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制止朝鲜半岛统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4:26:40


朝鲜民族:畏威而不怀德。永远不知足。
说的不好听就是无赖。
跟这样的国家民族没有道理可讲。
就拿间岛条约来说吧,要是按照南朝鲜的无赖逻辑,那么整个朝鲜半岛都是中国的。

必需坚决制止朝鲜半岛的统一!
必需坚决维持朝鲜半岛分裂现状!(不惜武力干预)
一旦朝鲜半岛统一,那么中国东北将永不安宁。
中国东北的朝鲜族自治区、黄海划界问题、苏岩礁问题、长白山问题、甚至整个中国东北,统一后的朝鲜都会提出主权要求,到那时,就麻大烦了!

朝鲜民族:畏威而不怀德。永远不知足。
说的不好听就是无赖。
跟这样的国家民族没有道理可讲。
就拿间岛条约来说吧,要是按照南朝鲜的无赖逻辑,那么整个朝鲜半岛都是中国的。

必需坚决制止朝鲜半岛的统一!
必需坚决维持朝鲜半岛分裂现状!(不惜武力干预)
一旦朝鲜半岛统一,那么中国东北将永不安宁。
中国东北的朝鲜族自治区、黄海划界问题、苏岩礁问题、长白山问题、甚至整个中国东北,统一后的朝鲜都会提出主权要求,到那时,就麻大烦了!
一直都是这样干的啊,干嘛说出来涅
隋炀帝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上被描述成昏君
但是我不认为。
在攻伐高丽的问题上,隋炀帝是英明伟大的。
开疆扩土,不世之功,事关民族未来
不管成功与否,都应支持。
freemailman 发表于 2011-9-28 17:41
一直都是这样干的啊,干嘛说出来涅
刚才看到一个帖子,竟然有人大谈朝鲜半岛统一对中国的好处,
这种SB,不是NC,就是网特。
爱喝狼奶的人 发表于 2011-9-28 17:43
隋炀帝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上被描述成昏君
但是我不认为。
在攻伐高丽的问题上,隋炀帝是英明伟大的。
伟大什么?
攻不攻的没问题 像他那个攻法 不是昏君是什么
在这个问题上 一贯被评价懦弱的李治要比这个表爷爷高明的多
zhepro 发表于 2011-9-28 17:47
伟大什么?
攻不攻的没问题 像他那个攻法 不是昏君是什么
在这个问题上 一贯被评价懦弱的李治要比这个表 ...
不要再展示你的无知了
隋炀帝到底是昏庸还是伟大,不是你说了算。
而且评价隋炀帝的史书是唐朝人写的,不可信。
历史上的隋炀帝是明君。
对待朝鲜高丽的政策就是一个字:打。一直打到服为止。
隋炀帝功绩:
登基前完成祖国统一
修建东京迁都洛阳
下令修建完成大运河
为古代建筑发展做出贡献
亲自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
寻求典籍、开创科举、修订法律、改革创新
开发西域

评价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胡戟教授说:“秦始皇做过的事,他(隋炀帝)多半也做了,但是他没有焚书坑儒;我们还可以说,隋炀帝做过的事,唐太宗多半也做了,但是唐太宗贞观时代远不及他大业前期富庶,然而,秦始皇、唐太宗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誉,隋炀帝却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
  《剑桥中国隋唐史》这样评价隋炀帝:“儒家修史者对炀帝道义上的评价的确是苛刻的,因为他们把他描写成令人生畏的典型的“末代昏君”。在民间传说、戏剧和故事中,他的形象被作者和观众的随心所欲的狂想大大地歪曲了——人民生活在一个无节制地使用权力、有豪华宫殿和享有无限声色之乐的世界中,只能产生这种感情上的共鸣。在中国的帝王中,他决不是最坏的,从他当时的背景看,他并不比其他皇帝更加暴虐。他很有才能,很适合巩固他父亲开创的伟业,而他在开始执政时也确有此雄心。”
  尽管ArthurWright说:“(杨广)既被视为典型的亡国昏君,在一大团歪曲的历史记载和传奇性道听途说之下,今人即想窥测此人的真实性格,至多也 只能瞥见其一二。”但是他所建立的功业是不朽的,大运河、科举制度无不影响深远,造福于中华。


隋炀帝杨广(569~618) 隋朝第二代皇帝,604年-618年在位,一生波澜壮阔而又毁誉难定。

政绩非凡

1、登基前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西元589年,年仅20岁的杨广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1万大军南下向富裕、强盛的陈朝发动进攻,并完成统一。陈国绝对不是什么小国,也绝对不弱。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指南为‘岛夷’。当时人们认为“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为南北……”隋军在杨广的指挥下,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一举突破长江天堑。所到之处,所向披靡。而对百姓则“秋毫无犯”,对于陈朝库府资财,“一无所取”。博得了人民广泛的赞扬。“天下皆称广以为贤”。在公元590年,奉命到江南任扬州总管,并平定了江南高智慧的叛乱。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的巨家大室全部叛变“大者有众数万,小者数千,共相影响。”杨广学江南方言,娶江南妻子,亲近江南学子,重用其中的学者来整理典籍。他亲自实地在江南花了十年来拢络人心,缓和了南方的怨恨和怀疑,在军事占领后推行合理的行政,打破阻碍南人成为忠于隋室臣民的许多政治和文化隔阂。自此南北朝之后和北方隔离多年的江南才始归顺中央,更使得之后唐朝在南方的统治得以顺利进行。公元600年,北上击败突厥进犯。这些功劳是其他皇子所没有 的。《隋书》赞曰:杨广“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着声绩。”20岁的杨广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从此中国进入了和平、强盛的时代。

