握兵权,整整27年过去了。说姜维是诸葛亮的啥啥啥,真没啥依据。倒是他自己一直努力工作加上可能的政治手段,才是他上位的真正原因。

另外,从后主的角度看,诸葛亮、蒋琬两大权臣一直是架空皇权的,蒋琬死后,后主才亲政。提拔任用一个既非益州人,又非荆州人的凉州降将,再加上姜维的确有能力,换了我,我也这么干。一个事实是,诸葛亮、蒋琬、费祎都开府了,姜维始终没有开府,也就是说,政权从姜维时代开始,才落到后主手里。姜维对后主,也是忠心不二的。

综上,姜维的上位之路,首先是诸葛亮识才,主要是自己努力,然后靠后主提拔,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记得中郎和中郎将还是不一样的,“赐维官中郎,参本郡军事”指的还是中郎。

蜀汉末期姜维成为军事最高统帅,我觉得后主是用这个魏国降将在平衡跟随刘备入川的集团和本地集团。只不过姜维作为武将非常不错,但是政治智慧有限,搞得最后诸葛瞻、张翼等等都和他过不去。
曹魏中郎有两种,一种是皇帝身边的侍从,一种是刺史郡守的从事中郎,姜维应该是后一种,也就是天水太守从事中郎,地位在长史、司马之下。既然参本郡军事,那么就是太守的军事助手,所以,此处的中郎,可能是职务为中郎,军衔为中郎将。参见黄忠的官职。
后主推姜维上位,再次证明了后主绝非废材!
我觉得晚期的摄政王跟后主一样,都有点大智若愚,
与政权更迭中没被灭族。
北欧维京 发表于 2011-11-25 21:18
后主推姜维上位,再次证明了后主绝非废材!
我觉得晚期的摄政王跟后主一样,都有点大智若愚,
与政权更迭 ...
你说载沣?
对,是载沣。
其执政数年,建树不多,内乱加剧。
但也为满清皇族没被绞杀干净做了贡献。
北欧维京 发表于 2011-11-25 22:44
对,是载沣。
其执政数年,建树不多,内乱加剧。
但也为满清皇族没被绞杀干净做了贡献。
这个。。。。。。。貌似在近代以后,大国里面爆发革命,杀光旧王室的也就毛子吧。一开始也没想杀,还是地区苏维埃自作主张干的,当然或许有中央的默许不定。
我认为是近代以后,新起的改革实力决意以这种方式标榜自己与旧势力的不同。
中国那会,难说啊,难说!
保留满清皇族,一是载沣,一是袁世凯。
毛子的诺曼诺夫王朝就悲剧了。
北欧维京 发表于 2011-11-26 00:28
中国那会,难说啊,难说!
保留满清皇族,一是载沣,一是袁世凯。
毛子的诺曼诺夫王朝就悲剧了。
保留满清王族最主要的因素我认为是袁世凯而不是载沣,袁世凯出于多种目的而做出优待满清皇室的决定主要是根据当时保皇党和同情满清皇室的人依然有一定的力量,绞杀满清皇室绝不会为袁世凯的统治带来什么好处而已,至于载沣我觉得他没什么功绩。
北欧维京 发表于 2011-11-25 21:18
后主推姜维上位,再次证明了后主绝非废材!
我觉得晚期的摄政王跟后主一样,都有点大智若愚,
与政权更迭 ...
以先主的知人善任,后主怎么会是废柴呢?
诸葛亮说后主聪明仁惠,但是这样一个潜力很大的小伙子,被诸葛亮“政由葛氏,祭则寡人”了十二年,又被蒋琬“总统国事”了十二年,到了延熙九年,后主才“自摄国事”,当时已经年界41。从传记中看,诸葛亮到蒋琬,军国大事都是二位自己定的,估计后主开始是郁闷,然后是乐得自在,又人到中年,再好的苗子,也成了废物点心。
大道无形 发表于 2011-11-28 12:03
以先主的知人善任,后主怎么会是废柴呢?
诸葛亮说后主聪明仁惠,但是这样一个潜力很大的小伙子,被诸葛 ...
我觉得啊,其实也没有彻底的废物点心。
费祎让陈袛掌权而后主喜欢上这厮的那些套路的确有后主的私心,但是后主私心再重,其实也没有让黄皓弄权到很多宦官呼风唤雨的程度。谋以阎宇代姜维的事情,其实并非出自黄皓之手,而是诸葛瞻的主意(当然,貌似阎宇也的确是有两把刷子的人,并非演义里描绘的那么不堪)。何况后主其实到这时候依旧在挺姜维。
说起来,蜀汉末年的政治诡局,最可疑的是胡济在段谷之战中的失期,姜维在大败后自贬,但是却看不到胡济的处罚。等灭蜀之战的时候,胡秘书又已经在督汉中……

