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科普一下近现代伊朗陸军的光辉事蹟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7:56:21
就近200年里,非西方列強的陸军里

TG在朝鮮力抗米帝不敗,僅此一点足以,其他什么收拾阿三安南,和毛子沖突等按下不表

鬼子日俄战争在东北大战毛子,二战初期大败英美殖民军

土耳其在俄土战争中不敵,但令毛子傷亡惨重,加里波里殺退几十万英军,革命战争中杀退法军,大敗希腊

安南在TG和毛子支援下打败法国,拖了米帝十年

伊朗除了和傻大木大战三百回合以外干了什么?就近200年里,非西方列強的陸军里

TG在朝鮮力抗米帝不敗,僅此一点足以,其他什么收拾阿三安南,和毛子沖突等按下不表

鬼子日俄战争在东北大战毛子,二战初期大败英美殖民军

土耳其在俄土战争中不敵,但令毛子傷亡惨重,加里波里殺退几十万英军,革命战争中杀退法军,大敗希腊

安南在TG和毛子支援下打败法国,拖了米帝十年

伊朗除了和傻大木大战三百回合以外干了什么?
有同学说波斯可比PLA呢
2伊战争是双方拿着现代化武器打的原始战争
伊粉都去哪了?
古代算不算
伊朗在二战挺悲催的


伊朗能在最为混乱的时候,迅速整合,在MD拉偏架的情况下和阿盟全力支持的老萨打成平手还略占上风,也算不错了,加了二十多年的休整,战斗力超过远胜海湾战争时的老萨是肯定的。

当然我也不指望伊朗能打赢MD,只是希望它能成为一个更大更深的泥潭。

而且还要考虑到现在的TG和毛子拉偏架放坏水的能力可无非十年前可比了

伊朗能在最为混乱的时候,迅速整合,在MD拉偏架的情况下和阿盟全力支持的老萨打成平手还略占上风,也算不错了,加了二十多年的休整,战斗力超过远胜海湾战争时的老萨是肯定的。

当然我也不指望伊朗能打赢MD,只是希望它能成为一个更大更深的泥潭。

而且还要考虑到现在的TG和毛子拉偏架放坏水的能力可无非十年前可比了
伊朗士气应该不错,但是若要说指挥作战水平。应该比不上PLA。

就两伊战争来说。明显没我们自卫反击战打得漂亮。虽然自卫反击战我方伤亡过大。但是战绩摆在那里。
伊朗能在最为混乱的时候,迅速整合,在MD拉偏架的情况下和阿盟全力支持的老萨打成平手还略占上风,也算不错 ...
傻大木的军队在阿拉伯国家中也比埃及敘利亞差不少
毕竟有点核威慑~、
伊朗在二战挺悲催的
近代一直如此,别人至少挣扎一下
lz缺乏基本的历史思辨能力。
放在61年前,您也就是个问“有人科普一下1840年以来中国陆军的光辉事迹吗?凭什么出兵朝鲜和美帝叫板啊!”的水平。
凡事都有第一次,您就这么肯定这不会是近代以来伊朗陆军的第一次光辉?

华盛顿红军 发表于 2011-11-8 00:47
lz缺乏基本的历史思辨能力。
放在61年前,您也就是个问“有人科普一下1840年以来中国陆军的光辉事迹吗?凭 ...


廢话,出了再说,证明了再说

否则中国男足也叫世界强队

按这样说,你怎么知道現在是WW第一次雄起,可以反攻大陸呢
华盛顿红军 发表于 2011-11-8 00:47
lz缺乏基本的历史思辨能力。
放在61年前,您也就是个问“有人科普一下1840年以来中国陆军的光辉事迹吗?凭 ...