2、修建东京迁都洛阳。
杨广继位后,决定迁都洛阳,他认为“洛阳自古之都,王畿之内,天地之所合,阴阳之所合,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供赋等”。是帝王建都的理想之地。604年,隋炀帝杨广亲自赴洛,他先去巡视了汉魏故城。这里北阻邙山,南隔洛水,东西狭长,北高南低,洛水北滚还经常浸倒城墙。他认为此处做都城不甚理想,于是率朝臣沿邙山南麓西行。走到今老城以北,登上邙山最高峰,南望伊阙,只见北自邙山南至龙门的这片地区,南北开阔,东西平坦。四周群山环抱,是天然屏障,伊、洛、瀍、涧四水纵横,其中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且有漕运之便。于是敕有司于洛阳的故王城东,汉魏城以西18里的地方营建东京,命尚书杨素任营建东都大监,纳言杨达、将作大臣宇文恺为副监,每月役丁200万人,展开了大规模的营建工程。为营建新都,隋炀帝“发大江以南五岭以北奇材异石,输之洛阳,又求海内嘉木异草,珍禽奇兽,以实园苑”(《资治通鉴》卷180《隋纪》四)。耗费无数人力物力,费时达一年,一座周围达27公里,宫殿苑囿巍峨壮丽的都城拔地而起。公元605年,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使洛阳成为南北交通要枢。同时,洛阳也是国际性商业都市,市内有三市,即丰都市,通远市和大同市。丰都市是最大的市,在洛河南偏东,亦称东市。据《大业杂记》载:“丰都市周八里,通门十二,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榆柳交阴,通渠相注,市四壁四百余店。重楼延阁。五相临映,招致商旅,珍奇山积。”隋炀帝率百官于大业二年(606年)四月到达洛阳。当时“自伊阙,阵法驾,备千乘万骑,入于东京”(《隋书·炀帝纪》),声势十分浩大。隋炀帝都洛后,于大业五年(609年)春正月丙子,改东京为东都,改洛州为豫州,后又改为河南郡,辖河南、洛阳2县,县治在京城内。洛阳县在茂德里,河南县在政化里。隋唐洛阳城以其“前直伊阙,背依邙山,左瀍右涧,洛水横贯其中,有河汉之像”的地理环境因素,及宫城皇城偏隅郭城西北的独特的布局和整齐的划一里见方的里坊布局建制而在中国都城建设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隋炀帝修建洛阳城,是有统治国家的战略考虑的。洛阳有皇宫,具备首都功能。 美籍汉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感慨:“在隋文帝和隋炀帝的统治下,中国又迎来了第二个辉煌的的帝国时期。大一统的政权在中国重新建立起来,长城重新得到修缮,政府开凿了大运河(这为后来几百年间的繁华提供了可能),建造了宏伟的宫殿,中华帝国终于得以重振雄风。”

3、下令修建完成大运河。
炀帝即位第一年就修造通济渠。同年又改造邗沟。大业四年,又征发河北民工百万开凿永济渠以供辽东之需。610年沟通长江河。至此,开凿大运河的工程基本完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前后用了六年的时间。隋炀帝先后开凿疏浚了由黄河进入汴水,大运河从北方的涿郡到达南方的余杭,南北蜿蜒长达五千多里。大运河以余杭、洛阳、涿郡为三点,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四段,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连接起来。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当时运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绝”。大运河对隋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加强,都起了促进作用。大运河不仅加强了隋王朝对南方的军事与政治统治,而且使南方的物资能够顺利地到达当时的洛阳和长安,在有利于军事和政治的同时,南北方的文化交流也得到了有力的加强。唐朝文学家皮日休说,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如此浩大的工程,利于千功万代。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修建大运河是凝聚中国之举。满足了将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的长江流域同仍是政治中心的北方连接起来的迫切需要。“大运河”的修建使中国水运畅通、发达,为中国后世的繁荣富强打下了牢固坚实的基础。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隋炀帝为中国后代子孙万代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他对中国的功绩是不朽的、是很难有人比拟的……只是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劳民伤财导致灭国如此浩大的工程谁修建都不讨好,谁建都会伤国体。有谁敢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还有谁敢做如此大的手笔?大概只有气魄同样浩大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了。隋朝大运河比长城对中国的历史作用还要大。隋朝大运河的建造,功在隋朝,利在千秋。文史专家顾一平先生说,大运河凝聚着决策人隋炀帝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敢办前人不敢办的大事的自信和决心。唐朝文学家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人拿杨广和大禹来比,足以说明唐人对炀帝修运河的功绩是万分明了的。事过几百年到了宋朝时候发大水的时候这条千里隋堤还救了成千上万家人的性命。王安石在《白日不照物》诗中云:“隋堤散万家,乱若春蚕箔。”隋炀帝开创的南北大运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丰功伟业这是不可辩驳的历史事实,是后代造史者想诋毁所掩盖不住的。因为它的存在就是铁证,不像其它原始史料被销毁。

3、西巡张掖,亲自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
大业元年(605年),隋将韦云起率突.厥兵大败契.丹,韦云起扬言借道去柳城(今辽宁朝阳南)与高丽交易,率军入其境,契.丹人未加防备。韦云起率军进至距契.丹大营50里处,突然发起进攻,大败契.丹军,俘虏其男女4万余人。隋朝阻止拖延了契丹的崛起强大。大业四年(608年),隋炀帝派军灭了吐谷浑。开拓疆域数千里范围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并实行郡县制度管理。使之归入中国统治之下。这是以往各朝从未设置过正式行政区的地方。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率大军从京都长安(今西安)浩浩荡荡的出发到甘肃陇西,西上青海横穿祁连山,经大斗拔谷北上,到达河西走廊的张掖郡。这次出行绝不是游山玩水,个人玩乐的。因为西部自古大漠边关、自然条件环境恶劣,隋炀帝还曾遭遇到暴风雪的袭击。此峡谷海拔三千多米,终年温度在零度以下。士兵冻死大半,随行官员也大都失散。隋炀帝也狼狈不堪,在路上吃尽苦头。隋炀帝这次西巡历时半年之久,远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其意义重大。在封建时代,中国皇帝抵达到西北这么远的地方,只有隋炀帝一人。隋炀帝西巡过程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进一步促成了甘肃、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隋炀帝除向西北开拓疆土外,隋朝大军还向东南进行了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这些战争的胜利使大隋王朝东南的领土疆域扩大到印度支那的安,南、占婆(今越.南地区)、及台湾等地。此外隋朝还把强大的突,厥分裂成东.突.厥与西.突.厥两部,并在和东.突.厥的战斗中取得胜利。这也为以后唐太宗取得一系列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有些现代人看唐朝疆域的看法,隋朝的疆域比唐朝大。隋炀帝此次西巡开拓疆土、安定西疆、大呈武威、威震各国、开展贸易、扬我国威、畅通丝路。乃一代有作为的国君所为。唐太宗也感慨的说:“大业之初,隋主入突.厥界,兵马之强,自古已来不过一两代耳。” 大业六年,隋政府又置伊吾(哈密)郡共五郡。隋炀帝除向西北开拓疆土外,隋朝大军还向东南进行了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这些战争的胜利使大隋王朝东南的领土疆域扩大到印度支那的安.南、占婆(今越.南地区)、及台湾等地。在海南岛上分置儋耳、珠崖、临振三郡。北边有五原郡(内蒙后套一带)。此外隋文帝时期已经把强大的突.厥分裂成东.突.厥与西.突.厥两部,并在和东.突.厥的战斗中取得胜利。《剑桥中国隋唐史》这样说:“在炀帝全盛时期,西.突.厥.人对他似乎是一个次要问题,一个以少量代价即能为中原帝国所用的累赘。”这也为以后唐太宗取得一系列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有些现代人看唐朝疆域的看法,隋朝的疆域竟比唐朝大

