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外储不全是百姓“血汗钱” 不适合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3:37:18
http://news.qq.com/a/20111017/000973_1.htm
外汇储备究竟是谁的钱?

外汇储备是央行的钱,也代表国民财富,不能理解成一般意义上中国老百姓的“血汗钱”,不能无偿使用。

“出口创汇”——对这个前些年热火朝天的口号,许多人至今仍记忆犹新。于是,有观点认为,我国外汇储备是国内千千万万企业或个人用实实在在的商品、能源、资源及隐性的环境代价换来的,是老百姓的“血汗钱”。

外汇储备究竟是谁的钱?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须了解我国的外汇储备是怎么来的。中国的企业和个人出口商品或劳务,挣回美元等外汇,然后将这些外汇的一部分或全部卖给银行获得人民币。外商对中国投资也往往需要将手中的部分或全部外汇资金换成人民币,也得将外汇卖给银行。银行在保留一定额度外汇用于日常业务后,将其余外汇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卖出。外汇一旦被央行购买就成为国家外汇储备。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已不再实施强制结售汇制度,企业出口等所获外汇收入,可根据其经营需要自行保留或卖给银行。

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企业和个人不是把外汇无偿交给央行,而是通过银行卖给央行,并获得了等值人民币。这些交易都是出于等价和自愿的原则,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在外汇与人民币兑换时已经实现,即“银货两讫”。另一方面,央行购买外汇,要付出等值的人民币,这个过程表现为人民币投放,也就是“发票子”。换言之,外汇储备是央行用“发票子”这种向社会负债的方式“买”来的,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资产方为外汇储备,负债方则是等值的人民币投放。看似光鲜的外汇储备其实并非央行的“净资产”,背后对应的是等量负债。

“比如,截至今年6月末,外汇储备余额为31975亿美元,相应的央行负债为22.6万亿元,也就是说,近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央行用22.6万亿元人民币‘买’来的。这22.6万亿元人民币最终体现为流通中现金、各类银行机构在央行的存款、央行票据等各种央行负债的形式”,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说。

由此可见,首先,外汇储备是央行的钱,并且由于它是央行以负债方式形成的资产,因而不能无偿使用。

其次,外汇储备代表着国民财富,但也不能理解成一般意义上中国老百姓的“血汗钱”。从源头看,外汇储备一部分来自出口,这是国内企业或个人辛勤劳动的结果,可说是中国老百姓的“血汗钱”,这笔财富由央行以外汇储备的形式持有,老百姓以等值人民币的形式持有。“外汇储备还有一部分来自外商投资等资本流入,这部分恐怕谈不上是中国老百姓的‘血汗钱’了”,丁志杰说。

还有观点认为,外汇储备是央行“发票子”“买”来的,但央行每多发一单位货币,老百姓手里的货币就要贬一点值,发得越多,贬得就越多,这相当于央行向全国人民征收了铸币税。因此说到底,外汇储备是老百姓“交税”买来的。

“这里错用了铸币税的概念”,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坦言,在金、银本位等商品货币制度下,货币币值与其内在价值之差就是铸币税。比如,一枚币值1文的铜钱,铸造成本(内在价值)如果是0.3文,那么铸币税就是0.7文。“央行通过购买外汇发行纸币,虽然纸币的印刷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但由于纸币的内在价值相当于与其币值等值的外汇,因而不存在铸币税。”

“至于说新发货币会导致原有货币贬值,那是在封闭经济条件下,由于更多的货币追逐不变的商品,可能会贬值。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新发货币可以换成外汇进口商品,货币和商品之间就不存在你多我少的问题,也就不会导致原有货币贬值”,赵庆明分析。

丁志杰认为,新发货币最终会被企业和居民持有,这些货币也是财富的一种形式,因而新发货币谈不上是“征税”。

外汇储备多不多?