廢话,出了再说,证明了再说

否则中国男足也叫世界强队

按这样说,你怎么知道現在是WW第一次雄起,可以反攻大陸呢
我觉得波斯阅兵式走的比较齐整,,比很多国家的都齐整,,比MD
trajanus 发表于 2011-11-8 00:57
廢话,出了再说,证明了再说

否则中国男足也叫世界强队
我是废话,那你现在又急什么,打都没打,就非要论证一下“老子英雄儿虎胆,老子孬种儿混蛋”?
华盛顿红军 发表于 2011-11-8 00:47
lz缺乏基本的历史思辨能力。
放在61年前,您也就是个问“有人科普一下1840年以来中国陆军的光辉事迹吗?凭 ...
附议,楼主就是麦克阿瑟的思维,大国的牛b之处就是先吃螃蟹,否则我们现在不应该培养工程师,而是厨师,中国在世界上也就开餐馆是把好手。
伊朗和傻大木 两个2b用世界一流的武器打了近10年中世纪战争


别的不说 萨拉丁如果还活着也比傻大木指挥的好

别的不说 萨拉丁如果还活着也比傻大木指挥的好
奥巴马在连任之前是绝对不会牵头打伊朗的,此时打伊朗将复制老布什的悲剧。
打伊朗的政治条件是阿拉伯国家不强烈反对,能拉来欧洲或以色列做盟友,伊朗国内外有能扶植的反对派。这三条现在不可能同时满足。
军事上美国摧毁伊朗的国家军事力量不会比03年打萨达姆更难,取胜后出现伊拉克那样的长期抵抗力量的可能性不大。
supermanx 发表于 2011-11-8 01:16
伊朗和傻大木 两个2b用世界一流的武器打了近10年中世纪战争
话说,伊朗那种情况下表现真的比傻大木好太多了……
别的不说好歹能自己造点武器装备,就比阿拉伯国家强不少。
yellowsubmarine 发表于 2011-11-8 01:26
奥巴马在连任之前是绝对不会牵头打伊朗的,此时打伊朗将复制老布什的悲剧。
打伊朗的政治条件是阿拉伯国家 ...
怎么可能性不大?我不认为伊朗人比伊拉克怂。从两伊战争看,他们水平不咋地但血性十足。而且空军表现突出。
呵呵,我觉得伊朗应该整合其军事战略,着力发展外交事业同时强化内部改革。
就看伊朗在国家工业发展方面不懈努力的态度和取得的成绩,这个国家至少也是和土耳其一个水平的


伊朗的对外战争, 越境打击库尔德\塔利班\人民圣战组织不算, 两伊战争大家比较熟悉,下面是大家不熟悉的,基本与我国清朝那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一样

