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用了17年才寄到目的地的家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8:53:25
http://www.19lou.com/forum-289-thread-40383050-1-1.html

一封用了17年才寄到目的地的家书

                 揭开一对母女半个多世纪的坎坷人生

9月22日上午,一封信从贵州黔西寄到半山派出所,信件很厚,由两封信贴在一起,一封是给派出所的求助信,一封是家书。

  谁也不会想到,这一封信所描述的时间跨度长达六十几年,字里行间,牵扯出一对母女坎坷艰辛的一生。

  种种原因,母亲被迫放弃在杭的工作,回到贵州黔西老家,拉扯着儿子过着穷困的日子,而女儿则被福利院收养,从小失去父母关爱,面对母亲的抛弃,她记恨了六十几年。1994年,母亲弥留之际嘱托了儿子一定要找到被她留在杭州的女儿,求她原谅。

  这一找就是17年。



  一封寄到派出所的家书



  9月22日上午,半山派出所收到了一封从贵州黔西寄来的信。

  “信件很厚,其实是两封信贴在了一起,一封是寄给派出所的,另一封是给一个叫董晓莲(化名)的人的。”这封厚厚的信被交到了派出所郦教导的手上。

  撕开信封,是一封长信,整整5页。

  信里讲述了一个母亲对女儿的思念,直至最后死不瞑目。

  信里还讲述了一个同母异父的弟弟,为了解开去世母亲与姐姐心结,苦寻姐姐17年的艰辛故事。

  而另一封信的信封上,写着姐姐的名字。寄信人叫陈明(化名),是黔西一所中学的副校长。寄信人希望民警将迟到的家书转交他的姐姐。

  看着这封沉甸甸的家书,民警们说,这个忙一定要帮。

  与此同时,一个牵扯了半个世纪的曲折故事,也因为一封家书展现出来。



  69年前出生的那个女孩



  故事要从69年前说起。

  陈明的妈妈董英(化名),当年才20来岁,在杭州一政府机关工作,虽然是动乱年代,但日子还过得去。

  1942年,董英生下了第一个孩子——女儿董晓莲。

  由于各种原因,董英在抚养了一段时间后,就将女儿遗弃了。

  “那时我还很小,是福利院收养了,他们说我被扔在了福利院门口的草丛里。”董晓莲回忆说,长大后,福利院的人还帮她找过妈妈。

  “后来我才知道,妈妈姓董,没结婚就生下了我。”董晓莲认为,那时未婚先孕是很伤风败俗的事情,所以她才被丢弃了。妈妈姓董,她也跟着姓“董”,取名晓莲。

  晓莲的童年是在福利院长大的,缺少了父母的疼爱,这让晓莲从小就很自立,性格坚强。

  在晓莲懂事起,她知道母亲就在杭州,但一直都没有来看过她。



  新中国成立后母亲离开杭州



  15年后,1957年,当时已经结婚的董英生下了她的第二个孩子——陈明。

  新中国成立后,本以为可以过上安稳日子的董英,再次遭遇挫折。

  由于成分问题,董英被迫和丈夫分开,带着年幼的儿子,离开杭州回到了老家贵州黔西。

  而她的丈夫,也被迫回到老家江苏。

  夫妻俩分隔两地,一个人带着孩子回乡的董英,因为不想连累家人,连老父亲上门找她,她都避而不见。

  “妈妈一生坎坷艰辛,原本过着好日子的她,回到老家像被打下了地狱,有亲人却不敢依靠,没有地方住,也没有工作,还要带着我。”陈明回忆,后来,母亲董英在当地的一家纺织厂找到了工作,他和母亲就住在一间不足4平方米的小屋子里。

  以为苦日子会很快熬过去,以为家人很快就能重逢,哪料到,这一等就是十几年,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董英才和在江苏的丈夫见上了面。



