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比中国强在哪里?--看看陈志武叫兽的评论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7:41:41
评论中散发着一种过期的霉味和无奈。。。。:D

http://overseas.cn.yahoo.com/ypen/20111023/654411.html


印度比中国强在哪里?
2011-10-23 07:57 转载文章  

1978年中国的人均GDP是印度的2/3,现在中国的人均GDP比印度高70%到80%左右。正因为这一点,国内很多学者和政府部门官员

说,印度尽管有新闻自由、有民主制度,私有产权等等,但是它并没有创造出中国这样的经济奇迹。

中印比较的结论下得太早

可是,比较两国的发展势头,不能简单着眼于当前的经济增长率。举例来说,美国上世纪30年代左右开始经济大萧条,西方社会

在上世纪30年代普遍出现经济危机,而苏联的经济从30年代初到50年代一直保持高速增长,GDP增速比中国现在的增长速度还要高

。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家普遍得出一个结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国家的经济状况,比信奉自由市场的西方国家好得多,于是

从50年代一直到70年代,很多国家,尤其是拉美、非洲、亚洲、东欧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几乎普遍都采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发

展模式。

这段历史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对当前的中国和印度进行比较的时候,不能简单地将两国过去十几年或者二十几年的经济发展情

况进行比较后就轻易得出结论,说印度的自由民主、法治、私有财产权好像反而不能让印度快速发展,而中国在不是代议制政府

、法治不健全、新闻媒体信息流通不自由等情况下,经济却增长很快。

最近一两年的迹象进一步表明,某些关于中印比较的结论下得太早了,因为从经济学的角度,尤其从金融发展对社会、经济影响

的角度来看,印度内在的经济增长潜力比中国大的多。

中国前些年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众多廉价劳动力,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制造业和其他相关行业的服务,生产鞋、服装、玩具、家

用电器等。从国外转移到中国来的生产技术含量并不高,即使是电脑生产,表面看来高科技的含量很高,但这些技术实际上已经

非常标准化,成为简单的生产内容,利润率也并不高。

当然,这些年通过改革开放,的确使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含量上升到了一个新台阶,同时,中国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也

上升到新的高度。这些转变为中国经济增长走出以简单的制造业来创造工作机会、增加收入的模式,创造了越来越好的条件和基

础。
但是相比之下,如果中国不在契约执行架构、信息提供架构、权力制衡架构等方面做更进一步调整,如果对行政权力的制约没有

实质性进展,产权制度继续保留目前的公有制为主导,不从公有制转变到私有制,如果仍然不能为市场交易提供更可靠的法治架

构和信息架构,那么中国要在经济增加值、利润率更高的服务业、第三产业上要超过印度,那是非常难的事。

我曾多次撰文讲述这样一个观点,服务业跟制造业不一样,服务业交易的内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制造业的各个环节都是看得

见摸得着的。若市场上交易的内容是看得见的商品比如衣服、鞋类,这种市场的发展对于法制架构和信息架构的要求相对来说可

以很低。但是若要去发展更高端的服务业,特别是金融证券业,没有相应的法治架构和信息架构是不行的,因为如果法治不可靠

,老百姓所能掌握的信息很少,即使信息足够多也非常不可靠,那么人们从事这种高端服务业交易的风险太大,人们的交易意愿

自然会下降。金融业发展的核心是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进而提高其使用效率, 提高其价值, 包括劳动力资产的价值, 制度差

别的长远价值即在此。

印度的金融体系为创业者提供更多机会

我最近去香港汇丰银行考察,见面那天汇丰银行刚刚公布上一年的财务状况,上一年总运营收入大概是772亿港币,其中1/4来自

香港,也就是说其中200亿港币来自香港市场。香港人口才600万,200多亿港币除以600万,平均每个人为汇丰银行提供的收入达

3000多港币。这说明香港的金融化程度是多么高。当然,这只是汇丰一家的情况,其它银行与金融公司还不在内。香港是中国和

亚太地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金融市场,包括汇丰银行在内的很多的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实际上不只是针对香港本地人,它们同

时也为很多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地区、韩国、新加坡等亚太各地区的客户服务。 通过举这个例子,我想说明的是,香港很小,但

它的金融化程度特别高,因此,香港有非常强的能力去配置和调动资源。金融证券业发展最大的作用是把所有不能直接流通的死

的资产,包括人力资本、房地产、土地以及未来的收入流等等,通过金融票据化的发展变成活的资产,主要形式就是进行货币化

或者证券化,这样一来资源配置的增值效率就能达到人类社会此前从来达不到的高度。这就是为什么香港每个人可以为汇丰银行

贡献3000多港币的利润,这就是高度金融化所带来的奇迹。

当前,印度经济的金融证券化程度无法和香港比,但我们至少可以将印度和中国做一个比较。印度的股票市场上所有上市公司的

流通市值是其GDP的80%,而中国的流通股市值不到GDP的10%,也就是说,印度资产和财产的股票化、证券化的程度是中国的8倍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印度通过民间的和证券市场的金融证券化,使得印度配置和调动资源、利用现有资产和财富发展经济的能

力比中国强很多。

具体来说,印度的银行体系中有27家政府银行,25家私人银行,46家外资银行,有47000个非银行金融机构,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

