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看个航空发展报告就刷BKC的,大概都从来没搞过科研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7:46:28
我在家垄断企业的研究所上班,这类东西看太多了,自己还写过类似的研究报告,这些东西看了我都想乐,那里别的我不了解,很多所谓技术不足简直都是搞笑呢,比如什么设计软件不能自主?

全世界航空业都用法国的CATIA设计软件,有必要什么都自己搞一套吗? 这不明显想骗科研经费吗,而且还是一骗一大笔。

这么跟你们说吧,写课题申请报告都得这么写,如果不把我们现在的技术水平说低点,不把要研究的东西说关键点,怎么拿经费啊?

每年企业科研项目经费,再加上那些工信部,863/973的拨款, 总量都是有限的, 同行都是竞争关系。这类报告里, 不把自己的项目/工作说得重要点,紧迫点,你还惦记从国家拿钱?国家早把钱投给”更紧迫“的项目去了。

航空集团那报告就是标准的“要钱“报告, 这都能刷什么BKC? 我可以告诉你们,即便中国在航空领域世界领先,发展报告也会”非常谦虚“,因为不”谦虚“还怎么说服国资委,工信部还有中央领导给你拨款啊?

这叫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孩子哭不一定是他受委屈了,恐怕更多是他想吃奶了。我在家垄断企业的研究所上班,这类东西看太多了,自己还写过类似的研究报告,这些东西看了我都想乐,那里别的我不了解,很多所谓技术不足简直都是搞笑呢,比如什么设计软件不能自主?

全世界航空业都用法国的CATIA设计软件,有必要什么都自己搞一套吗? 这不明显想骗科研经费吗,而且还是一骗一大笔。

这么跟你们说吧,写课题申请报告都得这么写,如果不把我们现在的技术水平说低点,不把要研究的东西说关键点,怎么拿经费啊?

每年企业科研项目经费,再加上那些工信部,863/973的拨款, 总量都是有限的, 同行都是竞争关系。这类报告里, 不把自己的项目/工作说得重要点,紧迫点,你还惦记从国家拿钱?国家早把钱投给”更紧迫“的项目去了。

航空集团那报告就是标准的“要钱“报告, 这都能刷什么BKC? 我可以告诉你们,即便中国在航空领域世界领先,发展报告也会”非常谦虚“,因为不”谦虚“还怎么说服国资委,工信部还有中央领导给你拨款啊?

这叫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孩子哭不一定是他受委屈了,恐怕更多是他想吃奶了。
哦对了,忘说了, 这类报告不知道中航是怎么定义“落后世界先进水平”的,反正我们写课题申请报告中,全世界其他所有国家里只要有一家比我们先进, 我们都会大言不惭地写”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极大“的.
只写过立项申请,跟你说的差不多
当然了,就我们的经验来看,课题的申请时都是BKC,一旦申请下来做下来了,就越来越红。

因为把钱搞到了,可以说实话,甚至可以吹嘘自己的功绩了。。。其实很明显,原本东西就没那么难做,但不把东西说难点,怎么要钱啊,怎么骗经费啊,怎么体现自己的成果大啊。

这不都是常识吗,CD有些KC乱B的美粉难道都是家里蹲大学的? 连这些人之常情都不懂?
申请经费时当然要把课题说得难上天。。。
现在的国资委恐怕也不是那么好忽悠吧,我倒相信十有八九是实情,小白兔落后人人可证,既然总理都说要搞了,说得可怜一点也在情理之中,多要点钱也好吸引人才不是?
说的有道理,那个报告里列的那些不足全世界范围内样样搞的给力的也未必有几家吧,或许只有MD能穿上HKC,像英法俄也都红白相间吧,各自有擅长的和薄弱的。。。当然TB也是有擅长的和落后的,真能做到十全十美那一天估计就是美兔共治地球的那一天。。反正个人觉得像神马设计软件BKC没啥事关键是花冻鸡一定要摆脱BKC迈向HKC啊。。。
要小钱钱是所有单位的目标 你要说不难 你就麻烦了
要是你申请经费的时候说这些方面都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了,那谁还给你多拨款啊?
看看发动机多谦虚才能追上世界水平。
不只搞科研,其他事也一样,全世界都一个样,有要求时不把问题说得严重点、悲惨点,怎么引起别人共鸣?


