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精神因素在战争中的作用-->碧血剑转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2:33:26
很多人以我军具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来证明我们军队天下无敌,对武器装备上的差距泛泛的认为可以通过精神因素来弥补。对此,我要特别作出批评,以避免这种错误的东西蒙蔽、误导我们,使我们看不到军队的问题,无法做出应有的改进,从而导致下一场战争的失利。
  我在这里所说的精神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1、军事思想与军事理论,2、部队纪律与组织能力,3、勇敢精神与战斗热情,4、战术素质和反应能力。

一、军事思想与军事理论

  我说的军事思想是指总体上的军队指导思想,他的作用体现在一支军队遇到问题时,以什么样的思维模式来争取解决问题。比如说如何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的问题上,德国喜欢精锐部队,而苏联喜欢更多的部队;在战斗方式上,西方喜欢堂堂正正的主力会战,东方喜欢较为松散的连续战斗;鲁登道夫的总体战、马汉的海权论、杜黑的制空权也是军事思想,他们所说的是战争应如何进行。军事理论是指部队战斗的模式,如德国的闪电战,苏军的大纵深进攻,美军的空地一体战,我军的人民战争。【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
  军事思想和军事理论对于战争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正确的理论能够促使战争的成功,错误的理论可能导致战争的失败。蒙古人西征的时候,通过战役上骑兵集团大规模迂回,战术上重骑兵(相对于蒙古轻骑兵)逼迫敌军收缩队形,轻骑兵反复弓箭射击的方式打败了讲究正面攻击的欧洲人;德国通过装甲军团大规模突击打败了法国,赢得了二站初期的胜利;反过来法国人抱着堑壕战的思想不放,失去了自己的国家。
  虽然对战争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但是军事思想是从军队现实中产生出来的,并不能够脱离物质基础而存在,有什么样的国力军力才能实现什么样的战争理论。欧洲狭小地区内有大量的封建领主,相互间距离有限,往往不超过3日的路程,缺乏大军团迂回的空间,所以军团正面决战才成为西方军团的主要方式。蒙古军队的骑兵大规模机动弓箭远程攻击战术是在大草原上产生的,游牧民族的大量马匹保证了大规模骑兵集团的实现,蒙古马优良的耐力实现了大规模的迂回,东方反曲弓的强力产生了蒙古人压倒性的火力,这三者结合才产生了蒙古军团的机动战术。大量装甲车辆的装备使得闪电战成为可能。我国广阔的地域密集的人口使得占领军必然要分散兵力进行占领,总体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各地兵力必然薄弱,人民战争才有存在的可能。盟军没有陆地战场迫切需要近距离空中支援,依靠自己的国力优势才能按照制空权理论对德日进行大规模战略轰炸。
    在现实的物质基础发生转变之后,军事思想与军事理论必须及时做出调整以适应武器装备的转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工业革命使得大规模摩托化机动部队的建立成为可能,坦克的发展使堑壕不再具有不可战胜的威力,大规模的包围歼灭战有了物质基础。英国富勒、法国戴高乐相继提出装甲部队机动作战的学说,曼施坦因、隆美尔为代表的德国国防军正式确立了闪电战理论,组建了大规模的装甲军进行穿插。相反,英法虽然拥有优秀的坦克,但是缺乏理论指导,仍把坦克配属给步兵使用,耗费巨大的物力财力建立马其顿防线,结果德军横扫西欧,法国为自己战争理论的失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军事理论必须适合国家战略的需要,当国家战略转变时,军事理论也必须转变。军事思想和军事理论属于战略问题,他们必须配合国家战略的要求进行设计,否则军队将无法完成国家赋予的任务。在二战前德国是弱势的一方,且面临着苏法的两面夹击,德国要取得胜利就必须在短时间内结束战斗,利用时间差将敌人各个击破,所以德军必须选择能够快速获得胜利的战争理论进行指导,而这就是闪电战。法国在二战前并没有太多对土地的需求,由于综合实力超过德国,面对德国的威胁,法军只要能够坚守国境线就可以消耗到德国投降,所以法军并没有对机械化战争的迫切需求。法国的马其诺防线如果能够延伸至海岸线,使得德军根本无法绕过,那么法国根本就不会战败。所以说马奇诺防线并不是一无是处,但是它使法军丧失了战略进攻的能力。当盟军登陆需要转入战略进攻的时候,学习德军的方法建立装甲集群就成了盟军陆军的唯一办法。苏军在未拥有核武器之前,所持的是核武器无用论,但是当苏军的核武器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苏军就转变成核武器决胜论。
