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纪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3:14:41
引领官兵成长成才的灯塔
——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纪实
李荣惠、袁耿林、刘长江、谷传民

军队院校如何确保培养的人才政治合格?近年来,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着眼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促进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该院先后实现了国家级科研平台等多个“零的突破”,整体进入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行列,是全军13所基础合训院校之一。2009年10月,该院迁入重庆大学城新校区,办学实力与水平实现了新的跨越,全面建设步入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理论武装拉直问号
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深化培育?为帮助广大官兵进一步加深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观点、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的理解把握,克服个别官兵的厌烦情绪和麻痹思想,该院探索形成了“政治教育奠基、使命任务牵引、实践活动培育、校园文化熏陶”的培育模式,收到了明显效果。他们邀请我军著名政治工作者、国防大学公方彬教授来院,专门就深化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进行专题辅导。在两个多小时的报告中,公教授紧紧围绕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深层次问题,用生动的语言,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进行了系统阐述。1000余名官兵感到十分“解渴”,讲座一结束,公教授就被官兵们围得水泄不通,大家拿着笔记本边问边记,久久不愿离去。
着眼回答和解决“三个确保”这个时代课题,该院党委在坚持不懈引领后勤官兵思想和行为上狠下功夫,制订了《开展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的实施意见》,编写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辅导讲义》等辅导材料,及时将核心价值观纳入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和“三进入”教学之中。今年9月15日晚,该院政治部在组织青年学员观看录像片《红岩魂》之前,首先邀请学员队干部申秋萍围绕“聊聊今天为何而当兵、谈谈为什么要为人民当兵、讲讲如何为人民来当兵”三个方面给大家做了《咱为人民来当兵》的精彩授课。这位总后“四会”优秀政治教员、最佳答辩奖获得者循循善诱的讲座和撞击心灵的视频,相得益彰,深深地震撼了广大新学员。军教大队8队新学员王艺程深有感触地说:“继承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对我们青年学子来说,就是要坚定为人民当兵的立场,努力学习,刻苦训练,争取早日成才,报效祖国。”
近年来,该院党委着眼形势发展变化和官兵思想实际这个重点,在增强培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上狠下功夫。他们坚持把培育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与各项重大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充分利用政治教育和党团活动时间,组织广大官兵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胡主席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紧贴时代要求,紧密联系庆祝建党建国、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强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军队及院校调整改革的实际,及时搞好随机性、针对性教育,不断增强活动实效。
该院着眼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军魂意识这个根本,在铸牢官兵精神支柱上狠下功夫。充分利用重庆红色教育资源,长期坚持红岩精神育人,与红岩革命纪念馆、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签订“共建共育”协议,建立了军地一体的永久性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经常组织实地参观,在缅怀革命先烈中进一步激发官兵报效国家、献身使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据悉,该院政治部年年针对各培训层次的新学员,开展专题教育,组织参观红岩村、白公馆、渣滓洞等红色革命遗址和院史陈列馆,组织观看政治教育录像,广泛持续开展“读一本红岩书、唱一支红岩歌、访一位红岩志士、讲一个红岩故事、写一篇红岩观后感”的“五个一”系列活动,使学员身临其境感知红岩精神,铸牢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多年来,学员100%递交入党申请书、100%服从毕业分配。
该院注重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依托校园网建立了核心价值观教育网页,设置了经典论述、参考文献、专题辅导等栏目,开设了核心价值观学习论坛和答疑信箱,经常开展网上理论研讨、网上竞赛等活动,不断增强教育的直观性和吸引力,使广大官兵特别是青年学员在这些喜闻乐见的教育中,在世界发展大势、国家和军队发展现状中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断锤炼意志品质,增强军魂意识,坚定理想信念。
