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澜-湄联合巡逻小组的可参考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11:02


     澜沧江是中国最长的南北向河流。她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岗果日峰的扎曲,流至昌都后始称澜沧江。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出境后改称湄公河,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长达4900公里的澜沧江-湄公河,连接着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六国,六国的人民共同拥有着这条大河。在中国境内的澜沧江长达2100多公里,在老挝境内长777公里,有234公里是在老挝和缅甸之间穿过,有970多公里是老挝泰国之间界河。在柬埔寨境内长 500公里,在越南境内长230公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面积81万平方公里。

澜沧江上游以类乌齐河口为界,全长556公里,山势一般较平缓,河谷平浅,年径流深度为200毫米。以下为中游峡谷区,全长821公里,河床坡降大,谷形紧窄,水面宽120米左右,年径流深度为400~700毫米。功果桥以下为下游,两岸山势降低,窄谷与宽谷相间出现,年径流量为200~400毫米,是河川径流量的主要来源。戛旧以下进入西双版纳,地势更为低平,河道流经峡谷和平坝,形成串珠状河谷。

澜沧江是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辅以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上游段高山冰雪融水占有一定的比重,地下水补给一般也占年径流量的50%左右。自中游段开始,雨水补给逐渐增大,地下水和冰雪融水补给相应减少。至下游段,雨水补给已占年径流量的60%以上。上中游冬季的年径流量一般不到全年径流量的 10%,春季可达10%以上,夏季可占50%左右,秋季径流量仍可占全年的30%左右。最大流量一般出现在每年的7月或8月,最小流量多发生在1月或2 月。下游段每年7~10月都有可能出现最大流量,其中以8月为最多,最小流量以5月最多。