  并没有能够确保绝对胜利的军事思想,人民战争理论被我们进行了长时间的吹捧,说成了不可战胜的反侵略法宝,但事实并非如此。东北抗日联军成立于1936年,高潮期有11个军4万多人,37年七七事变之后进入抗日的高潮期,从1937年11月起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动员日军三个师团,伪军四个旅和大批警宪特人员,共计5万多兵力进行为期三年的“三江省大讨伐”,1940年到1941年,日本关东军剧增,达到76万人,将强队苏战备的同时对抗联进行围剿,直接动用兵力达到50万人。由于斗争形势日益恶化,各路军减员较多,1940年初,吉东、北满省委领导决定将各军缩编为支队。抗联领导人于1940年初和1941年初,两次在苏联伯力开会,并与苏联红军达成相互支援的协议之后,决定抗联部队除一部在东北坚持斗争外,大部转入苏联境内进行整训。1942年7月,进入苏联境内的抗联部队统一编成东北抗联教导旅。从11个军到三个方面军一个警卫旅再到1个教导旅,抗日联军损失可见一斑,而且被迫出走苏联,丧失了国内的立足之地,可见在敌人优势兵力重压之下,敌后武装根本无力自保。
    如果抗联的例子还不够充分,那么我们再看一下八路军的敌后抗战。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正面战场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939年国民党政策发生转变,由抗日转向即抗日又反共,日军得以抽调兵力进行占领区清剿。从1937年9月平型关初战胜利,至1940年百团大战为止,八路军由几万人发展到40万,解放人口近4千万。新四军由1.2万人发展至10万,解放人口1300万。1940年秋1942年,解放区人口缩小至5千万以下,八路军减员至30万(选自《朱德选集》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室供稿)。
    在越战后期,美军完全拥有战役主动权,消灭越军的速度已经超过越军补充的速度,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够消灭越军,只是由于战前目的已经达成(阻止共产主义南下)和政治上的压力才撤走。阿富汗战争后期苏军完全拥有主动权,抵抗力量已经无力组织大规模战役。以上事实充分说明,没有正面战场的牵制与配合,敌后战场根本无地对抗优势敌人的反复清剿,如果我们指望人民战争理论可以让我们战胜一切来敌,那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人民战争理论只适合于大规模战略防御,不适合战略进攻。人民战争依靠的是发动本土的人民参与抵抗,依靠人力和分布上的优势掌握敌军的兵力分布、及时调动己方军队、打击敌方单独部队,慢慢消耗敌军的力量,从而达到获得最终胜利的目的。敌军越深入,其兵力就越分散,我军战略实现的可能性也越大。但是在战略进攻中,面对的是敌国的人民,拉长的是我军的战线,分散的是自己的兵力,人民战争理论根本没有实现的基础。
    人民战争理论未必适合目前的军事现实,现代战争具有高速、大纵深、非接触的特点,人民战争所依靠的信息全面、打击灵活的特长已经不复存在。现在战争往往是局部战争,时间短节奏快规模小,庞大而迟钝的军事机器无法作出有效地反应,需要的是精英化的军队。现在军事装备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普通民众已经不能迅速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无法直接投入战场。而且现在战争的目的已经不是占领一个国家的土地和人口,打击其经济、摧毁其政府正成为美军的战争目的,除了对石油产量丰富的伊拉克之外,美军并没有长久占领任何一个国家,对于这种打击经济、政治目标的远程非接触战,人民战争不能提供任何帮助。
    我国目前的国家战略需要我军转入坚决的局部战略进攻,人民战争已经不适合我军的需要,而新的理论上未获得证实。目前已经不存在对我国本土的大规模入侵威胁,存在的危险主要来自于敌人在国境外对我进行的战略包围,收复台湾、保卫南沙是我军最直接、最急迫的战略任务,这些地域都远离我国本土,不存在人民战争所依靠的民众力量,人民战争无从谈起。我军提出打赢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已经有好些年头,但是具体的理论尚未获得实战的验证,外人也很难得知是否经过科学严肃的论证。而美军的新作战理论层出不穷,虽然未必一定是正确的,但是毕竟有战争的检验。如果说美军没有与真正的强手作战,那么自从抗美援朝结束后我军又与哪个强国进行过战争呢?印度还是越南?北约面对的苏联威胁比我们大得多,珍宝岛并不能够作为范例。
    由以上例证可知,人民战争理论已经不适合现在我军的需要,甚至也不适合现代防御战争的需要,而我军新的军事理论尚未出台获得验证,所以说,在军事思想与军事理论方面,我军并不占有优势。