  儿子发愤念书成才养母



  回到贵州老家的陈明,当时才只有十来岁。

  因为没有爸爸,身份又“特殊”。他从小就被同学欺负,遭人白眼。

  他知道母亲的艰辛,为了母亲,他发愤念书,他知道,只有学好知识,才有可能改变现状。

  后来,陈明考上了大学,并在老家当了老师,有了稳定的收入。

  通过自己的努力,陈明的事业走得不算坎坷,后来还成为学校的校长。

  董英因为有一个听话孝顺的儿子,也得以安享晚年。

  “虽然日子不苦了,但妈妈心里的苦,连我这个做儿子的都不知道。”陈明说,母亲董英时常坐在家里对着一张黑白照片发呆。

  照片里是一个小女孩,才刚满月,脸蛋圆圆的,很是可爱。

  董英每次望着照片,一坐就是大半天,有时还会悄悄落泪。

  “那是姐姐的照片,母亲说她在杭州,但为什么会在杭州,为什么没把她找回来,母亲一直没说。”因为怕触及母亲的伤心事,对于姐姐的事,陈明一直没有问。



  弥留时分母亲说出真相



  1994年,董英病重。

  弥留之际,她还紧握着女儿的照片。她拉着陈明的手,把照片交给了他。

  “她是你姐姐,在杭州,去找到她,告诉她妈妈不是不要她,是真的没有办法带着她,更不能带着她来老家一起吃苦,妈妈对不起她。”董英临死前嘱托儿子一定要找到大女儿,解开女儿的心结。

  “这是妈妈一辈子的心愿,一辈子的痛,也是她直到死还不能释怀的心结。”母亲去世后,陈明就开始想办法寻找在杭州的姐姐。

  陈明从母亲处得知,姐姐被杭州福利院收养,当时不带上她一起走,是因为不想她跟着母亲一起吃苦。

  在福利院,女儿还能过上安稳的日子,而跟着董英,只能颠沛流离,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所以董英才狠了狠心,没有把女儿带回贵州。

  为了找到姐姐,陈明想尽了一切办法。

  这一找就是17年。



  亲生父亲在台湾



  而一直生活在福利院的董晓莲慢慢长大。

  在政府的安排下,她有了工作,后来还被分配到杭州一大型企业工作。

  结婚、生子,她有了自己的生活,还在半山安了家。

  但她心里有恨,恨父母遗弃。

  每当别人问起父母,董晓莲总会说,她是在孤儿院长大的,父母亲早死了,她是孤儿。

  这件事,董晓莲连自己的丈夫和儿子都没有说。

  她恨自己的母亲抛弃了她,更恨自己的父亲不负责任抛弃了她和母亲。

  得知自己有父亲时,董晓莲已经参加工作了。

  省侨办的工作人员找到了她,并告诉她,她的父亲目前在台湾。

  解放前,董晓莲的父亲是一名国民党的高官,解放前期,他逃去了台湾。

  工作人员问她,是否想联系自己的父亲。

  但是董晓莲的恨意太深了,她回绝了这唯一一次联系父亲的机会。



  听着母亲遗言她哭了



  9月22日下午,董晓莲接到了社区的电话,说有一封信要转交给她。

  下午2时许,半山派出所的民警在董晓莲的家中见到了她。

  69岁的董晓莲,比实际年龄要老一些。但她为人开朗,性格随和。

  听闻民警是为了亲生母亲的事情而来,董晓莲怎么也不愿意再听下去,弟弟来的信,她也不愿意看。

  “我没有什么弟弟,也不会原谅那个女人。”董晓莲情绪很激动。

  经过大量劝说工作后,董晓莲同意由民警将信念给她听。

  一封迟到了六十几年的家书,董晓莲听得落了泪。

  听到了弟弟和母亲艰辛的日子,听着母亲临终前的忏悔,她哭了。

  在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劝说下,董晓莲同意与弟弟联系,并让弟弟在周一给她来电。

  姐弟俩是否能相认,董晓莲是否会原谅母亲呢?

