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军迷乱入,周日有一场军迷交流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6:09:02


杭州军迷人数众多,不过平时都各自潜伏,没机会聚在一起。现在机会来了。
本周日(7月10日)下午1点,红旗出版社新书《被误读的中国军力》(新华社资深军事记者郑文浩著。刚刚上市)将在浙江日报新大楼举行一次军迷交流会,畅谈中国军力发展与国际战略,杭州军迷们可以畅所欲言,希望你来参加,非常感谢!可以联系本猫,汤姆的猫15906661939,或加QQ248735752聊。

杭州军迷人数众多,不过平时都各自潜伏,没机会聚在一起。现在机会来了。
本周日(7月10日)下午1点,红旗出版社新书《被误读的中国军力》(新华社资深军事记者郑文浩著。刚刚上市)将在浙江日报新大楼举行一次军迷交流会,畅谈中国军力发展与国际战略,杭州军迷们可以畅所欲言,希望你来参加,非常感谢!可以联系本猫,汤姆的猫15906661939,或加QQ248735752聊。
好啊,一定来
楼主是核潜艇啊
不错的活动
很想来呢
我也好想去凑个热闹~嘿嘿!
有意的军友可以先加我QQ248735752聊。
先泄个几段,这个是被出版总局剪刀手裁剪之前的原货。
第一节:中国人的军事情结

笔者曾在去年前赴青岛,参加了中国海军60周年的采访报道活动。在美方来访的“菲茨杰拉德”号导弹驱逐舰抵达码头之前,笔者曾经偶遇了美国驻华使馆的海军副官汉德森。这哥们的汉语虽然赶不上大山同志,但是交流是没有问题。在码头闲聊的时候,汉德森忽然很好奇地问笔者,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关心军事问题。当时笔者很“高兴”地告诉他,因为中国的近现代史就是一部不断遭受侵略的历史,所以中国人对军队、对国防事业的建设都非常关心。这汉德森副官立马说到:我们美国,从来不侵略其他国家。笔者很不厚道地腹诽了一下,你们美国得天独厚,把发展的道路都走到其他国家的门口了。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发展史,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历史。

美国在南北战争之后,其本土就再也没有经历过战争。而且美国的南北战争尽管是被认为是西方近现代历史上第一场非常血腥的战争,毕竟是内战。美国格兰特总统对南方将领的宽容,一直被我们的很多文化人津津乐道。但如果这场战争是类似于日本侵华战争如此残酷的外国侵略,美国还会是否依然宽容?其实历史已经告诉我们答案,广岛和长崎上空的蘑菇云就是美国的回答。美国内战已经过去了150多年,尽管美国的对外战争一直没有中断,但在美国人看来,这些对外战争实际上体现的是美国对国际“自由与和平”的一种责任。而且美国自越战之后,已经取消了征兵制而改为募兵制。因此,对于现在绝大多数名美国人来说,军队只不过是一份更加危险的职业而已。军费的增长与否,反映的是自己税务账单的变化;装备的先进与否,也并不是能否保卫美国的问题而是发动战争的效率问题而已。

而中国,侵略战争不但是历史教科书上的血泪记载,而且是我们的祖父触手可及的往事。仅仅八年的抗日战争,中国的死亡人数就达到了三千万,这还不包括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三省中国民众的伤亡。在中国军队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之时,美国的石油、橡胶等战争物资仍然在源源不断输入日本。关于这种行为,中国的学者一直有不同的争论,有人认为这是“美帝国主义”在资助日本,鼓动其北上侵略苏联;也有观点认为美国是出于孤立主义的“绥靖”;还有看法是美国在太平洋更深层次的战略考虑。

然而,美国的战略优先考虑到的,不可能是当时的中华民国,而是美国自己。中国的国防安全,不能依靠在大国的施舍和怜悯上。国际社会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刺激地是中国整整几代人。建立能够保卫国家的强大国防和军队,成为当时中国先进分子最关心的关键问题之一。注意,此时的中国,保证不被他国侵略,已经是国家的核心利益之一,与现在的中国利益延伸不能相比。

两弹一星的战略价值和意义,很多历史学家已经阐述得非常系统了。在“人民战争”的思想的指导下,备战一度已经成为当时全国人民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中国有限规模核武器和全社会人民战争的双重作用下,超级大国大规模入侵中国领土的可能性基本上被消除了。再加上中国老一辈领导人,在抗美援朝战争、对印自卫反击战等战争中对军事力量巧妙、合理的运用,进一步确立了新中国人民军队的作战实力,并在全世界范围内树立了中国在地面战场战无不胜的形象。

不止一个西方国家的著名将领,例如英国的蒙哥马利,都曾说过类似“不要和中国军队在地面上对阵”的论断。美国越战的失败,重要原因是美国空军不敢对越方北纬17度线以北的后方进行大规模轰炸。为什么会导致这种反常行为?就是美军不想招惹越南背后更为强大的中国。直到现在,笔者看到还有人争论抗美援朝的意义所在,深感国内的历史教育以后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中国果断出兵朝鲜并把美军赶回三八线,这不但奠定了中国建国的安全根基,而且在整个东亚文化圈都产生了震动。特别是日本,很多右翼分子觉得中国是搭了美国的顺风车,对日本“胜之不武”,然而在抗美援朝战争之后,都纷纷闭上了嘴巴。

