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李希光:新闻课堂与好记者的冲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2:32:31
有一位西方记者朋友讲,好记者只有忘掉新闻学院教授塞进他们大脑里面的理论,忘记教授们的理论,才能找到、写出读者爱看的新闻。这话听起来有些癫狂,但也反映了学术界的研究和新闻教育与新闻实践的严重脱节,反映了我们课堂上讲授的理论与新闻媒体和记者实践现实发生的严重冲突。我可以通过下面这些冲突来描述一下当前新闻界和新闻第一线是什么样的景观和画面。

<P>    在课堂上我们反复跟学生讲,新闻记者应该是为公共利益服务,而且应与广告、发行、营销分开。但是现实中记者并非都在为公共利益服务。因为办媒体需要利润的驱动,广告是媒体发展的驱动器,如果广告没有了,这个媒体也就消失了。

<P>    在课堂上我们强调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学第一原理,是新闻的灵魂。新闻报道应该核实、核实、再核实。新闻的真实性原理正是新闻与娱乐宣传的差别。很多娱乐信息节目在实际生活中强调的是第一时间披露,而不强调真实性第一的原则。新闻披露和新闻报道不一样,披露为了强调第一时间,谁也不去核实,道听途说就可以。媒体第一时间抢的是披露、结论、断言、个人观点。

<P>    在课堂上我强调新闻要报道事实,而不能塞入记者的观点和个人情感。但在实践中,我们的新闻媒体、记者越来越强调断言,而不是核实事实,深入调查事实,有时甚至根据一点点事实去断言,把一点点事情变成普遍事情。

<P>    我们在课堂上强调媒体记者是社会良知,要关注弱势群体,而现实媒体画面中,我们没有看到任何专门为民工、下岗工人办的报纸、版面、栏目、节目、频道。哪里有广告,哪里有购买力,哪里有富人,那里就有为他们服务的专版、专门的栏目、专门的频道。

<P>    我们在课堂上强调主旋律,要大力坚持、依靠主流媒体,为主流媒体培养人才。但是,某种媒体要想制造一种主旋律,这种媒体必须要有能力塑造这种引导社会舆论的主旋律。但现实生活中最畅销的、最能抓住吸引力的是那些报道更多丑闻的媒体,而那些涉及社会公共生活中重要的新闻被挤到了一边。公共新闻、公共健康新闻、公共安全新闻,这些都涉及公共利益,这些新闻在媒体的空间越来越少。

<P>    我们在课堂上强调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而现实生活中的新闻报道却是事实的选择。因为任何一个媒体、一个记者,只能报道记者编辑根据读者或记者个人的见解、个人的价值判断、个人喜欢看的信息。但是在理论上讲,新闻要讲求公正性、完整,不能有意遗漏重要或有意义的事实,用不相干的事实代替重要的事实。如果过分强调选择,会带来不完整、片面的新闻报道。

<P>    我们在课堂上讲新闻要使用可靠的、合法的消息来源,所谓可靠的,必须有真实姓名和出处。而现在呢,在我们的媒体上或者是根本看不到这个消息的来源,记者完全不把讲清楚信息的来源放在心上。还有的媒体引用劣质的新闻来源,或者大量使用二手、三手新闻资源。

<P>    我们在课堂上讲使用客观、中性的词语,但我们看到的媒体上却过分强调要有感情,要充满激情,使用大量有偏见的修饰语。所谓偏见的修饰语指形容词、副词、动词、名词这类有褒义和贬义的意思的词语。这些词语造成不公正的新闻报道。

<P>    我们在课堂上强调要全面报道,一个事件要设法用各种视角来报道,回答关注这个事件的所有问题。可是在现实的新闻报道中,我们往往是只能听到一种声音,只能停留在新闻的表面,无法去调查或让读者看到新闻背后的东西。

<P>    我们在课堂上讲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新闻价值的判断取决于新闻的发生地和发生时间。不同的发生地和发生时间,如在两会期间发生的新闻和平日发生的新闻,同样的新闻,价值也不一样。新闻的价值还与媒体的传统有关,传统的主流媒体价值观基本没变。但现在新兴的媒体,或自称“新主流媒体”的的价值观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要引导小报小刊的舆论,这些小报小刊不仅影响了公众,而且也影响了主流媒体。

<P>    我们在课堂上讲求合法的新闻。合法的新闻是传播事实,如果你传播的不是事实,传播的是个人观点、偏见,记者的个人感情,这是不合法的。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小报小刊的,基本上传播的都是个人偏见,或者是这个媒体投资者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和投资者的观点。

