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透视东南亚空军现代化进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7:15:31


原文地址:http://hollyduke.blog.163.com/blog/static/5101564201182312429672/
里面对PAK FA的隐身说的很有意思,扯上石榴姐了。。。。
透视东南亚空军现代化进程
(原文刊载于2011-11期《航空知识》)

       2011年1月中国歼20的首次亮相,在整个亚太地区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东亚各国开始重新考虑其空军未来的发展方向,由此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作为国际战斗机的美国F-35项目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印度正在进行的中型多用途战斗机(MMRCA)采购计划价值不菲,美国和欧洲防务巨头正全力争夺这一大单,总数126架战机的采购计划,将给竞标国家带来经济与战略层面的重大影响。4月,欧洲的“台风”和法国的“阵风”已经进入最后的角逐,但距离最终的尘埃落定,其中的变数仍然不少。

亚洲各国空军的现代化进程,有一个重要的事实不可忽视。亚洲诸国,即使是新兴的大国,也无法在缺乏外来关键技术支持的情况下自行制造世界水平的战斗机。只有中国真正在努力稳步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而印度、日本和韩国,则在寻求某种程度对国外技术依赖的同时,试图维持和发展本国的航空工业,其他国家则完全依靠采购国外飞机,或是完全被禁运。

目前局面正在迅速发生着改变。除了追求武器装备的自给,中国还希望转型成为其他较小的友好国家的空军装备供应者,从原有的一些行业竞争者手中争夺部分出口市场。与此同时,中国航空制造业面临着突出的结构和技术问题,这些问题威胁着中国的军事和商业进取目标。

印度的腰包显然里有足够的银子,能购买国际市场上最为昂贵的飞机,印度现在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都足以要求空军装备提供者向本国航空工业转让相关技术。但是印度表现不佳的国有航空工业仍然需要进行重大改革,而印度国防系统作为整体又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方向。

其他亚洲国家发现,传统的购买现成产品的发展方式正变得越来越“昂贵”,这促使一些国家试图发展自己的战斗机——虽然自行研制的产品在性能上会逊色于外购产品。即便现在,许多国家也没搞清楚究竟应该采取哪一条发展路线,或者说哪一条路线最适合其特定的需求。

中国的雄心

如果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大舞台,那么军事航空并不是上面的台柱演员。中国的导弹力量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但中国发现要在航空装备方面实现自给,仍是一个难以立即实现的目标。谋求航空装备的自给仍将作为中国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其中部分原因来自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准则:中国希望能建立具有世界水平且完全独立自主的国防工业,以此作为国际形象的标志。此外,中国还有更为现实的考虑——作为中国主要关键技术,特别是航空发动机技术提供方的俄罗斯,可能不愿意或者不能够满足中国未来10年对技术装备的需求,因为莫斯科正忙于为俄罗斯空军自身的装备更新;而中国则希望出口更多的军用飞机,销售完全由中国制造的飞机显然在商业上和战略上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国航空工业欠佳的表现,是2008年行业重大重组行动的直接动因。重组后的中国航空工业成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航空工业曾拆分成为两个集团公司,以刺激内部竞争。时隔10年,现在中国航空工业又重新合并成为一个集团公司。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认为,新的中航工业集团公司整合了民用飞机和军用飞机两大部分,以期能更多地利用民机技术为军事航空服务,而民用项目所赚取的资金也可以用于军事研发领域。

即便如此,现在就说新的产业结构能带来政府希望的效能和创新能力,还为时尚早。中航工业正在尝试收购国外航空企业和招募国外技术人员,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目前中航工业的组织结构和专业技术水平尚有缺陷。

俄罗斯已经向中国表示出提供新的苏-35的意向,但中国并不愿意采购。目前中国空军最具战斗力的飞机仍是苏-30MKK,苏-35的引进可以强化解放军空军的作战能力,但现在中国国内普遍认为,采购苏-35就等于承认前一阶段自行发展工作的失败。自2000年进口苏-30以来,解放军空军没有采购过任何国外战机,北京不希望中国空军机队中在增加任何舶来品战机。但是客观地说,如果中国希望切实希望追求空军的战斗效能,而不是完全自给,那么可能需要认真考虑退让一步。“我想中国最终会不得不考虑购买一些苏霍伊或T-50,”航空与防务市场研究分析机构迪尔集团的航空分析人士理查德?阿伯拉菲亚说。对于中国而言,在国产J-20引发了汹涌的舆论浪潮后,却又不得不购买国外战机,无疑是一个痛苦的选择。阿伯拉菲亚在评估中指出,中国如希望其空军能跟上亚太地区其他国家和地区空中力量的提升,就不得不考虑购买更多的俄制飞机。“中国已经完成某些重大跨越发展,例如在机身设计和制造方面,但是再造战斗机的整个垂直供应链的困难却难以想象,特别是现在由于武器禁运,中国难以进口某些零部件。”

中国军事效能的真正进步,应该在于中国在赛博战和导弹技术等非对称能力方面。西方一些分析人士仍然认为,类似J-20这样的高调项目,其外交意义重于实战能力。“J-20之类的项目的目的究竟是什么?”阿伯拉菲亚说。“是看着吓人还是真正具备不凡的作战效能?最可能的情况是,中国一方面支撑着作为空军大国的局面,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其非对称作战能力。”阿伯拉菲亚认为,到2020年中国可能会开始真正解决技术方面的缺陷。

其他分析人士也十分关注中国在过去10年间取得的进步,但对于中国能否在未来10年消除技术差距,则不大关注,也可以说是认为希望不大。“随着中国的技术水平逐渐接近俄罗斯,中国将不再从俄罗斯进口成套的武器装备,只会有选择性地购买一些技术装备。”西方分析人士罗格?克里夫表示。克里夫相信J-20“能够达到初步作战能力”,但他对该机能否匹敌美国F-22“猛禽”表示怀疑。他还指出,拿中国第四代战机J-10B和J-11B与美国F-16和F-15相比较是比较合理的,但同时他还强调中国这两款战机严重依赖以色列和俄罗斯的技术输入。

动力问题

发动机现在仍是中国需要继续进口的选择性技术之一。中航工业准备在未来5年内在高性能发动机研发方面投资100亿元人民币(15.5亿美元),并重新组织研发工作,但发动机领域的完全自给可能至少仍需5到10年时间。

中国国防部仍在为了防范万一而采取各种措施。尽管中国不少媒体在2010年底报道称国产WS-10涡扇发动机已经投入批量生产,并成为J-11B的动力,但就在今年6月,中国与俄罗斯签订了一项价值5亿美元的协议,购买123台AL-31FN涡扇发动机。事实上,早期生产型WS-10发动机据称一直存在问题,而至于更为先进的、能够作为J-20等高性能战机动力的国产WS-15发动机何时能够服役,更是无人知晓。

发动机的短缺是中国常常降低飞机生产速度的原因之一。克里夫指出,J-10每年的产量大概只有12架左右。相比之下,美国F-35项目一旦全速生产,其年产量将超过100架。“这意味着中国在生产方面仍然存在技术瓶颈,或者生产成本太高难以承受。”克里夫说。中国空军希望更换其武库中大量陈旧的飞机——目前中国空军装备的飞机,有三分之二是陈旧的米格-19、强5、歼7和歼8——而这种低速生产会对装备更新产生潜在的重要影响,决定了更新行动不可能太快。



较低的生产速度和较高的制造成本,也同样会制约J-10和FC-1/JF-17的出口潜力,这两种飞机都引起了巴基斯坦方面的兴趣。中国现在弥补其航空工业竞争力不足的方式,就是大量向成都和沈阳飞机制造企业投资。但是这种资金支持力度不可能是无限的,中国政府也不愿意以非常大的经济损失为代价出口飞机,即使这些出口具有战略意义。

高成本和低速度可能最后会改变中国在航空装备研制与采购方面的平衡,促使中国转向采购俄罗斯新型飞机。如果中航工业能在未来5年内解决这些问题,并成功掌握发动机和航电等核心系统的研发技术,中国空军将在2020年采购J-20或中航工业设计的其他第五代战斗机。如果不能,那么采购苏-35或T-50就十分必要了。

