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细菌量高或致癌 蛋白质低=欺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0:10:03
奶细菌量高或致癌 蛋白质低=欺骗
文章来源:健康有为网 2011年6月28日
【字号 大 中 小】【评论】【打印】【分享】【收藏】我要提问
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在近日举办的“南方巴氏鲜奶发展论坛”上,称中国乳业行业标准被“个别大企业绑架,是全球最差标准”。这一席话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强烈关注。王丁棉先生在接受39健康网专访时告诫广大网友,牛奶的细菌含量增加,可能会使人发烧、呕吐,甚至导致癌症,而降低蛋白质含量实际上属于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高标准导致散养户倒奶?一派胡言!
  内蒙古奶业协会秘书长那达木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如果现在就要求按照乳业发达国家的标准来执行,那么占总量70%的散养户绝大部分都要倒奶、卖牛、杀牛。奶源供应将更紧张,可选的优质奶源更少。”王丁棉告诉39健康网编辑,他并不认同内蒙古奶业协会秘书长那达木德发表的以上言论。
  王丁棉表示,我们现在当然没有必要一下子和国际接轨,实际上现在国内已经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在按照国际标准生产乳品。我国南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区的乳企,已经基本上做到国际上乳蛋白质含量3.0%,细菌总数每毫升20万个以下的标准。
  王丁棉补充道,我国的散养户也没有70%那么多,北方确实有很多散养户,占的户数多,但是牛并不多。这几年来,特别是2008年“三聚氰胺牛奶”事件以后,国家、政府、企业和奶业协会,都引导原来的散养户规模发展,将散养户集中起来,形成“奶农小区”,把几十户、几百户奶农人家划到一个地方进行奶牛喂养,还有叫做“奶农社”。这两种形式都在发展,使得散养户的数量几乎减少了一半。现在,这样的散养户大概占到奶农总量的35%—45%,可能还没有这么多。
  另外,我们现在并不是按照乳蛋白含量3.0%,细菌总数每毫升20万个以下的国际标准来要求的,而是要求恢复我们国家执行了25年的乳蛋白质含量2.95%,细菌总数每毫升50万个以下的旧标准来组织生产。从1986年的旧标准颁布到现在的25年间,并没有出现大规模倒奶的情况。这25年来,出现倒奶的情况主要是“三聚氰胺”事件,牛奶卖不出去,工厂将收购牛奶的价钱压得很低,农民活不下去了,才倒奶、卖牛、杀牛的。所以,倒奶等现象和乳业标准没多大关系。
  倒奶,一是牛奶被污染了,不能用了;二是乳业标准低了,牛奶的质量降低了,企业需要的好奶源少了,就只会给质量低的牛奶很少的钱,致散养户养不下去,亏本,才会倒牛奶,才会杀牛。乳业标准和倒奶的关系就是这样,乳业标准低并不是倒奶的主要原因。
细菌含量高或致癌 蛋白质含量降低是欺骗
  王丁棉对39健康网编辑强调,好的奶源才能做出好的产品。当乳业标准低了,牛奶的质量不好,企业要用额外的时间、能源和技术,还只能做成常温奶,做不成巴氏杀菌奶。所以巴氏杀菌奶的市场份额就减少了。常温奶对奶源的要求没有巴氏杀菌奶那么高,大量的牛奶都满足常温奶对奶源的要求,高温杀菌的技术使得这些奶源都能使用,但是营养损失很大,消费者本来买一杯牛奶应该有10个营养蛋白,但是买常温奶就只有一半的蛋白质,一样的价格,消费者有损失。
  细菌总数标准从每毫升50万个以下,提高到每毫升200万个以下,虽然吃不死人,但是细菌总数提高了,在加工的时候温度稍微提高一点,噬菌群里会产生新的毒素,这些毒素是致病菌,对人体健康会产生破坏。所以很高的细菌含量绝对是有害无益的,有可能会使人发烧、呕吐,甚至导致癌症。
