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窗 印巴20年来的国运分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5:52:01
印度和巴基斯坦现在给人的感觉,一个蒸蒸日上,一个千疮百孔;一个是金砖成员国,一个离失败国家不远。然而,在两国自1947年建国以来的前50年里,绝大多数时候巴基斯坦(1971年前还包括现孟加拉国领土)的人均经济表现要好过印度。虽然两国改革前都奉行内向型经济战略,但巴基斯坦的反出口倾向较低,与国际市场的整合更快,其出口产品较早从初级产品过渡到以棉纺织品为主的制成品。直到1990年代中期,巴基斯坦的人均GDP还比印度高1/3以上,这还是在它的人口增长率比印度高出2/3的不利条件下实现的。
  如今,印度的经济总量是巴基斯坦的8倍多,人口只有6倍多,人均GDP比对方高出近1/4。如果从1991年新德里启动经济改革算起,可以说印度用20年的时间实现了人均GDP稳定的反超。而且,由于在科技人力和研发机构上的优势和更好的教育投资,印度的领先优势还会继续扩大。在这样的悬殊国力对比下,巴基斯坦维持相当于印度一半数量的军队,每个军人身上平摊的军费不到印度的1/3,却要应付东西两线边防和境内反恐的多重压力,早已捉襟见肘;军人势力在巴基斯坦尾大不掉,挤占了原本可用于建设性投资的资金,使得该国渐渐滑入依仗外国(美国、中国、沙特、阿联酋等国)援助的深渊;而印度却成为施恩者,在阿富汗、缅甸、非洲等地大举投资。两相对比,更可印证新德里经改20年的成就。
  
  印度经改结出硕果
  关于新德里经济改革,一个简单的事实被1991年的自由化拥护者忽视了,那就是印度GDP增长率大幅提高其实在1980年代就开始了,而当时外国直接投资平均每年仅增加1.3亿美元(对比1996年开始平均每年增长29亿美元)。印度的“内生式增长”,得益于其逐步摒弃指令经济模式,悄悄对国企放权让利,启动地方分权。而其转向急遽的对外开放,要归结为苏联濒临解体前停止了对印度的大规模援助,导致其1991年的外汇危机。同年6月,在经历短短15个月便有3位总理下台的动荡之后,国大党(英迪拉•甘地派)赢得第10届大选,纳拉辛哈•拉奥政府宣誓就职,拉开了印度市场资本化和经济自由化的序幕。
  印度过去20年的经改实践,可概括为曼莫汉•辛格的“经改三部曲”:财长任内,他在拉奥总理支持下铺开大规模经济改革,基本取消实行40多年的许可证制度,扩充私企的经营领域(如银行),放松对垄断财团的控制,扩大外资的投资领域和持股上限,普遍降低关税率,把卢比贬值20%,逐步放松外汇管制。这一阶段的改革由于后坐力大,在1995年步伐明显放缓。再过一年,国大党下台,人民党为首的联合阵线政府和瓦杰帕伊联合政府相继执政。这8年间改革仍在继续,并延伸到农业、司法、经济特区等领域,但步子小。
  2004年大选后,政权又回到国大党手中,由曼莫汉•辛格担任总理。在其首个总理任期内,因联合政府脆弱,加上2005年9月铁路、能源及金融等行业将近4000万人工罢抗议经济改革的影响,政府推出的“第二代经改方案”旨在调和左右之争,未能大踏步前进。2009年5月开始的新总理任期内,辛格大刀阔斧推进改革,内容包括放松劳工市场管制,放开石油定价,开放民用铁路业务,在零售、金融和铁路工程建造等领域全面吸引外资(中企由此大举进入),堪称继1991年以来印度最大规模的一次经济改革。但辛格毕竟年事已高,不管党务,其连任刚刚两年,已因内阁成员腐败、高通胀和高失业率等问题而备受指责。
  在不完善的民主制度下,印度政府的决策和执行能力都明显低于中国,发展外向型经济也比中国晚了10多年,所以目前其经济规模只相当于中国的1/4,人均GDP只相当于中国的1/3。但是,相对于经历了穆沙拉夫长达9年威权统治的巴基斯坦,印度的民主氛围和法治环境又体现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优势,避免了邻国的政治动荡和经济大起大落。
  当下,印度试图跳过工业化阶段,直接建立消费和服务主导的国民经济。这是一个比自由化改革更大的挑战。在IT外包和金融业“知识型”人口之外,印度还存在一个文盲率居高不下、受制于地方政治和行业利益,无法适应全国性改革进程的庞大群体。如何把他们(尤其是仰赖6~9月季风吃饭的占全国人口2/3的农民)纳入“包容性增长”,考验着曾以邓小平为榜样的辛格总理的智慧。而印度在这方面的探索经验,也会给巴基斯坦以教益。
  
