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731部队遗址亟待保护 资金短缺严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5:24:13
<B>侵华日军731部队遗址亟待保护 资金短缺严重</B>(2004-9-21) 摘自 新华网      迷团重重,物证深埋地下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对于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王鹏来说,依旧有很多迷团。
  王鹏说,包括现在遗址区内所参观部分的地下还有很多迷团需要进一步地挖掘,研究才能解开。
  他说,当年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溃逃后,对这一地区的建筑、设施等遗留情况进行进一步研究一直没有展开。很多原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队员谈到的一些实际情况,现在还没一些没有经过验证。下一步有关部门将着重根据他们提供的一些线索进行进一步调查研究。
  据当地人介绍,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的地下存在很多异常,可能会有有一些地下构造。当年在这个地方建房挖地基打桩时,打到几米后无法继续深打,很可能是一些地下设施做怪。有时候挖地时会挖出洞口,里面很深。当年类似的事情经常发生。
  据王鹏介绍,当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号称是地上3000,地下3000,地上有多大攻势,地下就有多大攻势,但目前没有办法验证,如果要验证就只能进行挖掘,挖掘开后还要保护,现在在没办法保护的情况下,只能原地不动进行地域保护。
  据王鹏介绍,很多原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队员曾多次谈到一段血腥的史事,但至今仍然没有得到验证。
  1945年8月9号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接到命令后开始溃逃,11号开始炸毁他的地面设施,在这个时候监狱里面还有400多人等待进行试验,日军把这些人全部杀死后,将尸体扔进在现场挖的八个大坑内浇上汽油进行焚烧,然后将残留的大块尸体扔进松花江,地面构造物炸毁后埋掉了这些大坑。王鹏说,现在并没有发现这些遗骨,但很多原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队员都谈到了这个问题,因为现场没有全面挖掘,所以这个迷团始终无法揭开,很多队员谈的一些其它史料上问题也无法证实。
  沟通不易,人证健在不多
  王鹏认为,现在应该对遗址展开迅速地挖掘,并加以保护,然后再把一些尚健在的原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队员请过来做些鉴证活动,让人些“人证”发挥作用。
  王鹏说,我们对挖掘出来的地方所做的鉴定有的有误,比如七号监狱西北角,当年挖掘的人鉴定是锅炉房,但是2001年我们两次把原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队员请过来现场鉴证,他们说这个地方不是锅炉房,是解剖室,其中一个队员说他当年就曾经在这个解剖室里解剖过5个中国人。
  原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队员曾经对王鹏说,“我身边还有八个队员想见你,但是现在他们已经躺在床上不能动了,他们非常希望你能到日本跟他们见面,他们有话和你说”。
  据王鹏介绍,在六、七年前,原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队员还能有700、800人健在,三年前再谈论的时候,就剩400多人了,现在有的日本友好团过来以后,他们已经不说有多少人健在了,经常会告诉我哪位去世了。王鹏说,这些队员愿意说的也不是很多,有的是在去世前一两个月才说,只有到那个时候他们能说的人才更多,但这就需要有人长期在那里,与他们建立密切联系,做他们的工作,打消他们的顾虑,然后才能把他们的证言记录下来。
  王鹏介绍说,现在健在的原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队员都是当年14—17岁的少年队员,最小的也在八十岁左右。原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队员是“人证”,原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队员遗址是“物证”,要想办法让“人证”与“物证”进行对话,让对话使“物证”鲜活起来。
  对话现在已经变得非常急迫,因为这些人去世后,他们就会把当年所做的罪恶和秘密带走。
  资金短缺,发掘脚步受阻
  据介绍,从1945年到2000年期间,遗址区逐渐住了人家。经过2000年遗址开发,遗址区住户全部迁走,进行了部分挖掘。七号监狱和中心走廊两部分现已露出,已能看出当年局部规模。
  王鹏介绍说,我们现在挖掘出来的这部分,当年的劳工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队员称之为口子楼,“七三一”部队当年在这里进行了各种残忍的试验,生产过各种细菌,在四方楼里边有两个特色监狱,它平时把被试验者关在这两个监狱里,在做各种能想到的试验时,就像从白鼠笼里把白鼠抓出来一样把人提出来,所以就在这个区域内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最残忍的地方。王鹏说,当年“七三一”部队溃逃时把所有地面的构造物全部炸毁,但是地下基址规模比较庞大,“七三一”部队当时不可能把它都毁掉。
