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快报记者钟晓敏:揭开旗人的神秘面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1:59:21

南京的“满城”

清末南京的旗人


蓝旗街当年也住有很多旗人 快报记者 路军 摄
  旗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统治阶级的另外一个代称,以满族为主。依托八旗制度建立起来的“旗人社会”统治了中国近三个世纪,最终被辛亥革命终结。而南京,作为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的所在地,也与旗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年,南京的旗人是如何生活的?在革命风波中,他们又遭遇了些什么?
  □快报记者钟晓敏田雪亭
  揭开旗人的神秘面纱
  “什么是旗人,谈及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诧异,弄不清楚怎么回事。其实,通俗地说,旗人也可以称为满族人,更严格地说,现在的满族人,都应该是旗人的后代。当然,也有些非满族人,也可能是旗人的后代。”江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戴迎华多年来,一直对旗人问题进行钻研,是地地道道的“旗人通”。
  据戴迎华介绍,“旗”是清朝的一个特殊符号。17世纪初,清兵入关以前,努尔哈赤(清太祖)把满洲军队分成了四旗,每一旗,起初是七千五百人。后来因为人数一天天增加(以满人为主,也包括少量蒙、汉、朝鲜、俄罗斯等族人),又由四旗扩充为八旗。八旗旗色的分别是,除了原来的正黄、正红、正白、正蓝之外,再加上镶黄、镶红、镶白、镶蓝。这些旗的编制,是合军政、民政于一体的。满洲的贵、贱,军、民,都编了进去,受旗制的约束。后来,随着时间推移,又增建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
  八旗人的后代则被称为“八旗子弟”。清代八旗子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由不同民族共同组成的,除了满族、蒙古族和汉族外,还有鄂温克、达斡尔、锡伯、朝鲜族及一些WWE、俄罗斯族等。
  旗人内部也有高低贵贱之分
  清朝的统治者是满族旗人,而被统治者则是中原汉人为主的多民族,这样一来,作为统治者的旗人,自然就显出了“高人一等”的优越性。但事实上,在旗人内部,因为出身等的不同,地位相差悬殊,旗人的生活状态也是千差万别。按照学者的研究,旗人之间有王公贵族、八旗兵丁、包衣佐领和管领下人、户下人的区别。
  其中王公贵族和八旗兵丁因为帮国家办事,地位较高,特别是王公贵族,他们往往都是旗主、领主,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包衣佐领和管领下人、户下人就地位低下了,像包衣佐领和管领下人,最初都是俘虏和罪犯以及赏赐和置买的人口,通常都是皇帝或者王公的私属。随着一代代的变化,这些私属大多都担任内部守卫、管家、膳食、清洁、养马等职位,也有少数人员,通过各种形式当了官。
  户下人则是旗民的最下层,一般指满洲贵族、官员的家内奴婢,没有自己独立的户籍,附属在主人的户籍下,主要从事各种杂役,以及农、牧、采猎等各项体力劳动,户下人的数量极为庞大。
  这些人中,只有那些为朝廷做事的王公贵族和八旗兵丁才有资格吃皇粮,那些当奴婢的人则是没有的,由他们的主子给工钱。
  清兵入关后,旗人也就分布到大江南北,特别在一些重要的军事驻防地,都有八旗兵丁坐镇把关。根据戴迎华的研究,南京向来为中国东南重镇,地处南北水陆交通要冲,顺治二年(1645年),清廷即在此创设江宁驻防旗营。顺治十八年(1661年)之后,其总体设置渐渐重于西北,成为中国东部地区的军事中心,并最终发展为清代中国东南的一大驻防。
  江宁旗营驻防兵额虽屡有变易,但在清代的大部分时间内,基本未有重大变化。江宁驻防兵额设马甲正兵四千名,分为八旗,每旗七甲,加上兵丁携带的相应眷口,旗民群体逐渐发展成为当地不可忽视的特殊社会群体。