  巴基斯坦落后溯源
  独立之初,巴基斯坦经济只是略微落后于印度,此后便进入增长快车道。陆军总参谋长阿尤布•汗执政的1960年代,巴基斯坦经济被视为世界典范,韩国曾仿照卡拉奇设计首尔市的功能。后因经济管理不善尤其是轻率的财政政策,巴基斯坦的公共债务大幅增加,并导致1990年代经济增速放缓(20世纪末4个10年的年均增速分别为6.8%、4.8%、6.5%、4.6%)。
  相对于印度,巴基斯坦的经济体量小,更容易受外部和内部震荡的冲击。1965年印巴第二次克什米尔战争、1971年孟加拉国独立战争,以及1970年代中期阿里•布托的国有化政策,都影响到该国经济成长。1980年代的放松管制,加上外国援助和侨汇,使得经济复苏。但在1990年代贝•布托和谢里夫交替执政下,巴基斯坦并未经历印度同期的经济自由化改革,直到穆沙拉夫上台第二年,出口驱动型的经济改革才启动,金融部门也得到优化。
  巴基斯坦的经改比印度晚了9年,且范围窄得多,但在21世纪最初几年仍促成了巨大的经济增长。2003~2007年巴GDP平均增速为7%,以至于2005年高盛集团将巴基斯坦列入“Next-11”新兴经济体。但在2007年底贝•布托遇刺后,反恐战争蔓延到巴境内,导致外资撤往海湾地区,加上输入型通胀袭来,巴政府陷入国际收支危机,被迫接受IMF贷款。这之后,一直存在的弊端——巴财政1/6被军方吃掉,造成国内投资率长期低下——恶果浮现,2009年巴GDP增长率仅为2%(印度为7.2%),通胀率却高达20.8%(印度为11.9%)。
  鉴于去年特大洪灾给巴基斯坦造成近100亿美元损失,2011财年巴GDP增长目标下调至2.4%,财政赤字超过IMF限定的5.3%几成定局——这意味着该国的国债信用评级将进一步下调。在疲软的经济形势下,伊斯兰堡还要对付欲为本•拉丹复仇的“巴塔”和“基地”,还要参与同印度的军备竞赛,显然力有未逮。因此,它无法割舍美国每年接近13亿美元(今后每年约20亿美元)的经济和军事援助,也希望与友好国家展开更多合作包括开放本国的战略空间。在吉拉尼总理5月访华期间,巴方就主动邀请中方接手运营瓜达尔港。
  从原属一体的印巴两国的经济表现看,正如民主制度并未给建国初期的印度带来经济高增长,军人独裁也没有阻碍巴基斯坦维持一段时期内领先于印度的经济增速。但是,正如苏联压迫性的制度提前透支了未来经济成长的信任资源一样,巴基斯坦被军人渗透的经济系统也正为一笔笔错误的“国家投资”(如支持塔利班建立阿富汗政权,支持虔诚军骚扰印控克什米尔,不顾财力限制大购先进战机以获得对印作战的“时间换空间”优势)而埋单。印巴如今的悬殊国运,表面上是由于印度自由化改革先行一步,背后则涉及巴方的宗教立国情结(不能放弃克什米尔,因此无法与印度真正和解;同时,按宗教和殖民地界组成的国家难以获得内在统一性)、政治制度沉疴(总统制、议会制翻来覆去,军方膨胀为最大的利益集团)以及文化教育短板(高出生率、低入学率)。个中教训,颇值得类似国家汲取。
印度和巴基斯坦现在给人的感觉,一个蒸蒸日上,一个千疮百孔;一个是金砖成员国,一个离失败国家不远。然而,在两国自1947年建国以来的前50年里,绝大多数时候巴基斯坦(1971年前还包括现孟加拉国领土)的人均经济表现要好过印度。虽然两国改革前都奉行内向型经济战略,但巴基斯坦的反出口倾向较低,与国际市场的整合更快,其出口产品较早从初级产品过渡到以棉纺织品为主的制成品。直到1990年代中期,巴基斯坦的人均GDP还比印度高1/3以上,这还是在它的人口增长率比印度高出2/3的不利条件下实现的。
  如今,印度的经济总量是巴基斯坦的8倍多,人口只有6倍多,人均GDP比对方高出近1/4。如果从1991年新德里启动经济改革算起,可以说印度用20年的时间实现了人均GDP稳定的反超。而且,由于在科技人力和研发机构上的优势和更好的教育投资,印度的领先优势还会继续扩大。在这样的悬殊国力对比下,巴基斯坦维持相当于印度一半数量的军队,每个军人身上平摊的军费不到印度的1/3,却要应付东西两线边防和境内反恐的多重压力,早已捉襟见肘;军人势力在巴基斯坦尾大不掉,挤占了原本可用于建设性投资的资金,使得该国渐渐滑入依仗外国(美国、中国、沙特、阿联酋等国)援助的深渊;而印度却成为施恩者,在阿富汗、缅甸、非洲等地大举投资。两相对比,更可印证新德里经改20年的成就。
  
