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崛起——龙的腾飞!![转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6:14:27
<P>
当共和国迈着坚实的步伐,踏入她第55个春秋之时,一个新的词汇——“中国的崛起”,正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无论人们愿意还是不愿意,她都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所有的人都必须面对她,包括我们自己。崛起的中国如何自处?又怎样与世界相处?这是一个充满挑战、极富哲理、可能导致国际秩序发生变化的必须予以回答的问题。</P>
<P>  在全球化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一个国家能否在国际社会立于不败之地,不仅仅取决于经济、军事等某一单方面的力量,更在于她所具有的综合国力,也即一个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P>
<P>   </P>
<P>  2003年12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时,明确表示中国选择的是“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强调中国的发展“必须也只能把事情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同年12月2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坚持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些讲话,标志着“和平崛起”正在成为中国的一项国家战略。
【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
  事实上,新中国成立55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领导下所走过的道路,就是不断提高综合国力的道路,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是中国崛起的根本条件和坚实基础。</P>
<P>  目前有关中国综合国力的几种评价</P>
<P>  中国正在成为越来越引人注目的发展中大国。但是,她在世界上居于怎样的位置呢?</P>
<P>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历时3年,于2002年初完成了对美、日、中、俄、德、法、英7国的综合国力评估,得出的结论是:美国居第一,其综合国力值遥遥领先于其他6国;日本居第二,其综合国力值约等于美国的60%;法、英、德基本在一个水平上,其综合国力约等于美国的50%;俄罗斯的综合国力接近美国的40%;中国的综合国力值约占美国的25%,占法、英、德的50%,占俄罗斯的2/3。</P>
<P>  该评估认为,假设美国综合国力年均增长速度为3%,中国综合国力年均增长速度为7%,中国要达到美国同期综合国力水平需36年,要达到排行第三的法国综合国力水平需18年。若中国年均增长的速度为5%,35年后达到排名第三的法国的水平前景是乐观的。该评估报告的取值主要包括经济、军事、科教、资源。在经济领域,中国处于第六位,分值略高于俄罗斯;在军事领域,分值约相当于美国的1/9,俄罗斯的1/3,英法的1/2,与日本、德国接近;在科教领域,中国的分值是美国的1/7,法、英、德的1/5,俄罗斯的1/2弱;在资源领域,俄罗斯第一,中国第二,美国第三。从报告的分值看,中国最弱的要数科教水平。</P>
<P>  2003年2月27日中科院发布的《200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首次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进行评价。在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印度、德国、法国、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南非等12个国家的对比中,2000年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排序为第七位。其他各项分力的排名如下:在经济力的测算中,我国居第3位,前两位分别是美国和日本;我国军事力排名第四位,前三位分别是美、日、英三国。此外,我国外交能力、生态力、政府调控能力分列第五位、第六位和第十三位,社会发展程度及科技力均列第十一位。</P>
<P>  与综合国力关系密切的是一国的现实竞争力。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每年发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排名,在今年5月4日发布的2004年排行榜中,中国排名第二十四位,比2003年的排名提前了5位。在这个以“国家的经济表现、政府效能、企业效益和国家基础结构”为标准的排序中,美国、新加坡、加拿大分列前三位,德英法分列第二十一、第二十二和第三十位,意大利则没能进入前50名。</P>
<P>  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就是中国崛起的过程</P>
<P>  新中国成立55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1万亿元人民币,比1952年增长了174倍,是同期世界年均增长速度的两倍以上。2003年,按现行汇率计算,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经过55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告别了短缺经济,基本解决了世界近1/5人口的温饱问题和初步实现小康水平。</P>
<P>  我国的粮食、肉类、棉花、水果等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人均产量也成倍增长。与此同时,我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奠定了经济持续发展的坚实物质基础。55年间,中国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从每人每年 80元提高到近5000元以上。人们的消费档次从20世纪50~70年代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提升到80年代的电视机、洗衣机、录音机、电冰箱、电风扇和照相机,再提升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电脑、轿车和住房。</P>
<P>  由于多种原因,新中国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前30年进展缓慢。从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奋起直追逐步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综合国力不断得到提高。</P>
<P>  国家战略目标不断明确,措施不断完善。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深化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思想。邓小平同志设计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世纪末,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用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思想指导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提供了政策保证。</P>
<P>  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成为衡量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198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尚不到5000亿元,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1万亿元,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增长近两倍,几乎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1995年和1997年我国分别提前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从1993年起,按照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内生产总值取代国民生产总值成为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35万亿元,我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正在探索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必将提升中国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经过半个世纪特别是20多年改革开放的探索和实践,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阶段性变化。按照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已经实现了头两步,开始向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P>