先进国=米日英俄法德意韩……等

先进国=米日英俄法德意韩……等
中国vs全世界!≥﹏≤
阿黎 发表于 2011-7-17 19:07
现在的国资委恐怕也不是那么好忽悠吧,我倒相信十有八九是实情,小白兔落后人人可证,既然总理都说要搞了, ...
看他们说要设计软件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因此想自己开发,这报告就没少忽悠。

而且还是水平很低的忽悠,说极端点,这种说法有点类似说因为清华大学的电脑的操作系统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因此要求国家拨款清华去开发自己的WINDOWS系统。
楼主,乃不怕科研单位找你喝茶去:这不是砸我们饭碗嘛
机娘 发表于 2011-7-17 19:22
中国vs全世界!≥﹏≤
确实很多“网民”一直是这个思路,什么东西都要中国自主,看见进口就要痛心疾首呼天抢地
设计软件仅仅是catia?  电磁,热,结构,动力学分析,气动等等用啥子呢?


像航空发动机的CFD, CAE分析软件, 很多公司都是自己开发的。 通用CAD-CAE-CFD软件只是一部分。
只要能做出实事来忽悠一下也无妨
高调忽悠,低调发展。
本来享是忽悠经费的


许多领域落后是事实;
就说软件,即便达索给了软件,许多深层次和扩展开发工作必须要自己搞;
而且,航空设计涉及的软件很多。

报告在有的地方“谦虚”肯定是有的,但这个报告是科协写的,面向社会,不是面向有关单位的,说要钱文太牵强;

科协的工作性质和方式,与厂、所、院毕竟不同,最多说他们制造舆论氛围;

“谦虚”不是保密,就是“料敌从宽”。

许多领域落后是事实;
就说软件,即便达索给了软件,许多深层次和扩展开发工作必须要自己搞;
而且,航空设计涉及的软件很多。

报告在有的地方“谦虚”肯定是有的,但这个报告是科协写的,面向社会,不是面向有关单位的,说要钱文太牵强;

科协的工作性质和方式,与厂、所、院毕竟不同,最多说他们制造舆论氛围;

“谦虚”不是保密,就是“料敌从宽”。
80010 发表于 2011-7-17 19:24
看他们说要设计软件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因此想自己开发,这报告就没少忽悠。

而且还是水平很低的忽悠, ...
也许你说的有点道理,我看我哥他们写的项目报告也是这个调调,呵!学习了
老大,这项目不投入100亿,美帝很可能在十年后超越我们。
我们就等着KC慢慢的H起来。。。。

不!!!要快快的H。。。那大概是YJ不调。。。。
y0y0 发表于 2011-7-17 19:12
说的有道理,那个报告里列的那些不足全世界范围内样样搞的给力的也未必有几家吧,或许只有MD能穿上HKC,像英 ...
米帝在向元老院要钱的时候,也把土鳖说的强大无比。不赶紧拨钱明天黄祸就要杀过来了。

JSTCVW09CD 发表于 2011-7-17 19:57
设计软件仅仅是catia?  电磁,热,结构,动力学分析,气动等等用啥子呢?