基本上都是私营的。此外,还有差不多100多家商业银行,其中75%都是外资的或私营的银行。这种情况下,印度为创业者和企业

所能够提供的融资手段和渠道以及融资额,就比中国多很多。

印度银行的商业贷款中,有35%贷给国有企业,其他65%都是贷给私人、家庭和私营企业,银行资产占GDP的比率为70%;相比之

下,中国银行贷款方向刚好颠倒过来,70%贷给国有企业,30%贷给私人。此外,中印呆坏帐的比率不一样。从贷款去向来讲,

正因为印度的银行体系和整个非银行金融体系包括资本市场的私有化程度或者民营化的程度远远比中国高得多,所以他们的贷款

往往流向那些能带来更高回报的私有企业、呆坏帐比率比较低的私有企业,而不是像中国这样不断将资金送往国有企业。

印度的私有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私有化的程度,使印度经济能够为创业者提供比中国高得多的发展资金,印度年轻人自己创业的

机会,比中国年轻人好得多。印度有47000个非银行的金融与融资机构,这足以为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和中年创业者的事业发展提供

金融支持,而在中国金融体系由国家垄断的情况下,100个年轻人里面可能有99个只有打工的份,只能从事制造业或者简单的研究

或者其他行业的工资人,而不能变成创业者,即使是孙大午这样的能人,融资也非常艰辛,逼着人们只能打工, 没能创业。。

中印两国的财富效应很不一样。金融化、证券化的程度越高的社会,越能够提供条件让大家更好地配置资源、创造财富,尤其是

从事更高经济增加值的生意的机会和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那么,为什么印度的金融证券行业比中国更发达得多呢?这涉及到我原来谈得比较多的一个话题。根本上来说,金融证券整个行

业平时的交易都是票据交易、契约交易,如果没有可靠的、独立的第三方也即政府来提供契约执行的架构,也没有作为独立第三

方的媒体来提供充分的可靠信息,那么诚信环境就无法建立起来,以金融票据和金融契约交易为核心的金融证券业就不容易发展

起来。

大家都在讲诚信。我认为对诚信的要求不能只是一个口号,一个愿望,而应该具体落实到提供契约执行的架构,保证行骗者不会

在没有任何惩罚的情况之下就轻而易举地逃脱责任。另一方面,如果新闻媒体等等媒介所能够提供的信息量以及所提供信息的准

确度都能提升,那么金融证券市场上人们受骗的可能性就可以大大缩小,从而使更多的投资者和金融从业者以及需要金融证券服

务的人,愿意加入这些行业从事市场交易,这样金融市场、证券市场才有可能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如果没有这些制度架构的支持

,在中国目前的制度架构之下,很难让金融证券业健康和繁荣地发展起来。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中国相对于印度的比较竞

争优势也就很难产生。

全球资本在流向印度

在今天全球化的世界环境之下,竞争已经远远不只是简单的劳动力竞争。全世界共有60亿人口,60亿双手,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

中,简单劳动力的供给量几近于无限,简单一双手的边际价值非常低,几乎等于零,因此,简单劳动力的价格自然就没那么高了



在这种情况下,资源上的竞争也没有太大意义,人们可以通过很便宜的轮船运输把资源从一处运到另一处。因此,今天世界的竞

争主要就是制度竞争,看哪个国家更能够为金融证券交易双方提供更好的契约执行架构和信息架构。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在这两方

面做得更好,就可以更多地从事那些经济附加值更高的工作,经济增长质量就可以更好。

过去的几个月,我在纽约等不同地方了解了美国一些投资者的取向。近来,他们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基金会和机构投资者

对印度投资的热情普遍高于对中国的投资热情,比如卡耐基基金会。就我了解,卡耐基基金会投资委员会所递交的任何一个要投

资印度的项目,百分之百都会被轻松批准,大家一致认为印度拥有民主、法治、新闻自由等各方面的制度保证,他们对印度的经

济增长一点也不担心。然而,卡耐基基金会投资委员会递交的投资到中国的项目,十个中有八、九个都会被打回来。

不仅卡耐基基金会这样,其他很多基金会也都是如此。去年,印度股市长了百分之五十几,前年涨得更多。很多基金的钱已经转

向印度的股票市场、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基金。里昂证券本来非常关注中国,但现在它的相当一部分注意力转移到印度去了

,他们无法把注意力大量集中在中国,因为在中国证券业赚不到钱。中国市场上的投资机会很受限制,股市被政府严加管制,这

种情况下,中国的股市实际不是一个真正的市场,更多时候是一种行政安排,是行政计划场所而不是市场交易场所,这种情况下

,国际资金的流向、投资意向偏好从中国转向印度是必然的。现在国内对这个趋势的反应还迟钝,等中国反应过来时已经太晚了



事实上很多机构现在并不放心也不太愿意把更多的钱投在中国,他们更愿意把钱投在印度,但短期内没有办法,因此,暂时还是

只能投资在中国,毕竟目前中国的劳动力以及基础设施方面相对印度尚存在优势。我在和纽约投资机构的接触中已经很明显地感

觉到这种投资意向的变化,中国必须及早了解这种投资意向的变化,这是非常重要的、有远见和预测作用的指标。

中国应该强化激励机制

中国表面看来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地方官员和高层官员把大量精力放在形象工程上。但我们不能只陶醉于这种表面的东西。印度

与中国在进行一场龟兔赛跑,事实上,它正在紧步追赶。中国如果继续把钱大量投入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忽略看不见摸

