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中外爵位制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0:18:49
中国从周代开始爵位制度就是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很不巧,欧洲的爵位制度也是这五等,这是巧合还是欧洲参考了中国还是中国参考了欧洲?一直不得其解,请知道这方面的解释下为什么会这样?
还有的就是一般中国的爵位只授予武将(王位一般授给皇族,所谓异姓不封王)文臣一般是没有爵位的,即使贡献相当突出那也就到伯爵这个等级顶天了。欧洲是这样吗?中国从周代开始爵位制度就是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很不巧,欧洲的爵位制度也是这五等,这是巧合还是欧洲参考了中国还是中国参考了欧洲?一直不得其解,请知道这方面的解释下为什么会这样?
还有的就是一般中国的爵位只授予武将(王位一般授给皇族,所谓异姓不封王)文臣一般是没有爵位的,即使贡献相当突出那也就到伯爵这个等级顶天了。欧洲是这样吗?
个人感觉,欧洲中世纪并无文官,只有武将,如果非要定义文官的话,那就把教士当文官吧.
负责任地告诉楼主。。。
1。爵位是从夏开始的,虽然最早记录于周礼
2。外国的啥公爵侯爵伯爵,是中文翻译而已。。不是音译。。
只是翻译的时候按等级套用而已,中文翻译中这种既不音译也不算意译的情况其实不少的。
而且西方爵位实际上大部分不是5级。
中国文官没有爵位的朝代印象里应该是没有罢,尤其是汉人王朝。
确实巧合的离谱
文臣也有绶爵位,比如诸葛亮
大概是武将战场立功的机会多吧
外国这些爵位,其实都是各种不同等级领主的中文翻译,
这种贵族等级制度应该是北欧最早出现吧。
另外,所谓文官武官,是封建集权制度下的,
而贵族领主的爵位,是奴隶制下的。
从秦开始,进入封建制集权以后,文官就有封爵了,比如李斯就曾经封侯。
也来学习、学习。
1.duke count baron等译成中文时借用了公侯伯子男爵的说法,不存在谁参考谁,两者差别很大,prince和亲王差别尤其大
最根本的一点区别,古代中国大部分时间里皇权至上,大贵族势力不占主导(秦汉改分封制为郡县制、贵族坐食租税失去对土地和人民的统治权,汉高祖异姓不王、无功不侯控制了贵族数量,汉武帝推恩令使贵族力量分散,一步步把权力由贵族收拢到皇族再由皇族收拢到皇帝个人,皇帝则依靠庶族中小地主和平民出身的士人统治;
中世纪欧洲国王只是贵族名义上的首领,贵族通过经济独立获得了政治独立和军事独立,贵族之间也没有天子脚下同殿为臣的关系,以实力决定地位,比如12世纪时安茹伯爵就超越了诺曼底公爵成为法兰西王国境内最强大的诸侯,当然公爵伯爵在礼仪上还是有差别的
2.爵位只授予武将,楼主从哪看到的?伯爵。。。留侯张良、鲁郡公颜真卿等发来贺电
你这是问问题,不是解密啊。

公侯伯子男是中国的一种爵位命名,不是只有这样,秦就分十几等,吸引人打怪升级用。欧洲的爵位是当年用这些词来翻译的,其实并不准确,因为欧洲历史上爵位等级很多。两者没啥直接关系。

另外,其实春秋开始常见的基本只有公侯了,称王后就也不是公侯了,王不是爵位,但仍在天子之下、算在诸侯之内,称帝就是天子了。这个是和土地分封相关,除天子直接管辖的领土外,分封一些土地给亲戚或功臣(其实不分文武,但武比较容易立大功,还有太监也容易被封侯),就是封侯,大的称公,小的称侯,统称诸侯,小的有亭侯,大的有千户侯、万户侯等,就是按封地人口户数算。那时没有封王的。汉代开始封皇族为王,但其实也就是诸侯,其他的地方实行郡县,由相府管辖,不实行封建制。

欧洲的格局是一个王朝由很多小王国组成,其实和中国的诸侯类似,但他们都称王,只有一个村子的也称王,各个王国的统治相对比较独立。爵位是贵族才有的,有了爵位就是贵族了,且爵位世袭。各个时期爵位规定不一样。
潜水无时限 发表于 2011-6-24 13:06
你这是问问题,不是解密啊。

公侯伯子男是中国的一种爵位命名,不是只有这样,秦就分十几等,吸引人打怪 ...
春秋时王就是天子,称王就是僭越无礼,吴越楚都是如此,帝在战国后期之前和皇一样都是带半神性质的名称,不能乱用的

