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对越作战高平战役之事后猜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4:23:39
有网友出了一个题目:79年打高平最好的办法还有吗?——基本要求是:必须拿下高平市,时间只能在15天至20天内。

事后谈兵总是很容易,不用考虑战场实况,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决胜千里,舍我其谁!只可惜,想法越多,挨骂也越多。主观的东西人人都有,世界上有70亿人,就有70亿个主观。凭什么你说的就正确?拍你没商量。因而,纸上谈兵倒是很痛快,只是费力不讨好。

不过,既然出了题目,想做点有深度的探讨,笔者也就舍得挨拍陪君子,谈点一家之言,不能说是最好的办法,版权私有,纯属虚构。希望拍砖的各位手轻点。

从战略上说,东线我军指挥部对高平战役的设想是速战速决,打歼灭战。用3~5天打下高平,歼灭346师及地方部队。也因此,实战用兵是南北对进,加以机械化部队的大穿插,大包围。结果很不理想。穿插部队遇到许多严重困难,异国敌情民情错综复杂,导致伤亡很大且没有及时到位,越军主力部队没有捕捉到,不得不投入大量预备队拉网清剿,前前后后打了十几天,可以说劳师费力。

究其实战过程,有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大纵深穿插的过程如此艰难。高平的地理形势颇像一个漏斗,越打进去越宽。沿路都是热带丛林山地,机械化部队只能走公路和乡间土路,经常遇到两侧的伏兵,损毁很大。步兵跟不上坦克,时常掉队。坦克不得不搭载一部分步兵前进,但在遇到突然袭击时步兵不及还手,时有伤亡。前后方通讯联络经常中断,造成指挥上的误判。后勤保障落后,穿插部队多有饿饭。越南全民皆兵,不断袭扰,甚至化装混入我军队伍,突然开火,制造混乱,影响我军士气。这样的一个地理兵势,即便打进去了,后勤给养还是要依赖公路。而为了确保后勤安全就需要大量兵力护路,清剿沿线残敌,几个师兵力扔进去就看不到什么了。如此一来,插进去越远,负担越大,一旦后勤中断,后果不堪设想。

二是没想到越军主力部队化整为零了。南集团奋力插到高平城下,却发现是座空城。高平战区的主要点线已被我军控制,却没能找到越军主力,没能打成歼灭战。而后方越军散兵众多,四处袭扰我军。东线指挥部不得不改变策略,将预备队投入分片拉网清剿,才算是歼灭部分越军。

我军预定的高平战役的两大目标,打下高平实现了,但费时过长,牵制了大量部队,影响了继续发展战果;歼灭越军目标只是部分实现,没能形成毁灭性打击,且我军伤亡很大。从结果上说,高平战役不能说是很成功。

分析以上情况,在越南这样以往未曾经历过的复杂战场作战,同时追求占地和歼敌两大目标,相对于我军当时的军队建设情况,是胃口太大了。搏二兔,而一兔也不可得,不如专搏一兔。

占地和歼敌何者为优,这有一个辩证法的问题。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解放战争打的是总体战,我军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在歼敌中改变敌我力量的对比,从量变到质变,直到对敌人形成压倒性优势而赢得战争。对越战争则是有限时间的低烈度战争,并不追求彻底压倒对方,只在于根据情况予敌以重击。这样,攻占敌方主要城市,破坏敌方资源,打击敌方士气,可以达到我方的战争目标,应该成为首选。至于歼敌,应相机而动,量力而行。

55军打谅山有一定的成功经验,正在于抓住了越军欲弃难弃,欲守不能的弱点。谅山是河内的北大门,一旦有失,将对越南首都形成威摄效应。因此,越军3师就不能轻易放弃谅山。而其自身的实力,又难以守住谅山。这样,3师不进不退,反置自己于险地。而55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从容攻克谅山,予3师以歼灭性打击。