不着的制度建设这种软的东西,是很危险的。

当然,不管怎样,中国现在至少可以直接同印度等其他国家比较、竞争,这本身也是很有促进作用的,长此以往,将迫使中国在

制度等软的方面进一步改革,使软的制度架构能够像印度和美国那样更有利于市场交易,让人们在更可靠的契约执行架构、交易

执行架构之下,勇于进行市场交易。希望中国政府更加大胆地去做出一些制度调整。在诚信缺乏、法制不可靠、信息不畅通而且

即使有信息,其内容也不那么可靠的环境之下,任何看不见摸不着的非实物的东西,都不容易在这个社会里有太大的发展前景。

文化产业是另一个明显的例子。按理说,中国有13亿人口,它的娱乐、文化市场应该是世界上最大的,但事实上,不管是电视剧

、电影还是文化创作,都被中宣部以及其他文化部门严加管制。有意思的是,很多文化界的人士呼吁把儒学变成儒教,然后进一

步变成国教,要发扬光大中国的文化传统。我个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交通工具和市场范围都发达到当今这个程度的情况之下,

恢复这些传统的文化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但即使恢复传统文化能解决问题,我认为人们需要看清楚的是,究竟是什么东西妨碍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在中国自己的娱乐行业、文化创作行业、影视业都受到压制的情况下,老百姓特别是年轻人在娱乐和文化消费上除了好莱坞和韩

国就没有别的选择,出现这种现象,不能怪社会成员,因为人们别无选择。现有各家国内电视台的内容大同小异,即使再多添几

个电视台又能怎样?就像是又多了几栋外表漂亮的大楼,一进去看就知道,里面的管理一塌糊涂。

因此,对于任何一个领域来说,没有竞争、没有激励机制、没有创作自由,就没有创造力。现在强调自主创新,要把中国变成创

新型国家,但是,如果在产权制度上仍然不能做到从国有制改为全面的私有制,中国根本不可能变成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只

能是一个梦想、一个口号。事实上中国有很多一流的工程师、一流的科学家,同时也有很多的资金,因为在国家垄断银行体系金

融体系的情况下,国有项目要资金是不成问题的。但为什么中国的科技就是发展不起来?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没有激励机制,没

有以私有产权为基础的激励机制。

文化领域也是这样。只要所有电视台都是国有的、出版社都是国有的,其他的媒体都直接间接属于国有,没有对于个人的创业激

励,那么个人的创新动力自然也不会有。在没有可观的经济回报的情况之下,让人去挖空心思日日夜夜进行创造,这只能是梦想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国内最可能在纽约或香港上市的行业,就是创新创业最活跃的行业,如分众、携程等等。这个现象为中国的

学者和政府部门官员提供了非常明显的启示,它说明,如果中国的投资还不对民营企业开放的话,那么整个中国经济要继续依靠

外资、外贸去拉动;如果真的要把中国转变成创新型国家,若不让股市和私有制这两个根本性的动力发挥作用,而光进行思想政

治教育是没什么用的。

中国历史上创意最强的时期,一是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各个诸侯国互相之间进行激烈竞争,孔子管子等都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

但是这种繁荣景象在秦始皇统一之后就不复存在。二是19世纪末期,尤其是民国时期的上海租界,文艺创作有一段繁荣的时光。

在1911年到1928年的17年间,中国基本上处于无政府状态,那段时期可谓是中国文艺创作和其他方面的发展和创新最有活力的时

候,这种历史对于理解中国的自主创新出路很有启示。

事实上,我认为,中国目前已有的一些创新动力,还得感谢美国和香港等自由世界资本市场所提供的拉动力。如果没有这些世界

市场提供的拉动力,仅靠中国自己来激发这些创新激情,中国的经济可能难有现在这样的成就。

作者:陈志武

(责任编辑:吕阳)
评论中散发着一种过期的霉味和无奈。。。。:D

http://overseas.cn.yahoo.com/ypen/20111023/654411.html


印度比中国强在哪里?
2011-10-23 07:57 转载文章  

1978年中国的人均GDP是印度的2/3,现在中国的人均GDP比印度高70%到80%左右。正因为这一点,国内很多学者和政府部门官员

说,印度尽管有新闻自由、有民主制度,私有产权等等,但是它并没有创造出中国这样的经济奇迹。

中印比较的结论下得太早

可是,比较两国的发展势头,不能简单着眼于当前的经济增长率。举例来说,美国上世纪30年代左右开始经济大萧条,西方社会

在上世纪30年代普遍出现经济危机,而苏联的经济从30年代初到50年代一直保持高速增长,GDP增速比中国现在的增长速度还要高

。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家普遍得出一个结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国家的经济状况,比信奉自由市场的西方国家好得多,于是

从50年代一直到70年代,很多国家,尤其是拉美、非洲、亚洲、东欧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几乎普遍都采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发

展模式。

这段历史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对当前的中国和印度进行比较的时候,不能简单地将两国过去十几年或者二十几年的经济发展情

况进行比较后就轻易得出结论,说印度的自由民主、法治、私有财产权好像反而不能让印度快速发展,而中国在不是代议制政府

、法治不健全、新闻媒体信息流通不自由等情况下,经济却增长很快。

最近一两年的迹象进一步表明,某些关于中印比较的结论下得太早了,因为从经济学的角度,尤其从金融发展对社会、经济影响

的角度来看,印度内在的经济增长潜力比中国大的多。

中国前些年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众多廉价劳动力,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制造业和其他相关行业的服务,生产鞋、服装、玩具、家

用电器等。从国外转移到中国来的生产技术含量并不高,即使是电脑生产,表面看来高科技的含量很高,但这些技术实际上已经

非常标准化,成为简单的生产内容,利润率也并不高。

当然,这些年通过改革开放,的确使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含量上升到了一个新台阶,同时,中国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也