  到了清末,每旗仅编三甲,其驻防兵丁总数大概在六七千人左右。而按照通常的一丁五口的计算标准,当时在南京的旗人总数,应该在3至4万人。
  而旗地分布也很广。按照当初的建制,旗兵的驻守地,即为旗地。江宁驻防旗地主要包括城内和城外两个部分。城内有皇城内、王府园、北城、夜东、夜西五处,城外有大教场、小教场、官大圩、左翼、右翼、太平门六处。此外,江宁驻防还拥有八卦洲、万春湖等牧马场地。
  南京曾有三四万旗人
  “八旗子弟”不干活也有钱拿
  说到旗人,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游手好闲的“八旗子弟”,但这些人一般是家中有人当了一官半职,能吃上皇粮的人家。由于他们参与“开国”有功,所以世世代代食禄都能受到照顾。按照旗人的制度,他们不准随便离开本旗,在京的也不准随便离京。凭祖宗的福荫,他们好些人世代有官衔,领月钱过活。最差的,也能去当个旗兵,领一份钱粮。
  但是随着家族繁衍,人越来越多。有的人名义上还是参领佐领,但实际上已经并不带兵。更甚者,由于子孙大量繁殖的结果,每家每户的“月钱”不可能累进,“粥少僧多”,就分薄了收入。这样,世代递嬗,不少旗人就穷困下来,游手好闲,坐吃山空。
  在不少文学书籍中,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很多旗人男的打茶围、玩票、赌博、斗蟋蟀、女的也各有各的闲混过日子的法门。
  到了家道日渐中落,越来越入不敷出的时候,恃着特殊的身份和机灵的口舌,就干上巧取豪夺,诓诓骗骗的事儿。
  他们大抵爱赊买东西,明明口袋里有钱,偏要赊,已经寅吃卯粮了,更要赊。当时好些人对他们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
  革命后很多旗人不知如何谋生计
  这些好逸恶劳的“八旗子弟”出现,预示着旗人的统治开始岌岌可危。太平天国运动以后,南京的旗城破败日益严重。光复时期,江宁的战事十分激烈,加剧了旗城的破坏程度。而辛亥革命后,原有旗署十有九毁,至1913年间,南京旗营官署仅有少数残存,旗民多流离失所。自此之后,南京旗人“满目流亡江北饥民,情形尤为可惨。”
  对于南京旗人生活的困顿,当政者也有所关注。1912年12月15日,江苏都督程德全在南京善后工艺厂开厂仪式的训词中说:“……去年武汉倡议,各省响应,金陵独扼于旧行政官之势力中。光复稍后,而旗民之颠沛亦较他省尤创,疤痍满目,不忍睹视……顾生命虽已保存而不知自谋生计,尤不足立于共和之世也。”
  民国Government拟定很多办法安置旗人
  至1912年12月,南京“旗人贫困无告者三千五百六十余口”。 由于生活陷于断绝,南京部分旗人只有以请愿的形式,要求当局解决旗人生计问题。1912年6月,南京旗人代表吉勇等人上书当局,要求给还旗产,委任垦殖。
  据悉,南北和谈之后,总统府临时筹办处就开始向社会各界征求八旗生计意见书。而对于南京旗人的请愿,时任南京留守的黄兴作出批复云:“民国建立,于皇室经费及八旗生计,均列入待遇条件统筹兼顾,一视同仁。良以五族共和,不忍稍存歧视”,应当救恤贫困旗人,并为“旗民首筹抚赡之资”,拟定具体办法安置旗民。
  1912年12月,江苏都督程德全也表示将解决南京旗民生计问题。此后,旗民生计筹划成为民国初年南京地方当局的一项重要的民生事务。1916年,南京地方当局于大中桥都统署街集资建筑旗民栖息所,包括平房三处六所,共270间,专供旗民居住。另外,南京旗民生计机关组织了一些青壮旗人进入工厂学徒或从事垦务,以使他们学会一技之长。1912年12月15日,南京善后工艺厂开业,工艺厂以旧都统府为基址,初次接收男女工人200余人,小学生100余人。其中,“男工学造革货、竹货,女工学习织布,每日给工资银八分。”
  1913年,派遣旗民壮丁30余名,开垦出蒋王庙、王家湾、岔路口等处熟田100余亩,播种稻谷。
  另外,为对贫困旗民实施教养,自民国成立,南京地方便开设了教养院和养济院。1912年,在旧都统署内建立了贫民教养院,教养院接收院生额定200人,年龄自六岁至十三四岁间,在校学生可获得一定的膳金。
  (注:江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戴迎华女士对该文写作给予了大力支持,文章亦引用了戴迎华女士著述中的部分观点,在此一并致谢。)


