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雷防御系统究竟实效如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3:29:19



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 ... 00811071590534.html 什么是反鱼雷技术

反鱼雷技术是指各国海军为其水面舰艇和潜艇提供足够的对抗鱼雷攻击所研制和应用的技术。

反鱼雷技术的类型
 
水面舰艇是未来海战的主要兵力之一。随着鱼雷技术的不断发展,鱼雷对水面舰艇和潜艇的威胁越来越大,已成为制约水面舰艇发展的因素之一。随着鱼雷从自控鱼雷、声自导鱼雷、线导鱼雷,逐渐发展到最先进的尾流自导鱼雷,各国海军研制的反鱼雷技术也在不断向前发展,目前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反鱼雷防御系统。为了抗击鱼雷的攻击,目前世界各国研究开发的反鱼雷技术可分为两类:一是被动防御,二是主动进攻。
 
被动防御主要是通过在舰艇上涂层、贴片、敷设橡胶等措施来降低舰艇的噪音,使舰艇隐身,以降低被敌声纳发现的概率和减小声自导鱼雷的自导作用距离,从而达到减少被声自导鱼雷命中的目的。如原苏联潜艇表面的吸声材料“集束卫士(Clusterguard)”,能吸收入射波的1/3,而且由于吸声层使入射声波成漫反射,类似尾流层回波,影声纳工作,使声纳探测和鱼雷自导装置的作用距离缩短约1/3。潜艇指挥塔部分涂敷这吸声材料,使声纳识别图象中的最显著特征消失,难以识别。同时,在舰艇两侧或尾部拖带防鱼雷网,以阻拦鱼雷,使舰艇免受损伤;或改进舰艇装甲,采用钛等高强度合金材料;或将舰艇外壳作成耐冲压隔层(称舰舷防雷结构)或防雷隔舱(一般用在潜艇上,使固壳和外壳间有一段距离),以对抗鱼雷战斗部的穿甲和杀伤力。个别舰艇还进行了消磁处理,降低磁探仪的探测效果,并且导致磁和电磁引信鱼雷失效。

 主动防御又可分为战术防御和器材对抗防御。
 
战术防御主要通过改变舰艇的航向、航速及航深(用于潜艇)的方法来规避直航鱼雷的雷迹和自导鱼雷的探测,从而达到避开被敌雷击中的目的。
 
器材对抗措施又包括软杀伤(软对抗)和硬杀伤(硬对抗)两种。软杀伤主要是通过采用各种诱饵、干扰器和气幕弹等,使来袭鱼雷跟踪或攻击假目标或偏离航向,迷盲、消耗鱼雷的动力,造成鱼雷攻击失效。硬杀伤主要是使用反鱼雷浮标、反鱼雷深弹(炸弹)、反鱼雷水雷、反鱼雷鱼雷等,把来袭鱼雷拦截、摧毁或让其失去战斗力。
 
反鱼雷技术涉及学科

反鱼雷技术涉及水声及其它水下物理场、水下爆炸、水动力学、超高速水下推进、水下激光、军事运筹学等基础学科,也用到鱼雷、水雷、深水炸弹、火炮、火箭、水声电子对抗等诸多行业的技术,还涉及电磁发射、高能放电等高新技术领域和网具等特殊装具。具有边缘学科技术的特点,已成为一门新兴行业。西方国家把鱼雷防御计划列在很高的优先等级。

反鱼雷技术的相关技术

水声;水下爆炸;水动力学;超高速水下推进;水下激光;军事运筹学;鱼雷;水雷;深水炸弹;火炮;火箭;水声电子对抗;电磁发射;高能放电
反鱼雷技术的技术难点

反鱼雷技术的研究中比较大的难点包括:反鱼雷武器水下速度和航程有待大幅度的突破;识别真假目标和抗干扰能力需进一步提高等。

反鱼雷技术的国外概况 

一、早期的鱼雷防护
 
早期的鱼雷只有贴近水面航行的直航鱼雷,对它们的防护可以借助网栅一类的器材来实现。主要分为两个基本类型。
 
一个类型称做阻挡式防护,即设置障碍以阻挡来袭的鱼雷。如停泊中的舰只使用的防雷网、行驶中舰艇使用的所谓“防雷卫士”(TorpedoGuards)或防护拖线(streamer)。
拖线是一种多节的空心管结构,用钢缆贯串起来。不用时折叠收放在甲板上,在进入危险海区时,布放入水,利用展开器把拖线展开至距舷侧一定距离处,拖曳前进。每节空心管中装有炸药,还可装近炸引信。直航鱼雷通常由舷侧阵位上进攻,这种拖线防护设备能起到有效的阻挡作用。
 
第二种类型可以叫做阻拦式防护,即当探测到来袭鱼雷逼近到一定的距离时,作出反应,发射若干个爆炸物,形成屏障带,把鱼雷摧毁。 
典型的方案是沿船舷布置若干换能器,相邻换能器的作用扇面要彼此交叠,不留下空隙。每一换能器各有一座火箭深弹发射炮与之随动。当由回波时间和多普勒频移判定一定速度的来袭鱼雷已进入一定距离时,使发射器击发,发出一组深弹,入水后至一定深度引爆。爆炸形成的威力圈要相互重叠,并覆盖整个扇面。这是一种近距拦截手段。

