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通用机枪的发展方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7:16:27
   
   通用型机枪通用机枪(general purpose machine gun - G.P.M.G)是一种多用途的机枪,可执行轻机枪及中型机枪的任务,轻型设定时可由单人携带,附有两脚架为轻机枪,装在三脚架上为重机枪,并且枪管可换,最早装备军队的是德国MG34,后来又开发出了MG42型通用机枪,其中MG42与当时各国军队的水冷的马克辛系列机枪轻便很多,造价也低,可靠性,威力,生产工艺也简化很多,属于比较成功的轻兵器,战后无论北约还是华约,都开发出了自己的通用机枪,PK,M60,等。
   80年代曾经流行过通用机枪消亡的论点,但到90年代这个论点没有了,通用机枪又活跃在各个战场上,这种反复的根本原因是根据一直没有把通用机枪的定位弄清楚,一句话原有的通用机枪也确实是不存在了,因为现在的通用机枪都是作为轻机枪在使用,
   MG34/42机枪在设计时是为了逃避条约的限制,打着轻机枪的幌子,设计的重机枪,而当时观点水冷式机枪才是算重机枪,狡猾的德国人通过可快速更换枪管解决这个问题,“轻”是表象,“重”是实质,所以MG34/42机枪具备了双重身份,而这却又是导致7.62通用机枪消亡的根本原因。具体说来如下:
在现在战场条件下作为重机枪 ,7.62的弹药威力不足
  1 一战时的重机枪算的上是一种战略武器,一个部队的战斗力强弱看他们有多少挺重机枪就行了,它以打击对方有生力量为主要任务,弹药和步枪通用,MG34/42就是在这种条件设计的,但在二战时各国陆军部队逐步实现了装甲化,装备大量的装甲车辆,7.62MM枪弹不足以对装甲目的产生什么有效的威胁,对工事毁伤能力也不足,而12.7MM的重机枪到现在都能对大部分装甲车造成不小的威胁,但在现在战场上,重机枪更多是用来打击轻型装甲车辆,摧毁简易工事,打击有生目标,80年代的南疆战斗中,越军的12.7高机给中国军队造成不小的威胁,马岛战争时期英军也遇到了同样的麻烦,只好靠反坦克导弹来摧毁阿军的机枪阵地。所以现在的重机枪是与一战时期重机枪不是一个概念。这几年美国连续开发了XM312,LW50.到现在的XM806轻型12.7重机枪,预计将会与M2重机枪搭配使用,而M2机枪将采用车载方式使用.XM806将由下车步兵使用,但其全重29公斤,应该仍需要3名单兵作业,但如果使用两角架可以就可以两人操作,也可以把它理解为12.7半自动步枪的全自动版本。

2 7.62轻机枪状态下仍然过重,现在的机枪大多是装备在一线作战的步兵班,排,这就要求枪不能太重,本来这个位置是小口径机枪的,但小口径枪弹威力不足,所以才有了7.62机枪复活的机会,但他们都重量太大,现有各国的重量都在10-12公斤,加上100-200发的子弹战斗全重达到12—18公斤,说实话这些轻机枪除了能使用弹链持续射击外,并没有比当年的“捷克”式轻机枪好到哪里去!现在各国不断推出些减重的7.62轻机枪机枪,如MK48MOD0但仍然效果不理想。对于弹链供弹的火力支援型轻机枪比较理想的重量是6.5—7.5公斤之间,而使用7.62枪弹通用机枪是难以做到这个分量,即便做到也是在如威力,可靠性等方面打了折扣。如果当年英国的7MM枪弹服役,恐怕今天还真的把7.62机枪给淘汰了。

