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篇收藏的加藤嘉一的老文:中国学生为何没礼貌? 大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7:57:49
我从2004年开始在人大附中教日语。一天傍晚放学,高中楼一层大厅,我跟另外一位年轻中国籍教师边聊边走。同学们穿着校服,背着书包,有的大声聊天,有的吃零食,有的谈恋爱,纷纷离开校园。我感觉很孤立,几乎没有一个学生理我们。

我问旁边的老师:“他们怎么回事,面对着老师,连‘再见’都不说?”老师回答:“现在的孩子都是这样的,忙他们自己的。”忽然,有个女生边跑边向我们摆摆手,快速说:“拜拜!”打招呼的学生只有这一个,用的是英语。老师说:“那是马来西亚的留学生。”

应该说,这些学生严重缺乏礼仪——不懂得礼仪,或者懂得却不执行。回想一下,如果我在日本这样,一次会被警告,两次以上会被认为“素行不良”并影响学业成绩。多次不改,家长就要被叫到学校,跟班主任、孩子一起“三者面谈”。依然不改,就有可能被开除了。在日本,学生至少要对老师说“再见”,基本规则是带着鞠躬,最好的姿势为45度。我当时是体特生,这方面被要求得很严,不仅对老师,对师兄、师姐也要那样,一次都没有错过。师弟师妹也对我这样。

日本的小学生从一年级必须上“道德课”。记得我那时是每周六上午上两小时。教学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老师讲道德、礼仪、做人,把道德对做人如何重要灌输给小孩子。课本素材几乎都是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思想,孔子、孟子、老子、韩非子、孙子等,仁、礼、忠、孝等都有。第一节课往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师会问:“如果你的朋友偷了你的书包,大家欺负你,你会高兴吗?”我们一起大声喊:“不高兴!”老师接着讲:“那你也不要对朋友那样,明白了吗?”我们回答:“明白了!”我们读中学时,也主要在语文(古文、汉文)课上接触诸子百家,直到占高考语文考试四分之一(50分)的“汉文”。如果说日本人对中国古代史和思想有着比较多或深的了解,起点在这里。

另一种是实践,学校会安排学生到养老院、残疾医院等地接触并照顾弱势群体,尽量沟通,学会相处。比如,周末早上,一个班(30人左右)分两个组,一组去养老院,大概3个人成一小组,陪一个高龄者散步聊天,打牌,帮助他们读书;另一组去残疾者学校,提前学习“手语”,用它跟残疾者沟通,一起吃饭,度过半天时光。

据我的经验,中国的中小学老师似乎不怎么讲道德的意义,学校也没有开设类似的课程。学校的课程安排及背后的体制背景,确实影响着年轻人礼仪道德的相对滞后。

不过,这不是问题的全部。学校教育毕竟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高中,主要目的还是实现升学,让孩子们提高竞争力,最终成为社会人。

教育必须由分工完成。学校教育如前所述。它和包括媒体报道、政府宣传在内的社会教育,主要是使孩子学会“做事”。而培养孩子如何“做人”,则是家庭的责任。

我经常看到中国家长对孩子过于宽松或溺爱。比如,小孩在地铁里吃味道浓厚的汉堡包,大声说话,站在椅子上跳舞等,作为一个社会公民,这是绝不应该的。但家长却一点都不在乎,还以“我孩子真可爱”之类的态度向周围张扬。小孩子不懂事可以理解,这就要由家长主动处理。如果在日本,家长会趁机在公众场合好好教训一顿,让自己的孩子直接体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若在我家,父母当场就打我屁股,让我在家门外站着反省一个晚上,并“断食”一天。

连基本对错都分不清的孩子,其未来走向是相当可怕的。家长们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应该多花点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学会如何做人。因为高考有可能决定一个中国人的职业,而能否做人更有可能影响一个中国人的人生。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家长做好人,永远是个前提。

我从2004年开始在人大附中教日语。一天傍晚放学,高中楼一层大厅,我跟另外一位年轻中国籍教师边聊边走。同学们穿着校服,背着书包,有的大声聊天,有的吃零食,有的谈恋爱,纷纷离开校园。我感觉很孤立,几乎没有一个学生理我们。

我问旁边的老师:“他们怎么回事,面对着老师,连‘再见’都不说?”老师回答:“现在的孩子都是这样的,忙他们自己的。”忽然,有个女生边跑边向我们摆摆手,快速说:“拜拜!”打招呼的学生只有这一个,用的是英语。老师说:“那是马来西亚的留学生。”

应该说,这些学生严重缺乏礼仪——不懂得礼仪,或者懂得却不执行。回想一下,如果我在日本这样,一次会被警告,两次以上会被认为“素行不良”并影响学业成绩。多次不改,家长就要被叫到学校,跟班主任、孩子一起“三者面谈”。依然不改,就有可能被开除了。在日本,学生至少要对老师说“再见”,基本规则是带着鞠躬,最好的姿势为45度。我当时是体特生,这方面被要求得很严,不仅对老师,对师兄、师姐也要那样,一次都没有错过。师弟师妹也对我这样。