    1826年,波斯主动出击,向被俄国占据的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地区发动进攻。由于获得当地民众的支持,波斯军队所向披靡,在巴库和埃里温等地大败俄军。波斯国王法赫特试图利用有利形势将俄国拖到谈判桌上,索还其侵占的土地,但波斯的谈判代表被圣彼得堡拒之门外。 当年9月,俄军统帅叶尔莫洛夫抓紧时间,迅速改变了南高加索地区的军队,遂发动反攻,于9月17日攻陷甘杰。阿巴斯·米尔扎王储眼见雪季即将来临,于是撤出战斗,兵退大不里士。 1827年,俄皇将作战不力的叶尔莫洛夫免职,任命巴斯凯维奇为高加索前线总指挥,带领援军开往格鲁吉亚。10月,俄军攻陷埃里温,并渡过阿拉斯河,向大不里士挺进。阿巴斯·米尔扎无心恋战,于是下令全军撤退,包括大不里士在内的整个阿塞拜疆地区全部沦陷。
    俄国在1856年挑唆波斯进攻阿富汗的赫拉特汉国。阿富汗一向被英国人看作是保卫印度的北方屏障,此举毫无悬念地恶化了波斯与英国的关系。就在波军占领赫拉特当天,英国对波斯宣战。12月4日,英国波斯湾分舰队占领哈尔克岛,次年3月在波斯南部的霍拉姆沙赫尔登陆。在法国斡旋下,两国最后达成协议,英国撤出波斯,波斯撤出赫拉特.
       在1941年英苏联合入侵前夕,伊朗陆军规模约为12万人,编为两个配备105毫米斯科达火炮的王家近卫师(均驻扎在德黑兰)、9个普通师(分别驻扎在全国六个军区,其中5个师在北方防备苏联、4个师在南方防备英国),5个宪兵旅,以及1个独立的机械化旅 。伊朗王家空军拥有大约400架飞机,编为8个大队。伊朗海军在里海中有2艘炮艇、5艘鱼雷艇、1艘武装拖艇、1艘武装游艇,在波斯湾有2艘意大利建造的炮舰、4艘炮艇、3艘鱼雷艇和1艘拖船。 入侵一方,英军的部队包括第8和第10印度师、第2印度装甲旅、第9装甲旅和第21印度步兵旅。苏军则从外高加索和中亚军区的第44、47和第53军中抽调了入侵部队。
      1941年8月25日凌晨零点,苏联对伊朗的入侵行动开始。由诺维科夫将军指挥的一支约2000人的苏军摩托化部队在阿塞拜疆南部纳希契万地区度过界河阿拉斯河,进入伊朗境内。他们很快占领了马库(Maku)和霍伊(Khoi),随后经大不里士向东进军。 东边500公里外,另一支2000人的苏军纵队沿着里海南岸向东进军,占领了恩泽里港和拉什特,并逼近加兹温城,不久在那里与第一路军会合。第三路苏军1000人在沙赫港登陆,攻占戈尔甘和呼罗珊省北部,随后推进至铁路枢纽塞姆南河沙赫鲁德。
     为了恐吓伊朗军队和平民,令其放弃抵抗,苏军飞机在入侵伊朗的当天轰炸了大不里士、拉什特、加兹温和雷扎耶,次日轰炸了德黑兰郊区。两天的空袭一共炸死83名伊朗平民和12名军人。
     面对苏联的突然进攻,毫无准备的伊朗军队大部分在军营里被缴了械。校级以上的军官和情报官员被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军官甄别了出来,一些人被带到巴库审问,从此下落不明。一些伊朗军人趁夜色掩护逃出军营,跑到附近民居中躲藏。一些对德黑兰统治不满的地方部落则趁机揭竿而起,在苏联羽翼下控制了北方山区。 在里海地区没有发生海上战斗.
      而在南部的波斯湾,英国军舰突然炮击了停泊在那里的伊朗舰队。在卡伦河口附近的沙普赫尔港,那也是纵贯伊朗铁路的起点,一支搭载登陆部队的英澳联合舰队在8月25日凌晨4时08分悄悄驶入港口。这支小舰队包括“亚拉”号炮舰(HMAS Yarra)、“法茅斯”号护卫舰(HMS Falmouth)、“卡宁布拉”号辅助巡洋舰(HMAS Kanimbla)、1艘炮艇、2艘武装游艇和2艘武装的内河客船。见港内伊朗军舰毫无防备,舰队指挥官哈林顿准将下令突然开火。“亚拉”号炮舰一炮击中伊朗海军最大的军舰,购自意大利的“虎”号炮舰(Babr),将其重创。“亚拉”号随后进入卡伦河航道,用舰上的3磅炮和机枪扫射其余的伊朗炮艇,对方水兵纷纷跳河逃命。到凌晨5时30分,英澳舰队上搭载的印度陆军士兵全部登陆完毕,占领了沙普赫尔的港口。