按照传统观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远远超过最低警戒线,这么多外汇储备是传统经济发展方式运行的结果 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步入了“快车道”:2006年2月,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同年10月,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2009年4月,突破2万亿美元;2011年3月,突破3万亿美元。面对这条陡峭上升的曲线,公众不禁要问:外汇储备是不是太多了?

一国持有多少外汇储备算适度,在理论和实践中没有统一标准。国际上也只是定义了外储的低限,高限则没有共识。“传统观点认为,外汇储备不得少于3个月的进口额、10%的GDP和30%的外债,而去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为2.85万亿美元,可以满足22.5个月的进口、相当于48.44%的GDP和5.2倍的外债。按照传统观点,我国外汇储备已远远超过最低警戒线,总量比较充裕,但究竟多少合适,目前没有定论,需要综合考虑本国的宏观经济条件、经济开放程度、利用外资和国际融资能力、经济金融体系的成熟程度等多方面因素”,丁志杰说。

比如,我国外汇储备现状是“藏汇于国”,与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相比,企业和居民的外汇存款仅2500亿美元左右,绝大部分外汇资产在政府手里。而发达国家大多“藏汇于民”,2010年,日本、德国、英国、美国的民间外汇资产分别高达4.99万亿、6.91万亿、12.78万亿和15.4万亿美元。虽然这些国家的官方外汇储备不及我国,但加上民间这一块,其外汇资产均远远超过我国。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对于确保国际清偿能力、提高风险应对能力、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等具有重大意义。不过,巨额外储犹如一把“双刃剑”,也带来四个“不利于”:

不利于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央行买入外汇形成储备,必须投放等值的人民币(称为外汇占款),因此,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也意味着央行被动投放的人民币在高速增加,如果不能及时完全对冲、回收,就会向市场注入过多的流动性,加大通胀压力和资产泡沫风险。

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会引起国际上对我国贸易状况和人民币币值的高度关注,容易诱发争端。

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时下,外汇占款已成为货币发行的主要方式,长此以往,会出现创汇较多的东部地区资金多、创汇较少的中西部地区资金少,创汇较多的第二产业资金多、创汇较少的第三产业资金少等现象。

不利于保值增值。当前欧美债务危机蔓延、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将对巨额外储的保值增值带来挑战。

需要强调的是,这么多外汇储备并非我们刻意追求,而是传统经济发展方式运行的结果。




经济学中有一个国民收入恒等式:储蓄-投资=出口-进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消费率的不断下滑,储蓄率不断攀升,根据恒等式,当储蓄率超过投资率时,出口必然会大于进口,从而形成贸易顺差,引发外汇源源涌入。“外汇储备激增,根子就在于长期以来我国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不足、过度依赖出口,而要转变这种经济发展方式仍需时日”,赵庆明说。

此外,长期以来,我国在涉外经济政策上“奖出(出口)限入(进口)”、在外汇管理政策上“宽进(流入)严出(流出)”,以及由于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企业和居民普遍不愿持有和保留外汇等因素,也都助推了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

专家认为,应对外储激增的“方子”是使其增量部分放缓速度,存量部分用好管好,打个比方,就是把进水龙头关小点,出水龙头开大点,这样池子里的水位才不至于过快上涨。就增量部分而言,应当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按照“扩内需、调结构、减顺差、促平衡”的思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如此,方为治本之策。

外汇储备能不能分?

无偿分给民众,会导致通货膨胀、央行破产等严重后果,“花”外储应坚持有偿使用、境外使用的原则

有人说,近年来我国香港、澳门政府常常向所有市民派发数千甚至上万现金,俗称“派糖”。既然我国外汇储备太多了也不好,能不能分些给民众?

