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跨国公司掌握的数字相机核心技术,“凤凰”即使用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03:36:21
中国会有自己的数码相机(江西日报 江仲俞)



  上世纪末,全国37家相机厂,只剩下上海“海鸥”和江西“凤凰”两只“鸟”,而现在,只有“凤凰”在中国光学工业的天空中翱翔。
  但是,很多有着“国产情结”、“凤凰情结”的人说,现在没有“凤凰”相机了,“凤凰”已经在给跨国公司做配套了!
  是的,在计划经济时代,“凤凰205”相机要凭票供应;后来的“凤凰303”单反相机甚至引起日本人的不安。但是,现在“凤凰”的主导产品是手机、相机镜片和手机、相机镜头。虽然销售收入年年见长,年销售收入超过了10亿元,但毕竟不见了“凤凰”数字技术产品。
  对社会上的种种议论,“凤凰”人的回答是:以退为进。
  退,就是暂时退出整机生产,即主机终端产品。
  进,就是进入跨国公司的产业链,为跨国公司做好配套,当好配角。
  “凤凰”几度涅槃跨越生死线,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优势和出路
  “退”并不是倒退,而是以退为守,以退为进。想当年,“凤凰”的前身“江光”因“退”而生——由上海照相机二厂、南京光学仪器厂等5家企业部分“退”到大茅山组建工厂。1988年,“江光”又退出了大山,进入上饶市发展。
出台“大光学战略”,真正全面融入国际光学产业的链条之中
  “凤凰”的中远期目标是:零部件加工OEM(即定牌生产合作,俗称“贴牌”)—做自己的产品—发展大光学制造业。制定这一目标,是基于中国光学工业的技术水平与国外差距很大的现实考虑的。
  “凤凰”“大光学战略”随即出台:这边退出主机终端产品,那边进入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进入到跨国公司的门口。因为,跨国公司的生产体制为零库存,所有的零部件都是随时上线即时装配。



  “凤凰”进军的第一个大手笔就是在广东中山市开办光学加工分公司。事实证明,这步“走出去”的棋,是正确而明智的!“凤凰”中山分公司于2002年6月投产后,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盈利,此后生产经营状况几乎一年一个台阶,发展迅速。分公司充分发挥了桥头堡作用,与佳能、富士、柯柏等著名跨国光学公司成功实现对接,成为他们在中国内地的重要合作伙伴,凤凰光学真正全面融入国际光学产业的链条之中。
  “凤凰”中山分公司的成功大大增强了“凤凰”“大光学战略”的信心和决心。2003年底。“凤凰”在“长三角”上海嘉定再建一家规格更高的光学加工分公司——“凤凰光学(上海)有限公司”,“大光学战略”进入了佳境。
  在傻瓜相机和水货相机冲击“凤凰”的时候,“凤凰”没有正面回击,而是以退为守,并寻找最佳时机,一度在夹缝中前进。1996年,“凤凰”抓住一线机会,筹备上市。凤凰人带着一辆中巴车,车上放着打印机、公章、方便面、矿泉水等,辗转于上饶、南昌和北京之间。困了就在车上打个盹,饿了就吃一盒方便面或者在街边吃一份快餐。经过两个多月的奔波,国家有关部门终于为江西增加了一个上市指标,“凤凰”成为中国光学第一股。
  “凤凰”的企业家了解到:跨国公司掌握的数字相机核心技术,“凤凰”即使用几十年的时间,也赶超不了。技术型与贸易型都不是“凤凰”的强项,只有制造型才是“凤凰”的根本出路。这根本出路就是发展大光学制造业!而光学元件、光学镜头正是“凤凰”的优势所在。只有把优势发挥出来,做大做强光学配套产业,避开与跨国公司的正面冲突,与他们融为一体,成为全球光学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才能加速“凤凰”融入全球一体化的进程。
  是要面子、保“情结”,和跨国公司拼主机终端产品,还是以退为进,融入跨国公司的产业链并分得一块“蛋糕”?
  “凤凰”人毅然选择了后者。
“退”也是智慧
  今天的“退”是为了明天的“进”,“凤凰”的终极目标是做整机产品。



  退出了主机终端产品,“凤凰”的球形镜片加工技术、塑胶非球面制造技术、各类镜头的研发设计与加工技术越来越成熟,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由于退出了主机终端产品,一些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上饶“凤凰”总部,与“凤凰”谈合作,搞合资。2005年初,日本富士能株式会社与“凤凰”上饶本部合资组建凤凰富士能有限公司。现在,“凤凰”客户全是德国蔡斯、日本佳能、富士能、尼康、美国JABIL等世界著名品牌的跨国公司。
  从历史的角度看,暂时的“退”,是为了将来更好更快地“进”。“凤凰”的终极目标还是要做整机产品。
  现在,“凤凰”是将自己挂在“远洋巨轮”上“借船出海”,近期目标是让“凤凰”成为中国第一LENS(光学镜片、镜头)供应商,让有镜头和镜片的光学仪器上,都有“凤凰”,让跨国公司的光学产品上写道:“我们使用的是‘凤凰’镜头”。最终再由镜片到镜头,再到整机产品,稳步打造“凤凰”品牌的光学数字技术产品。
延伸阅读:上市公司“凤凰光学”
  “凤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5月28日在上海证交所上市,成为中国光学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公司拥有40年以上的精密制造、光学镜片镜头制造经验。特别是精密制造方面,拥有极其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综合批量生产能力。
  凤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为许多跨国知名公司提供服务,并深获好评。在精密金属零件加工和制造方面,能够加工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的各类结构件;尤其擅长加工薄壁筒类零件、凸轮曲线镜筒类零件、各种光学仪器、影像器材表面装饰件、光学加工治具并拥有独到的核心加工工艺技术。  
  现今,在中国的江西上饶、上海、广东中山都有凤凰光学的生产基地,总面积达292000m²,投资数亿元人民币,还配备了各类最先进的进口设备,集合三地的生产及技术开发能力,为世界各地的企业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
  公司分别通过了ISO9001:2000 和 ISO14001:1996.认证。
  凤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精密制造部是一家专注于精密金属制造的专业公司,产品集中于:     
    • 高精密金属零件
    • 镜头
    • 照相机
    • 钢片快门.      
  另外:公司拥有丰富的制作特种专业相机的经验,为Fotoman提供从零件到组装的全程服务,为Widepan提供相机所需的各类高精度零件。
  现在,公司正在生产大幅照相机的精密零部件,精度要求一般可达到正负0.01 mm,对于少量零部件的加工可由熟练工程师操作加工中心制作,对于机身等形状复杂类零件,可以开模具并进行精密加工,公司的发展战略是成为大幅照相机、120中片幅相机等的国际化生产基地。
  公司的合作方式可以是:

根据图纸加工生产(OEM);
客户提供设计思路和构思,由凤凰设计图纸并交客户确认后在我司生产(ODM);
可以为客户已有产品提供产品零部件、组装等各类服务。
  关于特种相机:凤凰光学具有40多年照相机生产的历史,主要生产全金属结构的照相机。
  1969-1990年,公司以生产35mm旁轴取景相机205系列为主。
  1981年,公司自主开发了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1985年,公司引进日本雅西卡FX-3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并于1991年全部国产化生产。
  1988年,公司开发变焦镜头系列,陆续开发出28-70mm,28-70mm,70-210mm,28-105mm,28-135mm,75-300mm等系列镜头。
  1992年,公司涉足专业相机生产领域。
  1995年公司开发了立体相机。
  1998年,于日本安源生合作,开发出徕卡接口的安源一式旁轴取景可更换镜头的照相机,引起照相机业界的轰动。
  2001年,公司继续与安源生合作,开发出第二代安源二式照相机。
  1998年,与美国潘福莱公司合作,开发旋转式140度全景照相机,这款相机广泛用在广告、建筑、影楼、人像等专业摄影场所。
  2005年,与潘福莱公司合作开发出沃德潘617专业相机及配件,使用斯耐德镜头,各项指标和产品的品质与世界专业相机媲美,得到消费者的称赞。
  2005年,公司又与美国FOTOMAN公司合作,陆续开发生产4×5、4×10、8×10、612、617、624等系列照相机及照相机配件。
  公司已经形成了开发、制造特种相机及配件的能力和经验  
  凤凰光学精密制造事业部专门从事金属零部件加工,有着雄厚的金属切削加工的实力,能够完成模具制造、压铸加工、冲压加工、表面处理等一系列加工工艺。
  凤凰光学有先进高效的四轴、五轴加工中心群,异型零件的加工得心应手!特别是在专业相机试制和小批制造期间的机身、后盖、顶盖等形状复杂、配合精度高的零件的加工,可以将块料到成品全过程加工!  
  高精度超精铣,辅以宝石刀具,为照相机片道加工的粗糙度、平面度、平行度的要求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如:60*240的相机片道粗糙度不大于Ra0.4,平行度、平面度误差不大于±0.02;
  镜头产品中凸轮曲线筒加工是凤凰光学的特长。加工的凸轮曲线槽,粗糙度不大于Ra0.4,槽宽误差不大于0.01,几何精度,位置精度控制良好!  
  凤凰光学数十年的经验积累,对易变形零件的零件变形控制有了十分专业的工艺措施,从选材、工装设计、工艺编制、时效处理等多方面有着较深的研究,使得此类零件加工技术位于同行业领先地位。  
  镜头调焦部件多头螺纹副部品,有着分度准确,配合精度高等特点,加工后的螺纹副调焦 手感舒适,无空程感。功能强大的加工中心同样也适用于多头螺纹。
延伸阅读:凤凰光学综合产能进世界四强
  凤凰光学集团公司月产光学镜片达到2000万片,各类光学镜头500万只。一季度,凤凰光学集团公司共完成光学元件部品超过7000万片(只),目前订单已经排到了9月份,且订单仍在不断增加。目前,其生产规模已成为世界光学行业第一,综合生产能力进入世界四强。  
  凤凰集团抓住世界制造业转移的时机,实施“大光学”战略,探索出一条“走出去,引进来”,由“竞争转为竞合”的发展道路,融入世界数字光学的产业链中。在合作过程中,不断强化管理理念,提升研发与制造技术水平,以满足跨国公司“零库存”管理体制和近乎苛刻的品质要求,连续4年被日本佳能公司评为“最佳供应商”,富士能、奥林巴斯、三星等诸多跨国公司把其列为中国内地的首选供应商。
  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过程中,将跨国公司的先进管理人才、资金引进到上饶总部成立合资公司,使凤凰集团形成了以上饶为大后方,东联上海、南接广东,三地互为犄角的生产布局。在上饶市,“凤凰”集团已“孵化”出的100余家光学加工企业,带动了上饶经济的发展。(2008-04-07 )