  印度经改结出硕果
  关于新德里经济改革,一个简单的事实被1991年的自由化拥护者忽视了,那就是印度GDP增长率大幅提高其实在1980年代就开始了,而当时外国直接投资平均每年仅增加1.3亿美元(对比1996年开始平均每年增长29亿美元)。印度的“内生式增长”,得益于其逐步摒弃指令经济模式,悄悄对国企放权让利,启动地方分权。而其转向急遽的对外开放,要归结为苏联濒临解体前停止了对印度的大规模援助,导致其1991年的外汇危机。同年6月,在经历短短15个月便有3位总理下台的动荡之后,国大党(英迪拉•甘地派)赢得第10届大选,纳拉辛哈•拉奥政府宣誓就职,拉开了印度市场资本化和经济自由化的序幕。
  印度过去20年的经改实践,可概括为曼莫汉•辛格的“经改三部曲”:财长任内,他在拉奥总理支持下铺开大规模经济改革,基本取消实行40多年的许可证制度,扩充私企的经营领域(如银行),放松对垄断财团的控制,扩大外资的投资领域和持股上限,普遍降低关税率,把卢比贬值20%,逐步放松外汇管制。这一阶段的改革由于后坐力大,在1995年步伐明显放缓。再过一年,国大党下台,人民党为首的联合阵线政府和瓦杰帕伊联合政府相继执政。这8年间改革仍在继续,并延伸到农业、司法、经济特区等领域,但步子小。
  2004年大选后,政权又回到国大党手中,由曼莫汉•辛格担任总理。在其首个总理任期内,因联合政府脆弱,加上2005年9月铁路、能源及金融等行业将近4000万人工罢抗议经济改革的影响,政府推出的“第二代经改方案”旨在调和左右之争,未能大踏步前进。2009年5月开始的新总理任期内,辛格大刀阔斧推进改革,内容包括放松劳工市场管制,放开石油定价,开放民用铁路业务,在零售、金融和铁路工程建造等领域全面吸引外资(中企由此大举进入),堪称继1991年以来印度最大规模的一次经济改革。但辛格毕竟年事已高,不管党务,其连任刚刚两年,已因内阁成员腐败、高通胀和高失业率等问题而备受指责。
  在不完善的民主制度下,印度政府的决策和执行能力都明显低于中国,发展外向型经济也比中国晚了10多年,所以目前其经济规模只相当于中国的1/4,人均GDP只相当于中国的1/3。但是,相对于经历了穆沙拉夫长达9年威权统治的巴基斯坦,印度的民主氛围和法治环境又体现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优势,避免了邻国的政治动荡和经济大起大落。
  当下,印度试图跳过工业化阶段,直接建立消费和服务主导的国民经济。这是一个比自由化改革更大的挑战。在IT外包和金融业“知识型”人口之外,印度还存在一个文盲率居高不下、受制于地方政治和行业利益,无法适应全国性改革进程的庞大群体。如何把他们(尤其是仰赖6~9月季风吃饭的占全国人口2/3的农民)纳入“包容性增长”,考验着曾以邓小平为榜样的辛格总理的智慧。而印度在这方面的探索经验,也会给巴基斯坦以教益。
  
