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中文网】高铁没有“脱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14:13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9251?page=2

作者:野村证券亚洲工业及汽车行业研究主管 侯延琨
      自今年2月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因贪污腐败被“双规”以来,关于高铁的负面报道喧嚣而至,从低上座率到高票价,从刘志军的私生活到铁道部官员的腐败无能,从“中华之星”的陨落到现运行高铁的安全隐患。前几日,财经网援引原铁道部高官的话,称中国高铁“时速达350公里/380公里”是不顾安全系数的造假。而这两个月,“南车”、“北车”两家上市公司的股价也节节败退,自高峰跌了约40%。一时间,国家在“十一五”期间高达二万亿人民币的高铁投资,几乎被批得一无是处。

      中国高铁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缺失在所难免。但笔者认为,不必“一棍子打死”,这个行业取得的成绩以及对其它行业的借鉴意义,需要冷静而客观地加以分析。
      首先,若是仔细梳理各行各业,中国可以理直气壮宣称拥有世界领先技术的行业,高铁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之一。“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科技强国方针,在高铁的发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其成功经验值得其它行业学习借鉴。
      中国的高铁技术源自于国际竞争对手(CRH1源自庞巴迪,CRH2源自川崎,CRH3源自西门子,CRH5源自阿尔斯通),至今在外观上还有些神似。的确,中国高铁的成就是站在国际竞争对手的肩膀上取得的,但中国已经从国际高铁巨头手里买下了几乎所有的专利。中国铁道部凭借高超的谈判艺术,让国际高铁“四巨头”不仅将最先进的高铁技术专利(200公里/小时和300公里/小时)卖给了中国,并向中国传授了一定的制造工艺。虽然国内外媒体不时对中国高铁的专利问题提出质疑,但是国际高铁巨头们却始终保持沉默,这说明中国的高铁技术出口国际市场时,专利应该不是问题。
      中国的高铁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追求的就是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国在引进国外技术之前,“中华之星”在2002年试验时已经跑出了321.5公里/小时的速度。自有技术的坚实基础,是快速吸收国外技术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有人说,现在投入使用的中国高铁技术与引进的技术没有本质区别,但“本质区别”本身就是一个模糊概念。在路基工程技术(中国的土地黏度与硬度与欧洲不同)、隧道工程技术(中国首次实现了高铁在隧道内以350公里/小时的速度交汇)、供电技术(中国电网传输本质有别与欧洲)、减振降噪技术(高铁交汇时,中国制造的车厢内的压力变化明显低于世界同类产品)、制动系统、牵引系统等等方面,京沪线上的高铁都有着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升级。      
      现在,“南车”、“北车”正在加紧研发,博采百家之长,将这四种不同的技术路线逐渐的整合成“中国技术,中国标准”。这样,中国在出口高铁技术时,可以从轨道建设到铁路装备,甚至电网建设,提供一揽子的服务,从而极大提高国际竞争力。      
      其次,来看看高铁的经济效益问题。高铁的建造是否过于超前,是媒体经常讨论的话题。笔者的看法是,是的,或许是有些超前,但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观察问题。还记得在我大学的时候,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速公路建设。1994年夏,我和朋友一起骑车1000公里,从上海到郑州。在合宁高速公路上,我们与汽车赛跑,与牛车抢道。      
      中国在过去20年取得的巨大的经济成果,远远将我们的邻居、也是竞争对手印度抛在后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想不会有人否认,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相对发达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指桥梁,公路和港口)奠定了中国在制造业的强大竞争力。时至今日,在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原材料和能源价格持续上涨之际,基础设施与科研能力成为中国与其它亚洲发展中国家竞争时,最后也是最坚强的基石。大家都懂得“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道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经济要发展,基建需先行。      
      在中国劳动力成本还偏低的时候,大规模建造高铁,也是有鲜见之明的决策。试想三至五年后,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一到两倍,加之原材料和能源的上涨,高铁造价可能会比今天高出一倍,在票价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回报周期也就会被延长一倍。      
      同时,高铁的经济价值也不是单纯用高铁本身的盈亏可以计算的,还要考虑给所通过地区带来的经济辐射作用,尽管后者很难估算。在高铁所经之地,商务、旅游和物流通常都会经历跳跃式发展。因为工作原因,笔者在过去五年中每年要去武汉两三次,直接的感受是,自从高铁开通之后,武汉的五星级酒店就时常爆满。      
      最后,高铁是否安全?高铁的安全性,笔者认为,不比航空、食品、医疗卫生等行业更不安全。      
      从数据上看,在2008年,中国铁路每公里运行2700万吨货物,而主要发达国家平均每公里铁路运输560万吨货物;中国铁路每公里运输800万旅客,而主要发达国家平均每公里运输370万旅客。可以看出,中国铁路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而根据维基百科的数据,在2000~2009年间,全球共发生过261起死亡性铁路交通事故,而发生在中国的只有6起。按照中国的铁路运行里程数,中国的铁路运输的货物量和客运量,10年间中国铁路的死亡事故仅占全球事故的2.3%。相对于中国的其他施工安全事故和煤矿安全事故,铁路运行可以说是安全优等生。      
      在铁路部门内部,有着一系列可能不为外人知的安全保障措施。首先,铁道部是半军事化单位,工作疏失可以被刑事定罪为“渎职”。高铁列车的制造过程中,配件装配有实名记录,螺丝的松动可以追究到个人,这在精益化生产的丰田恐怕也做不到。其次,安全运行对铁道部官员们来说是头等大事。铁道部高层领导每个月都要在驾驶室里和驾驶员并肩工作24小时,以对一线工人和运行、对轨道状况有切身了解。最后,就是高频率的安全检查。每天深夜在高铁停止运行之后,安全养路机车会在线路上运行采集数据,机车也会得到安区性的再确认。翌日,在载客高铁运营之前,都会有一辆空载高铁运行,以保障一切没有异样。      
      当然,再先进的机械,最后还是要靠人来运行的,万无一失只能是一个目标。2005年,在日本兵库县尼崎市发生的列车脱轨事故导致107人死亡,562受伤。这是日本近年来发生的最恶劣的列车事故,原因是年轻的驾驶员努力将其晚点的3分钟抢回来而在弯道时超速行驶,导致列车脱轨。只有坚持不断提高铁路工作人员素质、完善规章制度(如引进六西格马管理),才能让长期的安全运行更有保障。      
      在搭乘高铁二十余次之后,笔者相信,高铁将会逐渐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改变人们的距离概念。高铁的兴起,对中国今后十年的经济发展将会产生深远影响。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9251?page=2