我还真没听说过有很多航空公司自己开发那些基础设计软件的,绝大部分顶多是自己做二次开发,加点摸块库而已。

CATIA是航空业初步设计阶段最常用的软件了,fluent, power flow之类常用软件也都是专业软件公司在做,而不是航空公司,汽车公司之类内部各搞一套。

航空公司,汽车公司之类做的,基本就是基于这些平台的二次开发。

至于你后边说的所谓多学科仿真问题,根本就是各集团内部开发的软件平台,通过将各种商业软件整和在一起,达到跨学科联合仿真的目的,而不是自己去开发那些基础的专业仿真/设计软件包,那些太初级了。

很不巧,我还真碰巧有点了解中航的情况,我两师兄回国后就曾经参与这项目,这方面,国内的问题恰恰不是技术落后,而是太多重复设,光中航自己的下属研究所,就重复建设了好几个跨学科联合仿真平台了。

而中航集团总部主持做的那个跨学科联合设计平台,很遗憾的告诉你,在这领域,连美国都没法跟中航的跨学科联合仿真平台比。中航集团总部那平台,是真做到了全国各地各研究所,跨学科联合设计,通过架设专线数据,实时数据交换。

中航这些年出东西这么多,这么快,跟这平台也很有关系,呵呵。
JSTCVW09CD 发表于 2011-7-17 19:57
设计软件仅仅是catia?  电磁,热,结构,动力学分析,气动等等用啥子呢?


我还真没听说过有很多航空公司自己开发那些基础设计软件的,绝大部分顶多是自己做二次开发,加点摸块库而已。

CATIA是航空业初步设计阶段最常用的软件了,fluent, power flow之类常用软件也都是专业软件公司在做,而不是航空公司,汽车公司之类内部各搞一套。

航空公司,汽车公司之类做的,基本就是基于这些平台的二次开发。

至于你后边说的所谓多学科仿真问题,根本就是各集团内部开发的软件平台,通过将各种商业软件整和在一起,达到跨学科联合仿真的目的,而不是自己去开发那些基础的专业仿真/设计软件包,那些太初级了。

很不巧,我还真碰巧有点了解中航的情况,我两师兄回国后就曾经参与这项目,这方面,国内的问题恰恰不是技术落后,而是太多重复设,光中航自己的下属研究所,就重复建设了好几个跨学科联合仿真平台了。

而中航集团总部主持做的那个跨学科联合设计平台,很遗憾的告诉你,在这领域,连美国都没法跟中航的跨学科联合仿真平台比。中航集团总部那平台,是真做到了全国各地各研究所,跨学科联合设计,通过架设专线数据,实时数据交换。

中航这些年出东西这么多,这么快,跟这平台也很有关系,呵呵。
绿林好汉 发表于 2011-7-17 20:50
许多领域落后是事实;
就说软件,即便达索给了软件,许多深层次和扩展开发工作必须要自己搞;
而且,航空 ...
科协又怎样?面向社会又怎么样?告诉你别不信,科协用的很多都是人家现成的数据和报告,一字不改。比如鄙人所在的某统计部门,进行某类调查后得到的数据各地区分数加总与整体调查得数不等,汇编印成的册子科协照用不误,很多还直接用作大学教材。那教师讲课的时候该怎么解释这种问题捏?好办,按照自个儿的理解教吧。
所以我说,千万别再要钱了搞什么专业设计软件包了,我那几个师兄靠这些项目下包的活已经够肥了,要是再批下个什么开发啥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AD/CAE/CAM来, 你这不是逼我那两师兄当中国的比尔盖茨嘛
其实我最佩服美国海军的就是他们要钱的能力,全世界其它国家海军加起来都打不赢半只美国海军,他们还能从元老院忽悠到那么多的银子


对这些大型研究所来说,设计流程管理要比这些基础软件包更重要,而这方面,就我的了解,中航集团应该是世界领先水平了,尤其是他们自己搞那个整和其全国设计力量的跨学科设计平台。