延伸阅读:央视焦点访谈《凤凰重生》



  江西上饶凤凰光学仪器集团诞生于1983年。在她诞生的二十多年时间里,面临国外品牌的竞争和数码照相机的考验,凤凰始终坚守自己的品牌。这使凤凰在新的挑战面前有了发挥自己优势的平台。现在,很多进口品牌的照相机使用的都是凤凰生产的镜头。目前,凤凰在上海、广东、江西建立了三大生产基地,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凤凰在困境中探求重生之路。同样,还有很多中国品牌在竞争中屹立不倒,比如经历了140年风雨的全聚德、坚持“以品质树品牌、以品牌打市场”的青岛啤酒、出口到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珠江牌钢琴、以“诚实守信、童叟无欺、一视同仁”为经营之道的同仁堂药业……这些中国的知名品牌正在构筑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详细内容】  
  主持人:过年的时候,全家团聚,走亲访友,外出旅游,过年的方式是越来越多了。可能大家都注意到了,不论人们选择哪种方式过年,都越来越在意品牌。比如说外出旅游的时候选择哪家旅行社?吃团圆饭要在哪个饭店吃?买电器要买什么牌子等等。品牌越来越成为人们花钱的时候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今天开始,《焦点访谈》将播出五集系列节目——《品牌·中国》,我们一起来关注中国的品牌建设情况。  

  解说:春节前,人们纷纷采办年货。此时,各种市场都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照相机市场也不例外。  

  记者:决定您选购相机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  

  顾客:主要是品牌。  

  记者:那你会选择国产的还是进口的?  

  顾客:当然是进口的品牌。  

  记者:为什么呢?  

  顾客:国产的数码相机少,我了解的。  

  解说:数码相机作为相机家族中的新秀,近些年销售势头强劲,而传统相机的销量则在逐年减少。2004年,数码相机在我国的销售量达到了2491万台。相比之下,传统相机只销了约320多万台。在相机市场上,国外品牌一直占有着垄断地位。但是在传统相机市场中,国产品牌相机还是占有一定的份额。  

  王志萍(北京摄贸广角总店凤凰专柜售货员):凤凰(在这里销售)的比例,就是单反相机,它大概占到80%以上。  

  记者:这里是北摄贸经广角,它被专业人士认为是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照相器材专卖店。在这里摆放的众多品牌照相机中,我们看到了凤凰、海鸥这样一些人们所熟悉的传统品牌。据了解,在国产的传统相机中,如今卖得最好的就是老牌的凤凰相机。  


  解说:来到位于江西上饶的凤凰光学仪器集团,首先看到的是凤凰的标志。这只“凤凰”诞生于1983年,在她诞生的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她曾经经历过辉煌。  

  刘业超(凤凰集团前身江光仪器总厂副厂长):1985年,我们出了1000台照相机,放到上海冠隆照相器材商店。它(商店)贴了通知出去以后,上海购买者连夜排队,排一晚上队,老百姓排一晚上队,排一晚上,带着被子穿着棉衣,冬天。  

  解说:那时候拥有一台凤凰205照相机是很多人的骄傲。但是到了1989年,国外品牌的相机蜂拥而至,全国37家照相机生产厂家纷纷关、停、并、转,此时的“凤凰”面临着选择,是死去还是重生?  

  记者:当时凤凰陷入一个什么样的困境?  

  王熙晏(江西凤凰光学仪器集团公司总经理):我们的销售收入一下子从5500多万下降到3000多万,我们的利润由每年盈利1000多万下降到亏损300多万,那个时候我们公司最高时候的负债达到两个多亿。  

  解说:80年代末,进口商品大量涌入,和凤凰一样,很多中国企业都感到了压力,甚至陷入了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人们曾经熟悉的品牌,像长城牌照相机、红旗牌自行车、王麻子剪刀、孔雀电视、海棠洗衣机、北极星时钟等等均已消失,但是在同样的困境中,不同的选择成就了不同的道路。  

  记者:面对这样的困境,凤凰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  

  王熙晏:我们提出的口号是凤凰不能倒,要倒最后一个倒,最早一个爬起来。  


  解说:在同行业的国产品牌纷纷倒下的时候,凤凰选择了坚守品牌的道路。  

  孙波(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量管理司司长):品牌就是产品的牌子,著名品牌就是名牌,名牌是质量好,长期得到消费者钟爱和信赖,知名度高的品牌。对企业来说,品牌就意味着生产力,意味着财富,谁拥有了品牌,谁就拥有了市场,拥有了竞争力。  

  艾丰(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副主任):没有品牌的企业,实际上就是没有主体的,起码最低限度它是主体不完整的企业。  

  解说:为了保住凤凰的品牌,凤凰决心研制当时在市场具有领先地位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王熙晏:那么品牌靠什么来维持?一定是靠产品,没有产品就没有品牌。在这种情况下,凤凰既然要坚持品牌,所以自然要开发新产品。  

  解说:在研制过程中,凤凰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和外商合作,一方面走自己研发的道路。但是在和外商的合作中,外商不提供关键零部件的图纸,并且停止了一个叫小主体的关键零部件的供应。  

  记者:这个在照相机当中叫小主体,那么这个小主体在照相机中起什么作用呢?  