<P>    总之,我认为好新闻首先就是要准确,所有的新闻都要核实。第二就是要标明信息来源,任何一条新闻都要标明信息来源,没有标明信息来源就只能判定你是假新闻。再则,记者是不能在新闻报道中发表观点的,如果在报道中发表观点,必须讲明观点的出处。这一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涉及到记者和读者的关系。读者为什么要看记者的新闻,他要看的是事实,要的是相关人、当事人、权威人士的观点,而不是记者的观点。记者存在的价值,只因为他公正地报道各方面的观点。这是一个公正的、平衡的原理。新闻要报道有意义的信息,报道相关的信息,报道新的信息,知情的,全面的。新闻要讲究时效性,在我们现在越来越民主的社会里,政府需要公众对政府发布的信息做出快速反应。没有快速的报道,就没有公众快速的反应,决策的民主化就难以实施。

<P>    好新闻的质量来自整个新闻报道进程的整个工作的质量。整个新闻报道进程包括这样几个步骤:首先是选题,有了选题之后就要确立主题,主题确定报道的视角,决定是负面新闻正面报道还是正面新闻负面报道。然后是采访,采访最重要的要素是两个,一个是观察,一个是聆听,耐心听别人讲述。仅仅会提问题不是好记者,因为你不聆听被采访者的话,一开始就问个不听,这种提问往往带了偏见。当被采访者回答完记者先入为主的问题之后记者就回去写稿,而听不到真正的故事,看不到全面的画面。

<P>    好新闻还要讲究语言文字的准确简练。简单讲,好新闻或者好的媒体的标准是:一是全面、知情、真实的报道重大新闻。二是媒体应该成为公众批评、交流、辩论的平台,要充分的发表各种言论,而这种言论是来自各个方面、各种角落、各个阶层,不仅仅是学术界不同的观点,而且代表社会方面。

<P>    好记者要同情弱势。大多数人不算弱势,它是强势,只有少数人的声音才算弱势。好记者必须同情弱者。现在媒体更过的只发表强势阶层,而对弱势阶层的声音没有人去关注。

<P>    好记者的第一品质是忠于事实,不是忠于观点,不是忠于利益集团。读者和记者之间有这样一种关系,公众相信记者是诚实的、准确的、公正的来报道事实,而不是发表记者自己的观点。否则读者直接去看学者的论文,看政府的报告。

<P>    好记者应该有勇气面对这样的一种采访结果和事实——和自己和公众、受众的预期是相反的采访结果。这种结果否定了自己的预期,否定了受众和主编的预期,否定了自己的主题。要敢于把这样与你预期相反的报道出来。

<P>    好记者不做嵌入式记者,也就是在采访报道,做选题、主题的时候,采访过程中不嵌入任何个人偏见,同时也不要嵌入任何恐惧。最难得的是从广告商手中、从你所在的媒体的投资者手中、从主编和媒体投资者关系中解放出来,从你对受众的畏惧中解放出来。为了真相,要有勇气不向任何特权阶层屈服。

<P>    好记者坚持新闻报道学,不搞主动新闻学。什么叫主动新闻学,就是本来没有这个新闻,但是却要制造一个话题策划新闻。记者的特权,来自于放弃享受公民的某些权利。如果不放弃,你就没法行使你的特权。要放弃哪些公民权呢?就是不再充当某种利益集团事业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不再参与社会抗议、或者是请愿、签名,否则就没法客观公正的报道这些活动。不再支持任何事业,时刻准备不讨人喜欢,同时要忍受孤独。记者应该走在社会的前面,要敢于从个人的意识形态和个人偏见中解放出来。</P>
<P>=======================================================</P>
<P>不知道各位中有没有和我一样学新闻的。</P>
<P>看了李希光教授的文章,我的心情很沉重。</P>
<P>总以为记者是个高尚的职业。</P>
<P>但是现实和理想终究有差别。</P>
<P>想到我们在未来要慢慢的消除这差别,而这种努力又没有成功的大的把握。</P>
<P>心情就好不起来。压力很大。</P>
<P>也许我们要做的,只有尽力而为。</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5 19:25:36编辑过]
有一位西方记者朋友讲,好记者只有忘掉新闻学院教授塞进他们大脑里面的理论,忘记教授们的理论,才能找到、写出读者爱看的新闻。这话听起来有些癫狂,但也反映了学术界的研究和新闻教育与新闻实践的严重脱节,反映了我们课堂上讲授的理论与新闻媒体和记者实践现实发生的严重冲突。我可以通过下面这些冲突来描述一下当前新闻界和新闻第一线是什么样的景观和画面。