对这些大型研究所来说,设计流程管理要比这些基础软件包更重要,而这方面,就我的了解,中航集团应该是世界领先水平了,尤其是他们自己搞那个整和其全国设计力量的跨学科设计平台。
lvtom 发表于 2011-7-17 22:06
其实我最佩服美国海军的就是他们要钱的能力,全世界其它国家海军加起来都打不赢半只美国海军,他们还能从元 ...
全美国海军加起来还打不过越南,打不过阿富汗,所以要钱也有道理。
现阶段最难的关可能还是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大规模制造的问题。各类风洞、试车台等基础设施也需要时间来完善。
80010 发表于 2011-7-17 22:00
我还真没听说过有很多航空公司自己开发那些基础设计软件的,绝大部分顶多是自己做二次开发,加点摸块库 ...
你又没去过波音怎么知道他们没有?
80010 发表于 2011-7-17 22:07
对这些大型研究所来说,设计流程管理要比这些基础软件包更重要,而这方面,就我的了解,中航集团应该是世界 ...
设计流程??美国搞客机几十年了出了N个型号。
国内搞个ARJ,半仿制,托了几年还出不来
一看落后就说是TG骗钱用的,
整个一掩耳盗铃
80010 发表于 2011-7-17 18:50
哦对了,忘说了, 这类报告不知道中航是怎么定义“落后世界先进水平”的,反正我们写课题申请报告中,全世界 ...
你是垄断企业的职工,国家不会让你们垮,
所以你们可以是无忌惮的瞎吹。把关税降下去
银行私有化,看你们还怎么样。

还国有垄断企业研究所,我一听就知道属于那种
规模大,人多,设备好,培养N多博士,但是竞争
力不如人家几十人的小工厂。
eeyylx 发表于 2011-7-17 22:37
一看落后就说是TG骗钱用的,
整个一掩耳盗铃
落后确实落后,不过终于不见那大段大段的各种空白和空白......起码进入到具体的技术细节,不像当年那样连“别人在干嘛,自己该干嘛”都稀里糊涂...:victory:

80010 发表于 2011-7-17 22:00
我还真没听说过有很多航空公司自己开发那些基础设计软件的,绝大部分顶多是自己做二次开发,加点摸块库 ...


这些软件,最开始是飞机工程师们为解决实际问题,而自己编写的程序,最后这些程序多了,再加上飞机厂内部开发的软件,汇编在一起成为一个综合性3维设计软件,包括里面的各种仿真器。这些软件开始对外发行。有的则卖给专业软件公司来进行整合、界面改进、兼容性调试,最后对外销售。不过其程序代码确实源自飞机工厂里的工程师之手,这类程序专业性很强,软件程序员单独是无从着手开发的。。。我参加过一些软件的培训,讲过这个。
ug 和catia的用户培训我都参加过。ug 程序本就源自麦道(现在波音)飞机工程师们之手。catia主要是达索公司自己开发,加引进洛克希德的程序。

资料,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CATIA从一开始就是面向幻影的研制需要发展起来的,达索飞机公司既是它的开发者,又是它最稳定的使用者。

达索飞机公司从1960-1965年开始引进IBM计算机和使用数控加工机床,1967年着手用Bézier曲面建立飞机外形的数学模型,1970年用批处理方式全面展开幻影的数字化设计。1974年领导层面临重大决策,为了扩大CAD应用规模,从美国引进软件有利,还是自已动手开发好?最后决定齐头并进,一面引进洛克希德飞机公司的CADAM系统,一面重点开发飞机吹风模型的三维造型和加工软件,以便大量缩短飞机模型的吹风试验周期。于是1975年引进CADAM,花100万美元买下了CADAM源程序,学习CADAM的技术诀窍。1977年启动开发三维交互CAD软件,1978年投入使用CATIA。同时建立主数据库,统一管理CADAM二维结构图和CATIA三维模型文件。1979年用数控加工制造出第一个吹风模型。1981年IBM公司开始负责经销CATIA系统,于是单独组建达索系统公司。当时公司共有30人,软件开发占25人,当年售出10套CATIA V1.0, 内容包括曲面造型、三维线框设计、多面体实体建模、运动机构分析和机器人操作编程。从1982到1984年底累计销售量达到200套,人员增加到190名工程师,其中150人从事软件开发和维护,软件人员平均年龄小于30岁。达索自觉翅膀已硬,独立开发了二维绘图模块,撇开CADAM,形成完整的CAD 系统V2.0。到1985年底,累计销售近400套,运行于16个国家的二千多台图形终端,其中不包括IBM公司自已使用的终端数。1/3用户是飞机行业,1/3汽车行业,其余是机械、电气、造船、模具、建筑、工程、医学等专业。1991年9月安托公司麦贤慧女士介绍,CATIA已增加到670人,其中2/3从事研究开发。