 二、防鱼雷软杀伤手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了自导鱼雷和线导鱼雷,这标志着鱼雷从此成为不折不扣的水下导弹。随之出现了各种模式的水声对抗器材,包括干扰器、气幕弹和诱饵。按作用类型,可将上述器材分为抑制和诱骗两种。抑制就是降低或破坏对方的探测能力,如干扰器,或发出强烈噪音,覆盖一定范围的频段,掩蔽被探测的目标信号;或对准探测设备的频道,使之饱和;或发出扫频干扰信号,间歇地进入对方频道,破坏其接收效果。气幕弹则可理解为在一定范围的空间信道上造成阻塞。诱骗是指模仿真实目标的感应物理场,比如模仿真实潜艇的辐射噪音,或对主动探测信号给出应答脉冲以模仿潜艇回波,使对方发生错误判断和跟踪,达到掩护本艇的目的。这就是诱饵的作用。
 
这些对抗器材的施放方式分为两类:即与本舰固连的(拖曳式或舰壳安装式)和分离的(水中悬浮式及自主航行式)。按工作频段分为低频(对付声纳)和高频(对付鱼雷)两种。目前各国海军都广泛部署了水声对抗器材。目前现役的自导鱼雷中,有相当一部分,在频域是单频道接收;在空间分辨力方面,虽然有几个波束,但只按信号强度选择一个,不具备全景观察能力;对目标信号也只按点声源模式处理,基本上不进行尺度识别。对抗这样的鱼雷,不管是抑制式或是欺骗式对抗器材都是有可能奏效的。
 
80年代以后,鱼雷对抗领域开始迅速发展,这一时期有两个特点,一是强调系统性:对抗手段由过去的单项诱饵、干扰器的形式发展成为完整的对抗系统,如美国提出的潜艇和水面舰艇的水声对抗系统(SAWS和S-SAWS)把目标监测、威胁报警、指挥控制、发射设备到各种软硬杀伤手段组合成完整的系统。二是突出鱼雷防御的针对性:比如法国的“信天翁”(Albatros)鱼雷预警系统强调对鱼雷的探测与分类不同于对舰和对潜艇探

测的特点:目标强度小、机动性大、频段高。意大利的鱼雷防卫系统C300、C303等突出了反鱼雷作战的快速反应能力,预先针对鱼雷的战技性能,对干扰器材的参数、发射程序、本艇规避动作等进行仿真优化,使指挥员的决策判断减至最少。而且采用模块化多管发射装置,可以快速多发发射。

 三、水面舰艇的鱼雷防御
 
水面舰艇对鱼雷的防御,曾在很长时间内停留在以拖曳式诱饵为主要手段。但在80年代后,局面为之一新。其中美国在反鱼雷技术的发展上占据领先地位。美英两个海军强国联合进行了一项水面舰艇防鱼雷计划(SSTD)。在这一时期,随着降噪技术的提高,潜艇和鱼雷的隐蔽性大大提高,鱼雷偷袭常常会对水面舰艇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美国海军不得不为其水面舰艇寻求更有效的反鱼雷措施。
 
美海军水面舰艇遇到的重要威胁来自前苏联研制的65型尾流鱼雷。这种鱼雷速度快、航程远、装药量大,能够对航母一类大型水面舰艇构成威胁。而且这种鱼雷是沿舰船航行的尾流进行跟踪,不依赖声自导装置,因此各种类型的干扰器、气幕弹、声诱饵乃至吸声减噪等无源措施都不起作用。防御尾流鱼雷可采用在舰艇后面拖带防雷拖舱的方案。舱内放置用高强度纤维制成的多顶拖网,其强度足以捕捉鱼雷,或者在网上加装炸药包。拖舱的尾鳍上装有换能器,可按主动或被动方式探测鱼雷。舱内有各种传感器,经拖曳舰遥测后,可通过操纵舵控制拖舱的深度和位置,来阻挡鱼雷。这种设备已经过了各种试验。1987年当一位美国将军被问及航母如何对付这种尾流鱼雷时,甚至提出在航母后面拖带一条护卫舰以引爆的方案。
 
反鱼雷火箭式深水炸弹也是一种现代化的反鱼雷手段。这种深弹可通过颈圈式气囊悬浮在预定深度,弹头周围布有换能器,对来袭鱼雷进行回波探测,当鱼雷通过最近点时起爆,也可以利用弹上的微机和声引信设备对声自导鱼雷产生诱骗信号,将鱼雷引至附近起爆。这种方案已在水面舰艇反鱼雷中有了实践。比如1990年入役的俄国航母上安装了RBU12000火箭深弹发射装置,据报道就是用于拦截鱼雷的。
 
另外,法国的SLAT水面舰艇反鱼雷系统中,对抗器材也是由“萨盖”型火箭发射装置发射入水的。这样可以把诱饵快速布放在不同方位的不同距离上,有利于把来袭鱼雷引开。

 四、主要国家水面舰艇反鱼雷手段简介

 美国
 
美国是研究反鱼雷技术最早的国家,70年代开始研制了第一代水面舰艇水声对抗措施系统S-SAWS,它由WLR-12侦察与报警系统、BAWS基本声学战显控台和AN/SLQ-25“美人”拖曳声诱饵组成。主要采用软杀伤技术,欺骗、干扰鱼雷声自导装置的探测和跟踪。
该系统操作简单,对抗手段单一,难以对抗新型鱼雷的攻击。90年代,针对第一代存在的不足和新型鱼雷日益严重的威胁,研制发展了第二代水面舰艇反鱼雷防御系统(简称SSTD),它由AN/SLR-24拖曳阵列声纳、AN/SLQ-36综合水声对抗装置和AN/SLQ-25A拖曳声诱饵组成,与第一代相比,增强了反鱼雷硬杀伤能力。另外,在反鱼雷鱼雷、超音速电子枪或引爆鱼雷器材方面也取得了突破。同时软杀伤能力也有所提高,增加了磁场模
拟干扰器、尾流制导鱼雷干扰器。

