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接技术与美国航天飞机对接机构类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3:17:00


专家详解“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技术
2011年11月01日 06:22:50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11月1日电题:“太空之吻”有多难?--专家详解“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技术
    记者张建松
    118个传感器、5个控制器、上千个齿轮轴承、18个电机和电磁拖动机构、数以万计的零件和紧固件……呈现在记者眼前的两台银灰色圆柱状的精密复杂仪器,就是与“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机构一模一样的试验鉴定件。
    在“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即将执行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之际,新华社记者来到对接机构的研制单位--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805所,探访这两个航天器如何进行“太空之吻”?
    对接结构在地面已进行1101次试验
    在太空将两个航天器对接起来形成一个“组合航天器”的对接技术,是人类载人航天活动的一项关键技术。目前,世界载人航天领域使用的对接机构有两大类:一类是美国航天飞机的“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另一类是俄罗斯和欧空局ATV飞船上的“锥-杆”式对接机构。
    “瞄准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对接机构采用了导向板内翻式的异体同构周边式构型
,对接机构所有的仪器设备都安装在周边,中间留了直径800毫米的人孔通道,宇航员和货物就是从这个通道运送。”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交会对接大型地面试验系统原负责人陶建中介绍说。
    陶建中说,对接机构在我国是一项全新技术,许多问题都是以前从未遇到的,其中最主要的技术难点有四个方面:一是如何保证两个飞行器相撞时“不撞坏、不弹开”,软硬适度;二是如何保证很多相互矛盾的动作(如推-拉、合-分等)组合在一起具有高可靠度;三是许多复杂的产品要协调安装于周边,中间留出人孔通道,如何实现系统集成;四是如何在地面充分试验、模拟天上微重力情况下的对接分离过程。
    针对对接机构的技术难点,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805所的研制队伍进行了长达16年的科技攻关,在仿真先行、高可靠的设计技术、集成技术和地面模拟等关键技术上,一一取得了突破,目前已成功申报20多项专利。对接机构在“上天”之前,已经在地面上进行1101次对接试验、647次分离试验。
    对接分为8个步骤约需十分钟时间
    两个航天器在太空的交会和对接是两个不同过程。
    陶建中介绍,当“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在同一时刻以同样的速度到达同一个地点顺利交会,两个飞行器的速度、位置、姿态、偏差等11个参数满足对接的初始条件后,飞行器就将停止控制,让它们根据惯性进行碰撞,整个对接过程一共大约需要十分钟时间。

对接过程分为8个步骤:
    第一步是“相撞”。在惯性作用下,8吨重的“神舟八号”与8.6吨重的“天宫一号”以每秒0.2米左右的速度进行相撞,当“神舟八号”上的主动对接机构碰撞上“天宫一号”上的被动对接机构,对接过程正式开始。
    第二步是“捕获”。当“神舟八号”主动对接机构上的对接环,接到失衡传感器发出对接指令信号后,6根滚珠丝杆就会向外推出200多毫米,对接环上安装的3对捕获锁,撞到“天宫一号”被动对接机构相对应的卡板器,就会被牢牢卡住。
    第三步是“缓冲”。“神舟八号”对接环受到撞击后,将会通过一套传动机构,联向对接机构上的摩擦自动器和电磁阻尼器,分别吸收纵向和横向的撞击能量,进行缓冲。碰撞、捕获、缓冲三个步骤共需要大约60秒时间。
    第四步是“校正”。当“神舟八号”成功捕获“天宫一号”并实施缓冲后,“神舟八号”对接环的6根滚珠丝杆继续往外推至300毫米,同时对两个航天器的姿态、位置和偏差等进行强行校准,校准时间约需80秒。
    第五步是“拉近”。校准后,“神舟八号”对接环的6根滚珠丝杆缓缓收缩,将两个飞行器“拉近”,这一过程约需240秒。
    第六步是“拉紧”。“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的对接面上,分别安装了6组共12把对接锁,每把对接锁的拉力达3吨。当两个飞行器被拉近后,两个对接面的12把对接锁一一相扣。
    第七步是“密封”。两个飞行器拉紧后,对接机构上的驱动电机将带动钢丝绳系统,将两个连接器面上的密封圈压缩,保持密封。
    第八步是“刚性连接”。通过对接锁使两个连接器贴合,实现“刚性连接”,将两个航天器组合成一体。拉紧、密封和刚性连接共需220秒。
    连接后的“组合航天器”由“天宫一号”控制
    据陶建中介绍,“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实现刚性连接后,将通过制动控制系统,接通两个航天器的电气液路通道,进行信息和能源并网。“神舟八号”上的航天员和货物通过直径800毫米的人孔通道进入“天宫一号”。连接后的“组合航天器”由天宫一号控制,“神舟八号”处于停靠状态,但如果出现故障,“神舟八号”则可以立即进行“替补”。
    在联合飞行任务结束后,或在紧急状态下,实现两个飞行器的安全分离也至关重要。根据程序设计,“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的对接锁可自动分离,一旦出现故障,宇航员可手动分离,将两个对接机构掰开;此外,还可以采用火工品将对接机构炸开,实行强行分离。