到2020年,中国空军如果想成为一支不仅拥有本土防御能力的空中力量,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例如中国空军目前空中加油的能力仍然十分薄弱。只要这些关键能力一天没能得到实际的强化,那么就总会有人相信,J-20之类的项目更多的是成为噱头而不是切实的军事实力。

印度的努力

印度在空军现代化的问题上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中国进行的。中国竭尽全力试图避免采购国外产品,在大量投资本国国防工业的同时,还不惜采用私下获取、逆向工程和黑市购买等方式;而印度长期以来则一直选择购买现成技术装备来保持对抗能力。

中国之所以选择自力更生,部分的原因是没有其他选择——长期以来欧洲和美国一直对中国实行武器禁运。而印度在武器进口方面则没有这些限制,特别是现在,原有的一些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制约因素也不复存在,新德里可以自由购买任何一种他所选择的国外飞机。但另一方面,印度不像中国那样重视鼓励本国国防工业。其结果就是,印度航空工业严重落后于中国,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也没有实现完全自给的希望。这种情况,让印度分析人士对印度空中力量的现状怀着一种非常复杂的感情。从作战能力上讲,印度空军正在采购国外先进战机,但同时也丧失了将巨额外购费用转变为本国工业技术和经济潜力的机会。

目前国际战斗机巨头对于印度价值约100亿~110亿美元的MMRCA战机项目的竞争已趋白热化,这也证明了印度作为世界上最大防务装备进口国的地位——虽然这一地位实际上并无太大益处。如今该项目入围的两名竞标者是欧洲“台风”和法国“阵风”,无论最终选择哪一种,印度将从此拥有足以匹敌其两个主要对手——中国和巴基斯坦现役装备的4.5代战机。MMRCA首期订单数目为126架,未来可能增加至189架甚至更多。MMRCA将和现役230架苏-30MKI一起,成为印度空军一线战斗机。印度目前还投入巨资对其51架达索“幻影”2000H(耗资24亿美元)和62架米格-29(耗资9.64亿美元)进行升级,使其能够服役到2020~2030年。已经完成升级改造的米格-27和“美洲虎”战机也还将继续服役10年,而米格-21将会在2017年全部退役。



西方分析人士和印度国内不少人认为,Tejas战斗机计划有一个雄心勃勃的开始,却未必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这种对国外技术供应商存在较大依赖的国产战机,是印度空军装备更新问题“不够理想的解决方案”。

和中国类似,印度更新空军装备的努力同样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印度自行研制的Tejas轻型战斗机(LCA)成了印度空军“不够理想的解决方案”。“印度空军会采购LCA,但非常不情愿,”卡内基基金会的国际和平分析人士泰利斯指出。“他们需要采购250架廉价的低端战斗机,而LCA的成本优势较为明显。但低端四代战斗机在未来战场上很难生存。”

已拖延多年,预算严重超支的LCA项目成了印度航空工业诸多问题的缩影。根据英国分析机构皇家联合服务学会分析人士乔什的说法,中国和印度航空工业最大区别,在于“中国政府对于国防现代化采取了一种自上而下的、非常直接的姿态”,而印度的现代化项目“则较为凌乱且是自下而上的,各军种都会要求研发自己需要的装备”。

以Tejas战机为例,该项目并没有被视为整个国产化战略的一部分,而是被作为一个独立研发计划,印度空军也没有做出采购最终产品的确实承诺。Tejas战机也不是完全国产的,该机的发动机来自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印度自行研制的卡维利发动机严重拖延,其他许多子系统也是西方产品。“印度在说吸收先进技术的时候,实际上只是在进行组装工作,并没有真正领悟技术内涵”,乔什说。他对印度能否成功运用MMRCA项目的转让技术表示怀疑。

分析师泰利斯认为印度航空方面进步缓慢的原因,一部分在于连续几届印度政府的立场和印度的官僚体制,一部分在于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还有一部分在于印度空军自身。“印度空军对国产战机项目抱有偏见,他们怀疑该项目能最终交付,”他说。“印度空军也有自己的理由。空军的困境在于,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和精力等待DRDO解决所有问题。他们支持DRDO开始项目,但从没有把DRDO作为主要的供应商。”与此同时,DRDO“在选择项目上也缺乏战略型考虑,”泰利斯表示。“DRDO染指每一块‘馅饼’,其结果是无法做好这么多事情。”最后,印度政府的领导作用发挥不当,也没能通过立法行为使航空领域正确地向私营企业开放。“印度政府首先要做的是修改法律,但这会牵扯到诸多官僚的既得利益。”


欧洲“台风”已经进入印度MMRCA的最终角逐,无论印度最终选择“台风”还是“阵风”,外界都认为所谓的技术转让仍然可能导致印度国防工业的“消化不良”。

印度目前的军事航空领域仍然是国有的近乎垄断的行业,该领域的主导力量是印度斯坦航空制造有限公司(HAL),该公司负责制造Tejas战斗机和组装空军其他大多数飞机——在其他商业领域非常繁荣的私营企业在该领域却毫无作为。“印度国防工业体制对工作机会的重视程度要大于对技术和能力的关注,”阿伯拉菲亚说。“这样的结果是印度航空行业被HAL这样的国有企业所把持,你不会愿意从这样的企业购买飞机。”

竞争动力

不幸的是,引入竞争也未必能迅速改变印度国防工业的现状,因为私营企业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建立起自己的研发设施并培养其专业技术实力。

“印度能从中国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应该拥有更加合理的国防管理体系,”泰利斯说。“印度国防高层管理十分糟糕,印度事实上不具备建立符合国家战略需要的一整套国防工业的能力。文职领导层对国防需要没有明确的认识。这些问题在中国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中国拥有连贯性和一致性较好的国防发展战略。”

以上这些原因都让印度国防的长期地位显著弱于中国。中国可能在2020年完成建成世界水平的航空工业的目标,而印度却没能像中国那样试图建立适度自给的高效的本国航空工业。印度为替换米格-27、“美洲虎”和“幻影”等飞机的中型战斗机计划(MCA)也是前途未卜。2011年末印度将会进行一次针对飞机研制的可行性研究,但由于印度空军要求战机配备国产发动机和雷达,此外还要具备隐身性能,因此MCA项目对印度航空工业而言还是艰难的挑战。“MCA将成为另一锅夹生饭——该机的子系统将来子多个国外供应商,印度工程师们只是负责制造。”泰利斯说。

开发国产战斗机从来没有成为过印度国防战略的中心,这使得LCA和MCA项目都面临着诸多困难——中国则为实现这样的目标做好了充分准备。“和中国一样,印度也一直认为防务装备自给率是一个问题,”乔什说。1999年印巴冲突中,美国停止了对印度的防务出口,迫使印度开始关注防务装备自给问题,这和武器禁运让中国关注的问题完全一样。“但冲突引发的禁运除了让印度认识到装备自给的重要,还让印度认识到了分散风险的意义。”



为了分散风险,印度在从美国购买10架C-17(价值41亿美元)和6架C-130J(价值10亿美元)外,还考虑与欧洲战斗机公司合作,并继续依赖法国和俄罗斯等长期供应商。虽然这样做的确降低了印度空军的装备获得风险,但却无法替代综合性国产化计划。

如果印度要制造隐身的MCA,必须获得外来技术支持,最可能的技术来源是俄罗斯。尽管印度否决了俄罗斯进入MMRCA最后角逐的资格,但还是加入了俄罗斯T-50/PAK FA五代机计划:新德里将为该机的研制提供100亿美元资金,占总资金需求的25%,此后还要斥资200亿美元,从2017年起购买250架T-50。虽然没有参与设计,印度还是希望通过参与该计划获得一些隐身方面的技术。

俄罗斯已经把印度当作俄制隐身战机销售市场,因此也没兴趣帮助印度开发MCA战机。印度与美国关系的不断升温,意味着一旦俄罗斯T-50无法交付,美制F-35可能成为替补方案。“印度对俄罗斯可能给予的技术资源的期望,显然不切实际。”阿伯拉菲亚说。泰利斯表述得更直接,“印度并不清楚什么是隐身飞机。他们认为能获得第五代隐身战机,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PAK-FA的隐身性能更像是经过隐身技术改良的F-16。”

技术出口限制使得美国无缘参与MCA项目。泰利斯据此认为印度最终可能“抛弃MCA计划,转而与洛马公司达成采购F-35的协议。”F-35将是印度空军理想的解决方案,其作战能力超过中国和该地区其他对手的作战飞机。但F-35的价格奇贵,而印度政府也难以接受美国的技术保密条件。作为一个传统上偏好最小阻力式发展的空军,印度空军似乎没有什么更为轻松的选择。

衰败的日本?