而到了中苏交恶时期,苏联在中国北方边境陈兵百万,中国为此更将人民战争背景下的全民备战发挥到了的极致。中国社会的“半军事化”一直延续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应敢说,在新中国成立近30年的时间段里,中国全社会既充满了“早打、大打、打核战争”军事斗争气氛,军人的社会地位也相对突出。但是有一点很有意思,就是相比当今中国,过去物质生活还相对短缺的年代,军事更多的是一种社会组织行为和形象符号。

从现在的视角来考察,当时的中国和外界信息交流并不频繁。对于外界军事革命的一日千里,中国社会组织行为的“军事化”,更多地表现为全民化的基础军事训练。尽管在我们现在看来缺乏现代化的军事知识和常识,但那一代军人包括民兵的刺杀、射击、土工作业等战场基础技能极为娴熟。在经过严密的组织和动员后,这就可以带动整个社会面对大规模侵略战争。从这个角度来看,尽管中国军队在新军事革命的浪潮中落伍了,但建国后没有大国胆敢进攻中国的事实,就证明了那个时代中国军人的价值。直到如今,在无数描述那个火红时代的文学影视作品中,军绿色总是无法回避的色彩。

因此,当今中国社会对军事问题的关注,既有历史经验的传承,而更多的是由于中国国家利益向外延伸和冷战结束后剧烈变化的国际秩序相互交织作用的结果。

除了专家,普通民众难以深究雅尔塔体系的崩溃到底意味着什么。人们能够看到的,就是美国发动了了一次次令人目眩的高技术战争。中国人不但看到装备苏制武器的国家被美国摁在地上胖揍,而且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气也越来越粗,手段越来越粗暴(专家的学术定义为: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体系)。中国在这变化的时代,非但不能置身世外,反倒会牵涉其中。从银河号搜查到96年台海危机,从99年中国驻南联盟使馆被炸到2001年的南海撞机事件。中国民众的安全感和尊严再一次遭遇了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带来的反应必将是两种:对霸权的仇恨和对强者的盲从。这两种思维反应紧接着带来的就是中国军事力量和国防建设的重新心理评估。由于这种评估是非常“草根”的,误读也就在所难免,很容易滑向两个对立的极端:中国军力的无比强大和面对美国(或西方)军事力量的不堪一击。而且,由于这种误读的群体性规模效应,使我们不得不正视这种存在。
第一节:中国军队的信息化究竟是什么水平?

2007年8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暨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上曾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由过去弱小的单一军种的军队发展成为诸军兵种合成、具有一定现代化水平并开始向信息化迈进的强大军队。

就在2007年,英国的《简氏防务周刊》公布了2008年的最新军力排名,中国名列第四。《简氏防务周刊》认为,中国位居第四是因为中国决策层逐步加大军费投入,引进大量先进的军事技术和装备,并且成果显著。此外,中国太空技术和导弹技术领先欧洲,军队加紧进行信息化转型。而随后著名的美国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提供的报告却认为中国军力在世界的排名是第8位。兰德公司评估认为军队的信息化程度决定信息化战争的胜负,而解放军的信息化程度在全球的排名仅为第24名,远不如大多数发达国家。在兰德公司看来,中国军力能得到这个名次还是由于拥有了核武器和核潜艇。

当然,笔者是不大欣赏这所谓的排名问题。但这两个排名中都涉及到了“信息化”这个问题。一个有意思的事实是,中国军队所说的“信息化”,在西方很难以找到可以严格对应的词语。一些国内的书刊曾经有把“信息化战争”,翻译成“Information Warfare”,而这个词实际上是指宣传、媒体上“信息战”。 2008年中国发表的国防白皮书英文版,其中把信息化军队翻译成informationized military 信息化战争则翻译为 informationized war,信息化则翻译成 informationization。从语义上来说,西方眼中的“信息化战争”,实际是指“Information Age Warfare”,即“信息时代战争”。

而这两个所谓排名,没有显示出的一个事实就是:包括美军在内,西方国家军队其实对“信息时代战争”理解都非常肤浅,一些貌似先进的武器系统其设计理念却不是信息时代的,其威力强大反而是由于信息时代技术支撑的结果(要不然当初的拉姆斯菲尔德也不会把美军“转型”看得如此重要)。因此,西方国家一来和中国的具体国情不同,二来在对“信息时代战争”的理解上,大家都是五十步笑百步,西方并没有资格来“看扁”中国。

