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家庭学校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9:28:37
核心提示:在美国,有不少父母都对公立教育相当失望,而身体力行地进行家庭学校教育。

我的好友Greg先生和他的太太有六个娃,儿女双全,但是对美国的公立教育却相当失望。作为一个上世纪末的中产阶级家庭,他们唯一的奢侈就是能负担得起爸爸挣钱,保证妈妈可以全职在家带娃的传统模式。于是他们就身体力行了美式教育的一种典型--自己在家庭学校教育(homeschooling)。直到六个孩子中的三个顺利考上名牌大学,他们全家还写了一本书讲述全家自学的经历,一度成为亚马逊的畅销书。

家庭学校教育意味着,孩子们不参加正规的学校学习,所有的课业类学习在家完成,但是参加州立或者全国统一的考试,比如SAT,然后申请进入自己喜爱的大学和专业。

我和G因为工作的关系结识,了解到他作为一个曾经改变了美国财经新闻史的人物,还有更为传奇的家庭教育的经历。因为他曾游学台湾,会听说读写汉语,所以他的孩子们也在家被鼓励自由学习中文。他告诉我说,在他们决定给大女儿退学实施家教的时候,也并不是没有过挣扎和困惑。毕竟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很多州家庭学校教育还是非法的,幸好新泽西州早已确立了家庭学校教育的合法地位。

下定决心要在家教娃的导火线,是一次跟校长的谈话。G和他的太太在数度没法联系上班主任老师的情况下,被请到校长室。他们询问校长为什么老师把女儿明显作对的题,判成是错的,校长义正严词地告诉他们,女儿的答案是一个比她高两级的学生才能做出来的,原因是他们在家辅导了孩子,这对别的孩子是不公平?!G和太太M于是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之前孩子还在幼儿园的时候,他们就发现,如果孩子们运用想象力把苹果涂成黄色的,河流涂成紫色的,每次都会被老师训斥或者打上作业不及格的标签。为了不让孩子的创造力在刻板的公立教育里丧失殆尽,M毅然辞职,并终止自由撰稿的工作,全职在家教育孩子。

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他们的家庭迎合了蒙特梭利的教育方案,就是大小孩和小小孩混合教学,互相帮助,自己在学习中一起成长。除此之外,为了让孩子们尽量不缺少跟其他孩子互动的机会,他们也带孩子去公立图书馆的“故事会时间”,游乐场和活动室的亲子时间等节目。家庭课程的设置,也和死板的学校教育,必须遵循上下课时间的教条不一样,经常可以自由活动和支配自己的时间。“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本身就是一门需要学习专研的学问,”G说。这样的自由民主气氛,换来的是孩子们更加独立的性格和参与感。就连写书本身,也是孩子们和两位家长一起完成的。“因为我们觉得那已经不是一本简单的书,而是一个家庭的心路历程,所以孩子们必须要参与。”另外就是和其他也选择家庭学校教育的家庭结成联盟,互相教授父母亲不同擅长的课程,也一起玩和参加周末兴趣班。

曾经有教习柔道的中国老师在G家借住,看到这种新颖而不拘一格的模式,问G愿不愿意把他推广到中国,或者在中国展开演讲讲学,让大家了解在家教导孩子成才的方式。彼时G对中国大陆不甚了解,更被在台湾看到的“虎妈”们吓得不轻。这跟他们在家快乐自由学习的主张,有点背道而驰的味道。

美国民众和教育界最近一直被一本名叫《Waiting for superman》的纪录片搞的人心惶惶,纪录片记录了美国公立教育终身教师制和教师工会的种种问题,以及有次带来的陷入泥淖无法自拔的美国公立教育。秧妈最近也对“homeschooling”兴趣高昂,所以正在钻研G的书,下次跟读者们一起分享G家的家庭教育心经和有趣的故事。虽然我肯定不会在美国选择家庭学校教育,因为我连地道的美语都没法教给秧秧,可是有些家庭学校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对于全世界的父母都是会有启发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家是孩子最为重要的、伴随一生的课堂。

中国人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读完好友及作家Greg先生(下称G)的”在家教育”一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他们其实在教育精髓上,跟我们的老祖宗文化,有着异曲同工和殊途同归的内涵。