中国和印度(虽然支持力度更小)都在努力建设自己的军事航空工业,而日本长期以来则一直在致力于为防止本国国防工业衰败。日本航空自卫队(JASDF)一直装备各型美式战机,这些战机大都有日本工业企业参与,这让日本防务企业的生产线运转了数十年。但在2011年9月日本三菱重工最后一架F-2战机下线之后,日本防务制造业将的持续发展时期将宣告终结。

日本的近期目标是尽快开始在国内生产新型战机,以防止航空制造企业丢掉专业技术能力。但停滞不前的防务预算、严格的装备出口限制和衰落的防务工业基础,都严重制约了日本航空工业的重新振兴。

美国拒绝向日本出售F-22,此举让日本航空自卫队的现代化计划再遭挫折。日本防卫厅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许可生产一种缺乏隐身性的4.5代战机,或购买未经战阵检验的美国F-35,抑或是开发国产五代战机,最后一个选择可行性不佳,且巨额资金投入也难以承受。

日本正在进行的F-X和F-XX项目将决定未来10年航空自卫队的走向——前一个项目是采购一种新型先进战斗机,后一个项目更为模糊,是开发一种国产隐身战斗机ATD-X,或者采购外国替代品。

日本防卫大臣7月向《简氏防务周刊》表示,尽管政府在3月海啸和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注意力转向了灾难处置,但F-X和F-XX项目仍在按计划进展。“防卫厅计划要求内阁在2012财年批准F-X的相关预算,”防卫厅发言人说。“防卫厅已于4月13日要求美国政府(洛马F-35和波音F/A-18E/F)和英国政府(欧洲“台风”)在9月底前提交相关竞标方案。”发言人还提到,日本将在2011–2015时间框架内采购12架F-X战机,总采购数量尚未确定,据估算为40–50架。正在进行的ATD-X计划是原本是一个进行了10年的项目,由于采购F-22遭拒,该项目才死中得活——日本防卫厅发言人表示ATD-X计划于2014年首飞。



2011年9月日本三菱最后一架F-2下线,意味着日本航空工业赖以维持技术实力和发展动力的产品项目的终结。选择新的装备项目,在资金投入和技术转让问题上的限制日益严苛,自行研制又困难那重重,这种现状让日本政府十分纠结。图为飞行中的三菱F-2B双座型,其右翼挂载了一枚AAM-4中程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日本称其为九九式空对空诱导弹。

海啸中日本航空自卫队有18架F-2战斗机受到严重损伤,防卫厅承认目前仍然在评估能否修复。飞机受损让斥资100亿美元的F-X项目变得更加紧迫,该机将用于替换老旧的F-4“鬼怪”。在参与F-X计划的3家竞标者中,欧洲“台风”很大可能会率先出局,因为一贯保守的日本官僚体制不大可能会置日美合作关系于不顾。但如果日本防卫厅能认真分析这一问题,会发现“台风”其实非常有潜力。负责BAE系统公司军事航空和信息工作的主管克里斯?鲍德曼说,欧洲战斗机公司“准备向日本防务工业提供相当的参与机会,并向日本提供包括源代码等在内的重大技术转让,让日本有能力发展和保持关键技术能力,保持防务工业的能力和就业机会。”

欧洲战斗机公司的好意听起来对日本航空工业十分有益。但是波音公司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他有着同日本防卫工业长期的合作关系,在F-15J和更早的F-4项目上一直在与三菱重工和其他日本企业合作。许多分析人士认为波音的“超级大黄蜂”最有希望在F-X竞标中胜出。虽然F-35在F-X项目3个竞标者中唯一具有隐身性能的战机,而日本寻求购买F-22也正是为了隐身性能,但日本不是JSF项目的参与者,F-35能否在日本生产尚不得而知,这样一来F-35可能更适合未来的F-XX项目。

“日本军事工业的实力正在快速下降,总产值正以每年5%的速度缩水,”阿伯拉菲亚说。“日本最可能的选择是,现在选择F/A-18,未来选择F-35。”虽然防卫厅坚持ATD-X要在3年后首飞,但即使2014年能完成工作样机,该机投产的日子还遥遥无期。“中国J-20的出现让日本军事现代化变得更加紧迫,然而日本低迷的经济和价格奇高的现代战机让现代化进程变得十分艰难,”克里夫说。“我猜测最后日本会购买F-35。”



凭借在F-15J制造方面与日本企业多年的合作关系,波音“超级大黄蜂”在日本F-X项目中具有很强的竞争潜力。图为在日本小松基地起飞的航空自卫队F-15J。

自2009年起,日本政府将为ATD-X计划投资至少390亿日元(5.04亿美元),该项目一则可以让日本军用飞机制造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不至失业并保持技术能力,二则是在日本就采购F-35问题谈判时保持日本有一种可能的国产隐身战斗机作为“假定选择”。但时下日本国防预算紧张,灾后重建花费巨大,加之完成ATD-X项目所需资金惊人,因此ATD-X的量产还只是一个遥远的可能。5亿美元的投资听起来不少,但据估计日本在整个ATD-X的生命周期内总投资将达到1 000亿美元。日本现在每年国防预算大约为610亿美元,这一数额仅够维持国内国防产业现状,ATD-X这样规模的增加项目几乎无法实现。

韩国和印尼

韩国在起初发展国产五代战斗机时,和日本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成本奇高。通过一些重大调整,韩国KFX战机研发项目正在继续进展:韩国降低了项目要求,改为生产一种4.5代战斗机,这是更为合理的目标。目前面临的障碍主要是出口方面的限制,这一点也和日本一样。韩国正在寻求海外合作方以分摊成本,提高整个制造环节的效率。7月,印度尼西亚与韩国签订协议,加入KFX计划,承担研制费用的20%,韩国还希望将土耳其和阿联酋也纳入该项目。

除了国产战机项目,韩国空军还有一个分阶段的F-X现代化计划。该计划的头两个阶段,韩国空军采购了61架波音F-15K,目前韩国空军正准备在2012年10月完成第三阶段的竞标。该阶段竞标总价值70亿美元,已经有美国F-15“沉默鹰”、F-35“闪电”II、欧洲“台风”和俄罗斯T-50参与竞标。



作为F-X第一第二阶段的成果,韩国空军采购了61架F-15K,这一现实也让外界认为,未来韩国采购F-15SE“沉默鹰”的可能性很大。

负责F-X和KFX计划的韩国防务采购计划管理局如今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在朝鲜军事威胁程度加剧的情况下,既要保证韩国空军的作战能力,又要让本国防务企业的机会实现最大化。朝鲜半岛的紧张形势要求韩国提高国防预算——7月韩国国防部要求2012年国防预算增至335 000亿韩元(320亿美元)——防务装备出口显然在韩国经济和战略考虑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评估F-X项目竞标者时,韩国必须在更好的技术转让条件、本国参与机会和技术风险程度之间进行权衡,因为F-X和KFX将和F-15K及F-16C/D一起为韩国空军服役几十年。韩国国防分析研究院曾表示,F-15SE“沉默鹰”是最好的选择。

印度尼西亚和土耳其是KFX项目两个最可能的合作者,同时也是韩国谋求成为装备出口大国道路上的重要伙伴。印度尼西亚已于4月同意购买16架T-50“金鹰”高级喷气教练机,总价值4亿美元——这是韩国航空工业公司(KAI)获得的第一个T-50外销合同,此外印尼最近还陆续从韩国购买海军装备。2007年土耳其同韩国签订了一项价值4.5亿美元的协议,采购韩国KT-1初级教练机。