统治一个村子的那是prince吧,king欧洲人还是比较谨慎的
两者一致的是,爵位早期都是和实际利益挂钩的,有了爵位就意味着有了自己的地盘可以收税,或者至少是可以吃官粮了。而到了后期封得多了也就演变成虚銜了,只代表荣誉和地位。
就跟军衔一样,无必然联系,只是在一个等级罢了
老外还有一堆的勋爵摆在那里呢!翻译的时候硬凑罢了。
中国文官封爵是很正常的事,只是到了清朝才比较难而已。明朝的开国5公爵第一个就是李善长
翻译时直接套用中国名字了吧,没有谁参考谁的问题。其实军衔也差不多,尉官校官都是中国名字,直接套到外国名字上
fogg 发表于 2011-6-24 13:12
春秋时王就是天子,称王就是僭越无礼,吴越楚都是如此,帝在战国后期之前和皇一样都是带半神性质的名称, ...
是僭越,但也会称,称了也还偶尔去朝天子。
上古至夏商的天子都是称帝的,商时周族领袖称伯,后称王,灭商后没有称帝,所以周朝天子都是称王,那时不是所有的部族都服周,所以称王比较和谐。那时皇是不能用来称人的,秦始皇开始才用皇称人,汉代时才提出把上古的三位领袖叫做三皇。
周王室和中原诸侯掌握的主流舆论都不承认吧,朝见和会盟的史书记录一般都改为楚子和吴伯


文臣封爵在汉人王朝很普遍,只不过大部分都是开国时候获得的爵位,和平时期能获得爵位的,文武都很少

文臣封爵在汉人王朝很普遍,只不过大部分都是开国时候获得的爵位,和平时期能获得爵位的,文武都很少
文官因为有大量的实际利益合可以获取,所以基本上都是顶级文官才能封爵位,尚书一级的都很少有爵位的,而皇帝管理武官就是用大量的封爵来吸引武官的忠心的,所以往往相对尚书等较低级的武官只要有战功都会封爵
英国5级贵族大致定型于13—15世纪。它与中国周初的5级贵族分封制不同。不是在某一特定时刻一次建立起来的,而是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形成,最终成为定制的。

欧洲大陆贵族来历大致如下:最初有的只是公爵、伯爵和男爵。其中公爵应该是来自戴克里先改革罗马行省以后的省行政或者军事长官,后来被蛮族用来称呼大领主。伯爵则是克洛维王朝的军队指挥官。但因为往往随着军役而授予领地也成了领主。男爵则是对宫廷显贵的尊称。子爵和侯爵是分别作为副伯爵和副公爵而设立的。这些官衔在加洛林时代吞并采邑的过程中也被当成了采邑而继承下来,才慢慢变成爵号的

所以,与TG的古代爵位制度没有内在联系
看看谁先谁后就容易判断了!
fogg 发表于 2011-6-24 13:12
春秋时王就是天子,称王就是僭越无礼,吴越楚都是如此,帝在战国后期之前和皇一样都是带半神性质的名称, ...
楚国是王,其他是公。

liufeng1980 发表于 2011-6-24 14:23
英国5级贵族大致定型于13—15世纪。它与中国周初的5级贵族分封制不同。不是在某一特定时刻一次建立起来的, ...


实际上即使是英国,在5级世袭贵族之外,还有准男爵和骑士等终身贵族呢,也不能说是纯粹的5级。
liufeng1980 发表于 2011-6-24 14:23
英国5级贵族大致定型于13—15世纪。它与中国周初的5级贵族分封制不同。不是在某一特定时刻一次建立起来的, ...


实际上即使是英国,在5级世袭贵族之外,还有准男爵和骑士等终身贵族呢,也不能说是纯粹的5级。


欧洲的爵位可不止五等

英国:
1、国王
2、亲王(威尔士亲王)
3、公爵
4、侯爵
5、伯爵
6、子爵
7、男爵
8、准男爵
9、骑士(比如巴思勋章获得者、嘉德勋章获得者。其实那个“勋章”/Order相当于“骑士团”的意思,获得巴思勋章即成为巴思骑士团成员)