 英国
 
为对付新型尾流鱼雷和智能化鱼雷,英国提出了一个以硬杀伤为主的反鱼雷防御系统,主要特点是进行多层次联合防御,美国也加入了这个计划的后期研制。该系统中硬杀伤对抗器材除了用线导反鱼雷鱼雷和超音速电子枪拦截鱼雷外,新增加了用磁干扰引爆鱼雷和用水中冲击波摧毁鱼雷。

 法国
 
在利用ALTO反鱼雷报警设备基础上,增加软杀伤对抗能力,形成了SALTO反鱼雷防御系统。该系统由拖曳线列阵、诱饵或干扰器发射架、水声对抗器材组成。水声对抗器材包括气幕弹、噪声干扰器和自航式声诱饵。90年代新开发的“斯巴达克斯”反鱼雷防御系统,增加了反尾流鱼雷跟踪的水声对抗器材。

 俄罗斯
 
俄罗斯除发展软杀伤的诱饵、声干扰器等水声对抗器材外,还充分拓宽深水炸弹的用途,水声对抗器材和深水炸弹均采用火箭助飞方式。

 五、潜艇反鱼雷防护

 潜艇的鱼雷防护较水面舰艇要困难得多,这是因为:一则潜艇的防护必须是三维全向的,而不象水面舰艇可以是有限扇面或单一方向的,因而阻挡式方式不适用。再者潜艇处于水下,无法借助于直升机和火箭一类快速运载手段施放软硬杀伤器材,故拦击式方式也难以施行。只能依靠诱饵在水中漂流或自航,速度不高,机动范围有限。为打破这种困境,美国曾于1991年开始进行潜艇鱼雷防御武器计划(SMTD)。
 
现代潜艇为防止鱼雷袭击,首先考虑了降低螺旋桨噪音级。螺旋桨的叶片作成倾斜式,使之逐渐进入尾流,只产生很小的噪音。为防止叶片同时对称地进入尾流时可能会产生的振动效应,前苏联在弹道导弹核潜艇和巡航导弹核潜艇上采用了非对称的5或7个叶片。英、美国家潜艇上使用泵喷射推进器以降低潜艇的噪音。
 
美国海军在潜艇上还装备了几种声干扰设备,以及装在外部发射装置里的MK2-0和1型声学干扰器,以防止潜艇遭受鱼雷袭击。
 
英国潜艇使用一次性的“带鱼”鱼雷干扰装置。该装置从潜艇上发射后,诱饵悬浮在水中,发出高强信号,以诱骗鱼雷。

 意大利研制的C303声干扰器/诱饵系统,能以主/被动方式发出宽带大功率音响信号,诱骗来袭鱼雷偏离潜艇。整个系统由干扰器/诱饵、发射装置和控制面板构成。
 
此外,潜艇上铺设隔离瓦,能有效地吸收声能,并建立阻抗失调,从而破坏沿壳体传播的空气层进入海洋的声道。
 
如果能突破水下速度的障碍,就可为水下反鱼雷开辟出新途径。在这方面,国外的一些新动向有:
 
1.水下火箭弹。试验弹的直径为150毫米,长1500毫米,工作深度300米,速度达70~80节。比一般鱼雷速度高。
2.水下超空泡射弹。研究表明:当弹丸在水下运动时,如果周围全被所形成的空泡包围(即所谓“超空泡”现象),则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所受的水下阻力,从而使弹丸获得非常高的速度。如在弹上安装火箭发动机以维持空泡,则可以增大射程。
 以上火箭弹和射弹可使用常规发射手段发射,如标准型火炮、管式火箭炮(无后坐力)和镗压火箭炮等。另外一种更具革命性的发射方式就是下面要讲的电磁发射器。
3.电磁发射器。美国国防预研局(DARPA)资助的电磁发射器项目,据称用3000兆瓦的单级电机,可把310克的弹丸均匀加速至4.3千米/秒。
 虽然水下速度的障碍已经有所突破。但射弹的射程可能还不够大,不足于用作攻击性武器,但用于自卫,用作舰艇和潜艇对鱼雷的“最后一道防线”还是大有希望的。

 六、反鱼雷鱼雷
 
作为反鱼雷的硬杀伤手段,反鱼雷鱼雷既适用于水面舰艇的防护,也适用于潜艇。其从多个方面看,在技术上较为现实可行:
 