4、寻求典籍、开创科举、修订法律、改革创新。
杨广即位第一年,就在诏书中写道:“君民建国,教学为先,移风易俗,必自兹始。”唐人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说:“炀帝即位,复兴教诱。”杨广恢复了被杨坚废除了的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 “教习生徒,具为课试之法,以尽砥砺之道。” 奉命视察各州的专使除了其他任务外,还要发现有模范行为、文才出众和学有专长的人,经过考察,再把他们送往京师。“炀帝即位,复开庠序,国子郡县之学,盛于开皇之初。征辟儒生,远近毕至,使相与讲论得失于东都之下,纳言定其差次,一以闻奏焉。于时旧儒多已凋亡,二刘拔萃出类,学通南北,博极今古,后生钻仰,莫之能测。”《隋书》《北史》记载,远近儒生纷纷前来,并被组织起来互相辩论学术问题。一名高级官员给他们排列名次,上报隋帝。因此许多寒士得以重振门庭;典籍研究盛极一时,南北的传统兼容并包。古代的典籍都被注疏。杨在江南任扬州总管时就网罗学者来整理典籍,到他即帝位的近二十年间,共成书一百三十部,一万七千多卷。杨广还组织人编写了《长洲玉镜》四百卷,和 《区宇图志》一千二百卷,这对于保存我国古代的典籍做出了贡献。隋炀帝使隋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总括全国各地方的总结性地方志。隋炀帝诏命天下诸郡绘制各地风俗物产地图,编撰《诸郡物产土俗记》131卷、《区宇图志》129卷、《诸州图经集》100卷。隋炀帝下令编撰的上述地方志书,规模宏大,既是承前启后的总结性著作,也是编撰全国性方志图经的开端,影响深远。“今于大隋圣世,图书屡出。” 炀帝时的著名地理学家裴世矩,在奉敕去张掖,管理西域商人交市时,搜集了有关西域的山川、风俗等资料,撰成《西域图记》三卷。书中有地图,有记述,还有穿着民族服装的各族人的彩绘图,是地理学名著。“依其本国服饰仪形,王及庶人,各显容止,即丹青模写,为《西域图记》,共成三卷,合四十四国。仍别造地图,穷其要害。”   杨广不仅兴办学校,还访求遗散的图书,并加以保护。《封氏闻见记》记载:“炀帝限写五十副本,分为三品,于东都观文殿东西廊屋,列以贮之。” 隋时的藏书量是中国历代最多的,大兴城和洛阳建有大藏书殿,而最终的成果则是规模宏大的秘书省,在洛阳藏有珍本,藏书总数达37万余卷。为了让两京的宫、省、官府使用,杨广下令建造藏有节录本的观文殿。隋朝藏书最多时有37万卷,77,000多类的图书。可大部份图书毁于战火,唐玄宗时藏书最多时8万卷,唐学者自着28,467卷,唐以前图书只还剩28,469卷,可惜这些图书大部分也难逃战火……如果杨广整理编辑收藏的这些书都留存到现在,那他无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帝王。杨广崇敬儒教与孔子,于大业五年下诏曰:“先师尼父,圣德在躬,诞发天纵之姿,宪章文武之道;命世膺期,蕴兹素王。而颓山之叹,忽逾于千祀;盛德之美,不在于百代。永惟懿范,宜有优崇。可立孔子后为绍圣侯,有司求其苗裔,录以申上。” 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这一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末。大业二年隋炀帝始建进士科,典定科举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大影响极其深远的大事。杨广创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开设进士科,那时的进士科以考政论文章为主,选择“文才秀美”的人才。《通典》说杨广优先考虑的是个人的品质而不是文才。炀帝时还增加了科举录取人数。至607年,考试科目已经有了十科。这标志着科举制度的产生。大业三年,炀帝诏令:“文武有职事者,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臀力骠壮十科举人。” 大业五年炀帝又诏:“诸郡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臀力骠壮,超群等伦,在官勤奋,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四科举人。”隋炀帝杨广更注重个人品质的选拔人才的政策,为初唐培养了大批的强毅正直的人才 。科举制度的创建,重才学品质而不重门第,削弱了门阀大族世袭的特权。“百官不得计考增级,必有德行功能,灼然显著者,擢之。”“魏、周官不得为荫。”这种“任人唯贤”的改革,为选拔下层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极好的机会。这无疑是异常高明的创举,对后世中国影响深远。但这也触动了门阀大族的利益,为日后门阀大族的反叛埋下了祸根,有时候过于超前开明的举措也不是什么好事……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扩大了官吏的来源,为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参政提供了机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世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手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因此,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大业三年隋炀帝颁《大业律》。改州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改官制,设五省、三台、五监、十六府等。杨广修订了法律,主要是对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炀帝即位,以高祖禁网深刻,又敕修律令,除十恶之条。凡五百条,为十八篇。五刑之内,降从轻典者,二百余条。诏施行之,谓之《大业律》。”《大业律》,没有再修订,《唐律》就是依照着《开皇律》与《大业律》修订的。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胡戟教授说:“秦始皇做过的事,他(隋炀帝)多半也做了,但是他没有焚书坑儒;我们还可以说,隋炀帝做过的事,唐太宗多半也做了,但是唐太宗贞观时代远不及他大业前期富庶,然而,秦始皇、唐太宗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誉,隋炀帝却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剑桥中国隋唐史》这样评价隋炀帝:“儒家修史者对炀帝道义上的评价的确是苛刻的,因为他们把他描写成令人生畏的典型的“末代昏君”。在民间传说、戏剧和故事中,他的形象被作者和观众的随心所欲的狂想大大地歪曲了--人民生活在一个无节制地使用权力、有豪华宫殿和享有无限声色之乐的世界中,只能产生这种感情上的共鸣。在中国的帝王中,他决不是最坏的,从他当时的背景看,他并不比其他皇帝更加暴虐。他很有才能,很适合巩固他父亲开创的伟业,而他在开始执政时也确有此雄心。”

5、开发西域。
隋炀帝向四处用兵扩.张的雄心从即位第一年就激发出来了。这年,北方的契.丹族侵扰营州,被隋炀帝派出的将领韦云起击败,这使杨广用兵的信心倍增。两年之后,杨广开始大规模地开发经营西域。在这以前,隋朝基本上是在张掖和西域商人进行贸易的,隋朝由黄门侍郎裴矩负责具体事务。隋炀帝主要是用金钱来引诱西域的商人来朝贸易,还命令西域商人所经过的地方郡县要殷勤招待,这根本不是平等的贸易,而是借贸易之名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 但隋炀帝为了开发经营西域,还是派兵做了一些统一工作。如打败了西突.厥的处罗可汗,扫除一大障碍。击败吐谷浑,将其领地建成四郡,派遣官员治理,保证了和西域的畅通。   大业六年(610年)的正月,隋炀帝在洛阳用大演百戏来招待西域商人,前后达一个月之久。洛阳的店铺都用帷帐装饰,让西域的商人们免费吃饭,免费住宿。隋炀帝用巨额国财赚取虚有的名声,用钱引诱西域各国商人和使者来朝贺,面子赚足了。其实,这就是中国古代典型的朝贡贸易,小国来朝拜,我得到高高在上的荣誉,然后给你丰厚的金银珠宝赏赐。