德意志:
1、皇帝(Kaiser)
2、国王(Koenig)
3、大选帝侯(Grossfürst)
4、大公(Erzherzog/Grossherzog)
5、选帝侯(Kurfürst)
6、公爵(Herzog)
7、帝国亲王(Reichsfürst)、亲王(Fürst/Prinz),亲王主教(Fürstbischof)
8、边境伯爵(Markgraf)(类似于英法的侯爵)
9、伯爵(Graf)、领地伯爵(Landgraf)、城堡伯爵(Burggraf)、帝国伯爵(Reichsgraf)、宫廷伯爵(Pfalzgraf)、莱茵伯爵(Rheingraf)、自由伯爵(Freigraf)
10、副伯爵(Vizegraf,类似于英法的子爵)
11、高等男爵(Freiherr)
12、男爵(Baron)
13、骑士(Ritter)

欧洲的爵位可不止五等

英国:
1、国王
2、亲王(威尔士亲王)
3、公爵
4、侯爵
5、伯爵
6、子爵
7、男爵
8、准男爵
9、骑士(比如巴思勋章获得者、嘉德勋章获得者。其实那个“勋章”/Order相当于“骑士团”的意思,获得巴思勋章即成为巴思骑士团成员)



德意志:
1、皇帝(Kaiser)
2、国王(Koenig)
3、大选帝侯(Grossfürst)
4、大公(Erzherzog/Grossherzog)
5、选帝侯(Kurfürst)
6、公爵(Herzog)
7、帝国亲王(Reichsfürst)、亲王(Fürst/Prinz),亲王主教(Fürstbischof)
8、边境伯爵(Markgraf)(类似于英法的侯爵)
9、伯爵(Graf)、领地伯爵(Landgraf)、城堡伯爵(Burggraf)、帝国伯爵(Reichsgraf)、宫廷伯爵(Pfalzgraf)、莱茵伯爵(Rheingraf)、自由伯爵(Freigraf)
10、副伯爵(Vizegraf,类似于英法的子爵)
11、高等男爵(Freiherr)
12、男爵(Baron)
13、骑士(Ritter)
只是用周礼里的五等爵位套用欧洲的五等而已。否则,谁看得懂欧洲的爵位哪个高哪个低?
帆船的标准完全是英文音译,除了专业人士外,我等看的一头雾水。
liqiang427 发表于 2011-6-24 14:34
楚国是王,其他是公。
楚国是子爵,比公低了两级
那个王是自封的。

liufeng1980 发表于 2011-6-24 14:23
欧洲大陆贵族来历大致如下:最初有的只是公爵、伯爵和男爵。其中公爵应该是来自戴克里先改革罗马行省以后的省行政或者军事长官,后来被蛮族用来称呼大领主。伯爵则是克洛维王朝的军队指挥官。但因为往往随着军役而授予领地也成了领主。男爵则是对宫廷显贵的尊称。子爵和侯爵是分别作为副伯爵和副公爵而设立的


子爵是副伯爵没错,但侯爵不是副公爵

英文“侯爵”这个单词Marquess来自法语marchis,后一个词来自法兰克帝国流传下来的“边区”(Mark/March)这个行政单位

Mark/March的统治者,德文称为Markgraf,荷兰文是Markgraaf,丹麦文是Markgreve,英文是Margrave。意大利文是Marchese


欧洲历史上的一些边区:
老边区,Altmark,位于德国中北部,汉堡与马格德堡之间
中边区,Mittelmark,今德国勃兰登堡州
新边区,Neumark,波美拉尼亚和大波兰地区
东边区,Ostmark,即奥地利

丹麦边区,Denmark
西班牙边区(Marca Hispanica)
法兰克边区,今天德国的法兰科尼亚地区(法兰克后来分为东西两支,西支成为法国,今日德语仍管法国叫Frankreich,法兰克帝国。东支即位于今日巴伐利亚北半部的法兰科尼亚,德语叫弗兰肯)
今日意大利中部的马尔凯地区,Marche,名字也来自“边区”一词
liufeng1980 发表于 2011-6-24 14:23
欧洲大陆贵族来历大致如下:最初有的只是公爵、伯爵和男爵。其中公爵应该是来自戴克里先改革罗马行省以后的省行政或者军事长官,后来被蛮族用来称呼大领主。伯爵则是克洛维王朝的军队指挥官。但因为往往随着军役而授予领地也成了领主。男爵则是对宫廷显贵的尊称。子爵和侯爵是分别作为副伯爵和副公爵而设立的


子爵是副伯爵没错,但侯爵不是副公爵

英文“侯爵”这个单词Marquess来自法语marchis,后一个词来自法兰克帝国流传下来的“边区”(Mark/March)这个行政单位

Mark/March的统治者,德文称为Markgraf,荷兰文是Markgraaf,丹麦文是Markgreve,英文是Margrave。意大利文是Marchese


