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下乡同学日前接受《法制晚报》专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0:34:19
http://www.fawan.com/Article/ztbd/2011/07/28/081042124158.html

身处大连 持续关注6年 多次首报“瓦良格”信息 本报专访特殊军迷——

上万照片记录“瓦良格”变身

    记者的一位军事迷朋友告诉记者,今天有大批军迷抵达大连,聚集在“瓦良格”附近。

    与这批从外地赶赴大连的军事迷不同,有一个人身处大连,从“瓦良格”抵达大连那日起就开始关注。而他所拍摄的照片一次又一次地吸引着外界的目光,“瓦良格”的舰岛涂装,舰岛拆脚手架、海军人员上舰等等标志性事件都是由他首报。这些照片不仅仅在各大网站流传,还被《环球时报》等媒体转载。

    他照片上都有水印标志“上山下乡”,在军迷圈里,“上山下乡”也是大家对他的称呼。记者跟他联系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他终于同意接受采访,以军迷见证的眼光介绍“瓦良格”在大连港数年的变身历程。

初结缘  第一张照片拍于2010年7月

    法制晚报 (以下简称FW):您最早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瓦良格”的?那时候它是什么样子的?

    上山下乡 (以下简称上):很早就听说“瓦良格”被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购买,历尽曲折到了大连,在大连我也看过,虽然个头很大,但是锈迹斑斑,感觉像一条废船,因为当时传闻是要改装成海上赌场,也没有太在意。

    FW:那引起您注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上:到2005年“瓦良格”开始涂上海军灰,网上也开始流传要将其改装成航母,我才真正开始注意它,期间主要是在网上看一些信息和图片。

    FW:您的第一张记录照片是什么时候拍摄的?

    上:2009年,“瓦良格”从大连造船老厂移到新厂,开始进坞出坞并进行大规模的工程。这期间网上的信息也多了起来,我也拿起相机开始拍摄“瓦良格”,第一张照片在2010年的7月拍下,从此我就开始不间断地拍摄。

“热恋”  去拍“瓦良格”有时一天去几回

    FW: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截至现在,一共拍了多少张照片?

    上:从2010年的7月开始,照片有上万张,大约有100G的大小。

    FW:您每天是不是都会去看看?

    上:初期变化不大的时候去的次数不多。今年工程进度开始加快,外面的东西装的也多了,变化很快,只要天气好,我几乎每天都去,有大的变化的时候我待的时间很长,有时一天去几次。

    FW:您对它百看不厌吗?

    上:每次看到它,我都很激动。看到它那雄壮的舰体,还有那冒严寒顶酷暑夜间也加班加点的辛勤的劳动者,我由衷地自豪和佩服。它发出的各种声音,我也觉得十分悦耳。在“瓦良格”有大的变化或重要设备到位的时候,我晚上还会举杯欢庆一下。

    FW:有哪几个节点让您感到特别兴奋?

    上:节点很多,比如舰岛涂装,舰岛拆脚手架、海军人员上舰、安装4个盾、装拦阻设备,驻降镜、88号辅助舰到位,装救生筏工作艇、各种武器测试、甲板划线等,这些节点都令人高兴。

    FW:这些节点意味着什么?

    上:这些工程的完工和新的东西上舰,标志着“老瓦”逐步变成了“新瓦”,各种现代化的设备安装到位,也预示着“瓦良格”综合能力的跃升,也逐步向着完工迈进,高兴是自然的。

疑虑  对“老瓦”作用 曾产生困惑

    FW:当时,前后有三艘航母进入我国,明斯克、基辅还有“瓦良格”,前两艘做了游船,对“瓦良格”最初您有什么样的期待?

    上:深圳的明斯克我去参观过,看后确实很震撼。我开始不太理解改装“瓦良格”的意图和目的,对其有疑虑,一是改装的时间很长,从2005年到2010年,才有了点模样,再就是对一条20多年前设计建造的舰船进行改装,对它以后能发挥多大作用有疑虑。

    FW:疑虑什么呢?

    上:我参观明斯克时让我震撼的不是航母本身,而是它遍布全舰的武器,各种导弹密布全舰,我感觉这不是航母,而是导弹战列舰,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能载有战斗力的固定翼飞机的航母,不是导弹航母,所以有疑虑和困惑。

    FW:这种疑虑现在还有吗?

    上:现在随着工程的逐步推进,各种设备的增多,“瓦良格”逐步显现出现代化的舰船本色,我的疑虑和困惑才消除,变成一种热切期盼的心情。

不舍  “老瓦”将离开失落又高兴

    FW:您如此爱它,对于外界给予的热烈期盼,您又会怎么样看?

    上:“瓦良格”的改装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它会为我们的海军培养大批人才、积累宝贵经验。

    至于外界的热切期盼这是自然的,在咱们国家,航母更是前所未有,受到的关注当然热切,祖国漫长的海岸线和广大的领海,需要航母来守护和保卫,我们现在确确实实拥有了它,不用再眼馋别人的了,我期盼有更多更好的航母。

    FW:不久的将来,“老瓦”将驶出您的视线,您会不会觉得失落?