上升到新的高度。这些转变为中国经济增长走出以简单的制造业来创造工作机会、增加收入的模式,创造了越来越好的条件和基

础。
但是相比之下,如果中国不在契约执行架构、信息提供架构、权力制衡架构等方面做更进一步调整,如果对行政权力的制约没有

实质性进展,产权制度继续保留目前的公有制为主导,不从公有制转变到私有制,如果仍然不能为市场交易提供更可靠的法治架

构和信息架构,那么中国要在经济增加值、利润率更高的服务业、第三产业上要超过印度,那是非常难的事。

我曾多次撰文讲述这样一个观点,服务业跟制造业不一样,服务业交易的内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制造业的各个环节都是看得

见摸得着的。若市场上交易的内容是看得见的商品比如衣服、鞋类,这种市场的发展对于法制架构和信息架构的要求相对来说可

以很低。但是若要去发展更高端的服务业,特别是金融证券业,没有相应的法治架构和信息架构是不行的,因为如果法治不可靠

,老百姓所能掌握的信息很少,即使信息足够多也非常不可靠,那么人们从事这种高端服务业交易的风险太大,人们的交易意愿

自然会下降。金融业发展的核心是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进而提高其使用效率, 提高其价值, 包括劳动力资产的价值, 制度差

别的长远价值即在此。

印度的金融体系为创业者提供更多机会

我最近去香港汇丰银行考察,见面那天汇丰银行刚刚公布上一年的财务状况,上一年总运营收入大概是772亿港币,其中1/4来自

香港,也就是说其中200亿港币来自香港市场。香港人口才600万,200多亿港币除以600万,平均每个人为汇丰银行提供的收入达

3000多港币。这说明香港的金融化程度是多么高。当然,这只是汇丰一家的情况,其它银行与金融公司还不在内。香港是中国和

亚太地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金融市场,包括汇丰银行在内的很多的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实际上不只是针对香港本地人,它们同

时也为很多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地区、韩国、新加坡等亚太各地区的客户服务。 通过举这个例子,我想说明的是,香港很小,但

它的金融化程度特别高,因此,香港有非常强的能力去配置和调动资源。金融证券业发展最大的作用是把所有不能直接流通的死

的资产,包括人力资本、房地产、土地以及未来的收入流等等,通过金融票据化的发展变成活的资产,主要形式就是进行货币化

或者证券化,这样一来资源配置的增值效率就能达到人类社会此前从来达不到的高度。这就是为什么香港每个人可以为汇丰银行

贡献3000多港币的利润,这就是高度金融化所带来的奇迹。

当前,印度经济的金融证券化程度无法和香港比,但我们至少可以将印度和中国做一个比较。印度的股票市场上所有上市公司的

流通市值是其GDP的80%,而中国的流通股市值不到GDP的10%,也就是说,印度资产和财产的股票化、证券化的程度是中国的8倍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印度通过民间的和证券市场的金融证券化,使得印度配置和调动资源、利用现有资产和财富发展经济的能

力比中国强很多。

具体来说,印度的银行体系中有27家政府银行,25家私人银行,46家外资银行,有47000个非银行金融机构,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

基本上都是私营的。此外,还有差不多100多家商业银行,其中75%都是外资的或私营的银行。这种情况下,印度为创业者和企业

所能够提供的融资手段和渠道以及融资额,就比中国多很多。

印度银行的商业贷款中,有35%贷给国有企业,其他65%都是贷给私人、家庭和私营企业,银行资产占GDP的比率为70%;相比之

下,中国银行贷款方向刚好颠倒过来,70%贷给国有企业,30%贷给私人。此外,中印呆坏帐的比率不一样。从贷款去向来讲,

正因为印度的银行体系和整个非银行金融体系包括资本市场的私有化程度或者民营化的程度远远比中国高得多,所以他们的贷款

往往流向那些能带来更高回报的私有企业、呆坏帐比率比较低的私有企业,而不是像中国这样不断将资金送往国有企业。

印度的私有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私有化的程度,使印度经济能够为创业者提供比中国高得多的发展资金,印度年轻人自己创业的

机会,比中国年轻人好得多。印度有47000个非银行的金融与融资机构,这足以为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和中年创业者的事业发展提供

金融支持,而在中国金融体系由国家垄断的情况下,100个年轻人里面可能有99个只有打工的份,只能从事制造业或者简单的研究

或者其他行业的工资人,而不能变成创业者,即使是孙大午这样的能人,融资也非常艰辛,逼着人们只能打工, 没能创业。。

中印两国的财富效应很不一样。金融化、证券化的程度越高的社会,越能够提供条件让大家更好地配置资源、创造财富,尤其是

从事更高经济增加值的生意的机会和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那么,为什么印度的金融证券行业比中国更发达得多呢?这涉及到我原来谈得比较多的一个话题。根本上来说,金融证券整个行

业平时的交易都是票据交易、契约交易,如果没有可靠的、独立的第三方也即政府来提供契约执行的架构,也没有作为独立第三

方的媒体来提供充分的可靠信息,那么诚信环境就无法建立起来,以金融票据和金融契约交易为核心的金融证券业就不容易发展

起来。

大家都在讲诚信。我认为对诚信的要求不能只是一个口号,一个愿望,而应该具体落实到提供契约执行的架构,保证行骗者不会

在没有任何惩罚的情况之下就轻而易举地逃脱责任。另一方面,如果新闻媒体等等媒介所能够提供的信息量以及所提供信息的准

确度都能提升,那么金融证券市场上人们受骗的可能性就可以大大缩小,从而使更多的投资者和金融从业者以及需要金融证券服

务的人,愿意加入这些行业从事市场交易,这样金融市场、证券市场才有可能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如果没有这些制度架构的支持