http://news.xinhuanet.com/2011-11/01/c_111136863_2.htm<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558812.com">


专家详解“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技术
2011年11月01日 06:22:50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11月1日电题:“太空之吻”有多难?--专家详解“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技术
    记者张建松
    118个传感器、5个控制器、上千个齿轮轴承、18个电机和电磁拖动机构、数以万计的零件和紧固件……呈现在记者眼前的两台银灰色圆柱状的精密复杂仪器,就是与“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机构一模一样的试验鉴定件。
    在“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即将执行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之际,新华社记者来到对接机构的研制单位--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805所,探访这两个航天器如何进行“太空之吻”?
    对接结构在地面已进行1101次试验
    在太空将两个航天器对接起来形成一个“组合航天器”的对接技术,是人类载人航天活动的一项关键技术。目前,世界载人航天领域使用的对接机构有两大类:一类是美国航天飞机的“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另一类是俄罗斯和欧空局ATV飞船上的“锥-杆”式对接机构。
    “瞄准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对接机构采用了导向板内翻式的异体同构周边式构型
,对接机构所有的仪器设备都安装在周边,中间留了直径800毫米的人孔通道,宇航员和货物就是从这个通道运送。”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交会对接大型地面试验系统原负责人陶建中介绍说。
    陶建中说,对接机构在我国是一项全新技术,许多问题都是以前从未遇到的,其中最主要的技术难点有四个方面:一是如何保证两个飞行器相撞时“不撞坏、不弹开”,软硬适度;二是如何保证很多相互矛盾的动作(如推-拉、合-分等)组合在一起具有高可靠度;三是许多复杂的产品要协调安装于周边,中间留出人孔通道,如何实现系统集成;四是如何在地面充分试验、模拟天上微重力情况下的对接分离过程。
    针对对接机构的技术难点,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805所的研制队伍进行了长达16年的科技攻关,在仿真先行、高可靠的设计技术、集成技术和地面模拟等关键技术上,一一取得了突破,目前已成功申报20多项专利。对接机构在“上天”之前,已经在地面上进行1101次对接试验、647次分离试验。
    对接分为8个步骤约需十分钟时间
    两个航天器在太空的交会和对接是两个不同过程。
    陶建中介绍,当“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在同一时刻以同样的速度到达同一个地点顺利交会,两个飞行器的速度、位置、姿态、偏差等11个参数满足对接的初始条件后,飞行器就将停止控制,让它们根据惯性进行碰撞,整个对接过程一共大约需要十分钟时间。

