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渡红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0:57:28
红河源自云南省中部,中国境内称为元江,从河口县流入越南境内后叫做红河。红河自西北流向东南,宽100-200米,水深3-5米,平时水流约1米/秒,不能徒涉。在老街以北地段,中越边境与红河平行。因此,13军必先从中国境内的东岸强渡至越南境内的西岸,然后再发起攻势。14军方向也有一条界河,南溪河,自东北流向西南,和红河交汇与中国河口县形成一个夹角。欲进攻老街,14军也要先渡南溪河。

红河西岸属黄连山脉北麓的亚热带低山丘陵地区,山的比高不大,山脚多陡峭,山脊较平缓。从黄连山北麓有7条宽15-20米的小河自西南向东北流入红河,可以徒涉,将西岸切割出一系列狭窄谷地。山谷间多茅草和灌木丛,生长茂密。战区气温较高,湿度大,上午多浓雾。主要公路有4条:位于云南河口对面的谷柳向西北通向坝洒的公路;谷柳向东南通向柑塘(朗仁)的公路;谷柳向西南通向沙巴的10号公路;谷柳向西南通向10号公路谷珊地区的公路。其中谷柳通往沙巴的2条公路宽约6米多,路况较好,其余2条公路宽约4米多,为碎石土路。这一片地区夹在黄连山与红河之间,被河谷切割,部队进行大的迂回和机动不易。主要城镇较少,规模也很小,越军通常占据城镇周围的山地制高点凭险设防。

守卫红河两岸地区的越军作战师是345师,下辖步兵121团、118团、124团、190炮兵团;黄连山省军事指挥部设在谷柳,指挥地方军黄连山省队192团、黄连山省队254团、黄连山省队独立第2营、老街市队、柑塘市队、1个公安营、文盘独立第2连和若干公安屯。越军总兵力约1万余人。此外,还有1个特工营和数量不详的武装民军。越军判断中国军队会沿河强渡,于是将部队占据两岸高地设防,重点防守谷柳、保胜、柑塘、老街、小曹一线。

红河西岸,345师将118团主力放在朗票,121团放在谷柳至柑塘之间,190炮兵团放在维金、谷萨地区,登朱是85加农炮阵地,谷萨是122榴弹炮营,柑塘和谷珊各有1个高炮营;地方军黄连山省队192团的3个营分别放在龙金、岳山、谷珊及其附近地区,老街市队独立第6营放在谷柳以西地区,文盘独立第2连放在佛拉寨,公安营放在柑塘以北,柑塘市队和特工营放在柑塘以南地区。

和东线相比,西线的解放军参战部队战前准备得较为充分一些,对于热带山岳丛林战也更有经验。从着装上就能看出分野。东线部队一般是和平时一样放着裤脚,穿高腰防刺解放鞋。而西线部队除解放鞋外,大多打着绑腿,左一道右一道,打法还多种多样,活脱脱回到了革命战争年代。实战证明,打绑腿对于提高部队在山岳丛林地带的战斗力是很有作用的。

红河源自云南省中部,中国境内称为元江,从河口县流入越南境内后叫做红河。红河自西北流向东南,宽100-200米,水深3-5米,平时水流约1米/秒,不能徒涉。在老街以北地段,中越边境与红河平行。因此,13军必先从中国境内的东岸强渡至越南境内的西岸,然后再发起攻势。14军方向也有一条界河,南溪河,自东北流向西南,和红河交汇与中国河口县形成一个夹角。欲进攻老街,14军也要先渡南溪河。

红河西岸属黄连山脉北麓的亚热带低山丘陵地区,山的比高不大,山脚多陡峭,山脊较平缓。从黄连山北麓有7条宽15-20米的小河自西南向东北流入红河,可以徒涉,将西岸切割出一系列狭窄谷地。山谷间多茅草和灌木丛,生长茂密。战区气温较高,湿度大,上午多浓雾。主要公路有4条:位于云南河口对面的谷柳向西北通向坝洒的公路;谷柳向东南通向柑塘(朗仁)的公路;谷柳向西南通向沙巴的10号公路;谷柳向西南通向10号公路谷珊地区的公路。其中谷柳通往沙巴的2条公路宽约6米多,路况较好,其余2条公路宽约4米多,为碎石土路。这一片地区夹在黄连山与红河之间,被河谷切割,部队进行大的迂回和机动不易。主要城镇较少,规模也很小,越军通常占据城镇周围的山地制高点凭险设防。

守卫红河两岸地区的越军作战师是345师,下辖步兵121团、118团、124团、190炮兵团;黄连山省军事指挥部设在谷柳,指挥地方军黄连山省队192团、黄连山省队254团、黄连山省队独立第2营、老街市队、柑塘市队、1个公安营、文盘独立第2连和若干公安屯。越军总兵力约1万余人。此外,还有1个特工营和数量不详的武装民军。越军判断中国军队会沿河强渡,于是将部队占据两岸高地设防,重点防守谷柳、保胜、柑塘、老街、小曹一线。

红河西岸,345师将118团主力放在朗票,121团放在谷柳至柑塘之间,190炮兵团放在维金、谷萨地区,登朱是85加农炮阵地,谷萨是122榴弹炮营,柑塘和谷珊各有1个高炮营;地方军黄连山省队192团的3个营分别放在龙金、岳山、谷珊及其附近地区,老街市队独立第6营放在谷柳以西地区,文盘独立第2连放在佛拉寨,公安营放在柑塘以北,柑塘市队和特工营放在柑塘以南地区。

和东线相比,西线的解放军参战部队战前准备得较为充分一些,对于热带山岳丛林战也更有经验。从着装上就能看出分野。东线部队一般是和平时一样放着裤脚,穿高腰防刺解放鞋。而西线部队除解放鞋外,大多打着绑腿,左一道右一道,打法还多种多样,活脱脱回到了革命战争年代。实战证明,打绑腿对于提高部队在山岳丛林地带的战斗力是很有作用的。

红河西岸的越军主要沿河谷布防,易被突破分割,13军遂将3个师一字排开,在西岸的宽大正面发动猛攻。

西路为38师,在坝洒对面的180高地南侧、甘蔗园、曼峨地区强渡红河,迅速攻歼坝洒越军,然后以主力向孟珊地区发展进攻,配合37师分割歼灭当面之敌。考虑到平卢地区的316A师会东援老街,要走10号公路,便以38师114团向谷柳侧后10号公路以北的奔西爱、威龙松地区穿插,退敌退路,阻击来增援的越军,保障军主力围歼345师。

中路为39师,在冯五寨至龙沙河一带渡过红河,主攻岳山和谷珊西山方向。另以39师116团向朗票以南的朗格姆地区进行80公里长途穿插,直接割裂柑塘防御体系,切断345师沿红河的退路,阻止来自沙巴方向和纵深地区的越军增援。

东路为37师,在洞坪、北山至瓦窑一线强渡红河,集中主力歼灭谷珊和谷柳之敌,然后向维金、谷萨地区发展进攻,协同38师围歼345师。

从13军的部署来看,强调渡过红河后迅速对当面之敌进行浅近迂回的分割围歼,然后集中主力沿谷珊至柑塘方向进行弧形包围,也是打歼灭战的架势。为此还特意拿出38师114团和39师116团来了两个长途穿插,企图心不小,要一口吃掉345师。