  针对“蛋白质含量少了,没有多大影响”的言论,王丁棉反驳:“这种说法是错的。蛋白质含量减少是损害了消费者的营养需求。”消费者喝牛奶不是为了解渴,解渴的话可以喝矿泉水,喝可乐;喝牛奶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营养需求。而营养成分里除了钙、维生素、还有微量元素以外,主要的营养就是蛋白质。
  现在常温奶能放很长时间,其实是营养浪费,消费者的营养需求只能满足一半。如果不讲求营养的话,为什么要买牛奶喝呢?消费者购买牛奶的初衷、要求得不到满足。营养减少没关系的话,那倒不如不要喝牛奶。如果对牛奶没有那么高的营养需求的话,喝牛奶干什么呢?这种损失是不能从表面看出来的,它是无形的,是直接损害消费者的营养需求。
  不提高标准 国产乳制品将被消费者抛弃
  王丁棉认为改变中国乳业现状的措施很简单,首先,要把标准恢复到原来的标准,在未来3—10年,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这是根本的出路。
  如果继续维持低标准,消费者就一直对我国的乳制品不放心,信任度下降,导致长期选用洋奶粉,洋牛奶的情况。现在洋奶粉已经有六个国家在中国销售,而且卖得很好,很贵。
  第二,消费者要转变消费理念。王丁棉告诉39健康网编辑“消费者的态度决定一切”。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要从喝常温奶转变到喝新鲜牛奶,喝巴氏奶。如果消费者多选择巴氏奶,那么“消费指导生产”,可以拉动巴氏奶的生产。巴氏奶生产得多,那么企业就会向农民收购更多新鲜的质量高的牛奶,给农民比较高的价钱。农民有钱赚,就不会选择在牛奶里加水,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就会比较高,消费者就能喝到蛋白质含量高的新鲜牛奶。这样就是一个良性循环。
  第三,养殖户要讲求社会责任和道德,守法守规生产牛奶。不要加水进牛奶。本来牛奶好好的,加水不仅蛋白质含量低,细菌总数也会越来越高。
  第四,乳品企业要加大对奶源的投入,按照高标准组织生产和收购牛奶。在产品比例上,乳品企业要生产更多的低温产品,保质期短的产品,对消费者无害的产品,尽量减少常温奶、奶粉的生产。
  第五,全国奶业合理布局也很重要。不能太过集中在北方主产区,特别是内蒙古人口稀少,消费力低,水源缺少,在那里养那么多牛没有必要,不如分给其他缺少奶源的地区,扶贫扶弱不扶强。
  其他地区有奶源后,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就地资源就地利用,就地养殖,就地加工,就地消费。很短距离消费,很短距离运输,不浪费、不产生更多的高碳,而是节省更多的能源,保住更多的营养。
  如果用常温奶全国到处运输,从很远的地方运输牛奶,在运输过程中,会浪费很多能源,排出很多二氧化碳,牛奶的包装盒不可降解,又产生新的污染源和垃圾。
  最后,多生产低温的巴氏奶,少生产常温奶。
  王丁棉对39健康网编辑总结道“常温奶是百害无利的产品”。常温奶现在已经占到我国乳品市场70%的份额,与国外常温奶只占市场份额2%—3%份额对比,王丁棉称“我国常温奶和巴氏杀菌奶能够实现1:1的市场份额比例就已经很不错了”。
  2000年,我国巴氏奶与常温奶的市场份额比例是9:1;2002、2003年左右,常温奶占的比例就超过了巴氏奶,达到了6:4;而现在,常温奶与巴氏奶的比例已经变成了7:3。短短几年间,常温奶的市场份额迅速超过巴氏奶,主要是某些乳企巨头用虚假的广告误导消费者,广告里说牛奶“来自大草原”,实际上是加了香精的。
 发达国家巴氏奶是主流
  巴氏奶要求奶源纯净,对奶源质量要求高,就是因为巴氏奶杀菌的温度低,不可能把致病菌全部杀死。现在巴氏杀菌奶通常是用75℃—85℃,杀菌15秒。常温奶一般是137℃—140℃(理论上是135℃—152℃),杀菌4—5秒;150℃的情况,杀菌2秒就可以。