让我们来推演一下假如把外汇储备“分”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首先,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外汇储备资产对应着等值的人民币负债,如果分掉资产,不动负债,其结果就是央行资不抵债,陷入破产境地。其次,假如老百姓“分”到了外汇储备,他只能将这些外汇换成人民币才能在国内花,这样一来就会形成人民币的“二次投放”:当其将外汇卖给银行时,会形成一次投放,而这些外汇被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卖掉、最终被央行收购时,会形成二次投放。“二次投放”的后果就是滥发人民币,会造成通货膨胀等严重后果。

“港澳地区政府用来‘派糖’的钱来自财政盈余,这是政府的净资产,可以用来分配。事实上,尽管香港外汇储备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却没有拿来进行过所谓‘派糖’”,赵庆明说。

还有人说,外汇储备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如果直接分给民众不合适,是否可以剥离一部分外汇储备成立主权养老基金,以充实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国外利用外汇储备建立主权养老基金的方式已存在几十年,如挪威1990年建立的“政府全球养老基金”。

应当说,无偿剥离外汇储备充实社保体系,其性质同无偿分给民众一样,会造成不良后果。“不过,倒是可以考虑由财政发债的方式来购买部分外汇储备,成立主权养老基金”,丁志杰说。

事实上,我国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是上缴财政的,这笔钱可以用于包括社保在内的各种用途。曾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在新近出版的《朱镕基讲话实录》中披露:“去年(指2002年)国家财政很困难,财政部早已做好收支平衡,快到年底时,突然蹦出来一笔收入,有407亿元,主要就是外汇储备的收益。我决定这笔钱先不要用了,把它全部拨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赵庆明说,世界上外汇储备主要有两种形成方式:一种是像我国那样,由央行投放人民币购入外汇形成外储;另一种是财政出资形成外储,其中日本等国家由财政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形成外储,挪威、新加坡等国家则由财政用净盈余购买外汇形成外储。“只有挪威、新加坡模式才能免费使用外储,因为这是财政净盈余买来的,不对应负债。日本模式由于外储对应着负债,也不能免费使用。”

说到这里,“花”我国外汇储备的两大原则也就明朗了:一是有偿使用;一是境外使用,在境内“花”会导致人民币“二次投放”。

专家认为,应当积极探索利用外储支持国内经济发展的方式,比如进口国内紧缺的能源、资源,形成能源、资源储备,再如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扩大对外投资等。

也有专家提出了大胆的思路。“外汇储备原则上不能无偿使用,但由于央行发行的货币流通时,有很大一部分沉淀下来,不存在偿付压力,拿出资产方即外汇储备的一部分,用于支持国内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不会带来太大的风险。未来可在这方面作些尝试”,丁志杰说。

外汇储备投资是否划算?

持有美国国债不是最佳方案,而是现有条件下的现实选择,应适时、稳健地推进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

根据美国财政部报告,中国是美国国债最大持有者。在美债信用评级下调、美元贬值的背景下,外汇储备持有如此大额的美国国债是否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

我国外汇储备持有美国国债是市场投资行为,根据市场状况动态调整。业内人士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说,持有美国国债不是最佳方案,而是现有条件下的现实选择。

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并未动摇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在相当长时间内还找不到可以替代美元的资产。事实上,目前美国国债仍是全球规模最大、品质最优、流动性最好、信誉最佳的国债。“越是形势动荡,美元资产就越是‘避风港’。近期,随着欧债危机再掀波澜,美国国债再度受到避险资金追捧,收益率连创新低,说明全球购买者众多”,丁志杰说。

另一方面,其他币种国债要么市场容量小,要么当地不欢迎。“在欧元区国债中,最好的是德国国债,但其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1/5,而且德国国民储蓄率较高,国债都是国民自己购买,留给外来资金的空间很小。再看日本国债,日本的国民储蓄率更高,吸纳外来资金的能力较弱,并且日本政府的负债率已超过GDP的200%”,赵庆明分析。

至于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和石油、铁矿石等国际大宗商品,在我国外汇储备投资组合中已包含与之相关的投资。这些商品和能源资源价格波动较大、市场容量相对有限、交易和收储成本较高,不适合外储大规模投资,否则可能会推升其市场价格,反而不利于我国居民消费和经济发展。

“有人说,既然没有最佳方案,外储干脆存银行得了。可是存银行不仅收益更低,并且在国外,银行破产的可能性远高于政府破产的可能性,还不如买国债”,赵庆明说。

不过,专家也认为,应密切关注世界经济、国际金融和外汇市场走势,适时、稳健地推进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最大限度减少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对我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好地实现外储保值增值。“尽管不能全盘否定持有美元资产的合理性,但也不能忽视可能存在的问题,即持有的美元资产是否过多以及过多带来的风险。美债降级事件表明,过去我们认为无风险的资产实际上也是有风险的”,丁志杰说。
http://news.qq.com/a/20111017/000973_1.htm
外汇储备究竟是谁的钱?