  这一通相隔两地、相隔半个世纪的电话,今日就会接通。

来源:青年时报http://www.19lou.com/forum-289-thread-40383050-1-1.html

一封用了17年才寄到目的地的家书

                 揭开一对母女半个多世纪的坎坷人生

9月22日上午,一封信从贵州黔西寄到半山派出所,信件很厚,由两封信贴在一起,一封是给派出所的求助信,一封是家书。

  谁也不会想到,这一封信所描述的时间跨度长达六十几年,字里行间,牵扯出一对母女坎坷艰辛的一生。

  种种原因,母亲被迫放弃在杭的工作,回到贵州黔西老家,拉扯着儿子过着穷困的日子,而女儿则被福利院收养,从小失去父母关爱,面对母亲的抛弃,她记恨了六十几年。1994年,母亲弥留之际嘱托了儿子一定要找到被她留在杭州的女儿,求她原谅。

  这一找就是17年。



  一封寄到派出所的家书



  9月22日上午,半山派出所收到了一封从贵州黔西寄来的信。

  “信件很厚,其实是两封信贴在了一起,一封是寄给派出所的,另一封是给一个叫董晓莲(化名)的人的。”这封厚厚的信被交到了派出所郦教导的手上。

  撕开信封,是一封长信,整整5页。

  信里讲述了一个母亲对女儿的思念,直至最后死不瞑目。

  信里还讲述了一个同母异父的弟弟,为了解开去世母亲与姐姐心结,苦寻姐姐17年的艰辛故事。

  而另一封信的信封上,写着姐姐的名字。寄信人叫陈明(化名),是黔西一所中学的副校长。寄信人希望民警将迟到的家书转交他的姐姐。

  看着这封沉甸甸的家书,民警们说,这个忙一定要帮。

  与此同时,一个牵扯了半个世纪的曲折故事,也因为一封家书展现出来。



  69年前出生的那个女孩



  故事要从69年前说起。

  陈明的妈妈董英(化名),当年才20来岁,在杭州一政府机关工作,虽然是动乱年代,但日子还过得去。

  1942年,董英生下了第一个孩子——女儿董晓莲。

  由于各种原因,董英在抚养了一段时间后,就将女儿遗弃了。

  “那时我还很小,是福利院收养了,他们说我被扔在了福利院门口的草丛里。”董晓莲回忆说,长大后,福利院的人还帮她找过妈妈。

  “后来我才知道,妈妈姓董,没结婚就生下了我。”董晓莲认为,那时未婚先孕是很伤风败俗的事情,所以她才被丢弃了。妈妈姓董,她也跟着姓“董”,取名晓莲。

  晓莲的童年是在福利院长大的,缺少了父母的疼爱,这让晓莲从小就很自立,性格坚强。

  在晓莲懂事起,她知道母亲就在杭州,但一直都没有来看过她。



  新中国成立后母亲离开杭州



  15年后,1957年,当时已经结婚的董英生下了她的第二个孩子——陈明。

  新中国成立后,本以为可以过上安稳日子的董英,再次遭遇挫折。

  由于成分问题,董英被迫和丈夫分开,带着年幼的儿子,离开杭州回到了老家贵州黔西。

  而她的丈夫,也被迫回到老家江苏。

  夫妻俩分隔两地,一个人带着孩子回乡的董英,因为不想连累家人,连老父亲上门找她,她都避而不见。

  “妈妈一生坎坷艰辛,原本过着好日子的她,回到老家像被打下了地狱,有亲人却不敢依靠,没有地方住,也没有工作,还要带着我。”陈明回忆,后来,母亲董英在当地的一家纺织厂找到了工作,他和母亲就住在一间不足4平方米的小屋子里。

  以为苦日子会很快熬过去,以为家人很快就能重逢,哪料到,这一等就是十几年,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董英才和在江苏的丈夫见上了面。