<P>  国家制度力量不断提高。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在《决定》精神的指导下,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从1985年起全面展开。1985年9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增强大中型国营企业活力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提出了搞活国营企业、发挥企业自主功能的14条措施。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用法律的形式肯定并维护了企业的自主权利。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一是在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并使之进一步壮大的前提下,多种经济成分得到发展,原来那种与现实生产力水平不完全适应的单一公有制结构有很大变化;二是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统收统支的国营企业经营方式,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三是改革计划管理体制,国家宏观调控的范围和方式得到调整与改进。与此同时,在财政、税收、价格、金融、商业、劳动工资等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通过改革,城市经济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引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到2000年底,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把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重要内容。改革,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正是由于打破了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社会发展由“温饱” 到“小康”。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经济体制要由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向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体制保障,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P>
<P>  国家竞争力不断提升。198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仅有381亿美元,2003年达8512亿美元,在世界贸易中排名上升到第五位。按照翻两番的要求,202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要达到近2万亿美元,相当于当今世界最大贸易国现在的贸易规模。中国将成为世界贸易强国。贸易总量的持续扩大,标志着中国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将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只要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加快发展,就能够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迈进。</P>
<P>  中国在过去1/4世纪里,国内生产总值由25年前的1473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14000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由206亿美元增加到8512亿美元;利用外资由几乎零累计达到6796亿美元;外汇储备由1.67亿美元增加到4033亿美元;高速公路由零公里增加到29800公里;电话用户由192万户增加到2.6亿户,移动电话也是2.6亿户。多种重要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贫困人口由2.5亿降到3000万。1989年~2003年的15年中,尽管受到亚洲金融危机、世界经济不景气和“非典”的不利影响,年均增长仍达8.8%。中国吸引外资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自1993年以来,我国吸引外资连续处在发展中国家的首位。</P>
<P>  国际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外交能力不断提高。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又同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定期举行会议,进行多方面的合作,包括军事领域;同东盟举行“10+3”对话,提出了建立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动议,邀请印度总理访华,改善了与周边邻国特别是与印度的关系;恢复和发展了与欧盟的关系。扩大与欧洲的贸易往来,在全球反恐战争中与美国有效地配合,特别是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的中美合作和中国在其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使美国认识到中国的积极作用。实践证明,在当今世界,中国是现存国际秩序的积极参与者。中国的崛起是个稳定的因素、发展的因素、和平的因素。在外交活动中,中国充分发挥了“软实力”这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资源。中国近25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使两亿多贫困人口实现温饱,开辟了一条落后国家成功发展的道路。这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借鉴,也提供了宝贵的发展经验。</P>
<P>  “公共财政”体制初步建立,公共管理能力不断提高。1980年全国财政收入为1159亿元,2003年财政收入达到21691亿元,增加18.7倍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下,财政收入将稳步上升,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步提高。公共财政将加快建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实力由弱到强,是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的反映。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对于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公正等,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P>
<P>  科技和教育发展提升了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世界发展的新趋势。教育是科技进步的根本。实行科教兴国战略,让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举措,更能从根本上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从60年代“两弹”的研制成功和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70年代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80年代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水下导弹成功的发射、亿次“银河”巨型计算机的研制成功到90年代“银河-III”百亿次计算机的成功研制、5兆瓦低温核供应反应堆的投入使用、纳米电子学超高密度信息存储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单克隆抗体技术用于临床治疗等。标志着中国在原子能技术、生物技术、高能物理、航天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等许多“高、精、尖”领域已经跨进世界先进行列。2003年我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8.6%,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2.7%;小学辍学率为0.34%,初中阶段辍学率为2.84%,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与巩固任务依然艰巨。高中阶段教育总规模持续增长,毛入学率达到43.8%,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机会不断增加。高等教育持续发展,总规模进一步扩大。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达到1900万人,比上年增加3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7%。其中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招生人数和在学研究生人数分别比上年增长32.72%和30%。民办教育快速发展。其中民办普通高校在校生81万人,比上年增长1.6倍。民办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上年增长36.7%,占普通高中在校生的7.2%。学前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37.4%,比上年增长0.6个百分点。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的残疾儿童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占特殊教育招生和在校生总数的63.64%和66.23%。</P>
