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的軍事應用:獲取情報 引導輿論 戰況直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21:16:02
  “微博”又稱“圍脖”,是一個基於網路用戶關係的資訊分享、資訊傳播和資訊獲取的平臺。自2006年誕生以來,以其快速、簡明、便捷的特點,吸引了世人的目光,並迅速風靡全球。微博在國外以“推特”和“臉譜”網站為代表。在國內,新浪微博、騰訊微博和搜狐微博風頭正勁。2011年上半年,我國微博用戶數量已經增至1.95億,微博在網民中的普及率達到40.2%。那麼,蓬勃發展的微博在軍事上有何應用呢?

  獲取情報

  微博對用戶的門檻要求很低,擁有一台電腦或者一部手機,就可以隨時隨地與網友分享資訊。毫不誇張地説,每個人都是一部微型電臺,廣泛的資訊發佈為軍方的情報蒐集提供了方便。據英國《衛報》報道,北約官員承認他們正在利用社交網站“推特”收集利比亞情報,借此確定打擊目標。北約指揮官、空軍中校邁克布拉肯説:“我們從網上獲取公開發佈的資訊,利用‘推特’網收集情報。只要你能説清資訊來源,我們的資訊中心就會把你提供的線索變成有用的情報。”

  我國軍方也曾利用微博獲取資訊。雲南盈江地震發生後,成都軍區立即組織力量投入抗震救災。為提高救援行動效率,在網上開設“成都軍區盈江救援”微博,加強與災區群眾聯繫互動。“請災區群眾和網友向我們提供災情資訊”“成都軍區地震災害專業救援隊正在全力搜救”……微博短信不斷發出,吸引受災群眾和網友投入救援大行動。借助微博,部隊實施了“精確聚焦”式大救援,微博提供的“情報”在救災行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引導輿論

  作為一種全新的媒體,微博的即時性和互動性最為人津津樂道。一條微博資訊會出現“滾雪球”式轉發,一傳十,十傳百,可以在幾分鐘甚至幾秒鐘之內獲得成千上萬次的閱讀,這是傳統媒體難以比擬的。這使得微博成為引導輿論的有效平臺,美軍率先在軍事領域利用了微博的這一特性。

  阿富汗戰爭期間,美國陸軍曾招聘公關專家負責各種資訊發佈工作。公關專家被稱為“網路內容、社交媒體管理人員”,他們與駐阿富汗美軍司令部一道,建設並維護司令部的官方網站和相關社交媒體平臺,比如“臉譜”、“推特”、YouTube等社交網站。目的是主動接觸影響輿論的媒體和意見領袖,為阿富汗戰爭搖旗吶喊。

  另據英國《衛報》報道,美國軍方正在與一家公司秘密研發一種新型軟體,利用偽造的用戶身份在網路上發表有利於美國的宣傳言論。風靡全球的社交網站“臉譜”和“推特”將是這款新軟體“操縱”的主要目標。一旦這個軟體開發成功,一名美國軍人在登錄網站時可擁有10個“馬甲”,使其在同一地址登錄時産生與美國軍方毫無關聯的假IP地址,從而可以輕易冒充來自世界各地不同身份的人,製造有利於美國的言論。美軍的這一做法,會在網路上製造規模龐大的“網路水軍”,加強對網路輿論的控制,影響輿論導向,必須引起人們的重視。

  戰況直播

  2011年5月1日,微博因為直播本拉登被擊斃而名聲大噪。美國東部時間5月1日22時45分到2日0時30分之間,“推特”的發帖量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平均每秒達到3440個。據英國媒體報道,巴基斯坦人蘇哈比阿塔爾在“推特”上直播了美國特種部隊擊斃本拉登的全過程。美國電視新聞網(CNN)、英國廣播公司(BBC)等著名的傳統媒體被遠遠地甩在後面。英國廣播公司全球新聞節目主編彼得霍羅克斯介紹道:“我們派駐在喀布爾的記者向阿富汗的安全部門官員詢問情況,他們回答説,‘你們來晚了,現在滿大街都在傳本拉登的死訊了。’”

  CNN曾憑藉海灣戰爭時期即時、持續性地播發現場圖片,在報道新聞時完勝紙質媒體;而如今,“臉譜”和“推特”又把CNN擊敗。社交網站在傳播本拉登死訊方面的速度,足以令傳統新聞媒體刮目相看。《華盛頓郵報》的克裏斯西利紮在“推特”上寫道:“如果還有人不相信微博作為新聞傳播工具的實力的話,那麼這次的表現足以讓你改變主意。”

  在2003年爆發的伊拉克戰爭中,美軍採取了“嵌入式隨軍記者制”,主動邀請了世界各國600多名記者隨軍採訪。這些記者被編入作戰單元,與部隊同吃同住,共同進入戰爭現場,零距離進行新聞發佈。伊拉克戰爭被認為是歷史上第一次現場直播的戰爭。由於微博為每個人提供了成為新聞發佈者的便利條件,在未來戰爭中,作戰雙方對傳媒的控制將更加困難。可以預見,為了獲取新聞的先發優勢,奪取輿論主導權,微博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場局部戰爭的重要直播載體。(作者:黃震 單位: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

转自中国台湾网的文章
咋搞的?发不了连链接!“微博”又稱“圍脖”,是一個基於網路用戶關係的資訊分享、資訊傳播和資訊獲取的平臺。自2006年誕生以來,以其快速、簡明、便捷的特點,吸引了世人的目光,並迅速風靡全球。微博在國外以“推特”和“臉譜”網站為代表。在國內,新浪微博、騰訊微博和搜狐微博風頭正勁。2011年上半年,我國微博用戶數量已經增至1.95億,微博在網民中的普及率達到40.2%。那麼,蓬勃發展的微博在軍事上有何應用呢?