战略影响

韩国希望成为地区防务装备制造大国,这样的结果对于韩国的地区战略和国防制造工业的国际化都有重大意义。KFX计划的成功将成为韩国工业特别是KAI的转机。洛马公司已经在T-50和F-16项目上与韩国工业企业进行了合作,波音公司则在F-15项目上与韩国合作,美国参与F-X和KFX的可能性极大。

按照阿伯拉菲亚的分析,由于缺乏新型战斗机项目,波音对帮助KFX研发可能更感兴趣。而洛马则可能更倾向于销售F-35,2011年初洛马就表示最早可以在2016年开始向韩国交付F-35——韩国希望FX-III能在2016年开始交付。

从作战能力的前景上说,选择F-35或T-50/PAK-FA对于韩国空军意义重大。如果KFX在2020年前开始服役,韩国空军机队中将拥有3种4/4.5代战机,如果选择同为4.5代机的新改型的F-15或欧洲“台风”,对韩国空军意义不大。但与“台风”和F-15SE相比,F-35和T-50/PAK-FA项目的风险显然更大,且不说T-50/PAK-FA的隐身性能遭到质疑,这两个项目的补偿贸易和技术转让都存在诸多制约。阿伯拉菲亚认为韩国最终可能会在KFX项目后期选择购买美国F-35。“除非KFX项目最终实现,否则韩国可能会选择F-35,这种可能性仍然存在。”实际上,韩国工业在国产化的实力上要比印度强。韩国在实现KFX的机会方面显然比印度在MCA项目上更多。



印尼斥资4亿美元购买16架T-50“金鹰”的决定,多少让韩国航空工业在外销问题上找到了一点儿成就感,但在这条路上能继续走多远,许多人心里仍画着问号。

韩国空军现代化进程中最令人感兴趣的,是2020年前完成4.5代战机KFX。如果KFX能如期完成,除了将装备韩国和印度尼西亚,还可能装备土耳其和阿联酋,此外该机还将成为其他亚洲国家空军的选择。印度尼西亚和韩国希望在2012年完成概念论证阶段,项目合作方估计研制总成本为80亿美元(印尼方面的估计,印尼将承担其中20亿美元),在总产量为250–300架(其中60%交付韩国空军)情况下单价为5 000万美元。要完成这样的投资方案比较困难,但并非不可能,特别是如果像波音这样的美国公司如果能提供可靠的现成技术,加之韩国航空工业在F-16项目上也获得了不少先进技术和经验,KFX计划的未来图景似乎正在变得真实起来。

原文地址:http://hollyduke.blog.163.com/blog/static/5101564201182312429672/
里面对PAK FA的隐身说的很有意思,扯上石榴姐了。。。。
透视东南亚空军现代化进程
(原文刊载于2011-11期《航空知识》)

       2011年1月中国歼20的首次亮相,在整个亚太地区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东亚各国开始重新考虑其空军未来的发展方向,由此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作为国际战斗机的美国F-35项目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印度正在进行的中型多用途战斗机(MMRCA)采购计划价值不菲,美国和欧洲防务巨头正全力争夺这一大单,总数126架战机的采购计划,将给竞标国家带来经济与战略层面的重大影响。4月,欧洲的“台风”和法国的“阵风”已经进入最后的角逐,但距离最终的尘埃落定,其中的变数仍然不少。

亚洲各国空军的现代化进程,有一个重要的事实不可忽视。亚洲诸国,即使是新兴的大国,也无法在缺乏外来关键技术支持的情况下自行制造世界水平的战斗机。只有中国真正在努力稳步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而印度、日本和韩国,则在寻求某种程度对国外技术依赖的同时,试图维持和发展本国的航空工业,其他国家则完全依靠采购国外飞机,或是完全被禁运。

目前局面正在迅速发生着改变。除了追求武器装备的自给,中国还希望转型成为其他较小的友好国家的空军装备供应者,从原有的一些行业竞争者手中争夺部分出口市场。与此同时,中国航空制造业面临着突出的结构和技术问题,这些问题威胁着中国的军事和商业进取目标。

印度的腰包显然里有足够的银子,能购买国际市场上最为昂贵的飞机,印度现在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都足以要求空军装备提供者向本国航空工业转让相关技术。但是印度表现不佳的国有航空工业仍然需要进行重大改革,而印度国防系统作为整体又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方向。

其他亚洲国家发现,传统的购买现成产品的发展方式正变得越来越“昂贵”,这促使一些国家试图发展自己的战斗机——虽然自行研制的产品在性能上会逊色于外购产品。即便现在,许多国家也没搞清楚究竟应该采取哪一条发展路线,或者说哪一条路线最适合其特定的需求。

中国的雄心

如果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大舞台,那么军事航空并不是上面的台柱演员。中国的导弹力量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但中国发现要在航空装备方面实现自给,仍是一个难以立即实现的目标。谋求航空装备的自给仍将作为中国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其中部分原因来自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准则:中国希望能建立具有世界水平且完全独立自主的国防工业,以此作为国际形象的标志。此外,中国还有更为现实的考虑——作为中国主要关键技术,特别是航空发动机技术提供方的俄罗斯,可能不愿意或者不能够满足中国未来10年对技术装备的需求,因为莫斯科正忙于为俄罗斯空军自身的装备更新;而中国则希望出口更多的军用飞机,销售完全由中国制造的飞机显然在商业上和战略上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国航空工业欠佳的表现,是2008年行业重大重组行动的直接动因。重组后的中国航空工业成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航空工业曾拆分成为两个集团公司,以刺激内部竞争。时隔10年,现在中国航空工业又重新合并成为一个集团公司。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认为,新的中航工业集团公司整合了民用飞机和军用飞机两大部分,以期能更多地利用民机技术为军事航空服务,而民用项目所赚取的资金也可以用于军事研发领域。

即便如此,现在就说新的产业结构能带来政府希望的效能和创新能力,还为时尚早。中航工业正在尝试收购国外航空企业和招募国外技术人员,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目前中航工业的组织结构和专业技术水平尚有缺陷。

俄罗斯已经向中国表示出提供新的苏-35的意向,但中国并不愿意采购。目前中国空军最具战斗力的飞机仍是苏-30MKK,苏-35的引进可以强化解放军空军的作战能力,但现在中国国内普遍认为,采购苏-35就等于承认前一阶段自行发展工作的失败。自2000年进口苏-30以来,解放军空军没有采购过任何国外战机,北京不希望中国空军机队中在增加任何舶来品战机。但是客观地说,如果中国希望切实希望追求空军的战斗效能,而不是完全自给,那么可能需要认真考虑退让一步。“我想中国最终会不得不考虑购买一些苏霍伊或T-50,”航空与防务市场研究分析机构迪尔集团的航空分析人士理查德?阿伯拉菲亚说。对于中国而言,在国产J-20引发了汹涌的舆论浪潮后,却又不得不购买国外战机,无疑是一个痛苦的选择。阿伯拉菲亚在评估中指出,中国如希望其空军能跟上亚太地区其他国家和地区空中力量的提升,就不得不考虑购买更多的俄制飞机。“中国已经完成某些重大跨越发展,例如在机身设计和制造方面,但是再造战斗机的整个垂直供应链的困难却难以想象,特别是现在由于武器禁运,中国难以进口某些零部件。”

中国军事效能的真正进步,应该在于中国在赛博战和导弹技术等非对称能力方面。西方一些分析人士仍然认为,类似J-20这样的高调项目,其外交意义重于实战能力。“J-20之类的项目的目的究竟是什么?”阿伯拉菲亚说。“是看着吓人还是真正具备不凡的作战效能?最可能的情况是,中国一方面支撑着作为空军大国的局面,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其非对称作战能力。”阿伯拉菲亚认为,到2020年中国可能会开始真正解决技术方面的缺陷。

其他分析人士也十分关注中国在过去10年间取得的进步,但对于中国能否在未来10年消除技术差距,则不大关注,也可以说是认为希望不大。“随着中国的技术水平逐渐接近俄罗斯,中国将不再从俄罗斯进口成套的武器装备,只会有选择性地购买一些技术装备。”西方分析人士罗格?克里夫表示。克里夫相信J-20“能够达到初步作战能力”,但他对该机能否匹敌美国F-22“猛禽”表示怀疑。他还指出,拿中国第四代战机J-10B和J-11B与美国F-16和F-15相比较是比较合理的,但同时他还强调中国这两款战机严重依赖以色列和俄罗斯的技术输入。