13军参加过1960年代的两次中缅边境戡界警卫作战和丛林大练兵,有亚热带山岳丛林战经验。特别是13军作为当年驻守云南的主力,还担负了抗美援越任务,越军头号主力步兵师308师、351工炮师第34团均由13军一手训练和装备。确定发起对越作战后,军委第一个想到加强西线的部队就是13军。而13军广大官兵对于越南的忘恩负义早已义愤填膺,上上下下都有着“师傅打徒弟,教训龟儿子”的心态,士气十分旺盛。这次由13军进攻红河西岸,先后加强了50军149师、11军32师95团、高炮65师、炮兵18团、炮兵第5团、炮兵49团、炮兵213团、昆明军区独立坦克团(欠第1营和第7连)、舟桥86团、云南边防13团等部(分)队,使作战总兵力达到了71988人,拥有62式轻型坦克56辆、63式装甲运输车10辆、82毫米以上各种火炮1011门、37毫米以上各种高炮204门、各种车辆3952台、军马1427匹、民马650匹,可谓是兵强马壮。
13军要跨越的第一道险隘,就是红河。红河水面宽阔,水深流急,不能徒涉。越军在河西岸的一系列高地上重兵设防,封锁河面,修筑了坚固的工事,配置了较强的火力,吹嘘至少可坚守2个月。

13军将3个师沿红河一字排开:西路为38师,在坝洒对面的180高地南侧、甘蔗园、曼峨地区渡河;中路为39师,在冯五寨至龙沙河一带渡河;东路为37师,在洞坪、北山至瓦窑一线渡河。然后以一部兵力歼灭坝洒和谷柳之敌,主力向谷珊、柑塘、朗票方向实施主要突击。

先看东路37师。

37师前身最早来源于鄂豫皖红4军12师,是正宗的红31军传人。37师是13军中齐装全训的甲种师,从1960年起就一直担任战备值班部队。79之战时主官为师长王引生、政委明申昌、参谋长魏天培、政治部主任张英明,辖步兵109团、110团、111团,全师共15000余人。这次作战配属了预备炮兵师1个炮兵团(欠1个营)、军85加农炮营(欠第9连)、昆明军区独立坦克团(欠第1营和第7连)、军舟桥连(欠第4排)、军区防化第2连(欠第1排),准备在北山至瓦窑地段强渡红河。

经过战前侦察,了解到当面沿河越军为黄连山省队192团及武装民军、青年冲锋队等,约有1个多团兵力,重点守备区域为谷柳至北山一线。最东侧为谷柳市,与老街市隔红河相连,分为沿海、谷柳、金星3个区。谷柳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侧后是保胜县城,有3条公路分别通往坝洒、沙巴、柑塘;谷柳以西为佛拉寨,与谷柳间沿河岸设有单列桩铁丝网;佛拉寨以西是瞰制红河两岸的重要支撑点230高地,其侧后是扼守通向坝洒公路的果沙、龙金地区;230高地西侧是瞰制北山前沿的122、123、141高地,后面还有屏护公路的191、154、232、194等高地。

37师决心组成2个梯队强渡红河。以1个加强步兵营先行攻占230、141、123、122等前沿高地,控制要点,保障开设渡场;师主力渡河后,立即前出围歼谷柳、谷珊地区之敌,然后向维金、谷萨地区发展进攻,协同38师歼灭柑塘地区之敌。

具体部署是:

111团配属军85加农炮营(欠第9连)、师85加农炮营、防化1个班,以2营为渡河先遣营,在北山、瓦窑渡场强渡红河,攻占230高地及沿河滩头阵地,控制要点,保障工兵架桥和主力渡河;团主力为师预备队,随110团之后渡河,随时准备加入战斗。另以3个步兵团的100迫击炮连、2个高射机枪连及部分营连炮兵组成火力支援队,支援先遣营渡河并开辟通路。

109团配属昆明军区独立坦克团第3营(欠第7连)、喷火、防化各1个班,在瓦窑渡场渡河,沿佛拉寨、205高地向前穿插,在坦克配合下,向谷柳侧后攻击前进,断敌退路,围歼谷柳之敌。然后迅速南下发展进攻,协同友邻歼灭维金、谷萨之敌。

110团配属昆明军区独立坦克团第2营、装甲输送车1个连、喷火2个班、防化1个班,在北山、瓦窑渡场渡河,沿果沙向南进至210高地西南和315高地之间展开。在坦克配合下,主力沿282高地、登高寨及谷柳通向沙巴公路两翼向谷珊地区攻击,以一部兵力沿332、250高地向241高地攻击,包抄歼灭谷珊地区之敌,然后进至宏西爱、大寨以西地区转为师预备队,随时准备向柑塘方向攻击前进。

师炮兵团(欠85加农炮营)编为师第一炮兵群,预备炮兵师1个炮兵团编为师第二炮兵群,由师炮兵指挥所统一指挥,分别压制红河沿岸和纵深地区越军火力,支援步兵攻击前进。

师85加农炮营组成反坦克预备队,随第一梯队团跟进,占领有利发射阵地,消灭敌装甲目标和坚固工事,支援步兵战斗。

师舟桥连和军加强的舟桥连,由师渡河指挥所统一指挥,在北山、瓦窑开设轻舟渡场,架设舟桥和轻便竹筏桥,保障步兵渡河。工兵部队由师指掌握。

师侦察队随先遣营渡河,向前开进查明敌情。

师前指、师基指、师后指分别开设,根据战斗进展向前转移。

临战的前二天,37师又组织了小分队越境侦察,师指也亲自到前沿观察。发现红河对岸的前沿防御间隙较大,障碍物也不多。而且防守越军白天才出来活动,到了夜间就收缩回主阵地,显然兵力不足,胆量也不大。经过研究,师指及时转变决心,调整了部署:

原定强渡改为夜间偷渡结合强渡,取消强渡前的炮火准备。

渡河先遣营于2月17日凌晨2时开始偷渡,攻占230高地。

109团侦察排和师侦察连首先偷渡,占领230高地东北侧的109高地及东南侧无名高地,230高地东南侧的132高地及东北侧无名高地,保障渡河先遣营的左翼安全。

111团1营3连在北山西北800米的洞坪附近偷渡,攻占141、122高地,保障渡河先遣营的右翼安全。昆明军区独立坦克团集中10辆装甲输送车,临时组成装甲输送车连搭载3连实施偷渡。

师主力于4时开始强渡,109团和110团分别在北山和瓦窑登陆场强渡红河,于90分钟内渡完。舟桥部队迅速前出架设轻舟浮桥,工兵1连架设简便竹筏桥,于6时30分前架设完毕。坦克团在洞坪农场的重舟渡场渡河。

师第一、第二炮兵群、加强111团的火力支援队和85加农炮营占领射击阵地,强渡开始后以火力压制越军纵深炮兵阵地,协同步兵抗敌反冲击。

在发起偷渡之前,为了避免出现与往常不同的战前沉寂,37师派出2辆汽车沿洞坪河口公路来回行驶,以1个侦察排和炮兵连在河口县以西佯动,迷惑和麻痹当面越军。

战前,红河沿岸连下了3天雨,水位上涨,河面增宽达200米。2月16日夜21时起,各攻击部队冒着雨提前4个半小时先后隐蔽进入待渡地域。师前指考虑大军云集河边易为敌发现,而且天气恶劣时间长了增加部队疲劳,于是报军指同意提前开始偷渡。

渡河先遣营是111团2营,1976年、1978年都是全训部队,军政素质较好,战前全营新兵也较少。这次渡河2营配属了1营3连和团82无后坐力炮连2排,分北山和瓦窑2个渡场偷渡红河。