      美国海军称内河水域为“棕色水域”(Browll Water),这一概念是相对于海洋等广阔水面而言的,它包括内陆河流、水道、运河等。这些内河水域往往不像海洋那样开阔,有其独特的作战特点,因此美军认为有必要在海军中建立一支专门针对此类环境作战的合成部队。
  这个设想最早是在1960年代美国大规模出兵越南后提出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温热复杂、河网密布的地域环境对美军渗透造成很大影响,因而需要建立一支在这种环境中担负运输掩护等一系列任务的部队,最早的内河舟艇支援部队就此问世。
  由于内河流域的河道较狭窄、相互错综交叉、布局复杂,这就要求为部队配备合适的船只。这种船要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和火力;船身精巧,便于在复杂的水道中机动行进;还要有足够的速度,以便快速渗透和撤离。当时有一款轻型高速内河巡逻艇(PBR,Patrol Boat River)投入使用,该巡逻艇使用两台通用公司制造的高功率柴油发动机作为引擎,船首装有双联同轴12.7mm机枪,船尾则装有一挺可以对空发射的12.7mm机枪,中后甲板安装有两块防弹钢板,可以根据任务需要加装M60通用机枪或者榴弹发射器等压制武器。这种巡逻艇的优势很快就凸现出来,成为美军在越南穿越河网的基本交通工具之一。海军司令部还专门成立了一个为海豹突击队提供内河运输工具的部队,称为“船只支援部队”(Boat Support Units),专门负责提供内河运输船只并操纵驾驶。他们使用专门开发的船只,有些可携带大量的武器和弹药;有些则可以登上浅滩,并携带大口径的压制性武器,以保证与敌人发生正面接触时,提供必要的支援和掩护。这就为海豹突击队在越战期间提供了火力支援和保障。越战结束后,美国海军逐渐放弃了内河流域的作战考虑,削减了有关内河流域作战的研究和相关发展工作,只在海军特种部队中保持了一定数量的特种舟艇支援部队。
  到了2005年前后,美国海军从战略角度重新对内河流域的作战任务进行评估和考察,认为内河流域可能会因为防御部队建设不足而成为恐怖分子的一个重要袭击目标。同时内河河流会成为恐怖渗透的载体,为恐怖分子的行动提供便利和帮助。更直接的原因是,美军在伊拉克等军事行动中发现,建立一支可以随时调用的内河流域部队十分必要。这支部队应该具有的能力包括:配有高速机动内河突击舟艇,这种舟艇既具有火力支援和掩护的作用,同时可以运送人员;配有小规模的多功能复合作战分队,既可以进行河道的水文侦察等隐蔽类型任务,也可以在河岸等近距离处执行特殊作战任务;具备高效的后勤保障系统,可协同其他作战单位开展在内河流域进行的多种作战任务。由此,2005年“美国海军内河中队”(RIVRON,RiverineGroup Squadron)成立。美国海军的有关负责人透露,在经过一定的训练方法摸索和作战评估后,相应的后续部队也会随之建立。
  根据目前的海军预算和编制计划,此后将会建立两支中队,组成内河第一作战群,并且逐渐形成多地域的系统部署,使内河作战部队成为海军体系内一支全新的作战力量。
  内河中队将成为美国海事联合指挥作战系统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将配备完整的指挥、通信、作战、控制、情报和保障系统。由于美国目前内河流域的部队建设尚低于正规作战部队,所以在进行实力评估和建设方面只定为援助级别单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不受重视。
  为了将内河中队纳入一个全新的作战指挥序列,2006年1月,也就是内河第一中队完成实战演练准备进行正式部署前,美国海军建立了“海军远征作战指挥”(NECC,Navy ExpeditionaryCombat Command)序列。在这个全新序列中,囊括了“特种军火军械爆炸处理部队”(EOD,Explosive OrdnanceDisposal)、海军沿海防御作战部队、内河流域作战及舟艇支援部队、海军工程兵部队以及海军远征作战调遣指挥系统、海军远征作战补给系统。将这一系列的部队调集到一起,是美国海军近年来建设改革的又一项重要措施,旨在应付突发地域的全面战争。这也是美国根据反恐作战中的联合指挥作战思想而对部队进行的扩充和资源整合。
  打造低编制的高效复合部队
  新成立的内河第一中队不同于已有的特种舟艇支援部队,其没有特定的军事协同作战单位,这就对该部队的任务设定有了更大范围的要求,同时对于其人员所具有的素质和技能有了更全面的要求。作为美国海军下定决心成立的全新部队,内河第一中队可以充分借鉴较为成熟的建制结构和服从美军系统的联合作战思想,少走弯路,同时全新的建立思想反映了部队建设的新理念——打造低编制部队。
  内河第一中队的人员编制在220人左右,基地设立在两栖作战基地——利特尔克里克(Little Creek)。该中队在建设过程中放弃了很多传统部队独当一面的建设思想,将部队的作战能力进行模块化建设,将部队整体纳入联合指挥作战系统内。在行动和演练中依靠自己的专长执行相应的军事任务,因此在人员数量和装备配备上都属于低编制,但他们又是具有高效复合作战素质的新型部队。

  之前的联合作战往往临时组建或征调其他运输部队来完成内河人员的运送和渗透,很难达成默契和彼此协同。内河第一中队的出现则解决了这一瓶颈问题,他们既掌握高速突击快艇的驾驶,又提供火力支援,其复合作战小队可以完成简单的纵深接应和必要的侦察活动,使联合作战达到更好的协同效果。
  该中队成立不久就到海军陆战队的训练基地接受基本作战技能训练。由于其还是一支全新的部队,而且面临的作战环境是世界范围内的内河流域,所以很难在短时间内根据各种地貌展开针对性训练。为了弥补这些不足,基本训练结束后,这支部队很快展开了大量实战性质的协同战地演习,力求最大程度上接近实际任务要求。
  除接受基本训练之外,他们还要接受一系列的提高训练。首先是特种突击高速艇的驾驶、导航、突发事件的处置训练,使他们了解船体和武器结构特点,同时进行运输和协同火力掩护方面的配合训练;其次是中队人员的基本技能训练,包括个人野外作战训练和小队协同战术训练;三是水文侦察、脱逃战术、协同火力支援战术以及小队接应掩护战术训练四是夜视条件下的陆地作战训练,以适应联合作战和特种作战的需要。这些都属于第一阶段的训练内容。
  第一阶段的训练结束后,开始第二阶段的特殊任务定向训练,要求队员具备驾驶其他类型小型舟艇的技巧及轻武器操作技能,最终具备根据河流环境和地域特点以及任务形式选择相应装备和行动方式展开综合作战的能力。训练的第三阶段是对指挥人员进行合.成化的指挥实战训练。此时内河第一中队将会分为3个实力相当的特遣队,这也是其未来行动中的基本组合单位。每支特遣队都有完整的指挥、情报、协同、保障体系,且其指挥人员要在第三阶段的训练中完成指挥部署和解决问题的训练。