速度要求。对于鱼雷的速度要求,通常有一条简化的规则,那就是鱼雷和所攻击目标的速度比不应低于3比2。但对反鱼雷鱼雷则不同,因为它与鱼雷对抗时,通常处于迎击姿态,而不可能是追击,只要能保证及时反应,速度低于来袭鱼雷技术和反鱼雷技术历来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鱼雷技术的发展,给舰艇造成的威胁不断加大,也促进了反鱼雷技术的开发和完善。同样,反鱼雷技术也促进了鱼雷的发展。为了提高鱼雷的隐蔽攻击性能,为了减小敌方的声纳、反鱼雷鱼雷或其他各种反鱼雷手段对己方鱼雷的威胁,各国海军都在积极研制先进的鱼雷技术。包括在鱼雷上采用新能源、新动力系统和新推进装置等高新技术;采用新材料和全雷结构设计;开展鱼雷智能弹道研究;采用综合制导系统;采用微电脑取代鱼雷的制导系统,使鱼雷成为智能化武器;建立鱼雷专家系统,提高鱼雷识别真假目标的能力等。反鱼雷技术的提高,在为舰艇提供保护的同时,也造就着更大、更先进的威胁。

反鱼雷技术的影响 

鱼雷技术和反鱼雷技术历来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鱼雷技术的发展,给舰艇造成的威胁不断加大,也促进了反鱼雷技术的开发和完善。同样,反鱼雷技术也促进了鱼雷的发展。为了提高鱼雷的隐蔽攻击性能,为了减小敌方的声纳、反鱼雷鱼雷或其他各种反鱼雷手段对己方鱼雷的威胁,各国海军都在积极研制先进的鱼雷技术。包括在鱼雷上采用新能源、新动力系统和新推进装置等高新技术;采用新材料和全雷结构设计;开展鱼雷智能弹道研究;采用综合制导系统;采用微电脑取代鱼雷的制导系统,使鱼雷成为智能化武器;建立鱼雷专家系统,提高鱼雷识别真假目标的能力等。反鱼雷技术的提高,在为舰艇提供保护的同时,也造就着更大、更先进的威胁。


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 ... 00811071590534.html 什么是反鱼雷技术

反鱼雷技术是指各国海军为其水面舰艇和潜艇提供足够的对抗鱼雷攻击所研制和应用的技术。

反鱼雷技术的类型
 
水面舰艇是未来海战的主要兵力之一。随着鱼雷技术的不断发展,鱼雷对水面舰艇和潜艇的威胁越来越大,已成为制约水面舰艇发展的因素之一。随着鱼雷从自控鱼雷、声自导鱼雷、线导鱼雷,逐渐发展到最先进的尾流自导鱼雷,各国海军研制的反鱼雷技术也在不断向前发展,目前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反鱼雷防御系统。为了抗击鱼雷的攻击,目前世界各国研究开发的反鱼雷技术可分为两类:一是被动防御,二是主动进攻。
 
被动防御主要是通过在舰艇上涂层、贴片、敷设橡胶等措施来降低舰艇的噪音,使舰艇隐身,以降低被敌声纳发现的概率和减小声自导鱼雷的自导作用距离,从而达到减少被声自导鱼雷命中的目的。如原苏联潜艇表面的吸声材料“集束卫士(Clusterguard)”,能吸收入射波的1/3,而且由于吸声层使入射声波成漫反射,类似尾流层回波,影声纳工作,使声纳探测和鱼雷自导装置的作用距离缩短约1/3。潜艇指挥塔部分涂敷这吸声材料,使声纳识别图象中的最显著特征消失,难以识别。同时,在舰艇两侧或尾部拖带防鱼雷网,以阻拦鱼雷,使舰艇免受损伤;或改进舰艇装甲,采用钛等高强度合金材料;或将舰艇外壳作成耐冲压隔层(称舰舷防雷结构)或防雷隔舱(一般用在潜艇上,使固壳和外壳间有一段距离),以对抗鱼雷战斗部的穿甲和杀伤力。个别舰艇还进行了消磁处理,降低磁探仪的探测效果,并且导致磁和电磁引信鱼雷失效。

 主动防御又可分为战术防御和器材对抗防御。
 
战术防御主要通过改变舰艇的航向、航速及航深(用于潜艇)的方法来规避直航鱼雷的雷迹和自导鱼雷的探测,从而达到避开被敌雷击中的目的。
 
器材对抗措施又包括软杀伤(软对抗)和硬杀伤(硬对抗)两种。软杀伤主要是通过采用各种诱饵、干扰器和气幕弹等,使来袭鱼雷跟踪或攻击假目标或偏离航向,迷盲、消耗鱼雷的动力,造成鱼雷攻击失效。硬杀伤主要是使用反鱼雷浮标、反鱼雷深弹(炸弹)、反鱼雷水雷、反鱼雷鱼雷等,把来袭鱼雷拦截、摧毁或让其失去战斗力。
 
反鱼雷技术涉及学科

反鱼雷技术涉及水声及其它水下物理场、水下爆炸、水动力学、超高速水下推进、水下激光、军事运筹学等基础学科,也用到鱼雷、水雷、深水炸弹、火炮、火箭、水声电子对抗等诸多行业的技术,还涉及电磁发射、高能放电等高新技术领域和网具等特殊装具。具有边缘学科技术的特点,已成为一门新兴行业。西方国家把鱼雷防御计划列在很高的优先等级。