2营确定了部署:
4连配属82无后坐力炮3门、重机枪3挺,在瓦窑渡场乘橡皮舟偷渡,向230高地东侧攻击前进。
6连(欠3排)配属82无后坐力炮2门、重机枪3挺,在瓦窑渡场4连之后乘冲锋舟渡河,从正面拿下滩头阵地,然后向230高地攻击前进。
5连配属82无后坐力炮1门、重机枪2挺,在北山渡场乘冲锋舟渡河,占领滩头阵地,然后向230高地西北无名高地攻击前进。
1营3连乘装甲输送车10辆在洞坪以东红河转弯处渡河,抢占滩头阵地,然后向122、141、123高地攻击前进。
6连3排和重机枪、82无后坐力炮各1个班,加强了1营2连为预备队,随营指前进。
营炮兵连以火力支援各连战斗。

2月16日夜22时,1营3连1排在洞坪以东红河转弯处乘橡皮舟偷渡红河,隐蔽前进,于23时40分占领141高地。

17日1时40分,109团侦察排和师侦察连在瓦窑渡场乘橡皮舟开始偷渡。侦察排于20分钟内渡过红河,隐蔽占领了滩头几个阵地。

17日2时,5连将冲锋舟运至河岸边泛水线,然后返回原地隐蔽。4连于侦察排之后开始偷渡,因只有大橡皮舟1只、小橡皮舟2只,每次只能载不到20人过河,后小橡皮舟漏气,载人量又减少,渡河速度较为缓慢。至凌晨4时,4连只有1排和2排渡过红河。

4时正,111团团指发出停止偷渡,准备强渡的命令,各分队立即展开强渡。4连其余部队改乘冲锋舟,于4时16分全部登岸;5连于4时20分在北山渡场乘冲锋舟全部渡过红河;营指和6连、炮兵连也相继在瓦窑渡场渡河。至4时40分,全营渡河完毕,未遇到敌情。

4时12分,军指发出强渡开始信号。师前指即令各部队按强渡方案渡河,炮兵群严密监视对岸敌人,随时准备火力支援。

接令后,109团和110团渡河先头部队分别在北山和瓦窑渡场乘冲锋舟开始强渡红河。

4时45分,过河的师侦察连占领132高地,控制了公路两侧要点。109团侦察排占领131高地,警戒佛拉寨方向的敌情。

1营3连在洞坪东南红河拐弯处渡河,这里的河宽约126米,水深2.5米,两岸坡度较缓,植被茂密。强渡命令发出后,装甲输送车连冒雨进入渡场展开。4时17分,3连2、3排乘10辆装甲输送车离岸泛水驶向对岸。不久,被对岸122高地上的越军发现,立即以各种火器向3连进行射击。装甲输送车以12.7毫米机枪坚决还击,同时加快速度强行渡河。4时25分,装甲输送车登上南岸,第一辆车遇防坦克壕陷住,3连立即下车发起攻击。经过战斗,3排于5时05分攻占122高地,随后向前支援2排。2排沿滩头阵地向纵深前进,攻占沿路几个阵地,在3排和装甲输送车支援下于6时10分攻占123高地。至此,3连全部夺占122、141、123高地,巩固了北山突出部登陆场。装甲车输送车连无一损伤,战后,荣立集体三等功。

在各分队展开强渡后,师前指命令舟桥和工兵分队开始架桥。6时25分,一座舟桥和一座简便竹筏桥架设成功。为加快渡河速度,师前指令未渡河的部队迅速通过舟桥和竹筏桥渡河。因抢渡过程中竹筏桥钢绳锚桩拉断,无法使用,师前指又决定109团和110团都从舟桥渡河。同时,舟桥86团在洞坪农场处冒着越军火力架起一座重型舟桥,可以通过坦克部队。

渡过红河的111团2营,开始对230高地发起攻击。

230高地位于谷柳以西,高出红河水面约150米,山上多2米深的茅草、灌木丛、木薯地。230高地北侧较陡;南侧是谷柳通向坝洒的公路;东北侧是延伸出来的11号高地,长约150米,山脊宽约50-60米;西北侧是延伸出来的无名高地,比高约150米。在230高地的北侧前沿,分别是标号1-10的小高地,间或有水稻田。1、5、11号高地之间凹部有3条东西走向的人行小道。230高地的守敌为黄连山省队192团2营6连、1个工兵中队、1个侦察排和1个高射机枪排。以230高地为防御核心,构筑有“A”字形掩蔽部、射击掩体、猫耳洞、屯兵坑道,外围有2道环形堑壕。西北无名高地外围有2道环形堑壕,11号高地外围有1道环形堑壕,均与230高地有交通壕相连接。越军配置了轻、重机枪、高射机枪、40火箭筒、M79型40毫米榴弹发射器、迫击炮等武器,弹药充足,火力较强。但炮兵较少,也没有纵深地区的炮兵火力支援。在前沿还设有竹签、铁丝网、防步兵和防坦克地雷。

2营各部于滩头前沿向230高地前进,迅速越过1-4号高地,在5号、6号高地附近展开。4连在5号高地西南侧遇到深沟和茂密的蒿草、灌木,前进缓慢。5时40分,4连进至距11号高地敌堑壕30米,遭到越军突然射击。4连发起勇猛冲击,一举冲入堑壕,然后沿堑壕两翼向11号高地进攻。11号高地和230高地上的越军立即以机枪、手榴弹、迫击炮进行拦阻射击,4连2次攻击受阻,伤亡14人。

5连1排占领了7号高地,留1个班守卫,其余2个班和2、3排向西北无名高地运动。在接近西北无名高地第一道堑壕前,突遭越军火力拦截。5连连续发动2次进攻,均被压制,伤亡较大。

6连从5号高地西侧向前运动,相继占领6、8、9、10号高地,在进至230高地北侧时被越军火力所阻。

营指见各连均被压制,当即命令4连和6连调整火力继续攻击,以营炮火支援伤亡最大的5连战斗。因天色较黑,5连打曳光弹为炮兵指示目标。但5连所处地形不利,指示目标不准,炮兵火力支援未起作用。

6时左右,6连再次发起攻击,夺取了230高地北侧第一道堑壕。但6连误为此处即是230高地,向营指作了报告。营指随即命令4连,调整部署迅速攻占11号高地,与6连会合。

4连将60炮、重机枪和无后坐力炮抵近前沿,以火力压制守敌,同时将堑壕中的部队撤出阵地隐蔽。后撤时,指挥的副连长中弹牺牲。6时30分,因情况不明,连长令吹起冲锋号,引诱越军暴露了火力点,然后呼唤营炮火支援。因营指误以为6连已占领230高地,怕将其误伤,没有进行炮火支援。

4连见状,只好自己再想办法。经过研究,4连决定兵分3路:1排在正面牵制越军火力;2排4、5班由11号高地北侧迂回,直接冲上230高地北侧,夹击11号高地越军;3排7班沿11号高地东南侧运动,向230高地东南突出部前进。

攻击再次发起,指导员指挥正面的1排以轻、重机枪和无后坐力炮向11号高地猛烈射击,吸引了越军的火力。连长将3排7班分成2组,自己带一组沿11号高地东南侧运动,迅速越过顶部一段堑壕进至230高地第一道堑壕前20米处。11号高地和230高地上的越军将火力一齐打来,连长指挥战斗组冲击4次都被压下来。他派通讯员将后方的重机枪调上来,对越军火力点进行压制。3排长带领另一组沿11号高地通向230高地的交通壕向上猛攻,以火箭筒摧毁敌火力点1个,冲过了230高地第一道堑壕。冲击途中,3排长中弹牺牲。