外汇储备是央行的钱,也代表国民财富,不能理解成一般意义上中国老百姓的“血汗钱”,不能无偿使用。

“出口创汇”——对这个前些年热火朝天的口号,许多人至今仍记忆犹新。于是,有观点认为,我国外汇储备是国内千千万万企业或个人用实实在在的商品、能源、资源及隐性的环境代价换来的,是老百姓的“血汗钱”。

外汇储备究竟是谁的钱?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须了解我国的外汇储备是怎么来的。中国的企业和个人出口商品或劳务,挣回美元等外汇,然后将这些外汇的一部分或全部卖给银行获得人民币。外商对中国投资也往往需要将手中的部分或全部外汇资金换成人民币,也得将外汇卖给银行。银行在保留一定额度外汇用于日常业务后,将其余外汇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卖出。外汇一旦被央行购买就成为国家外汇储备。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已不再实施强制结售汇制度,企业出口等所获外汇收入,可根据其经营需要自行保留或卖给银行。

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企业和个人不是把外汇无偿交给央行,而是通过银行卖给央行,并获得了等值人民币。这些交易都是出于等价和自愿的原则,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在外汇与人民币兑换时已经实现,即“银货两讫”。另一方面,央行购买外汇,要付出等值的人民币,这个过程表现为人民币投放,也就是“发票子”。换言之,外汇储备是央行用“发票子”这种向社会负债的方式“买”来的,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资产方为外汇储备,负债方则是等值的人民币投放。看似光鲜的外汇储备其实并非央行的“净资产”,背后对应的是等量负债。

“比如,截至今年6月末,外汇储备余额为31975亿美元,相应的央行负债为22.6万亿元,也就是说,近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央行用22.6万亿元人民币‘买’来的。这22.6万亿元人民币最终体现为流通中现金、各类银行机构在央行的存款、央行票据等各种央行负债的形式”,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说。

由此可见,首先,外汇储备是央行的钱,并且由于它是央行以负债方式形成的资产,因而不能无偿使用。

其次,外汇储备代表着国民财富,但也不能理解成一般意义上中国老百姓的“血汗钱”。从源头看,外汇储备一部分来自出口,这是国内企业或个人辛勤劳动的结果,可说是中国老百姓的“血汗钱”,这笔财富由央行以外汇储备的形式持有,老百姓以等值人民币的形式持有。“外汇储备还有一部分来自外商投资等资本流入,这部分恐怕谈不上是中国老百姓的‘血汗钱’了”,丁志杰说。

还有观点认为,外汇储备是央行“发票子”“买”来的,但央行每多发一单位货币,老百姓手里的货币就要贬一点值,发得越多,贬得就越多,这相当于央行向全国人民征收了铸币税。因此说到底,外汇储备是老百姓“交税”买来的。

“这里错用了铸币税的概念”,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坦言,在金、银本位等商品货币制度下,货币币值与其内在价值之差就是铸币税。比如,一枚币值1文的铜钱,铸造成本(内在价值)如果是0.3文,那么铸币税就是0.7文。“央行通过购买外汇发行纸币,虽然纸币的印刷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但由于纸币的内在价值相当于与其币值等值的外汇,因而不存在铸币税。”

“至于说新发货币会导致原有货币贬值,那是在封闭经济条件下,由于更多的货币追逐不变的商品,可能会贬值。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新发货币可以换成外汇进口商品,货币和商品之间就不存在你多我少的问题,也就不会导致原有货币贬值”,赵庆明分析。

丁志杰认为,新发货币最终会被企业和居民持有,这些货币也是财富的一种形式,因而新发货币谈不上是“征税”。

外汇储备多不多?