  巴基斯坦落后溯源
  独立之初,巴基斯坦经济只是略微落后于印度,此后便进入增长快车道。陆军总参谋长阿尤布•汗执政的1960年代,巴基斯坦经济被视为世界典范,韩国曾仿照卡拉奇设计首尔市的功能。后因经济管理不善尤其是轻率的财政政策,巴基斯坦的公共债务大幅增加,并导致1990年代经济增速放缓(20世纪末4个10年的年均增速分别为6.8%、4.8%、6.5%、4.6%)。
  相对于印度,巴基斯坦的经济体量小,更容易受外部和内部震荡的冲击。1965年印巴第二次克什米尔战争、1971年孟加拉国独立战争,以及1970年代中期阿里•布托的国有化政策,都影响到该国经济成长。1980年代的放松管制,加上外国援助和侨汇,使得经济复苏。但在1990年代贝•布托和谢里夫交替执政下,巴基斯坦并未经历印度同期的经济自由化改革,直到穆沙拉夫上台第二年,出口驱动型的经济改革才启动,金融部门也得到优化。
  巴基斯坦的经改比印度晚了9年,且范围窄得多,但在21世纪最初几年仍促成了巨大的经济增长。2003~2007年巴GDP平均增速为7%,以至于2005年高盛集团将巴基斯坦列入“Next-11”新兴经济体。但在2007年底贝•布托遇刺后,反恐战争蔓延到巴境内,导致外资撤往海湾地区,加上输入型通胀袭来,巴政府陷入国际收支危机,被迫接受IMF贷款。这之后,一直存在的弊端——巴财政1/6被军方吃掉,造成国内投资率长期低下——恶果浮现,2009年巴GDP增长率仅为2%(印度为7.2%),通胀率却高达20.8%(印度为11.9%)。
  鉴于去年特大洪灾给巴基斯坦造成近100亿美元损失,2011财年巴GDP增长目标下调至2.4%,财政赤字超过IMF限定的5.3%几成定局——这意味着该国的国债信用评级将进一步下调。在疲软的经济形势下,伊斯兰堡还要对付欲为本•拉丹复仇的“巴塔”和“基地”,还要参与同印度的军备竞赛,显然力有未逮。因此,它无法割舍美国每年接近13亿美元(今后每年约20亿美元)的经济和军事援助,也希望与友好国家展开更多合作包括开放本国的战略空间。在吉拉尼总理5月访华期间,巴方就主动邀请中方接手运营瓜达尔港。
  从原属一体的印巴两国的经济表现看,正如民主制度并未给建国初期的印度带来经济高增长,军人独裁也没有阻碍巴基斯坦维持一段时期内领先于印度的经济增速。但是,正如苏联压迫性的制度提前透支了未来经济成长的信任资源一样,巴基斯坦被军人渗透的经济系统也正为一笔笔错误的“国家投资”(如支持塔利班建立阿富汗政权,支持虔诚军骚扰印控克什米尔,不顾财力限制大购先进战机以获得对印作战的“时间换空间”优势)而埋单。印巴如今的悬殊国运,表面上是由于印度自由化改革先行一步,背后则涉及巴方的宗教立国情结(不能放弃克什米尔,因此无法与印度真正和解;同时,按宗教和殖民地界组成的国家难以获得内在统一性)、政治制度沉疴(总统制、议会制翻来覆去,军方膨胀为最大的利益集团)以及文化教育短板(高出生率、低入学率)。个中教训,颇值得类似国家汲取。
主要还是反恐战争把巴基斯坦打烂了,如果美国退出,巴基斯坦肯定会重新焕发生机,假如中巴铁路开通的话,发展速度会更快。现在,由于安全形势,投资做生意当然很困难,经济也就难发展了。所以,巴基斯坦要想发展,还是想办法把老美赶出去吧。
夹带私货
楼主,印度穷人绝对比找巴穷,信不?看看印度的贫富差距吧,印度有很多世界一流的富翁,他们的财富占印度多少?而小巴有前500的一个都没有。并且阿三在某些方面当冤大头花那么多少,自己想想那边的一般人生活好吧。