    上:是,我几乎天天关注它,如果它离开我的视线,我会有失落感的。但是我也高兴,因为它不应该总在这里,离开说明它的改造阶段完成,该到真正发挥它作用的地方去了。

记者手记  军迷热情又谨慎

    从今年年初“歼20”报道开始,记者开始接触军迷。

    他们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涉及各种职业,共同点是关注各种军事信息,并为此投入时间、精力、金钱。他们中的一些人对武器装备了如指掌。比如偶尔有战斗机从头顶飞过,他们听声就能判断出是什么类型。

    他们热情却又非常谨慎。“上山下乡”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工薪阶层,他对自己这种记录“瓦良格”变身并公布的行为有一丝担心。

    一方面,他希望更多的人了解我国在军事上的强大,另一方面却担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破戒。

    他对自己的要求是:以后外部能够见到的东西可以拍或者传到网上,内部的设备是不能曝光的,也不会到禁区内去拍摄。

    对于什么东西能发什么东西不能发,著名论坛之一的“飞扬军事论坛”版主“铁背心”告诉记者:“什么装备该不该发,也是跟规则逐步磨合的结果。军迷也是一点点尝试,从发小图、模糊图,到发大图、清晰图。”

    对出卖国家机密的这类人,军迷群体是非常鄙视的。

本版文/实习生魏一凡

记者郭媛丹http://www.fawan.com/Article/ztbd/2011/07/28/081042124158.html

身处大连 持续关注6年 多次首报“瓦良格”信息 本报专访特殊军迷——

上万照片记录“瓦良格”变身

    记者的一位军事迷朋友告诉记者,今天有大批军迷抵达大连,聚集在“瓦良格”附近。

    与这批从外地赶赴大连的军事迷不同,有一个人身处大连,从“瓦良格”抵达大连那日起就开始关注。而他所拍摄的照片一次又一次地吸引着外界的目光,“瓦良格”的舰岛涂装,舰岛拆脚手架、海军人员上舰等等标志性事件都是由他首报。这些照片不仅仅在各大网站流传,还被《环球时报》等媒体转载。

    他照片上都有水印标志“上山下乡”,在军迷圈里,“上山下乡”也是大家对他的称呼。记者跟他联系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他终于同意接受采访,以军迷见证的眼光介绍“瓦良格”在大连港数年的变身历程。

初结缘  第一张照片拍于2010年7月

    法制晚报 (以下简称FW):您最早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瓦良格”的?那时候它是什么样子的?

    上山下乡 (以下简称上):很早就听说“瓦良格”被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购买,历尽曲折到了大连,在大连我也看过,虽然个头很大,但是锈迹斑斑,感觉像一条废船,因为当时传闻是要改装成海上赌场,也没有太在意。

    FW:那引起您注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上:到2005年“瓦良格”开始涂上海军灰,网上也开始流传要将其改装成航母,我才真正开始注意它,期间主要是在网上看一些信息和图片。

    FW:您的第一张记录照片是什么时候拍摄的?

    上:2009年,“瓦良格”从大连造船老厂移到新厂,开始进坞出坞并进行大规模的工程。这期间网上的信息也多了起来,我也拿起相机开始拍摄“瓦良格”,第一张照片在2010年的7月拍下,从此我就开始不间断地拍摄。

“热恋”  去拍“瓦良格”有时一天去几回

    FW: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截至现在,一共拍了多少张照片?

    上:从2010年的7月开始,照片有上万张,大约有100G的大小。

    FW:您每天是不是都会去看看?

    上:初期变化不大的时候去的次数不多。今年工程进度开始加快,外面的东西装的也多了,变化很快,只要天气好,我几乎每天都去,有大的变化的时候我待的时间很长,有时一天去几次。

    FW:您对它百看不厌吗?

    上:每次看到它,我都很激动。看到它那雄壮的舰体,还有那冒严寒顶酷暑夜间也加班加点的辛勤的劳动者,我由衷地自豪和佩服。它发出的各种声音,我也觉得十分悦耳。在“瓦良格”有大的变化或重要设备到位的时候,我晚上还会举杯欢庆一下。

    FW:有哪几个节点让您感到特别兴奋?

    上:节点很多,比如舰岛涂装,舰岛拆脚手架、海军人员上舰、安装4个盾、装拦阻设备,驻降镜、88号辅助舰到位,装救生筏工作艇、各种武器测试、甲板划线等,这些节点都令人高兴。

    FW:这些节点意味着什么?