在调上来重机枪后,连长指挥以火力进行压制,连着打掉了越军2个火力点。战斗组再次发起冲击,攻占230高地第一道堑壕,然后继续向高地顶部发起攻击。越军抵抗非常顽强,双方抵近混战,连长在冲击途中中弹牺牲。

副营长带领2排4、5班由11号高地北侧隐蔽迂回,进至230高地北侧第一道堑壕未遇敌人。随即2排以一部沿堑壕向东发展,侧击11号高地越军,另一部匍匐前进摸上230高地北侧第二道堑壕,以手榴弹消灭越军1挺高射机枪,然后迅速向230高地顶部发起攻击。

7时45分,4连3路攻击部队从不同方向向230高地顶部发起冲击。经过20分钟激战,终于肃清表面阵地越军,将230高地顶部攻占。少数越军沿反斜面交通壕逃跑,4连即以机枪和82无后坐力炮予以痛击。随后4连命7班以火力压制西北无名高地越军,支援5连战斗。

6连方向也几次发起冲击,营指又将预备队6连3排投入战斗,以重机枪、手榴弹摧毁越军火力点,相继攻占230高地西北侧第一、第二道堑壕。至8时54分,6连进到230高地顶部与4连会合,230高地被完全占领。随后6连也以2挺重机枪支援5连战斗。

5连在几次受挫后,重新调整部署,以2排从正面攻击,3排对西北无名高地西侧和北侧2个制高点鞍部发起攻击。5连组织无后坐力炮和重机枪抵近前沿,连续摧毁越军几个火力点,然后攻占了西北无名高地西侧制高点。为扩大战果,5连令7班和连预备队9班迅速沿西侧制高点向敌侧后运动。在运动途中,发现有80余名越军正沿西北无名高地反斜面向上增援。5连立即呼唤团、营迫击炮火进行猛烈轰击,将这股敌人击溃。随后5连指挥各部向西北无名高地北侧制高点发起包抄歼击,至9时30分,终于全部攻占西北无名高地。

230高地战斗,是37师渡过红河后打的第一场硬仗,旗开得胜。战斗中,共毙敌169名,俘敌17名,缴获高射机枪4挺、轻重机枪22挺、各种枪支55支、40火箭筒13具、M79型40毫米榴弹发射器3具、100迫击炮1门、82迫击炮1门、60迫击炮1门、地雷700多箱、电话1部、望远镜1架及大批弹药和军用物资。2营阵亡12人,负伤56人。战后,111团2营4连被昆明军区授予“自卫还击先锋连”荣誉称号。
再看中路39师。

39师在13军里不是主力师,资历较浅。1960年参加过中缅边境勘界警卫作战,锻炼了热带丛林山地作战的经验。79之战时主官为师长王汉亭、副师长任应来、张怀鹏、张兴发等,辖步兵115团、116团、117团。

39师的任务是在冯五寨至龙沙河一带突破红河防线,歼灭当面之敌,打开通向登尚、谷珊的门户,保障军主力向纵深地区发展进攻。同时,以39师116团担任战役穿插任务。

39师确定了战斗部署:
115团为渡河主攻团,以1营2、3连于17日凌晨在冯五寨至龙沙河间偷渡红河,然后迅速攻占滩头阵地,巩固登陆场,掩护工兵架桥和师、团主力渡河。
116团在115团1营2、3连占领登陆场之后偷渡红河,沿191高地、斗格、龙金、岳山、坡光、周登、331高地、387高地、登高寨、登高、登尚、402高地、谷珊、老万寨等地向前穿插,长途80公里,在24小时内到达柑塘以南的朗格姆地区,然后抢修工事,展开防御,阻击可能增援柑糖的任何之敌。
115团主力在116团之后渡过红河,然后迅速向龙金、登尚、谷珊方向发展进攻。
117团为师预备队,于115团之后渡河,根据需要加入战场。
师、团炮兵在龙山、龙沙河之间占领阵地,以火力支援渡河战斗。

经过战前侦察,1营发现当面敌情如下:从冯五寨到洞坪河段约长3公里,紧靠河边自西向东有154、144高地和龙坑村,河岸较陡,没有越军驻守。从144高地经龙坑村到洞坪农场对面一带,设有竹签和地雷场。龙坑村以西是149高地,没有越军。149高地以南的斗格开始,自西北向东南分布着191、232、194高地,232至191、194高地之间还各有1个无名高地,相连的山脊较平缓,茅草、树丛茂密,通行困难。由斗格沿山脊向东南有1条通向外斩河的简易公路。这5个高地以232高地(因不同时期的作战地图关系,也写作248高地)为制高点,可以瞰制红河沿岸近2公里的河面,最前沿阵地离13军在洞坪农场开设的重舟和轻舟渡场只有600米,威胁极大。守卫232高地一带的越军是黄连山省队192团1个连和武装民军1个连。在232高地有30多个单人掩体、6个土木工事和少数水泥工事、“Z”形深坑,194高地和2个无名高地各有若干单人掩体和土木工事,多为茂密杂草所覆盖,前沿筑有堑壕,以交通壕相连接,各高地之间火力可以互相支援。

1营决心从越军无设防的154高地前偷渡红河,迅速攻占191、232、194高地,掩护舟桥部队开设渡场和师、团主力渡河。

1营战斗部署是:
3连配属重机枪3挺、82无后坐力炮2门、火焰喷射器5具,为渡河先遣连,偷渡红河后迅速占领154高地,掩护2连渡河,然后沿149高地向191、232高地发展进攻。
2连配属重机枪2挺、82无后坐力炮1门,在3连之后渡河,随3连跟进,随时准备加入战斗。当3连攻占232高地后,迅速向前超越3连战斗队形,向194高地发起进攻。
1营副营长随3连行动,携带2瓦电台1部,随时与团、营指挥所联系。
师、团派出指挥组,统一指挥渡河。
115团主力位于龙沙河一带,准备以火力支援1营战斗。如1营受阻,2营则迅速投入战斗。3营为团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2月17日凌晨1时,1营2、3连隐蔽进入渡河地域,以3连、2连的顺序开始偷渡。渡河船只为11只冲锋舟、12只橡皮舟,冲锋舟已卸掉了马达,2、3连官兵都臂扎白毛巾以为夜间识别。红河水流很急,渡河保障分队用长长的竹竿和工兵锹来划船,努力保证行船的正确方向。即便如此,还是有部分船只偏离了预定登岸点。1时55分,1营2、3连全部登上对岸。因未注意收拢,3连过河部队分成了3部分,各自向进攻出发地区前进。

4时28分,副营长率2连和3连1排、3排8班经过154高地,占领了149高地南侧的进攻出发地区。此时,3连连指和2、3排仍未到达。后方116团已开始偷渡,师工兵连也进至洞坪农场处准备架设浮桥,团指令1营迅速夺取232高地。

副营长令3连1排沿斗格西侧向191高地攻击,2连从斗格东侧向191高地攻击。2连和3连各展开1个班隐蔽摸上191高地,2连先头班与越军警戒哨接火,3连先头班迅速扑上夹击。守卫越军抵挡不住,扔下阵地向南逃跑。这时,3连连指率2、3排也从斗格西侧向191高地运动,与副营长和2连、3连1排会合。随即,2、3连乘夜暗沿山脊两侧迅速向232高地西北无名高地前进。