,在中国目前的制度架构之下,很难让金融证券业健康和繁荣地发展起来。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中国相对于印度的比较竞

争优势也就很难产生。

全球资本在流向印度

在今天全球化的世界环境之下,竞争已经远远不只是简单的劳动力竞争。全世界共有60亿人口,60亿双手,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

中,简单劳动力的供给量几近于无限,简单一双手的边际价值非常低,几乎等于零,因此,简单劳动力的价格自然就没那么高了



在这种情况下,资源上的竞争也没有太大意义,人们可以通过很便宜的轮船运输把资源从一处运到另一处。因此,今天世界的竞

争主要就是制度竞争,看哪个国家更能够为金融证券交易双方提供更好的契约执行架构和信息架构。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在这两方

面做得更好,就可以更多地从事那些经济附加值更高的工作,经济增长质量就可以更好。

过去的几个月,我在纽约等不同地方了解了美国一些投资者的取向。近来,他们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基金会和机构投资者

对印度投资的热情普遍高于对中国的投资热情,比如卡耐基基金会。就我了解,卡耐基基金会投资委员会所递交的任何一个要投

资印度的项目,百分之百都会被轻松批准,大家一致认为印度拥有民主、法治、新闻自由等各方面的制度保证,他们对印度的经

济增长一点也不担心。然而,卡耐基基金会投资委员会递交的投资到中国的项目,十个中有八、九个都会被打回来。

不仅卡耐基基金会这样,其他很多基金会也都是如此。去年,印度股市长了百分之五十几,前年涨得更多。很多基金的钱已经转

向印度的股票市场、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基金。里昂证券本来非常关注中国,但现在它的相当一部分注意力转移到印度去了

,他们无法把注意力大量集中在中国,因为在中国证券业赚不到钱。中国市场上的投资机会很受限制,股市被政府严加管制,这

种情况下,中国的股市实际不是一个真正的市场,更多时候是一种行政安排,是行政计划场所而不是市场交易场所,这种情况下

,国际资金的流向、投资意向偏好从中国转向印度是必然的。现在国内对这个趋势的反应还迟钝,等中国反应过来时已经太晚了



事实上很多机构现在并不放心也不太愿意把更多的钱投在中国,他们更愿意把钱投在印度,但短期内没有办法,因此,暂时还是

只能投资在中国,毕竟目前中国的劳动力以及基础设施方面相对印度尚存在优势。我在和纽约投资机构的接触中已经很明显地感

觉到这种投资意向的变化,中国必须及早了解这种投资意向的变化,这是非常重要的、有远见和预测作用的指标。

中国应该强化激励机制

中国表面看来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地方官员和高层官员把大量精力放在形象工程上。但我们不能只陶醉于这种表面的东西。印度

与中国在进行一场龟兔赛跑,事实上,它正在紧步追赶。中国如果继续把钱大量投入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忽略看不见摸

不着的制度建设这种软的东西,是很危险的。

当然,不管怎样,中国现在至少可以直接同印度等其他国家比较、竞争,这本身也是很有促进作用的,长此以往,将迫使中国在

制度等软的方面进一步改革,使软的制度架构能够像印度和美国那样更有利于市场交易,让人们在更可靠的契约执行架构、交易

执行架构之下,勇于进行市场交易。希望中国政府更加大胆地去做出一些制度调整。在诚信缺乏、法制不可靠、信息不畅通而且

即使有信息,其内容也不那么可靠的环境之下,任何看不见摸不着的非实物的东西,都不容易在这个社会里有太大的发展前景。

文化产业是另一个明显的例子。按理说,中国有13亿人口,它的娱乐、文化市场应该是世界上最大的,但事实上,不管是电视剧

、电影还是文化创作,都被中宣部以及其他文化部门严加管制。有意思的是,很多文化界的人士呼吁把儒学变成儒教,然后进一

步变成国教,要发扬光大中国的文化传统。我个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交通工具和市场范围都发达到当今这个程度的情况之下,

恢复这些传统的文化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但即使恢复传统文化能解决问题,我认为人们需要看清楚的是,究竟是什么东西妨碍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在中国自己的娱乐行业、文化创作行业、影视业都受到压制的情况下,老百姓特别是年轻人在娱乐和文化消费上除了好莱坞和韩

国就没有别的选择,出现这种现象,不能怪社会成员,因为人们别无选择。现有各家国内电视台的内容大同小异,即使再多添几

个电视台又能怎样?就像是又多了几栋外表漂亮的大楼,一进去看就知道,里面的管理一塌糊涂。

因此,对于任何一个领域来说,没有竞争、没有激励机制、没有创作自由,就没有创造力。现在强调自主创新,要把中国变成创

新型国家,但是,如果在产权制度上仍然不能做到从国有制改为全面的私有制,中国根本不可能变成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只

能是一个梦想、一个口号。事实上中国有很多一流的工程师、一流的科学家,同时也有很多的资金,因为在国家垄断银行体系金

融体系的情况下,国有项目要资金是不成问题的。但为什么中国的科技就是发展不起来?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没有激励机制,没