根据上述论述,1、RIVRON是作为一个军事组织存在的,而在澜-湄流域,能派出的是边防,跟军事目的还是有区别的,不仅要考虑到当事国的反应,更多的是一种威慑和保护作用。
                     2、那么根据具体的任务要求,可以不用那么多的重火力,如加特林,12.7mm的已经有足够的威力了。
                     3、PBR完全可以使用像上述那样的,当然肯定是军用的。如果受到某些不明武装袭击,那么再升级的话有明确的借口。
                     4、因为任务的不同,那么相应的针对性训练也会不一样,重点在于护航,巡逻,以及对出现的特情迅速的反应。




     澜沧江是中国最长的南北向河流。她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岗果日峰的扎曲,流至昌都后始称澜沧江。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出境后改称湄公河,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长达4900公里的澜沧江-湄公河,连接着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六国,六国的人民共同拥有着这条大河。在中国境内的澜沧江长达2100多公里,在老挝境内长777公里,有234公里是在老挝和缅甸之间穿过,有970多公里是老挝泰国之间界河。在柬埔寨境内长 500公里,在越南境内长230公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面积81万平方公里。

澜沧江上游以类乌齐河口为界,全长556公里,山势一般较平缓,河谷平浅,年径流深度为200毫米。以下为中游峡谷区,全长821公里,河床坡降大,谷形紧窄,水面宽120米左右,年径流深度为400~700毫米。功果桥以下为下游,两岸山势降低,窄谷与宽谷相间出现,年径流量为200~400毫米,是河川径流量的主要来源。戛旧以下进入西双版纳,地势更为低平,河道流经峡谷和平坝,形成串珠状河谷。

澜沧江是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辅以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上游段高山冰雪融水占有一定的比重,地下水补给一般也占年径流量的50%左右。自中游段开始,雨水补给逐渐增大,地下水和冰雪融水补给相应减少。至下游段,雨水补给已占年径流量的60%以上。上中游冬季的年径流量一般不到全年径流量的 10%,春季可达10%以上,夏季可占50%左右,秋季径流量仍可占全年的30%左右。最大流量一般出现在每年的7月或8月,最小流量多发生在1月或2 月。下游段每年7~10月都有可能出现最大流量,其中以8月为最多,最小流量以5月最多。