可以说二战时期发展起来的通用机枪在现在战场上已经逐步淘汰,现在能存在是因为没有更好的可以替换,被淘汰的原因是:是7.62弹药威力做重机枪威力低,做轻机枪又有重量太大的问题,但这并不能说通用机枪的概念是错的,现在战场环境变了,城市,山地复杂环境作战是现在和以后步兵战斗的主要内容.
3各国军方更加相信12.7的威力,无论是俄系还是美系的的12.7枪弹都能摧毁墙壁,简易工事等目标,有着“步兵炮”毁伤能力,这也是在中国89式12.7重机枪出现后,美国开发一系列的近似产品,LW50MG基本上就是由于射速过低而导致试验失败的XM312的后续计划。所以在外观上有相似之处,而其结构原理则是的XM312简化,还有现在12.7的狙击步枪的泛滥,说明轻武器除了小口径发展,现在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就是大口径武器轻量化的,这方面中国走在了世界前列,虽然带着很多问题。那么下一个方面,12.7的重机枪能否变成轻重两用的通用机枪呢,答案有限度的通用机枪,因为12.7再怎么减重也比7.62重,体积也大不少操作起来远不灵便,而且12.7的弹药都在100-120克之间,徒步步兵也带不了太多,所以作战时需要更多的弹药手的编制,这都是影响12.7轻量化的主要问题。
总结这些问题可以看出通用机枪未来可能有三种走势,但都是首先从弹药入手:
1 增大威力首先就是要解决弹药问题,12.7太重,7.62威力不足,比较简单的办法是设计一种9mm左右的的枪弹,在1000米以内穿透力不低于12.7枪弹,而在现有枪弹中.338(8.6mm)是比较成熟的,虽然是狙击弹但是技术上是完全可以降低精度要求,大批量生产的,只是该弹膛压较高,做机枪弹还需要调整内弹道的参数。而且该弹的总重在50克,比12.7轻了很多。但缺点是威力比12.7还要小一些,还不能完全取代12.7。
2 塑料弹壳的12.7弹药,这里指是弹底为金属,弹壳为塑料的枪弹,这样一发12.7枪弹威力不降,弹药重量能降低 20克。这个份量对于车载是无所谓的,但是作为步兵携带就是很重要的。
3 箭形弹结构,也就是尾翼稳定的脱壳穿甲弹的结构,最主要的特点穿透力强,但口径可能需要上升到15以上mm,弹芯考虑到成本可采用钨弹头+钢弹身结构或者全钢结构,弹托使用工程塑料的鞍形弹托,枪管采用滑膛或者一半膛线一半滑膛结构,但是枪弹的口径要上升到18—20mm,弹芯5mm,长径比15,弹芯质量在20-25克弹托质量可控制在8-10克,初速在1000米/秒,这种条件下1000米距离上穿透力至少12.7穿甲弹的2-3倍。如果使用塑料弹壳技术子弹质量能控制在80克以内,枪身也能比现有12.7轻20%。
其中3方案穿透力,外弹道性能,杀伤力要比普通枪弹好不少,以前箭型弹在发展是在小口径枪弹上,技术难度比较大,但把口径放大,技术上就比较容易实现。所以如果考虑到要想在未来战斗中保证轻兵器能全面压制对手,那就要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   
   通用型机枪通用机枪(general purpose machine gun - G.P.M.G)是一种多用途的机枪,可执行轻机枪及中型机枪的任务,轻型设定时可由单人携带,附有两脚架为轻机枪,装在三脚架上为重机枪,并且枪管可换,最早装备军队的是德国MG34,后来又开发出了MG42型通用机枪,其中MG42与当时各国军队的水冷的马克辛系列机枪轻便很多,造价也低,可靠性,威力,生产工艺也简化很多,属于比较成功的轻兵器,战后无论北约还是华约,都开发出了自己的通用机枪,PK,M60,等。
   80年代曾经流行过通用机枪消亡的论点,但到90年代这个论点没有了,通用机枪又活跃在各个战场上,这种反复的根本原因是根据一直没有把通用机枪的定位弄清楚,一句话原有的通用机枪也确实是不存在了,因为现在的通用机枪都是作为轻机枪在使用,
   MG34/42机枪在设计时是为了逃避条约的限制,打着轻机枪的幌子,设计的重机枪,而当时观点水冷式机枪才是算重机枪,狡猾的德国人通过可快速更换枪管解决这个问题,“轻”是表象,“重”是实质,所以MG34/42机枪具备了双重身份,而这却又是导致7.62通用机枪消亡的根本原因。具体说来如下:
在现在战场条件下作为重机枪 ,7.62的弹药威力不足
  1 一战时的重机枪算的上是一种战略武器,一个部队的战斗力强弱看他们有多少挺重机枪就行了,它以打击对方有生力量为主要任务,弹药和步枪通用,MG34/42就是在这种条件设计的,但在二战时各国陆军部队逐步实现了装甲化,装备大量的装甲车辆,7.62MM枪弹不足以对装甲目的产生什么有效的威胁,对工事毁伤能力也不足,而12.7MM的重机枪到现在都能对大部分装甲车造成不小的威胁,但在现在战场上,重机枪更多是用来打击轻型装甲车辆,摧毁简易工事,打击有生目标,80年代的南疆战斗中,越军的12.7高机给中国军队造成不小的威胁,马岛战争时期英军也遇到了同样的麻烦,只好靠反坦克导弹来摧毁阿军的机枪阵地。所以现在的重机枪是与一战时期重机枪不是一个概念。这几年美国连续开发了XM312,LW50.到现在的XM806轻型12.7重机枪,预计将会与M2重机枪搭配使用,而M2机枪将采用车载方式使用.XM806将由下车步兵使用,但其全重29公斤,应该仍需要3名单兵作业,但如果使用两角架可以就可以两人操作,也可以把它理解为12.7半自动步枪的全自动版本。