二、部队纪律与组织能力

    部队纪律是一支军队存在的基础,严格的纪律才能保证一支部队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尤其是我国国民并不具备美国人那种工作是工作玩是玩的专业精神,更需要纪律来保障,邱少云的死亡保证了潜伏的成功,这就是纪律的力量。组织能力是指军队的编成结构是否合适,是否能够满足军事战略的需要。
    我军的纪律状况已经大不如从前,这是掩盖不住的事实。在1997年宣传驻港部队的文章里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如果我军的部队都能有驻港部队的严格纪律,军民关系怎么会不好”。这句话表扬的驻港部队,批评的是全军,正是由于我军纪律的整体败坏,才导致驻港部队纪律优良让人发出这种感慨。军车不遵守交通规则前几年是个严重的问题,军方不得不专门整顿。而其他的问题如贪污、索贿等不一而足,我在此不多讲。
    “现在有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有的同志热衷于打听人事上的消息,上至军委、总部,下至本单位,甚至传播海外媒体散布的谣言”“我们的军政军民关系和官兵关系总的是好的,但在新形势下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要对官兵加强拥政爱民、遵纪守法的教育,处处体现我军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关于各级干部的住房标准,军委、总部早已明文规定,但有的单位仍然我行我素集体犯规",以党委会或办公会的名义作出超标准建造、装修住房的决定。尤为严重的是,有的单位发生了严重违纪问题,主要领导提议向上级隐瞒,党委竟然作出隐情不报的决定”
    上面这一段的是老江在军委扩大会议讲话中的内容,熟悉我国政治情况的都应该知道,在最高会议上讲这些内容,那么现实中应该是出了多大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还能够说自己的军队纪律严明吗?现在的军人敢说纪律能够和老一代相比吗?当然,我军还有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98年抗洪着实表现出了军队的动员机动能力,也将解放军纪律严明的一面体现了出来。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忽略存在的问题,只有严格要求才能高标准实现,苗头不打击会烂到无法收拾。对于不熟悉军队内情的人民来说,即使是1%的军人违规,就会转化为100%的对军人的印象,所以,指责我们军队腐败决不是不应该的事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为什么敌人不造谣说周总理贪污腐败呢?为什么现在有人造谣说解放军纪既败坏呢?没有事实作基础,任何人都造不出有影响力的谎言。流言的发生,其实只是人们对于事实怀疑的体现。
    政府贪污腐败横行而军队却廉洁自律,一部分军队纪律败坏而另一部分却能做到严格要求,一些军人不遵规守纪而其他人却能坚决遵守法纪,这可能吗?动不动就说一些人是网特,实在是一种恐慌的体现,就像是60年代闹国民党反攻大陆,其实一共才过来几个人,大部分是自己在吓唬自己。

    军队的组织结构关系到部队的战斗方式和战斗力发挥,合理的军队组织结构能够极大的提高军队进行战争的能力。德国装甲师、装甲军、装甲集群的编制是德军可以集中大量的机械化部队进行大规模穿插,而法军配属给步兵师的坦克营却无力对抗德军的突击。
    面对现在敌人侦查打击能力的加强和战争进程的加快,网络化的指挥结构已经是必然的选择,我军目前开展的师改旅就是对此的一种尝试。但是在改制的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我军的干部培养始终是按照团-师-军的模式进行,该为旅-军制后人员能否适应;军旅制需要更加强大的武器装备来保障战斗力的实现,我军的装备是否能够及时换装;军旅制需要强大的通讯保障,我军目前能否在野战条件下做到这一点还有问题;军一级需要能够更加强大的远程支援火力,我军目前是否有问题等等。
    更加不利的是,我军的编制改革完全是按照外军的作战经验进行的,我们在投入台湾战场之前没有像1939年的波兰和哈勒欣战役中的日军那样的对手可供我们检验自己军队的对手,而一种新的方法在推广过程中部出现问题是不可能的,战争的问题只有在战争中才能得到全面地体现和解决。没有弱小对手可供实习将导致我军不得不在大规模实战中来检验自己,任何错误都会导致惨重的损失。

三、勇敢精神与战斗热情【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

    我所说的勇敢精神与战斗热情并不只是指军队投入战斗时的无所畏惧沉着镇定。勇敢无畏是任何军队都应该做到的基础,不怕死是一个士兵上战场前应有的心态,这点并不足以特别提出来说明我军的风貌。我指的是军队在战场失利,被击溃打散之后重新组织、再次投入战斗的能力。
    沉着镇定才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应有实力,冷静清醒才可以寻找战机战胜敌人,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但是如何才能够在战场上镇定冷静呢?一方面要依靠平时训练中的积累,长时间严格训练过的士兵必然比临时加入的新兵要好,而军官也要比普通士兵好,这就是训练的作用。但是,再怎么训练的士兵也不如久经沙场的老兵来的可靠。在战场上时刻保持精神高度集中,经受巨大的精神压力,会导致人产生一些平时根本不会有的异常行为,如弹震症。训练只能够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只有经历过实战才有可靠的结论。
    我军已经有15年未参加过战争,长时间远离硝烟战火必然使得我军对战争缺乏心理准备,没有一大批经历过战争的中下级军官是我军的致命缺陷。任何训练都不如实战,而我们的首要敌手却有着丰富的战争经验,从朝鲜、越南、巴拿马、利比亚、海湾、南斯拉夫、伊拉克战争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必然转化为其士兵心理素质上的优势,在这方面我们在战争之初必然吃亏。
    不怕死、敢于迎着敌人的子弹往上冲是任何一支军队都能够做到的,只有被打散之后各部分仍然能够自动集结起来继续战斗才是一支一流军队的表现,这也是国民党军被认为战斗力低下的原因,而坚持战斗宁死不降的军队最难以对付。我军的双首长制度对此有一定的优势。从红军到八路军,从解放军到志愿军,我军将士体现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独特的政工制度确实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对此,只希望现在的部队还能够延续其一贯的传统,将其发扬光大,不要被多年的和平抹去了战争的记忆。
    军队的精神状态会受到日常工作状态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军的文山会海很容易消磨人的雄心壮志,力求稳定的工作作风也会扼杀有上进心的军人晋升,社会上发生的种种事情直接影响到军人的家庭并进而影响军心。苏联大量的人员叛逃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缺乏的结果,看不到改善进步的希望才是绝望的根源。我国目前社会上的事情决不会促进军人的工作热情,只能起到相反的结果,直接的体现就是军纪下降。
    有人说美军怕死,作战只会召唤火力支援,但其实我军也是一样。在描写两山轮战阶段的文章中有一个是描写一场战斗,我军一个团坚守阵地,越军6个团攻击,3000人潜伏在阵地前。看看那篇描写就知道,我军在拥有火力优势的时候,同样不会再拿人命去拼,以远程火力优势消灭敌人是任何军队的第一选择。