作者:野村证券亚洲工业及汽车行业研究主管 侯延琨
      自今年2月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因贪污腐败被“双规”以来,关于高铁的负面报道喧嚣而至,从低上座率到高票价,从刘志军的私生活到铁道部官员的腐败无能,从“中华之星”的陨落到现运行高铁的安全隐患。前几日,财经网援引原铁道部高官的话,称中国高铁“时速达350公里/380公里”是不顾安全系数的造假。而这两个月,“南车”、“北车”两家上市公司的股价也节节败退,自高峰跌了约40%。一时间,国家在“十一五”期间高达二万亿人民币的高铁投资,几乎被批得一无是处。

      中国高铁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缺失在所难免。但笔者认为,不必“一棍子打死”,这个行业取得的成绩以及对其它行业的借鉴意义,需要冷静而客观地加以分析。
      首先,若是仔细梳理各行各业,中国可以理直气壮宣称拥有世界领先技术的行业,高铁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之一。“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科技强国方针,在高铁的发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其成功经验值得其它行业学习借鉴。
      中国的高铁技术源自于国际竞争对手(CRH1源自庞巴迪,CRH2源自川崎,CRH3源自西门子,CRH5源自阿尔斯通),至今在外观上还有些神似。的确,中国高铁的成就是站在国际竞争对手的肩膀上取得的,但中国已经从国际高铁巨头手里买下了几乎所有的专利。中国铁道部凭借高超的谈判艺术,让国际高铁“四巨头”不仅将最先进的高铁技术专利(200公里/小时和300公里/小时)卖给了中国,并向中国传授了一定的制造工艺。虽然国内外媒体不时对中国高铁的专利问题提出质疑,但是国际高铁巨头们却始终保持沉默,这说明中国的高铁技术出口国际市场时,专利应该不是问题。
      中国的高铁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追求的就是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国在引进国外技术之前,“中华之星”在2002年试验时已经跑出了321.5公里/小时的速度。自有技术的坚实基础,是快速吸收国外技术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有人说,现在投入使用的中国高铁技术与引进的技术没有本质区别,但“本质区别”本身就是一个模糊概念。在路基工程技术(中国的土地黏度与硬度与欧洲不同)、隧道工程技术(中国首次实现了高铁在隧道内以350公里/小时的速度交汇)、供电技术(中国电网传输本质有别与欧洲)、减振降噪技术(高铁交汇时,中国制造的车厢内的压力变化明显低于世界同类产品)、制动系统、牵引系统等等方面,京沪线上的高铁都有着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升级。      
      现在,“南车”、“北车”正在加紧研发,博采百家之长,将这四种不同的技术路线逐渐的整合成“中国技术,中国标准”。这样,中国在出口高铁技术时,可以从轨道建设到铁路装备,甚至电网建设,提供一揽子的服务,从而极大提高国际竞争力。      
      其次,来看看高铁的经济效益问题。高铁的建造是否过于超前,是媒体经常讨论的话题。笔者的看法是,是的,或许是有些超前,但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观察问题。还记得在我大学的时候,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速公路建设。1994年夏,我和朋友一起骑车1000公里,从上海到郑州。在合宁高速公路上,我们与汽车赛跑,与牛车抢道。      
      中国在过去20年取得的巨大的经济成果,远远将我们的邻居、也是竞争对手印度抛在后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想不会有人否认,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相对发达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指桥梁,公路和港口)奠定了中国在制造业的强大竞争力。时至今日,在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原材料和能源价格持续上涨之际,基础设施与科研能力成为中国与其它亚洲发展中国家竞争时,最后也是最坚强的基石。大家都懂得“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道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经济要发展,基建需先行。      