2 7.62轻机枪状态下仍然过重,现在的机枪大多是装备在一线作战的步兵班,排,这就要求枪不能太重,本来这个位置是小口径机枪的,但小口径枪弹威力不足,所以才有了7.62机枪复活的机会,但他们都重量太大,现有各国的重量都在10-12公斤,加上100-200发的子弹战斗全重达到12—18公斤,说实话这些轻机枪除了能使用弹链持续射击外,并没有比当年的“捷克”式轻机枪好到哪里去!现在各国不断推出些减重的7.62轻机枪机枪,如MK48MOD0但仍然效果不理想。对于弹链供弹的火力支援型轻机枪比较理想的重量是6.5—7.5公斤之间,而使用7.62枪弹通用机枪是难以做到这个分量,即便做到也是在如威力,可靠性等方面打了折扣。如果当年英国的7MM枪弹服役,恐怕今天还真的把7.62机枪给淘汰了。

可以说二战时期发展起来的通用机枪在现在战场上已经逐步淘汰,现在能存在是因为没有更好的可以替换,被淘汰的原因是:是7.62弹药威力做重机枪威力低,做轻机枪又有重量太大的问题,但这并不能说通用机枪的概念是错的,现在战场环境变了,城市,山地复杂环境作战是现在和以后步兵战斗的主要内容.
3各国军方更加相信12.7的威力,无论是俄系还是美系的的12.7枪弹都能摧毁墙壁,简易工事等目标,有着“步兵炮”毁伤能力,这也是在中国89式12.7重机枪出现后,美国开发一系列的近似产品,LW50MG基本上就是由于射速过低而导致试验失败的XM312的后续计划。所以在外观上有相似之处,而其结构原理则是的XM312简化,还有现在12.7的狙击步枪的泛滥,说明轻武器除了小口径发展,现在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就是大口径武器轻量化的,这方面中国走在了世界前列,虽然带着很多问题。那么下一个方面,12.7的重机枪能否变成轻重两用的通用机枪呢,答案有限度的通用机枪,因为12.7再怎么减重也比7.62重,体积也大不少操作起来远不灵便,而且12.7的弹药都在100-120克之间,徒步步兵也带不了太多,所以作战时需要更多的弹药手的编制,这都是影响12.7轻量化的主要问题。
总结这些问题可以看出通用机枪未来可能有三种走势,但都是首先从弹药入手:
1 增大威力首先就是要解决弹药问题,12.7太重,7.62威力不足,比较简单的办法是设计一种9mm左右的的枪弹,在1000米以内穿透力不低于12.7枪弹,而在现有枪弹中.338(8.6mm)是比较成熟的,虽然是狙击弹但是技术上是完全可以降低精度要求,大批量生产的,只是该弹膛压较高,做机枪弹还需要调整内弹道的参数。而且该弹的总重在50克,比12.7轻了很多。但缺点是威力比12.7还要小一些,还不能完全取代12.7。
2 塑料弹壳的12.7弹药,这里指是弹底为金属,弹壳为塑料的枪弹,这样一发12.7枪弹威力不降,弹药重量能降低 20克。这个份量对于车载是无所谓的,但是作为步兵携带就是很重要的。
3 箭形弹结构,也就是尾翼稳定的脱壳穿甲弹的结构,最主要的特点穿透力强,但口径可能需要上升到15以上mm,弹芯考虑到成本可采用钨弹头+钢弹身结构或者全钢结构,弹托使用工程塑料的鞍形弹托,枪管采用滑膛或者一半膛线一半滑膛结构,但是枪弹的口径要上升到18—20mm,弹芯5mm,长径比15,弹芯质量在20-25克弹托质量可控制在8-10克,初速在1000米/秒,这种条件下1000米距离上穿透力至少12.7穿甲弹的2-3倍。如果使用塑料弹壳技术子弹质量能控制在80克以内,枪身也能比现有12.7轻20%。
其中3方案穿透力,外弹道性能,杀伤力要比普通枪弹好不少,以前箭型弹在发展是在小口径枪弹上,技术难度比较大,但把口径放大,技术上就比较容易实现。所以如果考虑到要想在未来战斗中保证轻兵器能全面压制对手,那就要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