四、战术素质和反应能力

    在这里,战术素质其实是战略部署、战役指挥、战斗战术素质的简称,他所体现的是一个国家一支军队战斗力的高低。出色战术素养的部队可以以较小代价取得战斗的胜利,能够以更快速度击败敌人。德军的黄色、巴巴罗莎计划,基辅、哈尔科夫战役,世界第一坦克手的出色战绩体现出了德军高超的战术素养,德军也因此成为一支伟大的军队。反应能力是指一支军队面对新的情况时,迅速采取有效的对应措施进行遏制的能力。反应能力强的军队可以更快适应敌人的新变化,不断化解敌人的优势,始终保持战术的有效性。面对苏军的大纵深进攻,曼施坦因提出进行防御中的包围战,不断消耗苏军的人力,他在东线期间也确实成功实施过这一战术,但可惜未能坚持到底。
    在朝鲜战争中,我军士兵表现出了高超的战斗技巧,美军士兵也承认要集中全班的火力才能够击中一名我军的士兵,与打击呆板的日本兵完全不同。我军的大规模穿插、在敌后建立阻击线等战术在战争初期有效的打击了美军,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僵持阶段的坑道战术也卓有成效,有效的抵抗了美军的炮火优势。但是,这些辉煌的成绩并不是我军所独有。美军针对我后勤不足提出了磁性战术、针对我重火力缺乏进行了砥平里防御、针对越南战场提出了直升机机降作战、针对苏军大纵深进攻提出空地一体战,这些方针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果说我军的反应能力是优秀级别,那么美军绝不低于我们。
    我军在朝鲜的出色表现是建立在部队富有战斗经验基础之上的,当时国内战争刚刚结束,部队个个身经百战,而美军却已结束战争5年,大量老兵退役。我军所作出的反应往往是纯战术上的,是在物质基础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军队自身作出的努力,这种努力必然受到了我军当时薄弱物质基础的制约,使得一些更好的方法无法实现,而要靠战术的改变抵消对方的优势,这必然需要部队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美军依靠自身的物质条件,可以依靠技术的进步来改变其战术,如大规模直升机作战的实现。但是美军在依靠物质基础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战术思想上的改进,并始终以思想的进步指引技术的发展方向。我军目前缺乏实战的经验,但是物质上的条件好了很多,这一正一负是否能抵消,只能看战争中的表现。
    这两年解放军报上刊登了大量的新战术训练标兵,提出了种种新的战术或改进了某种新装备,为军队提高了战斗力。仔细看这些报道,就能发现一方面是根据新装备制定合适的战术,另一方面是引进新技术改造老装备,而且取得的成果好像不少。
    战术素质其实是正确指导思想下训练水平的体现,严格的训练才能拥有高水平的士兵,这方面只要指导思想没有大的问题,加大投入就可以实现。但是中高级军官的培养并非这么简单,没有活跃的思想、没有讨论的氛围、没有宽松的环境,产生优秀的中高级指挥官的可能性比有这些条件要小。我军中高层是否具有这样的条件呢,我不知道,各位自己考虑。
    战术应变能力的发挥并不是无限制的,而是受到物质条件和战场环境的制约,所发挥的作用是相对而非绝对的。比如说面对敌人的火力优势,所能采取的措施无非工事、分散、隐蔽这几种。工事如志愿军的反斜面防御坑道,虽然确实抵抗了美军的炮火,但是以丧失大规模机动野战的能力为代价的;夜战虽然卓有成效,但是就像苦练野战的日军舰队遭遇美军雷达一样,迟早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失去作用,就像现在一样。战役指挥和战略布局上的精神因素发挥基本是以敌方的困境和失误为前提的,就像日本奇袭珍珠港、德国入侵法国,但是困境我们也会有,失误的并不只是敌人,寄希望于自己会比敌人高明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想法。

    精神因素虽然对于战争有巨大的作用,甚至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负,但是必须有物质条件作为相应的基础。而且精神因素的发挥受到物质条件和战场环境的制约,并不是任何条件下都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相反,大多数情况下决定胜负的仍然是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这些物质条件。精神因素发挥的余地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而缩小,就像是汽车刚问世的时候还不如马车跑得快,但是现在汽车可以超音速行驶,马车又如何呢?在古代,冷兵器的杀伤力有限,导致个体战斗力不强,进而导致战斗的队形非常重要,如果能够想办法对敌人形成两面夹击的态势,那么胜利就遥遥在望。但是在现代,战术动作所形成的优势已经无法承受敌方优势火力所造成的打击,越军6个团攻击我1个团的阵地,并且3000人成功进行了阵地前潜伏,但是仍然未能攻克我军的阵地。
    不要过分强调精神因素的作用,决定世界的是力量的强弱,寄希望敌人愚蠢的人本身就是笨蛋,最可靠的安全就是比敌人强大,越强大越好很多人以我军具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来证明我们军队天下无敌,对武器装备上的差距泛泛的认为可以通过精神因素来弥补。对此,我要特别作出批评,以避免这种错误的东西蒙蔽、误导我们,使我们看不到军队的问题,无法做出应有的改进,从而导致下一场战争的失利。
  我在这里所说的精神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1、军事思想与军事理论,2、部队纪律与组织能力,3、勇敢精神与战斗热情,4、战术素质和反应能力。