有以私有产权为基础的激励机制。

文化领域也是这样。只要所有电视台都是国有的、出版社都是国有的,其他的媒体都直接间接属于国有,没有对于个人的创业激

励,那么个人的创新动力自然也不会有。在没有可观的经济回报的情况之下,让人去挖空心思日日夜夜进行创造,这只能是梦想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国内最可能在纽约或香港上市的行业,就是创新创业最活跃的行业,如分众、携程等等。这个现象为中国的

学者和政府部门官员提供了非常明显的启示,它说明,如果中国的投资还不对民营企业开放的话,那么整个中国经济要继续依靠

外资、外贸去拉动;如果真的要把中国转变成创新型国家,若不让股市和私有制这两个根本性的动力发挥作用,而光进行思想政

治教育是没什么用的。

中国历史上创意最强的时期,一是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各个诸侯国互相之间进行激烈竞争,孔子管子等都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

但是这种繁荣景象在秦始皇统一之后就不复存在。二是19世纪末期,尤其是民国时期的上海租界,文艺创作有一段繁荣的时光。

在1911年到1928年的17年间,中国基本上处于无政府状态,那段时期可谓是中国文艺创作和其他方面的发展和创新最有活力的时

候,这种历史对于理解中国的自主创新出路很有启示。

事实上,我认为,中国目前已有的一些创新动力,还得感谢美国和香港等自由世界资本市场所提供的拉动力。如果没有这些世界

市场提供的拉动力,仅靠中国自己来激发这些创新激情,中国的经济可能难有现在这样的成就。

作者:陈志武

(责任编辑:吕阳)
三哥的确有值得咱们学习的地方,辛格当财长时候采取的政策很有效。

不倚重出口的情况下还能维持高增长,这就很不错。

不过按公公们的逻辑,中美之间的结论也不能下得太早。
印度只有第三产业吧。。木有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
A3 当然有我们学习的地方, 对东南亚的小屁国家就要一直保持高压状态, n年前在英国碰到猴子, 猴子对我们恨之入骨, 因为我们在云南保持一定的兵力, 猴子就举国保持战备状态, 打一仗, 保30年的太平!! 萝卜大棒的政策百试不爽, TG 要好好学习MD 的做法!!!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 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今天是朋友, 明天就可以翻脸. 不要怕, 我们什么时候怕过!
是啊,我觉得印度很强大,对咱们是个大威胁。
说的有在理的地方,师夷之长补己之短,我们在信息准确传播,人力资源流动,政府规范管理等方面有很大欠缺!


我都懒的说什么了,摘取几句关键的话,供大家吐槽:
“印度尽管有新闻自由、有民主制度{:soso_e110:},私有产权{:soso_e110:}等等”
------------------
“因为从经济学(造就了目前金融危机的经济学威武)的角度,尤其从金融发展对社会、经济影响

的角度来看,印度内在的经济增长潜力比中国大的多。 ”

------------------

“特别是金融证券业,没有相应的法治架构(哦,知道了,印度是法治社会)和信息架构是不行的,因为如果法治不可靠

,老百姓所能掌握的信息很少,即使信息足够多也非常不可靠,那么人们从事这种高端服务业交易的风险太大,人们的交易意愿

自然会下降。”

-----------------

“印度银行的商业贷款中,有35%贷给国有企业,其他65%都是贷给私人、家庭和私营企业,银行资产占GDP的比率为70%”(和中国的神器百分之83.5有异曲同工之妙)

-----------------


“印度与中国在进行一场龟兔赛跑,事实上,它正在紧步追赶。中国如果继续把钱大量投入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忽略看不见摸

不着的制度建设这种软的东西,是很危险的。 ”(又见龟兔赛跑论)



我都懒的说什么了,摘取几句关键的话,供大家吐槽:
“印度尽管有新闻自由、有民主制度{:soso_e110:},私有产权{:soso_e110:}等等”
------------------
“因为从经济学(造就了目前金融危机的经济学威武)的角度,尤其从金融发展对社会、经济影响

的角度来看,印度内在的经济增长潜力比中国大的多。 ”

------------------

“特别是金融证券业,没有相应的法治架构(哦,知道了,印度是法治社会)和信息架构是不行的,因为如果法治不可靠

,老百姓所能掌握的信息很少,即使信息足够多也非常不可靠,那么人们从事这种高端服务业交易的风险太大,人们的交易意愿

自然会下降。”

-----------------

“印度银行的商业贷款中,有35%贷给国有企业,其他65%都是贷给私人、家庭和私营企业,银行资产占GDP的比率为70%”(和中国的神器百分之83.5有异曲同工之妙)

-----------------


“印度与中国在进行一场龟兔赛跑,事实上,它正在紧步追赶。中国如果继续把钱大量投入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忽略看不见摸

不着的制度建设这种软的东西,是很危险的。 ”(又见龟兔赛跑论)