什么是信息时代,一般认为是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也就是托夫勒所认为的“第三次浪潮”。新军事变革几乎与此同时发生。但是我们从时间跨度上可以发现,尽管信息时代已经开始,新军事革命已经启动,精确制导弹药等技术已经出现,但当时主要军事强国军队并没有深刻意识到新军事革命的巨大冲击。特别是美国在越战中失利,促使美军中一批像约翰•博伊德这样的智者,开始摒弃美军过去以单纯火力技术优势来战胜对手的习惯,开始思考两个严峻的问题,第一,军队机械化“硬件”接近于发展极限该怎么办?第二,胜利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具有鲜明的后现代主义色彩。以美军的现役各项主战兵器为例,它们往往是设计于上世纪70年代。无论是F-22战斗机、尼米兹核动力航空母舰还是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和昙花一现的海狼级攻击核潜艇,其技术工艺都已经逼近于人类武器平台制造的合理极限。从前不乏核动力飞机、双体航母、气垫坦克这类“彪悍”的狂想设计,但后来都证明了技术生产的不可行。可以说,在人类物理、化学、生命等科学出现划时代突破之前,那些已经证明成功而且极端复杂的武器平台很难被超越。因此,西方军队在机械化走到“尽头”之时,该向何处发展?

而第二个问题,则触及了战争的本质原因。这是美军在火力技术对大多数国家形成近乎绝对优势后的一种“物极必反”。尤其是越战,火力的巨大优势并没有转化为胜利。这就迫使一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军事先驱者来思考获得战争胜利的本质原因。

他们发现并认为,信息是有史以来所有军事行动的核心,但是军队或者军事组织却往往是缺少信息。西方人既引用了《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的经典名句,也援引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对战场信息的阐述。缺少信息给军队带来了两个后果,第一就是指挥官指挥战斗很大程度上是靠“赌”的运气成分(西方学者称之为战争迷雾),因为指挥官在确定计划的时候,并不能及时掌握自身部队位置、下级指挥能力、敌人位置和目的等情况。第二就是部队在执行上级计划的时候都会出现偏差错误(西方学者称之为战争摩擦),这部分由于信息不确定性,而部分则是由于上下指挥通信渠道的拙劣,还有一部分是由于缺乏共享的知识。正是为了减少上述原因导致决策失误和战争失利,才制定了军事的组织、条令、训练等一系列措施。

美军认为目前应对的信息时代战争的挑战,就是要获取信息的优势。从外界看来,美军在应用信息技术服务作战方面,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国也有大量信息化的作战装备。然而美军的研究人员认为,信息优势并不是取得优于对手的信息与通讯能力,信息的搜集、分析和分发技术的优势,仅仅是信息优势的一部分。一支军队能否成功履行军事行动任务,取决于其信息需求被满足的程度。而获取信息的优势,取决于谁能满足其信息需求的能力更强。

军事学的深邃和神秘之处在于,一些部队习以为常甚至忽略的规则、制度、理念,恰恰在经过科学地分析和提炼之后,才能管窥其巨大、深远的作用和普遍性的真理意义。从美国对信息时代战争挑战的研究,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军队,能有很多有趣而神奇的发现。

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武装力量,从73年前“八一”南昌起义,仅仅用了22年就成功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治,从而在6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在无数的军事家眼中,从长征中走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的可谓是“空前巨大的胜利”。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革命浪潮还是发展中国家争取民族独立,中国军队的成就已经达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为什么中国军队会获得如此辉煌的胜利?他们的经验是什么?很多国家都试图解释这一问题。中国军队也有自己的解释,比如党的领导、毛泽东等领袖和十大元帅为代表军事将领的卓越指挥才能等等。但绝大多数外国人并不能深刻理解这些解释,甚至我们中国现代有很多人由于时代的变化对此也不清楚。那么,就让我们站在信息时代的角度,重新审视历史,可以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中国军队在建立初期,就在情报、组织、条令等基础层面建设上,达到了超越时代的水平。这就使中国人民解放军相对当时的国民党军队,获得了极大的“信息优势”。

正如前文所述,军队最缺乏的就是信息。拙劣的军队,例如腐朽的国民党军,既不了解放军的信息,其本身上下级之间也缺乏有效信息沟通。在很多战例中,国民党军指挥官由于“吃空饷”官兵对立等因素,掌握不了自身军队的例子比比皆是。而反观解放军,从红军时期开始,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军队领导人,就开始对国民党全面而彻底的“情报战”,无数珍贵而及时的情报,使解放军最高层首脑机关能够掌握国民党军的动向。这种大规模情报战,最大程度上撕开了解放军的“战场迷雾”。

同时,解放军(红军)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官兵一致、战场军事民主的作风,也极为有效地解决了军队在执行任务中的“偏差”问题。美军研究认为,适应信息时代战争部队,应该在“认知域”具备确立共享“理解”的能力,也就是过去兵是兵,官是官的等级森严的军队制度,并不利于一线士兵了解上级指挥官的准确意图。当然现在美军是想用技术的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而在中国革命战争时代,解放军(红军)官兵一致、打成一片的作风,却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有效解决一线士兵对指挥官意图的了解。红军长征时期,有些基层连队甚至强悍到在长途奔袭过程中,一边跑步一边完成党的小组会议。此外,发扬战场军事民主,又可以加深信息“共享”的程度。例如我军在战场的中一些宝贵经验,例如“三块一慢”“土工进迫作业”、令国民党军闻风丧胆的“没良心炮”,都是战场民主讨论总结的成果,再经过全面的推广。