  俞玉泉(时任凤凰303单光相机试制车间主任): 这个小主体在相机上是一个镜头跟机身的连接部分,连接部分它主要负责把机身的指令和动作传送到快门上去,它是一个连动部分。  

  记者:这里是凤凰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装配线,我手里拿的是这种相机的一个核心部件,叫小主体。别看它体积小,但是它的结构很复杂,技术精度要求特别高,加工难度也相当大。当时为了突破这道难关,凤凰的技术人员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  

  俞玉泉:大家一条心,为了这个企业的这个产品,保住这个品牌,白天黑夜,都是进行试验、加工,不行再来过这种情况。  

  解说:当时如果这个被称为小主体的零部件研制不出来,凤凰就只能做外商的加工厂,从而失去凤凰这个品牌。  

  唐余猛(凤凰集团前身江光仪器总厂工艺处处长):我们肯定要做大我们自己的品牌,所以这点还是很有决心的,从领导到技术干部一直到下面的基层职工,都有这个信心的,所以我们才开发成功。  

  解说:1992年,标有凤凰牌的303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研制成功,凤凰开始从低谷中奋飞。到1999年实现了销售收入4.2亿元,凤凰照相机的市场占有率突破了10%。但到了2000年左右,数码相机的出现使凤凰又再次面临考验。  

  唐文明(江西凤凰光学仪器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在数字相机上,我们感觉跟国际一流的公司去竞争是相当困难的时候,是不是说回头我们继续做传统相机呢?我想一旦这个产业遇到了技术革命的时候,如果你持续去加大投入原有产业的话,实际上公司的未来就变得非常非常有风险。所以我们就认真地分析自己公司这么多年积累了哪些优势。我们认为我们公司在光学制造、光学加工、镜头镜片的加工上具有相当的实力。  

  解说:凤凰人看到数码照相机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照相机,镜头都是照相机的核心部分,而凤凰已经积累了具有相对优势的光学镜片和镜头的加工技术。找到了定位,明确了方向,凤凰提出了大光学战略,其核心就是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光学制造为核心基础,融入全球化的数字技术的产业链中。与此同时,稳步发展凤凰品牌的系列产品。  

  唐文明:凤凰光学能够顺利地融入世界数字经济产业链当中,也得益于过去拥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品牌。国外的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它首先要寻找合作伙伴,它首先会考虑中国有哪些已经有比较强实力的,已经有品牌的公司。那我想过去凤凰光学在照相机产业上获得这样一个积累,创立了这样一个凤凰(品)牌,确实给了我们很大的一个基础。  

  解说:由于凤凰当初在面临选择时没有放弃凤凰的品牌,这使凤凰在新的挑战面前有了发挥自己优势的平台。  

  王熙晏:经历了1989年以后的那次低谷以后,凤凰人深刻地意识到品牌的作用,所以80年代我们是在创品牌,那是一种责任,一种社会责任和民族品牌的责任,当然还有一个企业生存的责任。还有一个更大的责任,就是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和调整铺垫平台的责任,那么这个责任在今天看来还是起到了作用,应该说是成功的。  

  解说:目前,很多进口品牌的照相机使用的都是凤凰的镜头,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凤凰在探求重生之路。同样,还有很多中国品牌也在竞争中屹立不倒,比如经历了140年风雨的全聚德、百年不衰的青岛啤酒、享誉海内外的珠江钢琴和同仁堂药业,这些中国的知名品牌正构筑起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艾丰:我们提到的这些老牌子,或者是发展比较好的老牌子,实际上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经验,就是珍惜自己的品牌,维护自己的品牌。在这个基础上,把它作为一个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平台,这个平台不仅能够整合你的无形资产,而且整合你的有形资产,把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形成新的优势,然后品牌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解说:把凤凰牌的镜头做成世界知名品牌,是凤凰人的追求,目前凤凰分别在上海、广东、江西建立了三大生产基地。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  

  主持人:面对着新的市场环境,凤凰曾几度陷入困境,但是它一直坚守“凤凰”这个品牌,试图冲出重围,期待凤凰重生。就凭这份执着,这份努力,也值得我们为之鼓掌加油。从一定意义上说,品牌不仅仅是企业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的名片。如果说当年人们通过丝绸和瓷器认识了中国,那么今天、明天,我们能不能有更多的知名品牌让世界了解中国呢?  
延伸阅读:凤凰显微镜拓展欧美市场
  凤凰光学集团有限公司与专业经销显微镜的欧洲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这家公司的网站上,已全部更换了“凤凰”系列显微镜宣传页。过去走低端路线的“凤凰”显微镜,用高附加值的产品敲开了欧美市场的大门。  
  显微镜能放大和发现不为肉眼所见的微观世界。商业领域同样需要用“显微镜”细分市场并寻求对策。过去,“凤凰”低档显微镜以其品牌、价格和质量稳定优势,在普通中小学校很受欢迎。但随着一些具备最低成本优势的民营企业进入市场后,“凤凰”显微镜的业务收入一度出现赤字。为扭转有市无利的局面,凤凰集团改走高端路线,专注于数码显微镜的研发和生产,主攻对显微镜技术要求比较高的重点城市的重点中学以及海外两个市场。在设计上,数码显微镜采用流线式外形、便携式机架,完全秉承人体力学特点,充分照顾了使用者的实际需求。PH100数码显微镜已经进入上海、北京40多所重点中学。



  今年3月下旬,“凤凰”首次以显微仪器制造商身份参加在美国举行的科学仪器展。一家外商看中凤凰的PH100数码显微镜,签订了业务合同。在2007年秋季全国高教仪器设备展示会上,欧洲客商又取得了3款“凤凰”数码显微镜在整个欧洲市场的代理权,每年的订单在150万欧元以上。中国会有自己的数码相机(江西日报 江仲俞)



