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企利用新国标卖注水奶 挤奶时苍蝇乱飞也达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2:52:12
2011年06月25日03:33东方网
http://finance.qq.com/a/20110625/000546.htm
[导读]收购原奶时,要求蛋白质含量高于奶业国标;加工时再加水稀释奶源谋取暴利。
  据新华社电 细菌总数放宽了4倍,蛋白质含量标准降低——近期,中国奶业标准“世界最低”引发公众质疑。据悉,这一生乳“新国标”是有关部门2010年出台的。

  为何在食品安全之弦越绷越紧的今天,乳品质量标准却不升反降?这样的标准究竟维护了谁的利益?是否会影响消费者的健康?

  菌落数200万

  相当于挤奶时苍蝇乱飞

  “新国标”菌落总数比美国、欧盟10万个的标准高出20倍。

  围绕有关部门新修订的生乳“新国标”,部分公众质疑“细菌总数”和“蛋白质含量”两项指标。2010年以前,我国生乳标准是每毫升细菌总数不超过50万个,蛋白质含量最低每百克2.95克。新修订的标准变为:每毫升细菌限量总数提高到200万个,蛋白质最低含量下调至2.8克。

  对此,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说,“新国标”蛋白质含量远低于发达国家3.0克以上的标准;而菌落总数则比美国、欧盟10万个的标准高出20倍。这一标准堪称“世界最低”。

  一些消费者担心,这一“世界最低”的奶业标准,是否会对人身健康有影响?

  四次参与乳品“国标”制定的西南民族大学教授魏荣禄,研究乳品加工学已长达50年。他说,从25年前的每毫升50万个的菌落总数标准,到现在定为200万个,确实令人匪夷所思。“200万个是什么概念?形象地说,就是在牛场挤奶的牛舍里,苍蝇乱飞。”魏荣禄说,原奶细菌包括乳酸菌、酵母菌、霉菌以及致病菌,如此低的标准容易造成食品安全隐患。

  而过宽的奶业标准也必然给部分加工企业留下“问题”空间。

  一些养殖户透露,“新国标”过低的蛋白质标准,给“注水奶”提供了空间。一些乳品企业收购原奶时,要求蛋白质含量标准达到3以上,但加工时却加水稀释奶源,按2.8的“新国标”执行,从中谋取暴利。

  按乳业发达国家标准

  70%散养殖户将杀牛?

  “一些大型加工企业以此为借口,迁就降低奶业质量标准。这是不负责任的。”

  对于降低乳业标准,一种理直气壮的解释是“国情决定论”。

  有关部门曾在去年7月称,“新国标”设置主要考虑我国奶牛养殖正处在从传统向现代养殖转型的过程中,奶牛饲养中粗饲料结构单一、优质饲草饲喂率低,因此生乳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这一标准也符合我国奶牛泌乳规律及国内的养殖现实。

  近期,内蒙古奶业协会秘书长那达木德更明确表示,如果中国现在按乳业发达国家标准执行,那么占总量70%的散养殖户中,绝大部分要倒奶、卖牛或杀牛。

  但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不少养殖户、奶业专家,甚至包括部分生产加工企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并不认同这一说法。

  合肥市一家奶牛养殖场负责人坦言,宣称降低质量标准是为保护小型奶农利益,这是一个借口,实质问题是“对奶源的管理问题”。

  这位负责人说,牛奶挤下时微生物含量很少,只是后面收集、保管、运输中才呈几何级数增长。如果采取分散养殖、集中挤奶等方法,加上后续的冷链运输,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有关部门和一些大型加工企业不想解决问题,而是以此为借口,迁就降低奶业质量标准。这是不负责任的。”

  一些养殖户表示,他们曾向加工企业提出建集中挤奶站,但企业不愿意干,一是不愿增加奶站投资成本,二是怕管理出了问题承担责任。

  “企业不愿做、养殖户做不了、政府推动又不够,这是一个尴尬局面。”魏荣禄说,最终只能迁就降低质量标准。

  实事求是地说,降低标准成为“最省事”的做法。既可以名正言顺说保护奶农利益,又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有关部门也容易管理。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利益。

  应建牛奶分级制度

  不同标准实行不同价格

  “现在有些企业把奶粉还原为液态奶,还称为纯牛奶,糊弄消费者。”

  业内人士担心,“低标准”会助长奶源争夺战,带来行业竞争混乱局面。据介绍,奶源收购半径正常应是250公里范围内,但现在很多企业为抢奶源,收购半径达到四五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这导致牛奶中的微生物指标要翻好几倍。

  更令人担忧的是,“低标准”还可能导致消费者对国产奶品质的信心下降,转而青睐洋奶粉,从而导致国产奶市场萎缩。

  另据记者调查,除了牛奶质量标准低,我国奶业标准还存在其他问题。

  一些业内人士透露,奶业产品定名不科学也是突出问题。“现在有些企业把奶粉还原为液态奶,还称为纯牛奶,这是糊弄消费者。”魏荣禄说,无论是还原奶,还是高温杀菌液态奶,都必须加香精、稳定剂,否则牛奶口味会大大改变,这怎么能称为纯牛奶呢?