而以支部建在连上为代表的党指挥军队的制度,又使解放军部队上下统一,明确了“为谁作战”的意识。按照美国军队的研究,这就是在“认知域”具备了生成高质量“态势”晓知和自我同步的能力。如果按照我们更好理解的说法,这就是部队凝聚力和士气。

这样一支特殊军队,在“物理域”表现出来的不是火力的强大和技术的先进,而是超强的生存性能。无论是日本侵略军、还是国民党军亦或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美军,都感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打不烂的铁军,反而是越打越多,越打越强。

《亮剑》中楚云飞曾说,中共军队太可怕了,占地盘的能力太强了。在解放战场上,国民党军很多军官士兵专业素质很强,但是集合在一起就是一次次被我军打得惨败。事实上,解放军包括红军虽然武器落后,但是已经具备了超越当时时代的信息化部队的雏形,或者表现出朴素的、初级的信息时代军队的特色,因此解放军在实力的增长中,表现出了信息时代非线性发展的特点(甚至像毛泽东这样的领袖也没有料到4年就可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面对这样一支军队,即使历史重来10次,那只仍然处于半殖民半封建时代的国民党军队,还是会以全面溃败而告终;而那支武装到牙齿、全面机械化的美军,还是会止步于北纬38度线。

重新解读中国军队的发展史,笔者在惊佩共和国和军队缔造者跨越时间深邃智慧的同时,深感我们在认识挖掘我军宝贵军事遗产的不足。历史证明,中国军队在信息化作战领域,不是美军后面的跟风者,而是伟大的先驱者。当然我们不能说当时的中国军队就是信息化军队,这些经验也都更适应于当时游击战、运动战为主的中国战场实际,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例如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和美军火力技术差距太大,整建制消灭大股美军极其困难)。但同时,我们应当也应该珍视我军特色制度传统。在信息时代的挑战面前,中国军队的信息化建设必然会汲取传统和现代的智慧而走上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我本周末要回家,来不了
长兴上空的鹰 发表于 2011-7-6 09:12
很想来呢
你也在杭州?
祝杭州军迷聚会完满成功
红旗十九 发表于 2011-7-6 13:13
你也在杭州?
不在杭州 但是离杭州比较近
长兴上空的鹰 发表于 2011-7-6 17:08
不在杭州 但是离杭州比较近
嘉兴?
CDer我就知道sunlibo1986在杭州
继续发给力的…………
第一节:无知易妄言——对中国军事战略的误读

“中国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在战略上坚持防御、自卫和后发制人的原则。”,这是中国2008年《国防白皮书》上的原话。什么是积极防御的战略,中国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但是美国政府显然并不这样看。在他们眼中,中国的“积极防御”战略与美国的“先发制人”战略没有什么不一样,声称中国的“积极防御”战略隐含着主动进攻的逻辑。美国的这种逻辑,除了有哄抬“中国威胁论”的背景之外,确实也存在着一些对中国战略文化和军事历史的无知。

纵观中国的古代史和近现代史,中国的相比美国,受到的威胁要远远严重得多。即使是封建王朝顶峰的汉、唐时期,中国军事力量的使用也是对周边游牧民族威胁的现实反应。汉高祖被困白马坡,开国皇帝差点做了阶下囚。由于后来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和近乎耻辱的和亲政策,才让汉武帝有了开疆扩土的可能。而唐朝建立初期,即使是首都长安,也是长期处于游牧民族的威胁之中。中国的战略文化中,先发制人既不符合中华文化的价值取向,也超出了过去农耕文明的承受能力。每一次中原王朝对游牧民族的大型战争,巨额的战争费用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甚至成为王朝更替的导火索。。因此,如果稍稍了解中国的战争史,就不难发现,防御、甚至是被动防御,才是主流。然而,在美国人的描述中,中国国防战略是如此的咄咄逼人。这只能说美国并不了解中国的战略文化,或者说他们不想了解。

误读核战略——作为世界上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目前从技术上唯一能够威胁到美国本土的,就是战略核导弹。因此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核战略是非常关心和敏感的。中国始终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贯彻自卫防御核战略。在美国军方的评估中,中国能威胁美国本土的洲际弹道导弹数量,长期处于20枚左右的数量。中国极为有限的核试验次数,就连最苛刻的分析家都难以把中国的核力量拿来说事。特别是到了冷战结束后,中国作为西方体系外的一个核大国,其核战略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相对于中国的核战略的低调和核武库的神秘,西方国家急切想从只言片语中挖掘到新的宝藏。典型的事件就是西方媒体对2005年朱成虎将军讲话的“断章取义”。