对接过程分为8个步骤:
    第一步是“相撞”。在惯性作用下,8吨重的“神舟八号”与8.6吨重的“天宫一号”以每秒0.2米左右的速度进行相撞,当“神舟八号”上的主动对接机构碰撞上“天宫一号”上的被动对接机构,对接过程正式开始。
    第二步是“捕获”。当“神舟八号”主动对接机构上的对接环,接到失衡传感器发出对接指令信号后,6根滚珠丝杆就会向外推出200多毫米,对接环上安装的3对捕获锁,撞到“天宫一号”被动对接机构相对应的卡板器,就会被牢牢卡住。
    第三步是“缓冲”。“神舟八号”对接环受到撞击后,将会通过一套传动机构,联向对接机构上的摩擦自动器和电磁阻尼器,分别吸收纵向和横向的撞击能量,进行缓冲。碰撞、捕获、缓冲三个步骤共需要大约60秒时间。
    第四步是“校正”。当“神舟八号”成功捕获“天宫一号”并实施缓冲后,“神舟八号”对接环的6根滚珠丝杆继续往外推至300毫米,同时对两个航天器的姿态、位置和偏差等进行强行校准,校准时间约需80秒。
    第五步是“拉近”。校准后,“神舟八号”对接环的6根滚珠丝杆缓缓收缩,将两个飞行器“拉近”,这一过程约需240秒。
    第六步是“拉紧”。“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的对接面上,分别安装了6组共12把对接锁,每把对接锁的拉力达3吨。当两个飞行器被拉近后,两个对接面的12把对接锁一一相扣。
    第七步是“密封”。两个飞行器拉紧后,对接机构上的驱动电机将带动钢丝绳系统,将两个连接器面上的密封圈压缩,保持密封。
    第八步是“刚性连接”。通过对接锁使两个连接器贴合,实现“刚性连接”,将两个航天器组合成一体。拉紧、密封和刚性连接共需220秒。
    连接后的“组合航天器”由“天宫一号”控制
    据陶建中介绍,“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实现刚性连接后,将通过制动控制系统,接通两个航天器的电气液路通道,进行信息和能源并网。“神舟八号”上的航天员和货物通过直径800毫米的人孔通道进入“天宫一号”。连接后的“组合航天器”由天宫一号控制,“神舟八号”处于停靠状态,但如果出现故障,“神舟八号”则可以立即进行“替补”。
    在联合飞行任务结束后,或在紧急状态下,实现两个飞行器的安全分离也至关重要。根据程序设计,“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的对接锁可自动分离,一旦出现故障,宇航员可手动分离,将两个对接机构掰开;此外,还可以采用火工品将对接机构炸开,实行强行分离。

http://news.xinhuanet.com/2011-11/01/c_111136863_2.htm<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558812.com">
我对这种东西了解很少啊,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啊
“异体同构”是指追踪飞行器和目标飞行器上的对接机构采用同样结构,没有主动、被动之分;“周边式”是指机构不设置在中间,而是设置在周边。对接时,追踪飞行器上的对接机构伸出装在周边的三个板状导向器,使两个对接机构准确地接触,锁定后对接机构回缩拉紧对接面,最终锁定两个对接面完成对接。

  “异体同构周边”式的优点是对接后通道畅通,对接连接环直径较大承载能力大,适宜大质量航天器间对接。其缺点是结构比较复杂,质量较大。
“异体同构周边”式的优点是对接后通道畅通,对接连接环直径较大承载能力大,适宜大质量航天器间对接。其缺点是结构比较复杂,质量较大。
-----------
兔子好腹黑啊,哈哈
“杆-锥”式对接机构由“杆”和“锥”两部分构成,前者为主动,装在追踪飞行器上,“锥”为被动,装在目标飞行器上。对接时杆插入锥内,然后锥将杆锁定,接着拉紧两个航天器,最终锁定两个对接面完成对接。