再观高平,北距广西靖西30多公里,西北距广西平孟70公里,东南距广西龙州70余公里,这段距离可不短。相对于谅山距边境只有18公里,55军尚稳扎稳打,41军和42军长途奔袭,难以掌握战况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话说回来,军事服从于政治。79之战要求速战速决,否则我北方面临威胁太大。战略上说,打高平,应该毕其功于一役。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高平距离河内较远,中间隔着一军区太原,不像谅山那样对首都有威摄效应。但其是越北地区的一个交通枢纽,有数条主要公路交汇,向南可达太原,向西可挟制河江,向西南可进宣光,对于西线战场有一定的辐射效应,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也不是越军想弃就弃的。且越军的作战方针是“一线坚守,一线取胜”,以相持防御消耗敌军为基本战略。这样,越军346师能守高平则守,不守也不会远离高平,不必担心其逃逸。我军则可稳进,专意进攻高平。如越军阻挡,我军以优势兵力火力击破其防线,甚而根据情况进行浅近纵深的战术迂回,力争歼击当面之敌。如越军不挡,我军可从容攻克高平,占据点线,再运用兵力进行清剿。

从战术上说,因高平的特殊地理位置,集中强大兵力火力沿主要交通线强攻是可取的选择。我军可依然取南北对进之势。北线仍以41军主攻,分两路,122师从平孟和孟麻出境攻朔江,121师和123师从莫隆出境,两路会攻打通河安至高平公路。各部对当面阻击越军可作浅近纵深的战术迂回,根据我军的建设情况,迂回纵深不宜超过20公里。考虑到原平和银山越军来援,可将54军160师作为预备队,随121师和123师后跟进。如越军大举来援,即以160师向前展开,经河安公路以西接敌,3个师一字摆开发动正面攻击,互相依靠,稳打稳进,向高平以北重压。

南线以42军主攻,仍以两路出击。从布局的奇袭应该保留,这一路集中了强大的机械化部队,可以加强攻击力度,缩短攻击时间,配合北线的正面进攻更具有强大的威力。另以54军162师加入水口关攻击方向,与125师并肩突击,攻占复和,打通3号公路,直取广渊,将高平一切为二。3号公路一通,我军兵力、兵器、给养可以源源前送,整个战役将立于不败之地。水口、布局一带的防守越军并非346师主力,实力较弱,想挡住我军4个师的两路强大突击,基本不太可能。43军129师可作为南集团预备队,根据情况加入战场支援。55军东集团方向以1个师攻击同登,另1个师作前出态势,威摄谅山越军不敢北援高平。

实战中,124师、126师强攻5天兵临高平城下。复和方向因125师作战不力,162师加入才打通至东溪公路。越军346师及所属部队既要抵挡北线的正面进攻,又在南线被迅速突破,兵力火力都无优势,再守高平就太勉强了,唯一的出路就是西退原平和银山。围三阙一,正是中国古代兵法的精要之一。放掉越军,占领高平,如越军反攻,再行打击,已经够了。

打高平,用不着什么奇策。保证我军正面进攻的兵力优势,加上火力优势,辅以强大的预备队,10天足矣。所要避免的,就是为打歼灭战而做大迂回,大包围,既难以把握,又分散了进攻的兵力。应不必担心越军主力逃走,打下高平,控制越北地区,加以破坏,已达到我军出兵目的。如敌军来援,即以正面作战,也能达到歼敌目的。实战中121师插到扣屯,如越军真以一师来援,121师未收拢部队,饥疲劳累,粮弹不济,能否挡住越军还真难说。不如正面稳进,相机歼敌,专取高平,先立于不败之地。

和原高平战役进程相比,笔者的作战方案是北集团121师、123师在安乐一线进行小迂回,122师从朔江突破,集中兵力专从河安公路南进;南集团直接将162师投入,在水口和布局同时形成强大的拳头,使高平越军首尾难顾。因为战略所限,还是需要速战。投入强大兵力兵器从主要公路突破是适合我军当年战力的。战场实况错综复杂,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再好的计划也不能完美无缺,考验的仍然是军队的战斗力和指挥员的素质能力。我们这些事后诸葛亮的,就是一帮吹牛皮的而已。