不错的文章,思路清晰,逻辑完整,亮点颇多,如能进一步结合实际深入论证就更好了。

不错的文章,思路清晰,逻辑完整,亮点颇多,如能进一步结合实际深入论证就更好了。


保留收藏.佳作{:soso_e179:}

保留收藏.佳作{:soso_e179:}
PKM的重量还行!
7.62全威力步枪弹虽然对装甲目标起不了太大左右,但是在600米对人员的压制能力就不是小口径武器能比的了

目前材料上如果没有太大突破,枪弹也进步不了什么!
2011-10-17 14:06 上传

换弹药?这可是大事!
不知道性能如何
美国陆军即将换装LSAT 轻质班用机枪
这篇文章的观点我再10年前的兵器知识上见过。


md的无壳蛋进行的是野外试验,离成功还有段距离
箭型弹弹托伤人的问题不好解决
英国的7mm应该算是中威力步枪弹,2700j的动能代替5.56没有问题,但是代替3500j的7.62x51还是有难度的



md的无壳蛋进行的是野外试验,离成功还有段距离
箭型弹弹托伤人的问题不好解决
英国的7mm应该算是中威力步枪弹,2700j的动能代替5.56没有问题,但是代替3500j的7.62x51还是有难度的

埋头弹的情况非常不乐观,用在步枪上尚可,对于强调火力持久度的机枪,弹膛和枪管的耐久性........难
楼主的观点不对。
1、就算改进弹药也无法压制大口径机枪和装甲车(12.7mm子弹改进潜力更大),并且现在普通12.7mm子弹也已打不穿装甲车了(必须是12.7mm的新型穿甲弹)。
2、如果只是压制步枪和班用机枪,现在的通用机枪减重即可。
3、楼主说了半天更像是威力加大的轻机枪而不是通用机枪,也就是说通用机枪将被淘汰回到轻、重机枪搭配的正轨。(通用机枪本来就是为不能装备重机枪的德军弄的特殊产品)
个人感觉将来步兵子弹有2种,一种是步枪连发能够控制,一种是步枪单发能够控制,在此基础上威力最大化
使用两种子弹的步枪采用相同结构的设计,大部分零件通用,机枪是一样

减重方面,看md的无壳蛋能否成功吧
23毫米×115榴弹机枪
可调节初速,在抵肩武器上发射,智能底火只点燃一枚发射药,另一枚随弹丸飞出,在重型状态脚架武器上发射则点燃全部发射药
23毫米榴弹配有弹底多用途引信,可以按照碰炸、碰后延迟、空炸模式选择
用于轻机枪状态,状如ZB26那样的弹匣供弹
用于重机枪状态,拆掉弹匣座组件换上弹链组件,炮口线圈,就是重机枪
只是最近比较忙,这篇文章写的比较匆忙,过段时间会把更加具体的内容补充上去的!谢谢大家的关注!
枪用箭型弹是死路
如果能够把电磁枪实用化,口径就是不是大问题了。
美陆军测试LSAT塑料弹壳轻质机枪
先贴点12.7的脱壳弹,1200米/秒,穿甲23mm 在1200M处~~~








两脚架的PKM空枪不到8KG,FN MAG不到11KG,加上100发弹都不可能超过14KG........