在亚洲,人民有个很普遍观点:——适度的专制有利于经济发展,因为它可以缩短决策时间,加大执行力度,提高社会效率……                  
但这一切都建立在“行之有度”的基础之上,因为专制过度会降低市场活性,僵化经济体制,滋生腐败等社会问题。
朝鲜和巴基斯坦就有很大部分相类似的负面问题有待解决,和巴基斯坦就有很大部分类似问题,况且巴基斯坦社会过于动乱,恐怖事件不断安全度底,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在亚洲,人民有个很普遍观点:——适度的专制有利于经济发展,因为它可以缩短决策时间,加大执行力度,提高社会效率……                  
但这一切都建立在“行之有度”的基础之上,因为专制过度会降低市场活性,僵化经济体制,滋生腐败等社会问题。
朝鲜和巴基斯坦就有很大部分相类似的负面问题有待解决,和巴基斯坦就有很大部分类似问题,况且巴基斯坦社会过于动乱,恐怖事件不断安全度底,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印度先把贫民窟整干净了再跟巴巴比吧
私货是有,但总体还算客观
小巴军人执政、家族势力、宗教族群割据,不能解决,终究没戏
绝对是夹带私货。特别是最后一句话,“个中教训,颇值得类似国家汲取”,赤果果的曝露出作者的那点晦涩、萌动、荡漾不已的春心

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不是作者说的那么不堪。我也来转一个:
http://www.0898.net/2011/05/06/662586.html

  人民网海南视窗特约评论员:廖逊
  
  与其它亚洲国家相比,巴基斯坦经济发展最鲜明的特色有二:一是产业发展方向定位准确,几乎六十多年一贯,事半功倍;二是大凡实行军法管制时,经济发展得就加快;而只要军人还政于民,恢复政治民主,经济发展就放慢。而军人与党人交替轮回,大多因为腐败。
  
  印度的“不结盟”外交政策六十多年一贯,使印度在国际舞台上保持了“全天候”主动,政治上以最低成本当上“不结盟运动领袖”,经济上不仅冷战时代能“通吃两霸”、捞尽好处,后冷战时代仍然多头沾光。与之相比,巴基斯坦的产业指导思想,同样精彩绝伦。
  
  巴基斯坦“国父”真纳,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开国领袖们一样,高度重视工业化,不仅出于西方殖民主义统治的反面激励,而且出于解决失业、脱离贫困的迫切需要。真纳是作一名留学英国的法律专家,经济思想居然不计潮流所向,拒绝当时在英国以至整个世界盛极一时的国家干涉主义和国有化,更不受苏联模式影响,坚定不移地回归亚当?斯密,主张大力扶植私人资本,靠市场机制调节经济,还在产业发展顺序上,严格遵照经典经济学理论,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待轻工业成长到一定程度,对重工业产生了足够需求,再行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始终良性循环。
  
  真纳的基调,历经60多年风雨,其间不乏挑战,但每逢军法管制立即归位,马上点石成金,赢得高速增长。往往是军法管制多久,经济就高速发展多久。但依赖私人资本的发展,必然带来社会财富分配的两极分化。而军政府的绝对权力,也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二者必然导致民众反抗,迫使军队还政于民。而一搞政治民主,强调社会公平,推行国有化,经济发展速度就马上下降。而且党人与军人同样经不起权力的诱惑,于是政权又像钟摆一样,摆回军人手中。
  
  有两个背景必须注意:一是印巴对抗无休无止,甚至发展到核对抗,1998年双方核试验均告成功,军费压力沉重异常。即使在2010年,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两国的综合国力之合,也仅仅相当印度的1/5。国防不堪重负,反恐雪上加霜;二是腐败固疾久治不愈,无论是军管当局还是党人政府,都无力长久保持廉洁,而英式民主和独立司法,又使人人眼里不揉沙子,马上促使军人党人交换场地,腐败清除虽然及时,但高速发展好景不长。
  
  在这两大背景之下,巴基斯坦居然还取得如此佳绩,证明真纳的第一眼就是千里眼,如小说家们所言,“没有一见钟情,就没有爱情”。
  
  专家们将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概括为7个阶段:
  
  一、1947年8月到1958年10月,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初建,开国领袖真纳不幸早逝,11年之内5易总督、7易总理,群龙无首。中央地方冲突不断,解散省级政府10个以上,单为国语问题就爆发东巴全民工罢、表威行游和学警冲突。经济发展因而停滞不前。
  