  獲取情報

  微博對用戶的門檻要求很低,擁有一台電腦或者一部手機,就可以隨時隨地與網友分享資訊。毫不誇張地説,每個人都是一部微型電臺,廣泛的資訊發佈為軍方的情報蒐集提供了方便。據英國《衛報》報道,北約官員承認他們正在利用社交網站“推特”收集利比亞情報,借此確定打擊目標。北約指揮官、空軍中校邁克布拉肯説:“我們從網上獲取公開發佈的資訊,利用‘推特’網收集情報。只要你能説清資訊來源,我們的資訊中心就會把你提供的線索變成有用的情報。”

  我國軍方也曾利用微博獲取資訊。雲南盈江地震發生後,成都軍區立即組織力量投入抗震救災。為提高救援行動效率,在網上開設“成都軍區盈江救援”微博,加強與災區群眾聯繫互動。“請災區群眾和網友向我們提供災情資訊”“成都軍區地震災害專業救援隊正在全力搜救”……微博短信不斷發出,吸引受災群眾和網友投入救援大行動。借助微博,部隊實施了“精確聚焦”式大救援,微博提供的“情報”在救災行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引導輿論

  作為一種全新的媒體,微博的即時性和互動性最為人津津樂道。一條微博資訊會出現“滾雪球”式轉發,一傳十,十傳百,可以在幾分鐘甚至幾秒鐘之內獲得成千上萬次的閱讀,這是傳統媒體難以比擬的。這使得微博成為引導輿論的有效平臺,美軍率先在軍事領域利用了微博的這一特性。

  阿富汗戰爭期間,美國陸軍曾招聘公關專家負責各種資訊發佈工作。公關專家被稱為“網路內容、社交媒體管理人員”,他們與駐阿富汗美軍司令部一道,建設並維護司令部的官方網站和相關社交媒體平臺,比如“臉譜”、“推特”、YouTube等社交網站。目的是主動接觸影響輿論的媒體和意見領袖,為阿富汗戰爭搖旗吶喊。

  另據英國《衛報》報道,美國軍方正在與一家公司秘密研發一種新型軟體,利用偽造的用戶身份在網路上發表有利於美國的宣傳言論。風靡全球的社交網站“臉譜”和“推特”將是這款新軟體“操縱”的主要目標。一旦這個軟體開發成功,一名美國軍人在登錄網站時可擁有10個“馬甲”,使其在同一地址登錄時産生與美國軍方毫無關聯的假IP地址,從而可以輕易冒充來自世界各地不同身份的人,製造有利於美國的言論。美軍的這一做法,會在網路上製造規模龐大的“網路水軍”,加強對網路輿論的控制,影響輿論導向,必須引起人們的重視。

  戰況直播

  2011年5月1日,微博因為直播本拉登被擊斃而名聲大噪。美國東部時間5月1日22時45分到2日0時30分之間,“推特”的發帖量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平均每秒達到3440個。據英國媒體報道,巴基斯坦人蘇哈比阿塔爾在“推特”上直播了美國特種部隊擊斃本拉登的全過程。美國電視新聞網(CNN)、英國廣播公司(BBC)等著名的傳統媒體被遠遠地甩在後面。英國廣播公司全球新聞節目主編彼得霍羅克斯介紹道:“我們派駐在喀布爾的記者向阿富汗的安全部門官員詢問情況,他們回答説,‘你們來晚了,現在滿大街都在傳本拉登的死訊了。’”

  CNN曾憑藉海灣戰爭時期即時、持續性地播發現場圖片,在報道新聞時完勝紙質媒體;而如今,“臉譜”和“推特”又把CNN擊敗。社交網站在傳播本拉登死訊方面的速度,足以令傳統新聞媒體刮目相看。《華盛頓郵報》的克裏斯西利紮在“推特”上寫道:“如果還有人不相信微博作為新聞傳播工具的實力的話,那麼這次的表現足以讓你改變主意。”

  在2003年爆發的伊拉克戰爭中,美軍採取了“嵌入式隨軍記者制”,主動邀請了世界各國600多名記者隨軍採訪。這些記者被編入作戰單元,與部隊同吃同住,共同進入戰爭現場,零距離進行新聞發佈。伊拉克戰爭被認為是歷史上第一次現場直播的戰爭。由於微博為每個人提供了成為新聞發佈者的便利條件,在未來戰爭中,作戰雙方對傳媒的控制將更加困難。可以預見,為了獲取新聞的先發優勢,奪取輿論主導權,微博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場局部戰爭的重要直播載體。(作者:黃震 單位: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

转自中国台湾网的文章
咋搞的?发不了连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