欧洲历史上的一些边区:
老边区,Altmark,位于德国中北部,汉堡与马格德堡之间
中边区,Mittelmark,今德国勃兰登堡州
新边区,Neumark,波美拉尼亚和大波兰地区
东边区,Ostmark,即奥地利

丹麦边区,Denmark
西班牙边区(Marca Hispanica)
法兰克边区,今天德国的法兰科尼亚地区(法兰克后来分为东西两支,西支成为法国,今日德语仍管法国叫Frankreich,法兰克帝国。东支即位于今日巴伐利亚北半部的法兰科尼亚,德语叫弗兰肯)
今日意大利中部的马尔凯地区,Marche,名字也来自“边区”一词
我的南海 发表于 2011-6-24 15:34
楚国是子爵,比公低了两级
那个王是自封的。
可他拳头大,大家默认了,史书上对楚国的国君都是称王得。
liqiang427 发表于 2011-6-24 16:04
可他拳头大,大家默认了,史书上对楚国的国君都是称王得。
王只是称呼,诸侯王都叫王,实际上分出个三五九等。说到着,棒子国的王还是三爪龙;P
潜水无时限 发表于 2011-6-24 13:27
是僭越,但也会称,称了也还偶尔去朝天子。
上古至夏商的天子都是称帝的,商时周族领袖称伯,后称王,灭 ...
夏后 商帝 周王
fogg 发表于 2011-6-24 13:05
1.duke count baron等译成中文时借用了公侯伯子男爵的说法,不存在谁参考谁,两者差别很大,prince和亲王差 ...
请注意我用的是一般这个词,并没有绝对化,文官封侯的确实非常少非常少,几千年来也只是屈指可数的几个,武将封侯的人那可海了去,为什么文武差异这样大,这样考虑是基于什么原因呢
潜水无时限 发表于 2011-6-24 13:06
你这是问问题,不是解密啊。

公侯伯子男是中国的一种爵位命名,不是只有这样,秦就分十几等,吸引人打怪 ...
欧洲的格局是一个王朝由很多小王国组成,其实和中国的诸侯类似,但他们都称王,只有一个村子的也称王,各个王国的统治相对比较独立
=======================================
这个好像不对,例如俄罗斯的莫斯科公国的老大就是大公不能称王,更没有称帝,知道伊凡雷帝时代才开始称帝,还有波兰等都只是大公而已,相当于公爵的地位,称王的比如法兰克,英格兰、西班牙等,并不是说领地很小也可以成王国,欧洲中世纪的很多国家并不都是王国,还有更多的公国和侯国。
elicxxx 发表于 2011-6-24 13:16
老外还有一堆的勋爵摆在那里呢!翻译的时候硬凑罢了。
中国文官封爵是很正常的事,只是到了清朝才比较难而 ...
李善长也就是极少数几个而已,还有个刘基,明朝开国的公基本上都是武将,甚至还有几个死后追封为王(当然爵位不可继承了),文臣几乎没有
redstorm 发表于 2011-6-24 12:57
外国这些爵位,其实都是各种不同等级领主的中文翻译,
这种贵族等级制度应该是北欧最早出现吧。
另外,所 ...
里斯才是个侯爵,秦朝的老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帝(夏商周不过都是王而已),秦帝国那么多公爵都是武将哈,这正好说明文臣至少在爵位方面不如武将
潜水无时限 发表于 2011-6-24 13:06
你这是问问题,不是解密啊。

公侯伯子男是中国的一种爵位命名,不是只有这样,秦就分十几等,吸引人打怪 ...
哈哈,我没说是我来解密,是大家一起解密
潜水无时限 发表于 2011-6-24 13:27
是僭越,但也会称,称了也还偶尔去朝天子。
上古至夏商的天子都是称帝的,商时周族领袖称伯,后称王,灭 ...
错误百出
1,夏商的天子不称帝,称王(《资治通鉴》记载北魏节闵王时原话)
2,周族领袖称伯是爵位,是商的下属分封,东南西北四伯
3,所以周朝天子称王,因为不是所有部族服周(这是捏造,周分封的诸侯全部被控制,商的属国有很多与其处于战争状态,因为内外服制度控制力强于商朝的属国制度控制力
4,皇是不能称人的(扯淡,皇在古籍中是大,美好的意思,可以称人)
5,秦始皇才用皇称人(搞笑,三皇五帝在墨子,孟子中都有记载)
6,汉代才提出三皇(尚书大汗)
liqiang427 发表于 2011-6-24 16:04
可他拳头大,大家默认了,史书上对楚国的国君都是称王得。
3级,公侯伯子男
楚国称王是因为他是蛮夷国家,吴越同理
资治通鉴上说,要是齐鲁称王,就群起而攻之了
潜水无时限 发表于 2011-6-24 13:06
你这是问问题,不是解密啊。

公侯伯子男是中国的一种爵位命名,不是只有这样,秦就分十几等,吸引人打怪 ...
你这个很不通,我记得秦时是有四十几等的,绝对不可能只有十几等..