兼并迅速增强达索/CATIA实力 为产品的全生命期提供一体化服务   1989年洛克希德飞机公司缺少资金开发新型战斗机,决定出售CADAM子公司。1990年1月IBM用2.7亿美元收购CADAM,并于1992年起托付达索管理。1997年6月达索用3.1亿美元收购了美国SolidWorks。1997年12月用1.05亿美元现金收购Deneb的精益制造布局仿真软件Delmia。1998年2月达索独资在美国成立ENOVIA公司,与IBM合作从事第二代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II的开发和经营。1998年12月达索接管法国马特拉(MATRA)下属的CAD/CAM业务,包括Euclid/styler, Machinist, Cisigraph/Strim100和StrimFlow等。1999年4月收购SmartSolutions的SmarTeam业务。1999年2月向美国Invention Machine公司投资600万美元从事知识创新软件的合作开发经营。2000年7月用2150万现金并购Spatial的ACIS 3D软件业务。至此,达索/CATIA大体完成了PLM业务范围的战略布局,形成产品全生命期的CAD/CAM/CAE/PDMII一体化管理,为数字化企业提供电子商务的完整工具,足以完成产品从初步设计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仿真。其中,CATIA和SolidWorks支持产品的数字化设计和仿真,Delmia完成精益制造过程的数字定义和仿真,Enovia提供数字化产品、过程和资源的集成化、分布式协同管理成套工具。以上三方面汇总,构成数字化产品的全生命期流程,并且支持合作企业的知识重用。据2002年夏网页公布的数字,CATIA/CADAM有1.3万家用户,SolidWorks有9500家用户。
   
过去,CATIA只在IBM主机和工作站上运行,当剖析了PC版的SolidWorks后,1998年5月达索宣布将推出全新的CATIA V5 Windows NT和UNIX版,99%的用户界面图标采用MS Office形式。CATIA V4的曲面系统使用Bézier形式,现在改成NURBS形式,而且采用DCM约束管理软件,使得新的尺寸驱动模型与其他流行系统很相像。CATIA V4是1993年推出的,有113种独立的功能模块,现在都要转成V5版,而且数据接口都要与V4兼容,V4和V5的零件、装配件可以共存于一个产品模型中。V5还提供CAA二次开发工具,鼓励第三方软件在CATIA V5平台上开发。因此V5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应用系统,要想在功能上达到稳定、实用、先进,超过V4和其他品牌,非得有七八年的艰苦磨练不可。1999年5月CATIA V5 R1上市,在我国作为教育版的全套优惠价是1.6万元人民币一套,含一百多个模块。2003年2月1日起,达索停止了教育版优惠价,含十几个模块的MD2商业版要2万美元一套。   

  CATIA获得成功的首要因素归功于达索的优异稳定环境   CATIA从一开始就是面向幻影的研制需要发展起来的,达索飞机公司既是它的开发者,又是它最稳定的使用者。随后IBM和波音飞机公司又成为它的铁杆用户。惟独世界一流的应用才能孕育出世界一流的CAD软件。CATIA开发队伍的稳定也是举世无双,有充足的人力资源。人称CATIA之父的Francis Bernard毕业于土鲁兹大学航空系,学习空气动力学和结构力学。1985年时公司有25人来自这一大学。Bernard当时任执行副总裁,以后任总裁,至今未变。当前的公司成员仍是80%工程师,平均年龄32岁。再有是资金稳定,有IBM作后台,软件销售价格制定合理,划一不变。最后一点,我们在访问达索过程中深深感到法国的民族自尊心很强,自尊才能自信,才能勇于开拓创新,创建优异的民族文化和杰出的高科技产品。