  据悉,我国奶业中的不规范问题正引起国家相关方面的重视,中国奶业协会会长、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表示,目前我国乳品加工方面,部分企业重市场开拓轻奶源基地建设,争抢奶源、压级压价现象交替发生,影响了生鲜乳正常收购秩序。在监管方面,奶业生产环节多、链条长,基层监管单位人员不足、经费短缺、手段缺乏,与监管任务的要求不适应。解决乳品质量安全问题,既十分紧迫又需要长期努力。

  相关人士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提高奶业标准的同时,应建立牛奶分级制度。不同标准实行不同价格,强制牛奶产品标示达到几级标准。这样不仅对消费者有利,对奶农有利,也有利于加工企业不断追求产品质量。(东方早报)
2011年06月25日03:33东方网
http://finance.qq.com/a/20110625/000546.htm
[导读]收购原奶时,要求蛋白质含量高于奶业国标;加工时再加水稀释奶源谋取暴利。
  据新华社电 细菌总数放宽了4倍,蛋白质含量标准降低——近期,中国奶业标准“世界最低”引发公众质疑。据悉,这一生乳“新国标”是有关部门2010年出台的。

  为何在食品安全之弦越绷越紧的今天,乳品质量标准却不升反降?这样的标准究竟维护了谁的利益?是否会影响消费者的健康?

  菌落数200万

  相当于挤奶时苍蝇乱飞

  “新国标”菌落总数比美国、欧盟10万个的标准高出20倍。

  围绕有关部门新修订的生乳“新国标”,部分公众质疑“细菌总数”和“蛋白质含量”两项指标。2010年以前,我国生乳标准是每毫升细菌总数不超过50万个,蛋白质含量最低每百克2.95克。新修订的标准变为:每毫升细菌限量总数提高到200万个,蛋白质最低含量下调至2.8克。

  对此,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说,“新国标”蛋白质含量远低于发达国家3.0克以上的标准;而菌落总数则比美国、欧盟10万个的标准高出20倍。这一标准堪称“世界最低”。

  一些消费者担心,这一“世界最低”的奶业标准,是否会对人身健康有影响?

  四次参与乳品“国标”制定的西南民族大学教授魏荣禄,研究乳品加工学已长达50年。他说,从25年前的每毫升50万个的菌落总数标准,到现在定为200万个,确实令人匪夷所思。“200万个是什么概念?形象地说,就是在牛场挤奶的牛舍里,苍蝇乱飞。”魏荣禄说,原奶细菌包括乳酸菌、酵母菌、霉菌以及致病菌,如此低的标准容易造成食品安全隐患。

  而过宽的奶业标准也必然给部分加工企业留下“问题”空间。

  一些养殖户透露,“新国标”过低的蛋白质标准,给“注水奶”提供了空间。一些乳品企业收购原奶时,要求蛋白质含量标准达到3以上,但加工时却加水稀释奶源,按2.8的“新国标”执行,从中谋取暴利。

  按乳业发达国家标准

  70%散养殖户将杀牛?

  “一些大型加工企业以此为借口,迁就降低奶业质量标准。这是不负责任的。”

  对于降低乳业标准,一种理直气壮的解释是“国情决定论”。

  有关部门曾在去年7月称,“新国标”设置主要考虑我国奶牛养殖正处在从传统向现代养殖转型的过程中,奶牛饲养中粗饲料结构单一、优质饲草饲喂率低,因此生乳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这一标准也符合我国奶牛泌乳规律及国内的养殖现实。

  近期,内蒙古奶业协会秘书长那达木德更明确表示,如果中国现在按乳业发达国家标准执行,那么占总量70%的散养殖户中,绝大部分要倒奶、卖牛或杀牛。

  但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不少养殖户、奶业专家,甚至包括部分生产加工企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并不认同这一说法。

  合肥市一家奶牛养殖场负责人坦言,宣称降低质量标准是为保护小型奶农利益,这是一个借口,实质问题是“对奶源的管理问题”。

  这位负责人说,牛奶挤下时微生物含量很少,只是后面收集、保管、运输中才呈几何级数增长。如果采取分散养殖、集中挤奶等方法,加上后续的冷链运输,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有关部门和一些大型加工企业不想解决问题,而是以此为借口,迁就降低奶业质量标准。这是不负责任的。”