    在阿巴丹港,英国海军“肖尔汉姆”号炮艇(HMS Shoreham)击沉了“虎”号的姐妹舰“豹”号炮艇(Palang),港内的其他伊朗军舰不是被击毁,就是被俘
      8月25日白天,英国皇家空军的一队“布伦海姆”轻型轰炸机奇袭了阿瓦士机场,停在那里的伊朗飞机还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在地面上。接着,8000多名英印士兵乘船沿卡伦河北上,在一天的激战之后占领了阿瓦士。另一路英军从伊拉克的哈纳根出发,在25日凌晨4时越过边界,在克尔曼沙赫附近遭到伊朗军队的坚决抵抗,4天后才占领克尔曼沙赫油田。
伊朗南部的各个空军基地被英军一扫而光,空军官兵被遣散回家,伊朗空军的飞机则被英军士兵拆毁。在巨大的杜珊·塔佩空军基地,英军接收了那里的沙阿兹飞机组装厂,15架刚从美国运来的、崭新的寇蒂斯“霍克”战斗机被英国人没收,运到了印度。
      在德黑兰,礼萨国王在8月25日凌晨从曼苏尔首相那里得知英苏军队入侵的消息,他迅即向苏联大使和英国公使表示准备答应两国政府的要求。然而英苏使节的答复却是,两国的军队将继续向前挺进。
     盟国的进攻令伊朗措手不及。虽然礼萨国王知道,拥有强大兵力和武器装备的盟军要侵犯伊朗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但直到最后一刻他仍天真地认为,出于道义上的考虑、以及对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的尊重,盟军还不至于把事情做到如此地步。
      盟军迅猛的打击也把伊朗军队打得措手不及。整个入侵行动,或者按照其英国代号来说,“Y行动”,以其出其不意的突然性获得了军事上的成功。波斯湾的油田和纵贯伊朗的铁路已经落入盟国手中。规模不大的伊朗空军和海军已经不复存在,陆军部队也被打得七零八散。英印军队付出的代价是22人阵亡,42人受伤,苏军伤亡情况不明。
      8月27日,曼苏尔首相被国王免职,新首相下令伊朗武装部队停止抵抗。8月30日,英苏大使要求伊朗军队全面停止抵抗,将除外交人员之外的全体德国侨民一律驱逐出境,伊朗为盟国取道其领土运输军火武器和战争物资提供方便。8月31日,英苏两国要求伊朗将德国侨民转交苏军和英军处置。9月9日,伊朗新首相取得议会的同意,答应了盟国的条件。然而第二天英国和苏联再度向伊朗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伊朗在48小时内必须关闭德国、意大利、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使馆,交出德国侨民,否则盟军将全面占领伊朗。
      9月16日,英苏军队压向德黑兰,伊朗国民议会被迫宣布礼萨国王逊位。次日,英国和苏联军队开入德黑兰。伊朗境内的德国人全部被捕,其中身体健壮的一半人被苏联挑去,发配到西伯利亚科雷马的奴役营,在那里与苏联从波兰东部捕捉来的平民奴工一起挖矿;另外一半则被英国人流放到澳大利亚。
礼萨国王退位后,将王位传于21岁的王储,然后动身离开德黑兰。废王一行先经伊斯法罕到阿巴斯港,在那里登上了一只波斯船。开到孟买后又决定改去英属毛里求斯岛。因患晚期动脉硬化,礼萨汗决定去南非检查,最后于1947年因心脏病发作在约翰内斯堡去世。
     1941年9月17日,年轻的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在议会大厦宣誓就职,从此开始了他艰难曲折的执政生涯。