     1985年11月航空工业部组团成都飞机公司等去巴黎访问达索飞机公司,用三个星期详细考察CATIA软件的应用状况, 准备引进这一系统。达索当时设计生产幻影F1战斗机和空中客车民用机, 使用IBM3090、4381一类主机和IBM3250、5080一类图形终端,用CATIA设计了幻影的全机外形,完成结构打样、布置通风管道和液压系统、设计和加工机翼整体壁板、蒙皮成形模,以及航空发动机的涡轮盘和叶片等关键零件。全公司共有200多台图形终端。
80010 发表于 2011-7-17 22:00
我还真没听说过有很多航空公司自己开发那些基础设计软件的,绝大部分顶多是自己做二次开发,加点摸块库 ...


这些软件,最开始是飞机工程师们为解决实际问题,而自己编写的程序,最后这些程序多了,再加上飞机厂内部开发的软件,汇编在一起成为一个综合性3维设计软件,包括里面的各种仿真器。这些软件开始对外发行。有的则卖给专业软件公司来进行整合、界面改进、兼容性调试,最后对外销售。不过其程序代码确实源自飞机工厂里的工程师之手,这类程序专业性很强,软件程序员单独是无从着手开发的。。。我参加过一些软件的培训,讲过这个。
ug 和catia的用户培训我都参加过。ug 程序本就源自麦道(现在波音)飞机工程师们之手。catia主要是达索公司自己开发,加引进洛克希德的程序。

资料,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CATIA从一开始就是面向幻影的研制需要发展起来的,达索飞机公司既是它的开发者,又是它最稳定的使用者。

达索飞机公司从1960-1965年开始引进IBM计算机和使用数控加工机床,1967年着手用Bézier曲面建立飞机外形的数学模型,1970年用批处理方式全面展开幻影的数字化设计。1974年领导层面临重大决策,为了扩大CAD应用规模,从美国引进软件有利,还是自已动手开发好?最后决定齐头并进,一面引进洛克希德飞机公司的CADAM系统,一面重点开发飞机吹风模型的三维造型和加工软件,以便大量缩短飞机模型的吹风试验周期。于是1975年引进CADAM,花100万美元买下了CADAM源程序,学习CADAM的技术诀窍。1977年启动开发三维交互CAD软件,1978年投入使用CATIA。同时建立主数据库,统一管理CADAM二维结构图和CATIA三维模型文件。1979年用数控加工制造出第一个吹风模型。1981年IBM公司开始负责经销CATIA系统,于是单独组建达索系统公司。当时公司共有30人,软件开发占25人,当年售出10套CATIA V1.0, 内容包括曲面造型、三维线框设计、多面体实体建模、运动机构分析和机器人操作编程。从1982到1984年底累计销售量达到200套,人员增加到190名工程师,其中150人从事软件开发和维护,软件人员平均年龄小于30岁。达索自觉翅膀已硬,独立开发了二维绘图模块,撇开CADAM,形成完整的CAD 系统V2.0。到1985年底,累计销售近400套,运行于16个国家的二千多台图形终端,其中不包括IBM公司自已使用的终端数。1/3用户是飞机行业,1/3汽车行业,其余是机械、电气、造船、模具、建筑、工程、医学等专业。1991年9月安托公司麦贤慧女士介绍,CATIA已增加到670人,其中2/3从事研究开发。

