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的眼光看中国未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9:46:51
用文化的眼光看中国未来

    近13年来,江泽民以传统文化精神理政,“以诚为本,以和为贵,以信为先,拿得起,放得下,宽严相济”。以胡锦涛为首的第四代领导集体也赞同复兴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因此还会在传统文化精神方面继续听取他的意见。
    鉴于改革开放后出现的道德沦丧和社会风气直下,江泽民提出“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三个代表”中就有“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十六大报告一方面强调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另一方面又呼吁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还提出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经济是基础,文化是上层建筑。改革开放对中国文化发展带来两大挑战:一个是中国走出孤立、初见现代世面后,一些落后的文化暴露无遗;另一个是中国对外来文化污染缺乏足够的应对经验。江泽民在党中央设置“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简称文明委),可谓用心良苦。但专家指出,中国社会生活中腐朽、颓废的文化垃圾在短期内是公安机关的严打和宣传部门“高扬先进文化旗帜”的口号所难以清除的。
    中国投入全球经济大循环后尝到甜头,进一步加入世贸组织,把自己捆绑在全球化的大车上。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文明委副主任刘云山在最新一期《党建研究》刊物上撰文说:“在利弊相伴的全球化趋势面前,不进则退,不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反而会更加落后”,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所谓全球化,其实是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摧毁国际自主保护墙的策略,是它们的经济、文化向全球范围扩散,而不是世界各国之间距离缩短。专家们估计,世界上90%的对外投资和4/5的经济活动都发生在发达国家。中国在近年加入了这个弱肉强食的全球化聚餐。印度精英中有人认为,印度是弱者,印度是全球化的受害者,全球化是瘟神。中国想以强者姿态来拥抱全球化,把全球化当作财神,等于到虎口中去抢食。
    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的知识精英被跨国公司夺走。超越国界的高科技专业生产方式越来越把普通人的就业机会夺走,失业成为贫穷的主要根源。“全球化经济体制重视高效率生产而轻视人的尊严”,这是巴尔涅特(Barnet)名著《全球化之梦》的结论。他认为,全球化的发展会不断地架空人类,使越来越多的人变成既不是生产者,又不是消费者。如果这样,人类岂不变成“非经济动物”了!
    用文化的眼光来看,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个很复杂的难题,牵涉到的问题很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球化机制的繁荣是两码事。美国的所谓中产阶级(年收入从3万美元到100万美元)占人口的90%,可是其中绝大多数人只配“游览”高级消费场所,真正消费也是到大众化商场争购廉价品。大公司因财政舞弊、缺乏透明度而突然破产,对进行股票投资以求得将来生活有保障的美国百姓打击很大,个人财富都是来如春梦、去似朝云的帐上数字,等于钱在和他们捉迷藏,越来越多的人对未来生活缺乏安全感。这就是中国某些学者羡慕的“菱形社会”(两头小、中间大)结构,和中国传统理想的丰衣足食有天壤之别。
    发展中国家的一些明智人士认为,西方文化中寻求直线发展的思维和一味沉醉于通向天堂的自强、奋斗,是造成当今世界一切弊病的根本原因。这些人士强调,应采用东方传统文化中追求“天下一家”的和谐与利他精神来为全球化消毒。中国目前设计的发展模式是顺应西方文化的直线发展模式,这是一种冒险的尝试,不能掉以轻心。
    刘云山说:“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实力和民族精神的竞争。”一方面,他认为全球化不仅是货物、服务、资本、人员等在各国间的流动,而且有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在世界范围的激烈碰撞,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上均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他有信心要在全球化中“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如果他是把文化当作抗菌素来抵制外来腐蚀,当然无可非议。要注意的是,文化的层次越高,就越不是逞强与竞争的手段。古人说,“恃力必衰,德者终显”。美国本来是反抗压迫、争取自由、争取人权的文化进步国家,可是在站到世界之颠后就霸气十足,任意践踏别国利益。这样的文化强国,对世界而言,危害不浅。中国文明力量应该表现在“土处下,不争高,故安而不危”。
    中国当前的巨大任务是丰衣足食、安而不危。中国参加全球经济竞争,是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拓宽中国发展的空间,而不是踏在他国头上去九天揽月。只有远离逞强、争雄、称霸的道路,才能使中国变成文明、先进的礼仪之邦。用文化的眼光看中国未来