  但王鹏也不得不承认另一个现实:遗址现场震撼力和说服力的匮乏。由于现场少、实物少,很多人听过魔鬼“七三一”部队的参观者在观后却留有遗憾。王鹏说,真正震撼人的都在地下深埋着,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把世界上最残忍的地方展示给世人,把他们挖掘出来,就会使人观后永生难忘。王鹏说,当年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生产细菌用人做试验,这一场景用实景形式再现出来,旁边再用高科技音视频设备播出侵华日军原“七三一”部队队员的解说,这样就会有很强的说服力和震撼力。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包括本部大楼遗址、四方楼地下细菌试验室等于3处省级保护遗址。已经被挖掘出的部分遗址,遭受着自然的侵蚀,风化、雨浸,冬天的冻胀等问题接踵而至,遗址整体挖掘保护迫在眉睫。
  王鹏说,现在不能进行整体挖掘主要是因为缺乏资金。
  经有关专家测算,如果要把地下挖掘出来至少需要3000万元,因为挖掘出来后还需要保护,保护方面的投入比较大,而且保护之后还要展示,将当年的景象再现出来。现在就是由于资金上的困难,世界上最独特的一个展馆暂时还不能把它的特点淋漓尽致的展示出来。
  王鹏说,现在我们正多方面筹措资金,但民间资金的投入需要产出,我们是全国百家爱国主义示范教育基地之一,很多学生、军人都是要免费参观的,我们无法回报别人几千万甚至上亿元资金的投入,所以这些资金只能拒之门外。
  面对遗址挖掘和保护所需的巨额投入,财政每年的27万元拨款,显得杯水车薪,加之门票收入不足,遗址发掘工作更是举步维艰。
  新闻背景: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
  一九三一年,日本军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以后,日本陆军省和日军参谋本部根据日本天皇摄政裕仁的敕令,在中国东北组织了石井细菌研究所。
  他们纠集了一批日本细菌学者秘密地进行细菌武器研究。曾任日本关东军医务局局长的梶冢龙二,就是运用细菌武器的鼓吹者,他竭力支持和推荐石井四郎以侵略战争为目的而加紧研究细菌武器。
  在石井细菌研究所成立的同时,日本帝国主义先后在中国华中、华北、华南和东北建立了几个细菌研究部门和为细菌研究服务的机关。
  一九三六年,日本陆军省和日参谋本部又根据日本天皇摄政裕仁的敕令,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两个细菌部队:一个是在长春以南五公里的孟家屯附近的华人村建立的九十三号军事基地——“关东军兽类传染病实验局”(也称“关东军兽医防疫研究所”,匿名“一零零号部队”),另一个就是在哈尔滨以南二十公里的平房建立的十七号军事基地——“关东防疫给水部”(或称“关东军用水供应及疾病预防局”,也称“东乡部队”)。一九四一年六月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以后。
  改名“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一九四五年五月,在苏联反击德国法西斯的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形势下,日本帝国主义作垂死挣扎,又把七三一部队改称“关东军第二五二零部队”。&amp;nbsp;来源:焦点网谈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 袁英 王建威<B>侵华日军731部队遗址亟待保护 资金短缺严重</B>(2004-9-21) 摘自 新华网      迷团重重,物证深埋地下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对于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王鹏来说,依旧有很多迷团。
  王鹏说,包括现在遗址区内所参观部分的地下还有很多迷团需要进一步地挖掘,研究才能解开。
  他说,当年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溃逃后,对这一地区的建筑、设施等遗留情况进行进一步研究一直没有展开。很多原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队员谈到的一些实际情况,现在还没一些没有经过验证。下一步有关部门将着重根据他们提供的一些线索进行进一步调查研究。
  据当地人介绍,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的地下存在很多异常,可能会有有一些地下构造。当年在这个地方建房挖地基打桩时,打到几米后无法继续深打,很可能是一些地下设施做怪。有时候挖地时会挖出洞口,里面很深。当年类似的事情经常发生。
  据王鹏介绍,当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号称是地上3000,地下3000,地上有多大攻势,地下就有多大攻势,但目前没有办法验证,如果要验证就只能进行挖掘,挖掘开后还要保护,现在在没办法保护的情况下,只能原地不动进行地域保护。
  据王鹏介绍,很多原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队员曾多次谈到一段血腥的史事,但至今仍然没有得到验证。
  1945年8月9号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接到命令后开始溃逃,11号开始炸毁他的地面设施,在这个时候监狱里面还有400多人等待进行试验,日军把这些人全部杀死后,将尸体扔进在现场挖的八个大坑内浇上汽油进行焚烧,然后将残留的大块尸体扔进松花江,地面构造物炸毁后埋掉了这些大坑。王鹏说,现在并没有发现这些遗骨,但很多原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队员都谈到了这个问题,因为现场没有全面挖掘,所以这个迷团始终无法揭开,很多队员谈的一些其它史料上问题也无法证实。
  沟通不易,人证健在不多
  王鹏认为,现在应该对遗址展开迅速地挖掘,并加以保护,然后再把一些尚健在的原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队员请过来做些鉴证活动,让人些“人证”发挥作用。
  王鹏说,我们对挖掘出来的地方所做的鉴定有的有误,比如七号监狱西北角,当年挖掘的人鉴定是锅炉房,但是2001年我们两次把原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队员请过来现场鉴证,他们说这个地方不是锅炉房,是解剖室,其中一个队员说他当年就曾经在这个解剖室里解剖过5个中国人。