      在中国劳动力成本还偏低的时候,大规模建造高铁,也是有鲜见之明的决策。试想三至五年后,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一到两倍,加之原材料和能源的上涨,高铁造价可能会比今天高出一倍,在票价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回报周期也就会被延长一倍。      
      同时,高铁的经济价值也不是单纯用高铁本身的盈亏可以计算的,还要考虑给所通过地区带来的经济辐射作用,尽管后者很难估算。在高铁所经之地,商务、旅游和物流通常都会经历跳跃式发展。因为工作原因,笔者在过去五年中每年要去武汉两三次,直接的感受是,自从高铁开通之后,武汉的五星级酒店就时常爆满。      
      最后,高铁是否安全?高铁的安全性,笔者认为,不比航空、食品、医疗卫生等行业更不安全。      
      从数据上看,在2008年,中国铁路每公里运行2700万吨货物,而主要发达国家平均每公里铁路运输560万吨货物;中国铁路每公里运输800万旅客,而主要发达国家平均每公里运输370万旅客。可以看出,中国铁路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而根据维基百科的数据,在2000~2009年间,全球共发生过261起死亡性铁路交通事故,而发生在中国的只有6起。按照中国的铁路运行里程数,中国的铁路运输的货物量和客运量,10年间中国铁路的死亡事故仅占全球事故的2.3%。相对于中国的其他施工安全事故和煤矿安全事故,铁路运行可以说是安全优等生。      
      在铁路部门内部,有着一系列可能不为外人知的安全保障措施。首先,铁道部是半军事化单位,工作疏失可以被刑事定罪为“渎职”。高铁列车的制造过程中,配件装配有实名记录,螺丝的松动可以追究到个人,这在精益化生产的丰田恐怕也做不到。其次,安全运行对铁道部官员们来说是头等大事。铁道部高层领导每个月都要在驾驶室里和驾驶员并肩工作24小时,以对一线工人和运行、对轨道状况有切身了解。最后,就是高频率的安全检查。每天深夜在高铁停止运行之后,安全养路机车会在线路上运行采集数据,机车也会得到安区性的再确认。翌日,在载客高铁运营之前,都会有一辆空载高铁运行,以保障一切没有异样。      
      当然,再先进的机械,最后还是要靠人来运行的,万无一失只能是一个目标。2005年,在日本兵库县尼崎市发生的列车脱轨事故导致107人死亡,562受伤。这是日本近年来发生的最恶劣的列车事故,原因是年轻的驾驶员努力将其晚点的3分钟抢回来而在弯道时超速行驶,导致列车脱轨。只有坚持不断提高铁路工作人员素质、完善规章制度(如引进六西格马管理),才能让长期的安全运行更有保障。      
      在搭乘高铁二十余次之后,笔者相信,高铁将会逐渐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改变人们的距离概念。高铁的兴起,对中国今后十年的经济发展将会产生深远影响。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为什么有那么多外国人唱赞歌?不会是国产化的部件里有水分吧?
若是来个中国特色的国产化,那就太冤了。真象周大爷说的,该去海关查查。
看看那些部件厂都进口些啥。
对TG高铁的安全性和国产化没什么可质疑的 最近爆出来的这些负面言论 只要对中国高铁的现状有些许了解 就知道不过是站队决定立场而已 别指望你的敌人为你说好话 来自内部的敌人尤其危险
刚找到原链接,被您抢先一步呀,其实真正想了解真实情况的,稍微用一下度娘,要多详细有多详细,什么资料没有呀,有很多人,其实并没有,或者说,并不想去了解,他们已经习惯了张口就骂,怀疑一切,否定一切,宽以对已,严以对人。。。。。。
对一个外行来说,最佳的办法是把疑问抛到正反两方的内行间,让他们辨个透,这样旁观者就都明白了。哈哈。
这论坛里好象缺乏内行的反方,有点可惜。
山-石 发表于 2011-6-23 20:27
这论坛里好象缺乏内行的反方,有点可惜。
不用神马内行 稍微有点常识的都不会成为反方  这里的反方也只会骂街而已