5时15分,2、3连迅速发起攻击。守敌为武装民军,战斗力较弱,没有抵抗多久就逃向232高地。副营长令3连沿鞍部山脊继续向232高地攻击前进,2连3排前出掩护3连的右翼,2连主力在西北无名高地肃清残敌,以火力支援3连战斗。

3连向232高地运动途中,越军已从最初的迷惑中清醒过来,知道中国军队已大举进攻,立即组织了较强的火力进行拦截。3连前进受阻,伤亡8人。连长和指导员重新调整了部署,以3排从232高地西侧主攻,2排沿简易公路助攻,1排部分人员收容和掩护伤员,部分人员在2排后跟进,连指组织82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筒对越军进行火力压制。3排迅速接近敌阵地,摧毁敌重机枪,向232高地顶部冲击。2连在西北无名高地以火力支援3连,摧毁了232高地西侧的越军火力点。3连各部乘势以手榴弹开路,迅速扑上232高地顶部。在东侧堑壕前发现了越军临时埋设的地雷,3连绕过雷区跳进堑壕与越军展开近战,以火焰喷射器攻击工事内的越军。在3连猛攻之下,越军只好四散而逃。6时25分,3连占领232高地。

根据团指的命令,副营长让3连继续向232高地东南无名高地攻击前进,2连在后跟进以火力支援3连。3连沿简易公路向前猛攻,2连以重机枪、火箭筒消灭了侧击3连的越军火力点。8时许,3连占领232高地东南无名高地。

最后是194高地,扼守向东通向谷柳、保胜的公路和南去岳山的外斩河,位置非常重要。2连迅即前出,与3连一左一右攻击前进。在遇到越军阻击时,2连组织了2挺重机枪、4具火箭筒,3连组织了2挺重机枪、3具火箭筒、2门82无后坐力炮,集中火力打击194高地的越军,摧毁敌高射机枪、重机枪各1挺、火力点3个,一举将越军打懵。2、3连乘机发起猛攻,于9时9分占领了无名高地。

在攻占232高地的战斗中,115团1营2、3连共毙敌144人,俘敌1人,缴获高射机枪3挺、轻重机枪7挺、各种枪支10支、40火箭筒5具、M79型40毫米榴弹发射器2具、82迫击炮1门、82无后坐力炮2门、60迫击炮2门及弹药一部。1营阵亡4人,战伤10人。战后,2连荣立集体一等功,3连被昆明军区授予“威震敌胆英雄连”荣誉称号。

115团1营攻占232高地之后,116团已全部渡过红河,向纵深穿插而去。39师工兵迅速作业,于6时02分在洞坪农场附近河面架起一座12吨的轻舟浮桥,115团和117团相继通过浮桥渡河。
坐下慢慢看了,还有下回吗
还有38师。
请问楼主的这个系列会集结出书吗?


终于写到我的老部队13军了。79之战13军战果不是最大,但仗打得应该是最巧妙的,陈大将调教出的部队还是非常能战斗的。

终于写到我的老部队13军了。79之战13军战果不是最大,但仗打得应该是最巧妙的,陈大将调教出的部队还是非常能战斗的。
想起老牧连长了


楼上是“血站”的?

楼上是“血站”的?
下面是西路38师。

38师前身是中野4纵13旅,也是陈赓在太岳的老部队。79之战前,38师已多年没有打过仗,基层干部新,无实战经验,连队新兵多,占50%左右。不过38师的战前训练搞得较好,有实战经验的老干部发挥了传、帮、带的表率作用,全师士气很高。时任师长为郭春生,下辖步兵112团、113团、114团。

38师预备在全军的最西侧,也就是坝洒附近渡过红河。

坝洒是越南黄连山省的一个县,属亚热带低山丘陵地区,位于红河谷地,居民较多,有公路通向老街、蒙菲、谍兰,交通比较方便。坝洒县城与河口县坝洒农场隔红河相望,东南距离老街约20多公里,县城内无高大、坚固建筑物,城区周围有297、488高地等制高点。

从沿红河的西起曼章地区,中为坝洒县城,东到吉旦地区的纵深3公里内,越军部属了黄连山省队独立2营、黄连山省队192团2营、2个炮兵连、1个公安屯、1个武装部,兵力还是较强的。经过战前侦察发现:自西向东,越军在曼章、新官、温角诺、新官荷地区有1个步兵连和1个炮兵连;典道、船头、专到地区约有1个步兵连;坝洒县城有1个公安屯和1个武装部;旧街、铁厂河、297高地有1个加强连,铁厂河有青年冲锋队;曼元、曼歪、曼瓜地区可能有1个步兵营;吉旦未发现有越军防守。这一带红河地区海拔不高,两岸都是小高地,地形起伏,灌木杂草丛生。沿河有分散设置的铁丝网、竹签阵、反步兵地雷区。越军一般白天分散守点,夜间收缩,防御间隙较大。

根据地形和越军的兵力部署,38师决心利用夜暗偷渡红河,偷渡不成,即转为强渡。重点突破地域为180高地南侧、甘蔗园、曼峨地区,两翼突破,断敌退路,先围后歼,消灭坝洒地区守敌。

38师确定了战斗部署:
将红河西岸主要高地编为1-30号,便于攻击部队穿插分割。

113团配属师工兵、喷火各2个班、化学侦察1个班,加强部分渡河器材为主攻,由180高地南侧渡河,以1营3连沿20号高地西北侧经294高地西北侧迂回至果驳北侧332高地突出部,切断坝洒县城、铁厂河、旧街之敌退路,阻敌增援;团主力迅速抢占18号、23号高地,向297高地实施主要突击,与112团一起围歼坝洒地区之敌;113团2营(欠6连)由曼峨南侧偷渡红河,抢占192高地,保障114团渡河向纵深穿插,然后由东南向西北卷击,歼灭曼元、曼歪、曼瓜地区之敌。

112团1营配属3营7连、师工兵、喷火、化学侦察各1个班,加强部分渡河器材为助攻,在甘蔗园渡河,先以3营7连沿无名高地、321、341高地穿插,夺占488高地,并以1个排前出到东南侧突出部,协同113团3连切断坝洒县城、铁厂河、旧街之敌退路;另以1营2连攻占并扼守1-4号高地,以火力压制新官、温角诺之敌;1营主力沿2号、321、341、281高地方向突击,再向船头方向发展进攻,歼灭该地区之敌;团主力为军预备队,准备在铁厂河、吉旦方向进入战斗。

114团为战役穿插部队,在曼峨南侧渡河,沿岳山、勇番、朗囊、龙金、登尚方向7个半小时插至代乃,再插向10号公路南北侧的奔西爱、威龙松地区,阻敌316A师东援老街、柑塘。如敌未至,继续向沙巴县城方向的马匝、沙巴下前进。

师炮兵群榴弹炮2个营、85加农炮营、火箭炮营分别占领发射阵地,以远程炮火、覆盖炮火和直瞄炮火支援步兵战斗。

师舟桥连在180高地南侧、甘蔗园、曼峨开设3个渡场,保障113团、112团1营和7连渡河。舟桥86团在坝洒农场处开设重舟浮桥渡场,保障摩托化部队、骡马分队渡河和物资前运后送。

2月16夜23时,113团2营(欠6连)在曼峨南侧开始乘冲锋舟和橡皮舟偷渡红河,至17日0时20分全部渡完,随即沿吉旦、岳山山脊隐蔽前进,进至岳山南侧无名高地占领阵地,警戒渡场。2时39分,114团开始偷渡,至7时58分全团渡完,开始向纵深地区穿插。