紧贴使命“融入”渗透
2011年5月16日凌晨,一阵急促的紧急集合号打破深夜的宁静,几颗信号弹霎时划破漆黑的夜空,重庆市郊某集结地,熟睡的学员们猛然惊醒。起床、集结、开进……该院“超越2011”综合演练在瓢泼大雨中拉开序幕,所有参演分队按照既定序列准时开进。实战背景下,参演分队出色完成了“防敌远程导、炮打击”、“调整行军队形”、“改变行军路线”、“野战群车加油”等预设科目,所有参演官兵和装备于天亮时安全到达配置地域。
该院李建院长介绍说:“近年来,我们着眼围绕中心工作和大项任务这个平台,坚持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融入到学院建设的方方面面,在服务保障中求发展,在结合渗透中求突破,圆满完成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任务。”
该院始终把搞好教育训练作为展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舞台,按照军队院校转型要求,修订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改进训练方式,创造性实施了生长干部学员军政组织指挥能力“四阶段”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了学员综合素质和人才培训质量。2门课程列入国家精品课程,3门课程列入军队院校优质课程,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军队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0多项,学员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物理等竞赛夺得100多个奖项。
教学与科研,作为院校建设发展的两翼,只有相互促进,相互协调,才能推动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实践中,学院注重引导广大教员既要把三尺讲台作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舞台,也要把科研自主创新作为服务部队、践行宗旨的实际行动。学院副院长方振东教授带领“珊瑚岛礁淡水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组的同志,坚持为战而教、为战而研、为战而练、为战而学,十年磨一剑,成功解决了珊瑚岛礁军民饮用水问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9月14日至21日,全军第二期防辐射技术施工与管理培训班在该院举行。 作为影响雷达官兵身体健康的雷达波辐射,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该院康青教授经过数年艰辛攻关,终于主责完成了“雷达站微波辐射防护技术与应用研究”,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雷达站官兵身心健康的微波辐射问题,受到了军委、总部首长和基层官兵的一致好评。
袖手、背手、插手的现象少了,见了首长敬礼的多了……这是该院近年来加强正规化建设和日常实践养成出现的新变化。为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逐步内化为官兵的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他们针对入驻新校区后的新情况新问题,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从严治军依法治军方针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完善了教学管理、干部管理、学员管理等各类规章制度,规范了官兵的日常行为,进一步保持了正规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结合贯彻落实共同条令,针对各个时期的管理特点,组织开展“条令月”、“战备周”等活动,培养官兵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良好作风,学院连续8年未发生有政治性影响的问题,连续13年未发生刑事案件和责任亡人事故。
多样化任务践行宗旨
2011年9月18日,印度锡金邦发生6.8级地震,波及我国西藏亚东地区,造成部分房屋倒塌,人员伤亡。心手相牵、血脉相连,鱼水情深、灾情紧急。亚东地区灾情牵动着全院教职员工的心!9月22日,学院组织专家小组,紧急赶赴亚东参加抗震救灾,开展相关评估鉴定工作。
半年前,素有“孔雀之乡”美誉的云南省盈江县发生地震后,学院迅即组织应急供水供电、地质灾害评估、房屋检测、环境影响评价专家成立盈江抗震救灾技术支援队,星夜兼程驰援云南灾区,投入到一场与时间赛跑、与震魔抗争没有硝烟的战斗,他们把对党、祖国和人民的炽热情怀写在了猎猎飘扬的军旗上,留在了美丽的云南大盈江畔。排除险情,建净水站,评估灾情……在盈江灾区满目疮痍的建筑下,在布满救灾帐篷、彩条布和油毛毡的集中安置点旁,随处都能见到该院救灾支援队忙碌的迷彩身影,他们在堆满瓦砾的废墟上,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既当“施工员”又当“技术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谱写着人民子弟兵一曲曲动人的爱民之歌……盈江抗震救灾期间,该院抗震救灾技术支援队累计为灾区群众和救援官兵搭建供电线路500余米,为地方抢修应急供电线路提供技术支援,有效提高了救援效率;两台野营多功能净水车日夜为受灾群众和救援官兵提供应急供水,先后供应“放心水”135吨,铺设供水管线850余米,为政府、金融、电力、通信等部门检测受损建筑68栋共计75769平方米,受到地方政府和灾区群众的广泛好评。