马岛和79年自卫反击都30年了,有当年的特殊性——牛牛的伞兵和陆战队背着几十公斤的负荷,只能靠双脚在岛上机动;能在岛上的沼泽地里跑来跑去的只有8辆履带式的战斗侦察车而已,直升机吊到岛上的105榴已经是最大口径了,伴随支援火力无论射程还是强度,都远远低于欧洲本土的水准;幸运的是这些轻步兵还背得动米兰........同样,79年的PLA每班只有两支56冲,其他还是半自动,伴随支援火力除了40火和无后坐力炮,也是严重不足的.......

要在人肉上穿洞呢,还是要在装甲上打洞?中口径通用机枪必须找准自己的出发点——毕竟现在的单兵还没有全面装甲化,即使防弹衣技术不断进步,但在成本重量的限制下,现有的7.62全威力弹还足已应付;如果偏离了打人的出发点,贪求样样精通包打天下,那就可能样样稀松样样达不到要求;至于把穿甲能力作为中口径通用机枪的追求目标,那就是真正的误入歧途了,只有死路一条!

SO~无论是加大版的中口径,还是大口径的轻量化,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至于米帝的LSAT,首先是成本问题,其次是可靠问题;而且经过各种权衡妥协之后,不知道最后的口径还是不是7~10毫米之间的中口径.......
alex182 发表于 2011-10-17 01:06
不错的文章,思路清晰,逻辑完整,亮点颇多,如能进一步结合实际深入论证就更好了。
7.62太重,穿透力也不够,能不能设计一个5.8*51弹药,装他3克发射药,弹头重量加强至7-8克。既轻了,穿透力也强了不是。。
白菜刀 发表于 2011-10-20 18:45
7.62太重,穿透力也不够,能不能设计一个5.8*51弹药,装他3克发射药,弹头重量加强至7-8克 ...
那不成友坂弹了
罂粟 发表于 2011-10-20 18:53
那不成友坂弹了
不怕不怕,高初速,杀伤比友板强多了。
薛袭舍 发表于 2011-10-18 02:47
枪用箭型弹是死路
为何?
白菜刀 发表于 2011-10-20 18:59
不怕不怕,高初速,杀伤比友板强多了。
友坂弹也是高初速,中近距离杀伤力极佳
说友坂弹杀伤效果差主要是出了300米之后,初速降低,弹头章动减弱才导致停止作用渣的一塌糊涂
罂粟 发表于 2011-10-20 19:18
友坂弹也是高初速,中近距离杀伤力极佳
说友坂弹杀伤效果差主要是出了300米之后,初速降低,弹头章动减弱 ...
三八大盖初速度很低好不好。

还有,38大盖要400米以后子弹才翻滚。400米以内一枪2小洞
白菜刀 发表于 2011-10-20 19:21
三八大盖初速度很低好不好。

还有,38大盖要400米以后子弹才翻滚。400米以内一枪2小洞
步枪子弹是越远越稳定,因为越远章动效应影响越小

Beyer, Arima & Johnson 在美国陆军军医部二战出版的“弹道杀伤”第一章“敌人弹药”中有以下对日本38式步枪的 6.5mm 子弹有细致的描述,称其中头部到躯干中弹后形成可怕的巨大穿出伤的亦不在少数,有人认为这是二战时期的加工粗劣和资源缺少,使得该枪的铜被甲厚度很低很易在击中人体后暴露出铅芯所致。而又据北美的枪支爱好者的记事,该枪可以在150-200m米有效射杀棕熊!并称6.5×50有坂弹长在150m、最多200m内命中人体会出现相当可观的弹头变形,在200m——600m距离上飞行弹道会非常稳定,命中人体之后也很难失稳因此会形成进口出口一样大的情况。超过600m后的致伤效果和其他同时期步枪弹没有决定性差别。
罂粟 发表于 2011-10-20 19:46
步枪子弹是越远越稳定,因为越远章动效应影响越小

Beyer, Arima & Johnson 在美国陆军军医部二战出版的 ...
为何大家的说法都不一样呢?