说白了就是tg放不下集权管理,或者说找不到zheng zhi改革的方向与方法,还不能有效约束利益既得团体的行为。
中国是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就是公有制这篇文章说来说去就是要实行私有制但是一旦实行私有制那么中国就更加悲惨各位还记的民国的四大家族吗实际上这就是中国传统一旦有钱就想有权然后以权谋钱如果要创新可以加重对科研的奖励国有企业有创新就重奖实际上这篇文章就是给大家洗脑不断的说私有制好否定公有制否定社会主义
笑话,没有实体经济,有个鸟的金融服务业啊
laomao0000 发表于 2011-10-23 20:26
笑话,没有实体经济,有个鸟的金融服务业啊
有没有金融服务业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菲律宾是女佣服务国,哈哈
没有制造业 其余的就是渣渣 等三哥造出子弹再吹   哪个列强没有强大的工业支持?  论服务业 俺赶脚迪拜不输三哥  
不是有JY说印度的乞丐都是幸福的都是快乐的吗。
有此等言论我丝毫不感到奇怪。
搞得好像服务业比工业还重要似的...
印度多少人在金融业中获益了...
论点一定程度上对的,可惜论据对不上
这个陈志武,曾说过中国汽车销量都是假的,是国有企业受中央指令买了后停在停车场的。还曾故意略去美国各州财政收入,仅用美国联邦财政收入,跟中国全国财政收入比较。他自己就不诚信。
没人愿意了解真实的印度 砖家们只愿意用想象中的印度和TG比较
三哥拥有未来之说,深得人心!
丫就是一个金融放开的吹鼓手,至于为什么,不解释,你懂的
看他以往的那些谬论,国有企业都是不应该存在的,金融大门必须尽快打开欢迎md他们进来改善治理的......都懒得吐槽了
印度确实有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不过本文根本就没说到点子上。
印度的制度优势只在纸面上,封建官僚体制下的行政效率和廉洁就是一个笑话;整体人口素质我是没觉得印度人比中国人高,务实勤劳上那不需要比;如果说人民是各种进步的动力的话,种姓制度的遗毒在思想上已经败坏了印度的根基,懒惰和自由散漫是印度普通民众的典型状态。
至于西方金融资本如何如何青睐印度,那里更适合他们收割羊毛,这些资本和创造价值没有对应关系,从这些年的情况看,嗜血的国际资本更象死神的镰刀。在一个种姓至上的国家谈全民创业,这个就不单是滑稽片,简直就是恐怖片了。
抱歉没看完全文,略翻了一下。典型的金融系统提供的文章,带着同样的铜臭味。我只说连个数据,一个是印度2009年自杀农民达17368人,这是台湾的报道,土地大部分属于地主。二、印度现在很多邦都活动者上万人的反政府游击队。BBC在21号报道,6名警察刚刚被杀在印度东部地区。1998 年中国农业、工业与服务业占GDP的比例分别是18.4%、48.7%、32.9%,印度各占29.3%、24.7%、45.9%,印度一个工业和第一产业都不发达的国家,服务业为什么那么发达呢?反过来说您国家的服务业服务什么呢?这和印度本身产期作为殖民地有关系。而这正是西方发达国家所喜欢的,印度金融市场开放,外国资本才能大进大出,资本流通是保障西方世界剥削第三世界的基础。印度比中国穷但亿万富翁却大于中国。金融资本主义在世界上制造的灾难实在太多了,从97年金融危机到08年金融危机,多少老百姓和实物企业倾家荡产,多少人跳楼自杀,多少社会动荡不断。作者舔着脸说他去香港,那就谈谈我在香港工作的经验,香港没有退休金,只有养老金,一次性发放,您活的越久越倒霉,老百姓长寿是件坏事。因此老人们不得不把自己的要老金拿去投资,08年金融危机,雷曼迷债搞得多少老人老无所依,不得不拖着老迈的身体上街行游。这都是金融资本家干得好事,他们一掷千金的时候,为这个社会做过一点好事吗?如果大家不健忘的话,30年代的金融危机直接引发世界大战,希特勒残忍杀害犹太人,究其原因无非是少数犹太人在德国最艰苦的时期,大玩金融,搞得经济打乱。再看我们身边,原来很多价格很平稳的商品,现在突然忽上忽下的,为什么?还是金融投机者在捣乱,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自私自利的一群人,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他们可以牺牲一切。人类的财富只能来自于实物劳动,拿钱生钱是罪恶的。我写这些是希望大家警惕这些人,他们是全世界99%老百姓的真正敌人!
gangster 发表于 2011-10-23 21:42
抱歉没看完全文,略翻了一下。典型的金融系统提供的文章,带着同样的铜臭味。我只说连个数据,一个是印度20 ...
学习了。+10086
gangster 发表于 2011-10-23 21:42
抱歉没看完全文,略翻了一下。典型的金融系统提供的文章,带着同样的铜臭味。我只说连个数据,一个是印度20 ...
你在香港从事金融业?


金融是少数人玩的东西,工农业生产才能带动大多数人就业,致富,才能创造实际财富——个人觉得,不是学经济

金融是少数人玩的东西,工农业生产才能带动大多数人就业,致富,才能创造实际财富——个人觉得,不是学经济
很多人觉得中国和印度比是一种耻辱,其实,印度比中国强的地方在于稳定,它好也好不到哪,差也差不到哪。而中国,领导无能,民族离心,百姓缺德,强敌环俟,随时有崩盘的危险。
很多人觉得中国和印度比是一种耻辱,其实,印度比中国强的地方在于稳定,它好也好不到哪,差也差不到哪。而 ...
我真不知道那帮纳萨尔派的看到你这个稳定论会多么的吃惊
强在贫民窑和百万富翁。。。。。
米他爹01 发表于 2011-10-24 08:28
很多人觉得中国和印度比是一种耻辱,其实,印度比中国强的地方在于稳定,它好也好不到哪,差也差不到哪。而 ...
印度一直在稳定的原地踏步
中国一直在从失败走向失败,最后失败成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我以为金融危机之后,这些金融掮客的尾巴会夹得紧一些呢。
对增进实际生产无益的金融“革新”,不要也罢。
金融就是那些掌握经济规律的人对普通人的掠夺

像中国印度这种的 制造业才是王道

不然被人卖了还在数钱


最后这段更是亮点

中国历史上创意最强的时期,一是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各个诸侯国互相之间进行激烈竞争,孔子管子等都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

但是这种繁荣景象在秦始皇统一之后就不复存在。二是19世纪末期,尤其是民国时期的上海租界,文艺创作有一段繁荣的时光。

在1911年到1928年的17年间,中国基本上处于无政府状态,那段时期可谓是中国文艺创作和其他方面的发展和创新最有活力的时

候,这种历史对于理解中国的自主创新出路很有启示。

事实上,我认为,中国目前已有的一些创新动力,还得感谢美国和香港等自由世界资本市场所提供的拉动力。如果没有这些世界

市场提供的拉动力,仅靠中国自己来激发这些创新激情,中国的经济可能难有现在这样的成就。


丫就不能有点创意么???