有网友出了一个题目:79年打高平最好的办法还有吗?——基本要求是:必须拿下高平市,时间只能在15天至20天内。

事后谈兵总是很容易,不用考虑战场实况,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决胜千里,舍我其谁!只可惜,想法越多,挨骂也越多。主观的东西人人都有,世界上有70亿人,就有70亿个主观。凭什么你说的就正确?拍你没商量。因而,纸上谈兵倒是很痛快,只是费力不讨好。

不过,既然出了题目,想做点有深度的探讨,笔者也就舍得挨拍陪君子,谈点一家之言,不能说是最好的办法,版权私有,纯属虚构。希望拍砖的各位手轻点。

从战略上说,东线我军指挥部对高平战役的设想是速战速决,打歼灭战。用3~5天打下高平,歼灭346师及地方部队。也因此,实战用兵是南北对进,加以机械化部队的大穿插,大包围。结果很不理想。穿插部队遇到许多严重困难,异国敌情民情错综复杂,导致伤亡很大且没有及时到位,越军主力部队没有捕捉到,不得不投入大量预备队拉网清剿,前前后后打了十几天,可以说劳师费力。

究其实战过程,有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大纵深穿插的过程如此艰难。高平的地理形势颇像一个漏斗,越打进去越宽。沿路都是热带丛林山地,机械化部队只能走公路和乡间土路,经常遇到两侧的伏兵,损毁很大。步兵跟不上坦克,时常掉队。坦克不得不搭载一部分步兵前进,但在遇到突然袭击时步兵不及还手,时有伤亡。前后方通讯联络经常中断,造成指挥上的误判。后勤保障落后,穿插部队多有饿饭。越南全民皆兵,不断袭扰,甚至化装混入我军队伍,突然开火,制造混乱,影响我军士气。这样的一个地理兵势,即便打进去了,后勤给养还是要依赖公路。而为了确保后勤安全就需要大量兵力护路,清剿沿线残敌,几个师兵力扔进去就看不到什么了。如此一来,插进去越远,负担越大,一旦后勤中断,后果不堪设想。

二是没想到越军主力部队化整为零了。南集团奋力插到高平城下,却发现是座空城。高平战区的主要点线已被我军控制,却没能找到越军主力,没能打成歼灭战。而后方越军散兵众多,四处袭扰我军。东线指挥部不得不改变策略,将预备队投入分片拉网清剿,才算是歼灭部分越军。

我军预定的高平战役的两大目标,打下高平实现了,但费时过长,牵制了大量部队,影响了继续发展战果;歼灭越军目标只是部分实现,没能形成毁灭性打击,且我军伤亡很大。从结果上说,高平战役不能说是很成功。

分析以上情况,在越南这样以往未曾经历过的复杂战场作战,同时追求占地和歼敌两大目标,相对于我军当时的军队建设情况,是胃口太大了。搏二兔,而一兔也不可得,不如专搏一兔。

占地和歼敌何者为优,这有一个辩证法的问题。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解放战争打的是总体战,我军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在歼敌中改变敌我力量的对比,从量变到质变,直到对敌人形成压倒性优势而赢得战争。对越战争则是有限时间的低烈度战争,并不追求彻底压倒对方,只在于根据情况予敌以重击。这样,攻占敌方主要城市,破坏敌方资源,打击敌方士气,可以达到我方的战争目标,应该成为首选。至于歼敌,应相机而动,量力而行。

55军打谅山有一定的成功经验,正在于抓住了越军欲弃难弃,欲守不能的弱点。谅山是河内的北大门,一旦有失,将对越南首都形成威摄效应。因此,越军3师就不能轻易放弃谅山。而其自身的实力,又难以守住谅山。这样,3师不进不退,反置自己于险地。而55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从容攻克谅山,予3师以歼灭性打击。