<P>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4年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2004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重要而非同寻常的一年,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的一年。经济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1%,达到11.67万亿元;按现行汇率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跨上一个重要台阶。国家财力明显增强。全国财政收入达到2.17万亿元,比2002年增加2787亿元。对外贸易大幅增长。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37.1%,达到8512亿美元,由2002年居世界第五位上升到第四位。就业超过预期目标。城镇新增就业85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40万人。居民收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4.3%。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这些成就,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又有新的提高。</P>
<P>  未来将更加注重软实力的提升</P>
<P>  由于软实力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日增,世界主要大国在注重硬件建设之时,也十分重视增强自身的软实力。建国5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软实力不断得到增强。中国正在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并发挥积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处理地区和全球事务方面增加了建设性,减少了对抗性,在对外交往中表现得更加成熟自信。中国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已开始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具有广泛权利与义务的大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需要对世界发展承担自己的义务,同时享受应有的权利。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也意味着“软实力”的增加。中国提出的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也与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的心愿是一致的。这些都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积极作用和改善国际关系性质的重要资源,是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力量。</P>
<P>  我们也应当看到,现有的国际游戏规则更多地体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需求,对中国这样的后发国家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制约,而且这些西方发达国家不会让中国自动享有现有的机制权益,甚至可能会千方百计把我国排斥在利益安排之外,以遏制中国的迅速崛起。面对这种形势,各种情绪都有,但是,我们务必保持冷静头脑,这也是大国应有的心态。</P>
<P>  在2003年12月亚洲开发基金的一次融资会议上,中国第一次作为软贷款捐赠国出席了会议。虽然贷款数额尚不为外界所知,但中国将为贷款计划出力已经成为事实。亚洲开发基金专门用于支持亚太地区最贫困地区的开发和建设,该基金主要来自日本、美国和欧洲国家,是无偿的捐赠。这也是2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升的表现。</P>
<P>  (作者为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研究员)
【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P><P>
当共和国迈着坚实的步伐,踏入她第55个春秋之时,一个新的词汇——“中国的崛起”,正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无论人们愿意还是不愿意,她都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所有的人都必须面对她,包括我们自己。崛起的中国如何自处?又怎样与世界相处?这是一个充满挑战、极富哲理、可能导致国际秩序发生变化的必须予以回答的问题。</P>
<P>  在全球化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一个国家能否在国际社会立于不败之地,不仅仅取决于经济、军事等某一单方面的力量,更在于她所具有的综合国力,也即一个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P>
<P>   </P>
<P>  2003年12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时,明确表示中国选择的是“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强调中国的发展“必须也只能把事情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同年12月2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坚持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些讲话,标志着“和平崛起”正在成为中国的一项国家战略。
【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
  事实上,新中国成立55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领导下所走过的道路,就是不断提高综合国力的道路,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是中国崛起的根本条件和坚实基础。</P>
<P>  目前有关中国综合国力的几种评价</P>
<P>  中国正在成为越来越引人注目的发展中大国。但是,她在世界上居于怎样的位置呢?</P>
<P>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历时3年,于2002年初完成了对美、日、中、俄、德、法、英7国的综合国力评估,得出的结论是:美国居第一,其综合国力值遥遥领先于其他6国;日本居第二,其综合国力值约等于美国的60%;法、英、德基本在一个水平上,其综合国力约等于美国的50%;俄罗斯的综合国力接近美国的40%;中国的综合国力值约占美国的25%,占法、英、德的50%,占俄罗斯的2/3。</P>
<P>  该评估认为,假设美国综合国力年均增长速度为3%,中国综合国力年均增长速度为7%,中国要达到美国同期综合国力水平需36年,要达到排行第三的法国综合国力水平需18年。若中国年均增长的速度为5%,35年后达到排名第三的法国的水平前景是乐观的。该评估报告的取值主要包括经济、军事、科教、资源。在经济领域,中国处于第六位,分值略高于俄罗斯;在军事领域,分值约相当于美国的1/9,俄罗斯的1/3,英法的1/2,与日本、德国接近;在科教领域,中国的分值是美国的1/7,法、英、德的1/5,俄罗斯的1/2弱;在资源领域,俄罗斯第一,中国第二,美国第三。从报告的分值看,中国最弱的要数科教水平。</P>
<P>  2003年2月27日中科院发布的《200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首次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进行评价。在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印度、德国、法国、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南非等12个国家的对比中,2000年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排序为第七位。其他各项分力的排名如下:在经济力的测算中,我国居第3位,前两位分别是美国和日本;我国军事力排名第四位,前三位分别是美、日、英三国。此外,我国外交能力、生态力、政府调控能力分列第五位、第六位和第十三位,社会发展程度及科技力均列第十一位。</P>
<P>  与综合国力关系密切的是一国的现实竞争力。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每年发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排名,在今年5月4日发布的2004年排行榜中,中国排名第二十四位,比2003年的排名提前了5位。在这个以“国家的经济表现、政府效能、企业效益和国家基础结构”为标准的排序中,美国、新加坡、加拿大分列前三位,德英法分列第二十一、第二十二和第三十位,意大利则没能进入前50名。</P>
<P>  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就是中国崛起的过程</P>