一、军事思想与军事理论

  我说的军事思想是指总体上的军队指导思想,他的作用体现在一支军队遇到问题时,以什么样的思维模式来争取解决问题。比如说如何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的问题上,德国喜欢精锐部队,而苏联喜欢更多的部队;在战斗方式上,西方喜欢堂堂正正的主力会战,东方喜欢较为松散的连续战斗;鲁登道夫的总体战、马汉的海权论、杜黑的制空权也是军事思想,他们所说的是战争应如何进行。军事理论是指部队战斗的模式,如德国的闪电战,苏军的大纵深进攻,美军的空地一体战,我军的人民战争。【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
  军事思想和军事理论对于战争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正确的理论能够促使战争的成功,错误的理论可能导致战争的失败。蒙古人西征的时候,通过战役上骑兵集团大规模迂回,战术上重骑兵(相对于蒙古轻骑兵)逼迫敌军收缩队形,轻骑兵反复弓箭射击的方式打败了讲究正面攻击的欧洲人;德国通过装甲军团大规模突击打败了法国,赢得了二站初期的胜利;反过来法国人抱着堑壕战的思想不放,失去了自己的国家。
  虽然对战争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但是军事思想是从军队现实中产生出来的,并不能够脱离物质基础而存在,有什么样的国力军力才能实现什么样的战争理论。欧洲狭小地区内有大量的封建领主,相互间距离有限,往往不超过3日的路程,缺乏大军团迂回的空间,所以军团正面决战才成为西方军团的主要方式。蒙古军队的骑兵大规模机动弓箭远程攻击战术是在大草原上产生的,游牧民族的大量马匹保证了大规模骑兵集团的实现,蒙古马优良的耐力实现了大规模的迂回,东方反曲弓的强力产生了蒙古人压倒性的火力,这三者结合才产生了蒙古军团的机动战术。大量装甲车辆的装备使得闪电战成为可能。我国广阔的地域密集的人口使得占领军必然要分散兵力进行占领,总体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各地兵力必然薄弱,人民战争才有存在的可能。盟军没有陆地战场迫切需要近距离空中支援,依靠自己的国力优势才能按照制空权理论对德日进行大规模战略轰炸。
    在现实的物质基础发生转变之后,军事思想与军事理论必须及时做出调整以适应武器装备的转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工业革命使得大规模摩托化机动部队的建立成为可能,坦克的发展使堑壕不再具有不可战胜的威力,大规模的包围歼灭战有了物质基础。英国富勒、法国戴高乐相继提出装甲部队机动作战的学说,曼施坦因、隆美尔为代表的德国国防军正式确立了闪电战理论,组建了大规模的装甲军进行穿插。相反,英法虽然拥有优秀的坦克,但是缺乏理论指导,仍把坦克配属给步兵使用,耗费巨大的物力财力建立马其顿防线,结果德军横扫西欧,法国为自己战争理论的失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军事理论必须适合国家战略的需要,当国家战略转变时,军事理论也必须转变。军事思想和军事理论属于战略问题,他们必须配合国家战略的要求进行设计,否则军队将无法完成国家赋予的任务。在二战前德国是弱势的一方,且面临着苏法的两面夹击,德国要取得胜利就必须在短时间内结束战斗,利用时间差将敌人各个击破,所以德军必须选择能够快速获得胜利的战争理论进行指导,而这就是闪电战。法国在二战前并没有太多对土地的需求,由于综合实力超过德国,面对德国的威胁,法军只要能够坚守国境线就可以消耗到德国投降,所以法军并没有对机械化战争的迫切需求。法国的马其诺防线如果能够延伸至海岸线,使得德军根本无法绕过,那么法国根本就不会战败。所以说马奇诺防线并不是一无是处,但是它使法军丧失了战略进攻的能力。当盟军登陆需要转入战略进攻的时候,学习德军的方法建立装甲集群就成了盟军陆军的唯一办法。苏军在未拥有核武器之前,所持的是核武器无用论,但是当苏军的核武器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苏军就转变成核武器决胜论。
  并没有能够确保绝对胜利的军事思想,人民战争理论被我们进行了长时间的吹捧,说成了不可战胜的反侵略法宝,但事实并非如此。东北抗日联军成立于1936年,高潮期有11个军4万多人,37年七七事变之后进入抗日的高潮期,从1937年11月起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动员日军三个师团,伪军四个旅和大批警宪特人员,共计5万多兵力进行为期三年的“三江省大讨伐”,1940年到1941年,日本关东军剧增,达到76万人,将强队苏战备的同时对抗联进行围剿,直接动用兵力达到50万人。由于斗争形势日益恶化,各路军减员较多,1940年初,吉东、北满省委领导决定将各军缩编为支队。抗联领导人于1940年初和1941年初,两次在苏联伯力开会,并与苏联红军达成相互支援的协议之后,决定抗联部队除一部在东北坚持斗争外,大部转入苏联境内进行整训。1942年7月,进入苏联境内的抗联部队统一编成东北抗联教导旅。从11个军到三个方面军一个警卫旅再到1个教导旅,抗日联军损失可见一斑,而且被迫出走苏联,丧失了国内的立足之地,可见在敌人优势兵力重压之下,敌后武装根本无力自保。
    如果抗联的例子还不够充分,那么我们再看一下八路军的敌后抗战。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正面战场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939年国民党政策发生转变,由抗日转向即抗日又反共,日军得以抽调兵力进行占领区清剿。从1937年9月平型关初战胜利,至1940年百团大战为止,八路军由几万人发展到40万,解放人口近4千万。新四军由1.2万人发展至10万,解放人口1300万。1940年秋1942年,解放区人口缩小至5千万以下,八路军减员至30万(选自《朱德选集》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室供稿)。
    在越战后期,美军完全拥有战役主动权,消灭越军的速度已经超过越军补充的速度,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够消灭越军,只是由于战前目的已经达成(阻止共产主义南下)和政治上的压力才撤走。阿富汗战争后期苏军完全拥有主动权,抵抗力量已经无力组织大规模战役。以上事实充分说明,没有正面战场的牵制与配合,敌后战场根本无地对抗优势敌人的反复清剿,如果我们指望人民战争理论可以让我们战胜一切来敌,那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人民战争理论只适合于大规模战略防御,不适合战略进攻。人民战争依靠的是发动本土的人民参与抵抗,依靠人力和分布上的优势掌握敌军的兵力分布、及时调动己方军队、打击敌方单独部队,慢慢消耗敌军的力量,从而达到获得最终胜利的目的。敌军越深入,其兵力就越分散,我军战略实现的可能性也越大。但是在战略进攻中,面对的是敌国的人民,拉长的是我军的战线,分散的是自己的兵力,人民战争理论根本没有实现的基础。
    人民战争理论未必适合目前的军事现实,现代战争具有高速、大纵深、非接触的特点,人民战争所依靠的信息全面、打击灵活的特长已经不复存在。现在战争往往是局部战争,时间短节奏快规模小,庞大而迟钝的军事机器无法作出有效地反应,需要的是精英化的军队。现在军事装备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普通民众已经不能迅速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无法直接投入战场。而且现在战争的目的已经不是占领一个国家的土地和人口,打击其经济、摧毁其政府正成为美军的战争目的,除了对石油产量丰富的伊拉克之外,美军并没有长久占领任何一个国家,对于这种打击经济、政治目标的远程非接触战,人民战争不能提供任何帮助。
    我国目前的国家战略需要我军转入坚决的局部战略进攻,人民战争已经不适合我军的需要,而新的理论上未获得证实。目前已经不存在对我国本土的大规模入侵威胁,存在的危险主要来自于敌人在国境外对我进行的战略包围,收复台湾、保卫南沙是我军最直接、最急迫的战略任务,这些地域都远离我国本土,不存在人民战争所依靠的民众力量,人民战争无从谈起。我军提出打赢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已经有好些年头,但是具体的理论尚未获得实战的验证,外人也很难得知是否经过科学严肃的论证。而美军的新作战理论层出不穷,虽然未必一定是正确的,但是毕竟有战争的检验。如果说美军没有与真正的强手作战,那么自从抗美援朝结束后我军又与哪个强国进行过战争呢?印度还是越南?北约面对的苏联威胁比我们大得多,珍宝岛并不能够作为范例。
    由以上例证可知,人民战争理论已经不适合现在我军的需要,甚至也不适合现代防御战争的需要,而我军新的军事理论尚未出台获得验证,所以说,在军事思想与军事理论方面,我军并不占有优势。