6、促进大陆与台湾的交流。
《隋书·流求传》载:公元607年、610年,隋炀帝(杨广)曾两次派人到当时称为“流求”的台湾岛。第二次率兵万余人,从广东潮州起航,经一个多月的航行,到达流求时,流求人以为是大型商旅,“往往诣军中贸易”。这是中国军.队第二次来到台湾。隋代,隋炀帝在大业3年(607年)先后派出羽骑尉朱宽、海师何蛮等人两次前往当时被称为“流求”的台湾,因语言不通,第一次带回一名台湾人,第二次带回一些布甲。大业6年(610年),隋炀帝又派出武贲郎将陈棱及朝请大夫张镇州率兵万余人,从广东义安(潮州)起航,前往台湾,当地人以为这是中原的商船,这说明当时大陆商人经常前往经商,也说明台湾人已经熟悉经商贸易。只是陈棱与当地酋长谈判不顺利,刀枪相向,并带了数千名当地居民返回大陆。在台湾中部地区的彰化市,有一条街名叫“陈棱街”,它就是为了纪念这位隋朝将领的。隋炀帝的这一举措,促进了大陆与台湾的交流。也证明了琉球确实归.降了隋朝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需要用史实说话。
隋炀帝跟汉武帝有的一拼!

隋炀帝杨广(569~618) 隋朝第二代皇帝,604年-618年在位,一生波澜壮阔而又毁誉难定。

政绩非凡

1、登基前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西元589年,年仅20岁的杨广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1万大军南下向富裕、强盛的陈朝发动进攻,并完成统一。陈国绝对不是什么小国,也绝对不弱。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指南为‘岛夷’。当时人们认为“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为南北……”隋军在杨广的指挥下,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一举突破长江天堑。所到之处,所向披靡。而对百姓则“秋毫无犯”,对于陈朝库府资财,“一无所取”。博得了人民广泛的赞扬。“天下皆称广以为贤”。在公元590年,奉命到江南任扬州总管,并平定了江南高智慧的叛乱。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的巨家大室全部叛变“大者有众数万,小者数千,共相影响。”杨广学江南方言,娶江南妻子,亲近江南学子,重用其中的学者来整理典籍。他亲自实地在江南花了十年来拢络人心,缓和了南方的怨恨和怀疑,在军事占领后推行合理的行政,打破阻碍南人成为忠于隋室臣民的许多政治和文化隔阂。自此南北朝之后和北方隔离多年的江南才始归顺中央,更使得之后唐朝在南方的统治得以顺利进行。公元600年,北上击败突厥进犯。这些功劳是其他皇子所没有 的。《隋书》赞曰:杨广“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着声绩。”20岁的杨广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从此中国进入了和平、强盛的时代。

2、修建东京迁都洛阳。
杨广继位后,决定迁都洛阳,他认为“洛阳自古之都,王畿之内,天地之所合,阴阳之所合,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供赋等”。是帝王建都的理想之地。604年,隋炀帝杨广亲自赴洛,他先去巡视了汉魏故城。这里北阻邙山,南隔洛水,东西狭长,北高南低,洛水北滚还经常浸倒城墙。他认为此处做都城不甚理想,于是率朝臣沿邙山南麓西行。走到今老城以北,登上邙山最高峰,南望伊阙,只见北自邙山南至龙门的这片地区,南北开阔,东西平坦。四周群山环抱,是天然屏障,伊、洛、瀍、涧四水纵横,其中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且有漕运之便。于是敕有司于洛阳的故王城东,汉魏城以西18里的地方营建东京,命尚书杨素任营建东都大监,纳言杨达、将作大臣宇文恺为副监,每月役丁200万人,展开了大规模的营建工程。为营建新都,隋炀帝“发大江以南五岭以北奇材异石,输之洛阳,又求海内嘉木异草,珍禽奇兽,以实园苑”(《资治通鉴》卷180《隋纪》四)。耗费无数人力物力,费时达一年,一座周围达27公里,宫殿苑囿巍峨壮丽的都城拔地而起。公元605年,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使洛阳成为南北交通要枢。同时,洛阳也是国际性商业都市,市内有三市,即丰都市,通远市和大同市。丰都市是最大的市,在洛河南偏东,亦称东市。据《大业杂记》载:“丰都市周八里,通门十二,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榆柳交阴,通渠相注,市四壁四百余店。重楼延阁。五相临映,招致商旅,珍奇山积。”隋炀帝率百官于大业二年(606年)四月到达洛阳。当时“自伊阙,阵法驾,备千乘万骑,入于东京”(《隋书·炀帝纪》),声势十分浩大。隋炀帝都洛后,于大业五年(609年)春正月丙子,改东京为东都,改洛州为豫州,后又改为河南郡,辖河南、洛阳2县,县治在京城内。洛阳县在茂德里,河南县在政化里。隋唐洛阳城以其“前直伊阙,背依邙山,左瀍右涧,洛水横贯其中,有河汉之像”的地理环境因素,及宫城皇城偏隅郭城西北的独特的布局和整齐的划一里见方的里坊布局建制而在中国都城建设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隋炀帝修建洛阳城,是有统治国家的战略考虑的。洛阳有皇宫,具备首都功能。 美籍汉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感慨:“在隋文帝和隋炀帝的统治下,中国又迎来了第二个辉煌的的帝国时期。大一统的政权在中国重新建立起来,长城重新得到修缮,政府开凿了大运河(这为后来几百年间的繁华提供了可能),建造了宏伟的宫殿,中华帝国终于得以重振雄风。”

3、下令修建完成大运河。
炀帝即位第一年就修造通济渠。同年又改造邗沟。大业四年,又征发河北民工百万开凿永济渠以供辽东之需。610年沟通长江河。至此,开凿大运河的工程基本完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前后用了六年的时间。隋炀帝先后开凿疏浚了由黄河进入汴水,大运河从北方的涿郡到达南方的余杭,南北蜿蜒长达五千多里。大运河以余杭、洛阳、涿郡为三点,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四段,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连接起来。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当时运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绝”。大运河对隋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加强,都起了促进作用。大运河不仅加强了隋王朝对南方的军事与政治统治,而且使南方的物资能够顺利地到达当时的洛阳和长安,在有利于军事和政治的同时,南北方的文化交流也得到了有力的加强。唐朝文学家皮日休说,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如此浩大的工程,利于千功万代。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修建大运河是凝聚中国之举。满足了将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的长江流域同仍是政治中心的北方连接起来的迫切需要。“大运河”的修建使中国水运畅通、发达,为中国后世的繁荣富强打下了牢固坚实的基础。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隋炀帝为中国后代子孙万代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他对中国的功绩是不朽的、是很难有人比拟的……只是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劳民伤财导致灭国如此浩大的工程谁修建都不讨好,谁建都会伤国体。有谁敢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还有谁敢做如此大的手笔?大概只有气魄同样浩大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了。隋朝大运河比长城对中国的历史作用还要大。隋朝大运河的建造,功在隋朝,利在千秋。文史专家顾一平先生说,大运河凝聚着决策人隋炀帝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敢办前人不敢办的大事的自信和决心。唐朝文学家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人拿杨广和大禹来比,足以说明唐人对炀帝修运河的功绩是万分明了的。事过几百年到了宋朝时候发大水的时候这条千里隋堤还救了成千上万家人的性命。王安石在《白日不照物》诗中云:“隋堤散万家,乱若春蚕箔。”隋炀帝开创的南北大运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丰功伟业这是不可辩驳的历史事实,是后代造史者想诋毁所掩盖不住的。因为它的存在就是铁证,不像其它原始史料被销毁。