伊朗的对外战争, 越境打击库尔德\塔利班\人民圣战组织不算, 两伊战争大家比较熟悉,下面是大家不熟悉的,基本与我国清朝那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一样

    1826年,波斯主动出击,向被俄国占据的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地区发动进攻。由于获得当地民众的支持,波斯军队所向披靡,在巴库和埃里温等地大败俄军。波斯国王法赫特试图利用有利形势将俄国拖到谈判桌上,索还其侵占的土地,但波斯的谈判代表被圣彼得堡拒之门外。 当年9月,俄军统帅叶尔莫洛夫抓紧时间,迅速改变了南高加索地区的军队,遂发动反攻,于9月17日攻陷甘杰。阿巴斯·米尔扎王储眼见雪季即将来临,于是撤出战斗,兵退大不里士。 1827年,俄皇将作战不力的叶尔莫洛夫免职,任命巴斯凯维奇为高加索前线总指挥,带领援军开往格鲁吉亚。10月,俄军攻陷埃里温,并渡过阿拉斯河,向大不里士挺进。阿巴斯·米尔扎无心恋战,于是下令全军撤退,包括大不里士在内的整个阿塞拜疆地区全部沦陷。
    俄国在1856年挑唆波斯进攻阿富汗的赫拉特汉国。阿富汗一向被英国人看作是保卫印度的北方屏障,此举毫无悬念地恶化了波斯与英国的关系。就在波军占领赫拉特当天,英国对波斯宣战。12月4日,英国波斯湾分舰队占领哈尔克岛,次年3月在波斯南部的霍拉姆沙赫尔登陆。在法国斡旋下,两国最后达成协议,英国撤出波斯,波斯撤出赫拉特.
       在1941年英苏联合入侵前夕,伊朗陆军规模约为12万人,编为两个配备105毫米斯科达火炮的王家近卫师(均驻扎在德黑兰)、9个普通师(分别驻扎在全国六个军区,其中5个师在北方防备苏联、4个师在南方防备英国),5个宪兵旅,以及1个独立的机械化旅 。伊朗王家空军拥有大约400架飞机,编为8个大队。伊朗海军在里海中有2艘炮艇、5艘鱼雷艇、1艘武装拖艇、1艘武装游艇,在波斯湾有2艘意大利建造的炮舰、4艘炮艇、3艘鱼雷艇和1艘拖船。 入侵一方,英军的部队包括第8和第10印度师、第2印度装甲旅、第9装甲旅和第21印度步兵旅。苏军则从外高加索和中亚军区的第44、47和第53军中抽调了入侵部队。
      1941年8月25日凌晨零点,苏联对伊朗的入侵行动开始。由诺维科夫将军指挥的一支约2000人的苏军摩托化部队在阿塞拜疆南部纳希契万地区度过界河阿拉斯河,进入伊朗境内。他们很快占领了马库(Maku)和霍伊(Khoi),随后经大不里士向东进军。 东边500公里外,另一支2000人的苏军纵队沿着里海南岸向东进军,占领了恩泽里港和拉什特,并逼近加兹温城,不久在那里与第一路军会合。第三路苏军1000人在沙赫港登陆,攻占戈尔甘和呼罗珊省北部,随后推进至铁路枢纽塞姆南河沙赫鲁德。
     为了恐吓伊朗军队和平民,令其放弃抵抗,苏军飞机在入侵伊朗的当天轰炸了大不里士、拉什特、加兹温和雷扎耶,次日轰炸了德黑兰郊区。两天的空袭一共炸死83名伊朗平民和12名军人。
     面对苏联的突然进攻,毫无准备的伊朗军队大部分在军营里被缴了械。校级以上的军官和情报官员被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军官甄别了出来,一些人被带到巴库审问,从此下落不明。一些伊朗军人趁夜色掩护逃出军营,跑到附近民居中躲藏。一些对德黑兰统治不满的地方部落则趁机揭竿而起,在苏联羽翼下控制了北方山区。 在里海地区没有发生海上战斗.
      而在南部的波斯湾,英国军舰突然炮击了停泊在那里的伊朗舰队。在卡伦河口附近的沙普赫尔港,那也是纵贯伊朗铁路的起点,一支搭载登陆部队的英澳联合舰队在8月25日凌晨4时08分悄悄驶入港口。这支小舰队包括“亚拉”号炮舰(HMAS Yarra)、“法茅斯”号护卫舰(HMS Falmouth)、“卡宁布拉”号辅助巡洋舰(HMAS Kanimbla)、1艘炮艇、2艘武装游艇和2艘武装的内河客船。见港内伊朗军舰毫无防备,舰队指挥官哈林顿准将下令突然开火。“亚拉”号炮舰一炮击中伊朗海军最大的军舰,购自意大利的“虎”号炮舰(Babr),将其重创。“亚拉”号随后进入卡伦河航道,用舰上的3磅炮和机枪扫射其余的伊朗炮艇,对方水兵纷纷跳河逃命。到凌晨5时30分,英澳舰队上搭载的印度陆军士兵全部登陆完毕,占领了沙普赫尔的港口。