但是。38枪初速过低是绝对的。
上班族 发表于 2011-10-18 10:31
美陆军测试LSAT塑料弹壳轻质机枪
很新颖喔,总算搞懂这东西怎么退壳。

罂粟 发表于 2011-10-20 19:18
友坂弹也是高初速,中近距离杀伤力极佳
说友坂弹杀伤效果差主要是出了300米之后,初速降低,弹头章动减弱 ...


友坂弹的初速只比英国的三零三高一点,还是从极长的枪管发射才有那么点初速
苏联德国美国的全威力步枪弹都比友坂弹初速高
准头也不是很突出,比毛瑟98尖头弹准是肯定的,但是比三零零六和莫辛那干弹差一点
友坂弹各方面极为均衡,适合步兵使用,那才是该弹的精妙之处,如果鬼子早点弄出发射友坂弹的半自动,优势还是很大的
罂粟 发表于 2011-10-20 19:18
友坂弹也是高初速,中近距离杀伤力极佳
说友坂弹杀伤效果差主要是出了300米之后,初速降低,弹头章动减弱 ...


友坂弹的初速只比英国的三零三高一点,还是从极长的枪管发射才有那么点初速
苏联德国美国的全威力步枪弹都比友坂弹初速高
准头也不是很突出,比毛瑟98尖头弹准是肯定的,但是比三零零六和莫辛那干弹差一点
友坂弹各方面极为均衡,适合步兵使用,那才是该弹的精妙之处,如果鬼子早点弄出发射友坂弹的半自动,优势还是很大的
补充文
机枪按照用途可以分为支援机枪与突击机枪(高机不算在内),现有的而7.62口径的轻机枪都是从通用机枪发展过来的,太长太重,打了不少年“治安战”的美军对此最为清楚,并且设计了一种用钛合金做机匣,短枪管的M240,作为突击机枪使用。但是这种“大家闺秀”做“小家碧玉”活可不是那么好干的。个人觉得美国虽然是个枪械大国,但在军用枪械设计装备上除了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有着划时代的产品外,之后出现的7.62NATO步枪弹,5.56小口径步枪弹,M16,M60机枪都是不成功的东西,大批量装备的M249,M240都是国外产品(狙击步枪不在这个讨论范围内)。从最近几年来的伊拉克,阿富汗作战中可以看出,因为小口径步枪的毁伤能力不足,需要一种威力更大的枪弹作为补充,就出现了大威力7.62步枪弹步枪,机枪重新装备在班,排的情况出现,作战环境多为城市,山地等复杂地形,而且机枪都是直接放在基层作战单位,支援和突击反突击的转换很快,在保证威力前提下,武器反应速度,灵活(不能太长,不能太重)性要求很高,火力持续性其次,而现在通用机枪变形的轻机枪并不理想,所以7.62口径系列通用机枪会向着突击机机枪方向走。7.62的自动步枪如M14也有轻机枪的版本,但由于没有枪机缓冲器与枪口制退器后座力太大,全自动射击时很难有效控制,但在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现在的枪械缓冲技术基本上能够解决这些问题,那么自动步枪基础上开发出一种新型轻机枪。所以提出的7.62大威力轻机枪概念是:能够使用7.62大威力步枪弹,导气式,空枪重量在6公斤,两脚架,使用枪机缓冲器,硬铝合金机匣。并带有枪口制退器,枪托缓冲器,时髦一点的话加上皮轨,使用50发塑料弹鼓弹匣供弹。标准长度在1100MM内,可以有短枪管与伸缩枪托。对于另外一种方案就是现在提得比较多的是“开膛待击+长程后座”,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缓冲方法。这两种方案技术上没有什么难度!
车永学 发表于 2011-10-20 22:57
友坂弹的初速只比英国的三零三高一点,还是从极长的枪管发射才有那么点初速
苏联德国美国的全威力步枪 ...
那个时代半自动应该不是技术难点。而是后勤跟不上吧。。
白菜刀 发表于 2011-10-23 16:37
那个时代半自动应该不是技术难点。而是后勤跟不上吧。。
后勤应该不是问题,日本人的机枪也是费工费料,再投产一些半自动步枪,压力不会大到哪里去
有条件有技术有需求,那日本人为什么拖到几乎穷途末路才正式搞半自动(特别是半自动能充分发挥友坂子弹的优点),很难理解,
不过,想到同样一个威力级别的弹药有3种互不通用的同事在生产,又没啥不可理解了
车永学 发表于 2011-10-23 20:01
后勤应该不是问题,日本人的机枪也是费工费料,再投产一些半自动步枪,压力不会大到哪里去
有条件有技术 ...
后勤后勤,是子弹消耗过大生产运输不过来啊。。。。。