3、西巡张掖,亲自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
大业元年(605年),隋将韦云起率突.厥兵大败契.丹,韦云起扬言借道去柳城(今辽宁朝阳南)与高丽交易,率军入其境,契.丹人未加防备。韦云起率军进至距契.丹大营50里处,突然发起进攻,大败契.丹军,俘虏其男女4万余人。隋朝阻止拖延了契丹的崛起强大。大业四年(608年),隋炀帝派军灭了吐谷浑。开拓疆域数千里范围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并实行郡县制度管理。使之归入中国统治之下。这是以往各朝从未设置过正式行政区的地方。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率大军从京都长安(今西安)浩浩荡荡的出发到甘肃陇西,西上青海横穿祁连山,经大斗拔谷北上,到达河西走廊的张掖郡。这次出行绝不是游山玩水,个人玩乐的。因为西部自古大漠边关、自然条件环境恶劣,隋炀帝还曾遭遇到暴风雪的袭击。此峡谷海拔三千多米,终年温度在零度以下。士兵冻死大半,随行官员也大都失散。隋炀帝也狼狈不堪,在路上吃尽苦头。隋炀帝这次西巡历时半年之久,远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其意义重大。在封建时代,中国皇帝抵达到西北这么远的地方,只有隋炀帝一人。隋炀帝西巡过程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进一步促成了甘肃、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隋炀帝除向西北开拓疆土外,隋朝大军还向东南进行了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这些战争的胜利使大隋王朝东南的领土疆域扩大到印度支那的安,南、占婆(今越.南地区)、及台湾等地。此外隋朝还把强大的突,厥分裂成东.突.厥与西.突.厥两部,并在和东.突.厥的战斗中取得胜利。这也为以后唐太宗取得一系列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有些现代人看唐朝疆域的看法,隋朝的疆域比唐朝大。隋炀帝此次西巡开拓疆土、安定西疆、大呈武威、威震各国、开展贸易、扬我国威、畅通丝路。乃一代有作为的国君所为。唐太宗也感慨的说:“大业之初,隋主入突.厥界,兵马之强,自古已来不过一两代耳。” 大业六年,隋政府又置伊吾(哈密)郡共五郡。隋炀帝除向西北开拓疆土外,隋朝大军还向东南进行了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这些战争的胜利使大隋王朝东南的领土疆域扩大到印度支那的安.南、占婆(今越.南地区)、及台湾等地。在海南岛上分置儋耳、珠崖、临振三郡。北边有五原郡(内蒙后套一带)。此外隋文帝时期已经把强大的突.厥分裂成东.突.厥与西.突.厥两部,并在和东.突.厥的战斗中取得胜利。《剑桥中国隋唐史》这样说:“在炀帝全盛时期,西.突.厥.人对他似乎是一个次要问题,一个以少量代价即能为中原帝国所用的累赘。”这也为以后唐太宗取得一系列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有些现代人看唐朝疆域的看法,隋朝的疆域竟比唐朝大

4、寻求典籍、开创科举、修订法律、改革创新。
杨广即位第一年,就在诏书中写道:“君民建国,教学为先,移风易俗,必自兹始。”唐人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说:“炀帝即位,复兴教诱。”杨广恢复了被杨坚废除了的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 “教习生徒,具为课试之法,以尽砥砺之道。” 奉命视察各州的专使除了其他任务外,还要发现有模范行为、文才出众和学有专长的人,经过考察,再把他们送往京师。“炀帝即位,复开庠序,国子郡县之学,盛于开皇之初。征辟儒生,远近毕至,使相与讲论得失于东都之下,纳言定其差次,一以闻奏焉。于时旧儒多已凋亡,二刘拔萃出类,学通南北,博极今古,后生钻仰,莫之能测。”《隋书》《北史》记载,远近儒生纷纷前来,并被组织起来互相辩论学术问题。一名高级官员给他们排列名次,上报隋帝。因此许多寒士得以重振门庭;典籍研究盛极一时,南北的传统兼容并包。古代的典籍都被注疏。杨在江南任扬州总管时就网罗学者来整理典籍,到他即帝位的近二十年间,共成书一百三十部,一万七千多卷。杨广还组织人编写了《长洲玉镜》四百卷,和 《区宇图志》一千二百卷,这对于保存我国古代的典籍做出了贡献。隋炀帝使隋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总括全国各地方的总结性地方志。隋炀帝诏命天下诸郡绘制各地风俗物产地图,编撰《诸郡物产土俗记》131卷、《区宇图志》129卷、《诸州图经集》100卷。隋炀帝下令编撰的上述地方志书,规模宏大,既是承前启后的总结性著作,也是编撰全国性方志图经的开端,影响深远。“今于大隋圣世,图书屡出。” 炀帝时的著名地理学家裴世矩,在奉敕去张掖,管理西域商人交市时,搜集了有关西域的山川、风俗等资料,撰成《西域图记》三卷。书中有地图,有记述,还有穿着民族服装的各族人的彩绘图,是地理学名著。“依其本国服饰仪形,王及庶人,各显容止,即丹青模写,为《西域图记》,共成三卷,合四十四国。仍别造地图,穷其要害。”   杨广不仅兴办学校,还访求遗散的图书,并加以保护。《封氏闻见记》记载:“炀帝限写五十副本,分为三品,于东都观文殿东西廊屋,列以贮之。” 隋时的藏书量是中国历代最多的,大兴城和洛阳建有大藏书殿,而最终的成果则是规模宏大的秘书省,在洛阳藏有珍本,藏书总数达37万余卷。为了让两京的宫、省、官府使用,杨广下令建造藏有节录本的观文殿。隋朝藏书最多时有37万卷,77,000多类的图书。可大部份图书毁于战火,唐玄宗时藏书最多时8万卷,唐学者自着28,467卷,唐以前图书只还剩28,469卷,可惜这些图书大部分也难逃战火……如果杨广整理编辑收藏的这些书都留存到现在,那他无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帝王。杨广崇敬儒教与孔子,于大业五年下诏曰:“先师尼父,圣德在躬,诞发天纵之姿,宪章文武之道;命世膺期,蕴兹素王。而颓山之叹,忽逾于千祀;盛德之美,不在于百代。永惟懿范,宜有优崇。可立孔子后为绍圣侯,有司求其苗裔,录以申上。” 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这一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末。大业二年隋炀帝始建进士科,典定科举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大影响极其深远的大事。杨广创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开设进士科,那时的进士科以考政论文章为主,选择“文才秀美”的人才。《通典》说杨广优先考虑的是个人的品质而不是文才。炀帝时还增加了科举录取人数。至607年,考试科目已经有了十科。这标志着科举制度的产生。大业三年,炀帝诏令:“文武有职事者,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臀力骠壮十科举人。” 大业五年炀帝又诏:“诸郡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臀力骠壮,超群等伦,在官勤奋,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四科举人。”隋炀帝杨广更注重个人品质的选拔人才的政策,为初唐培养了大批的强毅正直的人才 。科举制度的创建,重才学品质而不重门第,削弱了门阀大族世袭的特权。“百官不得计考增级,必有德行功能,灼然显著者,擢之。”“魏、周官不得为荫。”这种“任人唯贤”的改革,为选拔下层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极好的机会。这无疑是异常高明的创举,对后世中国影响深远。但这也触动了门阀大族的利益,为日后门阀大族的反叛埋下了祸根,有时候过于超前开明的举措也不是什么好事……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扩大了官吏的来源,为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参政提供了机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世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手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因此,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大业三年隋炀帝颁《大业律》。改州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改官制,设五省、三台、五监、十六府等。杨广修订了法律,主要是对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炀帝即位,以高祖禁网深刻,又敕修律令,除十恶之条。凡五百条,为十八篇。五刑之内,降从轻典者,二百余条。诏施行之,谓之《大业律》。”《大业律》,没有再修订,《唐律》就是依照着《开皇律》与《大业律》修订的。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胡戟教授说:“秦始皇做过的事,他(隋炀帝)多半也做了,但是他没有焚书坑儒;我们还可以说,隋炀帝做过的事,唐太宗多半也做了,但是唐太宗贞观时代远不及他大业前期富庶,然而,秦始皇、唐太宗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誉,隋炀帝却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剑桥中国隋唐史》这样评价隋炀帝:“儒家修史者对炀帝道义上的评价的确是苛刻的,因为他们把他描写成令人生畏的典型的“末代昏君”。在民间传说、戏剧和故事中,他的形象被作者和观众的随心所欲的狂想大大地歪曲了--人民生活在一个无节制地使用权力、有豪华宫殿和享有无限声色之乐的世界中,只能产生这种感情上的共鸣。在中国的帝王中,他决不是最坏的,从他当时的背景看,他并不比其他皇帝更加暴虐。他很有才能,很适合巩固他父亲开创的伟业,而他在开始执政时也确有此雄心。”