反鱼雷技术的相关技术

水声;水下爆炸;水动力学;超高速水下推进;水下激光;军事运筹学;鱼雷;水雷;深水炸弹;火炮;火箭;水声电子对抗;电磁发射;高能放电
反鱼雷技术的技术难点

反鱼雷技术的研究中比较大的难点包括:反鱼雷武器水下速度和航程有待大幅度的突破;识别真假目标和抗干扰能力需进一步提高等。

反鱼雷技术的国外概况 

一、早期的鱼雷防护
 
早期的鱼雷只有贴近水面航行的直航鱼雷,对它们的防护可以借助网栅一类的器材来实现。主要分为两个基本类型。
 
一个类型称做阻挡式防护,即设置障碍以阻挡来袭的鱼雷。如停泊中的舰只使用的防雷网、行驶中舰艇使用的所谓“防雷卫士”(TorpedoGuards)或防护拖线(streamer)。
拖线是一种多节的空心管结构,用钢缆贯串起来。不用时折叠收放在甲板上,在进入危险海区时,布放入水,利用展开器把拖线展开至距舷侧一定距离处,拖曳前进。每节空心管中装有炸药,还可装近炸引信。直航鱼雷通常由舷侧阵位上进攻,这种拖线防护设备能起到有效的阻挡作用。
 
第二种类型可以叫做阻拦式防护,即当探测到来袭鱼雷逼近到一定的距离时,作出反应,发射若干个爆炸物,形成屏障带,把鱼雷摧毁。 
典型的方案是沿船舷布置若干换能器,相邻换能器的作用扇面要彼此交叠,不留下空隙。每一换能器各有一座火箭深弹发射炮与之随动。当由回波时间和多普勒频移判定一定速度的来袭鱼雷已进入一定距离时,使发射器击发,发出一组深弹,入水后至一定深度引爆。爆炸形成的威力圈要相互重叠,并覆盖整个扇面。这是一种近距拦截手段。

 二、防鱼雷软杀伤手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了自导鱼雷和线导鱼雷,这标志着鱼雷从此成为不折不扣的水下导弹。随之出现了各种模式的水声对抗器材,包括干扰器、气幕弹和诱饵。按作用类型,可将上述器材分为抑制和诱骗两种。抑制就是降低或破坏对方的探测能力,如干扰器,或发出强烈噪音,覆盖一定范围的频段,掩蔽被探测的目标信号;或对准探测设备的频道,使之饱和;或发出扫频干扰信号,间歇地进入对方频道,破坏其接收效果。气幕弹则可理解为在一定范围的空间信道上造成阻塞。诱骗是指模仿真实目标的感应物理场,比如模仿真实潜艇的辐射噪音,或对主动探测信号给出应答脉冲以模仿潜艇回波,使对方发生错误判断和跟踪,达到掩护本艇的目的。这就是诱饵的作用。
 
这些对抗器材的施放方式分为两类:即与本舰固连的(拖曳式或舰壳安装式)和分离的(水中悬浮式及自主航行式)。按工作频段分为低频(对付声纳)和高频(对付鱼雷)两种。目前各国海军都广泛部署了水声对抗器材。目前现役的自导鱼雷中,有相当一部分,在频域是单频道接收;在空间分辨力方面,虽然有几个波束,但只按信号强度选择一个,不具备全景观察能力;对目标信号也只按点声源模式处理,基本上不进行尺度识别。对抗这样的鱼雷,不管是抑制式或是欺骗式对抗器材都是有可能奏效的。
 
80年代以后,鱼雷对抗领域开始迅速发展,这一时期有两个特点,一是强调系统性:对抗手段由过去的单项诱饵、干扰器的形式发展成为完整的对抗系统,如美国提出的潜艇和水面舰艇的水声对抗系统(SAWS和S-SAWS)把目标监测、威胁报警、指挥控制、发射设备到各种软硬杀伤手段组合成完整的系统。二是突出鱼雷防御的针对性:比如法国的“信天翁”(Albatros)鱼雷预警系统强调对鱼雷的探测与分类不同于对舰和对潜艇探

测的特点:目标强度小、机动性大、频段高。意大利的鱼雷防卫系统C300、C303等突出了反鱼雷作战的快速反应能力,预先针对鱼雷的战技性能,对干扰器材的参数、发射程序、本艇规避动作等进行仿真优化,使指挥员的决策判断减至最少。而且采用模块化多管发射装置,可以快速多发发射。

 三、水面舰艇的鱼雷防御
 
水面舰艇对鱼雷的防御,曾在很长时间内停留在以拖曳式诱饵为主要手段。但在80年代后,局面为之一新。其中美国在反鱼雷技术的发展上占据领先地位。美英两个海军强国联合进行了一项水面舰艇防鱼雷计划(SSTD)。在这一时期,随着降噪技术的提高,潜艇和鱼雷的隐蔽性大大提高,鱼雷偷袭常常会对水面舰艇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美国海军不得不为其水面舰艇寻求更有效的反鱼雷措施。
 
美海军水面舰艇遇到的重要威胁来自前苏联研制的65型尾流鱼雷。这种鱼雷速度快、航程远、装药量大,能够对航母一类大型水面舰艇构成威胁。而且这种鱼雷是沿舰船航行的尾流进行跟踪,不依赖声自导装置,因此各种类型的干扰器、气幕弹、声诱饵乃至吸声减噪等无源措施都不起作用。防御尾流鱼雷可采用在舰艇后面拖带防雷拖舱的方案。舱内放置用高强度纤维制成的多顶拖网,其强度足以捕捉鱼雷,或者在网上加装炸药包。拖舱的尾鳍上装有换能器,可按主动或被动方式探测鱼雷。舱内有各种传感器,经拖曳舰遥测后,可通过操纵舵控制拖舱的深度和位置,来阻挡鱼雷。这种设备已经过了各种试验。1987年当一位美国将军被问及航母如何对付这种尾流鱼雷时,甚至提出在航母后面拖带一条护卫舰以引爆的方案。
 