日本的小学生从一年级必须上“道德课”。记得我那时是每周六上午上两小时。教学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老师讲道德、礼仪、做人,把道德对做人如何重要灌输给小孩子。课本素材几乎都是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思想,孔子、孟子、老子、韩非子、孙子等,仁、礼、忠、孝等都有。第一节课往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师会问:“如果你的朋友偷了你的书包,大家欺负你,你会高兴吗?”我们一起大声喊:“不高兴!”老师接着讲:“那你也不要对朋友那样,明白了吗?”我们回答:“明白了!”我们读中学时,也主要在语文(古文、汉文)课上接触诸子百家,直到占高考语文考试四分之一(50分)的“汉文”。如果说日本人对中国古代史和思想有着比较多或深的了解,起点在这里。

另一种是实践,学校会安排学生到养老院、残疾医院等地接触并照顾弱势群体,尽量沟通,学会相处。比如,周末早上,一个班(30人左右)分两个组,一组去养老院,大概3个人成一小组,陪一个高龄者散步聊天,打牌,帮助他们读书;另一组去残疾者学校,提前学习“手语”,用它跟残疾者沟通,一起吃饭,度过半天时光。

据我的经验,中国的中小学老师似乎不怎么讲道德的意义,学校也没有开设类似的课程。学校的课程安排及背后的体制背景,确实影响着年轻人礼仪道德的相对滞后。

不过,这不是问题的全部。学校教育毕竟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高中,主要目的还是实现升学,让孩子们提高竞争力,最终成为社会人。

教育必须由分工完成。学校教育如前所述。它和包括媒体报道、政府宣传在内的社会教育,主要是使孩子学会“做事”。而培养孩子如何“做人”,则是家庭的责任。

我经常看到中国家长对孩子过于宽松或溺爱。比如,小孩在地铁里吃味道浓厚的汉堡包,大声说话,站在椅子上跳舞等,作为一个社会公民,这是绝不应该的。但家长却一点都不在乎,还以“我孩子真可爱”之类的态度向周围张扬。小孩子不懂事可以理解,这就要由家长主动处理。如果在日本,家长会趁机在公众场合好好教训一顿,让自己的孩子直接体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若在我家,父母当场就打我屁股,让我在家门外站着反省一个晚上,并“断食”一天。

连基本对错都分不清的孩子,其未来走向是相当可怕的。家长们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应该多花点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学会如何做人。因为高考有可能决定一个中国人的职业,而能否做人更有可能影响一个中国人的人生。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家长做好人,永远是个前提。

然后呢,就教育出了外表恭敬有礼,内心抑郁暴躁,自杀率世界第一的日本人?
道德教育不是为了培养45度鞠躬这种表面功夫,也不是课堂上能教的,身教重于言教。
为什么中国人要把这个日本人的话当作一回事?


90后都是家里的宝贝呢,要讲礼貌也是长辈对他们讲礼貌呢
不过11区那样的是偏执了

90后都是家里的宝贝呢,要讲礼貌也是长辈对他们讲礼貌呢
不过11区那样的是偏执了
扯蛋呢,我在日本4年了,就没见过45度鞠躬用在和老师说再见上的,又不是初次见面作自我介绍。说再见也比较少,一般都是说辛苦了。
有啥看法?
下手那啥呗
说日本人对 会被骂
说我们对 还是会被骂
最后 选择无语
2008年人大附中来了俩高一的日本学生,第一天就被拉到厕所暴打一顿,第二天转学了。
放学会起立鞠躬说撒由那拉,再碰到就不用那样了。不过得看场合,人特少又迎面而来躲不过去了,停住脚步小幅度鞠个躬或者点个头说再见就行了。
学生没跟你说再见,你跟学生说再见了么??
我就不信你跟学生说再见,学生不搭理你??
(⊙o⊙)…大街上见面总要打声招呼的,至于鞠躬,除了向遗体告别还真没干过这活
MD的学生也不见的讲所谓的礼貌,但未必人家师生关系就会差。
欧美国家孩子通常直呼父母姓名,也不见得就是不尊敬父母。
这厮在《锵锵三人行》上说,日本女的找对象不会找富二代、官二代,要自己努力奋斗才有意思。
不是吧,日本女的现在一流的被包养,二流在演艺圈,三流在拍av,四流才满街跑,比天朝还惨....

最独立的女性是北欧的女生,见过很多个甩了男友自己带孩子的,说就是向你借个种而已

不过本朝的教育还是有问题的,道德小学不讲大学讲,这也太.....
唉!我也不喜欢和老师打招呼…因为不熟…不过说到那些在公共场所吃味道很重的东西,大声说话之类的那些,就真的要靠父母教了!我们的确得注意素质这个词啊…
鬼子还是只能学到表面功夫的天然呆啊
现在小学没有《思想品德》课吗?不教五讲四美?不教“请 您好 谢谢 对不起 再见”?
哪个城市地铁可以看到小孩子在椅子上跳啊?
帝都是不成的
呃……除了深夜地铁没坐过,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