二、部队纪律与组织能力

    部队纪律是一支军队存在的基础,严格的纪律才能保证一支部队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尤其是我国国民并不具备美国人那种工作是工作玩是玩的专业精神,更需要纪律来保障,邱少云的死亡保证了潜伏的成功,这就是纪律的力量。组织能力是指军队的编成结构是否合适,是否能够满足军事战略的需要。
    我军的纪律状况已经大不如从前,这是掩盖不住的事实。在1997年宣传驻港部队的文章里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如果我军的部队都能有驻港部队的严格纪律,军民关系怎么会不好”。这句话表扬的驻港部队,批评的是全军,正是由于我军纪律的整体败坏,才导致驻港部队纪律优良让人发出这种感慨。军车不遵守交通规则前几年是个严重的问题,军方不得不专门整顿。而其他的问题如贪污、索贿等不一而足,我在此不多讲。
    “现在有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有的同志热衷于打听人事上的消息,上至军委、总部,下至本单位,甚至传播海外媒体散布的谣言”“我们的军政军民关系和官兵关系总的是好的,但在新形势下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要对官兵加强拥政爱民、遵纪守法的教育,处处体现我军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关于各级干部的住房标准,军委、总部早已明文规定,但有的单位仍然我行我素集体犯规",以党委会或办公会的名义作出超标准建造、装修住房的决定。尤为严重的是,有的单位发生了严重违纪问题,主要领导提议向上级隐瞒,党委竟然作出隐情不报的决定”
    上面这一段的是老江在军委扩大会议讲话中的内容,熟悉我国政治情况的都应该知道,在最高会议上讲这些内容,那么现实中应该是出了多大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还能够说自己的军队纪律严明吗?现在的军人敢说纪律能够和老一代相比吗?当然,我军还有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98年抗洪着实表现出了军队的动员机动能力,也将解放军纪律严明的一面体现了出来。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忽略存在的问题,只有严格要求才能高标准实现,苗头不打击会烂到无法收拾。对于不熟悉军队内情的人民来说,即使是1%的军人违规,就会转化为100%的对军人的印象,所以,指责我们军队腐败决不是不应该的事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为什么敌人不造谣说周总理贪污腐败呢?为什么现在有人造谣说解放军纪既败坏呢?没有事实作基础,任何人都造不出有影响力的谎言。流言的发生,其实只是人们对于事实怀疑的体现。
    政府贪污腐败横行而军队却廉洁自律,一部分军队纪律败坏而另一部分却能做到严格要求,一些军人不遵规守纪而其他人却能坚决遵守法纪,这可能吗?动不动就说一些人是网特,实在是一种恐慌的体现,就像是60年代闹国民党反攻大陆,其实一共才过来几个人,大部分是自己在吓唬自己。