    上:这些工程的完工和新的东西上舰,标志着“老瓦”逐步变成了“新瓦”,各种现代化的设备安装到位,也预示着“瓦良格”综合能力的跃升,也逐步向着完工迈进,高兴是自然的。

疑虑  对“老瓦”作用 曾产生困惑

    FW:当时,前后有三艘航母进入我国,明斯克、基辅还有“瓦良格”,前两艘做了游船,对“瓦良格”最初您有什么样的期待?

    上:深圳的明斯克我去参观过,看后确实很震撼。我开始不太理解改装“瓦良格”的意图和目的,对其有疑虑,一是改装的时间很长,从2005年到2010年,才有了点模样,再就是对一条20多年前设计建造的舰船进行改装,对它以后能发挥多大作用有疑虑。

    FW:疑虑什么呢?

    上:我参观明斯克时让我震撼的不是航母本身,而是它遍布全舰的武器,各种导弹密布全舰,我感觉这不是航母,而是导弹战列舰,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能载有战斗力的固定翼飞机的航母,不是导弹航母,所以有疑虑和困惑。

    FW:这种疑虑现在还有吗?

    上:现在随着工程的逐步推进,各种设备的增多,“瓦良格”逐步显现出现代化的舰船本色,我的疑虑和困惑才消除,变成一种热切期盼的心情。

不舍  “老瓦”将离开失落又高兴

    FW:您如此爱它,对于外界给予的热烈期盼,您又会怎么样看?

    上:“瓦良格”的改装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它会为我们的海军培养大批人才、积累宝贵经验。

    至于外界的热切期盼这是自然的,在咱们国家,航母更是前所未有,受到的关注当然热切,祖国漫长的海岸线和广大的领海,需要航母来守护和保卫,我们现在确确实实拥有了它,不用再眼馋别人的了,我期盼有更多更好的航母。

    FW:不久的将来,“老瓦”将驶出您的视线,您会不会觉得失落?

    上:是,我几乎天天关注它,如果它离开我的视线,我会有失落感的。但是我也高兴,因为它不应该总在这里,离开说明它的改造阶段完成,该到真正发挥它作用的地方去了。

记者手记  军迷热情又谨慎

    从今年年初“歼20”报道开始,记者开始接触军迷。

    他们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涉及各种职业,共同点是关注各种军事信息,并为此投入时间、精力、金钱。他们中的一些人对武器装备了如指掌。比如偶尔有战斗机从头顶飞过,他们听声就能判断出是什么类型。

    他们热情却又非常谨慎。“上山下乡”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工薪阶层,他对自己这种记录“瓦良格”变身并公布的行为有一丝担心。

    一方面,他希望更多的人了解我国在军事上的强大,另一方面却担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破戒。

    他对自己的要求是:以后外部能够见到的东西可以拍或者传到网上,内部的设备是不能曝光的,也不会到禁区内去拍摄。

    对于什么东西能发什么东西不能发,著名论坛之一的“飞扬军事论坛”版主“铁背心”告诉记者:“什么装备该不该发,也是跟规则逐步磨合的结果。军迷也是一点点尝试,从发小图、模糊图,到发大图、清晰图。”

    对出卖国家机密的这类人,军迷群体是非常鄙视的。

本版文/实习生魏一凡

记者郭媛丹
哇塞,看完估计就不是沙发了,感谢上山让我们见证了航母的诞生
上山同学真是我们的骄傲啊!!!  我是傻话?
上山下乡同学用自己的镜头创造了一个军事发烧友的奇迹
山大兄出名了
"上"这个称呼好销魂^_^
山大V5啊

铁背O也接受采访了,难道肥羊斑竹组团去大连?
平均一天几百张的工作量啊
从隐蔽战线转向光天化日之下耍流氓了。。。。。。
恭喜哈,成为名人了啊!
军迷不容易。
各大军坛联合发个一吨重的勋章吧
上山兄  威武
上山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真的假的?
支持上山
上山V5

跟着上山的帖子见证奇迹啊
谢谢上山下乡同志,真的,没他的话我们就不能那么完整的了解穿上白兔国水军战袍的老瓦……
法制晚报是北京一份不入流的都市报,北京青年报主管主办的
上……
以后叫上酱了
北京最牛的都市报是京华时报和新京报
法制报啊,不都一般报道一些xxoo的事情么
我还以为上山犯事进去了
恭喜恭喜
上山V5
啥时候组团看老瓦
上山怎么不发新图了
山大V5
山大V5
国安工作人员也可以说是普通工薪阶层吧
山大接受采访去了,也不上图了,还是被抓了?
我们以上山为荣,我们为上山感到自豪。
山大V5~~~
上山这会名头大了!
看题目我还以为上山进去了呢:法晚采访,铁窗背后,失足青年
上山兄干得不错
上山出名啦!!!
wwu2142 发表于 2011-7-29 22:08
看题目我还以为上山进去了呢:法晚采访,铁窗背后,失足青年
你太邪恶鸟
感谢上山兄的直播
上山兄怎么就在微博更新,不在论坛更新了?
感谢山大的贡献
感谢他的贡献
上山好同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