PS:没有知识有常识 没有常识有百度 连度娘都懒得推的人还有什么好说的
山-石 发表于 2011-6-23 19:28
为什么有那么多外国人唱赞歌?不会是国产化的部件里有水分吧?
原作者姓侯,是个中国人
不用神马内行 稍微有点常识的都不会成为反方  这里的反方也只会骂街而已


PS:没有知识有常识 没有常识有百度 连度娘都懒得推的人还有什么好说的
=====================================================
那好,我问你现在高铁的哪几个部件中的哪几部分是不能国产化的,要进口的。其价值占这些部件价值的百分比是多少?

在中国劳动力成本还偏低的时候,大规模建造高铁,也是有鲜见之明的决策。试想三至五年后,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一到两倍,加之原材料和能源的上涨,高铁造价可能会比今天高出一倍,在票价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回报周期也就会被延长一倍。      
      同时,高铁的经济价值也不是单纯用高铁本身的盈亏可以计算的,还要考虑给所通过地区带来的经济辐射作用,尽管后者很难估算。在高铁所经之地,商务、旅游和物流通常都会经历跳跃式发展。因为工作原因,笔者在过去五年中每年要去武汉两三次,直接的感受是,自从高铁开通之后,武汉的五星级酒店就时常爆满。


这才是我们要修路的真正原因啊,为什么有些所谓的专家总是抓着高铁的负债率不放呢,都是些鼠目寸光的小人啊
在中国劳动力成本还偏低的时候,大规模建造高铁,也是有鲜见之明的决策。试想三至五年后,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一到两倍,加之原材料和能源的上涨,高铁造价可能会比今天高出一倍,在票价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回报周期也就会被延长一倍。      
      同时,高铁的经济价值也不是单纯用高铁本身的盈亏可以计算的,还要考虑给所通过地区带来的经济辐射作用,尽管后者很难估算。在高铁所经之地,商务、旅游和物流通常都会经历跳跃式发展。因为工作原因,笔者在过去五年中每年要去武汉两三次,直接的感受是,自从高铁开通之后,武汉的五星级酒店就时常爆满。