http://news.sina.com.cn/c/2011-08-22/042623028196.shtml

1.jpg (20.1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8-31 20:48 上传


南京的“满城”

2.jpg (15.9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8-31 20:48 上传


清末南京的旗人

3.jpg (15.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8-31 20:48 上传



蓝旗街当年也住有很多旗人 快报记者 路军 摄
  旗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统治阶级的另外一个代称,以满族为主。依托八旗制度建立起来的“旗人社会”统治了中国近三个世纪,最终被辛亥革命终结。而南京,作为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的所在地,也与旗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年,南京的旗人是如何生活的?在革命风波中,他们又遭遇了些什么?
  □快报记者钟晓敏田雪亭
  揭开旗人的神秘面纱
  “什么是旗人,谈及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诧异,弄不清楚怎么回事。其实,通俗地说,旗人也可以称为满族人,更严格地说,现在的满族人,都应该是旗人的后代。当然,也有些非满族人,也可能是旗人的后代。”江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戴迎华多年来,一直对旗人问题进行钻研,是地地道道的“旗人通”。
  据戴迎华介绍,“旗”是清朝的一个特殊符号。17世纪初,清兵入关以前,努尔哈赤(清太祖)把满洲军队分成了四旗,每一旗,起初是七千五百人。后来因为人数一天天增加(以满人为主,也包括少量蒙、汉、朝鲜、俄罗斯等族人),又由四旗扩充为八旗。八旗旗色的分别是,除了原来的正黄、正红、正白、正蓝之外,再加上镶黄、镶红、镶白、镶蓝。这些旗的编制,是合军政、民政于一体的。满洲的贵、贱,军、民,都编了进去,受旗制的约束。后来,随着时间推移,又增建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
  八旗人的后代则被称为“八旗子弟”。清代八旗子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由不同民族共同组成的,除了满族、蒙古族和汉族外,还有鄂温克、达斡尔、锡伯、朝鲜族及一些WWE、俄罗斯族等。
  旗人内部也有高低贵贱之分
  清朝的统治者是满族旗人,而被统治者则是中原汉人为主的多民族,这样一来,作为统治者的旗人,自然就显出了“高人一等”的优越性。但事实上,在旗人内部,因为出身等的不同,地位相差悬殊,旗人的生活状态也是千差万别。按照学者的研究,旗人之间有王公贵族、八旗兵丁、包衣佐领和管领下人、户下人的区别。
  其中王公贵族和八旗兵丁因为帮国家办事,地位较高,特别是王公贵族,他们往往都是旗主、领主,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包衣佐领和管领下人、户下人就地位低下了,像包衣佐领和管领下人,最初都是俘虏和罪犯以及赏赐和置买的人口,通常都是皇帝或者王公的私属。随着一代代的变化,这些私属大多都担任内部守卫、管家、膳食、清洁、养马等职位,也有少数人员,通过各种形式当了官。
  户下人则是旗民的最下层,一般指满洲贵族、官员的家内奴婢,没有自己独立的户籍,附属在主人的户籍下,主要从事各种杂役,以及农、牧、采猎等各项体力劳动,户下人的数量极为庞大。
  这些人中,只有那些为朝廷做事的王公贵族和八旗兵丁才有资格吃皇粮,那些当奴婢的人则是没有的,由他们的主子给工钱。
  清兵入关后,旗人也就分布到大江南北,特别在一些重要的军事驻防地,都有八旗兵丁坐镇把关。根据戴迎华的研究,南京向来为中国东南重镇,地处南北水陆交通要冲,顺治二年(1645年),清廷即在此创设江宁驻防旗营。顺治十八年(1661年)之后,其总体设置渐渐重于西北,成为中国东部地区的军事中心,并最终发展为清代中国东南的一大驻防。
  江宁旗营驻防兵额虽屡有变易,但在清代的大部分时间内,基本未有重大变化。江宁驻防兵额设马甲正兵四千名,分为八旗,每旗七甲,加上兵丁携带的相应眷口,旗民群体逐渐发展成为当地不可忽视的特殊社会群体。
  到了清末,每旗仅编三甲,其驻防兵丁总数大概在六七千人左右。而按照通常的一丁五口的计算标准,当时在南京的旗人总数,应该在3至4万人。
  而旗地分布也很广。按照当初的建制,旗兵的驻守地,即为旗地。江宁驻防旗地主要包括城内和城外两个部分。城内有皇城内、王府园、北城、夜东、夜西五处,城外有大教场、小教场、官大圩、左翼、右翼、太平门六处。此外,江宁驻防还拥有八卦洲、万春湖等牧马场地。