      美国海军称内河水域为“棕色水域”(Browll Water),这一概念是相对于海洋等广阔水面而言的,它包括内陆河流、水道、运河等。这些内河水域往往不像海洋那样开阔,有其独特的作战特点,因此美军认为有必要在海军中建立一支专门针对此类环境作战的合成部队。
  这个设想最早是在1960年代美国大规模出兵越南后提出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温热复杂、河网密布的地域环境对美军渗透造成很大影响,因而需要建立一支在这种环境中担负运输掩护等一系列任务的部队,最早的内河舟艇支援部队就此问世。
  由于内河流域的河道较狭窄、相互错综交叉、布局复杂,这就要求为部队配备合适的船只。这种船要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和火力;船身精巧,便于在复杂的水道中机动行进;还要有足够的速度,以便快速渗透和撤离。当时有一款轻型高速内河巡逻艇(PBR,Patrol Boat River)投入使用,该巡逻艇使用两台通用公司制造的高功率柴油发动机作为引擎,船首装有双联同轴12.7mm机枪,船尾则装有一挺可以对空发射的12.7mm机枪,中后甲板安装有两块防弹钢板,可以根据任务需要加装M60通用机枪或者榴弹发射器等压制武器。这种巡逻艇的优势很快就凸现出来,成为美军在越南穿越河网的基本交通工具之一。海军司令部还专门成立了一个为海豹突击队提供内河运输工具的部队,称为“船只支援部队”(Boat Support Units),专门负责提供内河运输船只并操纵驾驶。他们使用专门开发的船只,有些可携带大量的武器和弹药;有些则可以登上浅滩,并携带大口径的压制性武器,以保证与敌人发生正面接触时,提供必要的支援和掩护。这就为海豹突击队在越战期间提供了火力支援和保障。越战结束后,美国海军逐渐放弃了内河流域的作战考虑,削减了有关内河流域作战的研究和相关发展工作,只在海军特种部队中保持了一定数量的特种舟艇支援部队。
  到了2005年前后,美国海军从战略角度重新对内河流域的作战任务进行评估和考察,认为内河流域可能会因为防御部队建设不足而成为恐怖分子的一个重要袭击目标。同时内河河流会成为恐怖渗透的载体,为恐怖分子的行动提供便利和帮助。更直接的原因是,美军在伊拉克等军事行动中发现,建立一支可以随时调用的内河流域部队十分必要。这支部队应该具有的能力包括:配有高速机动内河突击舟艇,这种舟艇既具有火力支援和掩护的作用,同时可以运送人员;配有小规模的多功能复合作战分队,既可以进行河道的水文侦察等隐蔽类型任务,也可以在河岸等近距离处执行特殊作战任务;具备高效的后勤保障系统,可协同其他作战单位开展在内河流域进行的多种作战任务。由此,2005年“美国海军内河中队”(RIVRON,RiverineGroup Squadron)成立。美国海军的有关负责人透露,在经过一定的训练方法摸索和作战评估后,相应的后续部队也会随之建立。
  根据目前的海军预算和编制计划,此后将会建立两支中队,组成内河第一作战群,并且逐渐形成多地域的系统部署,使内河作战部队成为海军体系内一支全新的作战力量。
  内河中队将成为美国海事联合指挥作战系统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将配备完整的指挥、通信、作战、控制、情报和保障系统。由于美国目前内河流域的部队建设尚低于正规作战部队,所以在进行实力评估和建设方面只定为援助级别单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不受重视。
  为了将内河中队纳入一个全新的作战指挥序列,2006年1月,也就是内河第一中队完成实战演练准备进行正式部署前,美国海军建立了“海军远征作战指挥”(NECC,Navy ExpeditionaryCombat Command)序列。在这个全新序列中,囊括了“特种军火军械爆炸处理部队”(EOD,Explosive OrdnanceDisposal)、海军沿海防御作战部队、内河流域作战及舟艇支援部队、海军工程兵部队以及海军远征作战调遣指挥系统、海军远征作战补给系统。将这一系列的部队调集到一起,是美国海军近年来建设改革的又一项重要措施,旨在应付突发地域的全面战争。这也是美国根据反恐作战中的联合指挥作战思想而对部队进行的扩充和资源整合。
  打造低编制的高效复合部队
  新成立的内河第一中队不同于已有的特种舟艇支援部队,其没有特定的军事协同作战单位,这就对该部队的任务设定有了更大范围的要求,同时对于其人员所具有的素质和技能有了更全面的要求。作为美国海军下定决心成立的全新部队,内河第一中队可以充分借鉴较为成熟的建制结构和服从美军系统的联合作战思想,少走弯路,同时全新的建立思想反映了部队建设的新理念——打造低编制部队。
  内河第一中队的人员编制在220人左右,基地设立在两栖作战基地——利特尔克里克(Little Creek)。该中队在建设过程中放弃了很多传统部队独当一面的建设思想,将部队的作战能力进行模块化建设,将部队整体纳入联合指挥作战系统内。在行动和演练中依靠自己的专长执行相应的军事任务,因此在人员数量和装备配备上都属于低编制,但他们又是具有高效复合作战素质的新型部队。