  儿子发愤念书成才养母



  回到贵州老家的陈明,当时才只有十来岁。

  因为没有爸爸,身份又“特殊”。他从小就被同学欺负,遭人白眼。

  他知道母亲的艰辛,为了母亲,他发愤念书,他知道,只有学好知识,才有可能改变现状。

  后来,陈明考上了大学,并在老家当了老师,有了稳定的收入。

  通过自己的努力,陈明的事业走得不算坎坷,后来还成为学校的校长。

  董英因为有一个听话孝顺的儿子,也得以安享晚年。

  “虽然日子不苦了,但妈妈心里的苦,连我这个做儿子的都不知道。”陈明说,母亲董英时常坐在家里对着一张黑白照片发呆。

  照片里是一个小女孩,才刚满月,脸蛋圆圆的,很是可爱。

  董英每次望着照片,一坐就是大半天,有时还会悄悄落泪。

  “那是姐姐的照片,母亲说她在杭州,但为什么会在杭州,为什么没把她找回来,母亲一直没说。”因为怕触及母亲的伤心事,对于姐姐的事,陈明一直没有问。



  弥留时分母亲说出真相



  1994年,董英病重。

  弥留之际,她还紧握着女儿的照片。她拉着陈明的手,把照片交给了他。

  “她是你姐姐,在杭州,去找到她,告诉她妈妈不是不要她,是真的没有办法带着她,更不能带着她来老家一起吃苦,妈妈对不起她。”董英临死前嘱托儿子一定要找到大女儿,解开女儿的心结。

  “这是妈妈一辈子的心愿,一辈子的痛,也是她直到死还不能释怀的心结。”母亲去世后,陈明就开始想办法寻找在杭州的姐姐。

  陈明从母亲处得知,姐姐被杭州福利院收养,当时不带上她一起走,是因为不想她跟着母亲一起吃苦。

  在福利院,女儿还能过上安稳的日子,而跟着董英,只能颠沛流离,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所以董英才狠了狠心,没有把女儿带回贵州。

  为了找到姐姐,陈明想尽了一切办法。

  这一找就是17年。



  亲生父亲在台湾



  而一直生活在福利院的董晓莲慢慢长大。

  在政府的安排下,她有了工作,后来还被分配到杭州一大型企业工作。

  结婚、生子,她有了自己的生活,还在半山安了家。

  但她心里有恨,恨父母遗弃。

  每当别人问起父母,董晓莲总会说,她是在孤儿院长大的,父母亲早死了,她是孤儿。

  这件事,董晓莲连自己的丈夫和儿子都没有说。

  她恨自己的母亲抛弃了她,更恨自己的父亲不负责任抛弃了她和母亲。

  得知自己有父亲时,董晓莲已经参加工作了。

  省侨办的工作人员找到了她,并告诉她,她的父亲目前在台湾。

  解放前,董晓莲的父亲是一名国民党的高官,解放前期,他逃去了台湾。

  工作人员问她,是否想联系自己的父亲。

  但是董晓莲的恨意太深了,她回绝了这唯一一次联系父亲的机会。



  听着母亲遗言她哭了



  9月22日下午,董晓莲接到了社区的电话,说有一封信要转交给她。

  下午2时许,半山派出所的民警在董晓莲的家中见到了她。

  69岁的董晓莲,比实际年龄要老一些。但她为人开朗,性格随和。

  听闻民警是为了亲生母亲的事情而来,董晓莲怎么也不愿意再听下去,弟弟来的信,她也不愿意看。

  “我没有什么弟弟,也不会原谅那个女人。”董晓莲情绪很激动。

  经过大量劝说工作后,董晓莲同意由民警将信念给她听。

  一封迟到了六十几年的家书,董晓莲听得落了泪。

  听到了弟弟和母亲艰辛的日子,听着母亲临终前的忏悔,她哭了。

  在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劝说下,董晓莲同意与弟弟联系,并让弟弟在周一给她来电。

  姐弟俩是否能相认,董晓莲是否会原谅母亲呢?

  这一通相隔两地、相隔半个世纪的电话,今日就会接通。

来源:青年时报


1942年杭州政府工作,父亲是个国民党军官在台湾——很有亮点。
杭州1937年12月24日沦陷,1945年9月6日收复。

1942年杭州政府工作,父亲是个国民党军官在台湾——很有亮点。
杭州1937年12月24日沦陷,1945年9月6日收复。
看热闹的 发表于 2011-9-26 16:35
在1942年的杭州政府工作,父亲是个国民党军官在台湾——很有亮点。
杭州1937年12月24日沦陷,1945年9月6日 ...
汪伪政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