  二、1958年10月到1971年12月,国防部长阿尤布?汗接管政权,实行军法管制。为了凝聚东西两巴,推行伊斯兰化,禁止一切政党活动,取消公民自由,限制新闻出版自由,增强中央政府权威,制定统一发展计划,惩治贪污腐败,经济呈现连续11年高速发展,之后社会两极分化严重,民众表威抗议,迫使阿尤布1969年下台,叶海亚继任总统后恢复政党政治,在长期忽视东巴利益之后,却给了东巴人民表达意愿的机会,又无雅量让人家自治,终于导致人民反抗,军队出兵镇压,引来印度入侵,丢掉半壁江山。
  
  三、1971年12月到1977年7月,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作为民选总统接管政权,收拾残局,制定新宪法,在舆论压力下放弃世俗化路线,承认伊斯兰教为国教,以此凝聚人心。建立文官政府,推行政治民主、开放新闻自由,经济上推行“伊斯兰社会主义”牌的国有化,不料经济发展日益缓慢,终于停滞,加之选举时有舞弊之嫌,反对党乘机反弹,民众大规模上街,军管又不成,治安恶化,陆军参谋长齐亚?哈克政变上台执政,并处决布托镇摄天下,树立威权。
  
  四、1977年7月到1988年8月,齐亚?哈克重归军法管制,禁止政党活动,禁止工罢表威,管制新闻传媒,建立军事法庭,严惩贪官污吏,修改宪法,开展泛伊斯兰化运动,政治法律必须服从《古兰经》和教规训戒。8年后指定居内久文官政府,再恢复政党活动,取消军法管制,实现还政于民。居内久提出“建立伊斯兰福利国家”。在这11年,巴基斯坦经济再次出现持续高速增长。但后期高层日益贪腐,贫富悬殊矛盾激化,居内久内阁为之拖累,因而寿命不长。
  
  五、1988年8月到1999年10月,是11年代议制政府,布托之女贝娜吉尔?布托和谢里夫两度轮留执政。政治活跃,新闻自由,贝?布托两次执政皆奉行自由主义改革,经济有起色,但远不及军管时期迅速,而且廉政问题依然突出,给了保守派MSL联盟可乘之机,后者领袖谢里夫两度执政,大力打击腐败,甚至公然主张学习塔利班,使国家极端宗教化,但经济发展却其所长,步伐进一步放慢。
  
  六、1999年10月到2008年,陆军参谋长穆沙拉夫通过不流血政变上台执政。先行军管,再参加大选,出任总统并仍兼陆军参谋长。这次军人政权虽未过多限制新闻自由,但国际形势极其严峻,穆沙拉夫毅然决定参加反恐,以铁腕镇压谢里夫派,又拒不让布托派上台。在其威权统治下,经济出现第三次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穆沙拉夫乘势脱下军装,不再兼任陆军参谋长,完全还政于民,连选连任。然而又与哈克时代相似,私人经济活跃久了,必然导致贫富悬殊和民众不满,各派政客马上活跃起来,人望最高的贝?布托大选前遇刺身亡,终于导致政局混乱,穆沙拉夫2008年被迫辞职出走。
  
  七、2008年到现在,贝娜吉尔?布托之夫扎尔达里出任总统。这次倒不是因为别的,光是这场全球金融危机,就足以让巴基斯坦经济停滞不前。所以看不到跳出“军管就繁荣、民主就萧条”怪圈的任何希望。如萧条久拖下去,前景便是第四次军管。
  
  就人均GDP而论,巴基斯坦与“金砖国家”印度之间差距不大,2009年印度是1030美元,巴基斯坦是1016美元;2010年印度1265美元,巴基斯坦1050美元。既无“绿色革命”,又无“IT革命”,却因产业方向正确紧咬对手不放,只可惜每次高速发展时间太短,不能像“东亚四小”那样,先让现代化一气呵成,然后再搞民主。英式民主能有效制约当政者,固然极其可贵,但该国民众素质不高,文盲占一半,行为就难免像狗熊掰包米,不能办完一件事,再办一件事。