近年来,该院充分发挥院校人才、技术和装备优势,先后组织官兵参加了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汶川抗震救灾、武隆山体滑坡抢险、西南抗旱救灾、青海玉树抗震救灾等一系列非战争军事行动,特别是在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中,他们第一时间派出23批426人次、251台(套)装备组成技术支援队,在供水、供电、供油保障和地质灾害防治、房屋检测加固、堰塞湖排危除险、工程抢修抢建、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为灾区作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军委总部首长以及地方政府和灾区群众的高度赞誉。抗震救灾期间,他们编发宣传教育提纲,建立前指临时党总支和14个临时党支部,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组织领导,4000多名官兵递交了请战书,2500多名官兵报名献血,全院教职员工为灾区捐款230多万元,交纳特殊党费75万元,广大官兵面对地动山摇、山崩地裂、屋倒人亡的惨烈景象,始终做到了临危不惧、舍生忘死、顽强拼搏,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有46名团员青年火线入党,有37个集体和108名个人受到军地表彰。
他们还广泛开展“送科技下部队”活动,累计为部队破解难题200多个。积极支援地方经济建设,2009年被评为全军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先进单位。
环境育人潜移默化
台上精彩不断,台下掌声雷动。2011年9月13日,该院50周年校庆系列名家访谈之“重温峥嵘岁月、弘扬后工精神”活动隆重举行。该院三位“元老级”教授李著信、董浚修、刘振志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自己在学院近50年的工作经历,从跨越关山、艰辛创业、曲折前行、全面发展、展望未来方面,回顾了建院初期所面临的巨大困难、走过的曲折道路、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再现了“后工人”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的系列壮举,折射出该院历届官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姓军为战、服务部队的奉献精神。
该院宋海英政委指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个系统工程、实践工程、长期工程,需要营造‘处处是课堂、事事是教材、时时受熏陶、人人受教育’的良好育人氛围,通过潜移默化,日积月累,不断铸牢官兵的思想根基。”
他们坚持用各级领导的良好形象示范。该院党委大力倡导并自觉弘扬“八种风气”,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严格自律,特别是在干部使用、工程招标、大项经费开支等方面,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阳光操作,严守纪律,充分发挥了带头示范作用。新校区建设中,他们坚持党委集体领导、科学决策,坚持依法办事、阳光操作,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坚持发扬民主、群策群力,确保了军队利益不受损害和军委、总部关于学院部署调整的决策意图顺利实现。新校区一期工程建设中,拆迁1005户农户未发生一起军民冲突,1万余人施工未发生一起亡人事故,签订200余个施工合同未发生一起合同纠纷,全部工程未发生一起质量事故,受到各方好评,被军内外参观者誉为优质工程、样板工程、阳光工程。在学院党委的示范感召下,全院广大官兵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刻苦钻研、靠素质立身、靠实绩进步、靠学习提高已蔚然成风。
他们利用整体搬迁大学城新校区的大好时机,坚持高标准、高格调、高规格,整体规划建设校园文化环境,兴建功能完备的礼堂、院史馆、电视新闻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修建了庄重优美的军人礼仪广场,为基层各学员队、教研室建设了活动室,配发了文体活动器材,在新校区显著位置规划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精选900多条古今中外励志名言悬挂在教室内,在道路两旁设计了励志标语、宣传灯箱和橱窗,为广大官兵在潜移默化中铸魂励志营造了人文环境。
走进该院新校区,一尊尊雕塑映入眼帘。主题雕塑“浓墨飘香钢枪闪亮”矗立在校门入口处,简洁大气、昂扬向上、浑然天成,她凝固了当代革命军人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的军魂意识、英勇的献身精神和博大的人文品格,展示了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光辉形象,寓意着该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运筹帷幄、文韬武略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在八一大道矗立着十大元帅十大将和建国前牺牲的11位将军,一尊雕塑就是一段鲜活历史、一曲英雄赞歌、一部生动教材、一个精神坐标,这一个个文化与艺术相融合、怡人与育人相衔接、时间与空间相汇集的固态语言,为打牢官兵的思想根基提供了独特的文化路径;教学楼前矗立的孔子、老子、牛顿、爱迪生等十位思想家、科学家雕像,形象地表现人类的思想和理念,给人一种精神情感的滋养,一种历史血脉的传承;教学楼后矗立传统兵家文化的“道、天、地、将、法、智、信、仁、勇、严”十大箴言文化柱,鲜明、简洁、凝炼、易懂、易记、易表达,使之走进官兵心灵,不断强化战斗精神,有效提高履行使命的能力;图书馆周围矗立的八位英模人物铜像,栩栩如生,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人物,被雕塑永恒地定格在历史长河中,使“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这些神圣的字眼兼具了历史的根脉和时代的色彩,让官兵在艺术与文化中交融,在时间与空间中穿行,无形中使灵魂得到涤荡和洗礼,成为当代革命军人践行核心价值观永恒的精神坐标。