  原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队员曾经对王鹏说,“我身边还有八个队员想见你,但是现在他们已经躺在床上不能动了,他们非常希望你能到日本跟他们见面,他们有话和你说”。
  据王鹏介绍,在六、七年前,原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队员还能有700、800人健在,三年前再谈论的时候,就剩400多人了,现在有的日本友好团过来以后,他们已经不说有多少人健在了,经常会告诉我哪位去世了。王鹏说,这些队员愿意说的也不是很多,有的是在去世前一两个月才说,只有到那个时候他们能说的人才更多,但这就需要有人长期在那里,与他们建立密切联系,做他们的工作,打消他们的顾虑,然后才能把他们的证言记录下来。
  王鹏介绍说,现在健在的原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队员都是当年14—17岁的少年队员,最小的也在八十岁左右。原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队员是“人证”,原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队员遗址是“物证”,要想办法让“人证”与“物证”进行对话,让对话使“物证”鲜活起来。
  对话现在已经变得非常急迫,因为这些人去世后,他们就会把当年所做的罪恶和秘密带走。
  资金短缺,发掘脚步受阻
  据介绍,从1945年到2000年期间,遗址区逐渐住了人家。经过2000年遗址开发,遗址区住户全部迁走,进行了部分挖掘。七号监狱和中心走廊两部分现已露出,已能看出当年局部规模。
  王鹏介绍说,我们现在挖掘出来的这部分,当年的劳工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队员称之为口子楼,“七三一”部队当年在这里进行了各种残忍的试验,生产过各种细菌,在四方楼里边有两个特色监狱,它平时把被试验者关在这两个监狱里,在做各种能想到的试验时,就像从白鼠笼里把白鼠抓出来一样把人提出来,所以就在这个区域内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最残忍的地方。王鹏说,当年“七三一”部队溃逃时把所有地面的构造物全部炸毁,但是地下基址规模比较庞大,“七三一”部队当时不可能把它都毁掉。
  但王鹏也不得不承认另一个现实:遗址现场震撼力和说服力的匮乏。由于现场少、实物少,很多人听过魔鬼“七三一”部队的参观者在观后却留有遗憾。王鹏说,真正震撼人的都在地下深埋着,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把世界上最残忍的地方展示给世人,把他们挖掘出来,就会使人观后永生难忘。王鹏说,当年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生产细菌用人做试验,这一场景用实景形式再现出来,旁边再用高科技音视频设备播出侵华日军原“七三一”部队队员的解说,这样就会有很强的说服力和震撼力。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包括本部大楼遗址、四方楼地下细菌试验室等于3处省级保护遗址。已经被挖掘出的部分遗址,遭受着自然的侵蚀,风化、雨浸,冬天的冻胀等问题接踵而至,遗址整体挖掘保护迫在眉睫。
  王鹏说,现在不能进行整体挖掘主要是因为缺乏资金。
  经有关专家测算,如果要把地下挖掘出来至少需要3000万元,因为挖掘出来后还需要保护,保护方面的投入比较大,而且保护之后还要展示,将当年的景象再现出来。现在就是由于资金上的困难,世界上最独特的一个展馆暂时还不能把它的特点淋漓尽致的展示出来。
  王鹏说,现在我们正多方面筹措资金,但民间资金的投入需要产出,我们是全国百家爱国主义示范教育基地之一,很多学生、军人都是要免费参观的,我们无法回报别人几千万甚至上亿元资金的投入,所以这些资金只能拒之门外。
  面对遗址挖掘和保护所需的巨额投入,财政每年的27万元拨款,显得杯水车薪,加之门票收入不足,遗址发掘工作更是举步维艰。
  新闻背景: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
  一九三一年,日本军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以后,日本陆军省和日军参谋本部根据日本天皇摄政裕仁的敕令,在中国东北组织了石井细菌研究所。
  他们纠集了一批日本细菌学者秘密地进行细菌武器研究。曾任日本关东军医务局局长的梶冢龙二,就是运用细菌武器的鼓吹者,他竭力支持和推荐石井四郎以侵略战争为目的而加紧研究细菌武器。
  在石井细菌研究所成立的同时,日本帝国主义先后在中国华中、华北、华南和东北建立了几个细菌研究部门和为细菌研究服务的机关。
  一九三六年,日本陆军省和日参谋本部又根据日本天皇摄政裕仁的敕令,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两个细菌部队:一个是在长春以南五公里的孟家屯附近的华人村建立的九十三号军事基地——“关东军兽类传染病实验局”(也称“关东军兽医防疫研究所”,匿名“一零零号部队”),另一个就是在哈尔滨以南二十公里的平房建立的十七号军事基地——“关东防疫给水部”(或称“关东军用水供应及疾病预防局”,也称“东乡部队”)。一九四一年六月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以后。
  改名“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一九四五年五月,在苏联反击德国法西斯的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形势下,日本帝国主义作垂死挣扎,又把七三一部队改称“关东军第二五二零部队”。&amp;nbsp;来源:焦点网谈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 袁英 王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