再观高平,北距广西靖西30多公里,西北距广西平孟70公里,东南距广西龙州70余公里,这段距离可不短。相对于谅山距边境只有18公里,55军尚稳扎稳打,41军和42军长途奔袭,难以掌握战况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话说回来,军事服从于政治。79之战要求速战速决,否则我北方面临威胁太大。战略上说,打高平,应该毕其功于一役。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高平距离河内较远,中间隔着一军区太原,不像谅山那样对首都有威摄效应。但其是越北地区的一个交通枢纽,有数条主要公路交汇,向南可达太原,向西可挟制河江,向西南可进宣光,对于西线战场有一定的辐射效应,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也不是越军想弃就弃的。且越军的作战方针是“一线坚守,一线取胜”,以相持防御消耗敌军为基本战略。这样,越军346师能守高平则守,不守也不会远离高平,不必担心其逃逸。我军则可稳进,专意进攻高平。如越军阻挡,我军以优势兵力火力击破其防线,甚而根据情况进行浅近纵深的战术迂回,力争歼击当面之敌。如越军不挡,我军可从容攻克高平,占据点线,再运用兵力进行清剿。

从战术上说,因高平的特殊地理位置,集中强大兵力火力沿主要交通线强攻是可取的选择。我军可依然取南北对进之势。北线仍以41军主攻,分两路,122师从平孟和孟麻出境攻朔江,121师和123师从莫隆出境,两路会攻打通河安至高平公路。各部对当面阻击越军可作浅近纵深的战术迂回,根据我军的建设情况,迂回纵深不宜超过20公里。考虑到原平和银山越军来援,可将54军160师作为预备队,随121师和123师后跟进。如越军大举来援,即以160师向前展开,经河安公路以西接敌,3个师一字摆开发动正面攻击,互相依靠,稳打稳进,向高平以北重压。

南线以42军主攻,仍以两路出击。从布局的奇袭应该保留,这一路集中了强大的机械化部队,可以加强攻击力度,缩短攻击时间,配合北线的正面进攻更具有强大的威力。另以54军162师加入水口关攻击方向,与125师并肩突击,攻占复和,打通3号公路,直取广渊,将高平一切为二。3号公路一通,我军兵力、兵器、给养可以源源前送,整个战役将立于不败之地。水口、布局一带的防守越军并非346师主力,实力较弱,想挡住我军4个师的两路强大突击,基本不太可能。43军129师可作为南集团预备队,根据情况加入战场支援。55军东集团方向以1个师攻击同登,另1个师作前出态势,威摄谅山越军不敢北援高平。

实战中,124师、126师强攻5天兵临高平城下。复和方向因125师作战不力,162师加入才打通至东溪公路。越军346师及所属部队既要抵挡北线的正面进攻,又在南线被迅速突破,兵力火力都无优势,再守高平就太勉强了,唯一的出路就是西退原平和银山。围三阙一,正是中国古代兵法的精要之一。放掉越军,占领高平,如越军反攻,再行打击,已经够了。

打高平,用不着什么奇策。保证我军正面进攻的兵力优势,加上火力优势,辅以强大的预备队,10天足矣。所要避免的,就是为打歼灭战而做大迂回,大包围,既难以把握,又分散了进攻的兵力。应不必担心越军主力逃走,打下高平,控制越北地区,加以破坏,已达到我军出兵目的。如敌军来援,即以正面作战,也能达到歼敌目的。实战中121师插到扣屯,如越军真以一师来援,121师未收拢部队,饥疲劳累,粮弹不济,能否挡住越军还真难说。不如正面稳进,相机歼敌,专取高平,先立于不败之地。

和原高平战役进程相比,笔者的作战方案是北集团121师、123师在安乐一线进行小迂回,122师从朔江突破,集中兵力专从河安公路南进;南集团直接将162师投入,在水口和布局同时形成强大的拳头,使高平越军首尾难顾。因为战略所限,还是需要速战。投入强大兵力兵器从主要公路突破是适合我军当年战力的。战场实况错综复杂,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再好的计划也不能完美无缺,考验的仍然是军队的战斗力和指挥员的素质能力。我们这些事后诸葛亮的,就是一帮吹牛皮的而已。