按照传统观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远远超过最低警戒线,这么多外汇储备是传统经济发展方式运行的结果 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步入了“快车道”:2006年2月,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同年10月,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2009年4月,突破2万亿美元;2011年3月,突破3万亿美元。面对这条陡峭上升的曲线,公众不禁要问:外汇储备是不是太多了?

一国持有多少外汇储备算适度,在理论和实践中没有统一标准。国际上也只是定义了外储的低限,高限则没有共识。“传统观点认为,外汇储备不得少于3个月的进口额、10%的GDP和30%的外债,而去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为2.85万亿美元,可以满足22.5个月的进口、相当于48.44%的GDP和5.2倍的外债。按照传统观点,我国外汇储备已远远超过最低警戒线,总量比较充裕,但究竟多少合适,目前没有定论,需要综合考虑本国的宏观经济条件、经济开放程度、利用外资和国际融资能力、经济金融体系的成熟程度等多方面因素”,丁志杰说。

比如,我国外汇储备现状是“藏汇于国”,与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相比,企业和居民的外汇存款仅2500亿美元左右,绝大部分外汇资产在政府手里。而发达国家大多“藏汇于民”,2010年,日本、德国、英国、美国的民间外汇资产分别高达4.99万亿、6.91万亿、12.78万亿和15.4万亿美元。虽然这些国家的官方外汇储备不及我国,但加上民间这一块,其外汇资产均远远超过我国。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对于确保国际清偿能力、提高风险应对能力、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等具有重大意义。不过,巨额外储犹如一把“双刃剑”,也带来四个“不利于”:

不利于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央行买入外汇形成储备,必须投放等值的人民币(称为外汇占款),因此,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也意味着央行被动投放的人民币在高速增加,如果不能及时完全对冲、回收,就会向市场注入过多的流动性,加大通胀压力和资产泡沫风险。

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会引起国际上对我国贸易状况和人民币币值的高度关注,容易诱发争端。

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时下,外汇占款已成为货币发行的主要方式,长此以往,会出现创汇较多的东部地区资金多、创汇较少的中西部地区资金少,创汇较多的第二产业资金多、创汇较少的第三产业资金少等现象。

不利于保值增值。当前欧美债务危机蔓延、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将对巨额外储的保值增值带来挑战。

需要强调的是,这么多外汇储备并非我们刻意追求,而是传统经济发展方式运行的结果。




经济学中有一个国民收入恒等式:储蓄-投资=出口-进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消费率的不断下滑,储蓄率不断攀升,根据恒等式,当储蓄率超过投资率时,出口必然会大于进口,从而形成贸易顺差,引发外汇源源涌入。“外汇储备激增,根子就在于长期以来我国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不足、过度依赖出口,而要转变这种经济发展方式仍需时日”,赵庆明说。

此外,长期以来,我国在涉外经济政策上“奖出(出口)限入(进口)”、在外汇管理政策上“宽进(流入)严出(流出)”,以及由于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企业和居民普遍不愿持有和保留外汇等因素,也都助推了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

专家认为,应对外储激增的“方子”是使其增量部分放缓速度,存量部分用好管好,打个比方,就是把进水龙头关小点,出水龙头开大点,这样池子里的水位才不至于过快上涨。就增量部分而言,应当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按照“扩内需、调结构、减顺差、促平衡”的思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如此,方为治本之策。

外汇储备能不能分?

无偿分给民众,会导致通货膨胀、央行破产等严重后果,“花”外储应坚持有偿使用、境外使用的原则

有人说,近年来我国香港、澳门政府常常向所有市民派发数千甚至上万现金,俗称“派糖”。既然我国外汇储备太多了也不好,能不能分些给民众?