这才是我们要修路的真正原因啊,为什么有些所谓的专家总是抓着高铁的负债率不放呢,都是些鼠目寸光的小人啊
这才是我们要修路的真正原因啊,为什么有些所谓的专业总是抓着高铁的负债率不放呢,都是些鼠目寸光的小人啊
==================================================================
经济账还是要算的,不然我们早就可学印度买几艘航母在南海耀武扬威了。
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就是帮别人打工,贱卖自己。
山-石 发表于 2011-6-23 21:38
这才是我们要修路的真正原因啊,为什么有些所谓的专业总是抓着高铁的负债率不放呢,都是些鼠目寸光的小人啊 ...
  那要看怎么算,你去看看春运,都这样了,修路是必需的。既然要修路,难道还修老路吗,过五年拆了从来?不管怎么算经济账,都是要修高铁的
nimo.cn 发表于 2011-6-23 21:47
那要看怎么算,你去看看春运,都这样了,修路是必需的。既然要修路,难道还修老路吗,过五年拆了从来? ...
凭中国那么大的高铁需求,若国产化不彻底,那就不知以后要多花多少冤枉钱或受制于人。
就象那个刹车片,你没国产化,它就要你整个刹车总成一起买。不买你高铁就得停开。明抢。我怀疑高铁降速说不定就是因为这个,减少刹车片得消耗。
下半年高铁网就要陆续建成,到那时若刹车片还没国产化,那要给鬼佬送多少钱?这也许就可解释为啥鬼佬唱赞歌,我们自砸招牌的原因了。
山-石 发表于 2011-6-23 21:59
就象那个刹车片,你没国产化,它就要你整个刹车总成一起买。不买你高铁就得停开。明抢。我怀疑高铁降速说不 ...
我有点怀疑这个说法,刹车是一个比较大的系统,一般只有集成商才能做下来,刹车片只是一个零件。
高铁不能国产化的大概就是轴承和车轮吧,暂时进口一下也没什么,大家都有蛋糕分。
目前,铁道部与国外企业的刹车片合同已快到期,刹车片国产化呼声很高。国内厂家有望迅速出口替代。由于高铁刹车片属于耗材,,一列动车组一年需更换刹车片3-4次,市场容量很大。据测算,动车组刹车片2012年和2015年市场容量分别为37亿和70亿左右。可以预见,高铁刹车片讲给公司的净利润和营业收入带来巨大的增长。
  高送转预期提升股价
  高送转概念股,无一例外的都拥有以下几个特点:业绩好,毛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复合增长率不小于30%;股本小,以总股本小于4亿的中小板个股为主;资本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高。就公司财报来看,公司三季报披露的资本公积金和每股未分配利润分别为2.72元和0.65元,均属上佳。公司优异的业绩和良好的成长性也使公司有能力实施分红送配方案。目前公司总股本为1.73亿,有意愿也容易进行股本扩张。在年末高送转的高发期,我们认为,公司各项指标均符合高送转条件。高送转可能性很大。
  二级市场上,该股前期受到追捧,连拉大阳线,股价上涨了40%,资金大量吃货。目前经过短暂的高位整理后,该股技术形态再度向好,均线系统上移之后,给股价以支撑。后期随着高送转预期的催化,该股有望卷土重来,二次拉涨在即。建议重点关注。
  .金.证.顾.问
看见没有,300公里以下的就有,300公里以上的要2012年后才能国产化。
高铁要全面铺开了,作为损耗件的刹车片缺还没国产化,跑啥300公里以上啊?这姓刘的也是有责任的。
看来想跑380,只有2012年以后了。
山-石 发表于 2011-6-23 22:33
看见没有,300公里以下的就有,300公里以上的要2012年后才能国产化。
我是怀疑刹车片不能国产就得进口整个刹车系统这个说法,你贴的关于刹车片的材料我是知道的,以前不知道谁介绍过。
壮东风 发表于 2011-6-23 22:37
我是怀疑刹车片不能国产就得进口整个刹车系统这个说法,你贴的关于刹车片的材料我是知道的,以前不知道谁 ...
我也是记得有人说过,但查不到了,但这是很有可能的,鬼佬啥干不出来,只要你受制于他,他就漫天要价。

山-石 发表于 2011-6-23 22:33
看见没有,300公里以下的就有,300公里以上的要2012年后才能国产化。


那玩意叫制动盘 什么刹车片 那根本就是外行的说法 一个股评自吹自擂的文章也拿来当证据

这东西也不是什么高科技 只要有需要就能生产出来 国内搞企业多了
http://www.sxgov.cn/content/2011-03/07/content_829108.htm
http://news.xinmin.cn/domestic/gnkb/2011/06/16/11148672.html


要说国产化部件的问题 你还不如说轴承和轮对

现在3系车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85%以上 2系更是达到95%以上 这个比例是按部件采购金额比例计算
山-石 发表于 2011-6-23 22:33
看见没有,300公里以下的就有,300公里以上的要2012年后才能国产化。


那玩意叫制动盘 什么刹车片 那根本就是外行的说法 一个股评自吹自擂的文章也拿来当证据

这东西也不是什么高科技 只要有需要就能生产出来 国内搞企业多了
http://www.sxgov.cn/content/2011-03/07/content_829108.htm
http://news.xinmin.cn/domestic/gnkb/2011/06/16/11148672.html


要说国产化部件的问题 你还不如说轴承和轮对

现在3系车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85%以上 2系更是达到95%以上 这个比例是按部件采购金额比例计算
,8月1日正式投产。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年产3万吨高铁制动盘,年产值预计达12亿元,可创利税1.5亿元左右。目前,一期项目建设资金全部到位,项目土方工程已经完成,正在实施桩基工程,但厂外市政道路及下水道没有完工,导致工地积水,设备无法进入厂内进行安装,从而影响了工程进度。

王安庞说,中远公司项目是我市“十二五”期间的重点项目,该公司生产的高速列车制动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该项目的建设,公安部门要通过当地政府与村民进行沟通协调,空港新区管委会要尽快组织人员到现场查看项目进展情况,尽可能解决好用地、用电问题,确保项目建设按计划进行。