作为专栏作者和记者的G家里,最缺的可能是养大六个孩子需要的物质财富,但是最不欠缺的就是精神食粮了。从书店打折,图书馆搬家大甩卖,平常周末的yard sale(家庭后院二手货交易市场),到出版社朋友赠书,都成了他们家庭图书馆厚普藏书的来源。而几个孩子从开始识字起,也就开始了孜孜不倦的自己“读书”历程。当然因为出版业的过度繁荣,G和太太仔细筛选加入家庭图书馆的藏书,幸好他们自己都是写书出书人,遴选甄别的慧眼自然没有问题。

作为一个新闻人,G早上8:30准时开响收音机,定位到NPR的早间节目,又或者拿起一本当期的经济学人杂志,就开始讲英语课。这些媒体阅读、书籍阅读,使得G家语文课的主要形式丰富多彩并且寓教于乐。和美国很多知识分子家庭一样,G家虽然有电视机,但是却既不装有限电视,也从不看除了大型运动赛事之外的任何电视节目。“电视新闻虽然也带来实时新闻报道,但是那些光怪陆离的电视秀节目和肥皂剧,格调和语言之粗劣,实在是让人觉得,看电视弊大于利。”大量的阅读,使得孩子们,特别是家中早慧的女孩子们的语法和拼写近乎完美,因此他们就节约了让孩子反复联系语法题的机械化操作。

数理化不是G和太太的强项,所以他们选择“现代课程出版社”的普世教材在家跟着学校进程推进,高年级以后的孩子就去和其他家庭结成对子,或者去社区大学选修学分,由数理化专业老师来传道授业解惑。不过G坚持的一个原则,我非常认同,在孩子们小的时候,坚持让他们不用计算器。我记得念研究生的时候,虽然是新闻学院,但是美国同学们的数学程度,还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没有了计算器,他们就像丢了魂一样,连100以内的加减乘除都会哭着鼻子,算不出来,或者干脆算错。一个简单的平方数或者增长比例运算,他们都恨不得拿我的卷子过来抄。我那错了几题没有满分的GRE数学,曾经让我觉得丢了国人的脸,结果倒是获得了每个美国同学的惊叹。平常打车,司机在机器没有算出来之前,永远也不知道该找给我多少钱;有次在便利店结账,恰逢收银机坏了,我把加税以后的钱一并付给店员,在他将信将疑地眼光中,我强调了一句:“我来自中国”,他就毫不犹豫地收下了钱。

至于物理化学、历史政治之类的课程,G跟我说,他的观点是“行万里路”,比如去新泽西Plainfield的教堂聆听布什总统的竞选后讲演,即使在这个民主党占绝对上峰的小镇,孩子们依然和大家一起合唱着“上帝护佑美国”,因而接受了直观的选举制度、美国实事教育和音乐熏陶。他们觉得学校里的课本和实验教育,依然没有让孩子生动直接地感觉到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历史在现代中的影响。所以除了让孩子们自学《科学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他们就用尽可能多的旅行来帮助孩子们讲解大自然中的科学原理、历史遗迹,和地貌成因。

在这种时候,Home schooling的好处就体现了出来,因为他们不必要遵循严格的学校课业时间,所以父母的假期安排就可以和旅行课程结合起来。也就不需要像秧妈秧爸一样攒着假期等寒假暑假时候用,更不需要去和暑期昂贵的飞机票和经常客满的酒店,争夺资源了。

我曾经担心home schooling的孩子会缺乏社交能力,现在从G的“实验结果”看,并不其然。孩子们都乖巧可人,这当然跟他们的旅行经历、义工经历等等密切相关。

不过和很多朋友交流的感觉,发现home schooling的家庭孩子交往,他们会更加文质彬彬一些,不像绝大部分的美国孩子那么aggressive(气势汹汹)。这并不是不自信,而是可能相对来讲,经历的竞争更少一些。其实我倒是觉得这种一种难能可贵的优势,在绝大部分气势凌人的美国孩子里,谦逊有礼的大学学生,当然会“物以稀为贵”了。

http://www.21cbh.com/HTML/2011-7-18/4MMTQzXzM1MTA4MA.html核心提示:在美国,有不少父母都对公立教育相当失望,而身体力行地进行家庭学校教育。

我的好友Greg先生和他的太太有六个娃,儿女双全,但是对美国的公立教育却相当失望。作为一个上世纪末的中产阶级家庭,他们唯一的奢侈就是能负担得起爸爸挣钱,保证妈妈可以全职在家带娃的传统模式。于是他们就身体力行了美式教育的一种典型--自己在家庭学校教育(homeschooling)。直到六个孩子中的三个顺利考上名牌大学,他们全家还写了一本书讲述全家自学的经历,一度成为亚马逊的畅销书。