  从理论上来讲,巴氏杀菌奶的营养价值高,售价应该要比常温奶高,但是现在价格上没有体现出来。我国现在巴氏奶和常温奶的价格差不多,甚至常温奶的价格比巴氏奶高出很多。某些所谓的大品牌打着高端旗号的牛奶其实也是常温奶,卖到5、6块,实际上是高出100%的利润了。
  在日本、韩国、美国、香港、台湾这些国家和地区,巴氏杀菌奶的售价都高于常温奶。在美国、澳洲、新西兰,常温奶很少见,市面上基本上买不到。因为企业基本不生产常温奶,嫌它麻烦、高碳、浪费资源,而且营养损失多。
  发达国家制定的乳业标准,从环保、低碳、营养的角度去考虑,引导企业生产营养含量高的巴氏奶,所以生产常温奶的企业很少,只占2%—3%,而且主要是提供给部队,在社会上流通的很少。
  我国巴氏奶价格为何高于国外
  针对“我国超市里的巴氏奶价格普遍比国外高”的疑问,王丁棉告诉39健康网编辑“这个情况不奇怪”。我国的奶源价格处于全世界中上的水平,不算很低。终端产品对比来看,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机器化程度高,劳动效率高,生产成本比较低,所以终端产品比较便宜一点;我国的机器化程度达不到,劳动效率低,而饲料价格、原料价格上涨,乳胶、糖等添加物的价格也上涨,导致牛奶价格高。
  牛奶要喝新鲜的 新鲜的牛奶在身边
  我国乳业标准改变还有待时日,在标准改变之前,消费者怎样喝道放心的牛奶呢?王丁棉告诉39健康网编辑,这需要严格选择牛奶品种。而选择品种,有一句名言,叫做“牛奶要喝新鲜的,新鲜的牛奶在身边。”也就是说,新鲜的牛奶,要附近的牧场提供,不可能由很远的牧场提供。越靠近自己身边,保留时间很短的牛奶就越新鲜,也越营养。
  王丁棉补充道,这句名言还有一个解释就是,低温产品,凡是保质期短的,保质期在一个月以内,十到八天的;还有用冷链储存的牛奶,这一类的产品多选择,常温奶、奶粉这一类少选择,坚持这样的一个原则。
  另外,不要盲目相信广告,要根据自己的感觉走,不要跟着广告走,广告是靠不住的。消费者可以了解这个乳企,了解它的奶源,了解它的企业运作。不造虚假广告的企业才比较靠得住。
本文来自: 健康有为网(www.kanguv.com) 详细出处参考:http://kx.kanguv.com/320/131031_3.html奶细菌量高或致癌 蛋白质低=欺骗
文章来源:健康有为网 2011年6月28日
【字号 大 中 小】【评论】【打印】【分享】【收藏】我要提问
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在近日举办的“南方巴氏鲜奶发展论坛”上,称中国乳业行业标准被“个别大企业绑架,是全球最差标准”。这一席话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强烈关注。王丁棉先生在接受39健康网专访时告诫广大网友,牛奶的细菌含量增加,可能会使人发烧、呕吐,甚至导致癌症,而降低蛋白质含量实际上属于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高标准导致散养户倒奶?一派胡言!
  内蒙古奶业协会秘书长那达木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如果现在就要求按照乳业发达国家的标准来执行,那么占总量70%的散养户绝大部分都要倒奶、卖牛、杀牛。奶源供应将更紧张,可选的优质奶源更少。”王丁棉告诉39健康网编辑,他并不认同内蒙古奶业协会秘书长那达木德发表的以上言论。
  王丁棉表示,我们现在当然没有必要一下子和国际接轨,实际上现在国内已经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在按照国际标准生产乳品。我国南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区的乳企,已经基本上做到国际上乳蛋白质含量3.0%,细菌总数每毫升20万个以下的标准。