近年来,该院坚持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官兵思想阵地,广泛开展铭校训、唱校歌、读经典、传箴言等活动,积极参加重庆市“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促进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学院被评为“全军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和重庆市“唱读讲传”先进集体。
该院以红岩精神为主题拍摄电视宣传片,建立专题网页,开辟院报专版,布置图片展板,建立文化走廊,使官兵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纯洁灵魂。连续21年开展“红岩精神在军校闪光”歌咏比赛、文艺晚会、书画展览等系列活动,组织“红岩好班级、红岩好学员”评选,引导广大官兵定好人生坐标,校正人生航向。学院先后涌现出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学员高建栋在回乡探亲期间突遇山洪暴发,当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面临严重威胁时,他奋不顾身与洪水连续搏斗4个多小时,救出73名遇险群众,被评为“全国抢险爱民模范”,重庆市团委授予他“红岩骄子”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
谈起学院人文精神,该院政治部主任张庆华如数家珍:话剧节、研究生文化节、英语演讲大赛、“弘毅杯”辩论赛、核心价值观引领我成长演讲比赛、创先争优系列活动……一年四季推陈出新,红红火火,深受官兵喜爱。
该院根据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凝练了“责任、理想、使命、辉煌”的校训,创作了校歌《军歌嘹亮向太阳》和毕业生之歌《我心中的歌》,形成了“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校风、“育人为本、立德为先”的教风、“以红岩精神铸魂励志,以实战标准勤学苦练”的学风,总结了学院50年建设发展的“四种精神”(兼容并蓄,奔涌向前的黄河精神;躬身耕耘,俯首为师的人梯精神;忠心向党,崇尚真理的红岩精神;使命至诚,不计名利的抗震精神)和“五个传统”(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传统;秉持特色红岩育人的传统;尊师重教厚待人才的传统;科学求是团结攻关的传统;服务部队奉献社会的传统),用艺术的形式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形成了独有的后工文化精髓,渗透到方方面面,成为了全院官兵的精神之魂。
在该院,以“一训、二歌、三风、四种精神、五个传统”为主要内涵的特色校园文化,彰显了科技校园、书香校园、人文校园、和谐校园的良好精神风貌,为学院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精神支柱,激励着一代代“后工人”牢记责任,坚定理想,为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不懈追求;忠诚使命,铸就辉煌,为创建高水平一流军事名校努力奋斗。(人民网—军事)

引领官兵成长成才的灯塔
——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纪实
李荣惠、袁耿林、刘长江、谷传民

军队院校如何确保培养的人才政治合格?近年来,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着眼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促进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该院先后实现了国家级科研平台等多个“零的突破”,整体进入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行列,是全军13所基础合训院校之一。2009年10月,该院迁入重庆大学城新校区,办学实力与水平实现了新的跨越,全面建设步入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理论武装拉直问号
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深化培育?为帮助广大官兵进一步加深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观点、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的理解把握,克服个别官兵的厌烦情绪和麻痹思想,该院探索形成了“政治教育奠基、使命任务牵引、实践活动培育、校园文化熏陶”的培育模式,收到了明显效果。他们邀请我军著名政治工作者、国防大学公方彬教授来院,专门就深化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进行专题辅导。在两个多小时的报告中,公教授紧紧围绕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深层次问题,用生动的语言,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进行了系统阐述。1000余名官兵感到十分“解渴”,讲座一结束,公教授就被官兵们围得水泄不通,大家拿着笔记本边问边记,久久不愿离去。
着眼回答和解决“三个确保”这个时代课题,该院党委在坚持不懈引领后勤官兵思想和行为上狠下功夫,制订了《开展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的实施意见》,编写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辅导讲义》等辅导材料,及时将核心价值观纳入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和“三进入”教学之中。今年9月15日晚,该院政治部在组织青年学员观看录像片《红岩魂》之前,首先邀请学员队干部申秋萍围绕“聊聊今天为何而当兵、谈谈为什么要为人民当兵、讲讲如何为人民来当兵”三个方面给大家做了《咱为人民来当兵》的精彩授课。这位总后“四会”优秀政治教员、最佳答辩奖获得者循循善诱的讲座和撞击心灵的视频,相得益彰,深深地震撼了广大新学员。军教大队8队新学员王艺程深有感触地说:“继承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对我们青年学子来说,就是要坚定为人民当兵的立场,努力学习,刻苦训练,争取早日成才,报效祖国。”