围歼坝洒之敌的关键在于东西两翼的穿插迂回分队。

在东翼,17日1时,113团1营3连8班在180高地南侧先行偷渡,于滩头警戒渡场。3连主力于1时25分开始渡河,2时40分全连偷渡完毕。

在西翼,1时30分,112团1营2连1排在甘蔗园偷渡红河,占领了151、161高地并警戒渡场。2时15分,3营7连开始渡河,于3时05分全部渡完。1营于4时45分全部渡过红河。

113团1营3连迅速通过工兵在前沿雷区中开辟的通道前进,在接近铁厂河养猪场和居民点时,被越军哨兵发现,以火力进行拦截。连指令3排的7班、8班以火箭筒摧毁居民点之敌火力点,全连迅速通过铁厂河居民区。前方发现一座水库,将去路遮断。3连即转向西侧绕路,经15号高地与19号高地之间前进。接近越军控制的高地时,3连调整部署,控制高地突出部,边警戒边通过。为争取时间,连指令全连跑步前进,直插294高地。因天正下着大雨,拦路的稻田泥深没膝,3连前进得比较艰难。翻越294高地的时候,路滑坡陡,需要手脚并用消耗大量体力,先后有11名官兵晕倒。因连队序列已乱,连指果断调整部署,谁冲在前边谁为先头排。6时许,先头的2排5班进至果驳东侧,与越军1个班遭遇。5班先敌开火,击毙3个,将越军打散。6时25分,2排6班和重机枪班到达332高地西北侧突出部,发现从旧街方向沿坝洒-蒙菲公路开来装载越军的汽车、马车、自行车各1辆。6班和重机枪立即展开向越军扫射,当即将敌车辆全部击毁,杀伤越军数十名。6时45分,3连主力进至332高地,随即转入巩固阵地和部署火力,监视越军的动向。

112团1营和3营7连迅速向前推进。7连冲在最前边,4时进至321高地。继续向前穿插时,虽一路未遇敌人,但道路泥泞,草地难行,5时55分才到达488高地。7连随即以2排前出到488高地东南突出部,构筑阵地,部署火力,会同113团1营3连切断了坝洒之敌沿坝洒-蒙菲公路的退路。112团1营其他各部也穿插到位,沿新官荷、321、211、典道、341高地展开兵力,准备向船头、161高地一带越军进行凶猛卷击。

7时许,113团主力于180高地南侧全部渡过红河,沿铁厂河、19、20号高地展开了兵力。
LZ精神可嘉,希望早日出版发行!
好贴留名备查
太长了。看的头晕
给沈兄提个建议,虽然很详细,但是看来看去还是军史的重述……口气也一样
资料的重新归整没问题,要出成书,并且畅销,还是需要部分加工的。
我的建议,真要好好出书,多实际访问几个越战老兵,
另外找个越南翻译,看看越军的军史是怎么写的。好作参照
关键战斗的细节描写的太少了
很好,继续。
那几本书买不到,看看楼主的也不赖
13军的攻击方向上还有一个战斗区域,就是云南省军区边防13团在新官方向的战斗。

新官位于坝洒县城西北5.5公里处,东、西、北三面环山,南临外发河,与温角诺村隔河相望,有公路通向后方的保果、坂绕地区。新官守敌为305地质大队武装工人一部、公安1个排、武装民军等共140余人。虽不是正规军,但很多人是在越南战争后退伍的南方老兵,有一定的实战经验。在新官周围的119、180、178等高地构筑了一般野战工事,在工厂区、居民区也布设了明暗火力点。

云南省军区边防13团长期驻守边疆,对越南边防情况较为了解。但基层干部均未打过仗,部队平时训练也较薄弱。这次西线作战边防13团配属于13军,在38师右侧向新官地区发起攻击。

对于攻打新官之战,云南省蒙自军分区授命边防13团1营(欠2连)执行任务,配属分区独立营1、4连和3个民兵连(1个步兵连、2个炮兵连)。

针对新官地形和越军的布防,蒙自军分区派出1名副参谋长,与边防13团副团长和政治处主任组成指挥组,统一指挥战斗。决心偷渡红河,迂回敌后,东西夹击,全歼守敌。据此确定了部署:

将新官地区若干高地统一编为1-13号;1营1连从新官北侧偷渡红河,占领3号、4号高地,同时1连1排向新官西侧迂回,占领193高地,切断新官之敌退路;1营3连在新官正面偷渡红河,占领1号、2号高地,然后向新官发起攻击;独立营1连带60炮班,随1营1连偷渡红河,分别占领新官以北的5号、6号、7号高地,以西的417高地,阻击周围向新官增援之敌,保障主攻连的侧翼安全;独立营4连和1个民兵连为营预备队,在主力之后渡河待命;民兵82迫击炮连和92步兵炮连在中国一侧河岸占领发射阵地,以火力支援步兵战斗;左邻38师1个榴弹炮营加1个85加农炮连火力配合边防13团的战斗。

2月17日1时30分,1营1连2排和独立营1连1排在坝洒7队南侧乘冲锋舟、橡皮舟偷渡红河,分别占领了3号、7号高地,担任渡河警戒。然后是1营1连1排和独立营1连3排渡河,登岸后即向193、417高地进行迂回穿插。4时20分,1营1连3排、3连和独立营1连2排渡过红河,迅速占领了1、2、4、5、6号高地,对新官越军形成了包围。5时40分,独立营4连和民兵连渡过红河,进到3号高地东侧集结待命,营指挥所也在3号高地开设。整个偷渡过程中,越军并未有所察觉。

至此,从2月16日21时到17日7时,13军在瓦窑、北山、龙沙河、吉旦、甘蔗园、坝洒7队等7个渡场进行偷渡,成功渡河4个步兵团、3个加强步兵营,以及边防13团的5个连,共12000余人,一举突破越军红河防线,创造了大部队偷渡江河的典范战例。随后,各部向红河西岸纵深地区发起了猛攻。

接着看边防13团的战斗。
7时35分,民兵连炮兵和38师炮兵向新官之敌进行炮火准备,随后进攻开始。1营1连2排、3排迅速切断新官通向保果公路,歼灭沿公路逃跑越军一部,然后向新官进行突击。同时,1连3排从193高地向新官工人宿舍区发起攻击。防守越军有轻重机枪和60炮,火力比较猛烈。外发河南岸的温角诺村守敌也以火力支援新官越军,对攻击部队威胁较大。1连数次冲击,都被压制,连长也中弹负伤。因战斗队形拥挤,2、3排伤亡较大,退回到4号高地重新调整部署。

3连从新官正面发起攻击。2排从1号高地向前推进,在高地西侧遭温角诺村守敌火力侧射。1排从2号高地向前推进,在新官北侧被越军火力阻住。3连冲击几次都未奏效。
9时许,保果、坂绕方向越军连续发动2次班级规模的反冲击,欲为新官之敌解围,都被独立营1连击退。

为支援1、3连的攻击,指挥组调高射机枪3挺和92步兵炮2门过河迅速进抵战场,营长也亲到前沿指挥。10时30分,炮兵进行火力急射压制越军,1、3连再次发起进攻。越军在新官一带的明暗火力点分布隐蔽,加上地处洼地,草木丛生,射击死角多,炮火压制效果不大。1、3连被阻击在新官东西两侧,几次进攻都被击退。营长赶到3连研究敌情,决定组织11个爆破手,在火力掩护下进行多路爆破,打开突破口。