周天子都只称"王",战国时楚国要表示跟周天子平起平坐,也称了“王”。

而春秋时天下只有一个“王”,秦以前有记录称帝的只有三皇五帝,其他从来没称过帝
M24 发表于 2011-6-24 20:27
里斯才是个侯爵,秦朝的老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帝(夏商周不过都是王而已),秦帝国那么多公爵都是武将 ...
没错啊。。。
作为贵族领主,当然是靠分封来看爵位。
到了封建制以后,一直到宋以前,并不是看文或者武来封爵的。
更重视的是家族与血统。汉朝士农工商尤其的明显。
贵族士族作为一种血统传承,在那个年代武力是很重要的,因为要统治自己的势力范围么。
宋朝以后就大变样了,中央集权的强盛约束了武勋,直到后来的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
到了极端的程度,一品的都督府都督,还算有说话的权利,二品的武官,见到五品的御史,都低一头。
北洋 发表于 2011-6-24 12:51
确实巧合的离谱
文臣也有绶爵位,比如诸葛亮
大概是武将战场立功的机会多吧
诸葛兄官拜军事中郎将,也是武将

九天八夜 发表于 2011-6-24 21:01
秦以前有记录称帝的只有三皇五帝,其他从来没称过帝 ...


史記.穰侯列傳:昭王十九年,秦稱西帝,齊稱東帝。月餘,呂禮來,而齊、秦各復歸帝為王。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三十六年,王為東帝,秦昭王為西帝。蘇代(蘇秦)自燕來,入齊,見於章華東門。齊王曰:「嘻,善,子來!秦使魏冉致帝,子以為何如?」對曰:「王之問臣也卒,而患之所從來微,願王受之而勿備稱也。秦稱之,天下安之,王乃稱之,無後也。且讓爭帝名,無傷也。秦稱之,天下惡之,王因勿稱,以收天下,此大資也。且天下立兩帝,王以天下為尊齊乎?尊秦乎?」王曰:「尊秦。」曰:「釋帝,天下愛齊乎?愛秦乎?」王曰:「愛齊而憎秦。」

史記.楚世家:「(楚頃襄王)十一年,齊、秦各自稱為帝;月餘,復歸帝為王。」

史記.魏世家:「(魏昭王)八年,秦昭王為西帝,齊湣王為東帝,月餘,皆復稱王歸帝。」

史記.六國年表:「(秦昭王十九年)十月為帝,十二月復為王。……(齊湣王三十六年)為東帝二月,復為王。」

九天八夜 发表于 2011-6-24 21:01
秦以前有记录称帝的只有三皇五帝,其他从来没称过帝 ...


史記.穰侯列傳:昭王十九年,秦稱西帝,齊稱東帝。月餘,呂禮來,而齊、秦各復歸帝為王。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三十六年,王為東帝,秦昭王為西帝。蘇代(蘇秦)自燕來,入齊,見於章華東門。齊王曰:「嘻,善,子來!秦使魏冉致帝,子以為何如?」對曰:「王之問臣也卒,而患之所從來微,願王受之而勿備稱也。秦稱之,天下安之,王乃稱之,無後也。且讓爭帝名,無傷也。秦稱之,天下惡之,王因勿稱,以收天下,此大資也。且天下立兩帝,王以天下為尊齊乎?尊秦乎?」王曰:「尊秦。」曰:「釋帝,天下愛齊乎?愛秦乎?」王曰:「愛齊而憎秦。」

史記.楚世家:「(楚頃襄王)十一年,齊、秦各自稱為帝;月餘,復歸帝為王。」

史記.魏世家:「(魏昭王)八年,秦昭王為西帝,齊湣王為東帝,月餘,皆復稱王歸帝。」

史記.六國年表:「(秦昭王十九年)十月為帝,十二月復為王。……(齊湣王三十六年)為東帝二月,復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