<P>  新中国成立55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1万亿元人民币,比1952年增长了174倍,是同期世界年均增长速度的两倍以上。2003年,按现行汇率计算,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经过55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告别了短缺经济,基本解决了世界近1/5人口的温饱问题和初步实现小康水平。</P>
<P>  我国的粮食、肉类、棉花、水果等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人均产量也成倍增长。与此同时,我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奠定了经济持续发展的坚实物质基础。55年间,中国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从每人每年 80元提高到近5000元以上。人们的消费档次从20世纪50~70年代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提升到80年代的电视机、洗衣机、录音机、电冰箱、电风扇和照相机,再提升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电脑、轿车和住房。</P>
<P>  由于多种原因,新中国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前30年进展缓慢。从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奋起直追逐步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综合国力不断得到提高。</P>
<P>  国家战略目标不断明确,措施不断完善。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深化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思想。邓小平同志设计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世纪末,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用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思想指导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提供了政策保证。</P>
<P>  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成为衡量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198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尚不到5000亿元,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1万亿元,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增长近两倍,几乎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1995年和1997年我国分别提前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从1993年起,按照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内生产总值取代国民生产总值成为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35万亿元,我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正在探索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必将提升中国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经过半个世纪特别是20多年改革开放的探索和实践,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阶段性变化。按照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已经实现了头两步,开始向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P>
<P>  国家制度力量不断提高。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在《决定》精神的指导下,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从1985年起全面展开。1985年9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增强大中型国营企业活力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提出了搞活国营企业、发挥企业自主功能的14条措施。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用法律的形式肯定并维护了企业的自主权利。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一是在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并使之进一步壮大的前提下,多种经济成分得到发展,原来那种与现实生产力水平不完全适应的单一公有制结构有很大变化;二是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统收统支的国营企业经营方式,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三是改革计划管理体制,国家宏观调控的范围和方式得到调整与改进。与此同时,在财政、税收、价格、金融、商业、劳动工资等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通过改革,城市经济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引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到2000年底,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把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重要内容。改革,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正是由于打破了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社会发展由“温饱” 到“小康”。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经济体制要由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向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体制保障,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P>
<P>  国家竞争力不断提升。198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仅有381亿美元,2003年达8512亿美元,在世界贸易中排名上升到第五位。按照翻两番的要求,202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要达到近2万亿美元,相当于当今世界最大贸易国现在的贸易规模。中国将成为世界贸易强国。贸易总量的持续扩大,标志着中国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将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只要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加快发展,就能够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迈进。</P>
<P>  中国在过去1/4世纪里,国内生产总值由25年前的1473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14000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由206亿美元增加到8512亿美元;利用外资由几乎零累计达到6796亿美元;外汇储备由1.67亿美元增加到4033亿美元;高速公路由零公里增加到29800公里;电话用户由192万户增加到2.6亿户,移动电话也是2.6亿户。多种重要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贫困人口由2.5亿降到3000万。1989年~2003年的15年中,尽管受到亚洲金融危机、世界经济不景气和“非典”的不利影响,年均增长仍达8.8%。中国吸引外资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自1993年以来,我国吸引外资连续处在发展中国家的首位。</P>