    在阿巴丹港,英国海军“肖尔汉姆”号炮艇(HMS Shoreham)击沉了“虎”号的姐妹舰“豹”号炮艇(Palang),港内的其他伊朗军舰不是被击毁,就是被俘
      8月25日白天,英国皇家空军的一队“布伦海姆”轻型轰炸机奇袭了阿瓦士机场,停在那里的伊朗飞机还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在地面上。接着,8000多名英印士兵乘船沿卡伦河北上,在一天的激战之后占领了阿瓦士。另一路英军从伊拉克的哈纳根出发,在25日凌晨4时越过边界,在克尔曼沙赫附近遭到伊朗军队的坚决抵抗,4天后才占领克尔曼沙赫油田。
伊朗南部的各个空军基地被英军一扫而光,空军官兵被遣散回家,伊朗空军的飞机则被英军士兵拆毁。在巨大的杜珊·塔佩空军基地,英军接收了那里的沙阿兹飞机组装厂,15架刚从美国运来的、崭新的寇蒂斯“霍克”战斗机被英国人没收,运到了印度。
      在德黑兰,礼萨国王在8月25日凌晨从曼苏尔首相那里得知英苏军队入侵的消息,他迅即向苏联大使和英国公使表示准备答应两国政府的要求。然而英苏使节的答复却是,两国的军队将继续向前挺进。
     盟国的进攻令伊朗措手不及。虽然礼萨国王知道,拥有强大兵力和武器装备的盟军要侵犯伊朗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但直到最后一刻他仍天真地认为,出于道义上的考虑、以及对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的尊重,盟军还不至于把事情做到如此地步。
      盟军迅猛的打击也把伊朗军队打得措手不及。整个入侵行动,或者按照其英国代号来说,“Y行动”,以其出其不意的突然性获得了军事上的成功。波斯湾的油田和纵贯伊朗的铁路已经落入盟国手中。规模不大的伊朗空军和海军已经不复存在,陆军部队也被打得七零八散。英印军队付出的代价是22人阵亡,42人受伤,苏军伤亡情况不明。
      8月27日,曼苏尔首相被国王免职,新首相下令伊朗武装部队停止抵抗。8月30日,英苏大使要求伊朗军队全面停止抵抗,将除外交人员之外的全体德国侨民一律驱逐出境,伊朗为盟国取道其领土运输军火武器和战争物资提供方便。8月31日,英苏两国要求伊朗将德国侨民转交苏军和英军处置。9月9日,伊朗新首相取得议会的同意,答应了盟国的条件。然而第二天英国和苏联再度向伊朗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伊朗在48小时内必须关闭德国、意大利、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使馆,交出德国侨民,否则盟军将全面占领伊朗。
      9月16日,英苏军队压向德黑兰,伊朗国民议会被迫宣布礼萨国王逊位。次日,英国和苏联军队开入德黑兰。伊朗境内的德国人全部被捕,其中身体健壮的一半人被苏联挑去,发配到西伯利亚科雷马的奴役营,在那里与苏联从波兰东部捕捉来的平民奴工一起挖矿;另外一半则被英国人流放到澳大利亚。
礼萨国王退位后,将王位传于21岁的王储,然后动身离开德黑兰。废王一行先经伊斯法罕到阿巴斯港,在那里登上了一只波斯船。开到孟买后又决定改去英属毛里求斯岛。因患晚期动脉硬化,礼萨汗决定去南非检查,最后于1947年因心脏病发作在约翰内斯堡去世。
     1941年9月17日,年轻的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在议会大厦宣誓就职,从此开始了他艰难曲折的执政生涯。

南联盟不是伊拉克
阿富汗不是南联盟
利比亚不是阿富汗
伊朗不是利比亚

结果,对美帝来说都一样!!
唯物 发表于 2011-11-8 11:30
伊朗的对外战争, 越境打击库尔德\塔利班\人民圣战组织不算, 两伊战争大家比较熟悉,下面是大家不熟悉的,基本 ...
编辑下吧,这段把人看的吓死
我觉着伊朗战力有限
跟伊拉克打的时候就打得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