<P>    在课堂上我们反复跟学生讲,新闻记者应该是为公共利益服务,而且应与广告、发行、营销分开。但是现实中记者并非都在为公共利益服务。因为办媒体需要利润的驱动,广告是媒体发展的驱动器,如果广告没有了,这个媒体也就消失了。

<P>    在课堂上我们强调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学第一原理,是新闻的灵魂。新闻报道应该核实、核实、再核实。新闻的真实性原理正是新闻与娱乐宣传的差别。很多娱乐信息节目在实际生活中强调的是第一时间披露,而不强调真实性第一的原则。新闻披露和新闻报道不一样,披露为了强调第一时间,谁也不去核实,道听途说就可以。媒体第一时间抢的是披露、结论、断言、个人观点。

<P>    在课堂上我强调新闻要报道事实,而不能塞入记者的观点和个人情感。但在实践中,我们的新闻媒体、记者越来越强调断言,而不是核实事实,深入调查事实,有时甚至根据一点点事实去断言,把一点点事情变成普遍事情。

<P>    我们在课堂上强调媒体记者是社会良知,要关注弱势群体,而现实媒体画面中,我们没有看到任何专门为民工、下岗工人办的报纸、版面、栏目、节目、频道。哪里有广告,哪里有购买力,哪里有富人,那里就有为他们服务的专版、专门的栏目、专门的频道。

<P>    我们在课堂上强调主旋律,要大力坚持、依靠主流媒体,为主流媒体培养人才。但是,某种媒体要想制造一种主旋律,这种媒体必须要有能力塑造这种引导社会舆论的主旋律。但现实生活中最畅销的、最能抓住吸引力的是那些报道更多丑闻的媒体,而那些涉及社会公共生活中重要的新闻被挤到了一边。公共新闻、公共健康新闻、公共安全新闻,这些都涉及公共利益,这些新闻在媒体的空间越来越少。

<P>    我们在课堂上强调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而现实生活中的新闻报道却是事实的选择。因为任何一个媒体、一个记者,只能报道记者编辑根据读者或记者个人的见解、个人的价值判断、个人喜欢看的信息。但是在理论上讲,新闻要讲求公正性、完整,不能有意遗漏重要或有意义的事实,用不相干的事实代替重要的事实。如果过分强调选择,会带来不完整、片面的新闻报道。

<P>    我们在课堂上讲新闻要使用可靠的、合法的消息来源,所谓可靠的,必须有真实姓名和出处。而现在呢,在我们的媒体上或者是根本看不到这个消息的来源,记者完全不把讲清楚信息的来源放在心上。还有的媒体引用劣质的新闻来源,或者大量使用二手、三手新闻资源。

<P>    我们在课堂上讲使用客观、中性的词语,但我们看到的媒体上却过分强调要有感情,要充满激情,使用大量有偏见的修饰语。所谓偏见的修饰语指形容词、副词、动词、名词这类有褒义和贬义的意思的词语。这些词语造成不公正的新闻报道。

<P>    我们在课堂上强调要全面报道,一个事件要设法用各种视角来报道,回答关注这个事件的所有问题。可是在现实的新闻报道中,我们往往是只能听到一种声音,只能停留在新闻的表面,无法去调查或让读者看到新闻背后的东西。

<P>    我们在课堂上讲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新闻价值的判断取决于新闻的发生地和发生时间。不同的发生地和发生时间,如在两会期间发生的新闻和平日发生的新闻,同样的新闻,价值也不一样。新闻的价值还与媒体的传统有关,传统的主流媒体价值观基本没变。但现在新兴的媒体,或自称“新主流媒体”的的价值观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要引导小报小刊的舆论,这些小报小刊不仅影响了公众,而且也影响了主流媒体。

<P>    我们在课堂上讲求合法的新闻。合法的新闻是传播事实,如果你传播的不是事实,传播的是个人观点、偏见,记者的个人感情,这是不合法的。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小报小刊的,基本上传播的都是个人偏见,或者是这个媒体投资者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和投资者的观点。