  南京曾有三四万旗人
  “八旗子弟”不干活也有钱拿
  说到旗人,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游手好闲的“八旗子弟”,但这些人一般是家中有人当了一官半职,能吃上皇粮的人家。由于他们参与“开国”有功,所以世世代代食禄都能受到照顾。按照旗人的制度,他们不准随便离开本旗,在京的也不准随便离京。凭祖宗的福荫,他们好些人世代有官衔,领月钱过活。最差的,也能去当个旗兵,领一份钱粮。
  但是随着家族繁衍,人越来越多。有的人名义上还是参领佐领,但实际上已经并不带兵。更甚者,由于子孙大量繁殖的结果,每家每户的“月钱”不可能累进,“粥少僧多”,就分薄了收入。这样,世代递嬗,不少旗人就穷困下来,游手好闲,坐吃山空。
  在不少文学书籍中,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很多旗人男的打茶围、玩票、赌博、斗蟋蟀、女的也各有各的闲混过日子的法门。
  到了家道日渐中落,越来越入不敷出的时候,恃着特殊的身份和机灵的口舌,就干上巧取豪夺,诓诓骗骗的事儿。
  他们大抵爱赊买东西,明明口袋里有钱,偏要赊,已经寅吃卯粮了,更要赊。当时好些人对他们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
  革命后很多旗人不知如何谋生计
  这些好逸恶劳的“八旗子弟”出现,预示着旗人的统治开始岌岌可危。太平天国运动以后,南京的旗城破败日益严重。光复时期,江宁的战事十分激烈,加剧了旗城的破坏程度。而辛亥革命后,原有旗署十有九毁,至1913年间,南京旗营官署仅有少数残存,旗民多流离失所。自此之后,南京旗人“满目流亡江北饥民,情形尤为可惨。”
  对于南京旗人生活的困顿,当政者也有所关注。1912年12月15日,江苏都督程德全在南京善后工艺厂开厂仪式的训词中说:“……去年武汉倡议,各省响应,金陵独扼于旧行政官之势力中。光复稍后,而旗民之颠沛亦较他省尤创,疤痍满目,不忍睹视……顾生命虽已保存而不知自谋生计,尤不足立于共和之世也。”
  民国Government拟定很多办法安置旗人
  至1912年12月,南京“旗人贫困无告者三千五百六十余口”。 由于生活陷于断绝,南京部分旗人只有以请愿的形式,要求当局解决旗人生计问题。1912年6月,南京旗人代表吉勇等人上书当局,要求给还旗产,委任垦殖。
  据悉,南北和谈之后,总统府临时筹办处就开始向社会各界征求八旗生计意见书。而对于南京旗人的请愿,时任南京留守的黄兴作出批复云:“民国建立,于皇室经费及八旗生计,均列入待遇条件统筹兼顾,一视同仁。良以五族共和,不忍稍存歧视”,应当救恤贫困旗人,并为“旗民首筹抚赡之资”,拟定具体办法安置旗民。
  1912年12月,江苏都督程德全也表示将解决南京旗民生计问题。此后,旗民生计筹划成为民国初年南京地方当局的一项重要的民生事务。1916年,南京地方当局于大中桥都统署街集资建筑旗民栖息所,包括平房三处六所,共270间,专供旗民居住。另外,南京旗民生计机关组织了一些青壮旗人进入工厂学徒或从事垦务,以使他们学会一技之长。1912年12月15日,南京善后工艺厂开业,工艺厂以旧都统府为基址,初次接收男女工人200余人,小学生100余人。其中,“男工学造革货、竹货,女工学习织布,每日给工资银八分。”
  1913年,派遣旗民壮丁30余名,开垦出蒋王庙、王家湾、岔路口等处熟田100余亩,播种稻谷。
  另外,为对贫困旗民实施教养,自民国成立,南京地方便开设了教养院和养济院。1912年,在旧都统署内建立了贫民教养院,教养院接收院生额定200人,年龄自六岁至十三四岁间,在校学生可获得一定的膳金。
  (注:江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戴迎华女士对该文写作给予了大力支持,文章亦引用了戴迎华女士著述中的部分观点,在此一并致谢。)


http://news.sina.com.cn/c/2011-08-22/042623028196.shtml
他们在哪里 我去泼大粪,满遗不灭,中华不兴
对于鞑子,我们要以最严肃的态度对待他们
乌冬面 发表于 2011-8-31 21:53
他们在哪里 我去泼大粪,满遗不灭,中华不兴
现代社会了,有你这样的人是耻辱。
现在满遗一直在兴风作浪,没看见现在这么多满人投资的鼓吹清朝的电视剧电影?颠倒黑白是非不分,他们就是一群寄生虫
乌良海 发表于 2011-9-1 09:39
现代社会了,有你这样的人是耻辱。
你才是耻辱
乌冬面 发表于 2011-8-31 21:53
他们在哪里 我去泼大粪,满遗不灭,中华不兴
人家只不过描述了历史上满族八旗的情况,怎么就满遗了?你怎么去喷粪呢?从你嘴里?
involute 发表于 2011-9-1 10:08
人家只不过描述了历史上满族八旗的情况,怎么就满遗了?你怎么去喷粪呢?从你嘴里?
从你嘴里挖出来还差不多
以后再也不买南京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