让我们来推演一下假如把外汇储备“分”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首先,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外汇储备资产对应着等值的人民币负债,如果分掉资产,不动负债,其结果就是央行资不抵债,陷入破产境地。其次,假如老百姓“分”到了外汇储备,他只能将这些外汇换成人民币才能在国内花,这样一来就会形成人民币的“二次投放”:当其将外汇卖给银行时,会形成一次投放,而这些外汇被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卖掉、最终被央行收购时,会形成二次投放。“二次投放”的后果就是滥发人民币,会造成通货膨胀等严重后果。

“港澳地区政府用来‘派糖’的钱来自财政盈余,这是政府的净资产,可以用来分配。事实上,尽管香港外汇储备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却没有拿来进行过所谓‘派糖’”,赵庆明说。

还有人说,外汇储备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如果直接分给民众不合适,是否可以剥离一部分外汇储备成立主权养老基金,以充实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国外利用外汇储备建立主权养老基金的方式已存在几十年,如挪威1990年建立的“政府全球养老基金”。

应当说,无偿剥离外汇储备充实社保体系,其性质同无偿分给民众一样,会造成不良后果。“不过,倒是可以考虑由财政发债的方式来购买部分外汇储备,成立主权养老基金”,丁志杰说。

事实上,我国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是上缴财政的,这笔钱可以用于包括社保在内的各种用途。曾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在新近出版的《朱镕基讲话实录》中披露:“去年(指2002年)国家财政很困难,财政部早已做好收支平衡,快到年底时,突然蹦出来一笔收入,有407亿元,主要就是外汇储备的收益。我决定这笔钱先不要用了,把它全部拨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赵庆明说,世界上外汇储备主要有两种形成方式:一种是像我国那样,由央行投放人民币购入外汇形成外储;另一种是财政出资形成外储,其中日本等国家由财政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形成外储,挪威、新加坡等国家则由财政用净盈余购买外汇形成外储。“只有挪威、新加坡模式才能免费使用外储,因为这是财政净盈余买来的,不对应负债。日本模式由于外储对应着负债,也不能免费使用。”

说到这里,“花”我国外汇储备的两大原则也就明朗了:一是有偿使用;一是境外使用,在境内“花”会导致人民币“二次投放”。

专家认为,应当积极探索利用外储支持国内经济发展的方式,比如进口国内紧缺的能源、资源,形成能源、资源储备,再如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扩大对外投资等。

也有专家提出了大胆的思路。“外汇储备原则上不能无偿使用,但由于央行发行的货币流通时,有很大一部分沉淀下来,不存在偿付压力,拿出资产方即外汇储备的一部分,用于支持国内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不会带来太大的风险。未来可在这方面作些尝试”,丁志杰说。

外汇储备投资是否划算?

持有美国国债不是最佳方案,而是现有条件下的现实选择,应适时、稳健地推进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

根据美国财政部报告,中国是美国国债最大持有者。在美债信用评级下调、美元贬值的背景下,外汇储备持有如此大额的美国国债是否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

我国外汇储备持有美国国债是市场投资行为,根据市场状况动态调整。业内人士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说,持有美国国债不是最佳方案,而是现有条件下的现实选择。

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并未动摇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在相当长时间内还找不到可以替代美元的资产。事实上,目前美国国债仍是全球规模最大、品质最优、流动性最好、信誉最佳的国债。“越是形势动荡,美元资产就越是‘避风港’。近期,随着欧债危机再掀波澜,美国国债再度受到避险资金追捧,收益率连创新低,说明全球购买者众多”,丁志杰说。

另一方面,其他币种国债要么市场容量小,要么当地不欢迎。“在欧元区国债中,最好的是德国国债,但其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1/5,而且德国国民储蓄率较高,国债都是国民自己购买,留给外来资金的空间很小。再看日本国债,日本的国民储蓄率更高,吸纳外来资金的能力较弱,并且日本政府的负债率已超过GDP的200%”,赵庆明分析。