兼并迅速增强达索/CATIA实力 为产品的全生命期提供一体化服务   1989年洛克希德飞机公司缺少资金开发新型战斗机,决定出售CADAM子公司。1990年1月IBM用2.7亿美元收购CADAM,并于1992年起托付达索管理。1997年6月达索用3.1亿美元收购了美国SolidWorks。1997年12月用1.05亿美元现金收购Deneb的精益制造布局仿真软件Delmia。1998年2月达索独资在美国成立ENOVIA公司,与IBM合作从事第二代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II的开发和经营。1998年12月达索接管法国马特拉(MATRA)下属的CAD/CAM业务,包括Euclid/styler, Machinist, Cisigraph/Strim100和StrimFlow等。1999年4月收购SmartSolutions的SmarTeam业务。1999年2月向美国Invention Machine公司投资600万美元从事知识创新软件的合作开发经营。2000年7月用2150万现金并购Spatial的ACIS 3D软件业务。至此,达索/CATIA大体完成了PLM业务范围的战略布局,形成产品全生命期的CAD/CAM/CAE/PDMII一体化管理,为数字化企业提供电子商务的完整工具,足以完成产品从初步设计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仿真。其中,CATIA和SolidWorks支持产品的数字化设计和仿真,Delmia完成精益制造过程的数字定义和仿真,Enovia提供数字化产品、过程和资源的集成化、分布式协同管理成套工具。以上三方面汇总,构成数字化产品的全生命期流程,并且支持合作企业的知识重用。据2002年夏网页公布的数字,CATIA/CADAM有1.3万家用户,SolidWorks有9500家用户。
   
过去,CATIA只在IBM主机和工作站上运行,当剖析了PC版的SolidWorks后,1998年5月达索宣布将推出全新的CATIA V5 Windows NT和UNIX版,99%的用户界面图标采用MS Office形式。CATIA V4的曲面系统使用Bézier形式,现在改成NURBS形式,而且采用DCM约束管理软件,使得新的尺寸驱动模型与其他流行系统很相像。CATIA V4是1993年推出的,有113种独立的功能模块,现在都要转成V5版,而且数据接口都要与V4兼容,V4和V5的零件、装配件可以共存于一个产品模型中。V5还提供CAA二次开发工具,鼓励第三方软件在CATIA V5平台上开发。因此V5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应用系统,要想在功能上达到稳定、实用、先进,超过V4和其他品牌,非得有七八年的艰苦磨练不可。1999年5月CATIA V5 R1上市,在我国作为教育版的全套优惠价是1.6万元人民币一套,含一百多个模块。2003年2月1日起,达索停止了教育版优惠价,含十几个模块的MD2商业版要2万美元一套。   

  CATIA获得成功的首要因素归功于达索的优异稳定环境   CATIA从一开始就是面向幻影的研制需要发展起来的,达索飞机公司既是它的开发者,又是它最稳定的使用者。随后IBM和波音飞机公司又成为它的铁杆用户。惟独世界一流的应用才能孕育出世界一流的CAD软件。CATIA开发队伍的稳定也是举世无双,有充足的人力资源。人称CATIA之父的Francis Bernard毕业于土鲁兹大学航空系,学习空气动力学和结构力学。1985年时公司有25人来自这一大学。Bernard当时任执行副总裁,以后任总裁,至今未变。当前的公司成员仍是80%工程师,平均年龄32岁。再有是资金稳定,有IBM作后台,软件销售价格制定合理,划一不变。最后一点,我们在访问达索过程中深深感到法国的民族自尊心很强,自尊才能自信,才能勇于开拓创新,创建优异的民族文化和杰出的高科技产品。

     1985年11月航空工业部组团成都飞机公司等去巴黎访问达索飞机公司,用三个星期详细考察CATIA软件的应用状况, 准备引进这一系统。达索当时设计生产幻影F1战斗机和空中客车民用机, 使用IBM3090、4381一类主机和IBM3250、5080一类图形终端,用CATIA设计了幻影的全机外形,完成结构打样、布置通风管道和液压系统、设计和加工机翼整体壁板、蒙皮成形模,以及航空发动机的涡轮盘和叶片等关键零件。全公司共有200多台图形终端。
80010 发表于 2011-7-17 22:00
我还真没听说过有很多航空公司自己开发那些基础设计软件的,绝大部分顶多是自己做二次开发,加点摸块库 ...
已经说了那个是通用设计软件, 很多专用分析软件得需要自己设计的, 就像专家系统这样的。 专业用于某个方面的。
楼主为何被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