2005年7月14日在一场由香港明天更好基金会主办、北京政府协办的记者会上,朱成虎将军回答了西方记者一些有关中国如何因应美国介入台海冲突的问题。由于事件的敏感性,大陆媒体没有报道此事。《纽约时报》的报道,显示朱将军是用流利的英文回答记者提问的。其翻译内容如下:如果美国人用他们的导弹或制导武器袭击中国领土内的目标区,我认为我们将必须以核武反击……中国政府将在内部压力的作用下,改变“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并且显示出在维护中国对台湾拥有主权上,会使用最具威力的武器……战争规则决定实力较弱的一方将会使用所有手段来击败强大国家……如果美国人决心干预,我们就决心反击……我们已经做好牺牲西安以东所有城市的准备。当然,美国人将必须做好牺牲数以百计的城市的准备。”

相比外电曾报道1995年熊光楷将军向美军警告中国军队有可能在美国介入台海冲突时使用核武器,朱成虎的言论显然要劲爆得多。随后中国香港的《大公报》在访问朱成虎的时候,朱将军说自己的讲话“是有前提的”。且不说朱成虎将军在采访中已经申明他的言论仅仅是个人的观点,而且朱将军无论从身份还是职务上,也都无法代表中国核战略的“官方表述”。历史上,美国曾经有官员、军方将领多次叫嚣要用核武器攻击中国,但这也同样代表不了美方核战略的真实意图,因为当时苏联是美国的最大敌人。

因此,相比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对此事件的“爆炸性”报道,和美国国务院、参众两院议员的激烈反应,国外军方反应却是相对平静的。拉姆斯菲尔德在谈到中国解放军将领提出核武袭美论时,拉姆斯菲尔德说:“我很想知道,他的言论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或不代表中国政府的观点,我想我还是等着看之后的发展。” 美军高层清楚得很,中国核武器的小规模和技术水平,决定了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核战略。如果说对“积极防御”战略的误读,还是出于文化历史上的沟壑,那么外国不愿意看中国政府的庄严承诺,却乐于从个人的只言片语中解读中国的核战略。既是一种军事无知上的炒作,也是把水搅浑的一种手段。

核武器的巨大毁灭性,是战后几十年得以和平的重要原因。从人性来说,核武器这种武器当然是反人类的。但是从战略均衡来看,核武器又是保护人类的。随着美国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原来需要洲际导弹携带几枚核弹头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几枚常规导弹就搞定了。由于美国发动战争的门槛越来越低,而其他国家政权,手里的牌就越来越少,要么屈服于美国的淫威,要么被武力推翻。而对于有核国家来说,这种常规武器上的代差,显而易见地会对既有的核战略产生冲击。笔者认为,奥巴马鼓吹裁减核武器的做法十分狡猾,西方媒体吹捧也就罢了,我们国内也有很多媒体甚至是很有影响力的媒体也在跟风炒作,就殊为不智了。

世纪难题:海军战略误读——中国海军,随着装备水平的提升,已经从过去的近岸防御,已经转变为适应近海防御战略的要求。中国国防白皮书英文版把近海防御战略翻译为offshore defense strategy。笔者个人认为,所谓近海防御战略,从海军战略发展来看,是一个容易引起西方误读的用语。

实事求是来说,中国所说的海军战略和西方(特别是美英等海洋国家)相比,其历史和内涵都有很大的区别。成功的海军战略,无论是早先英国特林顿的“舰队存在”理论,还是后来的美国马汉“制海权”理论,都是发源自海洋国家。而大陆国家又是怎样的情况呢?法国在19世纪曾经发展出来“大陆学派”海军战略,而后来的苏联还在核潜艇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核海军”。但历史证明,这两种海军战略相比之下都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前者由于重点发展小型舰艇而无力维护海上权益;后者则缺乏灵活性,装备导弹的核潜艇难以应付海上的常规局部冲突。

从中国的情况来说,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而且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尽管中国海军从弱到强,从沿岸防御战略,发展到近岸防御,进而发展到近海防御,存在着历史发展上的传承,但对于西方海洋国家难以理解,因为这在他们的海军发展史上很难找到类似的参考坐标系。相当的外国分析专家,都在试图解释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近海防御”有多近?他们认为在上世纪80年代,近海是指中国沿海200海里的地域,外延在台湾-琉球群岛一线,也就是著名的第一岛链。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海军的活动。如果说仅仅停留在这200海里还算简单,更复杂的在于中国海上利益的扩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海军发展的速度。

改革30年以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和对外部的能源需求,呈现出爆发的态势。而亚丁湾海域海盗对中国船只的严重威胁,促使中国海军进一步远航以保卫己国大量船只的安全。海军保卫海上运输线,英美国家完全听的懂。他们马上就会警惕:中国的海军还要走多远,因为印度洋对于中国来说早就超出了“近海”的范围。

因此,在“近海防御”这个问题上,西方对中国海军的误读,有限制中国海军发展、宣扬中国威胁论的成分,但也存在着理论上的迷惑。窃以为,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海军面临着最复杂的外部环境:大陆国家却又拥有着漫长的海岸线,海洋面积广大却又面临岛链的重重围困,以及同时面对着对台军事斗争准备、保卫漫长海上交通线和能源线的繁重任务。这在世界海军历史发展上,独此一家。说这是海军发展上的哥德巴赫猜想,也不为过。