5、开发西域。
隋炀帝向四处用兵扩.张的雄心从即位第一年就激发出来了。这年,北方的契.丹族侵扰营州,被隋炀帝派出的将领韦云起击败,这使杨广用兵的信心倍增。两年之后,杨广开始大规模地开发经营西域。在这以前,隋朝基本上是在张掖和西域商人进行贸易的,隋朝由黄门侍郎裴矩负责具体事务。隋炀帝主要是用金钱来引诱西域的商人来朝贸易,还命令西域商人所经过的地方郡县要殷勤招待,这根本不是平等的贸易,而是借贸易之名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 但隋炀帝为了开发经营西域,还是派兵做了一些统一工作。如打败了西突.厥的处罗可汗,扫除一大障碍。击败吐谷浑,将其领地建成四郡,派遣官员治理,保证了和西域的畅通。   大业六年(610年)的正月,隋炀帝在洛阳用大演百戏来招待西域商人,前后达一个月之久。洛阳的店铺都用帷帐装饰,让西域的商人们免费吃饭,免费住宿。隋炀帝用巨额国财赚取虚有的名声,用钱引诱西域各国商人和使者来朝贺,面子赚足了。其实,这就是中国古代典型的朝贡贸易,小国来朝拜,我得到高高在上的荣誉,然后给你丰厚的金银珠宝赏赐。

6、促进大陆与台湾的交流。
《隋书·流求传》载:公元607年、610年,隋炀帝(杨广)曾两次派人到当时称为“流求”的台湾岛。第二次率兵万余人,从广东潮州起航,经一个多月的航行,到达流求时,流求人以为是大型商旅,“往往诣军中贸易”。这是中国军.队第二次来到台湾。隋代,隋炀帝在大业3年(607年)先后派出羽骑尉朱宽、海师何蛮等人两次前往当时被称为“流求”的台湾,因语言不通,第一次带回一名台湾人,第二次带回一些布甲。大业6年(610年),隋炀帝又派出武贲郎将陈棱及朝请大夫张镇州率兵万余人,从广东义安(潮州)起航,前往台湾,当地人以为这是中原的商船,这说明当时大陆商人经常前往经商,也说明台湾人已经熟悉经商贸易。只是陈棱与当地酋长谈判不顺利,刀枪相向,并带了数千名当地居民返回大陆。在台湾中部地区的彰化市,有一条街名叫“陈棱街”,它就是为了纪念这位隋朝将领的。隋炀帝的这一举措,促进了大陆与台湾的交流。也证明了琉球确实归.降了隋朝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需要用史实说话。
隋炀帝跟汉武帝有的一拼!
NC贴在此:
http://lt.cjdby.net/thread-1241593-1-1.html
爱喝狼奶的人 发表于 2011-9-28 17:49
不要再展示你的无知了
隋炀帝到底是昏庸还是伟大,不是你说了算。
而且评价隋炀帝的史书是唐朝人写的, ...
请有知的阁下告诉我们
隋炀帝的征辽东有没有伤亡几十万
有没有导致后方叛乱四起
有没有有人家留下京观
你给个可信的说法

zhepro 发表于 2011-9-28 18:03
请有知的阁下告诉我们
隋炀帝的征辽东有没有伤亡几十万
有没有导致后方叛乱四起


汉武帝打匈奴打了40年,死了所少人?史书上说当时汉朝全国户口减半。后方叛乱怎么了,连汉武帝自己的儿子太子刘据都造反了!
按照你的逻辑,汉武帝应该是历史上最大的昏君!

什么事情都有两方面,就像一枚硬币总有正反两面。
但是在开疆扩土的问题上,功总是大于过的。
不能因为对外战争死了很多人就说发动战争的皇帝是昏君。
你要看到,正是历朝历代的皇帝发动对外战争,我们中国才有今天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我们国家才是世界大国。

zhepro 发表于 2011-9-28 18:03
请有知的阁下告诉我们
隋炀帝的征辽东有没有伤亡几十万
有没有导致后方叛乱四起


汉武帝打匈奴打了40年,死了所少人?史书上说当时汉朝全国户口减半。后方叛乱怎么了,连汉武帝自己的儿子太子刘据都造反了!
按照你的逻辑,汉武帝应该是历史上最大的昏君!