近年来,该院党委着眼形势发展变化和官兵思想实际这个重点,在增强培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上狠下功夫。他们坚持把培育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与各项重大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充分利用政治教育和党团活动时间,组织广大官兵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胡主席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紧贴时代要求,紧密联系庆祝建党建国、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强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军队及院校调整改革的实际,及时搞好随机性、针对性教育,不断增强活动实效。
该院着眼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军魂意识这个根本,在铸牢官兵精神支柱上狠下功夫。充分利用重庆红色教育资源,长期坚持红岩精神育人,与红岩革命纪念馆、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签订“共建共育”协议,建立了军地一体的永久性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经常组织实地参观,在缅怀革命先烈中进一步激发官兵报效国家、献身使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据悉,该院政治部年年针对各培训层次的新学员,开展专题教育,组织参观红岩村、白公馆、渣滓洞等红色革命遗址和院史陈列馆,组织观看政治教育录像,广泛持续开展“读一本红岩书、唱一支红岩歌、访一位红岩志士、讲一个红岩故事、写一篇红岩观后感”的“五个一”系列活动,使学员身临其境感知红岩精神,铸牢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多年来,学员100%递交入党申请书、100%服从毕业分配。
该院注重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依托校园网建立了核心价值观教育网页,设置了经典论述、参考文献、专题辅导等栏目,开设了核心价值观学习论坛和答疑信箱,经常开展网上理论研讨、网上竞赛等活动,不断增强教育的直观性和吸引力,使广大官兵特别是青年学员在这些喜闻乐见的教育中,在世界发展大势、国家和军队发展现状中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断锤炼意志品质,增强军魂意识,坚定理想信念。
紧贴使命“融入”渗透
2011年5月16日凌晨,一阵急促的紧急集合号打破深夜的宁静,几颗信号弹霎时划破漆黑的夜空,重庆市郊某集结地,熟睡的学员们猛然惊醒。起床、集结、开进……该院“超越2011”综合演练在瓢泼大雨中拉开序幕,所有参演分队按照既定序列准时开进。实战背景下,参演分队出色完成了“防敌远程导、炮打击”、“调整行军队形”、“改变行军路线”、“野战群车加油”等预设科目,所有参演官兵和装备于天亮时安全到达配置地域。
该院李建院长介绍说:“近年来,我们着眼围绕中心工作和大项任务这个平台,坚持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融入到学院建设的方方面面,在服务保障中求发展,在结合渗透中求突破,圆满完成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任务。”
该院始终把搞好教育训练作为展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舞台,按照军队院校转型要求,修订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改进训练方式,创造性实施了生长干部学员军政组织指挥能力“四阶段”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了学员综合素质和人才培训质量。2门课程列入国家精品课程,3门课程列入军队院校优质课程,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军队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0多项,学员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物理等竞赛夺得100多个奖项。
教学与科研,作为院校建设发展的两翼,只有相互促进,相互协调,才能推动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实践中,学院注重引导广大教员既要把三尺讲台作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舞台,也要把科研自主创新作为服务部队、践行宗旨的实际行动。学院副院长方振东教授带领“珊瑚岛礁淡水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组的同志,坚持为战而教、为战而研、为战而练、为战而学,十年磨一剑,成功解决了珊瑚岛礁军民饮用水问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9月14日至21日,全军第二期防辐射技术施工与管理培训班在该院举行。 作为影响雷达官兵身体健康的雷达波辐射,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该院康青教授经过数年艰辛攻关,终于主责完成了“雷达站微波辐射防护技术与应用研究”,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雷达站官兵身心健康的微波辐射问题,受到了军委、总部首长和基层官兵的一致好评。