从海军的现实装备来看,无论是防护力、机动力、打击力还是排水量都还无法满足蓝水海军的需要。还是辅助船舶国内有人认为,所谓近海防御,近海是个战略上的概念,而非地理上的概念。而国外更乐于用“蓝水海军”来定义中国海军战略。近海防御显示出中国海军更重视现实的挑战,而西方观点更偏重于对中国海军远景的评价。有意思的是,西方一般都认为,航空母舰是蓝水海军的标志性装备。因此,有关中国的海军战略,牵涉到方方面面。西方国家对此存在错误的解读的现象,将会持续相当长的时期。

何谓空天?空军战略误读——2009年,在历经60年艰苦卓绝的发展之后,中国空军确立了以“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新战略,这同样引起了西方媒体的误读。特别是法新社等西方媒体,纷纷引用中国空军许其亮司令员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的原话,认为中国空军的新战略是改变了过去中国“和平利用太空”的承诺。

针对外媒的猜测,多名中国空军专家表示,许其亮的原话是“从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趋势来看,军事力量竞争正在向空天领域转移,军事力量建设不断向空天方向拓展。这种转移是大势所趋,这种拓展是历史必然,这种发展不可逆转”。许其亮司令员这次的讲话与以往解放军对“空天一体化”概念的表述相比,的确有所改变。但这种变化是和全世界对空天一体化理论的理解不断加深同步进行的。

此外,“空天一体”,是否就是像西方媒体所说,改变了“和平利用太空”的承诺呢?显然并不是这样。1967年10月10日生效《外层空间条约》(Outer Space Treaty)又名《外空条约》,有这样一条基本原则,就是自由探索和利用原则:即各国应在平等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法自由地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自由进入天体的一切区域。因此来看,利用外层空间同样可以为军事力量来服务。而《外层空间条约》所限制的,是“不在绕地球轨道及天体外放置或部署核武器或任何其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仍然不是《外层空间条约》的签署国。

以美军等西方国家军队的发展来看,信息化的建设和对外层空间利用息息相关。战场C4ISR体系几乎所有的分系统建设,都离不开外太空卫星的支持。侦察卫星、预警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这些卫星都没有了,军队会变成什么样子。特别是针对空军而言,空中打击的远距离、短时间和精确性都需要强大卫星平台的支持。以美军的“空天远征部队”为例,这支混编型的远程打击部队,尽管被冠之以“空天”,但是并不是装备了航天飞机或者什么轨道轰炸机,而是几乎包含了美国空军现役的所有作战飞机,从空战、运输到预警、加油等应有尽有。其设计思路即使用随时待命混编的空军部队,在本土即可待命,减少对海外基地的依赖,一旦需要可以“立即”行动,在美国强大的空间信息平台支援下,对遥远距离目标实施战术甚至战略打击。

如果读者您对这段话理解还有困难,可以不妨看看变形金刚第二部。在结尾部分,美军特种部队在沙漠遭遇变形金刚的围攻,但是分队指挥官向上通报方位后,在预警机的协调下,F-16、A-10甚至B-1B这样的战略轰炸机都能迅速集结到战场进行增援。尽管是电影,但笔者认为这部分情节充分表现了“空天远征部队”执行任务的典型模式,没有太空卫星平台的支援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空天一体,表达的含义是空军这一军种和各种空间C4ISR支援系统的特殊“亲密”关系,不是把攻击性的武器部署到太空之中,更不是“星球大战”。 美国的军用卫星都是美国空军来发射,美国空军的卫星网络也是最为庞大的。具体到中国来说,从中国的幅员辽阔的国土面积和广大的领海面积来看,人民空军要实现攻防兼备的目标,同样离不开空天一体作为前提。笔者在建国60周年阅兵前夕曾采访多个受阅的空中梯队。对于在北京上空上百架各型战机如何实现米秒不差这个问题,那些受阅梯队带队长机飞行员均认为,除了飞行技术的磨练以外,机载的信息化设备特别是国产北斗导航系统以及GPS系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技术保证。中国是否“和平利用太空”,西方媒体不看美国在太空大量军事卫星的存在,却紧盯着中国的一举一动,未免有失其一贯标榜的“公正客观”。

第二节:中国的神舟飞船是外太空武器平台?

中国今年将发射“天宫一号”空间站以及“嫦娥二号”绕月探测卫星。中国航天的成就不用笔者耗费笔墨来说明,但在宇宙太空这样的“高边疆”中,中国是否如西方所说,在利用宇宙飞船、空间站作为外太空的武器平台,还是要依据事实来进行澄清。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突破后,神舟飞船的技术性能一直是外界猜测、评估的焦点。神七飞船成功发射后,西方的关注可以说达到了新的高潮,其中不乏过度的猜测和解读。例如中国国新办2008年8月28日晚举行发布会介绍中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实施情况时,特别针对外媒有关“神七”任务中释放伴飞小卫星是否有潜在的军事意图的提问进行了解释。有媒体甚至转述外媒消息,称欧洲军事宇航界人士不无担忧地说:这一技术意味着中国飞船将具有“太空猎星”的能力……既然中国宇航员有能力释放卫星,当然同样有能力‘掳走’他国卫星。