什么事情都有两方面,就像一枚硬币总有正反两面。
但是在开疆扩土的问题上,功总是大于过的。
不能因为对外战争死了很多人就说发动战争的皇帝是昏君。
你要看到,正是历朝历代的皇帝发动对外战争,我们中国才有今天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我们国家才是世界大国。

zhepro 发表于 2011-9-28 17:47
伟大什么?
攻不攻的没问题 像他那个攻法 不是昏君是什么
在这个问题上 一贯被评价懦弱的李治要比这个表 ...


在这个问题上 一贯被评价懦弱的李治要比这个表爷爷高明的多
--------------------------------------------------------------------------------
你这是汉奸逻辑。
按你的逻辑,抗日战争是没有必要打的,汪精卫比蒋介石高明的多。
中国人全部投降,甘心被日本吞并。仗不用打了,人不用死了,多高明啊!
zhepro 发表于 2011-9-28 17:47
伟大什么?
攻不攻的没问题 像他那个攻法 不是昏君是什么
在这个问题上 一贯被评价懦弱的李治要比这个表 ...


在这个问题上 一贯被评价懦弱的李治要比这个表爷爷高明的多
--------------------------------------------------------------------------------
你这是汉奸逻辑。
按你的逻辑,抗日战争是没有必要打的,汪精卫比蒋介石高明的多。
中国人全部投降,甘心被日本吞并。仗不用打了,人不用死了,多高明啊!
呵呵!观战中!只是有一点我要申明哦,那就是辩证的历史观!
统一?灰常难!
爱喝狼奶的人 发表于 2011-9-28 17:57
隋炀帝杨广(569~618) 隋朝第二代皇帝,604年-618年在位,一生波澜壮阔而又毁誉难定。

政绩非凡
隋炀帝干许多事都是有利于国家的千秋大业,但问题是他把这些事放在一起干了
刚才看到一个帖子,竟然有人大谈朝鲜半岛统一对中国的好处,
这种SB,不是NC,就是网特。
我觉得是前者
朝鲜统一韩国是时间问题,没什么好担心的

wzzh512 发表于 2011-9-28 19:23
隋炀帝干许多事都是有利于国家的千秋大业,但问题是他把这些事放在一起干了


隋炀帝不是昏君。
而是太有为,太雄才大略了。
有一句话叫,水至清则无鱼。
就像汉武帝的妈妈,王太后对刘彻说的,你这样当皇帝,当到最后连一个亲人也没有了。(因为汉武帝对犯法的皇亲国戚执法时六亲不认)
wzzh512 发表于 2011-9-28 19:23
隋炀帝干许多事都是有利于国家的千秋大业,但问题是他把这些事放在一起干了


隋炀帝不是昏君。
而是太有为,太雄才大略了。
有一句话叫,水至清则无鱼。
就像汉武帝的妈妈,王太后对刘彻说的,你这样当皇帝,当到最后连一个亲人也没有了。(因为汉武帝对犯法的皇亲国戚执法时六亲不认)
MD估计也在发贴,坚决制止大陆台湾统一!
爱喝狼奶的人 发表于 2011-9-28 18:42
汉武帝打匈奴打了40年,死了所少人?史书上说当时汉朝全国户口减半。农民起义怎么了,连汉武帝自己的儿 ...
你识字么
我说的是“攻不攻的没问题 像他那个攻法 不是昏君是什么”

辽东该征 花钱死人在所难免 但是要看付出的代价是否合适 丧失数十万没推进几座城 有什么脸吹嘘
如果这叫必要 那李世民亲征就不叫受挫了 而是战略大捷

高句丽立国数百年 建筑了很多堡垒 辽西通道多沼泽 行军运粮不便
隋炀帝本可稳扎稳打 不急于一时 逐步蚕食等待其内乱乘之
但其好大喜功 急于求成 征集大军困于坚城之下 后勤不济难以长期围攻 进退两难
以彼之短 攻人之长 说是昏君还冤枉了不成

汉武帝在位期间虽然人口减损 好歹灭了闽越南越 开辟河西走廊和辽东诸郡 和匈奴拉锯几十年 总共开疆几百万平方公里
隋炀帝登基时同样国势强盛 结果三征高丽大败 雁门关大败于突厥 海南岛都全军覆没 十几年间把家底败光
杨广有什么脸和刘彻比

zhepro 发表于 2011-9-28 19:50
你识字么
我说的是“攻不攻的没问题 像他那个攻法 不是昏君是什么”


以彼之短 攻人之长 说是昏君还冤枉了不成
-----------------------------------------------------------
仗是打败了,但没这么简单。
杨广三征高句丽。一个皇帝,能亲率大军对外征战,御驾亲征,身体力行,拓边扩土,不管怎样,不能叫昏君。什么样的皇帝才是昏君?胸无大志,贪图享乐,沉迷女色,碌碌无为。比如南唐后主李煜,比如刘备的儿子阿斗刘禅,才是昏君。更何况杨广文治武功,这样的皇帝都叫昏君,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个皇帝敢叫明君?
另外你说的好大喜功,其实也一样,失败了,就是好大喜功,要是成功了,那就是雄才大略了!其实事情还是同一件事,但结果不同评价就不一样。
至于你说的隋炀帝打败仗把家底败光,也太片面。什么叫家底败光,隋朝的家底没有被败光,而是被继承。
一个皇帝太有为,有时不是什么好事,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比如对外征战,修大运河,要死很多人,劳民伤财,老百姓会反对。
比如选材时不问出身,唯才是用,唯贤是用,会遭到权贵等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
所以太贤明了,会有很多人想造你的反!
另外你要知道:1、隋朝的国土大于唐朝。
2、汉武帝也打过败仗。
3、刘彻没有亲征过,这点输给杨广。
4、如果你去扬州--高邮段的大运河去看看,至今还在承担航运的古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如此的宽阔壮丽,可能你就不会说杨广昏庸了,昏君是没有大志的。而是感叹人类力量的伟大。感叹杨广的雄才大略。要知道在隋朝,没有施工机械,全靠人力!
5、秦始皇修长城,也有很多人说嬴政是昏君,并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当时流行的一句话就叫“诛暴秦”。但长城今天却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秦始皇对中华民族的功绩有谁敢否认!
zhepro 发表于 2011-9-28 19:50
你识字么
我说的是“攻不攻的没问题 像他那个攻法 不是昏君是什么”


