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款遭遇体制障碍 民政部司长向媒体诉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1:32:05
新京报社论
  昨日央视《新闻30分》报道,身为民政部司长的王振耀通过中华慈善总会为慈善事业捐款500元,按照规定可以享受税收抵扣款50元整,但是要拿回这50元,却要办理10道手续,历时两个月。王振耀感叹道:像我一个负责全国捐赠事物的司长,是直接负责的,别人还没法和我比,一个社会一般的平民百姓呢?我怀疑是不是要用一年,甚至根本就没法执行?
       王振耀的遭遇在讲究效率的当下,看起来似乎不可思议。那么,我们的公共管理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行政流程繁琐复杂如斯,竟然连深谙其中游戏规则的司级干部都苦不堪言,而要在媒体上主动“呛声”?可以看出,这个事例不仅解释了中国慈善捐赠长期萎靡不振的一个原因,还揭示出目前我国公共管理中的理念误区。
  在现代社会,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也正因如此,人们才甘愿将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一部分钱作为税收上缴给政府,以供其运作之需。基于这种关系,政府在接受税收的同时,就相应地承担着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并尽可能地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的义务。
  然而,长期以来,受全能政府理念、官僚主义等因素的影响,某些政府部门的自我定位、管理思想、管理行为偏离了它们本来应该朝向的方向,从而直接导致这些部门的制度安排等一系列行为出现偏差。在现实生活中屡屡发生的个人、企业到政府部门办事,经常遇到手续繁琐、缺乏告知、程序僵化、态度恶劣等现象,正是这种政府公共管理“异化”的种种表现。应该说,这次王振耀司长的遭遇再一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类似的公共管理问题务必及早解决,必须以公共管理创新的理念、技术、手段来加以彻底改造。否则,如同本例一样,无论出台多合理的公共政策,都无法在真实世界中得到顺畅、完全的实现。
  王振耀的遭遇本质上更反映出我国某些部门的公共管理尚未从“抽象管理”走向“具象管理”。“ 为人民服务”中的“人民”,并不是抽象的,虚无飘缈的概念,而是一个个步履匆匆到政府部门办事的个人、企业、团体,他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需求、感受。对政府而言,其自我定位首先应该是为这些具体而细微的个体“人民”服务,而不是紧守着抽象的概念;其制度设计的理念应该是为这些普罗大众的利益和方便着想,而不是为了机关人员们的舒服;其具体的行政流程设计应该多方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而不是想当然地拍脑袋、或者是“因人设序”。
  发达国家方兴未艾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将政府治理框架中的“公民”概念转换为“消费者”概念,其实正是体现了这种“抽象”到“具体”的变化,其效果无庸讳言。可见,如果只从政府公共管理而论,世界各国政府部门的管理实有殊途同归之妙。十一五规划已经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重头戏”,包括优化组织结构,减少行政层级,理顺职责分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等。在“以人为本”已成为治国理念,同时也成为全社会共识的今天,我国新时期的公共管理确乎应该放弃一些陈旧的模式,以“抽象”到“具体”之变来适应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解决国家公共政策现实执行之困。新京报社论
  昨日央视《新闻30分》报道,身为民政部司长的王振耀通过中华慈善总会为慈善事业捐款500元,按照规定可以享受税收抵扣款50元整,但是要拿回这50元,却要办理10道手续,历时两个月。王振耀感叹道:像我一个负责全国捐赠事物的司长,是直接负责的,别人还没法和我比,一个社会一般的平民百姓呢?我怀疑是不是要用一年,甚至根本就没法执行?
       王振耀的遭遇在讲究效率的当下,看起来似乎不可思议。那么,我们的公共管理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行政流程繁琐复杂如斯,竟然连深谙其中游戏规则的司级干部都苦不堪言,而要在媒体上主动“呛声”?可以看出,这个事例不仅解释了中国慈善捐赠长期萎靡不振的一个原因,还揭示出目前我国公共管理中的理念误区。
  在现代社会,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也正因如此,人们才甘愿将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一部分钱作为税收上缴给政府,以供其运作之需。基于这种关系,政府在接受税收的同时,就相应地承担着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并尽可能地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的义务。
  然而,长期以来,受全能政府理念、官僚主义等因素的影响,某些政府部门的自我定位、管理思想、管理行为偏离了它们本来应该朝向的方向,从而直接导致这些部门的制度安排等一系列行为出现偏差。在现实生活中屡屡发生的个人、企业到政府部门办事,经常遇到手续繁琐、缺乏告知、程序僵化、态度恶劣等现象,正是这种政府公共管理“异化”的种种表现。应该说,这次王振耀司长的遭遇再一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类似的公共管理问题务必及早解决,必须以公共管理创新的理念、技术、手段来加以彻底改造。否则,如同本例一样,无论出台多合理的公共政策,都无法在真实世界中得到顺畅、完全的实现。
  王振耀的遭遇本质上更反映出我国某些部门的公共管理尚未从“抽象管理”走向“具象管理”。“ 为人民服务”中的“人民”,并不是抽象的,虚无飘缈的概念,而是一个个步履匆匆到政府部门办事的个人、企业、团体,他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需求、感受。对政府而言,其自我定位首先应该是为这些具体而细微的个体“人民”服务,而不是紧守着抽象的概念;其制度设计的理念应该是为这些普罗大众的利益和方便着想,而不是为了机关人员们的舒服;其具体的行政流程设计应该多方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而不是想当然地拍脑袋、或者是“因人设序”。
  发达国家方兴未艾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将政府治理框架中的“公民”概念转换为“消费者”概念,其实正是体现了这种“抽象”到“具体”的变化,其效果无庸讳言。可见,如果只从政府公共管理而论,世界各国政府部门的管理实有殊途同归之妙。十一五规划已经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重头戏”,包括优化组织结构,减少行政层级,理顺职责分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等。在“以人为本”已成为治国理念,同时也成为全社会共识的今天,我国新时期的公共管理确乎应该放弃一些陈旧的模式,以“抽象”到“具体”之变来适应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解决国家公共政策现实执行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