  一些养殖户表示,他们曾向加工企业提出建集中挤奶站,但企业不愿意干,一是不愿增加奶站投资成本,二是怕管理出了问题承担责任。

  “企业不愿做、养殖户做不了、政府推动又不够,这是一个尴尬局面。”魏荣禄说,最终只能迁就降低质量标准。

  实事求是地说,降低标准成为“最省事”的做法。既可以名正言顺说保护奶农利益,又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有关部门也容易管理。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利益。

  应建牛奶分级制度

  不同标准实行不同价格

  “现在有些企业把奶粉还原为液态奶,还称为纯牛奶,糊弄消费者。”

  业内人士担心,“低标准”会助长奶源争夺战,带来行业竞争混乱局面。据介绍,奶源收购半径正常应是250公里范围内,但现在很多企业为抢奶源,收购半径达到四五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这导致牛奶中的微生物指标要翻好几倍。

  更令人担忧的是,“低标准”还可能导致消费者对国产奶品质的信心下降,转而青睐洋奶粉,从而导致国产奶市场萎缩。

  另据记者调查,除了牛奶质量标准低,我国奶业标准还存在其他问题。

  一些业内人士透露,奶业产品定名不科学也是突出问题。“现在有些企业把奶粉还原为液态奶,还称为纯牛奶,这是糊弄消费者。”魏荣禄说,无论是还原奶,还是高温杀菌液态奶,都必须加香精、稳定剂,否则牛奶口味会大大改变,这怎么能称为纯牛奶呢?

  据悉,我国奶业中的不规范问题正引起国家相关方面的重视,中国奶业协会会长、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表示,目前我国乳品加工方面,部分企业重市场开拓轻奶源基地建设,争抢奶源、压级压价现象交替发生,影响了生鲜乳正常收购秩序。在监管方面,奶业生产环节多、链条长,基层监管单位人员不足、经费短缺、手段缺乏,与监管任务的要求不适应。解决乳品质量安全问题,既十分紧迫又需要长期努力。

  相关人士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提高奶业标准的同时,应建立牛奶分级制度。不同标准实行不同价格,强制牛奶产品标示达到几级标准。这样不仅对消费者有利,对奶农有利,也有利于加工企业不断追求产品质量。(东方早报)


按照现在的条件下。由谁来监督所谓分级牛奶的真实性呢?
先把黑心奶企全都关了吧。

按照现在的条件下。由谁来监督所谓分级牛奶的真实性呢?
先把黑心奶企全都关了吧。
反正现在奶业已经半死不活,为啥不彻底整顿,到底是哪些企业在阻碍
奶业的管理也是多龙治水,不如不治。。
为了保证“70%的散养殖户中,绝大部分要倒奶、卖牛或杀牛”不出现

请中国的几亿消费者理解
问个白痴问题,全世界的哪个奶牛场没有苍蝇?
消费者就是孙子。


虽然没喝过三鹿,但三鹿事件后,我果断地断绝了自己和家人的一切奶制品消费,现在看来是很明智的。   他们还每天还送奶上门,标称最新鲜。  就是不订。

后来扩展到蛋糕、点心、奶糖……只要有可能掺乳制品的产品也不能买。除非你自己是养殖户。

虽然没喝过三鹿,但三鹿事件后,我果断地断绝了自己和家人的一切奶制品消费,现在看来是很明智的。   他们还每天还送奶上门,标称最新鲜。  就是不订。

后来扩展到蛋糕、点心、奶糖……只要有可能掺乳制品的产品也不能买。除非你自己是养殖户。
昨天我吃了一个面包,可是当我刚要下嘴的时候,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这个面包里的肉有问题吗?

以上我是当时的真实想法,可见中国食品安全性已经到了什么地步,可是我最后还是不得不吃,不然我吃什么呢?谁叫我是中国人呢。
我看牛奶新国标蛋白质高了,细菌也高了。
应该把蛋白标准下降一半,这样就可以注更多的水,还可以稀释细菌。还可拯救更多的奶牛养殖户。
买办,祸国秧民.
Cathay 发表于 2011-6-26 23:54
买办,祸国秧民.
官僚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权贵资本主义

你除了忍着,还能有什么好说的呢?:D:D
  一天一斤奶,吃死中国人啊!
  真的按照市场规则办事的话,早就都被竞争对手搞掉了
反正中国人对奶制品也没什么消化能力,喝不喝奶无所谓啦。
这根本不是在拯救中国奶业啊,简直就是在扼杀啊

mobylee 发表于 2011-6-28 16:48
这根本不是在拯救中国奶业啊,简直就是在扼杀啊


应该是宠杀某些奶企。或者应该说宠坏了奶企,扼杀了奶业,吃死了大众。
mobylee 发表于 2011-6-28 16:48
这根本不是在拯救中国奶业啊,简直就是在扼杀啊


应该是宠杀某些奶企。或者应该说宠坏了奶企,扼杀了奶业,吃死了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