  上世纪末,全国37家相机厂,只剩下上海“海鸥”和江西“凤凰”两只“鸟”,而现在,只有“凤凰”在中国光学工业的天空中翱翔。
  但是,很多有着“国产情结”、“凤凰情结”的人说,现在没有“凤凰”相机了,“凤凰”已经在给跨国公司做配套了!
  是的,在计划经济时代,“凤凰205”相机要凭票供应;后来的“凤凰303”单反相机甚至引起日本人的不安。但是,现在“凤凰”的主导产品是手机、相机镜片和手机、相机镜头。虽然销售收入年年见长,年销售收入超过了10亿元,但毕竟不见了“凤凰”数字技术产品。
  对社会上的种种议论,“凤凰”人的回答是:以退为进。
  退,就是暂时退出整机生产,即主机终端产品。
  进,就是进入跨国公司的产业链,为跨国公司做好配套,当好配角。
  “凤凰”几度涅槃跨越生死线,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优势和出路
  “退”并不是倒退,而是以退为守,以退为进。想当年,“凤凰”的前身“江光”因“退”而生——由上海照相机二厂、南京光学仪器厂等5家企业部分“退”到大茅山组建工厂。1988年,“江光”又退出了大山,进入上饶市发展。
出台“大光学战略”,真正全面融入国际光学产业的链条之中
  “凤凰”的中远期目标是:零部件加工OEM(即定牌生产合作,俗称“贴牌”)—做自己的产品—发展大光学制造业。制定这一目标,是基于中国光学工业的技术水平与国外差距很大的现实考虑的。
  “凤凰”“大光学战略”随即出台:这边退出主机终端产品,那边进入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进入到跨国公司的门口。因为,跨国公司的生产体制为零库存,所有的零部件都是随时上线即时装配。



  “凤凰”进军的第一个大手笔就是在广东中山市开办光学加工分公司。事实证明,这步“走出去”的棋,是正确而明智的!“凤凰”中山分公司于2002年6月投产后,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盈利,此后生产经营状况几乎一年一个台阶,发展迅速。分公司充分发挥了桥头堡作用,与佳能、富士、柯柏等著名跨国光学公司成功实现对接,成为他们在中国内地的重要合作伙伴,凤凰光学真正全面融入国际光学产业的链条之中。
  “凤凰”中山分公司的成功大大增强了“凤凰”“大光学战略”的信心和决心。2003年底。“凤凰”在“长三角”上海嘉定再建一家规格更高的光学加工分公司——“凤凰光学(上海)有限公司”,“大光学战略”进入了佳境。
  在傻瓜相机和水货相机冲击“凤凰”的时候,“凤凰”没有正面回击,而是以退为守,并寻找最佳时机,一度在夹缝中前进。1996年,“凤凰”抓住一线机会,筹备上市。凤凰人带着一辆中巴车,车上放着打印机、公章、方便面、矿泉水等,辗转于上饶、南昌和北京之间。困了就在车上打个盹,饿了就吃一盒方便面或者在街边吃一份快餐。经过两个多月的奔波,国家有关部门终于为江西增加了一个上市指标,“凤凰”成为中国光学第一股。
  “凤凰”的企业家了解到:跨国公司掌握的数字相机核心技术,“凤凰”即使用几十年的时间,也赶超不了。技术型与贸易型都不是“凤凰”的强项,只有制造型才是“凤凰”的根本出路。这根本出路就是发展大光学制造业!而光学元件、光学镜头正是“凤凰”的优势所在。只有把优势发挥出来,做大做强光学配套产业,避开与跨国公司的正面冲突,与他们融为一体,成为全球光学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才能加速“凤凰”融入全球一体化的进程。
  是要面子、保“情结”,和跨国公司拼主机终端产品,还是以退为进,融入跨国公司的产业链并分得一块“蛋糕”?
  “凤凰”人毅然选择了后者。
“退”也是智慧
  今天的“退”是为了明天的“进”,“凤凰”的终极目标是做整机产品。



  退出了主机终端产品,“凤凰”的球形镜片加工技术、塑胶非球面制造技术、各类镜头的研发设计与加工技术越来越成熟,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由于退出了主机终端产品,一些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上饶“凤凰”总部,与“凤凰”谈合作,搞合资。2005年初,日本富士能株式会社与“凤凰”上饶本部合资组建凤凰富士能有限公司。现在,“凤凰”客户全是德国蔡斯、日本佳能、富士能、尼康、美国JABIL等世界著名品牌的跨国公司。
  从历史的角度看,暂时的“退”,是为了将来更好更快地“进”。“凤凰”的终极目标还是要做整机产品。
  现在,“凤凰”是将自己挂在“远洋巨轮”上“借船出海”,近期目标是让“凤凰”成为中国第一LENS(光学镜片、镜头)供应商,让有镜头和镜片的光学仪器上,都有“凤凰”,让跨国公司的光学产品上写道:“我们使用的是‘凤凰’镜头”。最终再由镜片到镜头,再到整机产品,稳步打造“凤凰”品牌的光学数字技术产品。
延伸阅读:上市公司“凤凰光学”
  “凤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5月28日在上海证交所上市,成为中国光学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公司拥有40年以上的精密制造、光学镜片镜头制造经验。特别是精密制造方面,拥有极其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综合批量生产能力。
  凤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为许多跨国知名公司提供服务,并深获好评。在精密金属零件加工和制造方面,能够加工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的各类结构件;尤其擅长加工薄壁筒类零件、凸轮曲线镜筒类零件、各种光学仪器、影像器材表面装饰件、光学加工治具并拥有独到的核心加工工艺技术。  
  现今,在中国的江西上饶、上海、广东中山都有凤凰光学的生产基地,总面积达292000m²,投资数亿元人民币,还配备了各类最先进的进口设备,集合三地的生产及技术开发能力,为世界各地的企业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
  公司分别通过了ISO9001:2000 和 ISO14001:1996.认证。
  凤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精密制造部是一家专注于精密金属制造的专业公司,产品集中于:     
    • 高精密金属零件
    • 镜头
    • 照相机
    • 钢片快门.      
  另外:公司拥有丰富的制作特种专业相机的经验,为Fotoman提供从零件到组装的全程服务,为Widepan提供相机所需的各类高精度零件。
  现在,公司正在生产大幅照相机的精密零部件,精度要求一般可达到正负0.01 mm,对于少量零部件的加工可由熟练工程师操作加工中心制作,对于机身等形状复杂类零件,可以开模具并进行精密加工,公司的发展战略是成为大幅照相机、120中片幅相机等的国际化生产基地。
  公司的合作方式可以是:

根据图纸加工生产(OEM);
客户提供设计思路和构思,由凤凰设计图纸并交客户确认后在我司生产(ODM);
可以为客户已有产品提供产品零部件、组装等各类服务。
  关于特种相机:凤凰光学具有40多年照相机生产的历史,主要生产全金属结构的照相机。
  1969-1990年,公司以生产35mm旁轴取景相机205系列为主。
  1981年,公司自主开发了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1985年,公司引进日本雅西卡FX-3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并于1991年全部国产化生产。
  1988年,公司开发变焦镜头系列,陆续开发出28-70mm,28-70mm,70-210mm,28-105mm,28-135mm,75-300mm等系列镜头。
  1992年,公司涉足专业相机生产领域。
  1995年公司开发了立体相机。
  1998年,于日本安源生合作,开发出徕卡接口的安源一式旁轴取景可更换镜头的照相机,引起照相机业界的轰动。
  2001年,公司继续与安源生合作,开发出第二代安源二式照相机。
  1998年,与美国潘福莱公司合作,开发旋转式140度全景照相机,这款相机广泛用在广告、建筑、影楼、人像等专业摄影场所。
  2005年,与潘福莱公司合作开发出沃德潘617专业相机及配件,使用斯耐德镜头,各项指标和产品的品质与世界专业相机媲美,得到消费者的称赞。
  2005年,公司又与美国FOTOMAN公司合作,陆续开发生产4×5、4×10、8×10、612、617、624等系列照相机及照相机配件。
  公司已经形成了开发、制造特种相机及配件的能力和经验  
  凤凰光学精密制造事业部专门从事金属零部件加工,有着雄厚的金属切削加工的实力,能够完成模具制造、压铸加工、冲压加工、表面处理等一系列加工工艺。
  凤凰光学有先进高效的四轴、五轴加工中心群,异型零件的加工得心应手!特别是在专业相机试制和小批制造期间的机身、后盖、顶盖等形状复杂、配合精度高的零件的加工,可以将块料到成品全过程加工!  
  高精度超精铣,辅以宝石刀具,为照相机片道加工的粗糙度、平面度、平行度的要求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如:60*240的相机片道粗糙度不大于Ra0.4,平行度、平面度误差不大于±0.02;
  镜头产品中凸轮曲线筒加工是凤凰光学的特长。加工的凸轮曲线槽,粗糙度不大于Ra0.4,槽宽误差不大于0.01,几何精度,位置精度控制良好!  
  凤凰光学数十年的经验积累,对易变形零件的零件变形控制有了十分专业的工艺措施,从选材、工装设计、工艺编制、时效处理等多方面有着较深的研究,使得此类零件加工技术位于同行业领先地位。  
  镜头调焦部件多头螺纹副部品,有着分度准确,配合精度高等特点,加工后的螺纹副调焦 手感舒适,无空程感。功能强大的加工中心同样也适用于多头螺纹。
延伸阅读:凤凰光学综合产能进世界四强
  凤凰光学集团公司月产光学镜片达到2000万片,各类光学镜头500万只。一季度,凤凰光学集团公司共完成光学元件部品超过7000万片(只),目前订单已经排到了9月份,且订单仍在不断增加。目前,其生产规模已成为世界光学行业第一,综合生产能力进入世界四强。  
  凤凰集团抓住世界制造业转移的时机,实施“大光学”战略,探索出一条“走出去,引进来”,由“竞争转为竞合”的发展道路,融入世界数字光学的产业链中。在合作过程中,不断强化管理理念,提升研发与制造技术水平,以满足跨国公司“零库存”管理体制和近乎苛刻的品质要求,连续4年被日本佳能公司评为“最佳供应商”,富士能、奥林巴斯、三星等诸多跨国公司把其列为中国内地的首选供应商。
  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过程中,将跨国公司的先进管理人才、资金引进到上饶总部成立合资公司,使凤凰集团形成了以上饶为大后方,东联上海、南接广东,三地互为犄角的生产布局。在上饶市,“凤凰”集团已“孵化”出的100余家光学加工企业,带动了上饶经济的发展。(2008-04-07 )