袖手、背手、插手的现象少了,见了首长敬礼的多了……这是该院近年来加强正规化建设和日常实践养成出现的新变化。为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逐步内化为官兵的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他们针对入驻新校区后的新情况新问题,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从严治军依法治军方针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完善了教学管理、干部管理、学员管理等各类规章制度,规范了官兵的日常行为,进一步保持了正规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结合贯彻落实共同条令,针对各个时期的管理特点,组织开展“条令月”、“战备周”等活动,培养官兵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良好作风,学院连续8年未发生有政治性影响的问题,连续13年未发生刑事案件和责任亡人事故。
多样化任务践行宗旨
2011年9月18日,印度锡金邦发生6.8级地震,波及我国西藏亚东地区,造成部分房屋倒塌,人员伤亡。心手相牵、血脉相连,鱼水情深、灾情紧急。亚东地区灾情牵动着全院教职员工的心!9月22日,学院组织专家小组,紧急赶赴亚东参加抗震救灾,开展相关评估鉴定工作。
半年前,素有“孔雀之乡”美誉的云南省盈江县发生地震后,学院迅即组织应急供水供电、地质灾害评估、房屋检测、环境影响评价专家成立盈江抗震救灾技术支援队,星夜兼程驰援云南灾区,投入到一场与时间赛跑、与震魔抗争没有硝烟的战斗,他们把对党、祖国和人民的炽热情怀写在了猎猎飘扬的军旗上,留在了美丽的云南大盈江畔。排除险情,建净水站,评估灾情……在盈江灾区满目疮痍的建筑下,在布满救灾帐篷、彩条布和油毛毡的集中安置点旁,随处都能见到该院救灾支援队忙碌的迷彩身影,他们在堆满瓦砾的废墟上,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既当“施工员”又当“技术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谱写着人民子弟兵一曲曲动人的爱民之歌……盈江抗震救灾期间,该院抗震救灾技术支援队累计为灾区群众和救援官兵搭建供电线路500余米,为地方抢修应急供电线路提供技术支援,有效提高了救援效率;两台野营多功能净水车日夜为受灾群众和救援官兵提供应急供水,先后供应“放心水”135吨,铺设供水管线850余米,为政府、金融、电力、通信等部门检测受损建筑68栋共计75769平方米,受到地方政府和灾区群众的广泛好评。
近年来,该院充分发挥院校人才、技术和装备优势,先后组织官兵参加了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汶川抗震救灾、武隆山体滑坡抢险、西南抗旱救灾、青海玉树抗震救灾等一系列非战争军事行动,特别是在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中,他们第一时间派出23批426人次、251台(套)装备组成技术支援队,在供水、供电、供油保障和地质灾害防治、房屋检测加固、堰塞湖排危除险、工程抢修抢建、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为灾区作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军委总部首长以及地方政府和灾区群众的高度赞誉。抗震救灾期间,他们编发宣传教育提纲,建立前指临时党总支和14个临时党支部,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组织领导,4000多名官兵递交了请战书,2500多名官兵报名献血,全院教职员工为灾区捐款230多万元,交纳特殊党费75万元,广大官兵面对地动山摇、山崩地裂、屋倒人亡的惨烈景象,始终做到了临危不惧、舍生忘死、顽强拼搏,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有46名团员青年火线入党,有37个集体和108名个人受到军地表彰。
他们还广泛开展“送科技下部队”活动,累计为部队破解难题200多个。积极支援地方经济建设,2009年被评为全军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先进单位。
环境育人潜移默化
台上精彩不断,台下掌声雷动。2011年9月13日,该院50周年校庆系列名家访谈之“重温峥嵘岁月、弘扬后工精神”活动隆重举行。该院三位“元老级”教授李著信、董浚修、刘振志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自己在学院近50年的工作经历,从跨越关山、艰辛创业、曲折前行、全面发展、展望未来方面,回顾了建院初期所面临的巨大困难、走过的曲折道路、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再现了“后工人”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的系列壮举,折射出该院历届官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姓军为战、服务部队的奉献精神。
该院宋海英政委指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个系统工程、实践工程、长期工程,需要营造‘处处是课堂、事事是教材、时时受熏陶、人人受教育’的良好育人氛围,通过潜移默化,日积月累,不断铸牢官兵的思想根基。”
他们坚持用各级领导的良好形象示范。该院党委大力倡导并自觉弘扬“八种风气”,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严格自律,特别是在干部使用、工程招标、大项经费开支等方面,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阳光操作,严守纪律,充分发挥了带头示范作用。新校区建设中,他们坚持党委集体领导、科学决策,坚持依法办事、阳光操作,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坚持发扬民主、群策群力,确保了军队利益不受损害和军委、总部关于学院部署调整的决策意图顺利实现。新校区一期工程建设中,拆迁1005户农户未发生一起军民冲突,1万余人施工未发生一起亡人事故,签订200余个施工合同未发生一起合同纠纷,全部工程未发生一起质量事故,受到各方好评,被军内外参观者誉为优质工程、样板工程、阳光工程。在学院党委的示范感召下,全院广大官兵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刻苦钻研、靠素质立身、靠实绩进步、靠学习提高已蔚然成风。