    军队的组织结构关系到部队的战斗方式和战斗力发挥,合理的军队组织结构能够极大的提高军队进行战争的能力。德国装甲师、装甲军、装甲集群的编制是德军可以集中大量的机械化部队进行大规模穿插,而法军配属给步兵师的坦克营却无力对抗德军的突击。
    面对现在敌人侦查打击能力的加强和战争进程的加快,网络化的指挥结构已经是必然的选择,我军目前开展的师改旅就是对此的一种尝试。但是在改制的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我军的干部培养始终是按照团-师-军的模式进行,该为旅-军制后人员能否适应;军旅制需要更加强大的武器装备来保障战斗力的实现,我军的装备是否能够及时换装;军旅制需要强大的通讯保障,我军目前能否在野战条件下做到这一点还有问题;军一级需要能够更加强大的远程支援火力,我军目前是否有问题等等。
    更加不利的是,我军的编制改革完全是按照外军的作战经验进行的,我们在投入台湾战场之前没有像1939年的波兰和哈勒欣战役中的日军那样的对手可供我们检验自己军队的对手,而一种新的方法在推广过程中部出现问题是不可能的,战争的问题只有在战争中才能得到全面地体现和解决。没有弱小对手可供实习将导致我军不得不在大规模实战中来检验自己,任何错误都会导致惨重的损失。

三、勇敢精神与战斗热情【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

    我所说的勇敢精神与战斗热情并不只是指军队投入战斗时的无所畏惧沉着镇定。勇敢无畏是任何军队都应该做到的基础,不怕死是一个士兵上战场前应有的心态,这点并不足以特别提出来说明我军的风貌。我指的是军队在战场失利,被击溃打散之后重新组织、再次投入战斗的能力。
    沉着镇定才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应有实力,冷静清醒才可以寻找战机战胜敌人,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但是如何才能够在战场上镇定冷静呢?一方面要依靠平时训练中的积累,长时间严格训练过的士兵必然比临时加入的新兵要好,而军官也要比普通士兵好,这就是训练的作用。但是,再怎么训练的士兵也不如久经沙场的老兵来的可靠。在战场上时刻保持精神高度集中,经受巨大的精神压力,会导致人产生一些平时根本不会有的异常行为,如弹震症。训练只能够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只有经历过实战才有可靠的结论。
    我军已经有15年未参加过战争,长时间远离硝烟战火必然使得我军对战争缺乏心理准备,没有一大批经历过战争的中下级军官是我军的致命缺陷。任何训练都不如实战,而我们的首要敌手却有着丰富的战争经验,从朝鲜、越南、巴拿马、利比亚、海湾、南斯拉夫、伊拉克战争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必然转化为其士兵心理素质上的优势,在这方面我们在战争之初必然吃亏。
    不怕死、敢于迎着敌人的子弹往上冲是任何一支军队都能够做到的,只有被打散之后各部分仍然能够自动集结起来继续战斗才是一支一流军队的表现,这也是国民党军被认为战斗力低下的原因,而坚持战斗宁死不降的军队最难以对付。我军的双首长制度对此有一定的优势。从红军到八路军,从解放军到志愿军,我军将士体现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独特的政工制度确实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对此,只希望现在的部队还能够延续其一贯的传统,将其发扬光大,不要被多年的和平抹去了战争的记忆。
    军队的精神状态会受到日常工作状态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军的文山会海很容易消磨人的雄心壮志,力求稳定的工作作风也会扼杀有上进心的军人晋升,社会上发生的种种事情直接影响到军人的家庭并进而影响军心。苏联大量的人员叛逃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缺乏的结果,看不到改善进步的希望才是绝望的根源。我国目前社会上的事情决不会促进军人的工作热情,只能起到相反的结果,直接的体现就是军纪下降。
    有人说美军怕死,作战只会召唤火力支援,但其实我军也是一样。在描写两山轮战阶段的文章中有一个是描写一场战斗,我军一个团坚守阵地,越军6个团攻击,3000人潜伏在阵地前。看看那篇描写就知道,我军在拥有火力优势的时候,同样不会再拿人命去拼,以远程火力优势消灭敌人是任何军队的第一选择。