延伸阅读:央视焦点访谈《凤凰重生》



  江西上饶凤凰光学仪器集团诞生于1983年。在她诞生的二十多年时间里,面临国外品牌的竞争和数码照相机的考验,凤凰始终坚守自己的品牌。这使凤凰在新的挑战面前有了发挥自己优势的平台。现在,很多进口品牌的照相机使用的都是凤凰生产的镜头。目前,凤凰在上海、广东、江西建立了三大生产基地,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凤凰在困境中探求重生之路。同样,还有很多中国品牌在竞争中屹立不倒,比如经历了140年风雨的全聚德、坚持“以品质树品牌、以品牌打市场”的青岛啤酒、出口到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珠江牌钢琴、以“诚实守信、童叟无欺、一视同仁”为经营之道的同仁堂药业……这些中国的知名品牌正在构筑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详细内容】  
  主持人:过年的时候,全家团聚,走亲访友,外出旅游,过年的方式是越来越多了。可能大家都注意到了,不论人们选择哪种方式过年,都越来越在意品牌。比如说外出旅游的时候选择哪家旅行社?吃团圆饭要在哪个饭店吃?买电器要买什么牌子等等。品牌越来越成为人们花钱的时候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今天开始,《焦点访谈》将播出五集系列节目——《品牌·中国》,我们一起来关注中国的品牌建设情况。  

  解说:春节前,人们纷纷采办年货。此时,各种市场都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照相机市场也不例外。  

  记者:决定您选购相机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  

  顾客:主要是品牌。  

  记者:那你会选择国产的还是进口的?  

  顾客:当然是进口的品牌。  

  记者:为什么呢?  

  顾客:国产的数码相机少,我了解的。  

  解说:数码相机作为相机家族中的新秀,近些年销售势头强劲,而传统相机的销量则在逐年减少。2004年,数码相机在我国的销售量达到了2491万台。相比之下,传统相机只销了约320多万台。在相机市场上,国外品牌一直占有着垄断地位。但是在传统相机市场中,国产品牌相机还是占有一定的份额。  

  王志萍(北京摄贸广角总店凤凰专柜售货员):凤凰(在这里销售)的比例,就是单反相机,它大概占到80%以上。  

  记者:这里是北摄贸经广角,它被专业人士认为是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照相器材专卖店。在这里摆放的众多品牌照相机中,我们看到了凤凰、海鸥这样一些人们所熟悉的传统品牌。据了解,在国产的传统相机中,如今卖得最好的就是老牌的凤凰相机。  


  解说:来到位于江西上饶的凤凰光学仪器集团,首先看到的是凤凰的标志。这只“凤凰”诞生于1983年,在她诞生的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她曾经经历过辉煌。  

  刘业超(凤凰集团前身江光仪器总厂副厂长):1985年,我们出了1000台照相机,放到上海冠隆照相器材商店。它(商店)贴了通知出去以后,上海购买者连夜排队,排一晚上队,老百姓排一晚上队,排一晚上,带着被子穿着棉衣,冬天。  

  解说:那时候拥有一台凤凰205照相机是很多人的骄傲。但是到了1989年,国外品牌的相机蜂拥而至,全国37家照相机生产厂家纷纷关、停、并、转,此时的“凤凰”面临着选择,是死去还是重生?  

  记者:当时凤凰陷入一个什么样的困境?  

  王熙晏(江西凤凰光学仪器集团公司总经理):我们的销售收入一下子从5500多万下降到3000多万,我们的利润由每年盈利1000多万下降到亏损300多万,那个时候我们公司最高时候的负债达到两个多亿。  

  解说:80年代末,进口商品大量涌入,和凤凰一样,很多中国企业都感到了压力,甚至陷入了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人们曾经熟悉的品牌,像长城牌照相机、红旗牌自行车、王麻子剪刀、孔雀电视、海棠洗衣机、北极星时钟等等均已消失,但是在同样的困境中,不同的选择成就了不同的道路。  

  记者:面对这样的困境,凤凰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  

  王熙晏:我们提出的口号是凤凰不能倒,要倒最后一个倒,最早一个爬起来。  


  解说:在同行业的国产品牌纷纷倒下的时候,凤凰选择了坚守品牌的道路。  

  孙波(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量管理司司长):品牌就是产品的牌子,著名品牌就是名牌,名牌是质量好,长期得到消费者钟爱和信赖,知名度高的品牌。对企业来说,品牌就意味着生产力,意味着财富,谁拥有了品牌,谁就拥有了市场,拥有了竞争力。  

  艾丰(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副主任):没有品牌的企业,实际上就是没有主体的,起码最低限度它是主体不完整的企业。  

  解说:为了保住凤凰的品牌,凤凰决心研制当时在市场具有领先地位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王熙晏:那么品牌靠什么来维持?一定是靠产品,没有产品就没有品牌。在这种情况下,凤凰既然要坚持品牌,所以自然要开发新产品。  

  解说:在研制过程中,凤凰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和外商合作,一方面走自己研发的道路。但是在和外商的合作中,外商不提供关键零部件的图纸,并且停止了一个叫小主体的关键零部件的供应。  

  记者:这个在照相机当中叫小主体,那么这个小主体在照相机中起什么作用呢?  