家庭学校教育意味着,孩子们不参加正规的学校学习,所有的课业类学习在家完成,但是参加州立或者全国统一的考试,比如SAT,然后申请进入自己喜爱的大学和专业。

我和G因为工作的关系结识,了解到他作为一个曾经改变了美国财经新闻史的人物,还有更为传奇的家庭教育的经历。因为他曾游学台湾,会听说读写汉语,所以他的孩子们也在家被鼓励自由学习中文。他告诉我说,在他们决定给大女儿退学实施家教的时候,也并不是没有过挣扎和困惑。毕竟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很多州家庭学校教育还是非法的,幸好新泽西州早已确立了家庭学校教育的合法地位。

下定决心要在家教娃的导火线,是一次跟校长的谈话。G和他的太太在数度没法联系上班主任老师的情况下,被请到校长室。他们询问校长为什么老师把女儿明显作对的题,判成是错的,校长义正严词地告诉他们,女儿的答案是一个比她高两级的学生才能做出来的,原因是他们在家辅导了孩子,这对别的孩子是不公平?!G和太太M于是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之前孩子还在幼儿园的时候,他们就发现,如果孩子们运用想象力把苹果涂成黄色的,河流涂成紫色的,每次都会被老师训斥或者打上作业不及格的标签。为了不让孩子的创造力在刻板的公立教育里丧失殆尽,M毅然辞职,并终止自由撰稿的工作,全职在家教育孩子。

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他们的家庭迎合了蒙特梭利的教育方案,就是大小孩和小小孩混合教学,互相帮助,自己在学习中一起成长。除此之外,为了让孩子们尽量不缺少跟其他孩子互动的机会,他们也带孩子去公立图书馆的“故事会时间”,游乐场和活动室的亲子时间等节目。家庭课程的设置,也和死板的学校教育,必须遵循上下课时间的教条不一样,经常可以自由活动和支配自己的时间。“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本身就是一门需要学习专研的学问,”G说。这样的自由民主气氛,换来的是孩子们更加独立的性格和参与感。就连写书本身,也是孩子们和两位家长一起完成的。“因为我们觉得那已经不是一本简单的书,而是一个家庭的心路历程,所以孩子们必须要参与。”另外就是和其他也选择家庭学校教育的家庭结成联盟,互相教授父母亲不同擅长的课程,也一起玩和参加周末兴趣班。

曾经有教习柔道的中国老师在G家借住,看到这种新颖而不拘一格的模式,问G愿不愿意把他推广到中国,或者在中国展开演讲讲学,让大家了解在家教导孩子成才的方式。彼时G对中国大陆不甚了解,更被在台湾看到的“虎妈”们吓得不轻。这跟他们在家快乐自由学习的主张,有点背道而驰的味道。

美国民众和教育界最近一直被一本名叫《Waiting for superman》的纪录片搞的人心惶惶,纪录片记录了美国公立教育终身教师制和教师工会的种种问题,以及有次带来的陷入泥淖无法自拔的美国公立教育。秧妈最近也对“homeschooling”兴趣高昂,所以正在钻研G的书,下次跟读者们一起分享G家的家庭教育心经和有趣的故事。虽然我肯定不会在美国选择家庭学校教育,因为我连地道的美语都没法教给秧秧,可是有些家庭学校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对于全世界的父母都是会有启发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家是孩子最为重要的、伴随一生的课堂。

中国人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读完好友及作家Greg先生(下称G)的”在家教育”一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他们其实在教育精髓上,跟我们的老祖宗文化,有着异曲同工和殊途同归的内涵。

作为专栏作者和记者的G家里,最缺的可能是养大六个孩子需要的物质财富,但是最不欠缺的就是精神食粮了。从书店打折,图书馆搬家大甩卖,平常周末的yard sale(家庭后院二手货交易市场),到出版社朋友赠书,都成了他们家庭图书馆厚普藏书的来源。而几个孩子从开始识字起,也就开始了孜孜不倦的自己“读书”历程。当然因为出版业的过度繁荣,G和太太仔细筛选加入家庭图书馆的藏书,幸好他们自己都是写书出书人,遴选甄别的慧眼自然没有问题。