以彼之短 攻人之长 说是昏君还冤枉了不成
-----------------------------------------------------------
仗是打败了,但没这么简单。
杨广三征高句丽。一个皇帝,能亲率大军对外征战,御驾亲征,身体力行,拓边扩土,不管怎样,不能叫昏君。什么样的皇帝才是昏君?胸无大志,贪图享乐,沉迷女色,碌碌无为。比如南唐后主李煜,比如刘备的儿子阿斗刘禅,才是昏君。更何况杨广文治武功,这样的皇帝都叫昏君,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个皇帝敢叫明君?
另外你说的好大喜功,其实也一样,失败了,就是好大喜功,要是成功了,那就是雄才大略了!其实事情还是同一件事,但结果不同评价就不一样。
至于你说的隋炀帝打败仗把家底败光,也太片面。什么叫家底败光,隋朝的家底没有被败光,而是被继承。
一个皇帝太有为,有时不是什么好事,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比如对外征战,修大运河,要死很多人,劳民伤财,老百姓会反对。
比如选材时不问出身,唯才是用,唯贤是用,会遭到权贵等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
所以太贤明了,会有很多人想造你的反!
另外你要知道:1、隋朝的国土大于唐朝。
2、汉武帝也打过败仗。
3、刘彻没有亲征过,这点输给杨广。
4、如果你去扬州--高邮段的大运河去看看,至今还在承担航运的古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如此的宽阔壮丽,可能你就不会说杨广昏庸了,昏君是没有大志的。而是感叹人类力量的伟大。感叹杨广的雄才大略。要知道在隋朝,没有施工机械,全靠人力!
5、秦始皇修长城,也有很多人说嬴政是昏君,并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当时流行的一句话就叫“诛暴秦”。但长城今天却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秦始皇对中华民族的功绩有谁敢否认!
高句丽是属于东胡的扶余人建立的,跟现在的棒子思密达关系有限。

爱喝狼奶的人 发表于 2011-9-28 20:27
以彼之短 攻人之长 说是昏君还冤枉了不成
------------------------------------------------------- ...


看历史当然不能纯以成败论英雄 但也没有单以野心衡量的
想干什么大事和干成什么事情 要分开考量
打辽东毫无问题 你不打他他打你 但本是以大击小打以强制弱 结果忙活了半天自己半身不遂 还要看怎么不简单?

问题不在于开疆扩土要死很多人 而是不切实际的瞎指挥死了很多人
另外的问题
1 隋朝没有大过鼎盛时的唐朝 贞观后期和开元前期控制的疆土都比隋朝大
2 汉武帝败过 但胜的更多 杨光老兄对外就没打过几场 只有征吐谷浑是亮点 而且最万念俱灰 躲在江都等死了
3 汉武帝在元丰元年亲帅大军出塞 匈奴未敢接战 虽然不能说是真打过仗 但是不能说人家只会坐镇都城享福吧

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 然行事何其反也 这个评价不算义子诋毁他
爱喝狼奶的人 发表于 2011-9-28 20:27
以彼之短 攻人之长 说是昏君还冤枉了不成
------------------------------------------------------- ...


看历史当然不能纯以成败论英雄 但也没有单以野心衡量的
想干什么大事和干成什么事情 要分开考量
打辽东毫无问题 你不打他他打你 但本是以大击小打以强制弱 结果忙活了半天自己半身不遂 还要看怎么不简单?

问题不在于开疆扩土要死很多人 而是不切实际的瞎指挥死了很多人
另外的问题
1 隋朝没有大过鼎盛时的唐朝 贞观后期和开元前期控制的疆土都比隋朝大
2 汉武帝败过 但胜的更多 杨光老兄对外就没打过几场 只有征吐谷浑是亮点 而且最万念俱灰 躲在江都等死了
3 汉武帝在元丰元年亲帅大军出塞 匈奴未敢接战 虽然不能说是真打过仗 但是不能说人家只会坐镇都城享福吧

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 然行事何其反也 这个评价不算义子诋毁他
唐太宗征辽东
调集各族精锐 征募壮士 而不是大举征发 因为李二明白辽东当时交通不便 人多了反而累赘
此战一路全捷 克重镇数座 受降数万 纳数州百姓 虽然最后止于安市 无力再进 但唐军总共只损不过万
李二自己还认为是败了 感慨如果魏征还在 就会阻止他亲征
与表侄子相比 杨广的仗可以说是组织和谋略都一无是处
要说打基础 唐朝前两次征讨算是打基础 杨广的够不上
这个问题,向太祖学习就可以了。太祖怎么做的大家还不明白吗
历史上就没怎么统一过,放心,不会再统一的
jbyyyyyyy 发表于 2011-9-28 19:28
朝鲜统一韩国是时间问题,没什么好担心的
更要坚决制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事实上这个后果比韩国统一朝鲜还要严重!

爱喝狼奶的人 发表于 2011-9-28 17:43
隋炀帝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上被描述成昏君
但是我不认为。
在攻伐高丽的问题上,隋炀帝是英明伟大的。


秦始皇与隋炀帝分别是被汉唐踩在肩上的巨人,没他们就哪来那两优秀朝代。
爱喝狼奶的人 发表于 2011-9-28 17:43
隋炀帝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上被描述成昏君
但是我不认为。
在攻伐高丽的问题上,隋炀帝是英明伟大的。


秦始皇与隋炀帝分别是被汉唐踩在肩上的巨人,没他们就哪来那两优秀朝代。
爱喝狼奶的人 发表于 2011-9-28 17:43
隋炀帝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上被描述成昏君
但是我不认为。
在攻伐高丽的问题上,隋炀帝是英明伟大的。
  隋炀帝在很多方面像秦始皇,充满雄心壮志,做了不少有利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大事,只不过这些事情做得太急切了,民众难以消化,所以才二世而亡,被后人所诟病。
如果我要是美帝,我也会支持台湾独立的,把西藏、新疆分裂了更好!
隋炀帝太急躁了,对民间徭力压榨太厉害。
jbyyyyyyy 发表于 2011-9-28 19:28
朝鲜统一韩国是时间问题,没什么好担心的
当然,是永远的时间问题。朝鲜的分裂,无关于国际形势也无关于正义邪恶。仅仅是人类健康发展进化的需要。

     如果朝韩统一,将有碍于人类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进步。

     所以,无论中国将来谁上台谁下台,维护朝鲜半岛的分裂和混乱,就是对全人类的贡献。
爱喝狼奶的人 发表于 2011-9-28 19:28
隋炀帝不是昏君。
而是太有为,太雄才大略了。
有一句话叫,水至清则无鱼。
杨广失了天下,这是关键,中国人一向只注重结果.
从我们的国家战略考虑,一个分裂的朝鲜半岛符合我们的利益。
支持楼主
棒子一统一,东北从此多事
甚至华北都...
现在都不安生,得NC到何种程度才能去支持棒子啊!   
爱喝狼奶的人 发表于 2011-9-28 17:43
隋炀帝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上被描述成昏君
但是我不认为。
在攻伐高丽的问题上,隋炀帝是英明伟大的。
战略上的高明,不能掩盖战术上的BULLSHIT。
中朝友好万水!世界无产阶级大团结万水!朝鲜人民的红太阳金正日永垂不起!
鱼的泪水的心 发表于 2011-9-28 22:57
杨广失了天下,这是关键,中国人一向只注重结果.
结果是不怎么样
过程也并不英明神武
剩下的只有好的初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