笔者斗胆揣测,能说出这样的“高水平论调”的,根本不是什么欧洲宇航界人士,而是哪个无良的记者自说自话。一个航天界的专业人士要是这么瞎掰胡,那可是够“没流”的。事实上,美国航天界以及相关分析人士对于中国的神舟飞船表态都十分中立和慎重。因为外太空的军事化,特别是攻击性武器,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

从目前人类的技术发展来看,外太空的军事化主要体现在侦察、预警、通信等方面。用句老百姓能看得懂的话,就是利用卫星“站得高看的远”的优势。因此外太空的军事化早已经开始,但是仅仅发展到初级阶段。像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想不想把攻击性武器部署到太空上?当然想,但首先技术的局限性限制了美国的想像力。从里根时期的“星球大战”到克林顿时候的“智能卵石”,美国都有计划把能攻击对方卫星和导弹的攻击性武器部署到太空。但是卫星、太空站等航天平台的体积和重量限制,现在都不能把定向能武器放到上面。西方国家一直有观点是前苏联“和平”号太空站上有激光武器系统,但综合考虑“和平”号的维持消耗,不大可能是这类能量武器,最多是一种干扰装置。

除了技术的限制,美国也并不有意愿大规模部署太空攻击武器,例如技术更为简单的太空动能杀伤性武器。美国在外太空的军事卫星最多,优势明显,如果大力发展外太空攻击武器,必然刺激有关大国的强烈反应,最可怕的是造成空间攻击武器的“核武化”,即发射核导弹到太空爆炸这样大规模屠杀的极端方式,这对于美国等大量依赖空间卫星等信息服务平台的国家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外太空部署攻击性武器,我们不能单纯地断定这在未来不会发生,但各方都在谨慎前行。正如华盛顿军事研究组织“国防情报中心”主任海琴斯所认为:“我毫不怀疑中国正在研究击落卫星的办法,但我们也在做相同的事情。”她警告不要急于得出“中国致力于反卫星太空战”的结论。“现在大家不过是在一边打口水仗,一边做大量研究,并没有直接的太空军备竞赛。这种局面有点儿像冷战时期的边缘政策———大家都在朝悬崖边挪动,但没有谁敢跳下去。”

因此,中国的神舟飞船以及太空站,从技术和需求上来看,都不可能成为攻击性的外太空武器平台。中国没有必要在国家民用卫星利用还刚刚起步的时候,来参与这场危险的游戏。
哈,读了几段文章,确实不错。到时候不知道能不能去参加这个会,不过LZ,拜托你帮忙买一本书吧。要没有经过剪刀手的哦
红旗十九 发表于 2011-7-6 19:44
嘉兴?
CDer我就知道sunlibo1986在杭州
长兴....
《被误读的中国军力》今日上架,郑文浩提醒你——
别迷信“撒手锏”的传说,当真了你哭都来不及
本周日下午,军迷交流会等你来畅谈


本报讯  密林中突然白烟升腾,弹道导弹刺破苍穹,重返大气层后,以恐怖的12倍音速扎向三个半足球场那么大的超级航母的甲板,使其像在《变形金刚2》里一样折戟沉沙;静谧太空中,神舟飞船释放出一颗卫星,轻巧变轨,飞到一颗正在窥探中国大地的间谍卫星边,伸出机械手臂,一“巴掌”把它“扇瞎”;突防的F-22隐形战斗机被地面长波雷达逮个正着,10多枚远程防空导演腾空而起,把“天空霸王”化为火球和烟柱……
国外媒体生动地绘制了这一幅幅图景,是年轻的中国军迷兴奋不已,继而信心满满。
然而,今天起在各大书店上架的红旗出版社新书《被误读的中国军力》,就是要告诉读者们——这些很可能是西方媒体对你的误导!如果我们因此迷信一招制敌的“撒手锏”武器,而放松常规作战能力的建设,因“奇道”而放弃“正道”,那必然造成令人悔恨不已的后果。
围绕着《被误读的中国军力》,本周将在浙江日报新大楼举行钱报读书会特别活动——军迷交流会,读者可通过钱报微博报名参加。