动力问题

发动机现在仍是中国需要继续进口的选择性技术之一。中航工业准备在未来5年内在高性能发动机研发方面投资100亿元人民币(15.5亿美元),并重新组织研发工作,但发动机领域的完全自给可能至少仍需5到10年时间。

中国国防部仍在为了防范万一而采取各种措施。尽管中国不少媒体在2010年底报道称国产WS-10涡扇发动机已经投入批量生产,并成为J-11B的动力,但就在今年6月,中国与俄罗斯签订了一项价值5亿美元的协议,购买123台AL-31FN涡扇发动机。事实上,早期生产型WS-10发动机据称一直存在问题,而至于更为先进的、能够作为J-20等高性能战机动力的国产WS-15发动机何时能够服役,更是无人知晓。

发动机的短缺是中国常常降低飞机生产速度的原因之一。克里夫指出,J-10每年的产量大概只有12架左右。相比之下,美国F-35项目一旦全速生产,其年产量将超过100架。“这意味着中国在生产方面仍然存在技术瓶颈,或者生产成本太高难以承受。”克里夫说。中国空军希望更换其武库中大量陈旧的飞机——目前中国空军装备的飞机,有三分之二是陈旧的米格-19、强5、歼7和歼8——而这种低速生产会对装备更新产生潜在的重要影响,决定了更新行动不可能太快。



较低的生产速度和较高的制造成本,也同样会制约J-10和FC-1/JF-17的出口潜力,这两种飞机都引起了巴基斯坦方面的兴趣。中国现在弥补其航空工业竞争力不足的方式,就是大量向成都和沈阳飞机制造企业投资。但是这种资金支持力度不可能是无限的,中国政府也不愿意以非常大的经济损失为代价出口飞机,即使这些出口具有战略意义。

高成本和低速度可能最后会改变中国在航空装备研制与采购方面的平衡,促使中国转向采购俄罗斯新型飞机。如果中航工业能在未来5年内解决这些问题,并成功掌握发动机和航电等核心系统的研发技术,中国空军将在2020年采购J-20或中航工业设计的其他第五代战斗机。如果不能,那么采购苏-35或T-50就十分必要了。

到2020年,中国空军如果想成为一支不仅拥有本土防御能力的空中力量,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例如中国空军目前空中加油的能力仍然十分薄弱。只要这些关键能力一天没能得到实际的强化,那么就总会有人相信,J-20之类的项目更多的是成为噱头而不是切实的军事实力。

印度的努力

印度在空军现代化的问题上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中国进行的。中国竭尽全力试图避免采购国外产品,在大量投资本国国防工业的同时,还不惜采用私下获取、逆向工程和黑市购买等方式;而印度长期以来则一直选择购买现成技术装备来保持对抗能力。

中国之所以选择自力更生,部分的原因是没有其他选择——长期以来欧洲和美国一直对中国实行武器禁运。而印度在武器进口方面则没有这些限制,特别是现在,原有的一些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制约因素也不复存在,新德里可以自由购买任何一种他所选择的国外飞机。但另一方面,印度不像中国那样重视鼓励本国国防工业。其结果就是,印度航空工业严重落后于中国,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也没有实现完全自给的希望。这种情况,让印度分析人士对印度空中力量的现状怀着一种非常复杂的感情。从作战能力上讲,印度空军正在采购国外先进战机,但同时也丧失了将巨额外购费用转变为本国工业技术和经济潜力的机会。

目前国际战斗机巨头对于印度价值约100亿~110亿美元的MMRCA战机项目的竞争已趋白热化,这也证明了印度作为世界上最大防务装备进口国的地位——虽然这一地位实际上并无太大益处。如今该项目入围的两名竞标者是欧洲“台风”和法国“阵风”,无论最终选择哪一种,印度将从此拥有足以匹敌其两个主要对手——中国和巴基斯坦现役装备的4.5代战机。MMRCA首期订单数目为126架,未来可能增加至189架甚至更多。MMRCA将和现役230架苏-30MKI一起,成为印度空军一线战斗机。印度目前还投入巨资对其51架达索“幻影”2000H(耗资24亿美元)和62架米格-29(耗资9.64亿美元)进行升级,使其能够服役到2020~2030年。已经完成升级改造的米格-27和“美洲虎”战机也还将继续服役10年,而米格-21将会在2017年全部退役。



西方分析人士和印度国内不少人认为,Tejas战斗机计划有一个雄心勃勃的开始,却未必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这种对国外技术供应商存在较大依赖的国产战机,是印度空军装备更新问题“不够理想的解决方案”。

和中国类似,印度更新空军装备的努力同样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印度自行研制的Tejas轻型战斗机(LCA)成了印度空军“不够理想的解决方案”。“印度空军会采购LCA,但非常不情愿,”卡内基基金会的国际和平分析人士泰利斯指出。“他们需要采购250架廉价的低端战斗机,而LCA的成本优势较为明显。但低端四代战斗机在未来战场上很难生存。”

已拖延多年,预算严重超支的LCA项目成了印度航空工业诸多问题的缩影。根据英国分析机构皇家联合服务学会分析人士乔什的说法,中国和印度航空工业最大区别,在于“中国政府对于国防现代化采取了一种自上而下的、非常直接的姿态”,而印度的现代化项目“则较为凌乱且是自下而上的,各军种都会要求研发自己需要的装备”。

以Tejas战机为例,该项目并没有被视为整个国产化战略的一部分,而是被作为一个独立研发计划,印度空军也没有做出采购最终产品的确实承诺。Tejas战机也不是完全国产的,该机的发动机来自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印度自行研制的卡维利发动机严重拖延,其他许多子系统也是西方产品。“印度在说吸收先进技术的时候,实际上只是在进行组装工作,并没有真正领悟技术内涵”,乔什说。他对印度能否成功运用MMRCA项目的转让技术表示怀疑。

分析师泰利斯认为印度航空方面进步缓慢的原因,一部分在于连续几届印度政府的立场和印度的官僚体制,一部分在于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还有一部分在于印度空军自身。“印度空军对国产战机项目抱有偏见,他们怀疑该项目能最终交付,”他说。“印度空军也有自己的理由。空军的困境在于,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和精力等待DRDO解决所有问题。他们支持DRDO开始项目,但从没有把DRDO作为主要的供应商。”与此同时,DRDO“在选择项目上也缺乏战略型考虑,”泰利斯表示。“DRDO染指每一块‘馅饼’,其结果是无法做好这么多事情。”最后,印度政府的领导作用发挥不当,也没能通过立法行为使航空领域正确地向私营企业开放。“印度政府首先要做的是修改法律,但这会牵扯到诸多官僚的既得利益。”


欧洲“台风”已经进入印度MMRCA的最终角逐,无论印度最终选择“台风”还是“阵风”,外界都认为所谓的技术转让仍然可能导致印度国防工业的“消化不良”。

印度目前的军事航空领域仍然是国有的近乎垄断的行业,该领域的主导力量是印度斯坦航空制造有限公司(HAL),该公司负责制造Tejas战斗机和组装空军其他大多数飞机——在其他商业领域非常繁荣的私营企业在该领域却毫无作为。“印度国防工业体制对工作机会的重视程度要大于对技术和能力的关注,”阿伯拉菲亚说。“这样的结果是印度航空行业被HAL这样的国有企业所把持,你不会愿意从这样的企业购买飞机。”

竞争动力

不幸的是,引入竞争也未必能迅速改变印度国防工业的现状,因为私营企业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建立起自己的研发设施并培养其专业技术实力。

“印度能从中国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应该拥有更加合理的国防管理体系,”泰利斯说。“印度国防高层管理十分糟糕,印度事实上不具备建立符合国家战略需要的一整套国防工业的能力。文职领导层对国防需要没有明确的认识。这些问题在中国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中国拥有连贯性和一致性较好的国防发展战略。”