你先去把周德礼的东西看了再说吧
周德礼的书看过了,猜想嘛,供大家参考。
北、南集团穿插示意图

打得就是后勤。后勤补给能跟上,什么敌人都不怕。


我什么都不说,我就是发个图~~

我什么都不说,我就是发个图~~
周德礼在文中写道:“战前,我们对敌人认识不足,对其防御企图和可能采取的战法,缺乏详细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原以为高平地区的敌人,很可能向高平西南山区突围。为防敌逃跑,我军主力首先着眼于合围,组织了两支强有力的战役穿插部队 ......事后看来,敌人并不准备跑,实际上也没有跑。  事先对敌人研究不够,没有对付敌游击队的计划,这就不能不临时增加兵力,延长作战时间。”

其实很显然,越军在高平省仅仅部署了一万五千人的地方部队(一个军区辖的丙种师、若干个县团、若干个公安屯、独立营),是不可能打算正面与解放军死缠烂打最后全军覆没的!显然这些熟悉社情的地方武装是遵循“县不离县、乡不离乡”,通过广泛的敌后游击战拖死对手。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国民党全面进攻时期,我军不就是这么实践的吗?咋到了许世友、周德礼手里就忘了这茬?

对敌后游击战、人民战争汪洋大海,唯一真正有效的就是投入更多的兵力淹没对手。历史上最成功的反游击战彻底胜利就是百万关东军消灭了东北抗联。41军搞这种战役穿插,如何保证后勤补给道路安全?说一千、道一万,只能是用更多兵力在补给道路两侧控制各要点,再加上强有力的武装护送。
吸取教訓
我觉得高平的局面,是TG的惯性思维造成。“伤其十指不如短其一指”,TG非常重视消灭敌有生力量,所以制定作战方案时着眼于穿插包抄,意图全歼高平越军。但是由于情报、地理、风土民情等条件的不力,穿插行动并不成功,也就没有能实现歼灭战的目标。
高平的局面更多的可以归结为情报不力
还是遵循老的思想观念,不够灵活。

ligand 发表于 2011-8-19 14:52
周德礼在文中写道:“战前,我们对敌人认识不足,对其防御企图和可能采取的战法,缺乏详细的了解和深入的研 ...


游击队和正规军做战是不一样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都是各自为战,所以才会出现“县不离县、乡不离乡”,但越南是个统一的军事指挥体,要么死守待援,要么撤退,只是没想到越南当局做的那么绝,当场就把那1万多人抛弃掉东北抗联失败主要原因是组织不力,一盘散沙,没有核心群众基础,不跨才怪
ligand 发表于 2011-8-19 14:52
周德礼在文中写道:“战前,我们对敌人认识不足,对其防御企图和可能采取的战法,缺乏详细的了解和深入的研 ...


游击队和正规军做战是不一样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都是各自为战,所以才会出现“县不离县、乡不离乡”,但越南是个统一的军事指挥体,要么死守待援,要么撤退,只是没想到越南当局做的那么绝,当场就把那1万多人抛弃掉东北抗联失败主要原因是组织不力,一盘散沙,没有核心群众基础,不跨才怪
毛主席说:"帝国主义如此欺负我们,这是需要认真对付的。我们不但要有强大的正规军,我们还要大办民兵师。这样,在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时候,就会使他们寸步难行。"

这番话用于高平之战,完全适用越方的军事思想。
当时的环境,要是能投入更多的兵力中央肯定不会吝惜,但各方面条件都不允许


国内作战和出国作战毕竟还是有很大区别,后勤就是个大问题,毕竟在越南人眼里,我们可是入侵者

国内作战和出国作战毕竟还是有很大区别,后勤就是个大问题,毕竟在越南人眼里,我们可是入侵者
别忘了越南背后的黑手,相信TG当时的军队主力都在北国防熊
不错的资料
ligand 发表于 2011-8-20 00:24
毛主席说:"帝国主义如此欺负我们,这是需要认真对付的。我们不但要有强大的正规军,我们还要大办民兵师。这 ...
我觉得你真的该好好去看看反扫荡是怎么一回事。主力不走就是死,华北根据很多被彻底的破坏,人员伤亡巨大。民兵面对正规军的时候其实作用并不大,除非别人的兵力不够。