作为一个新闻人,G早上8:30准时开响收音机,定位到NPR的早间节目,又或者拿起一本当期的经济学人杂志,就开始讲英语课。这些媒体阅读、书籍阅读,使得G家语文课的主要形式丰富多彩并且寓教于乐。和美国很多知识分子家庭一样,G家虽然有电视机,但是却既不装有限电视,也从不看除了大型运动赛事之外的任何电视节目。“电视新闻虽然也带来实时新闻报道,但是那些光怪陆离的电视秀节目和肥皂剧,格调和语言之粗劣,实在是让人觉得,看电视弊大于利。”大量的阅读,使得孩子们,特别是家中早慧的女孩子们的语法和拼写近乎完美,因此他们就节约了让孩子反复联系语法题的机械化操作。

数理化不是G和太太的强项,所以他们选择“现代课程出版社”的普世教材在家跟着学校进程推进,高年级以后的孩子就去和其他家庭结成对子,或者去社区大学选修学分,由数理化专业老师来传道授业解惑。不过G坚持的一个原则,我非常认同,在孩子们小的时候,坚持让他们不用计算器。我记得念研究生的时候,虽然是新闻学院,但是美国同学们的数学程度,还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没有了计算器,他们就像丢了魂一样,连100以内的加减乘除都会哭着鼻子,算不出来,或者干脆算错。一个简单的平方数或者增长比例运算,他们都恨不得拿我的卷子过来抄。我那错了几题没有满分的GRE数学,曾经让我觉得丢了国人的脸,结果倒是获得了每个美国同学的惊叹。平常打车,司机在机器没有算出来之前,永远也不知道该找给我多少钱;有次在便利店结账,恰逢收银机坏了,我把加税以后的钱一并付给店员,在他将信将疑地眼光中,我强调了一句:“我来自中国”,他就毫不犹豫地收下了钱。

至于物理化学、历史政治之类的课程,G跟我说,他的观点是“行万里路”,比如去新泽西Plainfield的教堂聆听布什总统的竞选后讲演,即使在这个民主党占绝对上峰的小镇,孩子们依然和大家一起合唱着“上帝护佑美国”,因而接受了直观的选举制度、美国实事教育和音乐熏陶。他们觉得学校里的课本和实验教育,依然没有让孩子生动直接地感觉到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历史在现代中的影响。所以除了让孩子们自学《科学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他们就用尽可能多的旅行来帮助孩子们讲解大自然中的科学原理、历史遗迹,和地貌成因。

在这种时候,Home schooling的好处就体现了出来,因为他们不必要遵循严格的学校课业时间,所以父母的假期安排就可以和旅行课程结合起来。也就不需要像秧妈秧爸一样攒着假期等寒假暑假时候用,更不需要去和暑期昂贵的飞机票和经常客满的酒店,争夺资源了。

我曾经担心home schooling的孩子会缺乏社交能力,现在从G的“实验结果”看,并不其然。孩子们都乖巧可人,这当然跟他们的旅行经历、义工经历等等密切相关。

不过和很多朋友交流的感觉,发现home schooling的家庭孩子交往,他们会更加文质彬彬一些,不像绝大部分的美国孩子那么aggressive(气势汹汹)。这并不是不自信,而是可能相对来讲,经历的竞争更少一些。其实我倒是觉得这种一种难能可贵的优势,在绝大部分气势凌人的美国孩子里,谦逊有礼的大学学生,当然会“物以稀为贵”了。

http://www.21cbh.com/HTML/2011-7-18/4MMTQzXzM1MTA4MA.html


我一个好朋友他们三个儿子都是HS的,现在都走上社会了。
我们可以研讨一下,自由环境里为什么标准化搞得这么好,
为什么在独一管理社会环境下却落入李老贼的“七国论”魔圈?
这就是我在这个帖子试图贩卖的“私货”(我不喜欢偷公货来买)
也就是说,中国很多事情,教育、法治、税务、社保等为什么如此不统一,
仅仅是地域经济差异所致?还是地方利益所致?

我一个好朋友他们三个儿子都是HS的,现在都走上社会了。
我们可以研讨一下,自由环境里为什么标准化搞得这么好,
为什么在独一管理社会环境下却落入李老贼的“七国论”魔圈?
这就是我在这个帖子试图贩卖的“私货”(我不喜欢偷公货来买)
也就是说,中国很多事情,教育、法治、税务、社保等为什么如此不统一,
仅仅是地域经济差异所致?还是地方利益所致?
中国的很多事情已经不是单一某方面所致,各种东西交杂混合,看不清,摸不透,不明白……
我还是比较相信,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