  “杆-锥”式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质量较轻。其缺点是对接机构全部安装在航天器壳体内部,对接后占据较大内部空间,其承载能力也比较低。另外,在应用中需要主、被动两种机构成对使用,不具有异体同构性,通用性差。
打个比喻,天宫一号是被动的,飞船是主动追踪它对接。如果用“锥-杆“式对接机构,天宫与神舟只能成对使用。如果再发射一艘飞船,也只能与天宫(或空间站)对接。飞船与飞船之间不能对接。如果是用”异体周边对接“机构,飞船与飞船之间也可以对接,如果有需要的话。
为什么不能独立搞一种中国特色的对接口?兼顾别人的优点而没有人家的缺点。非要模仿人家的?
美俄都领先40多年了,你不模仿也不行。世界最早的对接就是美国搞的,是“杆-锥“式的,苏俄是不是模仿美国的呢?
对接舱为什么不能做成是柔性的呢?这样相互扣紧的力就可以大大减轻了。

如果两个航天器是柔性连接的,将来其中一个一旦受到小陨石等外力碰撞,其动量也不至于马上就传到另外一个航天器那里啊。
很多工业设计都遵循相同的原理,实施的手段也都差不多,做出来的就这样啦

除非原理有啥大的进步,材料有啥大的发明,补然都差不多啊
Bearcat 发表于 2011-11-1 10:13
为什么不能独立搞一种中国特色的对接口?兼顾别人的优点而没有人家的缺点。非要模仿人家的?
好吧……走美帝的路,让美帝无路可走难道不符合中国特色最具代表性的特点么……即便俺没搬出“鸡蛋椭圆形最合适”的理论……


使用异体同构设计任何一套对接装置都可以 既做主动端也做被动端,这对空间救援极为重要,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

使用异体同构设计任何一套对接装置都可以 既做主动端也做被动端,这对空间救援极为重要,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
Bearcat 发表于 2011-11-1 10:21
对接舱为什么不能做成是柔性的呢?这样相互扣紧的力就可以大大减轻了。

如果两个航天器是柔性连接的,将 ...
需要刚性连接的你搞柔性………………

柔性的话,航天器怎么变轨?天宫变轨,拽着神八。柔性的话就像橡皮筋,神八还不撞天宫上了。还有柔性的话各种管线怎么联系到一起
Bearcat 发表于 2011-11-1 10:13
为什么不能独立搞一种中国特色的对接口?兼顾别人的优点而没有人家的缺点。非要模仿人家的?
也要照顾一下人家嘛,说不定过了几年之后国际空间站出个什么状况,到时候能上去救援的也就只有腹黑兔的飞船了
直径80cm。。。。。。我要量量自己的腰围了
任何科研技术方向的研究,成熟后都会集中在60度的范围内
我是一向推崇独立自主的,别总山寨,就算山其精华,也最好能超越一下。但是对于对接机构,本人却执完全之相反观点。能仿制则仿制、能兼容则兼容,最好不要搞自己独立的一套标准。哪怕老外的已经落后了,只要他不想着换代。各国对接机构彼此兼容,对未来的航天交流应该是有益的。后面的造飞船的国家,什么伊朗印度的最好也这么想。

这个兼容不仅指的是对接机械机构,还包括电气液连接以及对接时的通联控制。这个最好国际宇航组织能开个会协调协调。

如果联盟再涨价的话,非常希望美国能够买神舟作ISS的出租车,我们可以把票价打点折。
直径80cm是不是只能不穿宇航服通过?
另外对接的机构中密封那部份到底是金属的还是橡胶的呢?金属的密封上是不是不太好,而橡胶的强度又有欠缺的呢
有好处才是创新,换个方法作已经能做的事根本不是创新,法国很喜欢做这种事情,TG没这个习惯
su24 发表于 2011-11-1 11:25
需要刚性连接的你搞柔性………………

柔性的话,航天器怎么变轨?天宫变轨,拽着神八。柔性的话就像橡 ...
柔性并非指完全无约束自由活动,只是有一定弹性而已。变轨时通常推力不会很大,有一定柔性的连接完全可以应付。