他们利用整体搬迁大学城新校区的大好时机,坚持高标准、高格调、高规格,整体规划建设校园文化环境,兴建功能完备的礼堂、院史馆、电视新闻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修建了庄重优美的军人礼仪广场,为基层各学员队、教研室建设了活动室,配发了文体活动器材,在新校区显著位置规划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精选900多条古今中外励志名言悬挂在教室内,在道路两旁设计了励志标语、宣传灯箱和橱窗,为广大官兵在潜移默化中铸魂励志营造了人文环境。
走进该院新校区,一尊尊雕塑映入眼帘。主题雕塑“浓墨飘香钢枪闪亮”矗立在校门入口处,简洁大气、昂扬向上、浑然天成,她凝固了当代革命军人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的军魂意识、英勇的献身精神和博大的人文品格,展示了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光辉形象,寓意着该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运筹帷幄、文韬武略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在八一大道矗立着十大元帅十大将和建国前牺牲的11位将军,一尊雕塑就是一段鲜活历史、一曲英雄赞歌、一部生动教材、一个精神坐标,这一个个文化与艺术相融合、怡人与育人相衔接、时间与空间相汇集的固态语言,为打牢官兵的思想根基提供了独特的文化路径;教学楼前矗立的孔子、老子、牛顿、爱迪生等十位思想家、科学家雕像,形象地表现人类的思想和理念,给人一种精神情感的滋养,一种历史血脉的传承;教学楼后矗立传统兵家文化的“道、天、地、将、法、智、信、仁、勇、严”十大箴言文化柱,鲜明、简洁、凝炼、易懂、易记、易表达,使之走进官兵心灵,不断强化战斗精神,有效提高履行使命的能力;图书馆周围矗立的八位英模人物铜像,栩栩如生,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人物,被雕塑永恒地定格在历史长河中,使“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这些神圣的字眼兼具了历史的根脉和时代的色彩,让官兵在艺术与文化中交融,在时间与空间中穿行,无形中使灵魂得到涤荡和洗礼,成为当代革命军人践行核心价值观永恒的精神坐标。
近年来,该院坚持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官兵思想阵地,广泛开展铭校训、唱校歌、读经典、传箴言等活动,积极参加重庆市“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促进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学院被评为“全军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和重庆市“唱读讲传”先进集体。
该院以红岩精神为主题拍摄电视宣传片,建立专题网页,开辟院报专版,布置图片展板,建立文化走廊,使官兵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纯洁灵魂。连续21年开展“红岩精神在军校闪光”歌咏比赛、文艺晚会、书画展览等系列活动,组织“红岩好班级、红岩好学员”评选,引导广大官兵定好人生坐标,校正人生航向。学院先后涌现出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学员高建栋在回乡探亲期间突遇山洪暴发,当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面临严重威胁时,他奋不顾身与洪水连续搏斗4个多小时,救出73名遇险群众,被评为“全国抢险爱民模范”,重庆市团委授予他“红岩骄子”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
谈起学院人文精神,该院政治部主任张庆华如数家珍:话剧节、研究生文化节、英语演讲大赛、“弘毅杯”辩论赛、核心价值观引领我成长演讲比赛、创先争优系列活动……一年四季推陈出新,红红火火,深受官兵喜爱。
该院根据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凝练了“责任、理想、使命、辉煌”的校训,创作了校歌《军歌嘹亮向太阳》和毕业生之歌《我心中的歌》,形成了“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校风、“育人为本、立德为先”的教风、“以红岩精神铸魂励志,以实战标准勤学苦练”的学风,总结了学院50年建设发展的“四种精神”(兼容并蓄,奔涌向前的黄河精神;躬身耕耘,俯首为师的人梯精神;忠心向党,崇尚真理的红岩精神;使命至诚,不计名利的抗震精神)和“五个传统”(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传统;秉持特色红岩育人的传统;尊师重教厚待人才的传统;科学求是团结攻关的传统;服务部队奉献社会的传统),用艺术的形式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形成了独有的后工文化精髓,渗透到方方面面,成为了全院官兵的精神之魂。
在该院,以“一训、二歌、三风、四种精神、五个传统”为主要内涵的特色校园文化,彰显了科技校园、书香校园、人文校园、和谐校园的良好精神风貌,为学院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精神支柱,激励着一代代“后工人”牢记责任,坚定理想,为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不懈追求;忠诚使命,铸就辉煌,为创建高水平一流军事名校努力奋斗。(人民网—军事)

陈良宇同志的母校啊!敬礼!
通篇不见毛泽东思想,军魂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