<P>  国际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外交能力不断提高。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又同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定期举行会议,进行多方面的合作,包括军事领域;同东盟举行“10+3”对话,提出了建立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动议,邀请印度总理访华,改善了与周边邻国特别是与印度的关系;恢复和发展了与欧盟的关系。扩大与欧洲的贸易往来,在全球反恐战争中与美国有效地配合,特别是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的中美合作和中国在其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使美国认识到中国的积极作用。实践证明,在当今世界,中国是现存国际秩序的积极参与者。中国的崛起是个稳定的因素、发展的因素、和平的因素。在外交活动中,中国充分发挥了“软实力”这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资源。中国近25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使两亿多贫困人口实现温饱,开辟了一条落后国家成功发展的道路。这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借鉴,也提供了宝贵的发展经验。</P>
<P>  “公共财政”体制初步建立,公共管理能力不断提高。1980年全国财政收入为1159亿元,2003年财政收入达到21691亿元,增加18.7倍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下,财政收入将稳步上升,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步提高。公共财政将加快建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实力由弱到强,是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的反映。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对于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公正等,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P>
<P>  科技和教育发展提升了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世界发展的新趋势。教育是科技进步的根本。实行科教兴国战略,让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举措,更能从根本上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从60年代“两弹”的研制成功和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70年代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80年代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水下导弹成功的发射、亿次“银河”巨型计算机的研制成功到90年代“银河-III”百亿次计算机的成功研制、5兆瓦低温核供应反应堆的投入使用、纳米电子学超高密度信息存储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单克隆抗体技术用于临床治疗等。标志着中国在原子能技术、生物技术、高能物理、航天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等许多“高、精、尖”领域已经跨进世界先进行列。2003年我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8.6%,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2.7%;小学辍学率为0.34%,初中阶段辍学率为2.84%,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与巩固任务依然艰巨。高中阶段教育总规模持续增长,毛入学率达到43.8%,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机会不断增加。高等教育持续发展,总规模进一步扩大。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达到1900万人,比上年增加3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7%。其中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招生人数和在学研究生人数分别比上年增长32.72%和30%。民办教育快速发展。其中民办普通高校在校生81万人,比上年增长1.6倍。民办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上年增长36.7%,占普通高中在校生的7.2%。学前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37.4%,比上年增长0.6个百分点。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的残疾儿童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占特殊教育招生和在校生总数的63.64%和66.23%。</P>
<P>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4年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2004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重要而非同寻常的一年,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的一年。经济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1%,达到11.67万亿元;按现行汇率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跨上一个重要台阶。国家财力明显增强。全国财政收入达到2.17万亿元,比2002年增加2787亿元。对外贸易大幅增长。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37.1%,达到8512亿美元,由2002年居世界第五位上升到第四位。就业超过预期目标。城镇新增就业85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40万人。居民收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4.3%。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这些成就,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又有新的提高。</P>
<P>  未来将更加注重软实力的提升</P>
<P>  由于软实力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日增,世界主要大国在注重硬件建设之时,也十分重视增强自身的软实力。建国5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软实力不断得到增强。中国正在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并发挥积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处理地区和全球事务方面增加了建设性,减少了对抗性,在对外交往中表现得更加成熟自信。中国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已开始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具有广泛权利与义务的大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需要对世界发展承担自己的义务,同时享受应有的权利。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也意味着“软实力”的增加。中国提出的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也与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的心愿是一致的。这些都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积极作用和改善国际关系性质的重要资源,是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力量。</P>
<P>  我们也应当看到,现有的国际游戏规则更多地体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需求,对中国这样的后发国家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制约,而且这些西方发达国家不会让中国自动享有现有的机制权益,甚至可能会千方百计把我国排斥在利益安排之外,以遏制中国的迅速崛起。面对这种形势,各种情绪都有,但是,我们务必保持冷静头脑,这也是大国应有的心态。</P>
<P>  在2003年12月亚洲开发基金的一次融资会议上,中国第一次作为软贷款捐赠国出席了会议。虽然贷款数额尚不为外界所知,但中国将为贷款计划出力已经成为事实。亚洲开发基金专门用于支持亚太地区最贫困地区的开发和建设,该基金主要来自日本、美国和欧洲国家,是无偿的捐赠。这也是2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升的表现。</P>
<P>  (作者为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研究员)
【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P>
<P>请注意!中国现在很多地方还很落后,很多的人民还太穷,根本没有生活保障,很多的孩子没学上,很多的父母让孩子上学真的很难,或上的也是没质量的垃圾学校,请不要经常鼓吹中国很富有!</P>[em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