光头就是这样死的。
白菜刀 发表于 2011-10-23 20:08
后勤后勤,是子弹消耗过大生产运输不过来啊。。。。。

光头就是这样死的。
消耗最大最考验后勤的,恐怕还不是步枪子弹这样东西吧
7.7子弹分底缘,半底缘,无底缘三种一起生产一起运输一起配送,其实对后勤的压力比多送两箱子弹还要重
车永学 发表于 2011-10-23 20:15
消耗最大最考验后勤的,恐怕还不是步枪子弹这样东西吧
7.7子弹分底缘,半底缘,无底缘三种一起生产一起运 ...
他们的不同子弹那是没办法。

半自动子弹消耗那不是吹的。两箱子弹哪里能解决问题啊。真打起来,半自动子弹消耗量翻倍了。
白菜刀 发表于 2011-10-23 20:18
他们的不同子弹那是没办法。

半自动子弹消耗那不是吹的。两箱子弹哪里能解决问题啊。真打起来,半自动 ...
战场上消耗最大的东西恐怕还不是步枪子弹吧?
何况造友坂弹比老毛瑟三零零六莫辛弹都省材料。
半自动不会一直在那里乒乒乓乓倾泻子弹,只是让你在两次开火之间眼睛不离开瞄准位置,迅速补枪。连续压制的情况不多,再说歪把子一样挺吃子弹的。
如果半自动吃子弹的问题那么严重,日本人怎么到穷途末路供应最艰难的时候反而开始研制半自动呢?
恐怕还是不重视
一样坚持不装备半自动的还有英国
英国和日本有个共同点:日本人觉得友坂步枪极其出色,英国人认为李恩飞枪机很爽滑也是极其出色
车永学 发表于 2011-10-23 20:26
战场上消耗最大的东西恐怕还不是步枪子弹吧?
何况造友坂弹比老毛瑟三零零六莫辛弹都省材料。
半自动不 ...
歪把子才不吃子弹呢。战斗射速度那么低的机枪。能吃多少子弹?何况歪把子日军装备量并不算大。

步枪那可不一样,人手一支!

后期日本穷途末路是被美国佬的M1压得抬不起头没办法了只好想到半自动了。
白菜刀 发表于 2011-10-23 20:30
歪把子才不吃子弹呢。战斗射速度那么低的机枪。能吃多少子弹?何况歪把子日军装备量并不算大。

步枪那 ...
歪把子低射速也不全为了节省子弹
歪把子受到哈奇开斯的影响很深,哈奇开斯的走的路线就是气冷、重枪管,散热片,低射速,持久射击
而取代歪把子的机枪比如九六式射速就明显提高了——班用机枪几乎不会持续射击,理论射速快还是可以接受的
手动与与半自动步枪装不装备不完全是后勤问题,在二战战场上子弹并不是战场上补给的大头,油料和重武器才重头。其中原因是观念问题,现在销售方法中有一种叫做体验式营销,就是商家让你你把产品用过一次,然后在决定去购买,苹果体验店就是这么回事情!所以日本鬼子在体验过M1半自动步枪的火力后,当然就会想起来造半自动了!但我就有个问题不明白美国人就会跳过那么羁绊在战前就直接装备了半自动呢?
总结一下就是:
1、轻机班组化
班组中设置班组机枪射手,装备单射手操作的,小口径、弹匣(鼓)供弹的、死枪管、重量在5公斤以内的班组机枪。
2、通机轻型化
将中口径通机优化、减重至10公斤左右,作为支援班组中远程压制火力,同时模块化改进以适应车载、机载。。
3、新弹实用化
研发新型远程、轻质的新型弹药,从而使武器系统质量大幅降低,以取代大口径机枪实施连排一级的火力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