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僜人最后部落首领放下世袭领袖身份参与选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3:39:07
中国僜人最后部落首领放下世袭领袖身份参与选举2011-06-26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沙琼村村委会主任阿鲁松习惯于盘着长长的白帕、跨上50、60厘米长的砍刀、披挂长串银饰,威风地站在村寨前迎接来访的重要客人。

被称为中国僜人最后的部落首领,阿鲁松今年正式放下世袭领袖身份,以选举产生的村庄带头人身份引领本村、以威望引导周边10个僜人村落,但仍把僜人传统文化符号一一披挂在身。

僜人,居住在西藏东南与印度交界地区,喜马拉雅山脉以东、横断山脉西部的西藏察隅平均海拔2200米的林区。到上世纪50年代,中国僜人还未形成阶级分化,在原始森林中种鸡爪谷、过游猎生活。

60年代,中央政府资助他们到河谷台地上建立村寨,开启现代人生活。今年近70岁的阿鲁松1971年才下山。这个健谈、精力过人的领头人不避谈当年艰难:一年劳碌365天,有人来收购稻谷、玉米,僜人不会看秤、算账,央请别人帮助总需要递烟又递酒。

相当一段时间,僜人总在等候政府救济,同时延续着杀牛比富等积习。阿鲁松最常被人转述的一件事,是1999年新年里一口气杀了26头牛、50头猪、70只鸡,邀请上千亲朋分享;在他充分展示实力后,村寨中不再有人为攀比而宰杀耕牛。

镇上的居民说这件事只有阿鲁松能做,他不只家庭条件好,还去过内地很多地方、有经济头脑,下察隅镇60来个商店门面中有7个属于他。阿鲁松对此志得意满,用娴熟的汉语对记者说:“我彻底取消陈规,让僜人安心管理分来的田地,科学种田、科学养殖。”

沙琼村所在的下察隅镇,是一个以藏族居民为主的农业村镇。现在,学会了种植水稻、山芋和油菜等作物,子弟在镇上小学、县城中学乃至外地大学读书,僜人成为当地相对富足的一群。

僜人胜利龙骑摩托车从市场买辣椒回到村寨。他告诉记者,家里25亩旱地都种苞谷,5000、6000元人民币年收入足够支付夫妻和4个孩子生活;2个读书孩子的学费甚至建房费用都有国家分担,如新木屋的建设只花费自家8000元人民币。从山南地区来打工的藏族青年达娃正和四川广汉的汉族同伴一起在村寨里运送石板。他颇为羡慕地告诉记者,这里虽然偏僻,僜人的日子好过得很,他们都很少出去打工。

林芝地区旅游局之所以投资在村寨中铺设2公里长的石板道路,是因为当地发展僜人文化边境游的一项规划正在推进。


阿鲁松和很多僜人感受到了保存民族文化的急切。他们的服饰和银饰制作已被列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手抓饭也在申报为保护项目。但银饰制作因为职业地位低下几近失传,阿鲁松为设想中的僜人文化展示馆建好房屋,却难以收集往日原始生活的物证。

除去旅游经济方面的务实考虑,阿鲁松说,祖辈怎么从刀耕火种的阶段闯过来,跟年轻人说什么都没用,要有民族文化的展览、看过去房内有火塘的木屋才能让他们了解自己。

没读书、不识字,上一代人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遇到很多困难。阿鲁松有多个子女。他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正在山东石油大学读书的儿子身上。走出家乡接受现代大学教育的僜人青年目前屈指可数,阿鲁松正千方百计劝说儿子毕业后回到家乡,僜人需要更多新的观念与解决难题的方法。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 刘舒凌 )




http://news.163.com/11/0626/10/77FFC3RV00014JB6.html中国僜人最后部落首领放下世袭领袖身份参与选举2011-06-26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沙琼村村委会主任阿鲁松习惯于盘着长长的白帕、跨上50、60厘米长的砍刀、披挂长串银饰,威风地站在村寨前迎接来访的重要客人。

被称为中国僜人最后的部落首领,阿鲁松今年正式放下世袭领袖身份,以选举产生的村庄带头人身份引领本村、以威望引导周边10个僜人村落,但仍把僜人传统文化符号一一披挂在身。

僜人,居住在西藏东南与印度交界地区,喜马拉雅山脉以东、横断山脉西部的西藏察隅平均海拔2200米的林区。到上世纪50年代,中国僜人还未形成阶级分化,在原始森林中种鸡爪谷、过游猎生活。

60年代,中央政府资助他们到河谷台地上建立村寨,开启现代人生活。今年近70岁的阿鲁松1971年才下山。这个健谈、精力过人的领头人不避谈当年艰难:一年劳碌365天,有人来收购稻谷、玉米,僜人不会看秤、算账,央请别人帮助总需要递烟又递酒。

相当一段时间,僜人总在等候政府救济,同时延续着杀牛比富等积习。阿鲁松最常被人转述的一件事,是1999年新年里一口气杀了26头牛、50头猪、70只鸡,邀请上千亲朋分享;在他充分展示实力后,村寨中不再有人为攀比而宰杀耕牛。

镇上的居民说这件事只有阿鲁松能做,他不只家庭条件好,还去过内地很多地方、有经济头脑,下察隅镇60来个商店门面中有7个属于他。阿鲁松对此志得意满,用娴熟的汉语对记者说:“我彻底取消陈规,让僜人安心管理分来的田地,科学种田、科学养殖。”

沙琼村所在的下察隅镇,是一个以藏族居民为主的农业村镇。现在,学会了种植水稻、山芋和油菜等作物,子弟在镇上小学、县城中学乃至外地大学读书,僜人成为当地相对富足的一群。

僜人胜利龙骑摩托车从市场买辣椒回到村寨。他告诉记者,家里25亩旱地都种苞谷,5000、6000元人民币年收入足够支付夫妻和4个孩子生活;2个读书孩子的学费甚至建房费用都有国家分担,如新木屋的建设只花费自家8000元人民币。从山南地区来打工的藏族青年达娃正和四川广汉的汉族同伴一起在村寨里运送石板。他颇为羡慕地告诉记者,这里虽然偏僻,僜人的日子好过得很,他们都很少出去打工。

林芝地区旅游局之所以投资在村寨中铺设2公里长的石板道路,是因为当地发展僜人文化边境游的一项规划正在推进。


阿鲁松和很多僜人感受到了保存民族文化的急切。他们的服饰和银饰制作已被列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手抓饭也在申报为保护项目。但银饰制作因为职业地位低下几近失传,阿鲁松为设想中的僜人文化展示馆建好房屋,却难以收集往日原始生活的物证。

除去旅游经济方面的务实考虑,阿鲁松说,祖辈怎么从刀耕火种的阶段闯过来,跟年轻人说什么都没用,要有民族文化的展览、看过去房内有火塘的木屋才能让他们了解自己。

没读书、不识字,上一代人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遇到很多困难。阿鲁松有多个子女。他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正在山东石油大学读书的儿子身上。走出家乡接受现代大学教育的僜人青年目前屈指可数,阿鲁松正千方百计劝说儿子毕业后回到家乡,僜人需要更多新的观念与解决难题的方法。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 刘舒凌 )




http://news.163.com/11/0626/10/77FFC3RV00014JB6.html
一下子跨越了几个社会形态啊
mms://media.xinhuanet.com/media4/news/110624132427_liuhuan_1.wmv
不知道未来的道路如何
好好的事到了西方人嘴里,肯定变成中国政府如何如何破坏西藏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