以上这些原因都让印度国防的长期地位显著弱于中国。中国可能在2020年完成建成世界水平的航空工业的目标,而印度却没能像中国那样试图建立适度自给的高效的本国航空工业。印度为替换米格-27、“美洲虎”和“幻影”等飞机的中型战斗机计划(MCA)也是前途未卜。2011年末印度将会进行一次针对飞机研制的可行性研究,但由于印度空军要求战机配备国产发动机和雷达,此外还要具备隐身性能,因此MCA项目对印度航空工业而言还是艰难的挑战。“MCA将成为另一锅夹生饭——该机的子系统将来子多个国外供应商,印度工程师们只是负责制造。”泰利斯说。

开发国产战斗机从来没有成为过印度国防战略的中心,这使得LCA和MCA项目都面临着诸多困难——中国则为实现这样的目标做好了充分准备。“和中国一样,印度也一直认为防务装备自给率是一个问题,”乔什说。1999年印巴冲突中,美国停止了对印度的防务出口,迫使印度开始关注防务装备自给问题,这和武器禁运让中国关注的问题完全一样。“但冲突引发的禁运除了让印度认识到装备自给的重要,还让印度认识到了分散风险的意义。”



为了分散风险,印度在从美国购买10架C-17(价值41亿美元)和6架C-130J(价值10亿美元)外,还考虑与欧洲战斗机公司合作,并继续依赖法国和俄罗斯等长期供应商。虽然这样做的确降低了印度空军的装备获得风险,但却无法替代综合性国产化计划。

如果印度要制造隐身的MCA,必须获得外来技术支持,最可能的技术来源是俄罗斯。尽管印度否决了俄罗斯进入MMRCA最后角逐的资格,但还是加入了俄罗斯T-50/PAK FA五代机计划:新德里将为该机的研制提供100亿美元资金,占总资金需求的25%,此后还要斥资200亿美元,从2017年起购买250架T-50。虽然没有参与设计,印度还是希望通过参与该计划获得一些隐身方面的技术。

俄罗斯已经把印度当作俄制隐身战机销售市场,因此也没兴趣帮助印度开发MCA战机。印度与美国关系的不断升温,意味着一旦俄罗斯T-50无法交付,美制F-35可能成为替补方案。“印度对俄罗斯可能给予的技术资源的期望,显然不切实际。”阿伯拉菲亚说。泰利斯表述得更直接,“印度并不清楚什么是隐身飞机。他们认为能获得第五代隐身战机,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PAK-FA的隐身性能更像是经过隐身技术改良的F-16。”

技术出口限制使得美国无缘参与MCA项目。泰利斯据此认为印度最终可能“抛弃MCA计划,转而与洛马公司达成采购F-35的协议。”F-35将是印度空军理想的解决方案,其作战能力超过中国和该地区其他对手的作战飞机。但F-35的价格奇贵,而印度政府也难以接受美国的技术保密条件。作为一个传统上偏好最小阻力式发展的空军,印度空军似乎没有什么更为轻松的选择。

衰败的日本?

中国和印度(虽然支持力度更小)都在努力建设自己的军事航空工业,而日本长期以来则一直在致力于为防止本国国防工业衰败。日本航空自卫队(JASDF)一直装备各型美式战机,这些战机大都有日本工业企业参与,这让日本防务企业的生产线运转了数十年。但在2011年9月日本三菱重工最后一架F-2战机下线之后,日本防务制造业将的持续发展时期将宣告终结。

日本的近期目标是尽快开始在国内生产新型战机,以防止航空制造企业丢掉专业技术能力。但停滞不前的防务预算、严格的装备出口限制和衰落的防务工业基础,都严重制约了日本航空工业的重新振兴。

美国拒绝向日本出售F-22,此举让日本航空自卫队的现代化计划再遭挫折。日本防卫厅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许可生产一种缺乏隐身性的4.5代战机,或购买未经战阵检验的美国F-35,抑或是开发国产五代战机,最后一个选择可行性不佳,且巨额资金投入也难以承受。

日本正在进行的F-X和F-XX项目将决定未来10年航空自卫队的走向——前一个项目是采购一种新型先进战斗机,后一个项目更为模糊,是开发一种国产隐身战斗机ATD-X,或者采购外国替代品。

日本防卫大臣7月向《简氏防务周刊》表示,尽管政府在3月海啸和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注意力转向了灾难处置,但F-X和F-XX项目仍在按计划进展。“防卫厅计划要求内阁在2012财年批准F-X的相关预算,”防卫厅发言人说。“防卫厅已于4月13日要求美国政府(洛马F-35和波音F/A-18E/F)和英国政府(欧洲“台风”)在9月底前提交相关竞标方案。”发言人还提到,日本将在2011–2015时间框架内采购12架F-X战机,总采购数量尚未确定,据估算为40–50架。正在进行的ATD-X计划是原本是一个进行了10年的项目,由于采购F-22遭拒,该项目才死中得活——日本防卫厅发言人表示ATD-X计划于2014年首飞。



2011年9月日本三菱最后一架F-2下线,意味着日本航空工业赖以维持技术实力和发展动力的产品项目的终结。选择新的装备项目,在资金投入和技术转让问题上的限制日益严苛,自行研制又困难那重重,这种现状让日本政府十分纠结。图为飞行中的三菱F-2B双座型,其右翼挂载了一枚AAM-4中程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日本称其为九九式空对空诱导弹。

海啸中日本航空自卫队有18架F-2战斗机受到严重损伤,防卫厅承认目前仍然在评估能否修复。飞机受损让斥资100亿美元的F-X项目变得更加紧迫,该机将用于替换老旧的F-4“鬼怪”。在参与F-X计划的3家竞标者中,欧洲“台风”很大可能会率先出局,因为一贯保守的日本官僚体制不大可能会置日美合作关系于不顾。但如果日本防卫厅能认真分析这一问题,会发现“台风”其实非常有潜力。负责BAE系统公司军事航空和信息工作的主管克里斯?鲍德曼说,欧洲战斗机公司“准备向日本防务工业提供相当的参与机会,并向日本提供包括源代码等在内的重大技术转让,让日本有能力发展和保持关键技术能力,保持防务工业的能力和就业机会。”

欧洲战斗机公司的好意听起来对日本航空工业十分有益。但是波音公司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他有着同日本防卫工业长期的合作关系,在F-15J和更早的F-4项目上一直在与三菱重工和其他日本企业合作。许多分析人士认为波音的“超级大黄蜂”最有希望在F-X竞标中胜出。虽然F-35在F-X项目3个竞标者中唯一具有隐身性能的战机,而日本寻求购买F-22也正是为了隐身性能,但日本不是JSF项目的参与者,F-35能否在日本生产尚不得而知,这样一来F-35可能更适合未来的F-XX项目。

“日本军事工业的实力正在快速下降,总产值正以每年5%的速度缩水,”阿伯拉菲亚说。“日本最可能的选择是,现在选择F/A-18,未来选择F-35。”虽然防卫厅坚持ATD-X要在3年后首飞,但即使2014年能完成工作样机,该机投产的日子还遥遥无期。“中国J-20的出现让日本军事现代化变得更加紧迫,然而日本低迷的经济和价格奇高的现代战机让现代化进程变得十分艰难,”克里夫说。“我猜测最后日本会购买F-35。”



凭借在F-15J制造方面与日本企业多年的合作关系,波音“超级大黄蜂”在日本F-X项目中具有很强的竞争潜力。图为在日本小松基地起飞的航空自卫队F-15J。

自2009年起,日本政府将为ATD-X计划投资至少390亿日元(5.04亿美元),该项目一则可以让日本军用飞机制造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不至失业并保持技术能力,二则是在日本就采购F-35问题谈判时保持日本有一种可能的国产隐身战斗机作为“假定选择”。但时下日本国防预算紧张,灾后重建花费巨大,加之完成ATD-X项目所需资金惊人,因此ATD-X的量产还只是一个遥远的可能。5亿美元的投资听起来不少,但据估计日本在整个ATD-X的生命周期内总投资将达到1 000亿美元。日本现在每年国防预算大约为610亿美元,这一数额仅够维持国内国防产业现状,ATD-X这样规模的增加项目几乎无法实现。