穿插合围是彻底消灭敌人的唯一方法,做不到是另外一回事。赶鸭子一样的打法,除非你的机动能力远远超过对方才行。
ligand 发表于 2011-8-19 14:52
周德礼在文中写道:“战前,我们对敌人认识不足,对其防御企图和可能采取的战法,缺乏详细的了解和深入的研 ...
游击不是你想游就游的,敌人一压缩你活动空间你就完蛋了。许世友当年吃日本人的亏并不少,当年的狼狈也不会忘记。
12345678909 发表于 2011-8-20 14:33
游击不是你想游就游的,敌人一压缩你活动空间你就完蛋了。许世友当年吃日本人的亏并不少,当年的狼狈也不 ...
许世友抗战时期是在胶东。胶东的抗日斗争算是相当顺利的,“当年吃日本人的亏”并不多,胶东八路军成长壮大得也很快、部队质量也很高。
12345678909 发表于 2011-8-20 14:33
游击不是你想游就游的,敌人一压缩你活动空间你就完蛋了。许世友当年吃日本人的亏并不少,当年的狼狈也不 ...
问题是敌人压缩你的活动空间,他得拿得出那么多的反游击的有生力量。所以反游击战的取胜之路不是搞“移村并户”的“人圈”或“模范部落”,或是在南越搞的战略村。而是拿出雄厚的兵力压垮游击队。
12345678909 发表于 2011-8-20 14:29
我觉得你真的该好好去看看反扫荡是怎么一回事。主力不走就是死,华北根据很多被彻底的破坏,人员伤亡巨大 ...
土八路对付日军、中国人对抗日本人,那种敌强我弱,人员伤亡巨大是必然的。“人民战争”理论都意味着靠这种民众力量的汪洋大海淹死侵略军,必将死伤惨重,是敌人的十倍都有可能。如伊拉克、阿富汗。这又能说明什么?伤亡这么惨就别抵抗了当顺民算了?这个道理对79年高平之战越方的策略同样适用。
ligand 发表于 2011-8-21 16:31
问题是敌人压缩你的活动空间,他得拿得出那么多的反游击的有生力量。所以反游击战的取胜之路不是搞“移村 ...
一次攻击拿不出那么多力量?日军一次扫荡才多少人,根据地那些转移慢的损失多大?就小越南拿游击队在攻击区搞扰袭根本就是自杀的行为。敌人一旦形成合围等待你的就是屠杀。
ligand 发表于 2011-8-21 16:27
许世友抗战时期是在胶东。胶东的抗日斗争算是相当顺利的,“当年吃日本人的亏”并不多,胶东八路军成长壮 ...
真的?原来他是指挥冀东还是冀中根据地记不清了,反正原来的基本根据地到1945年都还没有完全恢复,还吃亏不多?怎么才叫多。
ligand 发表于 2011-8-21 16:34
土八路对付日军、中国人对抗日本人,那种敌强我弱,人员伤亡巨大是必然的。“人民战争”理论都意味着靠这 ...
淹死敌人那是长期的,大范围的活动,要避实就虚。在别人集中兵力的地方搞游击,别人拉网一清,那些人都送死的料。
ligand 发表于 2011-8-21 16:34
土八路对付日军、中国人对抗日本人,那种敌强我弱,人员伤亡巨大是必然的。“人民战争”理论都意味着靠这 ...
淹死敌人那是长期的,大范围的活动,要避实就虚。在别人集中兵力的地方搞游击,别人拉网一清,那些人都送死的料。
看了图就明白多了。
想不出什么好主意就‘淹死’对方。做这事就怕放不开,你狠了别人才怕你。包括给北面那个看。

就怕放不开,行的是狠事却又担心有失圣人形象,这就两边都捞不着了。加派工程兵甚至民兵部队,打好交通线,对所有疑似武装人员及毗连人口作消毒处理,你看他还游击的起来。
教徒弟时,没留一手么?教训啊!
土共在其它国家对付游击队也差不多,也没什么特别的方法,只有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