        中国军队越来越自信,中国军迷越来越热情
一年前,著名作家麦家刚从红旗出版社总编辑鲁强口中听到《被误读的中国军力》这本书时,脱口而出:“就冲着这个题目,这就会是一本热销书。”
麦家并非军事专家,但他毫不犹豫做出这个判断,因为这是一个全民关注国防的热情高涨的时代。
海军一批批舰艇远赴亚丁湾反海盗,让人们想起郑和昔日的辉煌;建国60周年大阅兵展示了海陆空赫赫军阵,多少海外华侨激动得热泪盈眶;第四代战斗机歼-20首飞消息传出,竟有数千军迷赶赴成都,在成飞机场外当“爬墙党”、“卧槽党”,甚至有身家数亿的郑州富豪专程“打飞的”前来;而中国第一艘航母不日试航的消息,更让网上自发展开了“中国航母想象图绘画大赛”。
中国人为何这么关心军事?《被误读的中国军力》作者郑文浩这样回答美国驻华海军副官汉德森:“因为中国的近现代史就是一部不断遭受侵略的历史。”被欺负了100余年,我们终于开始强大了。
同时,官方对于国防的姿态也日趋开放。早在前年,国防部长梁光烈公开表态“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母”,央视还播放了专题节目《航母离中国有多远》,表示“常任理事国里只有中国没航母”。而今年7月2日,央视四套《今日关注》再次播出航母专题,主持人鲁健的提问非常直接,而且有“中国的‘瓦良格’号航母”的措辞。
不过,《被误读的中国军力》的出炉并不容易,前后审稿长达一年多,期间北京某大出版社两本军事题材新书未能过审,鲁强承认曾一度丧失信心。这本书的首印量达到8万本,在同类书籍中,这个数字可谓“天量”。据鲁强透露,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方面听说有这么一本军事题材的书时,马上提出希望在自己手机平台进行首发。

          《被误读》要引爆你的头脑风暴
          那些精彩的揭秘,原来是险恶的计谋
信息时代,人们面前的信息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多到你难辨真伪。对于国内的众多军迷、准军迷而言,从网上,从地摊上,他们随处可以见到关于中国军力的各种报道,关于中国新型武器的“揭秘”。然而,哪些是靠谱的,哪些是毫无根据的捕风捉影?这些渠道让人心里没底。
他们最需要的,不仅是透露哪样新式武器拥有怎样给力的性能,更需要客观、权威的解读,来告诉大家——我们的国防力量,现在究竟在世界上处于怎样的位置,要走一条什么发展道路。
《被误读的中国军力》这本书的在这个时候面世,可谓恰逢其时。
一方面,此书呈现了人们所不清楚的事实。作为新华社资深军事记者,郑文浩以他近十年亲临一线的采访经历,客观解答了中国航母的真实发展之路、潜艇与航母之争、中国军队网络战现状与信息化水平、中美军力实际差距等等热门军事话题。
在书中,记者发现了不少闻所未闻的新观点,比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来都极度重视占据战场信息优势,丧失信息制高点也是国民党军惨败的主要因素。在当今的信息时代,解放军当然更不会“后知后觉”。
在当下东海南海争端逐步升级、中国海洋权益遭受挑战引发国人高度关注的时候,这样一本冷静、理智的书出来,能够用事实向人们展示中国军队真实的一面。
而在另一方面,郑文浩想要尽最大努力,让最广泛的普通人理解中国军力被误读的种种现象,以及背后绝非偶然、单纯的动因。“我力图引发大多数读者的阅读兴趣,引爆他们的‘头脑风暴’,让大家摆脱各类媒体与网上民间‘观点领袖’灌输的印象与观点,摆脱简单的直线型思维模式,学会理性、科学地思考。”郑文浩说。
《被误读的中国军力》用浓墨重彩描写了针对中国的“夸张”和“打压”两种误导手段。
利用中国反卫星、反导武器、反舰体系等方面的突破,西方夸张其词,在“中国威胁论”的大合唱中,用“花腔女高音”竭力赞美中国对付航母战斗群、弹道导弹、隐形战机、卫星的多种“撒手锏”,企图诱骗中国浪费大力气花在这些耗费巨大的单一功能性武器系统上面。
同时,对中国军队的战略核武器、信息化体系、军用大飞机、四代战斗机、舰载航空兵这些堂堂正正之道,西方一改论调,竭力贬低。事实上,这一是为了保证自己在武器市场的占有率,更险恶的用心是,想让中国对于正面对抗感到绝望而放弃正道,“只锻屠龙刀,不铸杀猪刀”,竭力破坏中国军力的均衡全面发展,确保在地缘战略上的优势地位。

周日,一场军迷交流会等着你
本周日下午13:00,围绕着《被误读的中国军力》,作为钱报读书会特别活动的一场军迷交流会,将在浙江日报新大楼18楼会议室举行,资深军事专家迟延年将与军迷们畅谈中国军力发展与国际战略。
我真的很想参加!可是我不在杭州啊!
03党报到。接到了sunlibo1986电话了。已经与LZ联系。
周日见。
合肥军迷发来贺电~
今天参加了这个座谈会。挺意外的就是老同志比较多,呵呵。另外会上忘记提了,LZ你也是猫党啊呵呵。看来是重型平直甲板+弹射器的粉丝
我擦 客居杭州的+1 可惜已经过时间了
我也是去不了!呜呜
郁闷的雄猫 发表于 2011-7-11 00:21
今天参加了这个座谈会。挺意外的就是老同志比较多,呵呵。另外会上忘记提了,LZ你也是猫党啊呵呵。看来是重 ...
俺不仅是猫猫党、CV党,俺还是潜水党、BB党成员和驻多炮塔神教观察员,只有HYT党没参加过
汤姆的猫 发表于 2011-11-25 15:29
俺不仅是猫猫党、CV党,俺还是潜水党、BB党成员和驻多炮塔神教观察员,只有HYT党没参加过
看你这发言就知道你潜水有多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