    近13年来,江泽民以传统文化精神理政,“以诚为本,以和为贵,以信为先,拿得起,放得下,宽严相济”。以胡锦涛为首的第四代领导集体也赞同复兴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因此还会在传统文化精神方面继续听取他的意见。
    鉴于改革开放后出现的道德沦丧和社会风气直下,江泽民提出“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三个代表”中就有“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十六大报告一方面强调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另一方面又呼吁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还提出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经济是基础,文化是上层建筑。改革开放对中国文化发展带来两大挑战:一个是中国走出孤立、初见现代世面后,一些落后的文化暴露无遗;另一个是中国对外来文化污染缺乏足够的应对经验。江泽民在党中央设置“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简称文明委),可谓用心良苦。但专家指出,中国社会生活中腐朽、颓废的文化垃圾在短期内是公安机关的严打和宣传部门“高扬先进文化旗帜”的口号所难以清除的。
    中国投入全球经济大循环后尝到甜头,进一步加入世贸组织,把自己捆绑在全球化的大车上。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文明委副主任刘云山在最新一期《党建研究》刊物上撰文说:“在利弊相伴的全球化趋势面前,不进则退,不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反而会更加落后”,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所谓全球化,其实是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摧毁国际自主保护墙的策略,是它们的经济、文化向全球范围扩散,而不是世界各国之间距离缩短。专家们估计,世界上90%的对外投资和4/5的经济活动都发生在发达国家。中国在近年加入了这个弱肉强食的全球化聚餐。印度精英中有人认为,印度是弱者,印度是全球化的受害者,全球化是瘟神。中国想以强者姿态来拥抱全球化,把全球化当作财神,等于到虎口中去抢食。
    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的知识精英被跨国公司夺走。超越国界的高科技专业生产方式越来越把普通人的就业机会夺走,失业成为贫穷的主要根源。“全球化经济体制重视高效率生产而轻视人的尊严”,这是巴尔涅特(Barnet)名著《全球化之梦》的结论。他认为,全球化的发展会不断地架空人类,使越来越多的人变成既不是生产者,又不是消费者。如果这样,人类岂不变成“非经济动物”了!
    用文化的眼光来看,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个很复杂的难题,牵涉到的问题很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球化机制的繁荣是两码事。美国的所谓中产阶级(年收入从3万美元到100万美元)占人口的90%,可是其中绝大多数人只配“游览”高级消费场所,真正消费也是到大众化商场争购廉价品。大公司因财政舞弊、缺乏透明度而突然破产,对进行股票投资以求得将来生活有保障的美国百姓打击很大,个人财富都是来如春梦、去似朝云的帐上数字,等于钱在和他们捉迷藏,越来越多的人对未来生活缺乏安全感。这就是中国某些学者羡慕的“菱形社会”(两头小、中间大)结构,和中国传统理想的丰衣足食有天壤之别。
    发展中国家的一些明智人士认为,西方文化中寻求直线发展的思维和一味沉醉于通向天堂的自强、奋斗,是造成当今世界一切弊病的根本原因。这些人士强调,应采用东方传统文化中追求“天下一家”的和谐与利他精神来为全球化消毒。中国目前设计的发展模式是顺应西方文化的直线发展模式,这是一种冒险的尝试,不能掉以轻心。
    刘云山说:“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实力和民族精神的竞争。”一方面,他认为全球化不仅是货物、服务、资本、人员等在各国间的流动,而且有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在世界范围的激烈碰撞,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上均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他有信心要在全球化中“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如果他是把文化当作抗菌素来抵制外来腐蚀,当然无可非议。要注意的是,文化的层次越高,就越不是逞强与竞争的手段。古人说,“恃力必衰,德者终显”。美国本来是反抗压迫、争取自由、争取人权的文化进步国家,可是在站到世界之颠后就霸气十足,任意践踏别国利益。这样的文化强国,对世界而言,危害不浅。中国文明力量应该表现在“土处下,不争高,故安而不危”。
    中国当前的巨大任务是丰衣足食、安而不危。中国参加全球经济竞争,是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拓宽中国发展的空间,而不是踏在他国头上去九天揽月。只有远离逞强、争雄、称霸的道路,才能使中国变成文明、先进的礼仪之邦。
太书面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