看来超大的童子们还是很清楚的哇

最后这段更是亮点

中国历史上创意最强的时期,一是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各个诸侯国互相之间进行激烈竞争,孔子管子等都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

但是这种繁荣景象在秦始皇统一之后就不复存在。二是19世纪末期,尤其是民国时期的上海租界,文艺创作有一段繁荣的时光。

在1911年到1928年的17年间,中国基本上处于无政府状态,那段时期可谓是中国文艺创作和其他方面的发展和创新最有活力的时

候,这种历史对于理解中国的自主创新出路很有启示。

事实上,我认为,中国目前已有的一些创新动力,还得感谢美国和香港等自由世界资本市场所提供的拉动力。如果没有这些世界

市场提供的拉动力,仅靠中国自己来激发这些创新激情,中国的经济可能难有现在这样的成就。


丫就不能有点创意么???

看来超大的童子们还是很清楚的哇
搞金融有美国人在那呢,什么时候轮到印度了?
印度还是依靠殖民语言优势,继续做好自己骄傲的“世界办公室”吧
米他爹01 发表于 2011-10-24 08:28
很多人觉得中国和印度比是一种耻辱,其实,印度比中国强的地方在于稳定,它好也好不到哪,差也差不到哪。而 ...
豪饮了几斤二锅头了?
gangster 发表于 2011-10-23 21:42
抱歉没看完全文,略翻了一下。典型的金融系统提供的文章,带着同样的铜臭味。我只说连个数据,一个是印度20 ...
香港有高龄津贴,每月发放,虽然不多,但是很多老人也能手中宽裕一些
scut_m 发表于 2011-10-24 09:42
印度一直在稳定的原地踏步
中国一直在从失败走向失败,最后失败成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再过些牛头失败成第一经济大国,三哥依然坚定的原步踏步。。。。
米他爹01 发表于 2011-10-24 08:28
很多人觉得中国和印度比是一种耻辱,其实,印度比中国强的地方在于稳定,它好也好不到哪,差也差不到哪。而 ...
  你在做梦吧?
果然是砖家
暖风无痕 发表于 2011-10-24 11:57
香港有高龄津贴,每月发放,虽然不多,但是很多老人也能手中宽裕一些
生果金这东西吧,反正我是不知道一个月1千多港元在香港怎么个活法,实际上香港政府基本年年盈余,有钱填海在维多利亚湾盖楼,就没钱多给点老人。和同是城市实体的新加坡比,香港准确地讲是西方切开中国血管的一把刀。香港如今住半山的富人很多都是在大陆设厂的老板,但广东要搞转型的时候,他们就毫无贡献了,我参加香港政府一些研讨会议的时候,他们不讨论自己经济如何,居然讨论大陆下一届谁当总书记等一堆八卦话题。当然新加坡老人也工作,因为公积金拿出养老的部分不是很多,因此很多老人在餐馆收拾盘子或者开出租,但是一个是居者有其屋,而且房子不小,政府经常会修缮,第二是你真没劳动能力了,政府还是能让你过上体面的生活。


印度并非一无是处,但是真没什么值得中国学的,建议大家看一眼张文木从印度调研回来后写的中印比较的文章,和温铁军:印度北方农民运动和“毛派”武装斗争考察报告。链接:http://www.youngchina.org/archives/11.html 。楼主这篇文章拿印度的尸还金融资本的魂仅此而已。世界上在冷战结束后,资本主义设想的中国是改过的精英阶层,过着和他们精英一样的生活,国际会议,英语会话,这些精英协助西方来管理中国。因此,从80年代末期,中国有大批学者是拿西方的奖学金,在西方的名校读书的。不过很多人回来后更加防范西方,是因为即便用西方自己的经济学理论来推演,其经济发展道路也是走不下去的。华尔街美国制造的大量货币,钱生钱只能是寅吃牟粮,早晚连中国的生产力都跟不上的时候,就是全人类进入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时候。

印度并非一无是处,但是真没什么值得中国学的,建议大家看一眼张文木从印度调研回来后写的中印比较的文章,和温铁军:印度北方农民运动和“毛派”武装斗争考察报告。链接:http://www.youngchina.org/archives/11.html 。楼主这篇文章拿印度的尸还金融资本的魂仅此而已。世界上在冷战结束后,资本主义设想的中国是改过的精英阶层,过着和他们精英一样的生活,国际会议,英语会话,这些精英协助西方来管理中国。因此,从80年代末期,中国有大批学者是拿西方的奖学金,在西方的名校读书的。不过很多人回来后更加防范西方,是因为即便用西方自己的经济学理论来推演,其经济发展道路也是走不下去的。华尔街美国制造的大量货币,钱生钱只能是寅吃牟粮,早晚连中国的生产力都跟不上的时候,就是全人类进入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