雪千寻 发表于 2011-11-24 11:34
我记得中郎和中郎将还是不一样的,“赐维官中郎,参本郡军事”指的还是中郎。

蜀汉末期姜维成为军事最高 ...


后主的这个政治抉择,属于典型的为了自我生存而造成组织毁灭的案例。

姜维在荆州集团和本地集团中,都没有压倒性的人望,选择他的后果:要么是在两大集团(其实是三大:本地士族、益州(刘璋)和荆州)外,另立一个自己能控制的平衡点,要么是姜维被两大集团架空,国家局面失控。很不幸,刘禅碰到了后一个结果——高明的君主,永远超然在几个集团之上,平衡各方面的力量;拙劣的则是被几个集团耍得团团转。
雪千寻 发表于 2011-11-24 11:34
我记得中郎和中郎将还是不一样的,“赐维官中郎,参本郡军事”指的还是中郎。

蜀汉末期姜维成为军事最高 ...


后主的这个政治抉择,属于典型的为了自我生存而造成组织毁灭的案例。

姜维在荆州集团和本地集团中,都没有压倒性的人望,选择他的后果:要么是在两大集团(其实是三大:本地士族、益州(刘璋)和荆州)外,另立一个自己能控制的平衡点,要么是姜维被两大集团架空,国家局面失控。很不幸,刘禅碰到了后一个结果——高明的君主,永远超然在几个集团之上,平衡各方面的力量;拙劣的则是被几个集团耍得团团转。
好帖子
长知识了
雪千寻 发表于 2011-11-28 13:17
我觉得啊,其实也没有彻底的废物点心。
费祎让陈袛掌权而后主喜欢上这厮的那些套路的确有后主的私心,但 ...
    姜维得到钟会大军已经到达关中的消息后,上表后主请求派兵“分护阴平、阳安关口”,被无视,是后主不可原谅的错误,是俺说后主成了废物点心的依据,也说明了姜维并没有全部的兵权。

    胡济段谷失期的事情很奇怪,记载是胡济的错,但是板子落在姜维身上。按说失期是斩首的罪名,但是胡济很快又汉中督了,钟会进汉中的时候,胡伟度又人间蒸发了。。。。没见这厮干过啥事,但是诸葛亮又留下文章赞扬他。。。。胡济是无疑是诸葛亮老大的荆州流。。。。。蜀汉后期的政治斗争的确扑朔迷离,陈寿语焉不详,大家只好浮想联翩。。。。。
大道无形 发表于 2011-11-29 13:36
姜维得到钟会大军已经到达关中的消息后,上表后主请求派兵“分护阴平、阳安关口”,被无视,是后主不 ...
百度上曾为姜维、胡济之间的事情有过一个探讨:
http://tieba.baidu.com/p/690261299?pn=1
      多谢雪版,拜读了。
    俺跟作者的观点一致:胡济在自己的国土上,没有道理失誓不至,个人以为是有故意的因素。整个蜀汉官场,喜欢姜维的不多,诸葛瞻、闫宇、张翼、杨戏等公开整姜维,胡济作为荆州元老,故意扣屎盆子给姜维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也就是说,段谷之失,是有说法的,责任在姜维。
    姜维的地位实际上是后主在撑着。结合后主在诸葛亮过世后立庙的态度,俺觉得,权臣当道的三国时期,后主不可能不在意君权的稳固,无时无刻不在担心相权的膨胀。姜维时代,政权、军权是分置的,估计有后主对葛氏、蒋琬专权时代的忌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