韩国和印尼

韩国在起初发展国产五代战斗机时,和日本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成本奇高。通过一些重大调整,韩国KFX战机研发项目正在继续进展:韩国降低了项目要求,改为生产一种4.5代战斗机,这是更为合理的目标。目前面临的障碍主要是出口方面的限制,这一点也和日本一样。韩国正在寻求海外合作方以分摊成本,提高整个制造环节的效率。7月,印度尼西亚与韩国签订协议,加入KFX计划,承担研制费用的20%,韩国还希望将土耳其和阿联酋也纳入该项目。

除了国产战机项目,韩国空军还有一个分阶段的F-X现代化计划。该计划的头两个阶段,韩国空军采购了61架波音F-15K,目前韩国空军正准备在2012年10月完成第三阶段的竞标。该阶段竞标总价值70亿美元,已经有美国F-15“沉默鹰”、F-35“闪电”II、欧洲“台风”和俄罗斯T-50参与竞标。



作为F-X第一第二阶段的成果,韩国空军采购了61架F-15K,这一现实也让外界认为,未来韩国采购F-15SE“沉默鹰”的可能性很大。

负责F-X和KFX计划的韩国防务采购计划管理局如今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在朝鲜军事威胁程度加剧的情况下,既要保证韩国空军的作战能力,又要让本国防务企业的机会实现最大化。朝鲜半岛的紧张形势要求韩国提高国防预算——7月韩国国防部要求2012年国防预算增至335 000亿韩元(320亿美元)——防务装备出口显然在韩国经济和战略考虑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评估F-X项目竞标者时,韩国必须在更好的技术转让条件、本国参与机会和技术风险程度之间进行权衡,因为F-X和KFX将和F-15K及F-16C/D一起为韩国空军服役几十年。韩国国防分析研究院曾表示,F-15SE“沉默鹰”是最好的选择。

印度尼西亚和土耳其是KFX项目两个最可能的合作者,同时也是韩国谋求成为装备出口大国道路上的重要伙伴。印度尼西亚已于4月同意购买16架T-50“金鹰”高级喷气教练机,总价值4亿美元——这是韩国航空工业公司(KAI)获得的第一个T-50外销合同,此外印尼最近还陆续从韩国购买海军装备。2007年土耳其同韩国签订了一项价值4.5亿美元的协议,采购韩国KT-1初级教练机。

战略影响

韩国希望成为地区防务装备制造大国,这样的结果对于韩国的地区战略和国防制造工业的国际化都有重大意义。KFX计划的成功将成为韩国工业特别是KAI的转机。洛马公司已经在T-50和F-16项目上与韩国工业企业进行了合作,波音公司则在F-15项目上与韩国合作,美国参与F-X和KFX的可能性极大。

按照阿伯拉菲亚的分析,由于缺乏新型战斗机项目,波音对帮助KFX研发可能更感兴趣。而洛马则可能更倾向于销售F-35,2011年初洛马就表示最早可以在2016年开始向韩国交付F-35——韩国希望FX-III能在2016年开始交付。

从作战能力的前景上说,选择F-35或T-50/PAK-FA对于韩国空军意义重大。如果KFX在2020年前开始服役,韩国空军机队中将拥有3种4/4.5代战机,如果选择同为4.5代机的新改型的F-15或欧洲“台风”,对韩国空军意义不大。但与“台风”和F-15SE相比,F-35和T-50/PAK-FA项目的风险显然更大,且不说T-50/PAK-FA的隐身性能遭到质疑,这两个项目的补偿贸易和技术转让都存在诸多制约。阿伯拉菲亚认为韩国最终可能会在KFX项目后期选择购买美国F-35。“除非KFX项目最终实现,否则韩国可能会选择F-35,这种可能性仍然存在。”实际上,韩国工业在国产化的实力上要比印度强。韩国在实现KFX的机会方面显然比印度在MCA项目上更多。



印尼斥资4亿美元购买16架T-50“金鹰”的决定,多少让韩国航空工业在外销问题上找到了一点儿成就感,但在这条路上能继续走多远,许多人心里仍画着问号。

韩国空军现代化进程中最令人感兴趣的,是2020年前完成4.5代战机KFX。如果KFX能如期完成,除了将装备韩国和印度尼西亚,还可能装备土耳其和阿联酋,此外该机还将成为其他亚洲国家空军的选择。印度尼西亚和韩国希望在2012年完成概念论证阶段,项目合作方估计研制总成本为80亿美元(印尼方面的估计,印尼将承担其中20亿美元),在总产量为250–300架(其中60%交付韩国空军)情况下单价为5 000万美元。要完成这样的投资方案比较困难,但并非不可能,特别是如果像波音这样的美国公司如果能提供可靠的现成技术,加之韩国航空工业在F-16项目上也获得了不少先进技术和经验,KFX计划的未来图景似乎正在变得真实起来。
想看插图可见原文,插图太麻烦了
分析得不错。
米格19。。。。果然是水文。没啥干货
这样的文章为什么能发在航空知识上,小白表示严重不能理解。
歼10年产12架……这哥们从哪搞来的资料来源?
TG空军自然有其软肋,但这个作者的很多分析不靠谱。
“印度并不清楚什么是隐身飞机。他们认为能获得第五代隐身战机,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PAK-FA的隐身性能更像是经过隐身技术改良的F-16。”

这句话也太打击人了。
印度本来可以被重视,可惜自己搞到近乎被无视……
关于日本军事,很奇怪的是,这二十年来总是听到神话它的消息,类似参照以色列……
至于东南亚各国,我倒是觉得,政府最大的挑战不是应对中国云云,是怎么把自己国内理顺,别自己国内还呈现碎片化,军方“独立自主”……
歼10年产12架……这哥们从哪搞来的资料来源?  TG空军自然有其软肋,但这个作者的很多分析不靠谱。
就是一篇凑字数的水文
GE大神 发表于 2011-10-15 18:37
就是一篇凑字数的水文
有趣的是,这类水文现在被翻译过来的甚多,很多期刊几乎是期期都有……
现在很多翻译文章的水准(不是说翻译水准,而是原文的水准)比90年代那会的“海外谈中国”差很多,虽说那时的变态保密使老外在具体细节上猜错的更多,但总体分析还是很有水平的。与其说是外国作者的水平下降,还不如说是国内杂志编辑选择文章的眼光差了。
看到“米格19”这篇文章就可以枪毙了···歼6退役早就不是新闻了
一贯的论调比较正宗吧
好水文章···
世界不是只允许中国进步的!
有趣的是,这类水文现在被翻译过来的甚多,很多期刊几乎是期期都有……  现在很多翻译文章的水准(不是说 ...
有道理。国外论坛见过一个猴子发现竟然非常有料。。。。

清司 发表于 2011-10-15 18:41
有趣的是,这类水文现在被翻译过来的甚多,很多期刊几乎是期期都有……
现在很多翻译文章的水准(不是说 ...


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搜索引擎的普遍运用,造就了太多业外人士通过Google写文章。
90年代的大多是专业人士写的,现在会用Google和WIKI什么方面的文章都能写,不过都是些人云亦云的东西,同样的言论和见解数十万份网页的不断重复罢了;P
清司 发表于 2011-10-15 18:41
有趣的是,这类水文现在被翻译过来的甚多,很多期刊几乎是期期都有……
现在很多翻译文章的水准(不是说 ...