刚性连接的话连接处应力会非常大的,反而容易出问题。
Bearcat 发表于 2011-11-1 10:13
为什么不能独立搞一种中国特色的对接口?兼顾别人的优点而没有人家的缺点。非要模仿人家的?
什么叫中国特色,什么叫模仿,你的语法就有错误。
汽车都是四个轮子,中国就必须要搞6个轮子的?
你要没有概念就是乱吐槽。
Bearcat 发表于 2011-11-1 10:13
为什么不能独立搞一种中国特色的对接口?兼顾别人的优点而没有人家的缺点。非要模仿人家的?
时间、成本、技术风险、拿来就能用,要创新那对接很可能还得等几年
米国在对接机构上也是睁只眼,闭只眼,没有难为兔子。

心里的小算盘精着呢,想以后方便救援和交流,也是想以此为理由得俄国人讲价。

如果联盟涨价,就用神舟了。
baodude 发表于 2011-11-1 11:35
直径80cm。。。。。。我要量量自己的腰围了
女宇航员开来不能选波霸。
baodude 发表于 2011-11-1 11:35
直径80cm。。。。。。我要量量自己的腰围了
女宇航员看胸围?
htwzl 发表于 2011-11-1 10:20
美俄都领先40多年了,你不模仿也不行。世界最早的对接就是美国搞的,是“杆-锥“式的,苏俄是不是模仿美国的 ...
貌似对接标准上,美帝是向苏俄靠拢而不是想发吧
Bearcat 发表于 2011-11-1 10:13
为什么不能独立搞一种中国特色的对接口?兼顾别人的优点而没有人家的缺点。非要模仿人家的?
真是佩服你们的逻辑,和别人一样就不行?这样的对接难点不是对接的具体形式而是怎么样对接得上吧?就好比你泡妞的时候难点不是采用什么体位,而是你能否把妞泡上床吧?再说了,楼上很多童鞋说了,对接形式与国际接轨反而有利于以后的国际间合作。。。。
还是后发山寨省事
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要是老美当年可有这等好事。这是个两全其美的方式,即实用又验证。
baodude 发表于 2011-11-1 11:35
直径80cm。。。。。。我要量量自己的腰围了
量腰围多麻烦,还得换算成直径:D,直接量肩宽(有一说:脑袋能钻过的,人就能钻过)。

化工容器的人孔大多采用DN400/DN500/DN600,以DN500最普遍。800的直径,不小了!!!
baodude 发表于 2011-11-1 11:35
直径80cm。。。。。。我要量量自己的腰围了
你肩宽有80?你是奥尼尔?
这个不提倡,东西不能搞的太复杂。
越复杂越容易出问题。
兔子别的本事没有,山寨的能力说自己第二,没人敢说第一,这样做又省时、又省力,何乐而不为。老美和毛子当年可没少吃兔子的亏。
Bearcat 发表于 2011-11-1 10:13
为什么不能独立搞一种中国特色的对接口?兼顾别人的优点而没有人家的缺点。非要模仿人家的?
那请您设计一种兼顾美俄有点而无美俄缺点的吧。不要把话说得这么轻巧
baodude 发表于 2011-11-1 11:35
直径80cm。。。。。。我要量量自己的腰围了
那是,前苏联就曾今发生因宇航服漏气膨胀差点出不了舱的悲剧
事实上,ISS在几年后就没有APAS了
航天飞机退役后,一个转接头会使得现在的APAS口被换成LIDS。


新思路来了----机械臂抓住,然后调头,拧螺丝那样拧紧。

不管目标飞行器,还是主动飞行器都不用倒飞或横飞。

新思路来了----机械臂抓住,然后调头,拧螺丝那样拧紧。

不管目标飞行器,还是主动飞行器都不用倒飞或横飞。
nimbostratus 发表于 2011-11-2 08:55
新思路来了----机械臂抓住,然后调头,拧螺丝那样拧紧。

不管目标飞行器,还是主动飞行器都不用倒飞或横 ...
一个机械臂就比两套现有对接机构重了吧
直径80公分,和一般的房门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