来源: 运城日报
就象汽车一样制动盘和刹车片是两样东西啊。再说了8月才投产等试产成功出成品还不知是几时呢。
嘛 要说制动盘 其实不就是高温耐热粉末合金的是么 这玩意的技术要点就是粉末合金的制备成本和烧结技术而已 原来就不是什么难事 国内的批量上马不过是需求决定而已
现在3系车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85%以上 2系更是达到95%以上 这个比例是按部件采购金额比例计算
================================================================
最怕部件本身就不是纯国产的。
嘛 要说制动盘 其实不就是高温耐热粉末合金的是么 这玩意的技术要点就是粉末合金的制备成本和烧结技术而已 原来就不是什么难事 国内的批量上马不过是需求决定而已
==============================================
材料这东西最实在,不行就是不行,捷径都没得走。
造船不如买船这套从来就是靠不住的,只能靠自己。
山-石 发表于 2011-6-23 22:57
嘛 要说制动盘 其实不就是高温耐热粉末合金的是么 这玩意的技术要点就是粉末合金的制备成本和烧结技术而已  ...
没什么好奇怪的 你说的是基础产业的配套问题 其实这个不属于高铁的核心技术  这个反而是属于国家的基础工业能力的范畴
山-石 发表于 2011-6-23 22:53
现在3系车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85%以上 2系更是达到95%以上 这个比例是按部件采购金额比例计算
============ ...
这个质疑是不是“纯国产”没什么意思 根据TDB的要求 除了无法自产的部件必须进口外   优先使用国内的供应商 并要求这些国内供应商外资比例不能高于51% 且技术必须转让 就是为杜绝假国产
没什么好奇怪的 你说的是基础产业的配套问题 其实这个不属于高铁的核心技术  这个反而是属于国家的基础工业能力的范畴
====================================================
这就是领导的责任了,你不会造子弹,玩啥枪啊?整一个败家子。还不如上磁悬浮。就算贵点也能物有所值。
话说就算高铁是完全进口的,只要能有利于人民的出行需要,那我也支持高铁。
再说国产化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总不能等着100%国产了才开始采购吧。
山-石 发表于 2011-6-23 23:09
没什么好奇怪的 你说的是基础产业的配套问题 其实这个不属于高铁的核心技术  这个反而是属于国家的基础工业 ...
有需求才有进步 基础的工业能力 尤其是材料和加工方面 必须是有大规模的项目出现带动需求才有投资研究的东西 比如现在高铁项目需求下 国内不能自产的部件 比如 轴承 轮对等  都获得了大量的技术和人力投入研究 而大型项目本身就是对基础工业的一种推动力

我只能说先阶段上磁悬浮的领导才是傻瓜
山-石 发表于 2011-6-23 21:52
凭中国那么大的高铁需求,若国产化不彻底,那就不知以后要多花多少冤枉钱或受制于人。
如果你是想黑高铁,那我没话说;如果是个明白人,那么还有得谈。

我是挺高铁的,因为中国需要高铁,而且是迫切需要,所以对于在国内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引进高铁技术我认为是明智之举。

从你帖子当中,你似乎非常关注国产化的问题。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我也谈谈我的看法。我认为,要想在不远的将来实现CRH系列动车100%的国产率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简单,工业底子就在那里,材料,工艺等方面不过关。

中国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实现相关零部件的自给,这其实跟引进高铁技术没什么关系。不能说我们仍然进口重要部件,就认为我们没有吃透高铁技术。这里很多零部件已经不属于高铁技术的范畴,就拿你说的刹车片来说吧,这更属于材料技术的范畴。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若干年前飞机的刹车片也是进口,你能说这是航空技术范畴吗?

还有某些人说的轴承什么的,仅仅是高铁上进口轴承吗,如果我没了解错,很多高端的机械设备上都是用进口轴承。

说来说去,就是工业底子差,一个地方不行,影响其他各个方面。
山-石 发表于 2011-6-23 22:53
现在3系车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85%以上 2系更是达到95%以上 这个比例是按部件采购金额比例计算
============ ...
你绕来绕去干嘛,直说吧。
山-石 发表于 2011-6-23 23:09
没什么好奇怪的 你说的是基础产业的配套问题 其实这个不属于高铁的核心技术  这个反而是属于国家的基础工业 ...
你的思路怎么回事?因为一个部件导致路线转移?搞笑吧。