至于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和石油、铁矿石等国际大宗商品,在我国外汇储备投资组合中已包含与之相关的投资。这些商品和能源资源价格波动较大、市场容量相对有限、交易和收储成本较高,不适合外储大规模投资,否则可能会推升其市场价格,反而不利于我国居民消费和经济发展。

“有人说,既然没有最佳方案,外储干脆存银行得了。可是存银行不仅收益更低,并且在国外,银行破产的可能性远高于政府破产的可能性,还不如买国债”,赵庆明说。

不过,专家也认为,应密切关注世界经济、国际金融和外汇市场走势,适时、稳健地推进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最大限度减少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对我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好地实现外储保值增值。“尽管不能全盘否定持有美元资产的合理性,但也不能忽视可能存在的问题,即持有的美元资产是否过多以及过多带来的风险。美债降级事件表明,过去我们认为无风险的资产实际上也是有风险的”,丁志杰说。
以下是评论:
这人民日报瞎搅和什么啊?
内容是没错,咋用这个标题?太蠢了。


金融知识有待普及,分了就等于继续投入纸币,然后继续通胀。建议给主张分外储的人直接发美元,反正人民币在升值,他们这么喜欢分外储就给他们呗。

金融知识有待普及,分了就等于继续投入纸币,然后继续通胀。建议给主张分外储的人直接发美元,反正人民币在升值,他们这么喜欢分外储就给他们呗。
言外之意是美国人的血汗钱,所以只能美国人快活了。
金融知识有待普及,分了就等于继续投入纸币,然后继续通胀。建议给主张分外储的人直接发美元,反正人民币在 ...
如果民众可以随时把钱换成外汇然后去美国消费购物,那这些美元自然和百姓没关系。但现实却不是这样,否则外汇储备也不会越聚越多。央行多发人民币储备外汇,而人民币却不能随意兑换成外汇,必然导致国内人民币贬值(这一切都是由民众承担),这样也就导致百姓财富流失,而引起这一现象的外汇储备这时候看自然就该归百姓了。举个例子:假如你有100元人民币,这时候央行通过储备外汇印钞票导致人民币贬值了10%,那你的财产瞬间就缩水了十成,缩水的部分哪里去了?变成外汇储备了,那这外汇储备你是不是有权分一点?
把外储解释为发票不就得了,真是不懂也就罢了,好多人那是懂的很。
top120 发表于 2011-10-18 05:30
如果民众可以随时把钱换成外汇然后去美国消费购物,那这些美元自然和百姓没关系。但现实却不是这样,否则 ...
一般老百姓,想换点美金,你去银行啊,一个人一年5万美金,你有那么多工资换吗。
这标题根本是公然自绝于人民,与中国人民为敌。

没有百姓“血汗”,它开个X银行,它因印刷的草纸而已。
居庸叠翠 发表于 2011-10-18 00:11
金融知识有待普及,分了就等于继续投入纸币,然后继续通胀。建议给主张分外储的人直接发美元,反正人民币在 ...
这个很好办,让民众自己选择工资是拿Dollar,还是央行发的RMB。看看大家喜欢啥,到底哪个最后会变成草纸。
没知识真可怕,喷之前先学点经济常识
没知识太可怕了
一般老百姓,想换点美金,你去银行啊,一个人一年5万美金,你有那么多工资换吗。
所以说没脑子的人永远看不懂别人的意思,我别说换5万美金,我就是换500万美元我待在国内消费有屁用?其实楼主的文章里人家专家也说了,理想情况下多发的钱最终会流入百姓的手中(这样也就抵消了通胀),怎么流入的?自然是通过收入提高的方式。那么现在国民收入的增速是不是达到预期了,那就各位自己分辨吧
12.78万亿和15.4万亿美元

小小的牛牛那么强啊
所以说没脑子的人永远看不懂别人的意思,我别说换5万美金,我就是换500万美元我待在国内消费有屁用?其实 ...
外汇不会一直留在国内,流出时还要在外储里拿回美元,央行回收对应的人民币。

top120 发表于 2011-10-18 05:30
如果民众可以随时把钱换成外汇然后去美国消费购物,那这些美元自然和百姓没关系。但现实却不是这样,否则 ...