印度又危险了,坐等验证
南风窗又夸奖印度了。
只要解决了恐怖主义,我还是看好巴铁!
三炮马上轰炸印度
三炮马上轰炸印度
不客气地说,南亚国家,总体而言都差不多。

印度在我眼中就是个伪“金砖国”。巴基斯坦的国内问题照样一大堆。
印度自求多福吧
三炮火力覆盖再临
三炮轰炸印度
短则数日,长则数月,印度要出大事
等战果报告
“不放弃克什米尔,因此无法与印度真正和解”---这也是小巴的罪过?!为何不是印度放弃?放弃自己的领土主权换取和邻国的和谐,此文必出自我国的砖家之手!
没有发展就没有稳定,没有稳定也就没有发展。美国到处搞风搞雨就是世界稳定和发展的最大障碍,当今的很多热点问题都是当年英国遗留或者美国挑起来的,可见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劣根性。
爱国者9 发表于 2011-7-24 13:04
在亚洲,人民有个很普遍观点:——适度的专制有利于经济发展,因为它可以缩短决策时间,加大执行力度,提高 ...
现在流行的是 威权主义 这个词
南风窗,一群老右派聚集地
巴基斯坦的前景确实不看好。

印度问题虽然非常之多,但同样的问题巴基斯坦都有,而且更严重——譬如地方分权,宗教极端势力,频发的暴力活动等等。

如果说印度还看得到希望,巴基斯坦就是连维持现状的前景都渺茫。
好好!大杀器又要建功了
thefugitive 发表于 2011-7-24 13:11
绝对是夹带私货。特别是最后一句话,“个中教训,颇值得类似国家汲取”,赤果果的曝露出作者的那点晦涩、萌 ...
私货即使有,也不是最后一句话。

这年头要对号入座拿巴基斯坦类比中国,呃,这是自卑到极点了么?

和巴基斯坦最有可比性的恰恰是印度。
哎 悲剧的把铁
很久以前,我是用肉眼看世界,或者说是通过JY的眼睛来看世界,得到的,是被过滤过的,或者说是染过色的。

而现在,不知道是眼神变好了,还是JY的水平下降了,怎么我瞅着那些JY,一个一个都挺幽默的?
反恐战争打得千疮百孔,这个经济没法搞啊
印度又危险了,坐等验证
我在想,一个强硬的军方势力或许很快就会上台了。
抛开政治层面,七大军区是不是应该轮流在巴基斯坦进行反恐训练,进行陆军空地一体化实战训练,不见血的和光纸上谈兵的军队没有什么前途不是。。
巴基斯坦政局如此动荡,换谁TM也搞不了经济,这一点才是印巴之间差距逐渐扩大的根本原因,而两国体制并没有什么根本差别,还不如中印之间的区别大。因为拥有一个稳定的局势才是一个国家能发展的基础。
又在推销改革春药!改革春药已经把中国祸害的不浅!南方系的威力不可小视啊!
本文重点:
扩充私企的经营领域(如银行),放松对垄断财团的控制,扩大外资的投资领域和持股上限
内容包括放松劳工市场管制,放开石油定价,开放民用铁路业务,在零售、金融和铁路工程建造等领域全面吸引外资
本是一对难兄难弟却成死对头
放心吧。。。巴基斯坦会超过印度的。。。巴基斯坦的前途无可限量。。。它将是伊斯兰世界中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是地球上极少数能够成功现代化的国家之一。。。他很走运。。。印度??。。。呵呵。。。就让三哥继续搞他的世界办公室去吧。。。
三炮出动了?替三锅捏把汗~~
幽默好啊,现世如此冷酷,有这么些人天天来娱乐你,怎么也该回敬一下
gzcskj 发表于 2011-7-24 14:56
本文重点:
扩充私企的经营领域(如银行),放松对垄断财团的控制,扩大外资的投资领域和持股上限
内容包 ...
某些利益集团开动媒体机器重点攻击领域,夹带私货。

在9句真话中,夹带上述私货一句,让人觉得“比较客观”,效果就达到了。
“当下,印度试图跳过工业化阶段,直接建立消费和服务主导的国民经济。这是一个比自由化改革更大的挑战。在IT外包和金融业“知识型”人口之外,印度还存在一个文盲率居高不下、受制于地方政治和行业利益,无法适应全国性改革进程的庞大群体。如何把他们(尤其是仰赖6~9月季风吃饭的占全国人口2/3的农民)纳入“包容性增长”,考验着曾以邓小平为榜样的辛格总理的智慧。”
   光看这一段,就知道作者要不没有一点经济思维或者故意卖萌。印度,要想建立MD式的经济模式,前提是全球的通用货币是卢比,要想通用货币是卢比那么得有军事实力来保证它全球流通,要想有足够的军事实力,国家必须是工业化国家的NO.1。所以印度现在的经济发展前景就是个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