在火力掩护下,爆破手多路交替跃进,接连炸毁了几个火力点。越军拼命以火力阻击,爆破手连续发生伤亡。3连2排4班副班长李成文用爆破筒摧毁了一个暗堡,又带着炸药包匍匐接近一幢砖房。因敌堡射孔高,墙体光滑,炸药包无支撑点。情急之中,李成文毅然用左臂高托炸药包,身体紧靠墙壁,右手挥向战友,立即拉燃导火索,将暗堡炸毁,自己也英勇牺牲。战后,昆明军区追记李成文一等功,中央军委授予李成文“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后来,香港作家倪匡在小说《卫斯理传奇》中谈到中越战争,还提了几句李成文的事绩,不过用的是讽刺的口吻。

连续爆破之后,3连1个班冲进了新官。因越军明暗火力点仍不少,前进受阻,加上后续部队被火力封锁,不得不又退了出来。

下午14时,坂绕以北9号高地方向有约1个排越军向新官进行增援,被炮兵击退。

经过半天的战斗,越军火力点大都已暴露。1营加强侦察,重新调整了部署。17时30分,炮兵根据1营通报的坐标,进行了第三次炮火打击。这次炮击效果较好,打掉了越军一批火力点。1、3连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再次发起攻击,以小群多路的战斗队形顽强抵近,与守敌展开近战。到19时19分,1营攻占了新官的工厂区和居民区。因天色黑暗,1营没有打扫战场和组织清剿。到了半夜,就有残余的越军出来进行袭扰,发生了几次零星战斗。18日,1营在打扫战场时又遭越军冷枪射击。经过反复搜剿,才肃清了残敌。

新官之战,边防13团1营及配属部队共毙敌123人,俘敌11人,缴获60迫击炮2门、各种枪支91支(挺)、各种枪弹23540发、地雷145个及其他军用物资一部,炸毁汽车7辆、电台1部、油库1座。边防13团1营及配属部队阵亡20人,战伤25人。
西路38师战斗方向:

17日7时,团、营炮兵和师85加农炮营对铁厂河、坝洒县城、船头地区的越军阵地进行了炮火轰击。

7时10分,113团1营(欠3连)开始发起攻击。113团1营的前身就是淮海战役中被总前委授予“钢铁营”荣誉称号的中野4纵13旅38团1营,有着光荣的军史传承。1营3连早先已插至332高地断敌退路,1营以1连为主攻,决心拿下297高地及东南山脚越军营房,打开道路,掩护2连继续向坝洒县城旧街攻击前进。

297高地位于坝洒县城西南约1公里处,西北至东南走向,与14号高地相连,山坡较陡,顶部平缓,山上树林蒿草较多。东南山脚有越军营房,驻有1个加强排兵力。营房和山顶有小路相通,山腰有堑壕、交通壕、暗堡,山顶有越军约1个班防守。

1连2排迅速前出,冲过谷柳至坝洒公路,经开阔地扑向山脚越军营房。连长指挥以重机枪、无后坐力炮、60炮各1个班和火箭筒1个组编成的火力队随后跟进,以火力压制山脚营房之敌。在距营房200米时,2排遭到越军阻击,连冲几次都被击退。连长即令1排投入战斗,在火力掩护下从南侧发起攻击。1排跑步前进,在距敌100米时被越军火力压制。连长指挥火力队以准确的火力连续击毁敌数个火力点,1排乘势跃进,扑入越军营房,与守敌展开激战。此时北侧122高地守敌也用机枪向1排射击。2排6班迅速前进,冲入越军营房支援1排。1排长指挥火焰喷射器进行攻击,将敌弹药库引燃爆炸,一时烈焰冲天。经过约20分钟战斗,越军营房被攻占。

8时20分,1连进至297高地和14号高地之间鞍部,然后分左右两翼展开,利用蒿草和树林掩护向297高地扑去。在接近山顶时,遭2个暗堡火力射击。连长指挥部分兵力以火力正面牵制,几个战斗小组成从两侧迂回至山顶,然后用火箭筒和火焰喷射器将暗堡摧毁。9时40分,1连攻占了297高地。整个战斗中,1连攻毙敌39名,俘敌1名,缴获轻机枪1挺、自动步枪3支、手榴弹及弹药一部,摧毁1座弹药库。1连阵亡5人,战伤15人。

打开道路后,1营呼唤师炮兵群对旧街方向实施火力准备,拦阻沿公路逃向蒙菲之敌。随后,2连越过1连前出,从西侧向旧街发动攻击。1连也出动1个排,从东侧向旧街攻击。在多次炮火打击下,旧街之敌已经混乱,开始分散突围。113团1营进展顺利,12时05分将旧街攻占。战斗进程中,连续有多股越军从旧街、297高地、童官方向332高地进行冲击,企图突围和增援,都被113团1营3连击退。3连偷渡红河,穿插阻敌,毙敌76人,俘敌7人,击毁敌军车1辆,自身仅阵亡1人,战伤2人,表现非常出色。战后,被昆明军区授予“尖刀连”荣誉称号。

113团3营随1营之后渡河,将8连、9连分南北两翼展开,于7时20分向铁厂河守敌发起猛攻。这里位于前沿,越军有青年冲锋队1个排、黄连山省独立2营1个班和边防检查站,早先已被113团1营突袭,后又遭38师炮兵群猛烈打击,再轮到113团3营分割迂回攻击,已是阵脚大乱,不久即溃散。113团3营继续进攻,击溃黄连山省独立2营2连,连克15、16、17、18、22、23号高地,控制了坝洒-谷柳公路,切断了坝洒县城与曼元、曼瓜、曼歪之敌的联系。随后,3营7连继续向曼元方向发展进攻。

吉旦附近的113团2营(欠6连)待114团全部渡河向纵深穿插之后,随即前出,攻占了前沿30号高地,转而向西沿坝洒-谷柳公路两侧推进,连克曼瓜、曼歪周围的25、26、27、28、29号高地,与3营7连形成对曼元之敌的夹击之势。

因为113团各部进展都比较迅速,师指命令113团迅速推进,攻歼坝洒和曼元之敌。113团3营9连于10时36分向坝洒县城攻击前进,因守敌早已逃散,9连推进顺利,于11时50分占领坝洒县城。12时许,曼元、21、24号高地也被2营和3营7连攻占。至此,坝洒县城以东越军阵地全部被38师控制。

相较113团,112团1营打得不太顺利,当天未能歼灭当面之敌。

船头和161、281高地一带的越军主要是黄连山省队独立2营的1个连和部分武装民军。人数虽然不多,但这股越军对附近地形熟悉,武器装备不错,人手都有多件武器,善于以小股多路分散作战,在道路要点附近设伏阻击,战术灵活,敢于打近战,颇难对付。

112团1营在渡河之后就在船头地区的西北、东南方向控制了主要高地,形成猛鹰搏兔之势。1营的决心是在船头西北、东南两侧同时发起攻击,先打下123、281高地,然后突击161高地,将船头之敌一切为二,再向两侧迂回攻击,全歼守敌。在团、营炮兵和师85加农炮营进行炮火准备后,1营发起攻击,以2连在船头西北侧向典道西北侧无名高地进攻;3连在船头东南侧向281高地进攻。

7时49分,2连兵分三路扑向典道西北侧无名高地。因组织不好,三路都沿正面攻击,队形又密集,遭越军突然火力阻击,一时难以前进。2连转而改变打法,以火力正面牵制,攻击分队从东、西两侧迂回接近,以手榴弹炸毁敌机枪,一举突入堑壕,随后继续向山顶攻击前进。因山顶之敌火力猛烈,2连再次被压制。连长组织爆破队,连续攻击,以手榴弹和爆破筒对敌火力点进行摧毁。