反鱼雷火箭式深水炸弹也是一种现代化的反鱼雷手段。这种深弹可通过颈圈式气囊悬浮在预定深度,弹头周围布有换能器,对来袭鱼雷进行回波探测,当鱼雷通过最近点时起爆,也可以利用弹上的微机和声引信设备对声自导鱼雷产生诱骗信号,将鱼雷引至附近起爆。这种方案已在水面舰艇反鱼雷中有了实践。比如1990年入役的俄国航母上安装了RBU12000火箭深弹发射装置,据报道就是用于拦截鱼雷的。
 
另外,法国的SLAT水面舰艇反鱼雷系统中,对抗器材也是由“萨盖”型火箭发射装置发射入水的。这样可以把诱饵快速布放在不同方位的不同距离上,有利于把来袭鱼雷引开。

 四、主要国家水面舰艇反鱼雷手段简介

 美国
 
美国是研究反鱼雷技术最早的国家,70年代开始研制了第一代水面舰艇水声对抗措施系统S-SAWS,它由WLR-12侦察与报警系统、BAWS基本声学战显控台和AN/SLQ-25“美人”拖曳声诱饵组成。主要采用软杀伤技术,欺骗、干扰鱼雷声自导装置的探测和跟踪。
该系统操作简单,对抗手段单一,难以对抗新型鱼雷的攻击。90年代,针对第一代存在的不足和新型鱼雷日益严重的威胁,研制发展了第二代水面舰艇反鱼雷防御系统(简称SSTD),它由AN/SLR-24拖曳阵列声纳、AN/SLQ-36综合水声对抗装置和AN/SLQ-25A拖曳声诱饵组成,与第一代相比,增强了反鱼雷硬杀伤能力。另外,在反鱼雷鱼雷、超音速电子枪或引爆鱼雷器材方面也取得了突破。同时软杀伤能力也有所提高,增加了磁场模
拟干扰器、尾流制导鱼雷干扰器。

 英国
 
为对付新型尾流鱼雷和智能化鱼雷,英国提出了一个以硬杀伤为主的反鱼雷防御系统,主要特点是进行多层次联合防御,美国也加入了这个计划的后期研制。该系统中硬杀伤对抗器材除了用线导反鱼雷鱼雷和超音速电子枪拦截鱼雷外,新增加了用磁干扰引爆鱼雷和用水中冲击波摧毁鱼雷。

 法国
 
在利用ALTO反鱼雷报警设备基础上,增加软杀伤对抗能力,形成了SALTO反鱼雷防御系统。该系统由拖曳线列阵、诱饵或干扰器发射架、水声对抗器材组成。水声对抗器材包括气幕弹、噪声干扰器和自航式声诱饵。90年代新开发的“斯巴达克斯”反鱼雷防御系统,增加了反尾流鱼雷跟踪的水声对抗器材。

 俄罗斯
 
俄罗斯除发展软杀伤的诱饵、声干扰器等水声对抗器材外,还充分拓宽深水炸弹的用途,水声对抗器材和深水炸弹均采用火箭助飞方式。

 五、潜艇反鱼雷防护

 潜艇的鱼雷防护较水面舰艇要困难得多,这是因为:一则潜艇的防护必须是三维全向的,而不象水面舰艇可以是有限扇面或单一方向的,因而阻挡式方式不适用。再者潜艇处于水下,无法借助于直升机和火箭一类快速运载手段施放软硬杀伤器材,故拦击式方式也难以施行。只能依靠诱饵在水中漂流或自航,速度不高,机动范围有限。为打破这种困境,美国曾于1991年开始进行潜艇鱼雷防御武器计划(SMTD)。
 
现代潜艇为防止鱼雷袭击,首先考虑了降低螺旋桨噪音级。螺旋桨的叶片作成倾斜式,使之逐渐进入尾流,只产生很小的噪音。为防止叶片同时对称地进入尾流时可能会产生的振动效应,前苏联在弹道导弹核潜艇和巡航导弹核潜艇上采用了非对称的5或7个叶片。英、美国家潜艇上使用泵喷射推进器以降低潜艇的噪音。
 
美国海军在潜艇上还装备了几种声干扰设备,以及装在外部发射装置里的MK2-0和1型声学干扰器,以防止潜艇遭受鱼雷袭击。
 
英国潜艇使用一次性的“带鱼”鱼雷干扰装置。该装置从潜艇上发射后,诱饵悬浮在水中,发出高强信号,以诱骗鱼雷。

 意大利研制的C303声干扰器/诱饵系统,能以主/被动方式发出宽带大功率音响信号,诱骗来袭鱼雷偏离潜艇。整个系统由干扰器/诱饵、发射装置和控制面板构成。
 
此外,潜艇上铺设隔离瓦,能有效地吸收声能,并建立阻抗失调,从而破坏沿壳体传播的空气层进入海洋的声道。
 
如果能突破水下速度的障碍,就可为水下反鱼雷开辟出新途径。在这方面,国外的一些新动向有:
 