  俞玉泉(时任凤凰303单光相机试制车间主任): 这个小主体在相机上是一个镜头跟机身的连接部分,连接部分它主要负责把机身的指令和动作传送到快门上去,它是一个连动部分。  

  记者:这里是凤凰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装配线,我手里拿的是这种相机的一个核心部件,叫小主体。别看它体积小,但是它的结构很复杂,技术精度要求特别高,加工难度也相当大。当时为了突破这道难关,凤凰的技术人员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  

  俞玉泉:大家一条心,为了这个企业的这个产品,保住这个品牌,白天黑夜,都是进行试验、加工,不行再来过这种情况。  

  解说:当时如果这个被称为小主体的零部件研制不出来,凤凰就只能做外商的加工厂,从而失去凤凰这个品牌。  

  唐余猛(凤凰集团前身江光仪器总厂工艺处处长):我们肯定要做大我们自己的品牌,所以这点还是很有决心的,从领导到技术干部一直到下面的基层职工,都有这个信心的,所以我们才开发成功。  

  解说:1992年,标有凤凰牌的303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研制成功,凤凰开始从低谷中奋飞。到1999年实现了销售收入4.2亿元,凤凰照相机的市场占有率突破了10%。但到了2000年左右,数码相机的出现使凤凰又再次面临考验。  

  唐文明(江西凤凰光学仪器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在数字相机上,我们感觉跟国际一流的公司去竞争是相当困难的时候,是不是说回头我们继续做传统相机呢?我想一旦这个产业遇到了技术革命的时候,如果你持续去加大投入原有产业的话,实际上公司的未来就变得非常非常有风险。所以我们就认真地分析自己公司这么多年积累了哪些优势。我们认为我们公司在光学制造、光学加工、镜头镜片的加工上具有相当的实力。  

  解说:凤凰人看到数码照相机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照相机,镜头都是照相机的核心部分,而凤凰已经积累了具有相对优势的光学镜片和镜头的加工技术。找到了定位,明确了方向,凤凰提出了大光学战略,其核心就是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光学制造为核心基础,融入全球化的数字技术的产业链中。与此同时,稳步发展凤凰品牌的系列产品。  

  唐文明:凤凰光学能够顺利地融入世界数字经济产业链当中,也得益于过去拥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品牌。国外的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它首先要寻找合作伙伴,它首先会考虑中国有哪些已经有比较强实力的,已经有品牌的公司。那我想过去凤凰光学在照相机产业上获得这样一个积累,创立了这样一个凤凰(品)牌,确实给了我们很大的一个基础。  

  解说:由于凤凰当初在面临选择时没有放弃凤凰的品牌,这使凤凰在新的挑战面前有了发挥自己优势的平台。  

  王熙晏:经历了1989年以后的那次低谷以后,凤凰人深刻地意识到品牌的作用,所以80年代我们是在创品牌,那是一种责任,一种社会责任和民族品牌的责任,当然还有一个企业生存的责任。还有一个更大的责任,就是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和调整铺垫平台的责任,那么这个责任在今天看来还是起到了作用,应该说是成功的。  

  解说:目前,很多进口品牌的照相机使用的都是凤凰的镜头,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凤凰在探求重生之路。同样,还有很多中国品牌也在竞争中屹立不倒,比如经历了140年风雨的全聚德、百年不衰的青岛啤酒、享誉海内外的珠江钢琴和同仁堂药业,这些中国的知名品牌正构筑起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艾丰:我们提到的这些老牌子,或者是发展比较好的老牌子,实际上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经验,就是珍惜自己的品牌,维护自己的品牌。在这个基础上,把它作为一个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平台,这个平台不仅能够整合你的无形资产,而且整合你的有形资产,把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形成新的优势,然后品牌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解说:把凤凰牌的镜头做成世界知名品牌,是凤凰人的追求,目前凤凰分别在上海、广东、江西建立了三大生产基地。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  

  主持人:面对着新的市场环境,凤凰曾几度陷入困境,但是它一直坚守“凤凰”这个品牌,试图冲出重围,期待凤凰重生。就凭这份执着,这份努力,也值得我们为之鼓掌加油。从一定意义上说,品牌不仅仅是企业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的名片。如果说当年人们通过丝绸和瓷器认识了中国,那么今天、明天,我们能不能有更多的知名品牌让世界了解中国呢?  
延伸阅读:凤凰显微镜拓展欧美市场
  凤凰光学集团有限公司与专业经销显微镜的欧洲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这家公司的网站上,已全部更换了“凤凰”系列显微镜宣传页。过去走低端路线的“凤凰”显微镜,用高附加值的产品敲开了欧美市场的大门。  
  显微镜能放大和发现不为肉眼所见的微观世界。商业领域同样需要用“显微镜”细分市场并寻求对策。过去,“凤凰”低档显微镜以其品牌、价格和质量稳定优势,在普通中小学校很受欢迎。但随着一些具备最低成本优势的民营企业进入市场后,“凤凰”显微镜的业务收入一度出现赤字。为扭转有市无利的局面,凤凰集团改走高端路线,专注于数码显微镜的研发和生产,主攻对显微镜技术要求比较高的重点城市的重点中学以及海外两个市场。在设计上,数码显微镜采用流线式外形、便携式机架,完全秉承人体力学特点,充分照顾了使用者的实际需求。PH100数码显微镜已经进入上海、北京40多所重点中学。



  今年3月下旬,“凤凰”首次以显微仪器制造商身份参加在美国举行的科学仪器展。一家外商看中凤凰的PH100数码显微镜,签订了业务合同。在2007年秋季全国高教仪器设备展示会上,欧洲客商又取得了3款“凤凰”数码显微镜在整个欧洲市场的代理权,每年的订单在150万欧元以上。
期待凤凰镜头
能生产自动对焦镜头就好了
  解说:把凤凰牌的镜头做成世界知名品牌,是凤凰人的追求,目前凤凰分别在上海、广东、江西建立了三大生产基地。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

凤凰也不是止步不前,只是产业多转向代工了,自有品牌不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