  之前的联合作战往往临时组建或征调其他运输部队来完成内河人员的运送和渗透,很难达成默契和彼此协同。内河第一中队的出现则解决了这一瓶颈问题,他们既掌握高速突击快艇的驾驶,又提供火力支援,其复合作战小队可以完成简单的纵深接应和必要的侦察活动,使联合作战达到更好的协同效果。
  该中队成立不久就到海军陆战队的训练基地接受基本作战技能训练。由于其还是一支全新的部队,而且面临的作战环境是世界范围内的内河流域,所以很难在短时间内根据各种地貌展开针对性训练。为了弥补这些不足,基本训练结束后,这支部队很快展开了大量实战性质的协同战地演习,力求最大程度上接近实际任务要求。
  除接受基本训练之外,他们还要接受一系列的提高训练。首先是特种突击高速艇的驾驶、导航、突发事件的处置训练,使他们了解船体和武器结构特点,同时进行运输和协同火力掩护方面的配合训练;其次是中队人员的基本技能训练,包括个人野外作战训练和小队协同战术训练;三是水文侦察、脱逃战术、协同火力支援战术以及小队接应掩护战术训练四是夜视条件下的陆地作战训练,以适应联合作战和特种作战的需要。这些都属于第一阶段的训练内容。
  第一阶段的训练结束后,开始第二阶段的特殊任务定向训练,要求队员具备驾驶其他类型小型舟艇的技巧及轻武器操作技能,最终具备根据河流环境和地域特点以及任务形式选择相应装备和行动方式展开综合作战的能力。训练的第三阶段是对指挥人员进行合.成化的指挥实战训练。此时内河第一中队将会分为3个实力相当的特遣队,这也是其未来行动中的基本组合单位。每支特遣队都有完整的指挥、情报、协同、保障体系,且其指挥人员要在第三阶段的训练中完成指挥部署和解决问题的训练。

555.jpg (99.1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1-6 22:52 上传



444.jpg (98.2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1-6 22:52 上传



333.jpg (92.0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1-6 22:52 上传



222.jpg (116.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1-6 22:52 上传



111.jpg (83.0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1-6 22:52 上传



根据上述论述,1、RIVRON是作为一个军事组织存在的,而在澜-湄流域,能派出的是边防,跟军事目的还是有区别的,不仅要考虑到当事国的反应,更多的是一种威慑和保护作用。
                     2、那么根据具体的任务要求,可以不用那么多的重火力,如加特林,12.7mm的已经有足够的威力了。
                     3、PBR完全可以使用像上述那样的,当然肯定是军用的。如果受到某些不明武装袭击,那么再升级的话有明确的借口。
                     4、因为任务的不同,那么相应的针对性训练也会不一样,重点在于护航,巡逻,以及对出现的特情迅速的反应。


可以确信此次联合巡逻咱们没1000人的规模
兔子这回是赚到了。唉,可惜啊。看看以后泰国军方高层肯定会爆出贪污或者其它方面的事情。祭天朝十三条人命。
首先,土鳖只是说可能超过1000人。既没说多少人,也没说超过多少人,更没说在什么时间是多少人

其次,土鳖自己说都是澜沧江-湄公河,貌似别的国家都只提了湄公河。

第三,装备更没说了。

唯一能确定的是编制划给了边防而不是穿件警察的马甲,这个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