  王丁棉补充道,我国的散养户也没有70%那么多,北方确实有很多散养户,占的户数多,但是牛并不多。这几年来,特别是2008年“三聚氰胺牛奶”事件以后,国家、政府、企业和奶业协会,都引导原来的散养户规模发展,将散养户集中起来,形成“奶农小区”,把几十户、几百户奶农人家划到一个地方进行奶牛喂养,还有叫做“奶农社”。这两种形式都在发展,使得散养户的数量几乎减少了一半。现在,这样的散养户大概占到奶农总量的35%—45%,可能还没有这么多。
  另外,我们现在并不是按照乳蛋白含量3.0%,细菌总数每毫升20万个以下的国际标准来要求的,而是要求恢复我们国家执行了25年的乳蛋白质含量2.95%,细菌总数每毫升50万个以下的旧标准来组织生产。从1986年的旧标准颁布到现在的25年间,并没有出现大规模倒奶的情况。这25年来,出现倒奶的情况主要是“三聚氰胺”事件,牛奶卖不出去,工厂将收购牛奶的价钱压得很低,农民活不下去了,才倒奶、卖牛、杀牛的。所以,倒奶等现象和乳业标准没多大关系。
  倒奶,一是牛奶被污染了,不能用了;二是乳业标准低了,牛奶的质量降低了,企业需要的好奶源少了,就只会给质量低的牛奶很少的钱,致散养户养不下去,亏本,才会倒牛奶,才会杀牛。乳业标准和倒奶的关系就是这样,乳业标准低并不是倒奶的主要原因。
细菌含量高或致癌 蛋白质含量降低是欺骗
  王丁棉对39健康网编辑强调,好的奶源才能做出好的产品。当乳业标准低了,牛奶的质量不好,企业要用额外的时间、能源和技术,还只能做成常温奶,做不成巴氏杀菌奶。所以巴氏杀菌奶的市场份额就减少了。常温奶对奶源的要求没有巴氏杀菌奶那么高,大量的牛奶都满足常温奶对奶源的要求,高温杀菌的技术使得这些奶源都能使用,但是营养损失很大,消费者本来买一杯牛奶应该有10个营养蛋白,但是买常温奶就只有一半的蛋白质,一样的价格,消费者有损失。
  细菌总数标准从每毫升50万个以下,提高到每毫升200万个以下,虽然吃不死人,但是细菌总数提高了,在加工的时候温度稍微提高一点,噬菌群里会产生新的毒素,这些毒素是致病菌,对人体健康会产生破坏。所以很高的细菌含量绝对是有害无益的,有可能会使人发烧、呕吐,甚至导致癌症。
  针对“蛋白质含量少了,没有多大影响”的言论,王丁棉反驳:“这种说法是错的。蛋白质含量减少是损害了消费者的营养需求。”消费者喝牛奶不是为了解渴,解渴的话可以喝矿泉水,喝可乐;喝牛奶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营养需求。而营养成分里除了钙、维生素、还有微量元素以外,主要的营养就是蛋白质。
  现在常温奶能放很长时间,其实是营养浪费,消费者的营养需求只能满足一半。如果不讲求营养的话,为什么要买牛奶喝呢?消费者购买牛奶的初衷、要求得不到满足。营养减少没关系的话,那倒不如不要喝牛奶。如果对牛奶没有那么高的营养需求的话,喝牛奶干什么呢?这种损失是不能从表面看出来的,它是无形的,是直接损害消费者的营养需求。
  不提高标准 国产乳制品将被消费者抛弃
  王丁棉认为改变中国乳业现状的措施很简单,首先,要把标准恢复到原来的标准,在未来3—10年,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这是根本的出路。
  如果继续维持低标准,消费者就一直对我国的乳制品不放心,信任度下降,导致长期选用洋奶粉,洋牛奶的情况。现在洋奶粉已经有六个国家在中国销售,而且卖得很好,很贵。
  第二,消费者要转变消费理念。王丁棉告诉39健康网编辑“消费者的态度决定一切”。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要从喝常温奶转变到喝新鲜牛奶,喝巴氏奶。如果消费者多选择巴氏奶,那么“消费指导生产”,可以拉动巴氏奶的生产。巴氏奶生产得多,那么企业就会向农民收购更多新鲜的质量高的牛奶,给农民比较高的价钱。农民有钱赚,就不会选择在牛奶里加水,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就会比较高,消费者就能喝到蛋白质含量高的新鲜牛奶。这样就是一个良性循环。
  第三,养殖户要讲求社会责任和道德,守法守规生产牛奶。不要加水进牛奶。本来牛奶好好的,加水不仅蛋白质含量低,细菌总数也会越来越高。
  第四,乳品企业要加大对奶源的投入,按照高标准组织生产和收购牛奶。在产品比例上,乳品企业要生产更多的低温产品,保质期短的产品,对消费者无害的产品,尽量减少常温奶、奶粉的生产。