你如果在国内花钱,人民币贬值关你什么事,难道你吃块肉还得买进口的?话儿说回来,人民币贬值可以通过出口拉动经济,你自己也会受益。脚盆的日元贬值时期,却是最拉风的时候,现在日元升值,按阁下的理论,脚盆的人民的财富增加了,得给你一颗大勋章啊。可惜广场协议以来,历任脚盆首相都十分头疼日元升值问题,而且因为干爹的原因干着急没法子。
top120 发表于 2011-10-18 05:30
如果民众可以随时把钱换成外汇然后去美国消费购物,那这些美元自然和百姓没关系。但现实却不是这样,否则 ...


你如果在国内花钱,人民币贬值关你什么事,难道你吃块肉还得买进口的?话儿说回来,人民币贬值可以通过出口拉动经济,你自己也会受益。脚盆的日元贬值时期,却是最拉风的时候,现在日元升值,按阁下的理论,脚盆的人民的财富增加了,得给你一颗大勋章啊。可惜广场协议以来,历任脚盆首相都十分头疼日元升值问题,而且因为干爹的原因干着急没法子。
这篇文章发了不如不发, 本来就没必要跟民众解释, 解释了民众不会明白的, 只会起到反效果
这个问题不是讨论很久了么?
还有这么多人不懂?
这标题有问题,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什么叫不全是,这不是授人以柄么。
大凡以“人民”二字冠名的机构,都不是人民的。
这样的标题出自腾讯,一点也不奇怪!
鱼肝油 发表于 2011-10-17 23:53
这人民日报瞎搅和什么啊?
内容是没错,咋用这个标题?太蠢了。
说话是有艺术的,堂堂党国喉舌就这水平,统统撤换了
外储的钱如果分掉,和开印钞机分钱没有区别。

这个标题实在是。。。
这个标题没有问题,确实不是百姓血汗钱。你可以拿人民币兑换,却不能分,因为美元不允许在国内流通。
咋取这么2大标题,不是jy看着也不爽
文章没错,转载文章的人为了吸引眼球,起个这么2的标题,其心可诛…
《人民日报》的原标题是什么啊?


腾讯转载的别人的新闻,一般题目肯定是与原作不同的。

腾讯转载的别人的新闻,一般题目肯定是与原作不同的。
灵水微澜 发表于 2011-10-19 13:35
《人民日报》的原标题是什么啊?
人民日报:不能忽视外储持有美债过多的风险
这是人民网的转载标题,我怀疑是原标题http://finance.people.com.cn/forex/GB/15912418.html
优布.特留尼希特 发表于 2011-10-19 10:27
说话是有艺术的,堂堂党国喉舌就这水平,统统撤换了
门户网站转载人民日报的文章哪会用过原标题呀

oo7yjg 发表于 2011-10-19 14:08
人民日报:不能忽视外储持有美债过多的风险
这是人民网的转载标题,我怀疑是原标题http://finance.peopl ...


这是新浪的,“人民日报:称外储应境外使用不适合无偿分给民众”,我觉得这个标题就基本算不偏不倚了,没想到人民日报真正的标题是你说的那个,再看看TX的评论,要是说TX没问题猪都不信了。不过,好好看看今天的《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全文)》吧
oo7yjg 发表于 2011-10-19 14:08
人民日报:不能忽视外储持有美债过多的风险
这是人民网的转载标题,我怀疑是原标题http://finance.peopl ...


这是新浪的,“人民日报:称外储应境外使用不适合无偿分给民众”,我觉得这个标题就基本算不偏不倚了,没想到人民日报真正的标题是你说的那个,再看看TX的评论,要是说TX没问题猪都不信了。不过,好好看看今天的《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全文)》吧
人民日报原标题:外汇储备是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