四、战术素质和反应能力

    在这里,战术素质其实是战略部署、战役指挥、战斗战术素质的简称,他所体现的是一个国家一支军队战斗力的高低。出色战术素养的部队可以以较小代价取得战斗的胜利,能够以更快速度击败敌人。德军的黄色、巴巴罗莎计划,基辅、哈尔科夫战役,世界第一坦克手的出色战绩体现出了德军高超的战术素养,德军也因此成为一支伟大的军队。反应能力是指一支军队面对新的情况时,迅速采取有效的对应措施进行遏制的能力。反应能力强的军队可以更快适应敌人的新变化,不断化解敌人的优势,始终保持战术的有效性。面对苏军的大纵深进攻,曼施坦因提出进行防御中的包围战,不断消耗苏军的人力,他在东线期间也确实成功实施过这一战术,但可惜未能坚持到底。
    在朝鲜战争中,我军士兵表现出了高超的战斗技巧,美军士兵也承认要集中全班的火力才能够击中一名我军的士兵,与打击呆板的日本兵完全不同。我军的大规模穿插、在敌后建立阻击线等战术在战争初期有效的打击了美军,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僵持阶段的坑道战术也卓有成效,有效的抵抗了美军的炮火优势。但是,这些辉煌的成绩并不是我军所独有。美军针对我后勤不足提出了磁性战术、针对我重火力缺乏进行了砥平里防御、针对越南战场提出了直升机机降作战、针对苏军大纵深进攻提出空地一体战,这些方针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果说我军的反应能力是优秀级别,那么美军绝不低于我们。
    我军在朝鲜的出色表现是建立在部队富有战斗经验基础之上的,当时国内战争刚刚结束,部队个个身经百战,而美军却已结束战争5年,大量老兵退役。我军所作出的反应往往是纯战术上的,是在物质基础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军队自身作出的努力,这种努力必然受到了我军当时薄弱物质基础的制约,使得一些更好的方法无法实现,而要靠战术的改变抵消对方的优势,这必然需要部队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美军依靠自身的物质条件,可以依靠技术的进步来改变其战术,如大规模直升机作战的实现。但是美军在依靠物质基础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战术思想上的改进,并始终以思想的进步指引技术的发展方向。我军目前缺乏实战的经验,但是物质上的条件好了很多,这一正一负是否能抵消,只能看战争中的表现。
    这两年解放军报上刊登了大量的新战术训练标兵,提出了种种新的战术或改进了某种新装备,为军队提高了战斗力。仔细看这些报道,就能发现一方面是根据新装备制定合适的战术,另一方面是引进新技术改造老装备,而且取得的成果好像不少。
    战术素质其实是正确指导思想下训练水平的体现,严格的训练才能拥有高水平的士兵,这方面只要指导思想没有大的问题,加大投入就可以实现。但是中高级军官的培养并非这么简单,没有活跃的思想、没有讨论的氛围、没有宽松的环境,产生优秀的中高级指挥官的可能性比有这些条件要小。我军中高层是否具有这样的条件呢,我不知道,各位自己考虑。
    战术应变能力的发挥并不是无限制的,而是受到物质条件和战场环境的制约,所发挥的作用是相对而非绝对的。比如说面对敌人的火力优势,所能采取的措施无非工事、分散、隐蔽这几种。工事如志愿军的反斜面防御坑道,虽然确实抵抗了美军的炮火,但是以丧失大规模机动野战的能力为代价的;夜战虽然卓有成效,但是就像苦练野战的日军舰队遭遇美军雷达一样,迟早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失去作用,就像现在一样。战役指挥和战略布局上的精神因素发挥基本是以敌方的困境和失误为前提的,就像日本奇袭珍珠港、德国入侵法国,但是困境我们也会有,失误的并不只是敌人,寄希望于自己会比敌人高明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想法。

    精神因素虽然对于战争有巨大的作用,甚至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负,但是必须有物质条件作为相应的基础。而且精神因素的发挥受到物质条件和战场环境的制约,并不是任何条件下都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相反,大多数情况下决定胜负的仍然是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这些物质条件。精神因素发挥的余地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而缩小,就像是汽车刚问世的时候还不如马车跑得快,但是现在汽车可以超音速行驶,马车又如何呢?在古代,冷兵器的杀伤力有限,导致个体战斗力不强,进而导致战斗的队形非常重要,如果能够想办法对敌人形成两面夹击的态势,那么胜利就遥遥在望。但是在现代,战术动作所形成的优势已经无法承受敌方优势火力所造成的打击,越军6个团攻击我1个团的阵地,并且3000人成功进行了阵地前潜伏,但是仍然未能攻克我军的阵地。
    不要过分强调精神因素的作用,决定世界的是力量的强弱,寄希望敌人愚蠢的人本身就是笨蛋,最可靠的安全就是比敌人强大,越强大越好
<P>精神还是至关重要的,</P><P>看看我们两万五千里长征就知道了!</P>
只要装备和战术思想不是相差的太多,基本上就是谁的精神面貌好,士气高,谁就是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