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搜索引擎的普遍运用,造就了太多业外人士通过Google写文章。
90年代的大多是专业人士写的,现在会用Google和WIKI什么方面的文章都能写,不过都是些人云亦云的东西,同样的言论和见解数十万份网页的不断重复罢了;P
这文章太水了,没什么看头。
X47C 发表于 2011-10-15 21:29
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搜索引擎的普遍运用,造就了太多业外人士通过Google写文章。
90年代的大多是专业 ...
然后我们就被这样的资料海洋淹死了……
GE大神 发表于 2011-10-15 21:19
有道理。国外论坛见过一个猴子发现竟然非常有料。。。。
哦,难道是猴军中人或者院所的业内猴士?
GE大神 发表于 2011-10-15 21:19
有道理。国外论坛见过一个猴子发现竟然非常有料。。。。
另,老兄还有链接么?让我等也去围观一下……
X47C 发表于 2011-10-15 21:29
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搜索引擎的普遍运用,造就了太多业外人士通过Google写文章。
90年代的大多是专业 ...
没错。。。。一点干货都没有   
清司 发表于 2011-10-15 22:41
另,老兄还有链接么?让我等也去围观一下……
忘了。。猴国挺大军事论坛一个斑竹  投头像T50和俺一台电脑桌面一样
清司 发表于 2011-10-15 22:41
哦,难道是猴军中人或者院所的业内猴士?
猴子哪有几个院所   个人估计肯定在海外接受高等教育的精英猴  或是已经加入其他国籍
GE大神 发表于 2011-10-15 22:43
没错。。。。一点干货都没有
造成这种老外水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不通中文,无法到CD搜寻资料(我是说写TG的文章),若是一个精通中文的专业老外,光看CD,就能让他写出花来……
东南亚国家就一个越南有一定潜力值得认真对待,其他印尼、大马、菲律宾都没什么考虑价值
一等毅勇侯 发表于 2011-10-15 22:48
东南亚国家就一个越南有一定潜力值得认真对待,其他印尼、大马、菲律宾都没什么考虑价值
印尼未可小觑啊
清司 发表于 2011-10-15 22:48
造成这种老外水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不通中文,无法到CD搜寻资料(我是说写TG的文章),若是一个精通 ...
机翻也行吧   虽然会有很多搞笑的地方
一等毅勇侯 发表于 2011-10-15 22:48
东南亚国家就一个越南有一定潜力值得认真对待,其他印尼、大马、菲律宾都没什么考虑价值
人妖鼻屎也算东南亚。。。
GE大神 发表于 2011-10-15 22:50
机翻也行吧   虽然会有很多搞笑的地方
哦,NO,NO,NO……

消息党擅长使用黑话,什么黑丝、水果,再加上机翻……我的上帝,老外非吐血而死,精尽人亡不可……
清司 发表于 2011-10-15 22:53
哦,NO,NO,NO……

消息党擅长使用黑话,什么黑丝、水果,再加上机翻……我的上帝,老外非吐血 ...
对啊   俺涉及TG都是讲黑话啊

GE大神 发表于 2011-10-15 22:51
人妖鼻屎也算东南亚。。。


论现役装备人妖、鼻屎比越南强。不过越南走中国90年代的路子和中国经济联系密切联系,可以承接中国东南沿海产业升级后淘汰的落后产业,外加越共也算集权领导,对外也算独立自主不仰美帝、西方的鼻息,十年之后越南国力军力在东南亚小国中应该可以鹤立鸡群。当然跟TG一类大国无法相比
GE大神 发表于 2011-10-15 22:51
人妖鼻屎也算东南亚。。。


论现役装备人妖、鼻屎比越南强。不过越南走中国90年代的路子和中国经济联系密切联系,可以承接中国东南沿海产业升级后淘汰的落后产业,外加越共也算集权领导,对外也算独立自主不仰美帝、西方的鼻息,十年之后越南国力军力在东南亚小国中应该可以鹤立鸡群。当然跟TG一类大国无法相比
一等毅勇侯 发表于 2011-10-15 22:59
论现役装备人妖、鼻屎比越南强,我说的是发展潜力越南走中国90年代的路子,和中国经济联系密切联系,可以 ...
等他经济上来了肯定第一  猴子比人妖会打仗


这篇文章的作者似乎很看好南棒……
若是没有MD的大力帮助,南棒的KFX基本没有任何希望。但问题是MD会在F35近期负面消息较多,外销前景存在不明朗因素的情况下,帮着南棒搞出一个可以满足相当多数国家需求的3.5代准隐身机,相比F35有价格优势,相比二手F16、F18有机体寿命优势以及构型上的后发优势,来和自己过去不么?

这篇文章的作者似乎很看好南棒……
若是没有MD的大力帮助,南棒的KFX基本没有任何希望。但问题是MD会在F35近期负面消息较多,外销前景存在不明朗因素的情况下,帮着南棒搞出一个可以满足相当多数国家需求的3.5代准隐身机,相比F35有价格优势,相比二手F16、F18有机体寿命优势以及构型上的后发优势,来和自己过去不么?
清司 发表于 2011-10-15 22:50
印尼未可小觑啊
印尼现在装备先进程度强于越南,不过种族、宗教和问题十分复杂,尤其是绿教势力庞大,首先缺乏成为现代化国家的内部条件。这方面越南好太多了。越南自古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民族,主体民族占绝对优势,内政也算稳固,以TG80年代改革开放为师可以预见这个国家比印尼有潜力的多
一等毅勇侯 发表于 2011-10-15 23:10
印尼现在装备先进程度强于越南,不过种族、宗教和问题十分复杂,尤其是绿教势力庞大,首先缺乏成为现代化 ...
印尼的种族、宗教问题的确存在,但是要看到:第一,不能因为某教的缘故,就武断认为其没有成为现代化国家的条件,反之,我们却应该高度警惕其国内的某教势力转向极端的原教旨主义。第二,印尼在地缘政治上具有优势,马六甲-南海水道沿线以及巽它水道等海上交通要道均在其海空力量的直接控制下,即便其武装力量残破的如同菲佣一样,地缘上的巨大优势也会决定其必然是南海问题上的重要力量。第三,越南也有自己的问题,比如南部北部日益明显的经济、文化差异等等,包括他直接与TG陆上接壤,这也是一大麻烦。
清司 发表于 2011-10-15 23:23
印尼的种族、宗教问题的确存在,但是要看到:第一,不能因为某教的缘故,就武断认为其没有成为现代化国家 ...
其国内绿教势力转向原教义主义,那它就更加不可能搞成什么现代化了。地缘优势是一个方面,但民族性比地缘重要的多,阿拉伯民族占据世界最重要水道和石油产区也没见出现什么世界强国来。要说地缘,中国的地缘其实很差。越南的问题相对于国内宗教矛盾和部族割据要好太多了。跟TG接壤所以越南不可能成为一个一流强国,但在中国影响下当一个二流地区强国是可以预期的
一等毅勇侯 发表于 2011-10-15 23:35
其国内绿教势力转向原教义主义,那它就更加不可能搞成什么现代化了。地缘优势是一个方面,但民族性比地缘 ...
可能我们考虑的重点不同,我的意思是:印尼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未必可怕,若是极端化则非常可怕和麻烦,这一点要结合地缘优势去考量。
第二,民族性的说法也有问题,尽管都信某教,但印尼和阿拉伯可绝对不是一个民族,自然阿拉伯的民族性也不能简单等于印尼。
第三,中国的地缘环境并不能算差,我们现在大多看到岛链封锁等等问题,但却很少有人提及最大的一点好处,距离其他一等强国都很远,唯一接壤的毛子还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接壤,与其力量中心欧洲部分隔绝遥远。我们周边地缘的主要问题是情况复杂多变,好处是没有和我们等量齐观的强权,甚至连差一个档次的都没有(日本勉强算是),加上TG正在急速崛起,自然难免招致羡慕嫉妒恨,造成相对孤立。其实这并不可怕,只要继续提升自己的实力,不要乱了阵脚,脚踏实地,等到实力提升到一定高度,周边国家必然要重新选择,选择进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政治秩序。
此文刻意贬低小白兔的战斗机生产能力,J10A从2004年装备到现在,7年生产200架,平均一年28架,一个团多一些,此文却说一年生产12架。
太行在2009年就解决可靠性问题,却说2010年底才批量生产
世界不是只允许中国进步的!
这句话我赞同,在有些人说**国比较2时,我也在想**国会不会有后发优势。**国在F1不是有车队么,是否花动机比咱好?气动如果没公开会怎样?
清司 发表于 2011-10-15 17:50
歼10年产12架……这哥们从哪搞来的资料来源?
TG空军自然有其软肋,但这个作者的很多分析不靠谱。
能承认歼十批量生产就不错啦,你还指望傻逼们有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