战斗胶着之际,营长在321高地进行战场观察,发现典道西北侧无名高地、123高地以西的坂祸东侧无名高地没有越军防守,可以在此插入一刀,从侧后袭击123高地,配合2连正面攻击。营长即令占领341高地的1连迅速东进,直取坂祸。

1连长带1、2排从341高地东侧发起冲击,在接近坂祸时,遭到5号高地和6号高地东北侧突出部越军火力夹击。1连一面以火力压制敌人,一面兵分两路,先向北打,一举夺下5号高地,再继续向前冲击。坂祸村一带有小股越军凭借野战工事进行阻击,1连交替掩护前进,以火箭筒、手榴弹摧毁敌火力点,很快攻入坂祸村。越军见守不住,迅速化军为民,分散隐蔽。1连在村内找不到越军,却见到不少老百姓,知道越军肯定混在其中,便调上来随连队行动的越语翻译进行排查,相继查出化装潜藏越军9人,将其俘虏。

不久,2连攻下了典道西北侧无名高地,继续发展进攻,占领了123高地东南侧突出部。1连也继续前出,进至123高地侧后的7号高地西北侧,在这里遭遇越军阻击,遂绕道进至123高地东南侧突出部,与2连会合。12时许,营长命令1、2连就地搜剿典道、坂祸附近残敌。

3连于8时49分从375高地向281高地发起进攻,一路进展顺利,10时57分即将281高地顶部攻占。继续前进时,遭到高地东南侧突出部越军猛烈阻击。3连将3个排分成小群多路,以火箭筒、手榴弹、爆破筒、火焰喷射器开路,进行连续攻击。经30分钟战斗,3连攻占281高地东南侧突出部,歼敌28人。12时,旧街方向有约1个排越军向281高地东南侧突出部进反反冲击,被3连击退。

打到这时,坝洒地区残余越军已被压缩到7、161、9、11、12、133高地,四面都已被38师包围。

11时左右,师指命令112团迅速攻占9、11、12号高地,将主要敌人解决。因112团前指还未渡过红河,与1营协调不及时,3个连队都没有向9、11、12号高地之敌发起进攻。在师指严令下,112团前指渡过红河,就近指挥1营进行战斗。

12时许,113团3营9连在攻占坝洒县城后,继续西进攻击133高地。因前沿有大片开阔地,越军居高临下集中火力封锁,9连冲到第一道堑壕就被压制,无法前进。后面的8连跟上来,也被越军火力阻止。师指紧急调动预备队113团2营6连于坝洒县城当面渡河加入战斗。因越军火力猛烈,3个连多次攻击都进展甚微。

112团这边,1营根据师指命令,调整部署,以1连进攻7号、161高地;2连肃清船头地区之敌,保障1连左翼安全;3连向9号高地进攻。

14时07分,3连从281高地向9号高地发起进攻。沿途要越过开阔地和公路,攻击路线较长,结果被161高地越军猛烈火力射击,还没越过公路就伤亡24人,被迫停止前进。红河对岸的师、团炮兵进行火力支援,但打不到反斜面上的越军,没有效果。

16时,在营迫击炮和无后坐力炮火力支援下,1连兵分两路向7号、161高地进行迂回攻击。开始较为顺利,很快攻占7号高地,17时07分,1连即占领161高地顶端。在继续进攻时,1连被161高地东南山脊、山腰越军火力所阻,连续攻击两次均受挫。营长立即将2连2、3排部分兵力投入,与1连协同发起攻击。越军抵抗非常顽强,虽反复争夺,1营也只占领161高地东南侧部分阵地。因弹药消耗过大,一时补充不上,攻击力度已大减。

18时,考虑到天色已黑,部队连续攻击已很疲劳,弹药需要补充,军指命令各师停止攻击。38师师指要求各部队要坚守阵地,轮流休整,以火力严密封锁道路、山垭口、未攻克的坑道口,防止越军逃跑。同时组织夜间袭扰,疲惫和消耗敌人。

遗憾的是,因经验不足,战斗疲劳,害怕越军夜间袭扰,一线大部分连队在没有结束战斗之前就进行了不同程度地后撤。112团的6、8、9连撤到了距敌前沿1100米-1500米处,未以火力封锁越军阵地;113团1连撤到161高地顶部,3连撤到281高地山脚;控制坝洒至蒙菲公路断敌退路的113团3连和112团7连,白天歼灭、击退了多股逃跑和反击的越军,黄昏时却先后撤离公路,113团3连撤到了14号高地北侧,112团7连撤至488高地顶部,放开了公路,给了越军以突围的可乘之隙。因一线大部分连队脱离了与敌接触,师指要求的夜间对越军出击袭扰也未能实施。

18日晨,天降大雾,师指命令7时30分继续发起攻击。112团的6、8、9连在营属炮火支援下,分成小群多路连续进攻。经过艰苦战斗,11时35分,攻占133高地,将守敌歼灭。

因晨雾和弹药未送到,113团1营于9时20分才发起攻击。2连兵分两路继续向161高地东南侧突击。经一天多的战斗,越军也打得筋疲力尽,加上四面被围,战斗力已大减。2连在营炮火支援下强攻50分钟,终于将敌阵地突破,一举夺下9号高地。随后2连乘胜攻击,连克11、12号高地,于13时30分将守敌全部歼灭。

至此,38师偷渡红河,分割合围,经31小时战斗,歼灭坝洒地区越军黄连山省队独立2营、武装公安屯和部分民军,共毙敌496人,伤敌24人,俘敌44人,打出了战后被中央军委称为是“自卫还击作战的第一个歼灭战”。
楼主好贴,收藏了!
希望LZ早日出版,到时一定买~~~~
慢慢写,别急。
lz,请教个问题,坊间传说,许世友在这次反击战中指挥僵化,硬打蛮干,面对山岳丛林之敌,仍沿用解放战争大兵团打围歼战的老套路,造成不必要的伤亡。而西线的杨得志用兵灵活,有针对性,故以较少的伤亡取得较大的战果,战后官升至总长和军委副秘书长,而许世友不久就黯然去职退休。不知这种说靠谱不?
这个问题经前已经写过不少文章来说明了。许的战役指挥没多大问题,部队多年未战,建设废弛,但在79时也是指哪打哪,该打的都打下了。
越南那种山岳从林地,以前没有打过,战略上打大歼灭战被证明确实不合适。但这是军委的要求,并不是许原来的计划。
说到不必要的伤亡,这个有时候没办法。打仗总得步兵上去吧,新兵在打成老兵前是没有经验的。就越南那种山岳丛林地,道路很少,两侧还多埋有地雷、竹签、陷阱。新兵不敢在两侧走,又不认路,不敢散开,大家都挤在一起。突然遭到越军机枪扫射,自然发生不小的伤亡。你说这种“不必要的伤亡”如何避免?
打了几天后有经验了,前边放尖兵和警卫,加强火器,注意发现敌人,先敌开火。后边也有警卫,做好掩护。中间的步兵疏散队形,时刻做好战斗准备,指挥员掌握住行军路线,有应变计划。一旦有事,迅速将部队展开,迂回进攻。
越军怕打近战、夜战,不敢太靠近,只好以火力袭击。部队有了经验,后来的伤亡就大大减少。
小平要改革开放,军队是重要支持力量。选择谁来抓军队,会有个统筹考虑。许没选上,就是不及格,这个也不用太多解说。没选上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