1.水下火箭弹。试验弹的直径为150毫米,长1500毫米,工作深度300米,速度达70~80节。比一般鱼雷速度高。
2.水下超空泡射弹。研究表明:当弹丸在水下运动时,如果周围全被所形成的空泡包围(即所谓“超空泡”现象),则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所受的水下阻力,从而使弹丸获得非常高的速度。如在弹上安装火箭发动机以维持空泡,则可以增大射程。
 以上火箭弹和射弹可使用常规发射手段发射,如标准型火炮、管式火箭炮(无后坐力)和镗压火箭炮等。另外一种更具革命性的发射方式就是下面要讲的电磁发射器。
3.电磁发射器。美国国防预研局(DARPA)资助的电磁发射器项目,据称用3000兆瓦的单级电机,可把310克的弹丸均匀加速至4.3千米/秒。
 虽然水下速度的障碍已经有所突破。但射弹的射程可能还不够大,不足于用作攻击性武器,但用于自卫,用作舰艇和潜艇对鱼雷的“最后一道防线”还是大有希望的。

 六、反鱼雷鱼雷
 
作为反鱼雷的硬杀伤手段,反鱼雷鱼雷既适用于水面舰艇的防护,也适用于潜艇。其从多个方面看,在技术上较为现实可行:
 
速度要求。对于鱼雷的速度要求,通常有一条简化的规则,那就是鱼雷和所攻击目标的速度比不应低于3比2。但对反鱼雷鱼雷则不同,因为它与鱼雷对抗时,通常处于迎击姿态,而不可能是追击,只要能保证及时反应,速度低于来袭鱼雷技术和反鱼雷技术历来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鱼雷技术的发展,给舰艇造成的威胁不断加大,也促进了反鱼雷技术的开发和完善。同样,反鱼雷技术也促进了鱼雷的发展。为了提高鱼雷的隐蔽攻击性能,为了减小敌方的声纳、反鱼雷鱼雷或其他各种反鱼雷手段对己方鱼雷的威胁,各国海军都在积极研制先进的鱼雷技术。包括在鱼雷上采用新能源、新动力系统和新推进装置等高新技术;采用新材料和全雷结构设计;开展鱼雷智能弹道研究;采用综合制导系统;采用微电脑取代鱼雷的制导系统,使鱼雷成为智能化武器;建立鱼雷专家系统,提高鱼雷识别真假目标的能力等。反鱼雷技术的提高,在为舰艇提供保护的同时,也造就着更大、更先进的威胁。

反鱼雷技术的影响 

鱼雷技术和反鱼雷技术历来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鱼雷技术的发展,给舰艇造成的威胁不断加大,也促进了反鱼雷技术的开发和完善。同样,反鱼雷技术也促进了鱼雷的发展。为了提高鱼雷的隐蔽攻击性能,为了减小敌方的声纳、反鱼雷鱼雷或其他各种反鱼雷手段对己方鱼雷的威胁,各国海军都在积极研制先进的鱼雷技术。包括在鱼雷上采用新能源、新动力系统和新推进装置等高新技术;采用新材料和全雷结构设计;开展鱼雷智能弹道研究;采用综合制导系统;采用微电脑取代鱼雷的制导系统,使鱼雷成为智能化武器;建立鱼雷专家系统,提高鱼雷识别真假目标的能力等。反鱼雷技术的提高,在为舰艇提供保护的同时,也造就着更大、更先进的威胁。
TG起步晚,却实现跨越式发展,直接进入硬杀伤防御,当然,前提是探测技术有质的飞跃
谬误甚多。。。。
鱼雷防御非常难,不过被鱼雷打中也不太容易
3483365 发表于 2011-6-26 18:57
鱼雷防御非常难,不过被鱼雷打中也不太容易
我记得二战莱特湾海战,美国护航航母用仅有的一门炮打掉了几枚鱼类?
现在反鱼雷的难点并不是如何攻击它,而是如何发现它并确定攻击时机。而且鱼雷是水中兵器,有效破坏半径比在空气中大许多,如果一枚导弹在五十米处引爆可能对水面舰的破坏就很有限,而在同样上的鱼雷可能会对船体结构造成不小的破坏。
反鱼雷火箭式深水炸弹也是一种现代化的反鱼雷手段。这种深弹可通过颈圈式气囊悬浮在预定深度,弹头周围布有换能器,对来袭鱼雷进行回波探测,当鱼雷通过最近点时起爆,也可以利用弹上的微机和声引信设备对声自导鱼雷产生诱骗信号,将鱼雷引至附近起爆。这种方案已在水面舰艇反鱼雷中有了实践。比如1990年入役的俄国航母上安装了RBU12000火箭深弹发射装置,据报道就是用于拦截鱼雷的。
顶楼上  我也觉得火箭深弹用来反鱼雷不错  至少前景不错
从现代鱼雷的技术水平和发展前景,软防御手段已经没有多大价值了,硬杀伤才是王道。
红箭八改 发表于 2011-6-26 20:08
TG应该是除米帝以外唯一一个正在研发全系列鱼雷防御技术的国家。偶相信,老毛子搞的反鱼雷火箭式深水炸弹、 ...
反鱼雷火箭式深水炸弹拥有那么多的全向探测和诱导手段,单枚弹的价格肯定不低,并且应该是采用多批弹同时拦截鱼雷,成本不会低。
hjt1030 发表于 2011-6-27 09:06
反鱼雷火箭式深水炸弹拥有那么多的全向探测和诱导手段,单枚弹的价格肯定不低,并且应该是采用多批弹同时 ...
恁泻蜜袅
还是老老实实用深弹爆炸冲击波……
鱼雷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硬杀伤恐怕是将来反鱼雷的最好手段了。
反鱼雷鱼雷已经开始研制了
现代智能鱼雷可以过滤点源干扰,软杀伤的作用已经有限.