  第五,全国奶业合理布局也很重要。不能太过集中在北方主产区,特别是内蒙古人口稀少,消费力低,水源缺少,在那里养那么多牛没有必要,不如分给其他缺少奶源的地区,扶贫扶弱不扶强。
  其他地区有奶源后,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就地资源就地利用,就地养殖,就地加工,就地消费。很短距离消费,很短距离运输,不浪费、不产生更多的高碳,而是节省更多的能源,保住更多的营养。
  如果用常温奶全国到处运输,从很远的地方运输牛奶,在运输过程中,会浪费很多能源,排出很多二氧化碳,牛奶的包装盒不可降解,又产生新的污染源和垃圾。
  最后,多生产低温的巴氏奶,少生产常温奶。
  王丁棉对39健康网编辑总结道“常温奶是百害无利的产品”。常温奶现在已经占到我国乳品市场70%的份额,与国外常温奶只占市场份额2%—3%份额对比,王丁棉称“我国常温奶和巴氏杀菌奶能够实现1:1的市场份额比例就已经很不错了”。
  2000年,我国巴氏奶与常温奶的市场份额比例是9:1;2002、2003年左右,常温奶占的比例就超过了巴氏奶,达到了6:4;而现在,常温奶与巴氏奶的比例已经变成了7:3。短短几年间,常温奶的市场份额迅速超过巴氏奶,主要是某些乳企巨头用虚假的广告误导消费者,广告里说牛奶“来自大草原”,实际上是加了香精的。
 发达国家巴氏奶是主流
  巴氏奶要求奶源纯净,对奶源质量要求高,就是因为巴氏奶杀菌的温度低,不可能把致病菌全部杀死。现在巴氏杀菌奶通常是用75℃—85℃,杀菌15秒。常温奶一般是137℃—140℃(理论上是135℃—152℃),杀菌4—5秒;150℃的情况,杀菌2秒就可以。
  从理论上来讲,巴氏杀菌奶的营养价值高,售价应该要比常温奶高,但是现在价格上没有体现出来。我国现在巴氏奶和常温奶的价格差不多,甚至常温奶的价格比巴氏奶高出很多。某些所谓的大品牌打着高端旗号的牛奶其实也是常温奶,卖到5、6块,实际上是高出100%的利润了。
  在日本、韩国、美国、香港、台湾这些国家和地区,巴氏杀菌奶的售价都高于常温奶。在美国、澳洲、新西兰,常温奶很少见,市面上基本上买不到。因为企业基本不生产常温奶,嫌它麻烦、高碳、浪费资源,而且营养损失多。
  发达国家制定的乳业标准,从环保、低碳、营养的角度去考虑,引导企业生产营养含量高的巴氏奶,所以生产常温奶的企业很少,只占2%—3%,而且主要是提供给部队,在社会上流通的很少。
  我国巴氏奶价格为何高于国外
  针对“我国超市里的巴氏奶价格普遍比国外高”的疑问,王丁棉告诉39健康网编辑“这个情况不奇怪”。我国的奶源价格处于全世界中上的水平,不算很低。终端产品对比来看,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机器化程度高,劳动效率高,生产成本比较低,所以终端产品比较便宜一点;我国的机器化程度达不到,劳动效率低,而饲料价格、原料价格上涨,乳胶、糖等添加物的价格也上涨,导致牛奶价格高。
  牛奶要喝新鲜的 新鲜的牛奶在身边
  我国乳业标准改变还有待时日,在标准改变之前,消费者怎样喝道放心的牛奶呢?王丁棉告诉39健康网编辑,这需要严格选择牛奶品种。而选择品种,有一句名言,叫做“牛奶要喝新鲜的,新鲜的牛奶在身边。”也就是说,新鲜的牛奶,要附近的牧场提供,不可能由很远的牧场提供。越靠近自己身边,保留时间很短的牛奶就越新鲜,也越营养。
  王丁棉补充道,这句名言还有一个解释就是,低温产品,凡是保质期短的,保质期在一个月以内,十到八天的;还有用冷链储存的牛奶,这一类的产品多选择,常温奶、奶粉这一类少选择,坚持这样的一个原则。
  另外,不要盲目相信广告,要根据自己的感觉走,不要跟着广告走,广告是靠不住的。消费者可以了解这个乳企,了解它的奶源,了解它的企业运作。不造虚假广告的企业才比较靠得住。
本文来自: 健康有为网(www.kanguv.com) 详细出处参考:http://kx.kanguv.com/320/131031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