<P>    总之,我认为好新闻首先就是要准确,所有的新闻都要核实。第二就是要标明信息来源,任何一条新闻都要标明信息来源,没有标明信息来源就只能判定你是假新闻。再则,记者是不能在新闻报道中发表观点的,如果在报道中发表观点,必须讲明观点的出处。这一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涉及到记者和读者的关系。读者为什么要看记者的新闻,他要看的是事实,要的是相关人、当事人、权威人士的观点,而不是记者的观点。记者存在的价值,只因为他公正地报道各方面的观点。这是一个公正的、平衡的原理。新闻要报道有意义的信息,报道相关的信息,报道新的信息,知情的,全面的。新闻要讲究时效性,在我们现在越来越民主的社会里,政府需要公众对政府发布的信息做出快速反应。没有快速的报道,就没有公众快速的反应,决策的民主化就难以实施。

<P>    好新闻的质量来自整个新闻报道进程的整个工作的质量。整个新闻报道进程包括这样几个步骤:首先是选题,有了选题之后就要确立主题,主题确定报道的视角,决定是负面新闻正面报道还是正面新闻负面报道。然后是采访,采访最重要的要素是两个,一个是观察,一个是聆听,耐心听别人讲述。仅仅会提问题不是好记者,因为你不聆听被采访者的话,一开始就问个不听,这种提问往往带了偏见。当被采访者回答完记者先入为主的问题之后记者就回去写稿,而听不到真正的故事,看不到全面的画面。

<P>    好新闻还要讲究语言文字的准确简练。简单讲,好新闻或者好的媒体的标准是:一是全面、知情、真实的报道重大新闻。二是媒体应该成为公众批评、交流、辩论的平台,要充分的发表各种言论,而这种言论是来自各个方面、各种角落、各个阶层,不仅仅是学术界不同的观点,而且代表社会方面。

<P>    好记者要同情弱势。大多数人不算弱势,它是强势,只有少数人的声音才算弱势。好记者必须同情弱者。现在媒体更过的只发表强势阶层,而对弱势阶层的声音没有人去关注。

<P>    好记者的第一品质是忠于事实,不是忠于观点,不是忠于利益集团。读者和记者之间有这样一种关系,公众相信记者是诚实的、准确的、公正的来报道事实,而不是发表记者自己的观点。否则读者直接去看学者的论文,看政府的报告。

<P>    好记者应该有勇气面对这样的一种采访结果和事实——和自己和公众、受众的预期是相反的采访结果。这种结果否定了自己的预期,否定了受众和主编的预期,否定了自己的主题。要敢于把这样与你预期相反的报道出来。

<P>    好记者不做嵌入式记者,也就是在采访报道,做选题、主题的时候,采访过程中不嵌入任何个人偏见,同时也不要嵌入任何恐惧。最难得的是从广告商手中、从你所在的媒体的投资者手中、从主编和媒体投资者关系中解放出来,从你对受众的畏惧中解放出来。为了真相,要有勇气不向任何特权阶层屈服。

<P>    好记者坚持新闻报道学,不搞主动新闻学。什么叫主动新闻学,就是本来没有这个新闻,但是却要制造一个话题策划新闻。记者的特权,来自于放弃享受公民的某些权利。如果不放弃,你就没法行使你的特权。要放弃哪些公民权呢?就是不再充当某种利益集团事业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不再参与社会抗议、或者是请愿、签名,否则就没法客观公正的报道这些活动。不再支持任何事业,时刻准备不讨人喜欢,同时要忍受孤独。记者应该走在社会的前面,要敢于从个人的意识形态和个人偏见中解放出来。</P>
<P>=======================================================</P>
<P>不知道各位中有没有和我一样学新闻的。</P>
<P>看了李希光教授的文章,我的心情很沉重。</P>
<P>总以为记者是个高尚的职业。</P>
<P>但是现实和理想终究有差别。</P>
<P>想到我们在未来要慢慢的消除这差别,而这种努力又没有成功的大的把握。</P>
<P>心情就好不起来。压力很大。</P>
<P>也许我们要做的,只有尽力而为。</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5 19:25:36编辑过]
新闻不过是权力的工具罢了!以后可能作秀的成分还会越来越高![em05]
<P>一路高歌</P>
<P>新闻还有作为“权利工具”的功能我认为也算是一种幸运,毕竟新闻没有仅仅成为“金钱的工具”。</P>
<B>以下是引用<I>网特</I>在2004-10-6 0:12:00的发言:</B>
新闻不过是权力的工具罢了!以后可能作秀的成分还会越来越高![em05]


[em05]
呵呵,不是还说别人屁股上有屎吗?其实大家的裤子都不干净。
<B>以下是引用<I>yaoyuan7310</I>在2004-10-6 11:14:00的发言:</B>
呵呵,不是还说别人屁股上有屎吗?其实大家的裤子都不干净。


好臭……
新闻是党和政府的喉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