越南定购的基洛级,
上面配备的尾流制导鱼雷无法干扰.
只能硬杀伤,或用拖曳装置电磁引爆

越南定购的基洛级,
上面配备的尾流制导鱼雷无法干扰.
只能硬杀伤,或用拖曳装置电磁引爆
一般来说,某国研制的鱼雷防御系统只对自己国家生产的鱼雷有效
这类装备没有实际战例。
sion10 发表于 2011-6-27 15:46
一般来说,某国研制的鱼雷防御系统只对自己国家生产的鱼雷有效
如果某国在研的鱼雷防御系统,真的能防住本国的鱼雷,那我穿紫KC:D
3483365 发表于 2011-6-26 18:57
鱼雷防御非常难,不过被鱼雷打中也不太容易
被鱼雷打中有什么难的?
drakan 发表于 2011-6-26 19:08
我记得二战莱特湾海战,美国护航航母用仅有的一门炮打掉了几枚鱼类?
拉倒吧,2战的鱼雷能和现在的比吗?
zxj123 发表于 2011-6-27 19:31
如果某国在研的鱼雷防御系统,真的能防住本国的鱼雷,那我穿紫KC
有部分效果,当然是不是吹牛哥就不知道鸟{:Bingo:}
部分效果
drakan 发表于 2011-6-26 19:08
我记得二战莱特湾海战,美国护航航母用仅有的一门炮打掉了几枚鱼类?
霓虹素酸鱼雷,不用打都自己爆一半
郝迪 发表于 2011-6-27 19:33
被鱼雷打中有什么难的?
现在鱼雷速度快的射程太短,射程远的速度太慢
超CD大 发表于 2011-6-27 15:36
越南定购的基洛级,
上面配备的尾流制导鱼雷无法干扰.
只能硬杀伤,或用拖曳装置电磁引爆
尾流制导鱼雷又不是什么逆天的玩意,无法干扰是因为没法早出能制造干扰尾流的装置,其实这玩意拦截起来也不难,反潜火箭弹就特别有效
本菜觉得超空泡技术是反鱼雷技术发展的重点
sdsshubiao 发表于 2011-6-27 20:00
尾流制导鱼雷又不是什么逆天的玩意,无法干扰是因为没法早出能制造干扰尾流的装置,其实这玩意拦截起来也 ...
特别有效?恁滴KC真敢H
若是真搞出什么悬浮式诱饵弹、悬浮式拦截弹、自导深弹之类,那才叫逆天
红箭八改 发表于 2011-6-27 21:25
特别有效?恁滴KC真敢H
若是真搞出什么悬浮式诱饵弹、悬浮式拦截弹、自导深弹之类,那才叫逆天
尾流不像电磁波,没那么好搞出来
sdsshubiao 发表于 2011-6-27 19:55
现在鱼雷速度快的射程太短,射程远的速度太慢
那潜艇成废材了
郝迪 发表于 2011-6-27 21:37
那潜艇成废材了
潜艇的老任务就是打民船,打军舰只是副业
郝迪 发表于 2011-6-27 21:37
那潜艇成废材了
好在潜艇摊上核动力,才能和水面舰艇对着干
sdsshubiao 发表于 2011-6-27 21:39
潜艇的老任务就是打民船,打军舰只是副业
你2战时代的吧?
郝迪 发表于 2011-6-27 22:08
你2战时代的吧?
所以说是老任务,在水区混了一天,学会一句话分两句说,后面还有下半句
sdsshubiao 发表于 2011-6-27 22:10
所以说是老任务,在水区混了一天,学会一句话分两句说,后面还有下半句
不懂了,你什么意思呢?
2011-6-27 22:29 上传


就是这么回事
超CD大 发表于 2011-6-27 15:36
越南定购的基洛级,
上面配备的尾流制导鱼雷无法干扰.
只能硬杀伤,或用拖曳装置电磁引爆
尾流制导在攻击阶段基本要求尾追攻击,所以比声纳制导的优势不明显,当然也比较难干扰

sdsshubiao 发表于 2011-6-27 20:00
尾流制导鱼雷又不是什么逆天的玩意,无法干扰是因为没法早出能制造干扰尾流的装置,其实这玩意拦截起来也 ...


尾流制导鱼雷在舰艇的尾流中蛇形航行,
一般的反潜火箭弹根本无法拦截楼主讲的那些东西才可能有用
sdsshubiao 发表于 2011-6-27 20:00
尾流制导鱼雷又不是什么逆天的玩意,无法干扰是因为没法早出能制造干扰尾流的装置,其实这玩意拦截起来也 ...


尾流制导鱼雷在舰艇的尾流中蛇形航行,
一般的反潜火箭弹根本无法拦截楼主讲的那些东西才可能有用
sdsshubiao 发表于 2011-6-27 22:30
就是这么回事
也是,常规潜艇的确不行


看到楼上一堆人讨论硬杀伤拦截,我弱弱的问一句:拦截好办,发现怎么搞?是不是还找一圈人,人手一双筒盯?

看到楼上一堆人讨论硬杀伤拦截,我弱弱的问一句:拦截好办,发现怎么搞?是不是还找一圈人,人手一双筒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